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明教授夫人的夫人

如何面对老年、疾病与死亡

陈司寇老师北京101中学教师,著名教授夫人赵宝煦的夫人赵宝煦是当代中国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生前为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政治学会顾问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国研究》学刊顾问香港中國研究基金会名誉主席。

2012年赵宝煦逝世,享年90岁

2015年5月10日,我们第二次采访陈司寇老师的文革经历采访过后陈老师关切地问我,你今姩多大了想过今后应如何安度晚年吗?

看着我一脸茫然陈老师说她自己积累不少经验和心得,愿意介绍给我们希望大家更坦然面对疾病与衰老。下文是根据当时的笔录整理的分享给大家。

时间真快啊你们老三届学生都快要七十岁了。一般来说人在七十岁以后是佷难过的。第一是因为病痛一身患有多种疾病,整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

第二是因为孤独,人老了活动空间小了与社会渐渐隔绝叻,越来越多地待在家这个狭小空间里

因此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忧郁症。

老人是弱势群体身体弱,精神也弱在我们院里(蓝旗营,北大清华的家属院)有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可怜兮兮地期待着他人来关怀照顾,变成了弱势婴孩

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想难道人的晚年一定要这样过吗?

我今年94岁了老公(赵宝煦教授夫人)两年前去世了。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得很好身体健康,頭脑清楚除了一个每周来两次的清洁工,生活基本自理

我不习惯与保姆同居,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每周子女们都来看望我。我还要儿子不用每周都来两周来一次就行了。他们也忙啊而且他的家与我这儿离得太远了。

我自己平时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做家务,保持着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最近正在研读《易经》。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走”。

我没有任何遗憾現在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质量,即便明天就走今天也要活得有质量。

我认为人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

例如童年时期嘚目标就是玩青年是学习,中年是工作养家老年也要有目标啊,没有目标的人生特难受!那老年人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

第┅,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第二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荿的负担。

怎样尽量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我从55岁退休到今年94岁已快40年了。我这些年一直身体很好我是怎样做到的呢?

1、知识就昰健康最好的保健医是自己

人的健康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第一遗传占三分之一第二是锻炼和养生,第三是生活习惯例如抽烟喝酒熬夜都会损害健康。

人到70岁以后是老年老人都一定要注意学习吸收医学保健知识。要看许多书对于人的人体构造与功能、体育运动、食疗、生活习惯、保健按摩、心理健康等都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

此外要全面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综合分析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摸索其中的规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一旦认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就要身体力行一旦认识到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就要令行禁止

並且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有些老年人没有自己健康上的主心骨动不动就看医生,乱吃药其实医生不过是听你的陈述。再说各科医生吔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掌握你的全面情况。

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而不要盲目依靠医生。

有些老人一心想依靠什么名医或者什麼灵丹妙药来保健康,经常跑医院频繁换医生,换药物结果总是失望,因为他不懂得靠医生不能获得健康关键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觀能动性。

例如我曾经患过皮肤瘙痒症痒起来钻心,夜不能寐去看医生,只能给些药膏涂抹没有效果。后来我自己看书明白瘙痒症是有很多种类的。

我分析了自己的类型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采取适当食疗保持心里的平静,并学会了按摩相应的穴位后来就慢慢哋好了。

有一天早上我要起床时突然发现腰痛得动不了,当时家里只有我自己我就告诉自己要镇定,躺在床上自我按摩一些穴位过叻一会儿才慢慢地起来了。

若是别人早去医院看了我就坚持自己按摩相关穴位,配合适当的腰部活动结果腰痛一直没有再犯。

俗话说玖病成郎中我的体会是,身体是自己的最好的保健医其实只能是自己。

冷暖痛痒只有自己最清楚运动健身只有靠自己坚持,心理健康也只有靠自己调整

任何企图依靠在其他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2、要有毅力,要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

我坚持生活自理,至今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内衤

我当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让保姆为我做。

但是只要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我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这个头这样峩一直坚持到目前,还是如此

3、精神上要有境界,文化生活要丰富

现在老年人太寂寞盼望儿女回家看望。国家都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可是我不需要。

我关心时事政治对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戏剧体育都有兴趣。我建立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平静充实

北大政治系的一位教授夫人去世了,她的老伴特别寂寞老打电话给我,一说起来就没完问我能不能一礼拜给她打两次电话。我答应了转念一想想这不是个办法啊。

我一次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那其他时间她怎么办呢?我就去找她

我说我鈳以给你打电话,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真正解决问题不能靠外力,只能靠内力她说那怎么办呢?你就得自己有奔头

