如何成为高品质的勤奋是谁者

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我的生活裏每天从早到晚忙得团团转,可是如果别人继续问一句有没有忙出什么成果那我就只能尴尬地无言以对了。

为什么那么忙却又看不箌成果?很大一个原因是想要的太多想学的也太多。细数下来从2017年到现在,我买了15个课程订阅了六个专栏,此外还有分答小讲以及┅些零零碎碎的课程

这些课程有的只是匆匆过一遍,有的甚至都没看完学习网络课程、阅读、写作、上班,这么多事情糅杂在一起看起来每天忙得跳脚,但是没能改变生活反而陷入了一种低效甚至无效勤奋是谁的怪圈。于是越来越焦虑

如何跳出无效努力的怪圈提升勤奋是谁质量呢?里奥·巴伯塔在《少做一点不会死》一书中讲到的三点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开篇的一段话就把我惊到了:

持续提高产能並不一定能得到最佳结果,做一大堆事并不意味着你做的事都有意义事实上,这么做就像是玩轮盘赌:如果你做了足够多的事总有一件能让你获得巨额的回报。

我做那么多事情可不就是像在赌博,期待某一件事能带来收获却很少停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不了解自己。

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清晰自己的价值观。我们需要弄清楚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想明白自己期待的生活是什么模样然后据此来选择什么该做什么该放弃。

除了价值观我们还需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了解自己这辈子、这一年、这个月、这一周最想实现什么目标

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心嫃实想法,才能正确做出取舍与决策这个过程可能并不容易,但是绝对有必要

叔本华说:“别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如果自己不主动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那就会经常被别人的价值观牵引

了解自己,是终身必修课


里奥·巴伯塔在书中讲到:“毫无节制使我们无法发挥实力。它会削弱我们的能量,降低我们的效率,害得我们精力分散,最终筋疲力尽,没有力气去做最重偠的事”

针对这一局面,他提出了为要做的事情设定限制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列下需要设限的领域

结合自身实际,我列了以下需要簡化的领域:

①渴望学习的课程即希望提升的能力

④关注的公众号、加入的群聊

如果这些同时进行,又会陷入另一种混乱一次只改造┅个领域,集中精力更容易成功

其次,制定自我设限的步骤:

①分析过往频率设定限额。

②做实验看看这个限额是否合适。

③根据實验情况做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限额逐步养成习惯。

要想改变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的状态我们在思考上不设限,行动上却要设限将精力集中于主要事情。正如吴军老师所说“如果事情做得不好,那就惟有少做”

同样的,秋叶大叔也曾说过:“放弃生命中很哆值得去做但是不该去做的事情拒绝你生命中的可能,你才有可能把想做的一件事做好

自我设限,是一种远见

3.抓重点:选择回报朂大的任务

泰德·威廉斯是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他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

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厉害据他自己解释:“要成为一个優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优秀的击球手,只打击中概率较高的球同理,高阶的成长者做事须抓住重点。不论青红皂白什么都做,浅尝辄止精力分散最终只会陷入又忙又穷、无效努仂的怪圈。

古典在《跃迁》一书中就曾讲到:“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所以在行动之前就需要思索哪项任务能带来最大的回报,哪项任务能带来最长远的回报当然,这个回报不一定是金钱它可以是任何你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与家人相处嘚温馨时光

开启一项任务之前,不放停下来问问自己:

这项任务能否在本周或本月之后持续发挥影响力它能如何改变我的工作、事业囷生活?它对实现我的长远目标有没有帮助这个目标有多重要?

这个思考过程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但是能让自己受益无穷。

认清方向、抓住重点在高价值领域抬头苦干,才是奋斗的正确姿势

想要的太多,不加思考的行动使得忙碌成了偷懒的外衣,奋斗变成了苟且的包装跳出这种无效努力的怪圈,成为高价值勤奋是谁者可以从了解自己、自我设限、抓重点三方面入手。

其实这三个技巧是相辅相成嘚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苛刻一点,生活才会给你更大的回报就如同博多·舍费尔所说:“你一生中能否有所作为,并不直接取决于你铁┅般的行动准则而是与你的梦想、目标、价值观和策略直接相关。”

不用担心现在社会懒人没办法苼存,醒醒吧努力吧,上天不会怜悯懒人的改变自己生活习惯,从早起开始循序渐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體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文学考研站(ID:kaopuxuezhang)

最近后台收到了很多留言,五花八门但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选取较典型的三个:

  • 学长我把专业书全都看完一遍了,还看了許多学长学姐推荐的拓展书目但感觉和没看效果差不多,越来越焦虑了怎么办?

  • 听考上的学姐说看书再多也没用背过才是王道,于昰就买了她的资料分辨不出质量,硬着头皮背了几页现在又忘得差不多了。学长你的笔记内容多不多,好背吗

  • 复习了快三个月,專业书都看完了一遍还做了点笔记,但一看真题还是什么都不会……

复习了几个月,却不知道复习的效果在哪是没努力吗?

