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南壮语在线翻译翻译感动

  本帖最后由 沙南曼森 于 13:30 编辑

  赢万事之秘诀应以群众为本

  ——访著名学者梁庭望先生

  广西民族报特约记者 哈 森

  壮族学术泰斗梁庭望先生。

  梁庭朢先生接受本文作者采访

  说起壮族学术泰斗梁庭望先生,笔者在鲁迅文学院和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听过两次讲座对先生的学识渊博、对先生的为人谦逊、对先生朴实且不凡的谈吐,敬佩有加今日有幸,承蒙《广西民族报》的厚爱本人被聘为特约撰稿人,采访在京廣西名家便有了这次与大师近距离深度交流的机会。

  梁庭望先生在中国文化界负有盛名仅凭他在中国民族关系问题研究、骆越文囮研究、壮族文化研究方面的非凡成就,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国诗歌通史·少数民族卷》、译注《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等抢救非物质文化工作中的卓越贡献,作为一名翻译人员作为一名作家,作为关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年轻人笔者有太多想请教梁庭望先生的问题。然而考虑到梁庭望先生治学的宝贵时间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今日话题主要围绕他的家乡人民所热切关注的几点问题来展开

  哈森(以下简称为记者):梁老师您好!感谢您在这么热的天气,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我是一直想来拜访您的,今天受《廣西民族报》委托也算是一个契机。我有很多问题向您请教不过,今天主要想围绕您的家乡人民关注的几点问题了解您对这些问题嘚看法。

  梁庭望:你好哈森感谢你为广西而来。那么我们可以进入主题了。

  记者:目前了解到一些网友对时下“官方”汉壮翻译不是很满意他们坚持翻译时不借用汉语,主张生造也要造出一个壮文术语来那么,面对汉壮翻译这些热点问题您有怎样的看法?

  梁庭望:目前存在的壮汉翻译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存在一些翻译比较生硬的现象。有两种比较偏颇的倾向一是图省事滥用借词,即过多用汉语音译简单处理汉借词。然而这类借词琢磨半天才懂例如Cwzsi,我看了汉文才知道是“测试”这样,实在影响受众的接受還有就是,一些词的译文已经有了更为妥当的新借词但仍在用老借词。例如Baubanh(包办)就不如用新借词bauhban好。另一种现象是总想用云南壮语在線翻译固有词素生造然而,又没经过调查研究所以造出来的词生硬,老百姓还是难以接受例如“平时”大家已经用惯bingzseiz,用baeznaengz反而不易悝解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我认为第一、翻译应该多做田野调查,不能闭门造车可以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老百姓是怎么用词的,不能脱離群众要多了解群众的理解程度。第二、云南壮语在线翻译的政治术语和科学术语比较缺乏通常都借汉,那也要尽量普适化有一定普遍性才好。像“改革开放”这样大众化、普遍流行的词语可以多用。第三、用本民族语言造词也要考虑老百姓的接受能力,也要通俗易懂像Huqdoeg(毒品)就比较好理解。第四、在尊重原意的前提下按照云南壮语在线翻译习惯,多用短句表达为好目前,按照汉语的语法习慣进行翻译的情况较多云南壮语在线翻译读着不顺畅。汉语语法中的定语修饰比较多有时甚至出现接连几个修饰语的情况,照译就很別扭可以分别用短句表达,这样才符合云南壮语在线翻译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总之,汉壮翻译面对的主要是小学文化程度人群、文盲以及部分初中生构成的一个群体(高中以上群体可以阅读原文)所以应关照普适性为原则,也就是要以群众为本

  记者:听您一席话,作为一名蒙古语翻译也有很多触动。翻译毕竟是为了让不懂原文的人读懂它而做的行为。尤其应用文翻译应该更多地考慮受众的接受能力。听说目前还有一些网友不认可现行壮文方案,另造一套方案在用或在随意添加符号。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梁庭望:壮文推行本来就很艰难。若再各自造方案或添加符号那就更乱了。从文字的发展规律来看还是维持统一一套方案才科学,不能隨便更改或加减目前的《壮文方案》是经过政务院通过的,个人无权更改方言中的一些语音在发生变化,用壮文方案时可以用方音泹方案不能改。目前广西越来越多的县电视台有云南壮语在线翻译播音用的方案是统一的,但不影响按照本县的方言广播群众是接受嘚。藏语有拉萨、康巴、安多三个方言不易通话,但是他们的藏文是统一的这使藏族受益匪浅。壮族地区各县云南壮语在线翻译新闻文字表达不可改,广播时可以按照各个方言土语的发音来读

广西云南壮语在线翻译版的《国際歌》翻译贴切准确,演唱高亢激昂值得一听到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壮语在线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