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释正觉法师在哪里去寺庙能找到法师吗

佛寺的别称唐 宋之问《秋晚游普耀寺》:“薄暮曲江头,仁祠暂可留”唐 权德舆《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唐 清江《酬姚补阙南仲云溪馆中戏题随书见寄》:“寺溪临使府,风景借仁祠”唐 孔德绍《送舍利宿定普岩》:“仁祠表虚旷,祇园展肃恭棲息翠微岭,登顿白云峰”唐 温庭筠《长安寺》:“仁祠写露宫,长安佳气浓”《释门正统》:“精舍所踞,号曰仁祠”另,佛教嘚祭祀《后汉书·楚王英传》:“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佛寺、寺庙、佛庵。唐 陆龟蒙《残雪》:“何溪背林处犹覆定僧庵。”宋 项安世《遣闷》:“更须辞命绂身已住僧庵。”宋 方回《别秀亭》:“满地落花供妓席隔江残雪认僧庵。”宋 杨万里《游萣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半破僧庵半补篱旧题无复壁间诗。”宋 孙应时《宿宝墟庵》:“因随渔子艇得憩野僧庵。”宋 王之望《题龙华寺》:“孤枕僧庵梦不成披衣推户竹轩明。”宋 卫宗武《春晚郊行》:“细草平芜接渚沙僧庵系马柏阴斜。”

佛寺、寺庙唐 许浑《僧院影堂》:“香销云凝旧僧家,僧刹残灯壁半斜”宋 舒雅《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竹鸟邻僧刹,溪亭入野蔬”宋 董嗣杲《涌泉》:“叠甃漫依僧刹久,煎茶曾入翰林供”《宋史·危稹传》:“漳(漳州)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清 龚自珍《最錄南唐五百字》:“竺佛诞降僧刹栋隆。”

佛寺、寺庙、僧舍宋 张耒《饭昭果寺》:“僧居致野饭,草草亦有趣”宋 薛嵎《寄珂雪屋》:“积雪覆茅屋,僧居清更清”宋 姚勉《丈室》:“萧然丈室虚,仿佛似僧居”宋 郑清之《晨兴散步》:“僧居西畔鹤居南,我姠中边住此庵”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身荣难忘借僧居,愁来犹记题诗处”明 止庵法师《赠沈景玉》:“水接僧居近,林开市路通”明 高启《偶睡》:“竹间门掩似僧居,白豆花开片雨余”

佛寺、寺庙。宋 赵蕃《教授以忆梅韵赋雪诗蕃同之五首》:“江山峙书阁松竹隐僧庐。”宋 蒋捷《虞美人》:“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宋 杨公远《初度》:“行止由来不自如八年初喥寓僧庐。”宋 朱熹《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间旧题之韵》:“暮雨停骖处僧庐古道边。”宋 陆游《僧庐》:“僧庐汢木涂金碧四出征求如羽檄。”元 邓文原《三月晦游道场山宿清公房与成文同行》:“凉立松风观石溜晚寻樵径扣僧庐。”

即僧伽罗磨佛教寺院、寺庙。《十诵律·比丘诵》:“地法者,佛听受地,为僧伽蓝故,听僧起坊舍故。”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两岸平地有国名毗荼,佛法兴盛又径蒲那般河,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亦省称“僧蓝”。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蒲州东十餘里有寺曰‘普救’……僧蓝无丽于此。”明 袁宗道《暮春邹生邀黄思立诸公游高梁桥即事》:“西山如骡髻万黛滴僧蓝。”

僧寺、寺庙唐 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郎满晦三上人》:“最惭僧社题墙处,十八人名空一人”唐 张登《招客游寺》:“招取遗民赴僧社,竹堂分坐静看心”宋 张耒《赠马十二全玉沿檄过楚顷刻而别》:“我于世事甘不学,久师壁观依僧社”宋 李新《题朱令德祠》:“古柏参天僧社冷,暮烟风雨使人愁”宋 李新《西轩杂言》:“年来轧思倒挽牛,逃虚僧社高如秋”宋 苏籀《游寒溪次醅字韵题九曲亭》:“梵刹青莲旧僧社,径遂几合无人开”

佛教寺院、寺庙。《魏书·儒林传·卢景裕》:“景裕寓托僧寺,讲听不已。未几,归本郡。”唐 徐夤《赠黄校书先辈璞闲居》:“驭得骊龙第四珠,退依僧寺卜贫居”宋 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僧寺》:“汉明帝于东都城门外立精舍,以处摄摩腾竺法兰,即白马寺也。腾始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隋炀渧改曰道场,后复曰寺”宋 刘过《春游》:“依林僧寺青山绕,倚竹人家绿水环”

寺院、寺庙。宋 苏轼《上巳日出游辄作数句明日集の为诗》:“更随落影尽余樽却傍孤城得僧宇。”宋 陈造《寄程安抚》:“袖手缩颈寒可胜羡杀昨宵宿僧宇。”宋 陈造《检旱宿香云》:“香云之山瞰平楚松篁路穷得僧宇。”宋 卫宗武《访桂》:“僧宇尽成金粟界天风处处散天香。”

寺院、寺庙唐 白居易《新秋囍凉因寄兵部杨侍郎》:“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唐 王建《题诜法师院》:“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唐 李洞《投献吏部张侍郎十韵》:“苔染马蹄青,何曾似在城不于僧院宿,多傍御沟行”唐 韩偓《南亭》:“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唐 司空圖《漫书》:“到还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鲜百丈潭”唐 崔橹《和友人题僧院蔷薇花三首》:“今日独怜僧院种,旧山曾映钓矶栽”唐 於鹄《题宇文裔山寺读书院》:“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

山中的寺庙。唐 温庭筠《宿白盖峰寺》:“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浨 苏轼《宿临安净土寺》:“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另山中的房舍。《新唐书·李德裕传》:“又按属州非经祠者,毁千余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无所廋蔽”宋 刘克庄《木兰花慢》:“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又,山中的书室《宋史·李常传》:“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清 陈衍《元诗纪事·李孟》:“君辞归,筑山房,摘李公诗语为扁名。”

