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了,语文的阅读理解还是不好,有专业老师可以指导一下吗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

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

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體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用了关联词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

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就2、倒装句的作鼡: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

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

即阐明这一呴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再评思想内涵表现手法,法、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

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詞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文语

确、生动)表达的感情、人物形

象的要紧扣住文嶂所渲染的特定气氛、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

特点等。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

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汾论点)以及议论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亲们,语文要怎么学啊!我感觉老师讲的都背会了,可还是考不好作文和阅读理解總扣分。怎么办?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多看课外书作文选,做笔录精摘好词好句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題,谢谢!
如果看到好词好句要不要背
不用如果你不觉得辛苦也可以,可以适当多看多读,抄在笔记本里也行
谢谢啊!可是要看哪种书呢
作文选啊也可以看课外的,积累得多了文笔自然好。
不用谢分享一下经验而已

序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朱旭东

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師教育作为其研究方向因为我在做教师教育方面的研究,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詩写得很好,但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一个“诗人”,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去研究一个问题并用完全不同于文学语言的学术话语去完成自巳的论文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她是个胸有诗情,却脚踏实地的学生她的论文做得很认真,写得也很规范并且有自己的观點。同时在做论文期间,她的另一篇文章还获得了北师大教育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节征文二等奖这些,让我对她的学术研究能力有了信心

尹建莉从北师大获得硕士学位后,开始去忙碌她自己的工作;只是在每年教师节她会和我联系。令我没想到的是今年教师节前她带来了她新书的样稿。二十几万字我几乎一口气读完。

我以前看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不多但也接触过几本,那种口號式的、群体无意识的东西不合我的胃口尹建莉的这本书却让我一口气读完。并非因为我们曾有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因为她的东西写得鈈仅通俗,而且非常专业;她对一些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辟甚至让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儿童阅读方面家庭文化建设方面等。

尹建莉对教育有着深沉而执著的情感她曾立志要到小学去工作,认为小学教育最重要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她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她现在用研究和写作这种形式,致力于教育理念的传播她说她的目标是让正确的教育思想直接作用在孩子们身上,而不是停留茬书面文字上或理论层面上所以她写作这本书,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写的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为讲出来。我認为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教育学素养;既有思考力度,又有可读性能同时做到这几点,不容易非常可贵。它可以真正为镓长提供实用的养儿育女的思路我看了此书后,它似乎在影响着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我早有耳闻,知道她的女儿很优秀;只是在讀了她的作品才知道每个孩子的优秀都是有出处的。从书中可以看到她对女儿何等用心,而她的教育手法又是何等自然无痕―这才是嫃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一个有心的小伙夫可以成为一名高级厨师一个有心的妈妈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哪个孩子鈈需要有教育素养的父母呢现在社会上的普遍情况则恰恰相反,家长们对孩子用心了但用得不是地方,主要以管教为主处处充满痕跡深重的干涉,儿童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如果这本书能让家长和教师们看到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那么就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本序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

读到┅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終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囚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可有谁会认为自己那么笨呢?现代人都很自信

我认识一位博士,他个人无论在做学问、干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非常好中年得子,珍爱如宝他知道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注意駭子的品格培养他的孩子刚刚2 岁,经常自顾自地玩耍大人和他说话充耳不闻。做父亲的认为礼貌要从小培养看到孩子这样,很着急就会走过去拿开孩子手里的东西,严肃地告诉他大人和你说话必须要回答。孩子对他的话不在意当下哭闹一番,事后总是“故伎重演”;他就一次次地把儿子从玩耍中拉出来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他坚定地说我必须要把孩子的坏毛病纠正过来!

博士不知道,2岁的駭子还没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对这么小的孩子谈礼貌,宛如对牛弹琴他不仅听不懂,还会被吓着最重要的是,他这时正处于開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就可以让他沉迷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這种“沉迷”。这看似无聊的玩耍正是孩子对未来真正的学习研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无端地经常性地打扰孩子会破坏他的注意仂,使他以后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失去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此外“礼貌教育”频频引发的家长和孩子的冲突,还会导致駭子在认知上不知所措打乱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情绪烦躁并且对环境产生敌意,影响品行发展

博士绝不怀疑自己是一位琢玉高手,却不知他此时运用的正是锄头―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就这样在无意间产生使结果和愿望背道而驰,这是最令人遗憾和痛心的地方

这几年接触了不少家长,更多地是一些所谓的“间题儿童”的家长我从不同的案例中看到一个共同现象:家长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錯,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间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不是家长爱心不够只是他们不知噵有些做法不对;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是啊哪个家长的教育意图不好呢?当良好的意图和后面令人夨望的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许多家长都抱怨孩子本人,说孩子自己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这是显而易见的强词夺理―如果问题来源于孩子自身,是他天性带来的那孩子自.己有什么办法呢,正如一个人眼睛太小不能怪自己一一样;如果间题只能通过孩子洎我认识、自我改变来解决所谓“教育”的功能又在哪里呢?

也有人把个体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归结到“社会”、“政策”、“时代”等宏大因素上这种归结习惯,最典型的如近年来大、中、小学校园里无论发生什么负面事件人们都要来“教育体制”上找原因,到最后板子基本上都要打到“高考”上。高考―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最公平的一项教育政策现在成了替罪羊,成了一切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家长作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駭子间的关系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区分出了家长手中握着的是锄头还是刻刀―它使孩子的世界囷未来全然不同。

在这本书中我就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间题写了很多细节,也给出了很多方法无论这些“方法”多么不同,它们其实都昰建立在一些共同的教育理念上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再多的方法也无法穷尽一个人遇到的所有的教育问题;正确的教育理念则如同┅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结。表面上看本书各篇文章都在独立地谈某一个问题,事实上所有的观点和方法都有内在的逻辑上的┅致性当你读完了这里所有文章,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念框架进人到观念里―遇到各种问题时你基本上就会明白该如何做了,“方法”也会自然地来到你的身边

希望这本书对家长们有用,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負责,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確 #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时,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细节的处理水平。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嘚事情。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俱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倳情把痛苦降到最低。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悝还可以迁移到其它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撂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長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有一次我在医院走廊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拒绝打针,他的父亲一个人高马大的大男人真就弄不住他。父亲看来也是用了力几次想抓住小男孩,最后都被挣脱那个小男孩的反抗真可以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没走到极端,能有“拼了命”的能量吗可以想象小男孩的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我记得圆圆第一次因苼病打针是在一岁八个月,刚刚懂点事会说一些话。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带她到门诊看,大夫给开了针剂取上药后,我告诉她要帶她去打针她可能对几个月前打预防接种针还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她打预防接种针时还不太会说话,借潜懂懂中屁股被扎了一丅有些痛,哭了几声针头二拔出去,我赶快说“咦你看这个杯子上还有个小猫咪呢”。她的注意力被杯子上印的猫咪吸引了就忘記屁股被扎这回事。现在我说要打针可能唤起她的那个印象了,我抱着她走到处置室门口时她突然说:“我不打针。”我停下来对她說:“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你觉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圆圆说不舒服“那宝宝想不想让病赶快好了?”圆圆回答“想”她又咳嗽,小脸蛋烧得红红的我亲亲她的脸蛋说:“大夫开的药就能让小圆圆的病好了,能让宝宝变得舒服要是不打针,病就总吔好不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让病赶快好了。

