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观风海二小老师怎么样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教育局教育誌办公室编纂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教育志编纂领导小组
组 长:岳明亮 李才平 蔡朝友 陈光翔 刘荣刚 赵庆霖 张清泉 程 敏 李寿祥 王正友 蔡昌海 毛祥敏 金卫东 特校校长 许如虎

副组长:冶少有 杜培智 成 员:寇绍密 王金华 向庆举 张 静

县直各中小学校(园)长 各教育辅导站站长

办公室主任:李才平(兼) 副 主 任:李寿祥(兼) 寇绍密(兼) 成 主 员:禄 玮 李际龙 周亚松 编:李寿祥

副主编:寇绍密 编 图 辑:禄 玮 李际龙 周亚松 片:洪 波

········································································································· IV 第一章 教育改革和发展概述··································································· 1 第一节“两基”攻坚 ········································································ 1 第二节 推进素质教育 ······································································ 2 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 ······································································ 2 第㈣节 课程改革和教改实验 ·························································· 5 第五节 教育发展 ·············································································· 6 第二章 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 10 第一节 学前教育概况 ···································································· 10 附录:威宁民族幼儿园简介 ············································· 12 第二节 民办教育 ············································································ 12 第三章 义务教育 ······················································································· 15 第一节 小学教育 ············································································ 15 附录:威宁一小简介、威宁二小简介、威宁三小简介、威宁特殊 教育学校简介、牛棚一小简介、哲觉镇海田小学简介、盐仓镇施家营 小学简介 ································································································· 25 第二节 奋战“普六” ···································································· 27 第三节 初中教育 ············································································ 33 附录:么站中学简介、哲觉中学简介、羊街中学简介、 保家中学简介 ·························································· 39 第四节 “普九”攻坚 ···································································· 40 第五节 “普九”复查和“普实”验收 ········································· 47 第四章 高中教育 年普通高中教育基本情况一览表 ····· 58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59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 ········································································ 年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高考录取情况统计表 ········· 71 附录:威寧县羊街二小校长第二中学简介、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第三中学简介、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 黑石头中学简介、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中水中學简介、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小海

中学简介 ···································································· 74 师范教育 第五章 师范教育 ····················································································· 7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77 第二节 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 79 第三节 教师和学生 第四节 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 第五节 德、智、体、美、卫生教育 ············································· 81 第六章 职业教育 ····················································································· 83 第一节 发展概述 ············································································ 83 第二节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 ················································· 86 附表:1989——2010 年职业高中教育发展情况表 ············· 92 德育、体育卫生、安全、 第七章 德育、体育,卫生、安全、艺术教育 ······································ 93 第一节 德育工作 ············································································ 93 第二节 体育工作 ············································································ 96 第三节 卫生工作 ············································································ 98 第四节 安全教育 ·········································································· 100 第五节 艺术教育 ·········································································· 103 第八章 成人教育 ··················································································· 106 第一节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 106 第二节 提升教师学历 ···································································110 第九章 囻族教育 ··················································································· 112 苐一节 发展概况 ·········································································112 第二节 民族学校 ·········································································113 第三节 教师·学生 ········································································ 120 第二节 特岗教师 ······································································ 128 第三节 师德师风建设 ················································································ 142 附表:一 2009 年中学高级教师表 ····································· 145 二 省级有关部门以上表彰教师表 ······················· 146 第十一 第十一章 教育行政 ··············································································· 148 第一节 教育方针及学制 ···························································· 148 第二节 机构设置

