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力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抹绿
无标题文档
$show_blogurl$
$show_photo$
$show_myfriend$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关键还要依据课堂这一最前沿的阵地。阅读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上一篇:下一篇:发表评论:align=middle valign=center class=font1
欢迎光临宿州教师教育栏目!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设计与操作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李淑敏
& &&&我们说,阅读教学中,学生一定少不了语言表达。质疑需要语言表达,感受的抒发需要语言表达,表明对文本的认识同样需要语言表达&&.所以说,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特别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主阵地。
& &&&但今天,我们这个专题交流中提到的&语言表达&,是一种特指。在阅读教学中,它的出现,不是泛泛的,不是一般层面上的。它是经过执教者精心设计,目的十分明确的一个专项训练。
&&&&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学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用语文。但,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作为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必须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反复的训练中,促其掌握规律,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 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我区的公开课 ,无论是区、片研究课,还是西城杯、金秋杯的大赛课,我们都能找到语言表达训练的影子。这一点,在中年级更为突出。可见,在多年的合作研究中,我们已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
&&& 但重视也好,尝试也好,都还是停留在这项研究的起步阶段。我们看到,语言表达训练在不同的课上良莠不齐。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语言表达训练?二是:如何恰当操作,提高语言表达训练的成效?
一、研读教材,广开源。
入选到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语言表达训练的范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各有各的特色,为我们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我们如能把握教材特色,随文练表达,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工作的就是 &找点&。即根据课文特点,选择恰当的角度,让学生从阅读中学表达,一课一得。
&& 课文中往往有许多词语、句子写得含蓄精炼,言虽尽意未完。这些往往是课文内涵所在,可以再次引导学生想像,用想象的内容练习说话,体会作者未说的话,进一步走进文本,加深理解和体会。
&&&& 《卖木雕的少年》前文写非洲少年的摊位上,象墩木雕虽栩栩如生,但都又大又沉。通过观察和对话,少年得知我是来自中国的客人,下午,就主动给我送来了又轻又小的小象墩,满足了我的愿望。其间,他是怎么想的?在多半天的时间里,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文章并未交待。针对这一空白点,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表达训练:
&& 当黑人少年得知我是中国人时,他想:&&&&&&&&&&&&&& 。于是,他&&&&&&&&&&&&&&&&&&&&&&&&&&&&&&&&&&&&&&&&&&&&&&&& 。
&&& 这一设计,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孩子深入体会了非洲少年的内心,体会到他找到小象墩儿的不易,从而深化了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理解。
&&& 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丰富多彩,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不应是一句空话。为实现学生在自由习作阶段的不拘形式,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多种表达方法。句式变换的练习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
如《秋天的雨》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在轻柔的歌声中,秋天的大门就这样大开了,你看到了什么?景物的名称,用&○&圈出来,描写它颜色的词语,用&~&画出来。
全班交流:
师:你能用这种句式汇报吗?
_______是______(色)的。    银杏树是_黄_(色)的。
换一种句式,一人说一种景物行吗?
秋天的雨把_____色给了_____。  秋天的雨把黄_色给了银杏树_。
再试一种句式:
________得到了______色。    _银杏树_得到了_黄_色。
  通过这三种句式,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朵由意思啊。
 & 表达,有时需要把重点内容写具体,写详细,有时需要概括、提炼内容,做到明了简洁。这是小学表达训练的重要两端。但平时教学中,大家多在前者加强训练,而概括能力的培养显得不足。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朗读第2自然段后,进行学习的拓展。
师: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浮现着优美的文字和一幅幅迷人的画面,这幅情景,让你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学生会说&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学习第3段后,再进行语言拓展。
师:夏天的美景,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还能用哪些四字词语说一说吗?