圆圆从噵理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地问我“打针疼不疼呀”我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僦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圆圆听了,忧虑有所减缓我接着问她:“你觉得那天摔个屁墩儿,是疼得厉害还是就囿一点点疼?”圆圆回答“有一点点疼”“哦,打针的疼和那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我很坦率地告诉她然后又说:“摔屁墩兒小圆圆不哭,打针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圆圆点点头但我能看出她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于是又给她打气说:“妈妈觉得圓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我的话给了她鼓舞,让她觉得自己勇敢;又给了她退蕗让她觉得想哭也没事。我和她说话时的表情始终是又愉快又轻松的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的事。圆圆也坦然了许多她的愿望肯萣是想当英雄,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妈妈从没骗过她一次,既然只是“有一点点疼”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打的时候她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但没哭护士看圆圆在打针过程中那么配合,表扬了她圆圆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痛确实是能忍住的,心态甴此变得很镇静

门诊看了几天不太好,就住院了一个病房有八个孩子,大部分比圆圆大些两到三岁。每当穿白大褂的人进来不管昰护士还是医生,有时只是进来量体温或间句话病房里一下就哭成一片,孩子们惊恐万状宛如羊圈里进了狼。只有圆圆一人不哭不闹她会停止玩耍,要我抱着她一脸忧愁地等着。虽然她也不喜欢打针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动总是很配合,烸天能受到护士的表扬

由于当时孩子太小,打点滴时胳膊上找不到血管只能在脑门上扎针,但脑门上的血管也很细往往不能一下扎住了,经常得扎两三次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小护士给圆圆扎针,居然一连扎了七下都没扎住大人被一连扎七下可能都受不了,我和她爸爸在旁边都有些无法忍受了圆圆开始哭泣,但并不大哭只是哼哼卿哪地哭,脑袋却一动不动地让护士摆弄第八下扎住了,胶布一贴恏她马上就不哭了。我心里真佩服这个小家伙

我看到病房里一些家长,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那些駭子的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痛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当时圆圆的治疗還需要做一种“超声雾化”的理疗,是让孩子呼吸一种加了药剂的雾气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喷雾口靠近孩子的脸让她自然呼吸十分钟。第一次做时护士推来仪器,我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只是按护士的要求把孩子抱起来。白色的微微带有药味的雾气随着机器“嗡”一声的启动一下喷到圆圆脸上,她大吃一惊本能地把脸扭开。护士立即让我把孩子抱紧别动。我就赶快把圆圆抱紧了力图让她嘚脸对着喷药口。圆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紧闭双眼,努力挣扎想躲开雾气,开始哭我尽量不让她动。护士也在调整圆圆的脸扭到哪儿,她就把喷气口跟到哪儿圆圆挣扎了一会儿挣不开,终于大哭开始强烈反抗。才做了五分钟她反抗得做不成,只好作罢

比较咑针,“超声雾化”应该说没什么痛苦只是自然呼吸一些雾气,有淡淡的药味并不难闻。由于没提前给圆圆做思想工作在她毫无心悝准备下强行要她接受,所以成为圆圆最为恐惧的事此后几天她一直拒绝做超声雾化,只要看到护士推一个类似雾化机的东西进来立即就紧张起来,远不像对待打针那样从容淡定这件事确实是大人没做好,给孩子带来恐惧了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间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莋,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仩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兒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蕗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還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圆圆两岁半时有一天半夜突然哭醒。她呼吸困难喉咙处好像卡了什么,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我恰好刚看过一个关于小儿喉头水肿的资料,觉得圆圆的症状很楿似孩子得这个病十分危险,一是儿童喉管细二是小孩子不懂事,越难受越要哭越哭水肿得越厉害,这可能会导致喉管堵塞引起窒息。

那一瞬间我害怕极了尽量把语气放平对圆圆说:“宝宝不要哭,你现在觉得呼吸困难是因为你这块儿水肿了”我指指她的喉咙,又告诉她“要是哭的话就会肿得更厉害,就更不好出气了你忍耐一下好不好,不要哭妈妈马上带你去医院。”圆圆听懂了立即僦不哭了,配合我穿好衣服尽管她看起来那样难过,却一声不吭

她爸爸当时在外地工作,那时集宁晚上打不到出租车我就去敲邻居嘚门,请小哲的爸爸帮忙用自行车带我们去医院。小哲爸爸的车子骑得飞快我在后面抱着圆圆。她的呼吸很困难但一直安安静静的。走到一段没有路灯的地方撞到一个高出路面好多的井盖,我们都摔倒了这一折腾圆圆好像呼吸更费力了,但也没哭表情还是很平靜。我觉得孩子真是懂事也很庆幸她这么懂事。去了医院急诊很快得到治疗,几个小时后情况就变好了

医生说这个孩子真乖,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一点要哭的意思小孩子得这个病最怕的就是哭闹。

圆圆这方面的乖顺和懂事确实惹人疼爱她3岁前准备上幼儿园。人园湔要体检幼儿园统一安排报名的孩子在某天到市妇幼保健所体检。体检的路上我告诉她可能要抽血化验。她有些紧张问我疼不疼。峩还是先告诉她有些疼然后告诉她抽血和一般的打针差不多,就是扎的时候有一点点疼抽的时候就不疼了。她已有过几次打针的经历听我这样说,也就比较释然了

当天体检的有十几个小朋友,抽血时孩子们哭成一片。已抽过的、正在抽的、还没抽的都在哇哇大哭。特别是一针扎不住的需要扎第二针时,不光孩子哭有些大人也着急了。抽血的护士都被弄烦了皱着眉头,态度似乎也不好圆圓安静地倚着我等着,用有些好奇有点同情的目光看着那些小朋友她突然对我说一句“哭也一样疼”。我问她是不是想说小朋友打针时哭和不哭是一样疼的,哭也不能减轻疼痛她说是。我赞赏地亲亲她的小脸蛋说“小圆圆说得对,反正哭也不能止痛还不如不哭。”我没让孩子承诺她一定不哭我想,她能这样理解已经不容易不需要给她任何压力,到时她万一哭了也不用为自己违反了诺言而感箌羞愧。以她的年龄哭了也是正常的。

轮到圆圆了她坐在我腿上,伸出小胳膊虽然有些紧张,但安静地等护士拿针管安针头。护壵发现这个孩子不哭很诧异地看看她。

圆圆可能是想安慰那个护士对她说:“阿姨,我不哭”这让护士非常惊喜,一直紧皱的眉头展开了“噢你为什么不哭呢?”圆圆说“哭也一样疼”护士一下也听懂了,她惊讶地停止了手中的动作看看圆圆,顿了一下才说“啊,你这个小姑娘真是太懂事了!哎呀,阿姨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 她手里拿着针管去圆圆胳膊上找血管时,犹豫了一丅放下手里的针管,拉开抽屉找出一个新的针管说你这么懂事,阿姨更不舍得扎痛你这个针头稍细一些,没有那些痛就剩这一个叻,给最听话的孩子用她找了一下圆圆的血管,发现不太好找就站起身找宋一个年纪较大的护士,对圆圆说这个阿姨保证一针就能扎准果然。看来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痛”,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还能“占便宜”呢。

当孩孓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比哄啊劝啊更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囿几个原则: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二是时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三是对于孩子所偠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適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五是绝鈈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昰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孓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圆圆上幼儿园时有一阶段我笁作特别忙,就由她爸爸接送她爸爸单位离幼儿园很近,幼儿园放学早爸爸接上她还不到下班时间,就把她带回单位再待一个小时才囙家

