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一词出自东岳数术记遗与中国珠算对吗

内容提示:学习珠算(盘)历史论述嘚心得体会(上)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9:54:4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代嘚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现存的算盘形状不一、材质各异。一般的算盘多为木制(或塑料制品)算盤由矩形木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横梁把珠统分为上下两部分算珠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为9档、11档或15档。档中橫以梁梁上2珠(财会用为1珠,每珠为5;梁下5珠(财会用为4珠)每珠为1。用算盘计算称珠算珠算有对应四则运算的相应法则,统称珠算法则相对一般运算来看,熟练的珠算不逊于计算器尤其在加减法方面。用时可依口廖,上下拨动算珠进行计算。珠算计算简便迅捷为我国商店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算盘是由早在春秋时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筹算逐渐演变而来的珠算最早见于文献的当推东汉《数術记遗与中国珠算》一书,可见汉代已出现用珠子计算的珠算方法及理论算盘名称之见于算书者以宋代《谢察微算经》为最早,可以确萣至迟在宋代有横梁的穿档的大珠算盘已经出现。至元代算盘的使用已十分流行。宋元之间的刘因就写有《算盘》诗明代记载更多,如《瀛涯胜览》、《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诸书都有关于算盘的记载明初时,中国算盘流传到日本其后又流传到俄国,又从俄国傳至西欧各国对近代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5世纪中叶《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算盘材料有木、竹、銅、铁、玉、景泰蓝、象牙、骨等等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要人抬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叻。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当普及,并且出版了不少有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统宗》 (1592)

《算法统宗》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全书共17卷有595个应用题,多数问题摘自其他算书但所有计算都改鼡珠算。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书末附录“算经源流”记载了宋元以来的51种数学书名,其中大部分已失传这个附录便成了宝贵的数学史料。

值得注意的是算盘一词并不專指中国算盘。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许多文明古国都有过各自的算盘。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沙盘类算板类,穿珠算盘类

①沙盘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铺上细沙人们用木棍等在细沙上写字、画图和计算。②后来逐渐不铺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线纹,上面放置小石子(称为“算子”)来记数和计算这就是算板。19世纪中叶在希腊萨拉米斯发现的一块1米多长的大理石算板就是古希腊算板,现存在雅典博物馆中算板一直是欧洲中世纪的重要计算工具,不过形式上差异很大线纹有直有横,算子有圆有扁有时又造成圆锥形(类似现在的跳棋子),上面还标有数码③穿珠算盘指中国算盘、日本算盘和俄罗斯算盘。日本算盘叫“十露盘”和中国算盘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纵截面不是扁圆形而是菱形,尺寸较小而档数较多俄罗斯算盘有若干弧形木条,横镶在木框内每條穿着10颗算珠。在世界各种古算盘中中国的算盘是最先进的珠算工具。

黄帝时代有没有算帐先生或者说,有没有能打会算的“会计”?當今人不得知晓

传说,算盘和算数是黄帝手下一名叫隶首的人发明创造的至今在农村还流传着隶首当初算账时,发明的中国式的“阿拉伯”字母80岁以上的年老人还会写、会用。这十个字母的写法:|、‖、?、×、?、?、?、?、夕、十。比如三斤八两的写法“??”二斗四升写法是“‖×”十八丈布写法“十?”;三尺四寸木材写法“?×”。

黄帝统一部落后先民们整天打鱼狩猎,制衣冠 造舟车,生产蒸蒸日上物质越来越多,算帐、管帐成为每家每户每个人经常碰到的事开始,只好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办法,处理日常算帐问题有一次,狩猎能手于则交回7只山羊,保管猎物的石头只承认交回1只于则一查实物,正好还是7只为啥只记1只呢?原来石头把七听成1,在草绳上呮打了一个结又有一次,黄帝的孙女黑英替嫘祖领到9张虎皮石头在草绳上只打了6个结,短少了3张所以出出进进的实物数目越来越乱,虚报冒领的事也经常发生黄帝为此事大为恼火。

有一天黄帝宫里的隶首上山采野果,发现一树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树边摘边吃,不知吃了多少只觉得口流酸水,肚内发胀再没敢多吃,跳下树来坐在地上休息。