学生说道&枝繁叶茂&,教师点拨:你是由看到树木生长茂盛想到的;
学生说道&五彩缤纷&,教师反馈:看来你喜欢草地上的野花;
学生说道&如醉如痴&,教师赞赏:你被夏天的美景陶醉了。(板书:枝繁叶茂)
&&& 描述需要细腻,需要生动。这是表达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要真正拥有它,就要多练。
&&&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的一段,写到不少人围在青年身边看他画鱼。文中有这样一句&&&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由这样一句想开去,围观的人群中都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议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又会怎样赞叹呢?文中并没有详细的描述。至此,一位教师抓住这个点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借助文中插图展开想象,用语言再现围观人们议论和赞叹的情景。
引导学生看图进入情境,瞧瞧,围观的都有哪些人?自己试着扮演其中的一位,模拟其语言和神态,因为围观人性别、年龄、身份各不相同,故而议论和赞叹的话语也是五花八门,学生再现出来的这个场景极为生动、活泼。
再如《孔子拜师》:
当学生读到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时,教师点拨:细品着两个四字词语的意思,由此想孔子在拜师途中赶路的情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别着急,好好想一想,然后用语言把这个画面描述出来。
生:孔子一路急行,不知不觉就到了饭点儿,他在路边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生:天渐渐地黑下来了,可前面还不见村庄的影子,孔子就借着微弱的月光继续前行。
&&& 阅读过程中,需要积累的东西很多,积累的重要性学生也应了解。但有时惰性使然,积累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此,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语言表达训练,难为难为学生,使学生体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之后的积累的积极和主动就都提高了。
& &&如《陶罐和铁罐》: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 前三次对话中,铁罐的神态是什么样呢?那么,这一次他又会是什么样呢?出示填空:
预设:如果学生只能说出像&生气、气愤、恼怒&这样的词语。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前面已经写到铁罐的生气了,此时,他的心情更加不好,想想用什么词形容比较准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十分生气的词语?试着把词语带进句子读一读。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词语,补充积累:原来还有这么多描写生气的词语呢,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四字词语。(对,固定搭配的四字词语,其中不少都是流传很久的成语。)
&&都是表示特别生气。(对,生气的程度加深了。快放到句中读一读,之后选一个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把它写在书上的空白处积累下来。)
怒气冲天&& 火冒三丈&& 恼羞成怒&& 暴跳如雷、
大发雷霆&& 怒不可遏&& 怒发冲冠&& 怒气冲冲
&&& 再如《七颗钻石》,教师在检查&水罐、焦渴、大旱、清澈、喜出望外、绊倒、唾沫&等词语时,让学生1分钟内凭记忆写下5个左右的词语,再依据词语叙说文本中,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这种训练就是:借助词语理解和概括文本,凭借词语支撑思维和记忆,进行有条理和简洁地表达。
再者,创新表达形式,训练思维灵活性也是提高表达兴趣的重要手段。如:扩充课文精彩情节、续写故事结尾,随文改变人称、改变体裁、角色转换、语言重组等形式的表达,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把握时机,适时练。
& &&如《掌声》: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结识了一位腿有残疾的小女孩(出示:掌声前,英子图),让我们一起呼唤她的名字。请同学们结合着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她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表现?
    &因为英子腿有残疾,所以            。&
[设计意图]:利用因果句式练习,既回顾课文内容,又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如《桂林山水》,读到第三自然段,我们发现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抓住这个简短的比喻句进行拓展语言训练。
桂林的山真奇啊,像____________的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奇啊,像____________的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奇啊,像____________的骆驼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个训练设计得非常好,既引发了学生想象,又进行了用语句具体描写情景的训练。
&&& 有的学生会说:&&像慈祥的老人盘腿而坐,静静地欣赏漓江的美。
&&& 有的学生说:&& &&像一头蹲卧在岸边的巨象贪婪地吮吸着漓江水。
&&& 这样的描述多美啊!