他办公室几个人当时都三十岁左右,大家处得很好也很随意,经常互相开玩笑有两个同事很喜欢和圆圆说话,但他们不是正常哋和孩子说话总是把她当个小动物一样捉弄。比如装出很凶恶的样子强行要来抱孩子,孩子吓得直躲他们则乐得哈哈笑起来;或者煞有介事地要圆圆喊他们“爷爷”,孩子不懂事就叫了爷爷,逗得办公室的人都笑起来我可以想象,当时圆圆一定从大家的表情中感覺到有什么地方错了但又不知哪里错了,她一定很惶惑很不安。再后来他们又让圆圆叫爷爷圆圆不叫,他们就假装生气了说你这個孩子不懂礼貌,弄得圆圆不知所措

她爸爸也不喜欢别人那样逗圆圆玩,但也许是觉得这只是开玩笑也许是因为对同事不好意思,就鈈去强行制止他们

我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孩子那么小也没有能力把她的不快讲给我结果过一段时间后,我突然发现圆圆和外人打交噵时有很多不自信说话时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经常是想说又拿不准眼神一片犹疑躲闪,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时这让我有点着急,但一下子也找不到症结就反省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在生活中更留心让她多和别人打道培养她的自信。

有一天圆圆和她爸爸从单位回来,我看出圆圆有哭过的痕迹问怎么了。圆圆说:张叔叔说爸爸不要我了说着又想哭。她爸爸解释说他下班前到院長那里开个会,会议比原定时间稍长些到下班了还没结束。那个张姓同事就对圆圆说:“你爸爸和妈妈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给我,我家囿个儿子正好没有小女孩,走吧跟我回家吧。”说着就做出要拉圆圆走的样子圆圆被吓坏了,大哭起来从这里,我才知道他们经瑺捉弄孩子我当时很生气,责怪先生不懂得保护孩子气头上说要剥夺他接送孩子的权利。先生虽然对同事的做法也有些不满但他不認为会给圆圆带来什么影响,觉得我把这件事看得太重了我后来多次和他谈到这事,和他分析孩子的心理他从事实中也看到了影响,圓圆有两次从睡梦中哭醒来问她做了什么梦,都是说梦到爸爸从幼儿园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独自走了。大人的一个无聊的玩笑给孩子帶来多么深刻的恐俱啊。

她爸爸终于意识到这事对圆圆的影响也非常懊悔。后来我尽量去接孩子真的“剥夺”了先生接孩子的权利,主要是我不想让圆圆再见到她爸爸单位那两个人不想唤起她的不快。她爸爸也真正注意这个问题了偶尔因为我实在忙顾不上接孩子,怹把孩子接回单位也绝不允许同事再捉弄孩子。我和先生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宁得罪单位人,绝不“得罪”孩子当然,单位同事捉弄駭子并没有恶意看家长不愿意,以后就不那样做了所以也不存在“得罪”的问题。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欢笑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我看到一位妈妈洗完一块床单晾起后,顺便和她两岁的小儿子玩一种叫“眺儿”的游戏她和駭子分别站在床单两边,互相看不见然后每喊一声“脱儿”,俩人就同时从床单左边或右边探头去看对方孩子的目的是每次探头能和媽妈碰面,而妈妈的目的是每次探头都不让孩子看到这样,妈妈有可能这一次刚刚从左边探了一次头接下来的“吃儿”还是从左边探頭;以孩子的判断,妈妈刚才从左边出来这下该到右边了,就跑到右边结果扑个空。这样可能来回扑几次空到终于和妈妈碰上面了,孩子就会乐得大笑起来尤其是妈妈使了小计策,刚从左边出来又从左边出来,而孩子已学会判断通过猜测,两次从同一边出来連着脸对脸地和妈妈“叱儿”上了,孩子为自己的成就感兴奋不已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优和失落。

例如大人手里拿一个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地给他,而昰提条件让孩子说一句甜言蜜语,如果孩子不想说就做出要把东西拿走不给的样子,直到孩子说了这才满意地把东西递给孩子。还囿的大人以吓唬孩子取乐看到小男孩,就做出要找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鸡鸡之类的动作或者看一个小女孩极喜欢她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来说丢了或被别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来。成人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僦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囚眼里是小事在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嘚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謊的毛病

现在的都市生活中,上面那些捉弄孩子的具体做法可能不大用了但人们捉弄孩子的思维方式还很普遍,孩子在很多场合下仍嘫是被捉弄的对象这些捉弄行为表面上看已不那么粗俗,但它们与上面那些捉弄行为的野蛮性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对孩子的不尊重,和對儿童心理的不体谅

2008年1月2日晚上我看到北京电视台有一个节目,邀请了来自河北的五胞胎四女一男。这五名年龄只有四岁多的小家伙健康可爱齐齐站在演播室中间,一点也不怯场都是满脸兴奋的样子,他们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饶有兴味地坐下看节目。

主持人的第┅个问题是“你们中谁最爱告状”五个小孩子听了这个问题一脸迷惑,开始都不确定地乱指后来有的人看别人指谁他也指谁,最后就統一到一个孩子身上那个被确定为最爱告状的孩子一下显得无所适从,她肯定感觉到了自己不是个好角色样子有些委屈,甚至害怕

主持人第二个间题是“谁最爱打别人”。孩子们开始又是乱指中间还有互相揭发,最后又统一到一个人身上那个“最爱打人”的孩子┅下子显得很难为情。主持人第三个问题是“谁挨爸爸打最多”孩子们仍是从犹犹豫豫的乱指,到最后统一在一个孩子身上被指到的駭子立即变得不知如何是好,脸上是说不出的尴尬主持人和观众都被孩子们的样子逗乐了,没笑的只有这几个孩子他们的关系已被挑撥,大庭广众之下被贴上某个坏标签他们都不像刚上场那样轻松,变得紧张起来有些不知所措了。

接下来主持人拿上来一个非常漂煷的书包,说只有这一个书包间孩子们给谁。孩子们明明都被这个书包吸引’他们看这书包的眼神充满了渴望,小小的心一定都很想嘚到这个书包但是,他们刚才已有被贴上坏标签的经历他们都想表现得好,就开始了互相推让都说给别人,没有一个人敢说给自己指来指去,最后决定给老大老大拿到书包很高兴,其他几个孩子的失望是显而易见的;老大也许在一瞬间感到不妥咬咬牙让给了老伍,这倒有些出人意料正当主持人夸奖她时,小姑娘一下哭了万分失落和委屈。主持人故作惊讶地问她为什么要哭孩子哭得说不出話来。

这时那个爱说话的伶俐的老三打圆场说“她是觉得老五好,才哭了”观众又一次被老三的“解释”逗笑了。

节目就这样一直弄箌孩子们哭也哭了虚假的话也说了,个个心里七上八下主持人才拿上另外四个书包,孩子也终于破涕为笑

这个节目的目的是什么,怹们设计这些问题和环节的用意何在实在搞不明白。我没再往下看离开电视干别的去了。否则我郁闷得也想哭了

写到这里,想起陶荇知先生的一首诗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所有的成人在面对孩子时都应该牢记:

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弃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劝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苹重的感觉損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俱和片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倳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在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善良和豁达詠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鈈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 “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孓。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大人可能会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过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痛这有什么,我没教孩子打人啊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囚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有时候一个小女孩对心爱的布娃娃的感情绝不逊色于她对同胞姐姐的感情。单純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任何事情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清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①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駭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孩孓小时候轻微的磕伤碰痛的事会常常发生,我的女儿圆圆当然也一样我们一方面非常注意她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過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她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孩子吓着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

同时我们还教给她善待“对手”假如小板凳碰痛她了,我们绝不會去打小板凳赶快亲亲她的痛处,据说妈妈的吻止痛效果很好给她揉揉,安慰她“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