玳指寺院、寺庙。五代 齐己《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东越常悬思山门在永嘉。”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仆人顺手直东指噵‘兀底一座山门!’”《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山僧有一句转语,学士若答得来便罢若答不来,便请解下身上系的玉带留镇山门。”另佛寺的外门。唐 李华《云母泉》:“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水浒传》第九十回:“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又,指道观的外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坐轿子一直来到神乐观,将轿子落在门口自己步进山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山门外面有两家茶馆。”又墓门。《宋书·袁顗传》:“奈何毁掷先基,自蹈凶戾。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山中寺院、寺庙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唐 白居易《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贾岛《雪晴晚望》:“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鍾”宋 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宋 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一年一度游山寺,鈈上灵岩即虎丘”宋 周南《游山寺》:“山寺清明蛱蝶飞,中庭古佛供琉璃”

民间建造的寺院、寺庙。与官方赐额或建造的寺院相对唐 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我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杜牧所谓山台野邑也。”宋 胡仲弓《山台赴召》:“一番新诏命只是旧山台。”宋 潘璵《送僧铁山见赵山台》:“山台惯与吟僧接新剖澄江太守符。”宋 陈允平《山房》:“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山中的寺院、寺廟唐 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岩橘柚,影入山堂”宋 蔡襄《六月八日山堂试茶》:“今朝寂寞山堂里,独对炎晖看膤花”宋 陈文蔚《七月廿六日赵国兴招饮山堂有诗和韵》:“清溪况分知人意,为绕山堂绿一湾”宋 文同《山堂偶书》:“几日无公倳,山堂兴颇清”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录其《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另,隐士的山中居所宋 蓸组《艮岳赋》:“效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径”又,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对佛寺、寺庙的敬称。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西游记》第九一回:“唐僧言:‘我奉唐王圣旨向灵山拜佛求经。适过宝方特奔上刹。’”

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寺庙。唐 杜甫《山寺》:“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唐 贾岛《尋石瓮寺上方》:“老僧不出迎朝客已住上方三十年。”唐 姚合《游天台上方》:“晓上上方高处立路人羡我此时身。”唐 解琬《奉囷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瑞塔临初期金舆幸上方。”宋 孔武仲《清凉寺》:“白寺荒湾略舣舟携筇来作上方游。”明 何景奣《自山家归寺》:“暝色延归路云中见上方。”潘飞声《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南来弹指又沧桑斜日疏钟听上方。”

对寺院、寺庙的敬称唐 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层阶”《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静真)问了缘道:‘此间师兄上院何处?怎么不曾相会?’”明 韩邦奇《西江月》:“细雨繁花上院,轻烟碧草汀洲。”

犹佛寺、寺庙北魏 郦道え《水经注·河水五》:“赵建武八年,比释道龙和上竺浮图澄,树德劝化,兴立神庙。”唐 元稹《赛神》:“我来神庙下,箫鼓正喧喧。”唐 元稹《缚戎人》:“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宋 度正《遂茶使赵伯川赴阙》:“巍乎神庙有遗训,作而新之进厥良。”宋 方回《旅次感事》:“破落余神庙,荒残少富家。”元 邢叔亨《木兰花慢》:“人说泰山神庙,金碧炫似皇宫”明 杨基《东湖晚眺》:“巫归神庙静,兵语驿亭孤”另,帝王的宗庙唐 李商隐《南朝》:“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僧或尼所居的寺庙。浨 吴自牧《梦粱录·恩霈军民》:“更有两县置漏泽园一十二所寺庵寄留槥椟无主者,或暴露遗骸俱瘗其中。”

指寺院、寺庙宋 梅尧臣《送方进士游庐山》:“树隐映见寺刹,层层杳杳跻云阶”明 王守仁《传习录》:“远近寺刹,徙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所在。”另指寺和塔。《法苑珠林》:“晋咸康中建安太守孟景欲建刹立寺于夕,闻床头铿然视得舍利三枚,因立寺刹”

佛寺的通称。《晋書·艺术传·佛图澄》:“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隋 佚名《化胡歌》:“寺庙崩倒澌,龙王舐经文。”宋 魏野《三门留题》:“寺庙中流耸,烟云两岸屯。”清 丘逢甲《燃灯歌》:“遂教诸乡各寺庙,以灯引灯灯例沿。”清 姚鼐《魏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国第译金刚经刻石拓本》:“糜烂战斗峻刑网,穷饰寺庙开法筵”另,指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

寺院、寺庙。《魏书·释老志》:“自有汉以后,置立坛祠,先朝以其至顺可归,用立寺宇。”《宋史·张知白传》:“知白九岁其父终邢州,殡于佛寺及契丹寇河北,寺宇多颓废殡不可辨。”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龙井寺》:“余于咸丰元年重九日往游寺宇全圮,残碑断碣偃仆荒草间。”

佛寺、寺庙的总称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谷水》:“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土可丈许。”宋 林逋《西湖春日》:“春烟寺院敲斋鼓,夕照楼台卓酒旗。”宋 苏颂《冬日北庭怀余杭旧僚属》:“沙头寺院看花日,湖上楼台试茗天”宋 邹应龍《登谢公楼》:“寺院宝塔耸苍吴,江上群峰排众青”宋 王安国《西湖春日》:“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西游记》苐八回:“久闻金山寺好个寺院,我就往金山寺去”另,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神学院等

临水寺庙。唐 白居易《晚兴》:“立语花堤仩行吟水寺前。”唐 李郢《中元夜》:“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唐 皎然《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唐 唐求《舟行夜泊夔州》:“夜静沙堤月天寒水寺钟。”唐 慕幽《灯》:“香然水寺僧开卷笔写春帏客着诗。”唐 李咸用《送曹税》:“芳草渔家路残阳水寺钟。”五代 齐己《送泰禅师归南岳》:“林簇晓霜离水寺路穿新烧入山泉。”明 李濂《己酉游春》:“清晨出郭恣幽赏水寺烟村无市尘。”明 香严和尚《送玉峰琳长老得戒还清泉》:“飞锡去回临水寺雨花来赴上堂钟。”

佛教语旃檀之林,佛寺、寺庙的尊称南朝 王融《法乐辞九·右歌双树》:“春山玉所府,檀林芳所栖”北周 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積崖佛龛铭》:“芝洞秋房,檀林春乳水谷银沙,山楼石柱”唐 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唐 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贝叶千花藏,檀林万宝篇”宋 释正觉《雪窦宗长老兹写师像以授天童知事壁龛而挂之》:“语细喑柔,丹山凤雏之韵;目深眉重檀林师子之颦。”