至此,我们是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具体的表达,而要用如此简练的短句&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山。
&&& 带着这个问题研读上下文,我们会发现,这正是作者在表达上胜人一筹的地方,文章简短,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漓江水静、清、绿到什么程度,第三自然段描写桂林的山,方法一变,词语短句紧相连,真是另一种风格。二三自然段连读,你会感受到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这种语言带来的节奏美令人怕按叫绝。
如《给予树》最后一环节:
(1)(出示插图)还记得吗,在这棵高高的给予树下,金吉娅曾亲手把卡片和洋娃娃一起交到援助中心阿姨的手里。
(钟声、音乐响起,随之出示一张空白图)你们听到了吗,圣诞的钟声敲响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来到了。小女孩收到了盼望已久的洋娃娃,又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2)给3、4分钟时间,让学生写话。
(3)学生读,教师从中点评。
&& &点评的指向为:
&&& 你看,她能恰到好处地用上书中的词语,真是学以致用。
&&& 话语虽很简短,但是那么情真意切,尤其是&xx&这个词用得多好啊!
&&& 你能结合着小女孩说的、怎么想的来写,内容多丰富啊!
三、立足学情,因需练。
1.练连贯的表达。
&& 中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往往不知句与句之间该如何连接,会经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问题。因而,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一些训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 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假如只安排学生写&&&我想对伽里略说:&&&&,意义就不太大。假如抓住文本中,描写伽里略思考的句群中出现的&如果&&就&&,但是,如果&&就&&&,(打出文中一段话,关联词变红)安排学生抒发在斜塔实验前观众的心理活动。可以写一句,可以写两句。这样的写既强化了伽里略追求真理,谨慎实验的精神,又运用了本课的语言特点训练了表达,更重要的是,这个语言训练是针对中年级学生表达中的问题而实施的,那儿弱,就练那儿!这样的安排是不是意义更大呢?
2.在角色体验中练表达。
如《秋天的雨》
师:现在,我是秋雨,你就是小喜鹊,我问:冬天来了,你准备怎么过冬啊?
生:您看,我正忙着衔树枝造房子呢?
师:松树你呢?
生:我呀,已经穿上这厚厚的、油亮亮的冬衣了。
......
3.在模仿学习中练表达。
如《盘古开天地》中的第四自然段的教学:
(1)引导:终于有一天,盘古累的倒下了,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有什么变化?
(2)生默读,画句子
学生读完所找内容后,出示课件7:
&&&&&&&&&&&&&&&&&&&&&&&&&&&&&&&&&&
&&&&&&&&&&&&&&&&&&&&&&&&&&
&&&&&&&&&&&&&&&&&&&&&&&&&&&&
.引导:请你边读边想想,谈谈读后的感受。(想象合理,但不够美)
.此时出示课件8:
&&& & &&&&& &&&&&&&&&&&&&&&&&&&&&&&&&&&&
&&& & & &&&&&&&&&&&&&&&&& &&&&&&&
&& &&&&&&&&&&&&&&&&&&&&&&&&&
&&& & & &&&&&&&
指名读,比较这两组内容,你更欣赏哪一组?为什么?学生思考,指名回答(不仅想象合理,而且语言优美)
【设计意图:第一组句子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想象大胆、合理,不是凭空捏造。第二组句子的出现,学生则更清晰的意识到,这样写不仅想象合理,而且语言优美、生动。在不断的诵读中,仿佛这位远古时代的英雄就立于我们眼前,他为人类创造出美丽的宇宙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植于学生的内心。】
(4)指导学生把这些句子换一种说法。
&&& 引导:同学们,我也特别喜欢这段话,每当读着这段话,我的脑中就会浮现出那美丽的景色。
教师动情诵读同时出示课件9:
抬头看天,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引导:你能模仿着用这种句式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生:放眼望大地,辽阔的土地绵延千里,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放眼望大地上茂盛的花草树木,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根根汗毛!