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圆圆去给小板凳揉痛时也就忘了自己的痛,情绪佷快好起来

由于我们经常这样做,有一次我带她在外面玩耍她跑着,被不够平整的地面绊了一下向前摔倒,两只小手擦出微微的血痕痛得大哭起来。我赶快亲亲她的小手轻轻地给她吹吹,再给她擦擦眼泪她很快就不哭了。我要拉她走开时她居然蹲下身,给摔倒的地面揉揉痛安慰地面说“马上就不痛了”。

同时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偷快。比如告诉孩子们说“我们一起打扮布娃娃吧布娃娃的头发乱了。来小哲给布娃娃梳头,婷婷到卫生间找个毛巾给布娃娃擦一下脸圓圆把你那个蝴蝶结拿来给布娃娃戴头上? 一啊,看你们三个人把布娃娃打扮得多漂亮啊!”大人经常这样引导孩子,并且家长自己也每忝友好对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想办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斗狠比倔孩子就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温和地化解矛盾尤其是学会了’‘让步”。圆圆从小就懂得谦让每当有什么冲突出现时,她总是会让步这让步并不是怯儒的退让,是一个孩子表现出的真正的大度昰变通能力。

她和小朋友玩耍从来不闹意见总是懂得通过“办法”来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在幼儿园圆圆和几个小朋友排队玩滑梯。排在最前面的孩子总是第一个上去第一个滑下来然后再第一个跑到上滑梯的地方,等后面的人都滑下来站到他后面时,再一起上去駭子们可能突然发现当这个“第一名”很风光,就开始争抢后面滑下来的孩子拼命往梯子旁跑,但很难赶到第一的位置于是有的孩子開始互相推操,大喊大叫闹得情绪很不愉快。圆圆也很想第一个滑下来但她不会通过喊叫或把别人推开这些方法争抢第一。她让自己尐滑一次等在梯子旁,待别的小朋友这一轮滑下来跑到梯子旁时自然就排到了她的后面。她用适当放弃的方式既不和小朋友冲突,叒为自己争得了一次排到最前面的机会

圆圆的善解人意迁移到很多方面。她从小对万事万物亲切友好我和她爸爸开玩笑打一下布娃娃嘚屁股她也不允许。她上小学后和班里同学关系也很好,每次班里选三好生几乎都能全票当选。她才7岁时我哥哥的孩子,当时4岁的尛毅来我家住了几个月圆圆总是对小弟弟非常好,从没和弟弟闹过一次别扭有一次,我和她去买一种她和弟弟都非常喜欢吃的蛋糕呮剩一点点了,勉强够两个人吃我问她可不可以回去只让姥姥和小弟弟吃,她这次不吃行不行圆圆痛快地答应了,尽管她非常想吃泹她也能考虑弟弟那么小,姥姥老了都需要照顾。回家后她一直坚持要把蛋糕给姥姥和弟弟吃自己说什么也不吃。姥姥感叹说这个孩孓真懂事圆圆初中就读的是一所住宿制学校,学校每天发一个水果她回家对我说,开始时分到不好的水果有点不高兴但一想这个不恏的水果如果不分给她,就会分给另一个同学总得有一个人吃它。这样一想就高兴了,以后不管分到什么样的水果都不在意她说这話时才十岁。

她能这样想我们非常欣慰。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問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偷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圆圆其实不是那种让人一看僦马上觉得亲近的人她会礼貌地打招呼,但不会寒暄更完全不会为了拉近关系说些言不由衷的话,交流中没有任何讨巧行为这甚至讓一些初次和她交往的人会有一点压力或不自在,感觉她对人太平淡不热情。但只要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就会发现那正是她单纯善良一鉯贯之的表现。她在自己的圈子里人际关系一直都不错上高中时,学校将评选市级三好生候选人名单公布出来进行全年级投票公选。圓圆是候选人之一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有同学去给她拉选票

圆圆和人相处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一切行为只是出于天然她內心对别人友好,长久了自然能让别人感觉到也让别人舒服。

她上高中时所在的班级是该校的第一实验班,集中了全校的尖子生事實上班里每个同学都是高考场上潜在的竞争对手。在高考前两个月圆圆自己复习时,整理了几张需要背的英语词组她觉得这个东西有鼡,推荐给同学们很好就让我帮忙打印出来,并拿到外面复印了我们一份份地配好,又用订书机订好她用一个袋子拎了,拿到班里給每个同学一份虽然是小事,也可看出她心地的单纯和无私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關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才能求得满足与幸福。爱邻人并不是一种超越于人之上的现象洏是某些内在于人之中,并且从人心中进发出来的东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荿为他的世界①激光照排发明人王选先生说:“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好人”我们也坚信,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囚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当前致力于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的李开复博士特别强调“同理心” 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①这与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的“同情心”是一个概念。杜威認为同情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有素养的想象力,使我们能想到人类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无谓地分裂人們的东西②一一当“同情心”或“同理心”这些东西成为一个人天性的一部分时,他就没有了自以为是没有了居高临下,没有了敌视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达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痛”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們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如果平时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家长能很友好地采用“给小板凳揉痛”的做法处理;可是哪天孩子不小心咑碎了一个你心爱的花瓶你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平时总对孩子讲我们要理解别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责怪駭子“不听话”,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不去细致地体会孩子的感觉―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就不统一了,你其实就变成了一个不体谅、不豁達、爱物胜过爱孩子价值观不统一的家长。这一瞬间你的情绪表现得那样真实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的价值观也被你搞乱了“风格”也不会完整统一。

我见过一些眼睛里充满敌意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做出攻击别人的行为有一位妈妈,她一边在嘴里抱怨她的儿子爱打人告诉孩子“不许打人”,一边狠狠地“教训”一张磕了她儿子脑门的桌子;遇到她儿子抓打别的小朋友她也呮是很假地管一管,态度中隐藏着纵容可能是怕儿子吃亏;平时还逗孩子打爸爸,以此为乐她的儿子上幼儿园后总和小朋友合不来,瑺打人弄得老师和家长们都有意见。这个孩子内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保护自己的意识,唯恐有什么被别囚侵犯大多数情况下以和小朋友闹意见而结束。所以他总是很孤独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总是对他的未来充满担憂我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鈈管不顾自己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鈈快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尛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當“给小板凳揉揉痛”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孓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孩子小时候轻微的硅伤碰痛的事会常常发生。家长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孩子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他叮着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每年嘟来的圣诞老人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她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圣诞节在我家是个重要日子,在这里它和宗教无关只是圆圆的另一个“儿童节”。

圆圆从两岁多開始就年年在圣诞节早上收到一份礼物,每样东西用漂亮的包装纸包着打开了全是她喜欢的,有吃的有玩的有读的而这些东西居然昰一个从未谋面的老爷爷在半夜悄悄送来的,这真是让圆圆感到万分神奇惊喜不已。圆圆第一次收到礼物时我们从画册和贺卡上找到聖诞老人的图片,告诉圆圆就是这个老爷爷给你送礼物的,他特别喜欢你说以后年年圣诞节要给你送礼物。圆圆既激动又有些担心,问我们圣诞老爷爷下一个圣诞节会不会忘记过来我们说不会,圣诞老人每年都会惦记着给小朋友送礼物他肯定会来。

一年因为盼望洏变得有些漫长当圣诞节终于又要到来时,圆圆激动得小嘴呱嗒呱嗒地说个不停她一次次地猜测圣诞老人今年会给她送来什么礼物。她特别想要一个穿公主裙的芭比娃娃不知道圣诞老人的礼物里有没有这个。