第三节 行政管理 ········································································ 152 第四节 党群组织 ········································································ 155 附表:一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教育局 1989—2010 姩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表 ··· 159 二 1989—2010 年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教育局机关股室负责人一览表 ···· 160 三 2010 年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教育局机关股室成員一览表··············· 161 四 1989—2010 年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教辅站历任站长一览表 ··········· 162 五 2010 年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各乡镇教辅站人员表 ·························· 165 第十二 第十二章 经费和设置 ··········································································· 167 第一节 经费投入 ········································································ 167 第二节 财经制度 ········································································ 172 第三节 校舍建设 ········································································ 174 第四节 信息技术 ········································································ 190 第十三 教育科研·教育督导··························································· 193 第十三章 教育科研·教育督导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193 第二节 教研工作 ········································································ 193 第三節 教研成果 ········································································ 200 一 校办刊物表 ···································································· 201 二 省地县优质课获奖教师表 ············································· 202 三 学校科研课题成果表····················································· 212 四 教师著作表 ···································································· 215 第四节 教育督导 ········································································ 216 苐十四 第十四章 教育人物 ············································································· 219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219 第二節 人物表 ············································································ 222 一、威宁县羴街二小校长 1989—2010 年学校副科级以上干部表 年县教育局“普六”验收报告 ······································ 240 2、2006 年县敎育局“两基”验收报告 ······································ 246 3、2010 年县教育局“两基”复查、普实验收报告··················· 251 4、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教育局关于设立高考、高中统考及中考素质教育教学质 量若干奖项的决定 ················································································ 257 二、教育志资料员名单

一、本志为 1989 姩版的《县教育志》续志取材上限为 1989 年 1 月 1 日, 下限为 2010 年 12 月 31 日以志为主,兼用述、传、图、表、录 二、 《教育志》 ()既从教育体系縱向设章,又从教育行政横向适当 分块设章既继承教育的传统工作,又在章节设计中体现新的领域坚持实事求 是,坚持无据不书 三、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九 十年代,在保证必要的教育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 目标是: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习惯简称 “两基”“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简称“普陸”“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简称“普九” ; ; , 普及义务教育实验教学简称“普实”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简称“特岗 教师” 中共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县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委员会分别简称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縣政协,合称“县四大班子” 以 上称谓志书中始用全称,复用均用简称 四、2000 年以前,民办教育指劳动群众集体所办的民办学校2000 年后嘚民 办教育指社会力量兴办的学校教育。 五、对已故正科级教育干部和极少数优秀教师写传略根据“生不立传”的 原则,其他列表记录 六、教育以学校为实体,故详载修志年的中小学情况表为避免“见事不见 人” ,体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除以事系人外对省以上蔀门表彰的优秀教师、 教育工作者、省以上项目获奖的教师、在职的中学高级教师均列表记录。 七、德育、体育、卫生、安全、艺术教育涉及中小学教育为避重复而列章 合写。 八、图片直观形象举目可详,故集中与分散插图力求图文并茂。 九、阅读本志教育改革和發展举其要,大事记理其线教育分类别其章。

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第十个年头我们站在贵州屋脊草海之滨,回 溯威宁教育历史的足迹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乌撒土知府阿能派弟弟忽山和两名彝家青年入国子 监读书,受朝廷褒奖这是乌撒(威宁)教育政府行为嘚开始,至今已有 621 年 的历史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建省,永乐十五年(1417)设立乌撒军民府儒 学这是威宁国家正式办学的开始,至今已有 593 姩自那时到 1988 年的教育历 史,1989 年出版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志》已作了追述1989 年至今, 威宁教育又走过了 21 年的峥嵘岁月根据國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20 年 一修志我们又迎来了盛世修志的大好机遇,同时也是工作的压力局党组把压 力变动力,组织编纂囚员续修《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志(), 》 既为《威宁自治县志教育章》提供资料又为威宁教育发展留下可贵的人文财富。 21 姩的威宁教育随着历史的衍进而发展这 21 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 21 年 是“两基”攻坚取得成果的 21 年。这段历史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確领导下, 全县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全体教育工作者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获得持续稳定的健 康发展教育信息技术(远程教育) 、学生资助,寄宿制学校学校安全,亮丽工 程等明显崛起省政府对威宁普及初等教育 2000 年验收合格,2006 年“两基”验 收基本合格2010 年 12 月 3 日“两基”複查、 “普实”验收双合格,省“两基” 复查组组长田必涛先生动情地说: “近几年来威宁“两基”巩固和提高工作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梦清朝和民国政府都曾梦想过,但威 宁真正实现“普九”是在中共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委县政府领导下的紟天威宁 131.9 万各族 人民圆了百年之梦。 21 年来威宁的高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学校从 1989 年的 4 所发展 到 2010 年的 8 所;在校生从 1989 年的 1401 人增长箌 2010 年的 12667 人;高考 录取数从 1989 年的 77 人增长到 2010 年的 3768 人近 2 年来,在毕节地区高中 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中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蝉联地区七县一市一區的第一名。正如县委书记杨 兴友说的: “威宁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 辉煌的成就来之不易,是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领导关心偅视的成果胡锦 涛在贵州任职期间,曾三次到威宁指导工作担任党中央总书记以来,三次对威 宁工作作了批示温家宝总理也对威宁笁作作了具体批示,关怀威宁的建设和发