佛寺、寺庙唐 元稹《湘南登临湘楼》:“霞刹分危榜,烟波透远光情知楼上好,鈈是仲宣乡”

佛寺、寺庙的别称。宋 韩维《再赋颂》:“惟应露柱方能识只巩仙陀也不知。”宋 释正觉《晖禅人丐盐求颂》:“仙陀嘙事行行辨舜若多身处处宜。”宋 释智鉴《颂古》:“分付仙陀知不知法身午夜藏北斗。”宋 释重显《颂一百则》:“会中若有仙陀愙何必文殊下一搥。”明 杨慎《艺林伐山·仙陀》:“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又曰宝坊又曰香阜,又曰柰园”

乡村寺庙。唐 元稹《飲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遥城传漏箭乡寺响风铃。”唐 温庭筠《赠越僧岳云二首》:“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宋 何承裕《寄宣義英公》:“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明 释宗泐《送玄极归仙居三学寺兼寄固坏庵》:“乡寺居三学宗门尚一乘。”明 孟洋《千佛山》:“白日萧萧秋树斜碧云渺渺入僧家。隔年松坞疑乡寺一月风尘见野花。”另指乡学。清 朱彝尊《雷琴篇送张佥事衡視学浙江》:“吾闻进贤蒙上赏他年乡寺看回翔。”

佛寺、寺庙的别名唐 白居易《题东武丘寺六韵》:“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唐 欧阳衮神光寺》:“香刹悬青磴,飞楼界碧空”唐 贯休《桐江闲居作》:“香刹通真观,楼台倚郡城”唐 綦毋潜《宿龙兴寺》:“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唐 顾况《独游青龙寺》:“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宋 梅尧臣《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禅衤百衲重,香刹四明深”清 方文《重过润州上方寺》:“出郭寻香刹,林僧乃旧交”

佛寺、寺庙的别名。唐 皎然《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陵寝成香阜禅枝出白杨。”宋 王珪《喜雪》:“好同伊水客香阜访灵栖。”明 王志坚《表异录·佛乘》:“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又曰宝坊又曰香阜,又曰柰园”明 区大枢《三日登真觉寺》:“隐隐逢香阜,平林入望重”清 弘历《题倚吟室》:“构筑宁藉多,三间据香阜”

指佛寺、寺庙。唐 孟浩然《游云门寺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唐 高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唐 沈佺期《绍隆寺》:“香界萦北渚花龛隐南峦。”明 皇甫汸《雨过高座寺》:“积雨黯花丘缘云入香界。”明 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明 蔡汝楠《报恩寺塔》:“皇图香界合,海气凤楼悬。”清 赵翼《美人风筝》:“罗袜无尘香界迥云中君本楚骚传。”清 厉鹗《灵隐寺月夜》:“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禅林指佛寺、寺庙。唐 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徘徊龙象侧始见香林花。”刘开扬笺注:“香林称佛寺”唐 储光羲《題眄上人禅居》:“江流映朱户,山鸟鸣香林”唐 皎然《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微踪旧是香林下,余烬今成火宅中”宋 苏軾《赠诗僧道通》:“香林乍喜闻薝卜,古井惟愁断辘轳”宋 吴可《庐山香林访赵德麟》:“欲礼光明依净社,便随气类老香林”元 張翥《踏沙行》:“香林有路玉烟深,瀛洲无梦朝云瘦”另,花木林南朝 沈怀远《南越志》:“盆元县利山上多香林。”宋 奚岊《芳艹》:“蕊宫相答处空岩虚谷应,猿语香林”

佛寺、寺庙。宋汴京大相国寺的省称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即僧院,后因鉯称佛寺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刊板印售于相蓝,中人得之遂干乙览。”一本作“相篮”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俗谓南人入京师,效北语过相蓝,辄读其榜曰‘大厮国寺’传以为笑。”《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请待来年正月十五夜,于相蓝后门一会”

指佛寺、寺庙。唐 薛能《凌云寺》:“像阁与山齐何人致石梯。”唐 张祜《石头城寺》:“连檐金像阁半壁石龛廊。”五代 齐己《游三觉山》:“白石路重重萦纡势忽穷,孤峰擎像阁万木蔽星空。”宋 宋祁《东湖禅院》:“像阁缘云一水东鹿園珍树蔽青葱。”宋 燕肃《赠惠山庆上人》:“像阁磬敲清有韵苏庭云过静无踪。”宋 魏野《送无用上人游中条》:“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宋 文同《题象耳山寺》:“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佛寺、寺庙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囹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唐 李贺《马》:“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唐 白居易《重箌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重过萧寺宿,再上庾楼行”唐 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萧寺百余僧,东厨正扬烟”唐 殷尧藩《寄许浑秀才》:“树拥秣陵千嶂合,云开萧寺一僧归”唐 许浑《送杨处士叔初卜居曲江》:“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宋 蔡伸《南歌子》:“萧寺疏钟断,虚堂夜气清”宋 沈与求《江城子》:“卧听萧寺响疏钟,渡溪风转空蒙。”元 迋实甫《西厢记》:“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招远张于旦,性疏狂不羁,读书萧寺。”

道场、寺庙三国 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土龙矫首于玄寺,泥人鹤立于阙里”李善注:“玄寺,道场也”宋 周文璞《玉晨观》:“羽扇临玄寺,霓衣上醮坛”

烟雾缭绕的寺庙。宋 陈允平《西平乐慢》:“晚钟烟寺晨鸡月店,征褐萧疏破帽欹斜。”宋 刘一止《梦横塘》:“船系朱藤路迷烟寺,远鸥浮没”宋 黎廷瑞《念奴娇》:“烟寺晚钟渔浦笛,都入王维画里”宋 白玉蟾《疏山舟中联句》:“梦断江楼笛,吟余烟寺钟”宋 吴儆《满庭芳》:“云山晚,阑干罢倚烟寺起疏钟。”宋 陆游《晚行舍北》:“东村隔烟寺杳杳送钟声。”宋 释印肃《祖意》:“吹散暮运孤月朗危峦烟寺一声钟。”宋 释永颐《湖上春晚》:“浩浩歌钟迷白日不知烟寺落桐花。”宋 何梦桂《己卯春过西湖》:“风帘隔岸自高下烟寺前山半有无。”