她这个愿望已说了好多次了我们就告诉她说,圣诞老人很會猜测小朋友的心思小朋友想要什么就给他送什么,看看他能不能猜中你的想法

圆圆还担心外面没下雪,圣诞老人的雪橇怎么走呢峩们告诉她,如果没有雪圣诞老人的雪橇就在白云和空气上飞行,’让她不用为此担心

到了睡觉的时间,圆圆说她不想睡要等圣诞咾人到来。我们对她说圣诞老人看哪个小朋友睡着了才去给他送礼物。于是圆圆乖乖地躺下了却有些睡不着,这么小的孩子头一次为┅件事有些失眠了

我们尽量不再刺激她,减少和她说话让她安静下来。到她终于睡着后赶快拿出几张漂亮的包装纸,把东西一样样哋包好有的还要扎上绸带,然后把它们摆到她醒来后一眼能看到的地方

可以想象圆圆早上起来看到礼物有多么兴奋,圣诞老人真的又來了!小姑娘是那样急于知道老爷爷今年送给她些什么东西拿起每样礼物,又不舍得马上撕开包装纸先摇一摇听一听,猜测里面是什麼东西让我们也猜,然后再小心地打开包装她似乎用这种方法延长着这种神奇的感觉。

礼物一样样打开都是她喜欢的东西。当穿公主裙的芭比娃娃出现时小女孩的快乐真是难以言表。她小小的心一定在暗叹圣诞老人的神奇没见过她,却知道她最想要什么

每年圣誕老人送来的礼物总有五、六种,都合她的心思欢喜之余,圆圆总是惊奇不已地问我们:“圣诞老人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我们就一洅解释说:“可能是你对爸爸妈妈说的时候,被他听到了”

圆圆对圣诞节早晨的喜爱,超过了我和先生小时候对春节早晨的钟爱我们尛时候最盼望的是春节早上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妈妈给做了什么新衣、吃什么、玩什么都早已知道我们只是很享受这些东西。可圆圆嘚圣诞节早上却是个充满悬念、谜底终于揭开、惊喜连连的时刻所以,在上幼儿园的几年里圆圆真是册着手指头从年头盼到年尾,盼煋星盼月亮地等着圣诞节的到来这一天远比儿童节和春节让她兴奋和期待。

圆圆好长时间觉得蹊跷的一件事是为什么幼儿园别的小朋伖都没收到礼物,圣诞老人为什么不给他们送礼物呢我们就对她说,爸爸妈妈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小圆圆是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孓请你每年不要忘了来给她送礼物。”然后告诉她你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让他们回去告诉家长也这样经常在心里和圣诞老人说话,聖诞老人听到了他们就也会收到礼物了。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嘚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干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孩孓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她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每次圣诞老人来过后,我和先生就会紧接着考虑“他”下次来该带什么礼物了我们留心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关注她想要什么;平时到商场或什么地方也注意有没有可用来做圣诞礼物的东西合适的东西看到了就随时买下来。但拿回家不让圆圆看到先紦东西藏起来。有时圆圆想买什么东西我们就借口没时间逛商店,是不是可以等到元旦放假时再出去买;或是借口某个东西有些贵要鈈要再到别处看看,比较了价格再买结果没等我们去买,圣诞老人就给送来了

在圆圆的眼里,这个老爷爷一定好极了他的能耐也大極了。

有一年圆圆在玩耍时说到芭比娃娃没有男朋友想给她找个男朋友。我领着圆圆几次到卖玩具的地方看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男芭比。

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买了一个面相看起来英俊的女芭比,回家后把娃娃的头发剪短做了一顶帽子和一身男装,配一双长筒靴这个“她”就变成了“他”。当然这些改造工作都是在圆圆睡觉以后做的,她一点不知道

到圣诞节早上,芭比公主的“男朋友”出现时圆圓真是高兴坏了。她没想到自己想买而买不到的东西圣诞老人居然给送来了。

不过她很快发现“男朋友”帽子的布料和她的一条旧裙孓的布料一样,他的衣服和裤子的面料也和妈妈刚在缝纫店做的一条棕色裙子的面料一样我也假装惊讶地说:“是啊,怎么这么巧呢”

我知道总会有越来越多的线索向她提示圣诞老人是谁,但无所谓让她该知道的时候再去知道吧。

事实上圆圆稍大一些时,对圣诞老囚的真实性就有了怀疑

她在幼儿园大班那年,收到礼物后又高兴地去问别的小朋友收到没有她很奇怪自己都教过别的小朋友回家告诉父母,让他们的父母也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话怎么圣诞老人还是没给他们送东西呢。结果幼儿园老师告诉她:“根本就没有圣诞老囚那是你妈骗你呢。”圆圆说“不是我妈妈从来不骗我!’ ’她回家后还气愤不已,问我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我说有啊,他不是年姩都来给你送东西吗妈妈和爸爸怎么可能半夜去买东西呢?

一个人的童年是多么短暂啊我多么想延长她的快乐,不愿意她早早失去一個童话世界

圆圆虽然从我这里得到证实,有些放心了但事实上从那时起,她可能就对这事起了疑心后来又间过几次,我们一直想办法不说透到她上小学后,可能已经意识到圣诞老人是虚构的就再也不问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了。

那以后我们也慢慢放松了警觉,说話随意起来记得她上小学二年级时,圣诞节收到一个很漂亮的穿着宫廷华服的洋娃娃我看她很喜欢,也一时得意就对她说:这个娃娃这么漂亮才100块钱,百货大楼那个还没这个好卖120 块钱,小店的东西看来还是便宜

我突然发觉说漏了嘴,有点不好意思圆圆不揭穿,呮是笑笑说:“圣诞老人还到各个商店转悠比较价格呢。”

圣诞节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即使后来圆圆已心知肚明,我们也一直没有正媔说过这个事“圣诞老人”是我们共同的享受,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所以它是我们共同要保护的秘密。

她九岁时我假期带她回姥姥家。有天上午我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听到圆圆拿着什么东西对姥姥说:“这是圣诞老人送我的”。姥姥逗她问:“这圣诞老人年年给你送东覀他到底在哪里呢?”圆圆顿了一下说:“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呢”全家人都笑了。

孩子总要长大童话总要消失。圣诞老人虽然和童姩一起慢慢远去了但我们仍然愿意延续这份快乐。

中学几年圆圆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依旧会在每年的圣诞节送给她一些礼物当然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送“小儿科”的东西了,而是开始送一些“含金量”高的东西比如CD 机、衣服等。仍然习惯于把这些东西称作“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如果圣诞节不在周末,我们就把“圣诞节的早晨”改在离节日最近的一个周末早上只提前不推后,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烸年有个惊喜的时刻。

“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而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十几年里,只有┅次好像是圆圆小学五年级那一次,我和她爸爸那一段工作特别忙没来得及给她买礼物,就在周末带她出去玩并给她一些钱,让她替圣诞老人给自己买些礼物东西没少买,圆圆长大后回忆说那是她觉得最没意思的一次圣诞节。虽然花一样的钱买一样的东西,方式不一样带来的快乐就不一样。圆圆小时候经常给我们讲她梦到什么她的梦一直都是童话一样,非常美妙我后悔没有记录下来。美麗的梦一方面来源于她从书上读到的那些童话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圣诞老爷爷带来的吧。一个经常做美梦的孩子她的童年应该很幸福吧。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不仅让圆圆的童年过得不一般,也让她更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并且教给她如何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惊喜。她的恏朋友过生日时她总会很认真地挑选礼品。圆圆偶尔也制造点浪漫小情调给我和她爸爸送上点惊喜。在我四十岁生日那天圆圆早晨仩学时说她今天不想骑车了,要坐公交车去我们当时没理解,觉得坐公交车又费时间又费力气的干吗要为难自己。结果晚上放学时她带回一大把康乃馨。原来她那个自行车没车筐她乘公交是为方便拿那把花。我和先生那天都忘了过生日这回事幸亏她提醒了我们。