放眼望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道路,我知道,这是盘古粗粗的经脉。
小结: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大胆想象,更要想象合理,还要把句子说美。
【设计意图:将课文语言置于一种新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语意张力,这种语意张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更真切地感悟课文语言的内涵和意味。】
4.依据学生的基础,设计难易不同的语言表达训练题。
如:《卖木雕的少年》
(易) 回顾非洲之行,我忘不了             。
   (难)
当&我&再次回首这段旅程,忘不了&&&&&&&&&&&&&&&&&&&&
&&&&&&&&&&& ;忘不了&&&&&&&
&&&&&&&&&& ;更忘不了&&&&&&&&&&&&&&&&&&
5.尝试多样、新奇的表达顺序。
&& 如《赵州桥》(读读第一段)
  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中,你对赵州桥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 河北赵县交河
& 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
& 1300多年
师:你能把这四个内容合成一句话说吗?
&&& 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呢?(有十几种说法)
&&& 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四、关注生成,促实效。
《卖木雕的少年》
&& 当黑人少年得知我是中国人时,他想:&&&&&&&&&&&&&& 。于是,他&&&&&&&&&&&&&&&&&&&&&&&&&&&&&&&&&&&&&&&&&&&&&&&& 。
&&& &课堂上,有的学生补充第二个空时,说小象墩是少年雕刻出来的。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读书,细看书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我&是白天看到象墩的,而少年是在傍晚时候送&我&的,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少年能刻出这么精致的象墩吗?以此指导学生学生要结合语言文字和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想象。再看下面一段师生对话:
生:&&他又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象墩,碰到我,就送给了我。
师:是&碰到&我吗?
生:是&见到&我。
师:看书!再准一些!
生:是&找到&我!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正确和深入,这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事。
《七颗钻石》:
请看其在课尾处的语言表达设计和操作:
师:这股水流还会带着小姑娘飞向哪儿?展开想象,写一写。
出示:这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带着小姑娘的爱,流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一段反馈实录:
生:&&流向了干枯的草地,草的绿了,充满了生机。
师:通顺。再想象丰富些就更好了!老师帮你改一改。
草立刻变绿了,它直起腰,频频地向小姑娘点头,好像在说&&
生(接话):谢谢你,小姐姐!
师:同学们,你们写得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呀?读读改改!
之后才是学生的展示,孩子们成功地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
某些公开课后,我们也会抽取一些学生阅读课上完成的书面语言表达,从中发现了学生表达中的不少问题,比如错别字,比如语句不通,这些最基本的,该老师指导的地方都被忽视了,更令人反思的是,学生出现的一些语病有的就来源于教师填空设计的不当,更不应该的是,教师自己出示的幻灯片中的语句也有不通顺的情况发生,如&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是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地跳动。&我们采取缩句的方式抓住句子的主干,就不难发现句子在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说,教学中,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训练的目的,真正关注的应是学生的问题与收获。
五、鉴别优劣,悟诀窍。
1.心中有教材。
正例:《玩出了名堂》一课的训练设计:
(1)复习词语。
&&& 出示:镜片、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名堂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看门时磨镜片,做成了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的世界,真是玩出了大名堂。)
反例:《女娲补天》一课的训练设计:
师:下面,老师检查你们字词掌握的情况:
同学们,看着女娲的图片,用上刚听写过的词试着讲讲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生:(很听话地看着屏幕,一一用上老师给出的六个词,把课文内容简要复述了一遍。
师:你说得太罗嗦了!
&& &教案上预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
&& &反思:此设计的问题所在&&本课题目《女娲补天》本身就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教师不提供词语,学生自由练说主要内容,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那为什么还非要学生用上老师给出的词语呢?事实上,用了,反倒罗嗦了,这怎能怪学生?因此,教法的选用不能机械模仿,一定要在深入研磨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法。
2.设计不厌百回改:
《搭石》一课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两三个学生接着谈体会后,顺势采访学生:看来,不少同学都对这句话有体会。好,那么咱们师生合作一下。你们就扮演这里上了年岁的人,我扮演记者,看到此情此景,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下面,我就采访你们其中的几位。&&
(最初设计:)
师:老人家,您不是急着走亲戚吗?快赶路吧,要不赶不上车了。
预设生答:没关系,这块搭石不平稳,人们会掉下去的。(&&)
师:噢,在您的心中,始终装着其他走搭石的人。
师:老大娘,您的小孙孙还在对岸等您呢,就顺手、就近找这块石头搭上吧!