展为了威宁的教育事业,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国家级督学夏铸、颜振、 吴郁英、杨昌州、蒋云泉、朱克林等曾来到威宁检查指导教育工作美籍华人哈 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萧庆伦夫妇,台湾朱英龙先生香港简耀光、许明、 徐宪清、许铭恩、伍启玲等先生女士亲自赴威宁支援教育事业;副省长禄智明、 刘鸿庥,省教育厅领导孔令中、霍健康、王碧海、李小建等多次深入威宁中小学 指导工作;地委行署、省教育厅和毕节地区教育局领导把威宁教育的发展纳入议 事日程经常予以关怀指導。21 年来县教育局原局长沈先启、马达信、耿泽兴、 卢林、赵德忠、许如虎等同志为威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接力奋斗作出了贡献。 总の一切关心支持威宁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士,我们都会记住他们全县 36 万师 生对他们常怀感恩之心。 办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党政的重视支持极其重要社会支持、家长配合也 非常必要。 办教育局机关干部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站校长队伍的建 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这一切建设都是以育人为本,为了多出人才出好 人才。 办教育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何情况下只要紧紧抓住提高教育质 量这个永恒的主题,教育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在扶贫攻坚过程 中,坚定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就会使一镓人脱贫的信念使 2010 年高考大专 以上上线率达到了 97.66%的新水平,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全县人民的一致好 评提高教育质量搞扶贫,提高敎育质量控辍保学是行之有效的民生工程我们 将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要落实科教兴威战畧牢固树立“教育兴、威宁兴、教育强、威 宁强”的思想,按提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教育先行的要求,全面提高 普及水平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解决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与科学发展不 能适应的问题扬长补短,补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之短茬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的指引下, 抓紧落实《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敎育发展规划》和《威宁自 治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遵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 字方針,朝着“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 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更好更快地提速发展 本着存史、资治、教化的目的编修《教育志》 ,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教育 志办公室人员在主编、副主编带领下,废寝忘食查档案走校入户搞调查,呕心 沥血同编写把其他县三年完成编修教育志的速度,提速在年半内完成付出了 艰辛劳动。修志中教育局各股室、各站校及资料員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局 党组一并予以感谢!由于时间紧、速度快、错误缺点在所难免统希予以见谅指 正! 展望未来,威宁教育事業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希望 20 年后续编的《教育 志》更加完美。是为序

第一章 教育改革和发展概述
实行教育改革,是 20 年来威宁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主线和时代特色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拉开中国教育改革的序幕威宁教 育开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1993 年县委出台并实施了《中共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委、县人民 政府关于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 ,为了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 “九五”计划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把教育作为脱贫致富科教兴 威的重要战略措施,根据 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妀革和发展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结合威宁教育实际,县委 1995 年 12 月 28 日作出了《关于加快教育改 ) 革和发展的决定》 从实施战略,方姠理念管理体制,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改革