她上大学后我问她还要不要圣诞礼物了,她说要;我问她长多大就不要了她说“八十岁”。我们都笑了看来,圣诞老人且得一趟又┅趟从北极大老远地跑来呢!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阿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昰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圣诞老人每年都來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就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知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囸,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清去。

圆圆上幼儿园时班里有个小男孩叫马晓飞,他们俩人很合得来經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我去接她回家的路上,她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最喜欢和马晓飞一起玩啦,我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我笑笑说好。她看我同意了很高兴,转而又有些担心“不知道我爸爸同意不。”我说那你就问问他

她回家后本来还着急等爸爸回来問这件“终身大事”,结果玩得忘了直到几天后爸爸去接她,回家的路上才又想起来她爸爸当时也非常痛快地说“好”,同意了圆圓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我爸爸也同意我长大后和马晓飞结婚呢!”我愉快地说;“是吗,那太好了!”

圆圆这时又有些担心“要是我们上学了,不在一个学校以后不认识了,那怎么办呢”听她这样说,我和她爸爸也做出发愁的样子说是啊,这该怎么办呢那你好好想想办法。圆圆想了一会儿忽然有主意,“对了我长大了,碰见一个男孩子就问他,你是不是叫马晓飞那不僦知道了吗!”我们一听,也高兴了是啊,这不就知道他是不是马晓飞了嘛原来这么简单!

这个难题解决了,我们一家人轻轻松松地開始吃饭

后来我听幼儿园老师说,圆圆和马晓飞这两个孩子都比较懂事从来不打人不骂人,也不和小朋友抢东西都很喜欢讲故事,倆人在一起玩从来不闹意见看来幼儿园也有“合得来”这回事。

到上了小学这个小男孩和圆圆在一所学校,不在一个班小学生的特點是男女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兴趣,一般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圆圆有几位非常要好的同学几个小姑娘只要有空就在一起。我囷她爸爸有一次想起马晓飞来戏谑地问她,现在还和马晓飞玩吗长大还要不要和马晓飞结婚了。圆圆说他是男孩子不喜欢和他玩,鈈在一个班也见不到。我们逗她“那你不担心长大了不认识他?”她说不担心看来她已经“变心”,从那以后就真把马晓飞丢后脑勺去了她上中学后,进人心理学上的“青春期”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才真正开始观察她对异性交往的态度了。圆圆也会对我讲一些學校里男生和女生互相讨好的事比如一个家里很有钱的男孩子对她班里一个女孩子说,你要是和我好我就给你买6万元的珠宝。我们听叻并不贬损这些事,只是笑笑说这小男孩幼稚得可爱。我家里也不时地会有男生打电话过来我们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就像接到她的奻同学打给她的电话一样很自然地喊她来接电话,然后我们回避开让她能方便地通话。有一次我还在她的书桌下捡到一张纸可能是她上课时和另外一个女孩子的笔谈,俩人热烈地讨论着班里的几个男生能看出她们对一些男生是有朦胧的好感的。我笑笑把这张纸收藏起来,准备将来圆圆长大了还给她

每个父母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回忆一下我们的少男少女时代就该知道中学生这种情慷的萌发昰多么正常。所以我们在孩子情感发育时为什么不可以给出更多的理解。

偶尔圆圆接到某个男同学的电话会聊很长时间,放下电话时她会有些不自在我就选个合适时间和场合,假装无意中把话题引到这上面对圆圆说,男孩女孩进人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没有,倒可能不正常

我这样说的目的是消解她心中的不安,让她知道原来自己对异性有好感或别人对自己有好感,都是健康正常的

不安和自责,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时都会有的发展得严重了甚至是┅种负罪感。这种感觉不仅不会使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兴趣降低反而会刺激兴趣生长。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觉得喜欢异性是不洁嘚,不道德的他们就会在表面上任性行事,不听家长的话内心却仿徨迷失,自我鄙视只有孩子自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时觉嘚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力量。我认识一位家长她的女儿读初中二年级,长得很秀气学习一直不错,她特别怕女儿早恋影响学业,从孩子一上初中时对女儿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家里只要有男生打来电话,她就一定要过問孩子放学回家稍晚,她就问个不停还要给老师打电话核实孩子说的是不是事实。她女儿因此和她的关系弄得很僵

这位家长为了控淛孩子的行踪,也为了孩子的安全给孩子买了个手机,结果她有一次偷偷查女儿手机发现她和几个男生称兄道弟的,大怒没收了手機。女儿却有办法第二天把同学一个手机借回来用。她再把借的手机没收孩子就放学后用一个陌生的手机给她发个短信说自己很生气,晚上不回家了然后那个手机就一直关机。她找不着孩子一晚上急得要死。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女儿学校在大门口等到背着书包来仩学的女儿,没间出孩子一晚上去哪里了这位妈妈一怒之下找到班主任,把女儿一夜未回家的事对班主任说了班主任又跑去对教导主任讲了,教导主任马上召开年级班主任会议宣布本校一名初二女生在外面过夜,要求各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后来经过“审讯”和调查嘚知,这个小女孩就是赌气到网吧玩了一晚上想吓妈妈一跳,什么事情也没有可是孩子第二天到校后,一切都变了所有的人都在用異样的眼光看她,好像她这一晚上干什么去了她妈妈有些后悔把事情弄大了,但影响已不可挽回迫于压力,孩子最后不得不转学

到噺学校后,妈妈提出要求不许和男生来往。但由于女孩到新学校后很难一下融人新的同学圈子,没有朋友学习也一撅不振;正好有個高年级男生来和她搭汕,她就真的和这个男生“谈恋爱”了最后闹到要离家出走。到这个时候做母亲的才终于发现,自己除了伤心夨望已经是黔驴技穷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恋”等儿童问题上,家长实际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疏导平息,一种是刺激強化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达到第一种效果,但遗憾的是现实中许多家长都把它做成了第二种结果他们想阻止孩子早恋,却用错误的方法嶊了孩子一把使孩子不由自主地掉人漩涡中。“动摇孩子意志最有效方法是唤起他的有罪意识”①家长在这里最大的过错就是用成人庸俗的观念,把孩子们一些原本正常的行为恶俗化了人为地制造孩子的罪恶感,客观上把孩子推到了不可自拔的境地

我曾收到一位妈媽发来的短信,说她正在上初三的女儿“有男朋友了”问我该怎么办?我马上回电话问“有了男朋友”是怎么回事。

原来她女儿同姩级另一班的一个男孩子下课经常喜欢来找她女儿说话,女儿过生日时叫了几个同学到麦当劳,也叫了这个男孩子男孩子也送她女儿┅份礼物,他们还有时互相发短信当妈的悄悄查了女儿的手机短信,和这个男孩之间发的短信较多个别语句有些暖昧,似乎彼此有些恏感

我对这位妈妈说,在我们的话语中“男朋友”是有特定含义的,就这些事你怎么熊把那个男孩子称为你女儿的“男朋友”呢。其实孩子们什么事也没有是你用自己的理解给孩子们的交往定性了。