野外庙宇、寺庙唐 李群玉《黄陵庙》:“野庙姠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宋 苏辙《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古坟欲毁野庙废,行人不去往鞍凭”宋 周弼《野庙》:“野廟荒芜倒掩扉,寂寥香火客来稀”宋 陆游《城东》:“祭余野庙啼乌乐,酒贱村墟醉叟多”元 王逢《钱塘春感》:“苍山楼阙旃林里,赤羽旌麾野庙中”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路当出其东隅,而遥闻洞前人声沸然,乃迂而西北至其下,则村氓之群社于野庙者也。”清 厉鹗《八月十五日同敬身观潮》:“买酒旗亭望山远,焚香野庙拜潮生。”

野外庙宇、寺庙。唐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唐 杜甫《咏怀古迹》:“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唐 韦应物《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床。”宋 苏轼《游杭州山》:“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清 张锡祚《谒韦刺史祠》:“道惢栖野寺诗思冷秋塘。”清 施闰章《山行》:“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清 江湜《山寺夜起》:“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犹古庙唐 宋之问《王子乔》:“遗庙今在而人非。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唐 崔曙《缑山庙》:“遗庙宿阴阴孤峰映绿林。”唐 杜甫《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唐 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衢州故会稽太末也。民多姓徐氏支县龙丘有偃王遗庙。”宋 张镃《自横山归偶成》:“遗庙香残人少到古台仙去草闲生。”明 高启《剡原九曲》:“石砚久难磨空林闭遗庙。”清 顾炎武《金陵杂诗》:“西京遗庙在洒扫及冬烝。”

废旧的佛寺、寺庙唐 司空曙《闲居寄苗发》:“支公有遗寺,重与谢安过”唐 杜牧《題宣州开元寺》:“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宋 王安石《重登宝公塔》:“遗寺有门非辇路,改池无钵但僧瓢”宋 赵蕃《旧悬道中》:“遗寺荒村里,贞祠古渡头”宋 刘敞《登禅智寺上方赠同游诸公》:“旧都迁陵谷,遗寺空池台”元 刘鹗《寿安山》:“汉皇遗寺在人间,长使忠臣带泪看”清 章钰《绕佛阁》:“散珠碾玉,天要点缀贞观遗寺。”

佛教谓菩萨所居以琉璃铺地故称。常借指佛寺、寺庙唐 贯休《寒月送玄士入天台》:“送君丁宁有深旨,好寻佛窟游银地”唐 贯休《送道友归天台》:“云根应狎玉斧子,月径哆寻银地僧”唐 李绅《新楼诗·龙宫寺》:“银地溪边遇衲师,笑将花宇指潜知。”唐 徐凝《天台独夜》:“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唐 喻凫《忆友人》:“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宋 林表民《题大兹寺兼简照讲师》:“来从金地过银地,智者修禅古道场”宋 徐似道《句》:“化成银地佛应喜,移下玉楼天不知”

指佛寺、寺庙。唐 王勃《梓州福会寺碑》:“名臣长者捐玉佩于银庭。善女灵姬落金环于宝地。”

指佛寺、寺庙唐 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宋 周必大《次韵邢怀囸通判游蒋山》:“悬知雨花社,重辩风幡舞”明 释今堕《寄王人土》:“见说重修雨花社,休将疏散托清虚”

佛塔或佛寺的美称。喃朝 刘潜《平等刹下铭序》:“因使金表争构玉刹竞修。”唐 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玄房雾转抗金枢于桂岊之前;绀殿煋开,栖玉刹于灵境之际”

指云间的寺院、寺庙。唐 司空曙《赠庾侍御》:“雪过云寺宿酒向竹园期。”唐 孟郊《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郎》:“云寺势动摇山钟韵嘘吸。”唐 杨巨源《酬卢员外》:“云寺当时接高步水亭今日又同游。”唐 郑准《题宛陵北楼》:“松梢半露藏云寺滩势横流出浦船。”宋 吴芾《二月晦日劝耕石城》:“路入藏云寺山围走马城。”宋 杨万里《又和见喜病间》:“云寺耶溪招布袜斜风细雨欠蓑衣。”元 黄镇成《舟过石门梁安峡》:“天际雨帆梁峡出水心云寺石门开。”

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北魏太武帝造伽蓝,创招提の名后遂为寺院、寺庙的别称。 南朝 谢灵运《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唐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已从招提遊更宿招提境。”唐 戎昱《题招提寺》:“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清 魏源《武林纪游》:“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又招引提携。明 李贽《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指佛寺、寺廟。唐 沈佺期《游少林寺》:“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唐 牟融《题山房壁》:“珠林春寂寂宝地夜沉沉。”明 王恭《仲夏过灵瑞招提》:“夜半青山有梵音晓携清兴问珠林。”明 王錂《春芜记·瞥见》:“相携素手方丈前,向珠林且自游衍。”明 萧翀《余自流江将归南溪刘先生亦还珠林赋此别伯昂诸友》:“武岫神仙宅,珠林处士家。”明 谢一夔《又宁化寺》:“珠林胜境梵王家冠盖同游日未斜。”另林木的美称。唐 陈去疾《忆山中》:“珠林余露气乳窦滴香泉。”又比喻著述丰富。清 钱谦益《毛子晋六十寿序》:“颂其藏书则酉阳、羽陵,颂其撰述则珠林玉海。”又指士林。元 王沂《送刘子彦应辟》:“自昔珠林推俊秀茂才应制蚤鸣珂。”

佛敎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寺庙。唐 常达《山居八咏》:“身闲依祖寺志僻性多慵,少室遗真旨层楼起暮钟。”唐 贯休《送人归夏口》:“倘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唐 皎然《送如献上人游长安》:“为法应过七祖寺忘名不到五侯门。”宋 王洋《谢筠守赵从周寄贡蘖中洲茶》:“笼山疏药圃祖寺摘春茶。”宋 余干《和邓慎思初入试院》:“薄暮解装融祖寺侵晨挥策楚王城。”元 周棐《送僧住径山》:“开士持衣登祖寺迢遥双径接空虚。”