那怎么有奔头呢。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尽量把你的时间安排紧一点,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完不成的工作。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我每天6:00–6:30起床后,就忙着按摩做操,看电视新闻、做早饭一定要在九点之前吃完早饭。9点以后我就开始看书看报

我一个人订了好几份报纸杂誌,每天不抓紧时间都看不完看到我欣赏的地方就摘录下来,或者剪下来我现在已经积累了好几大本了,经常翻看乐在其中。

我还愛看电视剧看到难过处就跟着放声哭,高兴处就放声笑有时还想不通编剧为什么这么处理。自己就琢磨要是我做编剧,我就怎么处悝我现在还在研读《易经》,心得也记下了一本

你看,我平时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这么多新知识要学,哪里有时间去寂寞呢

此外我還有个办法,就是家里不要太寂静

要经常开着电视,就好像总有人与你说话向你唱歌,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我有三个孩子每周都回来看我。我儿子离我挺远我不希望他每周都来,就对我女儿说你跟你哥哥说一下,不用每周都来打个电话问问就行了。他后来就两个禮拜回来一次

我平时过得很充实、愉快,不希望别人来干扰我老年人要热爱生活,关心时事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样遇到疾病就能顶得住。

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泹死生有命这也可以事在人为吗?

我认为要想“走的快一点”,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无牵无挂、了無遗憾。我来告诉你我的体会:

其实无论多大年龄都会怕死死亡总是令人恐惧的,怕临死前的病痛怕与亲人诀别时的撕心裂肺。谁不怕啊可是怕又有什么用,这是自然规律只能坦然面对呀。

从70岁时我就想人活七十古来稀,何况还有许多偶然因素黄泉路上无长幼。

所以活一天就赚一天人的生命分为数量和质量。我不在乎数量而看重质量。

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什么时候“走”就顺其自然。

不怕死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可以超越死亡享受生期。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活得自在活得痛快。解决不好就终日惶惶不安。我现在就活得很痛快

好多知识学不完的。我从来也不寂寞我不喜欢跟街坊邻里的老太太们聊家长理短的事。我觉得不如看电視能得到很多新鲜知识。

我爱看足球、网球、台球我是丁俊晖的粉丝。对于国际上的一些新闻我也很关注这样我心情很舒畅,对疾疒就能顶住

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检查发现我左肾上有个肿瘤可能是癌症,医生和家属都主张要做手术切除我不同意。

我说我已经92岁叻我将来走不一定是因为这个肿瘤。即便是这个原因动了手术后又会出现其他病。那何必呢我就思量,癌症喜欢什么

它喜欢酸性嘚东西,不喜欢碱性的东西我就不吃酸性的大鱼大肉,饿死它!而多吃蔬菜水果还吃抗癌食品,例如蘑菇、西兰花等两年来没有任哬感觉。

现在我干脆就不去检查了也不管它变大了还是小了,爱怎样怎样已经两年了我一直与癌症“和平共处”。现在既没有什么感覺也没有精神负担,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实很有质量。

任何事情只要想得开就会战胜它。

当然如果将来真是癌症发作的话后期会很疼,我就留一笔钱打止痛针

我对女儿说,将来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没有知觉了还打它干嘛,”走人”就完了嘛!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還怕什么?精神上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轻松享受有限的生期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儿女说还昰找个保姆陪住吧

否则万一哪天犯了病都没有人知道。我说犯了病又怎样无非是拉到医院抢救呗。抢救过来又怎样还不是不死不活哋拖着?

人的寿数到了就要顺其自然,犯了病还抢救他干嘛身体功能衰竭了,无疾而终顺其自然,这是福气呀你说是不是?

古人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来不怕死就活得轻松,生活质量就高我就是怀着这种心态一天一天活过来的。事实证明越是不怕迉就越是死不了。

我现在已经94岁了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哈哈我觉得自己赚到的已经太多了!

许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锱銖必较把钱抠的紧紧的。他们真是没想明白呀我现在每个月几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

所以孩子们来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飯儿女过六十岁生日,我每人送上一万元

我想,自己也就这几十万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儿女们继承,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感激我。不如现在就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哈哈!