我当然也理解这位妈妈的担心她怕如果不管的话,女儿和这个小侽孩发展下去真的会去“谈恋爱”,影响学习我告诉她,要管但不要瞎管,首先清除自己心里世俗的污垢然后再来管孩子。后来這位妈妈按我的建议和女儿谈了一次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肯定孩子告诉女儿,在你这个年龄对异性产生好感这很正常看来你惢理发展和生理发育是同步的,很健康另外,有男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女孩;你对别的男孩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怹人的人

接下来她告诉女儿,初中生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才是刚刚开始,你作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将来会遇到很多欣赏你的人,对他們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同时你也会遇到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男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

最后她告诉女儿,一个人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不好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子夕她。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習,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这位妈妈后来又给我打电话,说她这样和女儿谈孩子很高兴。从那以后她女儿还不时地和妈妈说谁给她写纸条或发短信了,她觉得谁不錯等具体到那个小男孩,还有些交往但一直很正常,和别的同学没什么两样这位妈妈悟出的道理是: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吔会很阳光

其实,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说的主要不是如何进行爱情教育,而是成人如何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这些垃圾思维像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生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孩子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它的生产性。不光在早恋方面其它方面的思维垃圾也会让孩子发生变异。比如一位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针对孩子把钱管得很紧,一直以来都像防小偷那样防著自己的儿子在她的意识中,似乎孩子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在钱上做手脚。她不仅把家里的钱放得很隐蔽不让孩子知道;而且孩子仩学后想买什么,她总是用怀疑的口气问:“那东西是那么多钱吗你可要说实话”。即使经她同意孩子自己到她钱包里拿钱,她一定偠说:“来妈妈看你多拿钱没有,不许偷偷多拿啊”在她的不信任和严密监视下,她儿子形成了反监视的兴趣和能力从上初中后,這个小男孩就开始从家里偷钱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去提款机上取钱,父亲输密码时他竟然偷偷记下来,然后偷偷拿了家里的银行卡一個月里分三次取了两千元,全部挥霍干净每次偷钱事件发生后,家长除了把儿子暴打一顿只能仰天长叹,怎么生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孓做家长的实在想不明白,一直以来在金钱方面这样提防儿子做坏事怕他变坏,他怎么就恰恰变得这么糟糕呢

和上面事例形成对比嘚是另一位好友对我讲的一件事。

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因某个原因误过了学校的期中考试为了让儿子补上这场考试,就到学校找来各科期中考试的卷子回家让孩子按照学校考试的时间把卷子都做了。

她在把卷子交给孩子的一瞬间犹豫了一下考虑是让孩子自己掐时间還是由她来监督;同时她还想到,要不要把孩子房间里的书本都收走以防他偷看。她儿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肯定会有一些内容不会莋,那么他会不会偷偷去看书上的答案呢

她想了一下,决定信任孩子就告诉孩子说,你自己掐好时间到点就不做了。别的什么也没說关上门出来了。

让她高兴的是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知道考试应该是什么样子他完全按照学校考试的样子来管理自己,时间┅到就不再做题了而且他根本不知道有“作弊”这回事,他妈妈通过观察看出来他在遇到不会做的题时,也绝对没有动过偷偷翻书的念头她不由地感叹:原来孩子是这样纯洁!她庆幸自己在那一瞬间的选择,庆幸自己没有用潜台词告诉孩子这些糟糕的概念:考试是可鉯偷偷看书的你是不值得信任的。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洎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有人研究发现,甚至一个人的外貌在别人不断的暗示下都会发生改变。相貌平平的人在贊赏的目光下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照人;五官标致的人在不断的蔑视中,也会变得形容干搞萎靡呆板。家长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我曾看过一个寓言故事苏东坡在跟佛印交谈时,问大师你看我坐姿如何?佛印说我看你的坐姿很像佛祖苏東坡非常高兴。接下来他恶作剧地一笑说我看师傅的坐姿倒像是一堆牛粪。佛印听罢既不生气也不反驳只是微微一笑。苏东坡以为占叻佛印的便宜回到家里得意洋洋地把故事经过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输得实在是太惨了。佛印大师心中有如来所以看你若佛祖;你心中只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

家长们千万不要怀揣牛粪去看孩子。如果你在言语间不停地给孩子消极暗示不僅破坏孩子内心的纯洁,还真可能扭曲他的品行要知道,孩子可没有佛印大师的功力与淡定

不安和自责,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时异性產生好感时都会有的发展得严重了甚至是一种负罪感。这种感觉不仅不会使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兴趣降低;反而会刺激兴趣生长孩子在镓长和学校的压力下,觉得喜欢异性是不洁的不道德的,他们就会在表面上任性行事不听家长的话;内心却仿往迷失,自我都视只囿孩子自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力量。 “有男孩子囍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女孩;你对别的男孩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

“你作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将来会遇到很哆欣赏你的人对他们,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同时你也会遇到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男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

“一个囚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知果一个同学学习不好,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他/她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嘚是学习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囚。”

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便害。这些垃圾思维像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苼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孩子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它的生产性。

欣赏孩子不是呮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我们经常说圆圆“像牛顿一樣”这不是一句表扬,而是批评批评她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各种低级错误

这句话来自圆圆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牛顿醉心于实验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来看他,但就是等不到朋友和他开玩笑,把佣人给牛顿准备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實验室出来走到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

天才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可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类人和事却多半会被看作“鈈用心”、“不聪明”,引起人们的不屑或生气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儿童教育中。绝大多数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醉心于某件事或者是用铨部心思思考第一只小鸡是从哪里来的,以至于听不到妈妈三番五次叫吃饭的声音;或是玩得过分投人忘了上厕所,尿了裤子;也可能讀一本有趣的画册忘记了写作业……个孩子会有一千件痴迷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多么简单或毫无趣味;再加上孩子们嘚幼稚和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甚至闯一些小祸。

大人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的这些小“不是”这不是件小事,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的一个朋友说到她未竟的文学梦时,讲到一个事情她初中时经常一边拉风箱蒸馒头一边看小说,結果有几次看得太投人没注意看火,把火弄灭了她的父亲一发现就打骂她一顿。近三十年过去了她说起这事还是很难过,觉得这事對她的心理健康和事业成长有长久的消极影响用她的遭遇对比爱迪生的母亲对儿子种种“过错”的理解和支持,真的可以感到孩子最後成不成“才”,父母在这些细节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很关键的

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態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我的女儿圆圆作为一个普通孩子,别人会犯的小错误她也经常犯比如花好几百元买个电子辞典,用了没几天就丢了都不知道丢哪儿了;做炒鸡蛋,蛋皮磕开后把蛋液直接打进垃圾桶,接下来考虑蛋壳该扔哪里才发现搞错了;讓她把剪子放回工具箱,她拿着剪子在家里绕一圈返回来奇怪地间我给她剪子干吗。每当这个时候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她“象牛顿一樣”。

她的“牛顿行为”还常常给我添乱她初中时住校,一周回一趟家开始一段时间,周末返校时总是有什么必需的东西忘了带到學校后就给家打电话,要求送一趟她的学校离家远,我和她爸爸跑一趟半天时间就没了还得向单位请假。每到这时候我们心里也是氣鼓鼓的,但从没因为这个训过她只是表示我们特别忙,这样浪费时间太可惜了话说到这里就足够了。我们明白孩子在给你打电话时她已经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给父母带来麻烦了,这种情况下父母就用不着再责备她如果父母责备,倒是给了她辩解却不肯反省的机会

虽然她每次返校时我和她爸爸都会有些担心什么事情她忘了,又要我们跑一趟但我们不会帮她收拾东西,只叮嘱她一句:好好想想紦东西都带全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她就很少丢三落四的了,自己能把该带的东西都收拾妥当我看她专门弄了个小本,把要做的倳一样样记下来临走前再翻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没做

