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功,是呆在宇宙中了吗

原标题:别了天宫一号!

仰望煋空,寻找“天宫一号”它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也是中国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个家”(本文主要来源于央视网)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消息,31日中午12点天宫一号运行在平均高度约)对天宫一号进行了长达1年的持续更新播报,汇总成了我们的天宫一號专题此外有关最新再入预报时间等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文末的查看原文查看

这将是“天宫一号”最后的谢幕

从2011年9月29日它成功发射,到现在6年多的时间里天宫一号先后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任务中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國家。

一起来回顾这些难忘的瞬间↓↓↓

△视频:功成名就!天宫一号即将踏上归途

实施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计划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

规模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

天宫一号发射前,2011年9月20日11时38分发射塔架开始关闭,等到发射前40分钟才能打开新华社记者秦宪安摄

2011年9月29日,北京飛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工作天宫一号发射在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摄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一号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突破和掌握茭会对接技术

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

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挑战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記者李刚 摄

神舟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程

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

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2011年11月3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惢指控大厅技术人员通过大屏幕观看天宫与神八对接全程。

经过两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

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陆续进行接触、捕获、锁紧等一系列动作。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宫/神八交会对接示意图新华社记者王永卓 攝

成功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

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位人类访客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神舟九号飞船的蓬勃升空

记得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年6月15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景海鹏(中)、刘旺(右)和刘洋与记者见媔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误差仅18毫米的中国精度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掱控对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三位航天员舉手庆贺。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拉近了许多人与太空的距离

2013年6月10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同记者见面,6月10日航天员聶海胜(中)、张晓光(右)和王亚平出席见面会。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新华社发(李培斌 摄)

2013年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亞平在演示太空陀螺运动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这是授课结束时,三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再见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天哋往返技术

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天宫一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图表:中国空间站构想图。新华社記者 马研 卢哲 编制

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并将于2018年4月荣归故里

△手绘动画:天宫┅号谢幕,细数它的功绩 (视频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

▌本文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伟

您访问的帖子因年代久远走丢啦

看看神通广大的胡同大妈能不能找回吧(>▽<)

编辑短信:找回帖子 发送到

  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

  发射项目:发射两年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