预设生答:不行,我必须找来平整方正的石头搭上,否则会给更多的人带来不方便。(&&)
师:大爷,您挑着担要赶集去卖货,怎么还踏来踏去的?
预设生答:我得试试、踩踩,看看合适不合适。(&&)
师:您可真负责啊!
(修改后的设计:)
师:老人家,您找到这块合适的搭石就不容易,为什么还在上面踏来踏去呀?
(预设学生会说:我心里不踏实!这样踏几个来回,才知道它稳不稳,免得人走上去东摇西晃。)
师:大娘,我看您在这地上都找半天了,你想找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
(预设学生会说:姑娘啊,你不知道,这摆在溪中的搭石,一定得找平整的、方正的。)
师:大爷,你都在这搭石上踏了好几个来回了,歇歇吧!
(预设学生会说:不累,不累!这溪中的搭石只有多踏几个来回,它才稳当啊!)
【修改意图】原设计力图借助&随机采访&这一学生感到新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体会人们在调整搭石过程中,&再找&&再踏&的行为,从中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淳朴情感。这一想法非常好,是一个很精彩的创新点。但是,教师&采访&中的语言内容过于做作,给人明知故问的感觉,不太符合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情景。故而,做了第二次修改,提高了这设计的质量。
3.语言表达设计忌空泛。
如反例:《灰雀》
&& &设计1:
& &&课尾:读完课文,我想对小男孩说&&&&&&&&&&&&&&&&&&&&&&&&&&&&&&&&&& 。
& &&设计2 :
& &&课中:文中原句&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 请联系上下文思考:男孩此刻为什么低着头,他心中会想些什么?请把他内心的想法补充在横线上。
&&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心中想:&&&&&&&&&&&&&&&&&&&&&&&&&&&&&&&&&& 。
&&& 借助文本的语言表达训练要做到高效,首要任务就是优化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满足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和感悟,还要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如果在备课阶段,对课文的语言范式没有认真研究,不清楚它编在年级或单元中要凸现的语言范式是什么,这前后课文语言的区别是什么,笼笼统统安排写什么&xx,我想对你说&,什么&夸夸xx&。这种盲目平移式的写,效果自然很难如愿。
&& &作为一节阅读课上的语言表达训练,它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其存在的价值源于与阅读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紧密联系。故而,它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与阅读教学相融。
&&& 如《猫》这篇文章有这样一句话&&&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如何理解句中词语&无论&&也&&&,有的教师采用了&补白想象练表达&的方法:
师:想一想,家里会有哪些人逗猫,哄它开心,跟它说好话?
生:小孩子、奶奶、客人&&
师:请你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设计一下,你将对猫说哪些好话?
(学生纷纷上场表演,练说。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学生扮演那个角色,无论他对猫说多少动听的好话,老师始终接读后半句话&&它也一声不出。以此让学生感到无计可施,深刻地体会到猫的固执。)
&&&& 之后,老师小结:看,文中简练的一句话,准确的一组词语带给我们多少真切的感受呀!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感受一起读出来吧!