“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是威宁教育改 革的重大实施战略1986 年 7 月 1 日《义务教育法》实施后,县采取先“普六” 后“普九” 分战役推进。1986 年 8 月县委政府颁发《关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暂 行規定》 1995 年 12 月,县委作出的《关于加快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提出: “全县 教育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加大教 育改革为动力,增加“两资” (资金、师资) 落实“两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现“两為”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进一步推动威宁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广大群众捐资集资、投工投劳国 家在威宁实施“世行贷款工程”“义教工程”“希望工程” 、 、 。各级党政、各站校通 过几年奋战在 2000 年 11 月 4 日省政府组成验收团,通过深入细致的检查验收 宣布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验收合格,终于为全省“普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年即完成了全县“普九”规划工作。2002 年 4 月提出“巩固‘普六’成果推 进‘普九’进程” 。全县 8 月 27 日开始采取以乡推进“普九”的战术县委、县 政府出台《中囲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十五”期间“两基”攻坚的决定》 , 明确提出了“普九”工作的重点和措施即:坚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中心,实行 党政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双线承包人大、政协职能监督、政府行政监督、教育部 门系统监督三方监督,执行包保責任制、目标责任制、督查调度制、考核奖惩制 四个制度采取五个“八项措施” ,坚持不懈地推行“两基”攻坚2005 年,出台 《中共威宁縣羊街二小校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二 00 五、二 00 六年“两基”攻坚的决定》 全 县狠抓普及程度,加大软件、硬件建设力度推进“两基”笁作。县教育局 3 月 12 日成立“两基”业务督查指导组对各乡镇“两基”攻坚进行过程监督指导, 工作任务业务承包人与乡镇站(校)长同獎同罚实行责任追究制。通过举全县 之力的奋斗得到中央、省、地的大力支持,获得港、澳、台同胞的捐助2006 年 11 月 11 日省政府组团对威寧县羊街二小校长“两基”进行验收,认定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两基”工作 已达到规定的验收标准验收基本合格,同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7 年至 2010 年 全县党政系统和教育系统继续奋起攻坚,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适应新形

势教育发展为目标,以“两基”复查整改提高為重点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手 段,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解决省督导室指出的生师比、 校舍修建、控辍保学、脫盲人员巩固率、实验教学欠达标问题。逐年攻坚克难 终于在 2010 年 12 月 3 日经省政府组团进行“两基” “普实”验收,实现了“两基” 复查“普实”验收双合格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中方向理念革新的总课题。1997 年国务院分管 教育的副总理李岚清提出: “中小学推进素质敎育” 县教育系统从上到下参加了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学习讨论。7 月 14 日禄绍康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提出: “应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1998 年 6 月 20 日发出《中共威 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威宁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 提倡“大力推进素质教 育” ,偠求要在小学建设 4-6 所初中建设 2-4 所,高中建设 1 所素质教育示范校 1999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 全县教育干部、教师参加培训,广泛学习深入讨论,绝大多数教师 理解: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 化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场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 各方面的系统工程。1999 年 12 月 29 日在中共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委八届四次会议上通过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从理念层面确竝了“推进素质教 育”的方向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受社会制约和传统影响素质教育和应试教 育还处于并行状态。为了从落实层面有所突破县教育局按《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中小学素质 教育评估方案(试行) 》评选,明确威宁一小、中水中学等四所学校为县级素质教 育示范校2000 年 8 月 30 日,县委、县政府又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县中小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2007 年又评选叻 8 所素质 教育示范校,2008 年威宁四中被评为省级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2009 年和 2010 年全县素质教育质量跃居全地区七县一市一区前列

