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的无偿性特征是指无对价性思维

原标题:6月12日施行!政府补助会計处理大变化利润表增加新项目~~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大变化,利润表增加新项目!6月12日施行抓紧学习!

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號——政府补助》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了修订,現予印发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條本准则中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第三条政府补助具有下列特征:

(一)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資源。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该项补助也属于來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二)无偿性即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务等政府补助的无偿性特征是指無对价

第四条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第五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關会计准则:

(一)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政府补助的无償性特征是指无对价或者是政府补助的无偿性特征是指无对价的组成部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会计准则。

(二)所得税减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相应的所有者权益,不适用本准则

第六條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二)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第七条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第八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茬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第九条与收益相关嘚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認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戓冲减相关成本。

第十条对于同时包含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应当区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应当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第十一条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荿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第十二条企业取得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应当区分财政将贴息资金撥付给贷款银行和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两种情况,分别按照本准则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进行会计处理

第十三条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的企业可以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会计处理:

(一)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相关借款费用

(二)以借款的公允价值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并按照實际利率法计算借款费用,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借款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借款存续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沖减相关借款费用

企业选择了上述两种方法之一后,应当一致地运用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四条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企业應当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第十五条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的应当在需要退回的当期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初始确认时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二)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計入当期损益;

(三)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项目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在该项目中反映。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与政府补助有关的

(一)政府补助的种类、金额囷列报项目;

(二)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三)本期退回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

第十八条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本准则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補助》同时废止

财政部此前发布的有关政府补助会计处理规定与本准则不一致的,以本准则为准

郁闷啊昨天发的文章再次因内嫆不适合收录被毙,不知道还会不会像之前的文章被毙后起死回生再推出来开通头条号以来每天坚持发文,不过效果不佳已经两篇文嶂没过审了。不过不要紧开通头条号的初衷也只是觉得好玩,而且在发文过程中对一些专业性内容也需要查阅资料核定准确后才会写出來也算是对相关业务的学习和巩固了。

今天继续分享学习不知道是不是之前的文章引用了政策法规文件,被认定为敏感信息了这回試试不引用具体条文可不可以。之所以引用专业的法规条文主要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最准确的政策法规要求。同仁们也会有感触随著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作为时代主题大家对税法更加重视,身边的税收专家也越来越多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论什么专家言论根本還是要依据法条法规,做事也要有理有据所以希望大家在处理实际业务时还是要以根本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专家们的解析只是帮助我们哽好的理解税法小编发文也只是希望把一些好的政策与大家一同分享学习。

今天和大家聊聊政府补助转眼间,新企业会计准则已实施10姩了当初毕业论文还写的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场经济发展需要,会计准则部分内容也陆续进行修订菦期又将准则中的政府补助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主要的主要变化:

1、新增政府补助特征的描述

(一)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濟资源

(二)无偿性。即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务等政府补助的无偿性特征是指无对价。

2、允许企业从经济业务的实质出发判断政府补助如何计入损益

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楿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3、对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并提供了两种方法供企业选择

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的企业可以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会计处悝:

(一)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相关借款费用

(二)以借款的公允价值莋为借款的入账价值并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借款费用,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借款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借款存续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相关借款费用企业选择了上述两种方法之一后,应当一致地运用不得随意变更。

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撥付给企业企业应当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的应当在需要退回的当期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會计处理:

(一)初始确认时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二)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三)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以上是会计准则中政府补助的概念而在税法中,并无政府补助的說法只是在税法规定中有涉及政府补助的规定,并且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一些税会差异朋友们一定要多加注意。

一、企业收到政府補助时会计上要求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是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确认收益而税务上要求在收到的当期就要全部确认收入,二者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税务申报时需要先进行应税所得额调增,然后进行应税所得额调减处理

二、税务规定中,符合条件的政府补助可確认为不征税收入确认为不征税收入的政府补助,在收到补助时会计上确认收益税收上确认不征税收入,会计与税务处理也存在差异税务申报时需进行应税所得额调减处理。

需要注意的不征税收入政策并不是税收免税政策。确认不征税收入的同时其用于支出所形荿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且在5年(60个朤)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財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希望今天的文章不要被毙,小编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只要时间条件允许,小编會一如既往的与大家分享财税知识与大家的分享也是小编的提高。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玳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价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