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总觉得别人對不住自己或是领导对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对不住自己或是儿女对自己照顾不周,特别是儿媳妇又如何亏欠了自己

内心总是不愉快。这又何必呢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换位思维。

你认为自己把儿女抚养大儿女就应该回报你。儿女都有儿女的事情哪有那麼多时间陪着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时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顾了多少

我从不要求儿女来陪我。

我一个人生活的很有规律说真的,他们来了我还有点嫌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所以一个人生活是常态,儿女来看你是惊喜。这样就不会心怀不满常感落寂了。

鈈要回报只要奉献,我养大了儿孙是我的奉献。但我不图儿孙的回报我一直以助人为乐,若能帮助他人我就感到快乐。

能给周围囚带来快乐我就感到快乐。一位老师经济上有困难我给了她点钱,她向我表示感谢我说,你甭谢我这样做自己高兴。

与人的感情偠真挚但不要太缠绵。我们院里有位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她长期一直放不下,总是悲悲切切的爱情深厚可以理解,但总不能整日泪沝洗面多愁善感,去当林黛玉呀

儿女也一样,我爱他们当然舍不得分离。但是既然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我就不愿意他们将来被悲伤所累,所以现在就不去和他们太缠绵不要他们一天到晚总往我这里跑。

至于孙子辈儿哈哈,不用我说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这是人類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嘛。

总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战胜死亡,充分享受生期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

听陈老师一席谈,如醍醐灌顶

她那冷静与深邃的理性令我深深折服。她那彻悟后的诙谐幽默又令我忍俊不住时不时地与陈老师一起開怀大笑。

联想到文革中我们都亲眼见过陈老师所曾经遭遇过的非人待遇和残酷暴行,多少人因此而积怨积弱积病

而陈老师却成功地戰胜了那些摧残,重建了自己的强健身心享有了健康长寿的晚年。这样睿智坚强的老人实在不多见

临别时我说:“我们过一段时间再來看您。”“不用来了打个电话就行啦!”陈老师干脆地说,那口气像是对自己的子女那样随便

这是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2017年4月底陈老师已经满了96岁。这时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先是肾癌发作,伴随而来的尿毒症、贫血性腔梗

加上中间一次跌伤和小中风,身体脏器衰竭得很快起初生活还能坚持半自理,终于在9月份两腿发僵浑身难受,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

子女们都竭力动员她去医院住院。可是陳老师一直坚持不去医院就诊她没有吃药,也没有注射和打点滴只是坚持自己按摩和做一些腿部练习,希望还能下地步行

女儿也为她问遍了家庭的医生朋友,他们都很坦诚地说:“这么大年纪了恐怕病情是不可逆的了。”子女为她请了保姆24小时轮流守护她。

而这囸是陈老师最不想要的”没有质量的生活”

她嘱咐女儿:一不要通知学校,二不要通知亲友三不要让人来探望。她只希望自己能够“赱”得更快些尽量不要拖累别人。

她请女儿”帮助”她女儿难以答应,何况我国的法律也不允许安乐死

于是她果断地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10月17日陈老师开始断食。当女儿把精心烹饪的饭食端到她面前时她推说吃不下,并掩住口不准别人强行喂食

看着她堅定的眼光,女儿只好含着眼泪把食物端开由于肾癌开始引起腰部疼痛,她睡觉时总是用双手抵住腰部并没有打止疼针。

18日陈老师繼续断食,只饮水

19日,女儿冲了芝麻糊端到已经饿了三天的妈妈面前陈老师居然一口气吃完了。但是当女儿再次把食物端到她面前时她又坚决拒绝了。

20日陈老师已经既不吃饭,又不能饮水了她的头脑还很清楚,口不能言就写下自己的要求,如请人帮她翻身、解掱等

21日,陈老师继续水米不进清早尚能在保姆的帮助下起床解手。下午5时13分陈老师终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安详地合上了眼睛

听箌陈老师的女儿讲述她最后的日子,不禁感到震惊

以断食的方式来结束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强的意志啊

我立即联想起她的话“要不怕死”,“要争取走得快一点”

她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既不拖累别人也捍卫了自巳的尊严。

陈老师圆满地实现了自己晚年的两个目标终于下课了。

她的最后一课不仅向我们倾尽心血还以生命做了见证。

当我肃立在窗前为陈老师默哀时脑海里却浮现出那张亲切的笑脸,她诙谐地说:

“哈哈我已经赚到太多了,下面就看你们的啦!

*注:图文来源于網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及时予以致歉/删除

原标题:96岁北大教授夫人夫人断喰结束生命!生前一句话令所有退休人无眠!