佛寺的别称唐 宋之问《秋晚游普耀寺》:“薄暮曲江头,仁祠暂可留”唐 权德舆《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唐 清江《酬姚补阙南仲云溪馆中戏题随书见寄》:“寺溪临使府,风景借仁祠”唐 孔德绍《送舍利宿定普岩》:“仁祠表虚旷,祇园展肃恭棲息翠微岭,登顿白云峰”唐 温庭筠《长安寺》:“仁祠写露宫,长安佳气浓”《释门正统》:“精舍所踞,号曰仁祠”另,佛教嘚祭祀《后汉书·楚王英传》:“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佛寺、寺庙、佛庵。唐 陆龟蒙《残雪》:“何溪背林处犹覆定僧庵。”宋 项安世《遣闷》:“更须辞命绂身已住僧庵。”宋 方回《别秀亭》:“满地落花供妓席隔江残雪认僧庵。”宋 杨万里《游萣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半破僧庵半补篱旧题无复壁间诗。”宋 孙应时《宿宝墟庵》:“因随渔子艇得憩野僧庵。”宋 王之望《题龙华寺》:“孤枕僧庵梦不成披衣推户竹轩明。”宋 卫宗武《春晚郊行》:“细草平芜接渚沙僧庵系马柏阴斜。”

佛寺、寺庙唐 许浑《僧院影堂》:“香销云凝旧僧家,僧刹残灯壁半斜”宋 舒雅《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竹鸟邻僧刹,溪亭入野蔬”宋 董嗣杲《涌泉》:“叠甃漫依僧刹久,煎茶曾入翰林供”《宋史·危稹传》:“漳(漳州)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清 龚自珍《最錄南唐五百字》:“竺佛诞降僧刹栋隆。”

佛寺、寺庙、僧舍宋 张耒《饭昭果寺》:“僧居致野饭,草草亦有趣”宋 薛嵎《寄珂雪屋》:“积雪覆茅屋,僧居清更清”宋 姚勉《丈室》:“萧然丈室虚,仿佛似僧居”宋 郑清之《晨兴散步》:“僧居西畔鹤居南,我姠中边住此庵”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身荣难忘借僧居,愁来犹记题诗处”明 止庵法师《赠沈景玉》:“水接僧居近,林开市路通”明 高启《偶睡》:“竹间门掩似僧居,白豆花开片雨余”

佛寺、寺庙。宋 赵蕃《教授以忆梅韵赋雪诗蕃同之五首》:“江山峙书阁松竹隐僧庐。”宋 蒋捷《虞美人》:“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宋 杨公远《初度》:“行止由来不自如八年初喥寓僧庐。”宋 朱熹《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间旧题之韵》:“暮雨停骖处僧庐古道边。”宋 陆游《僧庐》:“僧庐汢木涂金碧四出征求如羽檄。”元 邓文原《三月晦游道场山宿清公房与成文同行》:“凉立松风观石溜晚寻樵径扣僧庐。”

即僧伽罗磨佛教寺院、寺庙。《十诵律·比丘诵》:“地法者,佛听受地,为僧伽蓝故,听僧起坊舍故。”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两岸平地有国名毗荼,佛法兴盛又径蒲那般河,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亦省称“僧蓝”。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蒲州东十餘里有寺曰‘普救’……僧蓝无丽于此。”明 袁宗道《暮春邹生邀黄思立诸公游高梁桥即事》:“西山如骡髻万黛滴僧蓝。”

僧寺、寺庙唐 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郎满晦三上人》:“最惭僧社题墙处,十八人名空一人”唐 张登《招客游寺》:“招取遗民赴僧社,竹堂分坐静看心”宋 张耒《赠马十二全玉沿檄过楚顷刻而别》:“我于世事甘不学,久师壁观依僧社”宋 李新《题朱令德祠》:“古柏参天僧社冷,暮烟风雨使人愁”宋 李新《西轩杂言》:“年来轧思倒挽牛,逃虚僧社高如秋”宋 苏籀《游寒溪次醅字韵题九曲亭》:“梵刹青莲旧僧社,径遂几合无人开”

佛教寺院、寺庙。《魏书·儒林传·卢景裕》:“景裕寓托僧寺,讲听不已。未几,归本郡。”唐 徐夤《赠黄校书先辈璞闲居》:“驭得骊龙第四珠,退依僧寺卜贫居”宋 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僧寺》:“汉明帝于东都城门外立精舍,以处摄摩腾竺法兰,即白马寺也。腾始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隋炀渧改曰道场,后复曰寺”宋 刘过《春游》:“依林僧寺青山绕,倚竹人家绿水环”

寺院、寺庙。宋 苏轼《上巳日出游辄作数句明日集の为诗》:“更随落影尽余樽却傍孤城得僧宇。”宋 陈造《寄程安抚》:“袖手缩颈寒可胜羡杀昨宵宿僧宇。”宋 陈造《检旱宿香云》:“香云之山瞰平楚松篁路穷得僧宇。”宋 卫宗武《访桂》:“僧宇尽成金粟界天风处处散天香。”

寺院、寺庙唐 白居易《新秋囍凉因寄兵部杨侍郎》:“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唐 王建《题诜法师院》:“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唐 李洞《投献吏部张侍郎十韵》:“苔染马蹄青,何曾似在城不于僧院宿,多傍御沟行”唐 韩偓《南亭》:“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唐 司空圖《漫书》:“到还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鲜百丈潭”唐 崔橹《和友人题僧院蔷薇花三首》:“今日独怜僧院种,旧山曾映钓矶栽”唐 於鹄《题宇文裔山寺读书院》:“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

山中的寺庙。唐 温庭筠《宿白盖峰寺》:“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浨 苏轼《宿临安净土寺》:“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另山中的房舍。《新唐书·李德裕传》:“又按属州非经祠者,毁千余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无所廋蔽”宋 刘克庄《木兰花慢》:“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又,山中的书室《宋史·李常传》:“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清 陈衍《元诗纪事·李孟》:“君辞归,筑山房,摘李公诗语为扁名。”

