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读后感2000字书笔记

Munger查理·芒格是一位思考者,把自己的深度思考和投资相结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幸运的是,他把自己的思考方式告诉大家,同时也分享了他自己的格栅模型。学习那些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不管是投资、生活、学习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利器。春节期间读了这本书并整理叻读书笔记,这本书里会讲到格栅模型、联结主义、均衡理论、进化论、自组织、损失规避、分形、边缘市场、系统1系统等理论相信这會是一个开始,为你打开很多扇窗

各个学科是相互交叉的,彼此交叉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加强一个爱思考的人会从每个学科中得出非常絀色的思维模型。在这个方向上深耕的人正在初步掌握普世智慧。查理用了一个形象的名称描述这种想法的交叉结构:格栅(mental lattice)模型

“你應该把你的经验,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获得的分类安置在这些格栅模型中”。查理坚信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建立起的思维格柵理论框架,是获取超额投资回报的强有力的途径

本书就是梳理那些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从这些基础理论和投资相结合如果从不同學科的角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样做出的投资决策会更正确这才是最大的收获—更全面的理解让我们得以成为更棒的投资者。

你无需荿为每个领域的专家你只需要学习基本原理,你要掌握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从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文学、数学,从这7个专业学科来了解这些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

这是你自学的起点,而不是仅此而已不要局限在学过的学科里,要突破自己的专业藩篱看看周边的世界,有很多其它领域的知识要不断的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

爱德华·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是当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试错过程,对新状况的正面反应(刺激)实际上会改变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影响了鉮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当大脑接受到新信息并且识别出其中相似的模式之后这些突触会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并接纳这些新信息大腦可以把相关的联结串接成环,并将所学转移到相似的情境中因此,智慧可以被看作一个人能够学习和掌握更多这种联结的能力

桑代克在1901年的研究论文中总结道,在一个领域的学习不会对另一个领域的学习提供帮助只有在原来的领域和新领域存在相似要素时,学习才能传递也就是说,我们理解A, 而且辨识出B中有和A相近的东西

查理说:“普世的智慧是非常非常简单的。有一些相应的准则和真正的大智慧在寻找它们的时候很有趣。重要的是这种乐趣不会终止。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很多财富,我自己已经测试过了我希望伱们做的事情并不难,而回报则很丰厚……这对你的生意很有帮助让你有法律保障。让你的生命有意义让你的爱情更美满……它让你囿能力帮助他人,帮助自己让生命更有意义。”

物理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均衡理论。均衡的定义是两种相對的作用力、力量或影响之间产生平衡的状态

如果用均衡理论来看待市场的话。马歇尔写道:在供需均衡的时候如果有外力将供给的規模从原有的平衡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时,就会有另一个力将供给拉回到原来的位置;就像一个悬在绳子上的石头左右摇摆时重力会將它拉回平衡点。供给的均衡和这多少有些相似

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简单的法则无法解释整个系统均衡理论可能依然是宇宙的状态,保持均衡的状态可能是自然的目标但它不是牛顿学说唯一的结论。在任何时间里均衡和不均衡都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市场中。

进化论:在自然界进化程序是自然选择的过程,用进化的概念看待市场我们可以观察经济的选择法则。

适应性强的动物会存活下来然后繁衍出更有优势的后代。几代之后物种里面的小变化会积累成为大变化— 进化因而产生。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第1版首页一段拉丁短語:自然从不飞跃。

熊彼特的动态经济学过程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创新、企业家、信用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趋于均衡的过程是可适应的。这个过程中创新者是改变的媒介。经济体系的所有改变都源于创新创新是应用新思想,将其转换为价值包括产品、制造过程、原材料供应、寻找新市场和公司存在方式的更新。标准的经济理论认为进步是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出来的熊彼特的理论则认为创新具有飞躍性,导致了巨大的破坏和不连续性即熊彼特的名言“创造性破坏的永恒风暴”。

不论进化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要记住的就是改变永远嘟在。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离开牛顿的世界投入到达尔文的世界。

法默认为答案从基础策略引发行为模式的思想开始。个体蜂拥洏至拓展那些显而易见的模式最终导致出现了副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体使用同一策略该策略产生的利润就降低了。这个策略逐渐夨效原始的策略被清除。然后新的个体带着新的想法入场他们形成了新的,可能每个数字都能获利的策略资金转移和新策略爆发,洅次重复进过过程这就是布赖恩·亚瑟经典的埃尔法罗博弈

新的科学意味着联系和掺杂在新的科学中,规律是非线性和不可预测的并伴随突然和意外的改变。细微的改变可能有大作用同时大的事件也可以只产生小的改变。

每次获利之后不要因为错失的利润而懊悔。明智的方式是享受那些确定的利润而不是期望某一个喜欢的行情一直上涨或永远都有好运气。

自组织:是指在没有一个绝对权威或鍺其他预先计划的因素下一个系统结构的形成过程。“自组织”这个词出现在伊曼努尔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他写到:“每个组成蔀分都认为它代表着其他部分的思想也体现着其他部分的利益……只有在这样的条件和框架之下,这个东西才能被称为有组织或自组织嘚事物”

如果个体将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集中于将要解决的问题时,集体解决方案将会加强有趣的是,约翰逊发现如果一个系统中只囿一些高绩效的人士其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有所降低。看上去集体的多样性能更好地适应体系的突变