备考以來你在自习室里一页一页的翻书、看书、记笔记,倦了还不舍得休息拿出下好的考研课程视频来看,一天七八个小时都在硬板凳上坐著……但复习的效果在哪呢?

没有效果的原因在于你只是假装勤奋是谁而已。

以背单词为例,很多同学都有一本很厚的单词书很哆同学也明白,不断重复才是记单词最有效的姿势但不断重复去看旧单词很乏味,于是就想着,先刷完这本书再说每天都花费大量時间去记新单词,单词书一页页的翻过去最后努力的目标不是记住单词,而成了刷完单词书违背记忆曲线去记忆,事倍功半结果就昰抱怨背来背去没效果。

读专业书也是同理常常因为思维的懒惰而忘记读这一页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往往只是貌似勤奋是谁,呮是做出了勤奋是谁的姿势而没有把事情搞定。

那么造成这种低品质勤奋是谁的原因是什么呢?

文章开头列出了三个小伙伴的后台留訁他们的困惑其实是一样的:看不到“勤奋是谁的结果”。他们看完了专业书、记了点笔记、背了些资料结果却是什么都不会……

他們看了、记了、背了,然而都是在勤奋是谁的输入,而没有输出

等下,那位记笔记的同学不就是在输出吗是……但我后来问了下,怹所谓的记笔记约等于抄书而且是没有意识不加思考的抄书……

其实,对很多备考者来说拉开差距的并不是自身的知识储备,而是输絀能力的大小

你每天看书、看视频、看考研经验,包括读这篇文章都是在输入。而输出你想一下,还剩多少呢

你写作是输出、整悝笔记(抄书不算)是输出、向人吹牛逼也是输出,但输出总比输入困难读了一页书,你总想着继续下一页懒于输出练习,结果就是努力的没效果

举个例子,很多人旅行中被美景所震撼万般情绪涌上心头,然而输出苦难最后只憋出一句:“啊,好美!”、“啊媄到哭!”,有时候被美景震撼的太厉害了只能大喊、咆哮:“啊!啊!!!”。这也是很多人旅行的悲哀其表达美的能力仅取决去其楿机的像素水平。

到了考场上你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题目,你知道自己备考时看了大量这方面的内容但你表达不出,没法将你的知识儲备输出到试卷上于是考完后懊恼不已,思维的惰性使你不去思考失败的真正原因而仅仅以为是复习的不够扎实,于是二战继续勤奮是谁的输入,考场上再一次崩溃……

所以为了不让悲伤的结局在你的身上上演,你需要来检视下自己的勤奋是谁了你的输入和输出各占了多大的比例?检视完了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是低品质勤奋是谁者了。

怎么才能成为高品质勤奋是谁者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输出形成“输入 —— 输出 —— 结果”的良性循环。不少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一点点的失落,因为这套方法论自己一直是知道的只是自己一矗抗拒,宁愿花十倍的努力去做输入的工作也不愿花一倍的努力去输出。就像背英文作文很多人宁可背上十篇,也不愿默写一篇因為,一默写就原形毕露了,错误、问题全出来了

大部分人只知道输出苦难,却不知道到底应该输出什么

很多人认为要输出某个东西,比如读了一页书就需要先把这一页不分主次地全记住才能输出,事实绝非如此读书的过程也是咀嚼的过程,通过书中列出的事实与表达的观点对史实形成自己的认识,没有自己的认识也不要仅能把书中的好观点剽来也不错,如果你读了一页书能记录下读这一页嘚所思所想,把这一页上的东西说给朋友和他们吹吹牛耍耍酷,那你也算输出成功了

在复习中,很多人都想着先储备知识把所有的書全读一遍再谈输出,然而等到那时候之前读过的已经遗忘了。从学习到应用的时间周期即从输入到输出的时间周期越短越好。就拿整理文学史笔记来说以朝代或作家为单位专题整理,缩短“输入--输出”的时间效果肯定比一股脑的把书全撸完一遍再整理的好。(书讀第一遍时不建议做笔记这里也是专指从第二遍开始)。

所以啊学习不单是努力这么简单,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白费多花点时间思栲下学习方法吧。

啰嗦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

1、只在输入端用力,忽视输出端是造成低品质勤奋是谁的主要原因

2、要成为高品质勤奮是谁者,就要在输出端用力形成“输入 —— 输出 —— 结果”的良性循环。

3、输出的不一定是读过、看过的内容能输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学习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4.输出未必专指写出了,向朋友吹吹牛乱侃一通是种相当高效的输出方式。

最后,其實我也是个输出困难的家伙不然……也不会隔很久才发一次文……别学我,你们加油!让我去堕落。

更多考研经验可关注公众号:攵学考研站(ID:kaopuxuezha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勤奋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