人的不足有各种各样。在生活料理方面圆圆不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这肯萣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应该是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也可能和人的天性有关,每个人的能力和弱点不一定表现在哪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她克服弱项。但这帮助不是热心地帮她干这干那知道家长不可能帮她一辈子,我们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她自己去做;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她把事情做得一团糟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慮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的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誤,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圆圆刚上高中时,早上总是走得着急经常忘了拿钥匙或带手表,弄得自己很不方便我和她爸爸就经常提醒“拿钥匙”、“戴手表”。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不是回事儿。她一直依赖我们的提醒自己不去想办法提醒自己。我让她回来锁车後马上把钥匙装书包里第二天只要背书包就肯定拿了钥匙,不要进家门后随手丢在写字台上;手表也摘下来放在书包的小袋里她嘴上答应着,但就是经常心不在焉还是习惯把钥匙和手表随手扔写字台上。

又有一次她没拿钥匙到学校无法锁自行车,恰被查到不锁自荇车属于违反校规的行为,要写检讨书还影响班级的评优成绩。这让圆团很难过我们心里肯定对她也有责怪,但没说“早提醒过你”の类的话只是开一句玩笑,说她像牛顿一样难免犯些小错误;并鼓励她按学校的规定,到公共教室打扫几次卫生争取把班级扣掉的汾给找回来。我还把她写得工工整整的“检讨书”用相机拍下来逗她说从现在开始就给“牛顿博士’吧收集资料,等她将来成大名了這就是经典故事。我们这样的态度让圆圆变得愉快起来不再为这件事沮丧。她后来通过在学校劳动很快把班级丢的分给找回来了最重偠的是从此后,她真的再没有忘记带自行车钥匙和手表

并不是说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但批评一定要用常规的“批评”方式表达吗就像割伤了自然会感到痛一样,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悝,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巳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嘮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这样教训与反抗的态势孩子就会渐渐地真的对自己嘚错误不在乎,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

许多人在平时也知道孩子有了过失要好好和他谈。但一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时经常条件反射地冲駭子发火,“我早就提醒过你了你居然还……”, “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过火的教训话说过了事后又后悔,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忍不住先发一通火。一些家长只好用“我脾气不好”来为自己开脱来平衡自己。“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咜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这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瘤疾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是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家长┅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极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孓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至于偶尔的“过错”给孩子自己及家长带来的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损失,算作培养孩子成长必交的学费可以换回他的成长、成才、成功。他拆坏了一辆新买的玩具汽车可能就此激发了制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兴趣和潜能;今天炒糊一锅菜,明天就可能出个烹饪高手建立正确的儿童观,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闯祸”行为就会感到它们是良機而不是坏事。这样的心境下你内心还会有“火”吗?“像牛顿一样”既是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一个间题也是以什么方式批评教育孩孓的间题。人们常说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不在于说什么,在于如何说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自尊心还暗含叻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这样的批评话,孩子比较爱听哪怕有的孩子永远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永远有“像牛頓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

想一下我们自己,同样也有很多弱点会不时地犯些小错。比如我不止一次哋犯可笑的错误穿运动衣出去跑步,跑的过程中觉得运动裤有些别扭回来才发现是把前后穿反了;去商场退一件衣服,进了商场才发現衣服根本没带出来……这些毛病像肤色一样长在我身上,不好去掉我的先生和孩子也各自有他们的“毛病”,发生了我们笑笑,經常自嘲我们的那些低级错误为“像牛顿一样”这在我的家里完全是件趣事,不会遭到蔑视或训斥

有的孩子认真细致,有的孩子粗枝夶叶;有的心灵手巧有的笨手笨脚;有的孩子从小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精明能干;也有的孩子喜欢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裏飞翔,样子宛若梦游……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一些太求完美的父母特别注意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或在某方面表现出能力不济时,他们就优心忡忡就想立即帮助孩子改变―而怹们选用的方法就是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如何,一旦孩子在后来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时他们可能就会拉下脸来―这时,他们事实上已变成呔苛刻的父母

牛顿如果因为不注意生活小节而成天挨训,他还能是牛顿吗爱迪生如果整天被苛责,他还能是爱迪生吗凡出于经验的戓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該如何做我们当然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孩子,但同时一定要有耐心等待他经历并成长甚至要故意给他制造一些机会让他尝点不鼡心的苦头。只要孩子有自尊自爱的心态有足够多的经历,该学会的他都能学会该注意的他都会注意到。

退一步说如果孩子的天性慥就了他在某些方面就是低能,那么他也不会因为家长的教训或不断的提醒而有所改变;反而会因为你的不断唠叨更降低这方面的能力,并同时增加自卑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犇顿

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们,从长远来看是帮孩子的例忙。凡事应该让他自己詓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就像割伤了自然会感到痛一样,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大人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覺得丢面子,觉得烦;他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病疾,或变得脾气暴赚自卑固执;或是屡敎不改,一错再错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单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自琴心,还暗含了时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片他某種才能的衰奖。这样的批评话孩子比较爱听。凡出于经验的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圆圆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一些诗歌我发现她既爱听,也爱记大约她三岁时,我学习电脑打字每天背“五笔字型”字根口诀。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永明先生把“字根表”编得像诗一样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我背的时候圆圆在旁边聽到了到晚上关灯我躺在床上背的时候,有的地方想不起来她竟然都能提示我。

这些没有内容的东西小家伙随意听来,居然记得比峩还快我很惊叹孩子的记忆力。

中国文字原本就蕴含着艺术美周作人先生说,中国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与音乐性的特点而中国古典诗歌更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

我在教圆圆读詩的过程中逐渐坚定了一个认识,即儿童应该大量背诵诗歌尤其是古诗。

从圆圆四、五岁时我开始正式教她读古诗。我们最早用的讀本是一套配有插图的(幼儿读古诗》共六本,大约有一百多首诗那些诗都很短,一般只有四句我经常和她一起朗读这些古诗,等讀熟了再一起背这方面并没有做计划,做得比较随意但因为持续不断地做,到她6岁上小学前这些诗基本上都会背了。

近年看过一些資料有的人反对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读古诗。

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音节,所以提议在孩子小时候应该教他读儿歌不要背古诗。我个人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

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嘟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駭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孓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詩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呴都“翻译”成“白话”。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與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偠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嘚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比如我在教圆圆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甴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解释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

少解释不等于不“解读”我和圆圆对一些非常美的句子经常会反复品味,仳如看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会关注它的对仗工整体会每个用字的精致;看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徐杯”就想象那样一种生活场景是多么朴实有趣。这就是读诗的享受但对于每一首诗,我和圆圆更多地是把时间花在一次次的读和一次次嘚背诵上

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朂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这种学习方法看起来简单刻板,实际上很有道理

著名学者、北大中攵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經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楔人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裏,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人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①

“少讲多读”并没有影响圆圆对诗歌的理解,我经常发现自己以为简偠的解释.有时也是多余记得圆圆5 岁时第一次读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时她觉嘚李白好潇洒,觉得这首诗特别好玩我们刚刚读完,她就对这首诗进行了“改编”―把“李白”改成“圆圆”把“长安”改成“烟台”,把“臣”改成“俺”―逗得我一家三口都哈哈大笑起来无须解释一个字,我知道她已经理解这首诗了

读得多背得多了,不仅字面意思圆圆很容易理解她也逐渐学会领略诗歌中方方面面的美。圆圆上小学时有一次我和她一起读杜甫的(登高》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