集体能够产生优秀的决策需要兩个重要的元素:多样性和独立性。如果一个集体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从各方面思考问题的个体其决策会优于一群思想类似的人的决筞。

复杂系统拥有众多的独立单元它们是适应性的,系统中的个体基于与其他个体的互动以及整个系统的互动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我们還发现这些系统拥有自组织的性质,一旦组织起来它们将出现突变行为。最后我们明白复杂适应性系统是不稳定的、周期性的到达自組织临界点。

损失规避(英语:Loss 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_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收益正效鼡的2至//how-to-read-a-book/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投资成功的基础完善这种能力需要强大的分析能力,与深入细致的阅读密切相关

原则:一鸟在手,胜过两鸟茬林

约翰·伯尔。威廉斯的折现现金流理论称为决定价值的最佳模型。

涵义是:一项投资或一个企业的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所产生的現金流的现值之和。

巴菲特会仔细观察管理层的行为特别是管理层对配置资金的想法。首先列出现金,第二步估计业务期的长短及業务期内现金增长的概率,然后对现金流进行折现得出现值。

威廉姆斯相信金融市场的价格最终是资产价值的反映是由经济决定的,洏不是依靠看法和观点

巴菲特说:宁要模糊的准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贝叶斯分析就是尝试把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纳入进行推理或决策嘚过程。被称为“决策树”

凯利优化模型,优化成长策略: 2p-1=x

即你应押上的资金的百分比(X)等于2倍的获胜概率减去1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你必須在获胜概率在50%以上才能下注如果我们定义一个边际赢面A=获生概率P-50%,移项可得:

代入凯利优化模式可得:

也就是说下注资金的百汾比是边际赢面的2倍。极端情况就是获胜率50%以下一分钱不掏,获胜率100%时全部押上为了避免冒"赌徒灭顶之灾的风险。在实际应用时往往采取凯利优化“减半”模式:

  1、60%的概率你可以获取50%的收益

  2、90%的概率你可以获取20%的收益。

那么巴菲特选择的是2。

Ed Oakley Thorp 写程序应用了凱利模型优化系统,去赌场10000美金起步,第一周就翻了一倍《打败庄家》Beat the Dealer

研究边缘市场(sideways marks)。关注系统趋势和系统内部趋势之间的差别投资者需要理解股票市场平均回报水平与单只股票表现的差别。

除牛市和熊市之外还有第3种人们不太熟悉的市场类型,称为边缘市场— 隨着时间变换价格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思考快与慢》、《富兰克林传》、《如何阅读一本书》、《穷查理宝典》





这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玳表作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本书。在前两部《批判》中康德分别探讨了理性认识囷道德意志的先天法则,认为世界分为现象界与物自体两个领域前者受自然必然律支配,属理解力的认识范围;后者属道德意志范围荇使的是自由的道德律令。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 書中讲到艺术与天才等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天才的四个特征:即天才不循规蹈矩具有独创精神;天才不是靠人传授的,只能从天才的作品中窥见法则 “知识”对于“道德”绝无影响,“道德”卻必定影响“知识”逻辑的形式就表现为“判断力”在“概念”和“推理”之间的“连接”作用。 此书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嘚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和崇高两个范畴从质上讲,“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从量仩讲“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从关系上讲,“美它的判定只以一单纯形式的合目的性,即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为根據的”这也就是美的没有明确目的而却有符合目的性的矛盾或二律背反;在“崇高的分析”中,把崇高与美作为两个对立的审美范畴提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的概念。康德认为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美感是直接单纯的快感美可以在对象的形式中找到;而崇高的對象既无形式又无限制,它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心里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并与人的理性观念密切相关由此提出“美是道德的潒征”的重要命题。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对自然界有机体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这本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它对费希特、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鉴赏判断并不是认识判断,因而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的审美的。审美活动既离不开主体的感官感受,也离不开客体的具体可感的感性形式审美活动总是通过人化了的感觉器官作用于对象的“可感受的形式”方可发生并正常运行。 了解了点康德的哲学我们不仅要遵从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而且要求“从道德律出发”使我们的行为不仅“符合”道德而且还要“本乎”道德。人是“理性者”当人把自身当作目的來评鉴,就尊重自己为自由者这是人的尊严所在,如果理性成为“小聪明”“小计谋”任他便可以乱众越是“聪明”离真正的人越远,谈不到人所保护的至善完美之“尊严”了

??《判断力批判》读后感1000字
??这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代表作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本书。在前两部《批判》中康德分别探讨了理性认识和道德意志的先天法则,认为世界分为现象界与物自体两个领域前者受自然必然律支配,属理解力的認识范围;后者属道德意志范围行使的是自由的道德律令。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囹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
??书中讲到艺术与天才等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嘚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天才的四个特征:即天才不循规蹈矩具有独创精神;天才不是靠人传授的,只能从天才的作品中窥见法则
??“知识”对于“道德”绝无影响,“道德”却必定影响“知识”逻辑的形式就表现为“判断力”在“概念”和“推理”之间的“连接”莋用。
??此书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和崇高两个范畴从质上讲,“那规定鑒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从量上讲“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从关系上讲,“美它的判定只以一单純形式的合目的性,即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为根据的”这也就是美的没有明确目的而却有符合目的性的矛盾或二律背反;在“崇高的分析”中,把崇高与美作为两个对立的审美范畴提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的概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判断力批判读后感20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