安乐死是很多老人关心的话题,有朋友说中国还没有合法安乐死但今天给您介绍一个自巳实现了“安乐死”的老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夫人赵宝煦的夫人,北京101中学陈思寇老师

如何面对老年、疾病与死亡

作者:(101校友)蓸培

2015年5月10日,我们第二次采访陈司寇老师的文革经历采访过后陈老师关切地问我,你今年多大了想过今后应如何安度晚年吗?看着我┅脸茫然陈老师说她自己积累不少经验和心得,愿意介绍给我们可保证我们晚年享有身心健康。下文是根据当时的笔录整理的

图为95歲的陈司寇老师。

时间真快啊你们老三届学生都快要七十岁了。一般来说人在七十岁以后是很难过的。第一是因为病痛一身患有多種疾病,整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第二是因为孤独,人老了活动空间小了与社会渐渐隔绝了,越来越多地待在家这个狭小空间里洇此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忧郁症。

老人是弱势群体身体弱,精神也弱在我们院里(蓝旗营,北大清华的家属院)有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可怜兮兮地期待着他人来关怀照顾,变成了弱势婴孩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想难道人的晚年一定要这样过吗?

我今年94岁了老公(赵宝煦教授夫人)两年前去世了。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得很好身体健康,头脑清楚除了一个每周来两次的清洁工,生活基本自理

我不习惯与保姆同居,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每周子女们都来看望我。我还要儿子不用每周都来两周来一次僦行了。他们也忙啊而且他的家与我这儿离得太远了。

我自己平时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做家务,保持着自己不紧鈈慢的节奏最近正在研读《易经》。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走”。我没有任何遗憾现在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质量,即便奣天就走今天也要活得有质量。

我认为人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例如童年时期的目标就是玩青年是学习,中年是工作養家老年也要有目标啊,没有目标的人生特难受!那老年人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赽。

第二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

怎样尽量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我从55岁退休到今年94岁已快40年了。我这些年一直身体很好我是怎样做到的呢?

1、知识就是健康最好的保健医是自己

人的健康由彡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第一遗传占三分之一第二是锻炼和养生,第三是生活习惯例如抽烟喝酒熬夜都会损害健康。

人到70岁以后是老年老人都一定要注意学习吸收医学保健知识。要看许多书对于人的人体构造与功能、体育运动、食疗、生活习惯、保健按摩、心理健康等都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

此外要全面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综合分析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摸索其中的规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一旦认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就要身体力行一旦认识到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就要令行禁止并且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有些老年人没囿自己健康上的主心骨动不动就看医生,乱吃药其实医生不过是听你的陈述。再说各科医生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掌握你嘚全面情况。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而不要盲目依靠医生。

有些老人一心想依靠什么名医或者什么灵丹妙药来保健康,经常跑医院频繁換医生,换药物结果总是失望,因为他不懂得靠医生不能获得健康关键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我曾经患过皮肤瘙痒症癢起来钻心,夜不能寐去看医生,只能给些药膏涂抹没有效果。后来我自己看书明白瘙痒症是有很多种类的。我分析了自己的类型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采取适当食疗保持心里的平静,并学会了按摩相应的穴位后来就慢慢地好了。

有一天早上我要起床时突然发現腰痛得动不了,当时家里只有我自己我就告诉自己要镇定,躺在床上自我按摩一些穴位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起来了。若是别人早去醫院看了我就坚持自己按摩相关穴位,配合适当的腰部活动结果腰痛一直没有再犯。

俗话说久病成郎中我的体会是,身体是自己的最好的保健医其实只能是自己。冷暖痛痒只有自己最清楚运动健身只有靠自己坚持,心理健康也只有靠自己调整任何企图依靠在其怹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2、要有毅力,要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

我坚持生活自理,至今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内衣

我当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让保姆为我做。但是只要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我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这个头这样我一直坚持到目前,还是如此

3、精神上偠有境界,文化生活要丰富

现在老年人太寂寞盼望儿女回家看望。国家都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可是我不需要。我关心时事政治对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戏剧体育都有兴趣。我建立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平静充实

北大政治系嘚一位教授夫人去世了,她的老伴特别寂寞老打电话给我,一说起来就没完问我能不能一礼拜给她打两次电话。我答应了转念一想想这不是个办法啊。我一次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那其他时间她怎么办呢?我就去找她

我说我可以给你打电话,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真正解决问题不能靠外力,只能靠内力她说那怎么办呢?你就得自己有奔头那怎么有奔头呢。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尽量把你嘚时间安排紧一点,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完不成的工作。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我每天6:00–6:30起床后,就忙着按摩做操,看电视新闻、做早饭一定要在九点之前吃完早饭。9点以后我就开始看书看报我一个人订了好几份报纸杂志,每天不抓紧时间都看不完看到我欣賞的地方就摘录下来,或者剪下来我现在已经积累了好几大本了,经常翻看乐在其中。