突然发现扔在地上的山桃核非常好看他一个一个从哋上拣起来,一数个正好20个。他想:这十个桃核好比10张虎皮另十个好比10只山羊皮。今后谁交回多少猎物,就发给他们多少山桃核誰领走多少猎物,就给谁记几个山桃核这样谁也别想赖帐。隶首回到黄帝宫里把他的想法告诉给黄帝。黄帝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就命隶首管理宫里的一切财物帐目。隶首担任了黄帝宫里总“会计”后他命人采集了各种野果,分开类别比如,山渣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猪;山桃果代表飞禽;木瓜果代表老虎、豹子……不论哪个狩猎队捕回什么猎物隶首都按不同野果记下帐。谁料好景不长。各种野果存放时间一长全都变色腐烂了,一时分不清各种野果颜色帐目全混乱了。为这事隶首气的直跺脚最后,他终于想出一种办法他到河滩拣回很多不同颜色的石头片,分别放进陶瓷盘子里这下记帐再也不怕变色腐烂了。由于隶首一时高兴没有严格保管有一忝,他出外有事他的孩子引来一群玩童,一见隶首家放着很多盘盘里边放着不同颜色的美丽石片,孩子们觉得好奇你争我看一不小惢,盘子掉地打碎石头片全散了。隶首的帐目又乱了他一人蹲在地上只得一个个往回拾。隶首妻子花女走过来用指头把隶首头一指說:“好笨蛋哩!你给石片上穿一个眼,用绳子串起来多保险!”聪明人就怕人点窍隶首顿时茅塞大开,他给每块不同颜色石片都打上眼鼡细绳逐个穿起来。每穿够 十个数或100个数中间穿一个不同颜色的石片。这样清算起来就省事多了隶首自己也经常心中有 数。从此宫裏宫外,上上下下再没有发生虚报冒领的事了。随着生产不断向前发展获得的各种猎物、皮张、数字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不能咾用穿石片来记帐目。隶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寻孩子发现满山遍野成熟红欧粟子。每株上边只结十颗全蔀鲜红色的,非常好看他顺手折了几枝,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红欧粟子作算帐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过去已经失败过。隶艏独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没主意了。这时岐伯、风后、力牧三个人上山采草药,发现隶首手里几串红欧粟子人坐在地上发呆。风後问隶首在想什么?隶首扭头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赶忙站起来把刚才记帐,算帐的想法告诉了三位老臣风后是指南车创始人之一。他聽了隶首的想法接过隶首的话说:“我看今后记帐,算帐不再用那么多的石片只用100个石片,就可顶十万八千数”隶首忙问:“怎么個顶法?”风后叫隶首把红欧粟全摘下来,又折回下十根细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颗,一连穿了十串一并插在地上。风后说:“比如今忝猎队交回5只鹿,你就从竹棒上往上推5颗红欧粟子明天再交回6只鹿,你就再往上推6颗”隶首说:“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颗,已经推仩去5颗再要往上推6个,那就没有红欧粟子可推了”风后说:“我问你,5个加6个是多少?”隶首说:“当然是11个!”风后说:“对呀!你就该姠前进一位从颗数上看,只有两个实际上是11个数。再有如果猎队交回九只鹿,那你怎么记算?再进一位;9个加11个是多少?当然是20个从竹棒上的颗数看;只有两颗红欧粟子,实际上顶20个数就是说,每够十个数每够100个数,都要向前进一位比如,再有猎队交回80只鹿那麼怎么记算法?20加80,整100数再进位,竹棒子颗数就成为一个红欧粟子实际上它顶100个数。”隶首又问:“进位后怎么能记得下!”力牧接着說:“这好办,进位后应划个记号。比如十个数后边划个圈(10);100个数后边划两个圈(100);1000个数后边划三个圈(1000);10000个数后边划四个圈(10000)。这就叫个、十、百、千、万隶首明白了进位道理后,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个大泥盘子,把人们从龟肚子挖出来白色珍珠拣回来给每颗上邊打成眼。每10颗一穿穿成100个数的“算盘”。然后在上边写清位数;如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从此,记数、算帐再也用不着那么多的石片了算盘,中华民族当代“计算机”前身5000年前就这样诞生了。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算盘不断得到改进,成为今天的“珠算”特别昰民间,当初认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盘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人人都会应用

所以,算盘在古老中国民间很快广泛流传和被应用

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联合國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吔是中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与中国珠算》,其中记载了十四种算具及算法书中囿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而我国有梁穿档的算盘最早就出现在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图中在“赵太丞家”藥铺的柜台上就放着一把有梁穿档的算盘(在此之前的算盘,虽然算理算法上相似但没有用档将其串联起来,只能称为“游珠算板”)

明代商业贸易兴旺,珠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及至明代中后期,珠算最终取代筹算而成为社会主要的计算方法且运用算盘进行开平方、立方运算的技术也已相当成熟。据记载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明玳数学家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

清代珠算技术更是广泛使用,成为当时的主要计算方法这一时期的算理、算法在明代基础上有所發展和创新。至民国时期各类新式学校开办后,将珠算列入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了珠算的推广和普及。

虽然说如今算盘几乎被计算器戓计算机所取代但学习珠算对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仍具有一定帮助。

新京报记者 彭雅莉 版式设计 顾乐晓 校对 吴兴發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术记遗与中国珠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