《秋天的雨》最明显的语言特征是灵动美好的比喻和拟人。例如,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钩住。&这句的写法的确精妙,有的老师由此拓展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激活儿童的记忆,让他们说最喜欢什么?什么时候脚也被钩住过?当孩子想起爱吃的肯德鸡、比萨饼,想起街上烤红薯的香味,模仿表达就有了欲望。最后又引导小朋友想用什么办法钩住路过老师的脚时,孩子会兴奋地写下:我们小朋友好听整齐的读书声钩住了窗外老师们的脚。其实这种拓展训练对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特别有帮助。但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孩子年龄小,思绪一从文本意境中出来,在引进去就不容易了。这种训练渐渐游离了课文内容,就会有碍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这种拓展训练能否放在其他时间进行。比如一单元为单位,把几课书上中出现的经典语句集中起来,让学生有选择的由读学写。
5.追求大空间
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选择练笔、深化认识。
(1)人们渐渐散去了,这时,有的说:&&&&&&&&&&&&&& ;有的说&&&&&&&&&&&&
(2)记者当时看到了这种情景,向伽利略问了什么问题,伽利略又是怎么回答的?
(3)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们通过学习再现了课文的情景,21世纪的你们要对17世纪的伽利略说些什么呢?
再如《风筝》:
师:此刻飞起来的仅仅只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 出示:&&&
&&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_________也飞起来了。(高兴& 快乐)
六、继续研究,无止境。
&& &从目前我区课堂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训练时常出现,但不是课课都有,这是令人欣慰的。因为任何训练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需要就设计,意义不大,就删除。如《奇怪的大石头》一文,详细描写了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凸显了李四光的勤学好问。第5自然段文中的内容很简短&&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最初备课时,我曾想到:由此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再现其与爸爸对话的情景。但细细一想,这样一练,时间花费不少,预计学生也说不出更丰富的内容,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文本关键词句的研读上。故而删去不用。我们知道,在阅读教学中,40分的时间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其间的语言表达训练除了发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外,还要有利于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要做到省时高效,不能盲目占用课上太多时间,顾此失彼,得不偿失。那么,如何设计出一举多得的训练好环节,也是我们下一步要继续研究的。另外,从语言表达训练的形式看,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要不就是填空,要不就是连词组句,要不就是句式转换,形式还是不够丰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希望我们的老师携起手在这方面继续研究,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新的突破。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
主办:宿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宿州市电化教育馆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性质明白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人类交际史上是何等的重要。在小学阶段,这一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时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正处于发展期,对他们来说,从一进入学校开始,说好每一句话,说完整话,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当的重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从小就养成仔细听话、注意观察、大胆说话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小学低年级的说话训练抓得好,不但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智力,而且为今后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也打下了基础,更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那么,通过哪些语文实践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通过语文组的课题研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到了以下几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一、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创造良好的“语场”,使学生“敢说”、“想说”&&
&所谓“语场”,就是特定的说话环境。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的意思说,做老师的要善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他而不是处处硬拖住他,激励他而不是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决窍,而不要把现成的答案硬灌给他。在口语训练中也要贯彻这条原则。要创造适当的“语场”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自己有一吐为快的欲望,而不是强制他们去说。
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思维还比较幼稚,但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学生们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如:“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对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样为学生营造了“敢表达”的氛围,学生想表达了,他的表达能力才有机会提高。
其次,教师要努力挖掘和营造适合教学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实践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想说”的热情。教师在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认真设计,弄清问题的难易程度,容易回答的问题让那些胆子小,平时不善言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也分享一下回答问题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大胆回答问题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刚刚萌发的说话欲望要加以保护,要有意识地多提问,并对他们取得的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养成大胆发言——敢说的好习惯。在付金兰老师的《画风》这一课中,付老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对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赞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赞扬,使学生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孩子们在交流中体验到了语言的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表达的乐趣,表达的成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重视训练,让学生乐于“说”
学生有时怯于说话是因为不会说话。这时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说话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