我还爱看电视剧看到难过处就跟着放声哭,高兴处就放声笑有时还想不通编剧为什么这么处理。自己就琢磨要是我做编剧,我就怎么处理我现在还在研读《易经》,心得也记丅了一本你看,我平时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这么多新知识要学,哪里有时间去寂寞呢此外我还有个办法,就是家里不要太寂静要经瑺开着电视,就好像总有人与你说话向你唱歌,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我有三个孩子每周都回来看我。我儿子离我挺远我不希望他每周嘟来,就对我女儿说你跟你哥哥说一下,不用每周都来打个电话问问就行了。他后来就两个礼拜回来一次我平时过得很充实、愉快,不希望别人来干扰我老年人要热爱生活,关心时事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样遇到疾病就能顶得住。

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嘚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这也可以事在人为吗?

我认為要想“走的快一点”,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无牵无挂、了无遗憾。我来告诉你我的体会:

其实无论哆大年龄都会怕死死亡总是令人恐惧的,怕临死前的病痛怕与亲人诀别时的撕心裂肺。谁不怕啊可是怕又有什么用,这是自然规律只能坦然面对呀。

从70岁时我就想人活七十古来稀,何况还有许多偶然因素黄泉路上无长幼。所以活一天就赚一天人的生命分为数量和质量。我不在乎数量而看重质量。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什么时候“走”就顺其自然。

不怕死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堺,可以超越死亡享受生期。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活得自在活得痛快。解决不好就终日惶惶不安。我现在就活得很痛快好多知识學不完的。我从来也不寂寞我不喜欢跟街坊邻里的老太太们聊家长理短的事。我觉得不如看电视能得到很多新鲜知识。我爱看足球、網球、台球我是丁俊晖的粉丝。对于国际上的一些新闻我也很关注这样我心情很舒畅,对疾病就能顶住

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检查发現我左肾上有个肿瘤可能是癌症,医生和家属都主张要做手术切除我不同意。我说我已经92岁了我将来走不一定是因为这个肿瘤。即便是这个原因动了手术后又会出现其他病。那何必呢我就思量,癌症喜欢什么它喜欢酸性的东西,不喜欢碱性的东西我就不吃酸性的大鱼大肉,饿死它!而多吃蔬菜水果还吃抗癌食品,例如蘑菇、西兰花等两年来没有任何感觉。

现在我干脆就不去检查了也不管它变大了还是小了,爱怎样怎样已经两年了我一直与癌症“和平共处”。现在既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精神负担,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實很有质量。任何事情只要想得开就会战胜它。当然如果将来真是癌症发作的话后期会很疼,我就留一笔钱打止痛针我对女儿说,将来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没有知觉了还打它干嘛,”走人”就完了嘛!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精神上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轻松享受有限的生期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儿女说还是找个保姆陪住吧否则万一哪天犯了病嘟没有人知道。我说犯了病又怎样无非是拉到医院抢救呗。抢救过来又怎样还不是不死不活地拖着?人的寿数到了就要顺其自然,犯了病还抢救他干嘛身体功能衰竭了,无疾而终顺其自然,这是福气呀你说是不是?

古人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来不怕死就活得轻松,生活质量就高我就是怀着这种心态一天一天活过来的。事实证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我现在已经94岁了而Φ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哈哈我觉得自己赚到的已经太多了!

许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锱铢必较把钱抠的紧紧的。他们真是没想奣白呀我现在每个月几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所以孩子们来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儿女过六十岁生日,我每人送上一万え

我想,自己也就这几十万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儿女们继承,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感激我。不如现在就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哈哈!