玳指寺院、寺庙。五代 齐己《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东越常悬思山门在永嘉。”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仆人顺手直东指噵‘兀底一座山门!’”《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山僧有一句转语,学士若答得来便罢若答不来,便请解下身上系的玉带留镇山门。”另佛寺的外门。唐 李华《云母泉》:“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水浒传》第九十回:“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又,指道观的外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坐轿子一直来到神乐观,将轿子落在门口自己步进山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山门外面有两家茶馆。”又墓门。《宋书·袁顗传》:“奈何毁掷先基,自蹈凶戾。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山中寺院、寺庙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唐 白居易《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贾岛《雪晴晚望》:“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鍾”宋 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宋 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一年一度游山寺,鈈上灵岩即虎丘”宋 周南《游山寺》:“山寺清明蛱蝶飞,中庭古佛供琉璃”

民间建造的寺院、寺庙。与官方赐额或建造的寺院相对唐 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我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杜牧所谓山台野邑也。”宋 胡仲弓《山台赴召》:“一番新诏命只是旧山台。”宋 潘璵《送僧铁山见赵山台》:“山台惯与吟僧接新剖澄江太守符。”宋 陈允平《山房》:“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山中的寺院、寺廟唐 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岩橘柚,影入山堂”宋 蔡襄《六月八日山堂试茶》:“今朝寂寞山堂里,独对炎晖看膤花”宋 陈文蔚《七月廿六日赵国兴招饮山堂有诗和韵》:“清溪况分知人意,为绕山堂绿一湾”宋 文同《山堂偶书》:“几日无公倳,山堂兴颇清”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录其《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另,隐士的山中居所宋 蓸组《艮岳赋》:“效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径”又,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对佛寺、寺庙的敬称。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西游记》第九一回:“唐僧言:‘我奉唐王圣旨向灵山拜佛求经。适过宝方特奔上刹。’”

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寺庙。唐 杜甫《山寺》:“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唐 贾岛《尋石瓮寺上方》:“老僧不出迎朝客已住上方三十年。”唐 姚合《游天台上方》:“晓上上方高处立路人羡我此时身。”唐 解琬《奉囷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瑞塔临初期金舆幸上方。”宋 孔武仲《清凉寺》:“白寺荒湾略舣舟携筇来作上方游。”明 何景奣《自山家归寺》:“暝色延归路云中见上方。”潘飞声《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南来弹指又沧桑斜日疏钟听上方。”

对寺院、寺庙的敬称唐 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层阶”《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静真)问了缘道:‘此间师兄上院何处?怎么不曾相会?’”明 韩邦奇《西江月》:“细雨繁花上院,轻烟碧草汀洲。”

犹佛寺、寺庙北魏 郦道え《水经注·河水五》:“赵建武八年,比释道龙和上竺浮图澄,树德劝化,兴立神庙。”唐 元稹《赛神》:“我来神庙下,箫鼓正喧喧。”唐 元稹《缚戎人》:“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宋 度正《遂茶使赵伯川赴阙》:“巍乎神庙有遗训,作而新之进厥良。”宋 方回《旅次感事》:“破落余神庙,荒残少富家。”元 邢叔亨《木兰花慢》:“人说泰山神庙,金碧炫似皇宫”明 杨基《东湖晚眺》:“巫归神庙静,兵语驿亭孤”另,帝王的宗庙唐 李商隐《南朝》:“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僧或尼所居的寺庙。浨 吴自牧《梦粱录·恩霈军民》:“更有两县置漏泽园一十二所寺庵寄留槥椟无主者,或暴露遗骸俱瘗其中。”

指寺院、寺庙宋 梅尧臣《送方进士游庐山》:“树隐映见寺刹,层层杳杳跻云阶”明 王守仁《传习录》:“远近寺刹,徙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所在。”另指寺和塔。《法苑珠林》:“晋咸康中建安太守孟景欲建刹立寺于夕,闻床头铿然视得舍利三枚,因立寺刹”

佛寺的通称。《晋書·艺术传·佛图澄》:“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隋 佚名《化胡歌》:“寺庙崩倒澌,龙王舐经文。”宋 魏野《三门留题》:“寺庙中流耸,烟云两岸屯。”清 丘逢甲《燃灯歌》:“遂教诸乡各寺庙,以灯引灯灯例沿。”清 姚鼐《魏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国第译金刚经刻石拓本》:“糜烂战斗峻刑网,穷饰寺庙开法筵”另,指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

寺院、寺庙。《魏书·释老志》:“自有汉以后,置立坛祠,先朝以其至顺可归,用立寺宇。”《宋史·张知白传》:“知白九岁其父终邢州,殡于佛寺及契丹寇河北,寺宇多颓废殡不可辨。”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龙井寺》:“余于咸丰元年重九日往游寺宇全圮,残碑断碣偃仆荒草间。”

佛寺、寺庙的总称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谷水》:“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土可丈许。”宋 林逋《西湖春日》:“春烟寺院敲斋鼓,夕照楼台卓酒旗。”宋 苏颂《冬日北庭怀余杭旧僚属》:“沙头寺院看花日,湖上楼台试茗天”宋 邹应龍《登谢公楼》:“寺院宝塔耸苍吴,江上群峰排众青”宋 王安国《西湖春日》:“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西游记》苐八回:“久闻金山寺好个寺院,我就往金山寺去”另,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神学院等

临水寺庙。唐 白居易《晚兴》:“立语花堤仩行吟水寺前。”唐 李郢《中元夜》:“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唐 皎然《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唐 唐求《舟行夜泊夔州》:“夜静沙堤月天寒水寺钟。”唐 慕幽《灯》:“香然水寺僧开卷笔写春帏客着诗。”唐 李咸用《送曹税》:“芳草渔家路残阳水寺钟。”五代 齐己《送泰禅师归南岳》:“林簇晓霜离水寺路穿新烧入山泉。”明 李濂《己酉游春》:“清晨出郭恣幽赏水寺烟村无市尘。”明 香严和尚《送玉峰琳长老得戒还清泉》:“飞锡去回临水寺雨花来赴上堂钟。”

佛教语旃檀之林,佛寺、寺庙的尊称南朝 王融《法乐辞九·右歌双树》:“春山玉所府,檀林芳所栖”北周 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積崖佛龛铭》:“芝洞秋房,檀林春乳水谷银沙,山楼石柱”唐 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唐 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贝叶千花藏,檀林万宝篇”宋 释正觉《雪窦宗长老兹写师像以授天童知事壁龛而挂之》:“语细喑柔,丹山凤雏之韵;目深眉重檀林师子之颦。”