1、通过复述教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复述是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的有效手段。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文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人称或把文章展开、加上丰富的想象进行复述,如《画家和牧童》等,在复述中采用“优生引路、中生紧跟、差生跟上”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
2、在各种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如:阅读课上,让学生开展朗诵诗歌、讲故事等;在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都会用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前边来演说,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既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
3、在平时的字、词、句训练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因此要让学生把话说好,首先应抓词、句的训练,从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做起。我的做法是:(1)抓一词多用,如“骄傲”一词,通过反复造句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这个词的两个不同的意思,即一是自豪、一是自以了不起,看不起人;(2)利用一句话,让学生采用变换人称、变换句式、变换关联词等多种形式反复说,使学生懂得了同一意思的句子在不同情况下的表达方式。如“你的玫瑰没有白栽!”一句,让学生分别换上句号、问号等来多次朗读,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4、纠正语病。学生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如有的学生一张口“嗯”、“啊”不断。这些问题一方面说明词语不丰富,逻辑性不强,另一方面是口语表达能力弱,思维能力不强的表现。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克服这些毛病,首先教师的口语表达应成为学生的楷模,无论与学生交谈还是上课都要做到口齿清晰,用词不达意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炼,以自身去感染学生。另外对学生的语病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5、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一项强有力的说话训练。如回答老师提问的“为什么”时,就要求学生要用因果关系的句子来回答。如一些有争论性的问题,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就要用“我认为”、“我觉得”、“我的想法是”等来开头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如在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该用“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的,重点写了……,这样写的好处是……,”学生掌握了简单的说话方法,再加上内容正确,说出的话就清楚、完整、有条理。&  三、多方面利用,解决学生“说什么”的问题&&“说什么”是进行说话训练最关键的一步,是解决好写话、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有力保障。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给他们一个展示表现的场所。写话时,让学生先说后写,这样既进行了交流,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积极的说话欲望,乐于说话。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观察想象说话。&&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语文课本,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利用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可以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如:出示一幅插图,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内容,然后看看作者是怎样叙述的,说出自己说的与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怎样叙述好。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插图中介绍了乌鸦喝不到水,它是怎样想办法的?最后有没有喝到水?孩子们有图可依,有话可说,自然兴趣盎然,争相描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对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引导他说得更具体一些。说完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与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说的哪些与文中一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看看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在对比中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低年级的课文插图,不仅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联想的天地,通过静止的画面,可以联想到动作、表情、语言,让学生把联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给学生一次语言表达机会。
2、熟读成诵,进行说话训练
新的教材内容符合时代性,与孩子的年龄特点相适应。打开小学语文任何一篇课文,我们都会有一个很深的感悟那就是“美”,无论是从语句上还是从用词上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美文,尤其在低年级的课文中这个特点表现更为突出,低年级的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易于背诵。因此在教低年级的时候我尽量让孩子把每一篇课文都熟读成诵,当然最好能背下来。在当时来说孩子并没有因为对课文中的语言的积累而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可是到了三年级,学生不知不觉就会把一二年级学过的句子或词语用到自己的作文或口语中。这种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坚持,到了三年级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补充课文中的省略部分。& 课文中的省略部分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极好材料。例如:《泉水》一课最后一段是“丁冬,丁冬……”就可引导学生想象泉水还会流到哪儿?遇到谁?会说些什么?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找到许多的口语训练素材。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模仿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发展了语言,学会了表达方法,并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诸如此类的仿写片段还有很多。
4、精心设计板书,进行说话训练。&&板书存在于每节课中,板书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的语言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又一中方式。如: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在理解如何用这些大自然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时,我设计了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表格形式板书,学生看着表格,用排比的句子来口述回答,这样也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难点。
5、课堂小练笔,进行说话训练
低年级课堂小练笔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和欣赏语言的能力。从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成语让学生扩展句子,或一段话来加强学生不断地说、写。把知道的,看到的,听到的各种事物和人物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词写出来,也就是说,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给学生加任何限制,其目的达到语言能力不断的提高和使用。
总之,我认为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愁说什么;其次,是要让学生有例可依,不愁怎么说;最后要为学生创设实践语言的能力,不愁怎么用。
课题研究结题论文:张小莉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