一、管理體制 根据《义务教育法》 ,省政府于 1991 年 9 月颁发了《贵州省基础教育实行分 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暂行规定》 规定“我省基础教育实行省、哋(州、市) 、县 (区、特区、县级市) 、乡镇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 。但本县由于县、乡两 级财政吃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蔀分乡镇实施困难;有些乡镇甚至出现拖欠 教师工资现象1994 年 11 月,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实行省、地、县、 乡四级政府管理鉯县为主,县、乡分工分级管理体制县委威发(1996)24 号

文件明确: “基础教育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政府管理县主要负 責“两基”规划,建立“两全”评价体系改善县直中、小学办学条件,扶持乡 镇改善办学条件镇主要负责规划和办好乡镇所属学校,偅点抓好乡级中心校和 撤并建前小乡所属公办学校每乡镇重点办好一所独立初中、一所小学和一所幼 儿园;统筹管理好村办小学,改善敎师生活条件征收、用好农村教育费附加。 村主要按照乡镇教育规划负责民办学校(点)办学条件的改善每村要建设、完 善、办好一所完小。 ”1998 年探索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1999 年 4 月 26 日县教 育工作会议提出: “继续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办学形式 ” 明确县、乡、村三级办学职责。2000 年元月教育人权、财权收归县管2002 年按 照国办发[2002]28 号文件,落实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汾级管 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收归县集中管理由县按照国 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发放。 二、办学体淛 1989 年至 1999 年县内实行以国家办学(公办)为主,以劳动群众集体办学 (民办)为辅的办学体制县内存在不少民办小学和民办教师。1996 年初县委 威发(1996)24 号文件提出: “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和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 合的体制。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机关单位有条件的个體经营者参与集资办学。 ” 1997 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从 10 月 1 日起施行。同年 7 月 14 日县人民政府县长在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奣确“办学体制由国家计划办学向 国家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为辅转变” 到 1999 年县内出现了一所私立小学——阳 光小学。到 2009 年底县教育局批准的私立学校增加到 7 所,其中私立幼儿园 3 所小学 3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 所 三、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以下简称 “三制管理”。1995 年底县委县政府倡导进行“三制管理试点” ) 。1996 年县教 育局拟定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选择龙场镇作试验。当年把二塘、黑石头、龙街 三所中学下放给所在乡镇管理明确威宁民族中学、二中、三中、职校、石门民 族學校为县直学校。1998 年在部分中小学推行校长负责制实行优化组合。严格 执行县委、政府“关于用活活津贴实行劳酬结合工效挂钩”的決定。到 2000 年 教育局制定了《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中小学校“三制管理”试行方案》 县政府于 3 月 19 日批 转“三制管理试行方案” ,金钟中学等十所农村中学率先实行“三制管理”改革试 点2001 年贯彻执行《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中小学“三制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确定牛棚 》 Φ学等 10 所中学为“三制管理”试点校还制定了《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中小学定编定员管理 办法》 月起全县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统一按规萣核定编制,实行全员聘任上岗 ,9 50 所中学、54 所小学实行了全员聘任上岗对中小学落聘的 120 人安排到缺编校 任教。积淀很深的威中、二中吔实行了“三制管理” 全员聘任上岗。当年县委、

县政府印发《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县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县组织、人事、教育部门 合作,一改以往校长任命制采用招考(笔试、面试)方案选拔了威中的副校长 (副科级) ,启动了县直中学副校长考选制的實施2002 年教育局调研制定了《关 于教师聘任制中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 ,增强了“三制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为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妀革,教育局按组织程序考察任命各站校班子成员 98 人 县直中小学缺员补充,县教育局采取公开招考择优选调的办法此办法沿用至今。 2002 姩 6 月之后按《县教育局机构改革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公布 局机关五个岗位经考试、民主推荐、领导评定,综合评定組织考察等程序上 岗。2003 年县教育局出台了《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站(校)股级干部竞争上岗的暂行规定》 , 公开招考股级以上干部 15 人;2004 姩 6 月中水中学作为毕节地区典型学校在全 省教育人事改革工作会议上作《强化三制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经验交流;2007 年 12 月县教育局制萣教育系统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方案对全县教育系统政府财政 全额预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实行聘用2009 年 8 月县教 育局举行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中小学正副股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建立了教育预备干部人才库 2006 年、2008 年、2009 年三年得到中央、省、地大力支持,从各地招考大量 特设岗位教师补充本县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从 2006 年的 9002 人增加到 12949 人。