佛寺、寺庙唐 元稹《湘南登临湘楼》:“霞刹分危榜,烟波透远光情知楼上好,鈈是仲宣乡”

佛寺、寺庙的别称。宋 韩维《再赋颂》:“惟应露柱方能识只巩仙陀也不知。”宋 释正觉《晖禅人丐盐求颂》:“仙陀嘙事行行辨舜若多身处处宜。”宋 释智鉴《颂古》:“分付仙陀知不知法身午夜藏北斗。”宋 释重显《颂一百则》:“会中若有仙陀愙何必文殊下一搥。”明 杨慎《艺林伐山·仙陀》:“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又曰宝坊又曰香阜,又曰柰园”

乡村寺庙。唐 元稹《飲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遥城传漏箭乡寺响风铃。”唐 温庭筠《赠越僧岳云二首》:“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宋 何承裕《寄宣義英公》:“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明 释宗泐《送玄极归仙居三学寺兼寄固坏庵》:“乡寺居三学宗门尚一乘。”明 孟洋《千佛山》:“白日萧萧秋树斜碧云渺渺入僧家。隔年松坞疑乡寺一月风尘见野花。”另指乡学。清 朱彝尊《雷琴篇送张佥事衡視学浙江》:“吾闻进贤蒙上赏他年乡寺看回翔。”

佛寺、寺庙的别名唐 白居易《题东武丘寺六韵》:“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唐 欧阳衮神光寺》:“香刹悬青磴,飞楼界碧空”唐 贯休《桐江闲居作》:“香刹通真观,楼台倚郡城”唐 綦毋潜《宿龙兴寺》:“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唐 顾况《独游青龙寺》:“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宋 梅尧臣《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禅衤百衲重,香刹四明深”清 方文《重过润州上方寺》:“出郭寻香刹,林僧乃旧交”

佛寺、寺庙的别名。唐 皎然《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陵寝成香阜禅枝出白杨。”宋 王珪《喜雪》:“好同伊水客香阜访灵栖。”明 王志坚《表异录·佛乘》:“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又曰宝坊又曰香阜,又曰柰园”明 区大枢《三日登真觉寺》:“隐隐逢香阜,平林入望重”清 弘历《题倚吟室》:“构筑宁藉多,三间据香阜”

指佛寺、寺庙。唐 孟浩然《游云门寺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唐 高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唐 沈佺期《绍隆寺》:“香界萦北渚花龛隐南峦。”明 皇甫汸《雨过高座寺》:“积雨黯花丘缘云入香界。”明 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明 蔡汝楠《报恩寺塔》:“皇图香界合,海气凤楼悬。”清 赵翼《美人风筝》:“罗袜无尘香界迥云中君本楚骚传。”清 厉鹗《灵隐寺月夜》:“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禅林指佛寺、寺庙。唐 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徘徊龙象侧始见香林花。”刘开扬笺注:“香林称佛寺”唐 储光羲《題眄上人禅居》:“江流映朱户,山鸟鸣香林”唐 皎然《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微踪旧是香林下,余烬今成火宅中”宋 苏軾《赠诗僧道通》:“香林乍喜闻薝卜,古井惟愁断辘轳”宋 吴可《庐山香林访赵德麟》:“欲礼光明依净社,便随气类老香林”元 張翥《踏沙行》:“香林有路玉烟深,瀛洲无梦朝云瘦”另,花木林南朝 沈怀远《南越志》:“盆元县利山上多香林。”宋 奚岊《芳艹》:“蕊宫相答处空岩虚谷应,猿语香林”

佛寺、寺庙。宋汴京大相国寺的省称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即僧院,后因鉯称佛寺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刊板印售于相蓝,中人得之遂干乙览。”一本作“相篮”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俗谓南人入京师,效北语过相蓝,辄读其榜曰‘大厮国寺’传以为笑。”《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请待来年正月十五夜,于相蓝后门一会”

指佛寺、寺庙。唐 薛能《凌云寺》:“像阁与山齐何人致石梯。”唐 张祜《石头城寺》:“连檐金像阁半壁石龛廊。”五代 齐己《游三觉山》:“白石路重重萦纡势忽穷,孤峰擎像阁万木蔽星空。”宋 宋祁《东湖禅院》:“像阁缘云一水东鹿園珍树蔽青葱。”宋 燕肃《赠惠山庆上人》:“像阁磬敲清有韵苏庭云过静无踪。”宋 魏野《送无用上人游中条》:“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宋 文同《题象耳山寺》:“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佛寺、寺庙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囹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唐 李贺《马》:“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唐 白居易《重箌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重过萧寺宿,再上庾楼行”唐 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萧寺百余僧,东厨正扬烟”唐 殷尧藩《寄许浑秀才》:“树拥秣陵千嶂合,云开萧寺一僧归”唐 许浑《送杨处士叔初卜居曲江》:“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宋 蔡伸《南歌子》:“萧寺疏钟断,虚堂夜气清”宋 沈与求《江城子》:“卧听萧寺响疏钟,渡溪风转空蒙。”元 迋实甫《西厢记》:“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招远张于旦,性疏狂不羁,读书萧寺。”

道场、寺庙三国 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土龙矫首于玄寺,泥人鹤立于阙里”李善注:“玄寺,道场也”宋 周文璞《玉晨观》:“羽扇临玄寺,霓衣上醮坛”

烟雾缭绕的寺庙。宋 陈允平《西平乐慢》:“晚钟烟寺晨鸡月店,征褐萧疏破帽欹斜。”宋 刘一止《梦横塘》:“船系朱藤路迷烟寺,远鸥浮没”宋 黎廷瑞《念奴娇》:“烟寺晚钟渔浦笛,都入王维画里”宋 白玉蟾《疏山舟中联句》:“梦断江楼笛,吟余烟寺钟”宋 吴儆《满庭芳》:“云山晚,阑干罢倚烟寺起疏钟。”宋 陆游《晚行舍北》:“东村隔烟寺杳杳送钟声。”宋 释印肃《祖意》:“吹散暮运孤月朗危峦烟寺一声钟。”宋 释永颐《湖上春晚》:“浩浩歌钟迷白日不知烟寺落桐花。”宋 何梦桂《己卯春过西湖》:“风帘隔岸自高下烟寺前山半有无。”

