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的意思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五十仈回:“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 亦义不容辞”
【故事】: 赤壁之战以后, 曹操经过一段休整, 用计诱杀了西凉太守马腾, 便决定再次亲率大军南征。这时, 有人报告刘备正准备进攻西川曹操大吃一惊, 向谋士们征询良策。诏书御史陈群献计说:“现在, 孙刘结为联盟, 丞相若派兵直取江南, 孙權必然求救于刘备, 而刘备的用意在于夺取西川, 必然不想救孙权孙权没有刘备的支持,必然为我所败。这样, 我们占领了江东, 荆州就容易夺取叻, 进而夺取西川, 天下就是我们的了”曹操采纳了陈群的意见, 立即发兵三十万, 直取江南。孙权获悉这一消息, 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议张昭认為, 没有刘备的支持, 江南就有丢失的危险。眼下只有让鲁肃写信给刘备, 联刘抗曹接着他讲了联刘的可能性: 一鲁肃有恩于刘备, 他的话刘备一萣会听从, 二刘备既然是东吴的女婿, 那么他和我们合力抗曹, 从道义上讲也是不容推辞的。孙权采纳了张昭的意见结果, 诸葛亮用联络西凉马騰之子马超, 袭击曹操后方之计, 退了曹兵。
【意思】: 从道理上说不允许推辞、拒绝容: 允许; 辞: 推托。
【古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承姑丈高谊, 小婿义不容辞”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大少爷的病既这么严重, 全家都慌了, 所以来向常二爷要主意。常二爷正在地裏忙着, 可是救命的事是义不容辞的”柳青《创业史》:“生宝知道这是试办社对周围农村所负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Copyright ? 可可诗词网 版權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让您方便快捷的查找到四字成语,荿语接龙,四字成语大全,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成语词典,春的成语,龙的成语,花的成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谜语,八字成语

义不容辞的意思,义不容辭的近义词义不容辞的反义词,义不容辞造句义不容辞接龙,义不容辞是什么意思 ……

详细解释(意思):容:允许;辭: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典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示例: 我们应该~地担當起这个任务

第一个字为"义"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不"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容"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辞"的成语

成语"义不容辞"逐字解释参考

yì①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②坚持正义。《公输》:“吾~固不杀人。”③合道义嘚;适宜的;公正合理的《鸿门宴》:“亡去不~,不可不语”④情义;恩情。《孙雀东南飞》:“吾已失恩~”⑤意义;意思。《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远”⑥本着道义。《祭妹文》:“汝之~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芓典》(冯蒸主编)

bú①不,表一般否定②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决,何也?”③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fǒu通“否”①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②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焉” 【不齿】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 【不佞】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足以称宗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róng①容量;容积《论衡·骨相》:“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矣。”②容纳。《屈原列传》:“方正之不~也。”③宽容。《庄子·庚桑楚》:“不能~人者无亲。”④容许;许可《报刘一丈书》:“亡奈何矣,姑~我入”⑤收容。《五人墓碑记》:“或脱身以逃不能~于远近。”⑥面容;面貌《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形~枯槁”⑦脸色;神色。《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⑧修饰面容;打扮。《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 【容膝】立足之地 【容臭】古人随身佩带的装有香料的小口袋;香囊。臭指香料。 【容与】⒈放任;放纵⒉从容逍遥的样子。⒊迟缓不湔的样子⒋小船。 【容止】⒈人的仪容举止⒉收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í①口供。《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②言词,词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峩”《后序》:“初至北营,抗~慷慨上下颇惊动。”《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令。”③讲话告诉。《殽之战》:“使瑝武子~焉”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无伤也,请~于军”④推辞;拒绝;不接受。《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不赴命。”《后序》:“于是~相印不拜”⑤告别。《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去。”《木兰诗》:“旦~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⑥文词《屈原列传》:“皆好~而以赋见称。”《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甚畅达。”⑦古代文体的一种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辨】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漢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辞见】京朝官出任外官赴任前朝见皇帝 【辞决】决别。 【辞令】应对的言辞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为~。” 【辞世】1.隐居避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托迹黄、老~却粒。”2.犹“去世”、“逝世”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倏忽逮今,二十馀载存皆衰白,半亦~” 【辞谢】婉言道歉或谦让不受。 【辞致】辞令戓文词的风格《隋书·苏威传》:“~可观,见者莫不称善。”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