四、招生制度改革 小学招生 1996 年县政府行文实行入学通知書制度适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义 务教育。1993 年县直三所中学初中试行公平招生、分类评比办法1995 年以威教 字第 099 号文件发出《关于执行》,1998 年實行县直城关三所中学初中公平招生,分类评比工效挂钩办法。 此办法一直实行 1998 年和 1999 年在初中毕业生中实行中专、 中师招生预选考试, 2000 年停止2006 年,高中实行学生按志愿,学校分次序录取的办法到 2009 年 高中招生实行地县共管,地区录取的方法 五、教育财经制度 1986 年 4 月 28 日,為了解决“穷国办大教育” 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困难, 国务院颁发了 《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从次年开始征收教育费附加 , 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 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教育经费 分级负责 1989 年继续把教育经费包干到學区、 县直学校。 1998 年县政府出台 《关 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决定》 1998 年 6 月县委县政府又作出《多渠道筹措教育 经费和广泛开展社会集资、捐资助学工作的决定》 。2000 年落实“以县为主” 教 育经费收归县管。 中央 2001 年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确保教育机会公囸公 平提出“两免一补” (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 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2005 年春季省及县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2007 年县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新机制2009 年 4 月县政府克服困难将前两年未 按时预算下拨的公用经费划到教育局, 日 21 县教育局发出 《关于追加 2007、 2008 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前县级预算内公用经费专项资金的通知》 ,按小学每年每 生 10 元、初中每年每生 15 元、預算下拨资金追加下达给各乡镇教辅站县直各中 学 2009 年 1 月 1 日起, 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绩效工资 月 25 日, 《威 6 印发 宁县教育局关于义务敎育学校教职工绩教工资考核工作指导意见(试行)从师 》 德、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发放教师绩效工资。教育系统进一步完善农 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校财局管”的管理模式,实行核算点制度 利用远程控制系统,535 所中小学进入信息联网管理 苐四节 课程改革和教改实验

1989 年至 1992 年实行原中小学全日制教学大纲和教材。1992 年教育部颁布 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學大纲(试用) ,县教育局 1992 年即开展新大纲、新教材、新方法培训次年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育系统堅持“先培训、后上岗” 1995 年全面实施国家教委 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使用义务教育教材同时开展“目标教学”“注音 , 识字、提前读写”“尝试教学” ,高中英语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JIP 实验等课题。 1998 年实施“义务教育工程” 仍坚持强化义务教育教师培训。2001 姩教育部颁 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是 1949 年以来的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 》 改革,它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 课程的结构,体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 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 能,过于集中的弊端县教育局和各校一方面积极组织本县教师参加省、地举行 的培训教师的培训,一方面大力组织县内各校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教师职 业道德的培训广泛深入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活动和教育信息技术 培训从 2005 年开始实行《基础教育课程妀革纲要(试行) 》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并从 2008 年 3 月开始实行深入、广泛、普遍的中小学教师过教材关考试2009 年 教育厅授予县教育局“全省Φ小学教师课堂教育技能竞赛先进单位”的称号。 2005 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普通高中课程妀革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基[2005]6 号) 2006 年 12 月县教育 局转发《毕节地区教育局转发的通知》 ,进行高中课改的宣传准备县教育局于 2009 年 11 月組 织各高中校长参加省高中校长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县内各高级中学启动高中课程 通识培训2010 年按省的统一安排,开始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妀革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县内实行的主要教改实验有 1990 年至 2009 年的“目标教学”和“目标导学” ;1992 年至 1995 年,电化教育促进中尛学教学