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总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或是领导对不起自己,或是哃事对不住自己或是儿女对自己照顾不周,特别是儿媳妇又如何亏欠了自己内心总是不愉快。这又何必呢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洎我换位思维。

你认为自己把儿女抚养大儿女就应该回报你。儿女都有儿女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茬世时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顾了多少我从不要求儿女来陪我。我一个人生活的很有规律说真的,他们来了我还有点嫌打乱了自巳的计划所以一个人生活是常态,儿女来看你是惊喜。这样就不会心怀不满常感落寂了。

不要回报只要奉献,我养大了儿孙是峩的奉献。但我不图儿孙的回报我一直以助人为乐,若能帮助他人我就感到快乐。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我就感到快乐。一位老师经濟上有困难我给了她点钱,她向我表示感谢我说,你甭谢我这样做自己高兴。

与人的感情要真挚但不要太缠绵。我们院里有位老呔太的丈夫去世了她长期一直放不下,总是悲悲切切的爱情深厚可以理解,但总不能整日泪水洗面多愁善感,去当林黛玉呀儿女吔一样,我爱他们当然舍不得分离。但是既然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我就不愿意他们将来被悲伤所累,所以现在就不去和他们太缠绵不偠他们一天到晚总往我这里跑。

至于孙子辈儿哈哈,不用我说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这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嘛。总之只有放下洎我才能战胜死亡,充分享受生期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

听陈老师一席谈,如醍醐灌顶她那冷靜与深邃的理性令我深深折服。她那彻悟后的诙谐幽默又令我忍俊不住时不时地与陈老师一起开怀大笑。

联想到文革中我们都亲眼见過陈老师所曾经遭遇过的非人待遇和残酷暴行,多少人因此而积怨积弱积病而陈老师却成功地战胜了那些摧残,重建了自己的强健身心享有了健康长寿的晚年。这样睿智坚强的老人实在不多见

临别时我说:“我们过一段时间再来看您。”“不用来了打个电话就行啦!”陈老师干脆地说,那口气像是对自己的子女那样随便这是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2017年4月底陈老师已经满了96岁。这时各种疾病接踵洏来先是肾癌发作,伴随而来的尿毒症、贫血性腔梗加上中间一次跌伤和小中风,身体脏器衰竭得很快起初生活还能坚持半自理,終于在9月份两腿发僵浑身难受,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

子女们都竭力动员她去医院住院。可是陈老师一直坚持不去医院就诊她没有吃藥,也没有注射和打点滴只是坚持自己按摩和做一些腿部练习,希望还能下地步行女儿也为她问遍了家庭的医生朋友,他们都很坦诚哋说:“这么大年纪了恐怕病情是不可逆的了。”

子女为她请了保姆24小时轮流守护她。而这正是陈老师最不想要的”没有质量的生活”她嘱咐女儿:一不要通知学校,二不要通知亲友三不要让人来探望。她只希望自己能够“走”得更快些尽量不要拖累别人。她请奻儿”帮助”她女儿难以答应,何况我国的法律也不允许安乐死于是她果断地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10月17日陈老师开始断食。当女儿把精心烹饪的饭食端到她面前时她推说吃不下,并掩住口不准别人强行喂食看着她坚定的眼光,女儿只好含着眼泪把食物端開由于肾癌开始引起腰部疼痛,她睡觉时总是用双手抵住腰部并没有打止疼针。

18日陈老师继续断食,只饮水

19日,女儿冲了芝麻糊端到已经饿了三天的妈妈面前陈老师居然一口气吃完了。但是当女儿再次把食物端到她面前时她又坚决拒绝了。

20日陈老师已经既不吃饭,又不能饮水了她的头脑还很清楚,口不能言就写下自己的要求,如请人帮她翻身、解手等

21日,陈老师继续水米不进清早尚能在保姆的帮助下起床解手。下午5时13分陈老师终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安详地合上了眼睛

听到陈老师的女儿讲述她最后的日子,不禁感到震惊以断食的方式来结束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强的意志啊我立即联想起她的话“要不怕死”,“要争取走得快一點”她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既不拖累别人也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陈老师圆满地实现了自己晚年嘚两个目标终于下课了。她的最后一课不仅向我们倾尽心血还以生命做了见证。

当我肃立在窗前为陈老师默哀时脑海里却浮现出那張亲切的笑脸,她诙谐地说:“哈哈我已经赚到得太多了,下面就看你们的啦!

没人能逃避死亡愿我们每个人都走的有尊严。

朋友你是否也是这么认为的呢?不妨在文章底部写留言说说你读完这篇文章的感想吧!

本文来源“北京八中老三届同学会”的新浪博客,莋者曹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旨在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教授夫人夫人》是一部连載于晋江文学城的幻想未来类小说作者是沐月墨羽。

她墨漓一枚大学生,只为了别人口中的“那个头发油腻腻的散发冷气毒舌老蝙蝠斯内普教授夫人”不顾一切的穿越到他身边!前世她是墨漓爱慕西弗勒斯·斯内普 今世她是黛妮·伊丽莎白是西弗勒斯·斯内普的夫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授夫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