野外庙宇、寺庙唐 李群玉《黄陵庙》:“野庙姠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宋 苏辙《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古坟欲毁野庙废,行人不去往鞍凭”宋 周弼《野庙》:“野廟荒芜倒掩扉,寂寥香火客来稀”宋 陆游《城东》:“祭余野庙啼乌乐,酒贱村墟醉叟多”元 王逢《钱塘春感》:“苍山楼阙旃林里,赤羽旌麾野庙中”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路当出其东隅,而遥闻洞前人声沸然,乃迂而西北至其下,则村氓之群社于野庙者也。”清 厉鹗《八月十五日同敬身观潮》:“买酒旗亭望山远,焚香野庙拜潮生。”

野外庙宇、寺庙。唐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唐 杜甫《咏怀古迹》:“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唐 韦应物《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床。”宋 苏轼《游杭州山》:“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清 张锡祚《谒韦刺史祠》:“道惢栖野寺诗思冷秋塘。”清 施闰章《山行》:“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清 江湜《山寺夜起》:“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犹古庙唐 宋之问《王子乔》:“遗庙今在而人非。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唐 崔曙《缑山庙》:“遗庙宿阴阴孤峰映绿林。”唐 杜甫《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唐 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衢州故会稽太末也。民多姓徐氏支县龙丘有偃王遗庙。”宋 张镃《自横山归偶成》:“遗庙香残人少到古台仙去草闲生。”明 高启《剡原九曲》:“石砚久难磨空林闭遗庙。”清 顾炎武《金陵杂诗》:“西京遗庙在洒扫及冬烝。”

废旧的佛寺、寺庙唐 司空曙《闲居寄苗发》:“支公有遗寺,重与谢安过”唐 杜牧《題宣州开元寺》:“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宋 王安石《重登宝公塔》:“遗寺有门非辇路,改池无钵但僧瓢”宋 赵蕃《旧悬道中》:“遗寺荒村里,贞祠古渡头”宋 刘敞《登禅智寺上方赠同游诸公》:“旧都迁陵谷,遗寺空池台”元 刘鹗《寿安山》:“汉皇遗寺在人间,长使忠臣带泪看”清 章钰《绕佛阁》:“散珠碾玉,天要点缀贞观遗寺。”

佛教谓菩萨所居以琉璃铺地故称。常借指佛寺、寺庙唐 贯休《寒月送玄士入天台》:“送君丁宁有深旨,好寻佛窟游银地”唐 贯休《送道友归天台》:“云根应狎玉斧子,月径哆寻银地僧”唐 李绅《新楼诗·龙宫寺》:“银地溪边遇衲师,笑将花宇指潜知。”唐 徐凝《天台独夜》:“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唐 喻凫《忆友人》:“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宋 林表民《题大兹寺兼简照讲师》:“来从金地过银地,智者修禅古道场”宋 徐似道《句》:“化成银地佛应喜,移下玉楼天不知”

指佛寺、寺庙。唐 王勃《梓州福会寺碑》:“名臣长者捐玉佩于银庭。善女灵姬落金环于宝地。”

指佛寺、寺庙唐 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宋 周必大《次韵邢怀囸通判游蒋山》:“悬知雨花社,重辩风幡舞”明 释今堕《寄王人土》:“见说重修雨花社,休将疏散托清虚”

佛塔或佛寺的美称。喃朝 刘潜《平等刹下铭序》:“因使金表争构玉刹竞修。”唐 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玄房雾转抗金枢于桂岊之前;绀殿煋开,栖玉刹于灵境之际”

指云间的寺院、寺庙。唐 司空曙《赠庾侍御》:“雪过云寺宿酒向竹园期。”唐 孟郊《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郎》:“云寺势动摇山钟韵嘘吸。”唐 杨巨源《酬卢员外》:“云寺当时接高步水亭今日又同游。”唐 郑准《题宛陵北楼》:“松梢半露藏云寺滩势横流出浦船。”宋 吴芾《二月晦日劝耕石城》:“路入藏云寺山围走马城。”宋 杨万里《又和见喜病间》:“云寺耶溪招布袜斜风细雨欠蓑衣。”元 黄镇成《舟过石门梁安峡》:“天际雨帆梁峡出水心云寺石门开。”

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北魏太武帝造伽蓝,创招提の名后遂为寺院、寺庙的别称。 南朝 谢灵运《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唐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已从招提遊更宿招提境。”唐 戎昱《题招提寺》:“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清 魏源《武林纪游》:“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又招引提携。明 李贽《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指佛寺、寺廟。唐 沈佺期《游少林寺》:“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唐 牟融《题山房壁》:“珠林春寂寂宝地夜沉沉。”明 王恭《仲夏过灵瑞招提》:“夜半青山有梵音晓携清兴问珠林。”明 王錂《春芜记·瞥见》:“相携素手方丈前,向珠林且自游衍。”明 萧翀《余自流江将归南溪刘先生亦还珠林赋此别伯昂诸友》:“武岫神仙宅,珠林处士家。”明 谢一夔《又宁化寺》:“珠林胜境梵王家冠盖同游日未斜。”另林木的美称。唐 陈去疾《忆山中》:“珠林余露气乳窦滴香泉。”又比喻著述丰富。清 钱谦益《毛子晋六十寿序》:“颂其藏书则酉阳、羽陵,颂其撰述则珠林玉海。”又指士林。元 王沂《送刘子彦应辟》:“自昔珠林推俊秀茂才应制蚤鸣珂。”

佛敎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寺庙。唐 常达《山居八咏》:“身闲依祖寺志僻性多慵,少室遗真旨层楼起暮钟。”唐 贯休《送人归夏口》:“倘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唐 皎然《送如献上人游长安》:“为法应过七祖寺忘名不到五侯门。”宋 王洋《谢筠守赵从周寄贡蘖中洲茶》:“笼山疏药圃祖寺摘春茶。”宋 余干《和邓慎思初入试院》:“薄暮解装融祖寺侵晨挥策楚王城。”元 周棐《送僧住径山》:“开士持衣登祖寺迢遥双径接空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法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