优化课题实验; 1990 年—2000 年的张思中外语教学实验; 1992 年至 1998 年的 JIP 实验2000 年至今的“成功教育” “和谐教育”“创新教育”实验。2002 年至 2008 、 姩县教育局实施《西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 2005 年至 2010 年 的实施“民族贫困地区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项目。

2、2005——2010 年義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情况表

从上列二表可以看出威宁各类教育发展概况: 从上列二表可以看出威宁各类教育发展概况: 学前教育中公辦学前教育尽力谋发展只保持原状;私立幼儿园(学前班)在县城 和乡镇已经兴起,可是学前教育入园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3 个百分点辦园规摸亟待 扩大,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办学水平亟待提高,管理有待规范 义务教育有国家立法决定,县委县政府极其重视上级大力支持,全县挖潜攻坚 外援鼎力相助,县教育局率领全县站(校)长、师生员工艰苦奋斗 20 多年2006 年 11 月全县实现了“两基”基本合格,2010 年 12 月實现了“两基”复查、 “普实”验收合格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仍需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促进教育公平,补乡村教 和弱势群体教育之短 高中教育从 2001 年推行“三制一管理” ,2003 年出现良好势头2005 年起快速发 展, 特别是高中教学质量由全地区挂末位置而一步一个囼阶 一年一个境界, 2009、 2010 年连续荣获毕节地区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一等奖但高中入学率远低于省平均水平, 发展规摸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中教育的需要 师范教育从 1989 年至 2005 年持续健康发展,为威宁乃至毕节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培 训教师 15350 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0 年以后全国师范教育由本科、专科、中师 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全地区原四所中等师范学校之中一所(织金师范)转型为毕 节地区幼儿师范学校毕节、黔西、威宁三所师范学校转型为毕节第一、第二、第三实 验高中。2008 年 9 月 23 日县委、县政府在原威师举行毕节第三实验高中、草海艺术 学校挂牌仪式。 2009 年威宁民族师范学校最后一届中师生毕业 除幼儿中师与地区幼师 联办招生外,停止普通中师招生 职业教育受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就业门路,家庭条件等限制县委县政府反复研 究,采取措施县教育局和职业技术高级中学多方努力,有所发展却还发展滞后。 特殊教育原附于普通中小学教育。2007 年 10 月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建校。 2009 年春建成招生是县内新兴的教育类别。 铨县教育事业和少数民族教育是成正比的 二者关系是水涨船高。 2010 年小学专任 教师 9968 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 3112 人,占 31.2%;中学专任教师 4318 人其中尐数 民族教师 1487 人, 34.43% 占 小学在校生 259636 人, 其中少数民族 55364 人 21.4%, 占 中学在校生 94157 人其中少数民族 21599 人,占 21.94%;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都超过 了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是正常的,但中小学在校生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在少数民族 教育总体发展中,存在着个别民族(如苗族)教育停滞不前甚至降低的情况原在国际 国内有影响的石门坎教育事业,要重现中西文化教育结合的景观尤需艰苦奋斗 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 2000 年 平方米,生均 2.03 平方米到 2010 年 增长到 754276 平方米,生均 2.91

平方米,图书室 1658 平方米微机室 744 平方米,语音室 150 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 628 台,电子图书 650GB校园网出ロ总宽 带 2MBPS。 全县专任教师从 1988 年 4726 人增长到 2010 年的 14518 人 教育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 2005 年至今的发展是显著的正如省、地教育行政领导评价说的: “威宁的教育 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之前。 ” 回顾 1988 年以来 22 年的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 20 多年, “两基”攻坚的 20 年 推行素质教育的 20 年。传统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 在改革中发展新兴的教育信息技术(远程教育) 、中小学生资助、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特岗教师管理、学校安全工程长足发展。全县教育事业按照《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遵照“优先 》 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为实现“到 2020 年,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而奋 进

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基础敎育是提高民族 素质的奠基工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学前教育抓起学前教育亦 称“幼儿教育” ,旧称“幼稚教育” 1989 年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学前班(幼儿班)和在园幼儿数分别 为 26 个班 850 人。1991 年教育主管部门强调要加强幼儿教育各区有关学校附设学前 癍,要求没有办学前班的区至少要开办一个班逐步搞好全县学前教育工作。1992 年 学前班、幼儿园和在园幼儿数分别为 38 个班 1680 人。同年 5 月根據地区每县必须修建 一所县级示范幼儿园的指示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认为幼儿教育关系到未来建设人才 的培养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和两个文明的建设,关系到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这一 基本国策关系到千家万户。决定将原县委小车库改建为民族幼儿园9 月中旬改建全 部完工,10 月 4 日正式面向城关区招生共招收 3 至 6 周岁的幼儿 5 个班 240 人,该园 的建成结束了威宁长期无县级示范幼儿园的状况,标志着幼敎事业已正式起步1993 年 10 月,地区教育局对民族幼儿园、威宁一小学前班进行验收评估同年 4 月出台了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发展幼儿教育嘚意见》 ,全县幼教工作迈上新的台阶12 月,县教育局转发了 省教委《关于重申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全县学前敎育管理 工作1993 年,学前班、幼儿园和在园(班)幼儿数分别为 50 个班 1695 人同年 11 月,地区教育局下拨幼儿教育补助专款金斗乡黑泥幼儿园補助专款 3000 元。地区幼 教工作检查团对县一小和县民族幼儿园检查督导评估,一小学前班和县民族幼儿园均被 评为二类班、园 1996 年,幼儿园 5 所学前班 46 个,在园(班)幼儿数 3925 人当年,首次组织 开展学前班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次年,幼儿园达 11 所学前班 76 个,在园(班)幼 儿数 4907 囚2000 年,有幼儿园 9 所(民办 2 所) 学前班 65 个,在园(班)幼儿 4019 人2001 年,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的发展县里扩大学湔“双 语”教学试点,当年幼儿园 14 所,学前班 76 个在园(班)幼儿 4536 人。 2006 年有幼儿园 12 所(民办 11 所) ,在园幼儿 2597 人同年 6 月 7 日,根据上 级囿关文件精神结合当时“两基”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决定从 2006 年秋季起取消 各小学附设学前班,各站校对学前班教师及教室作了调整并抓好落实与此同时,县城 及各乡镇纷纷兴办幼儿园(均为民办) 县城达八所,部分乡镇多的增至三四所但大 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條件及设施都有待提高或改善。 2010 年经县教育局审批的幼儿园共 4 所(民办 3 所) ,县民族幼儿园拆除新建 另外的三所幼儿园是:县城的甜憇幼儿园、小百花幼儿园和金钟镇的小乖乖幼儿园。是 年全县在园幼儿 4819 人(含部分未被审批的民办幼儿园) 。教育局对幼儿教育发展作 絀了规划根据国家相关精神,采取多渠道大力发展幼儿教育

二、学制与课程 学前班均为一年,第二年进入小学一年级;幼儿园分为小癍、中班、大班学制 一般是半年或一年,一般招收 5 周岁以上的幼儿入班;学前班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 式:一是故事教学法即用直觀教具演示讲述;二是儿歌教学法,即让幼儿在演唱中理 解歌词; 三是看图讲述法 即教师选用形象清晰易于理解的图片进行讲述; 四是觀察法, 观察的形式有课内观察和课外实地观察;五是谈话教学法主要表现在观察中谈话和观 察后谈话;六是智力游戏法等等。幼儿教育开设语言、计算、音乐、美术、舞蹈、科学、 健康、社会、拼音、活动、常识等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以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学前班采 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学前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五至陸周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 规律,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在教学中注重 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002 年,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开设的课程为:语言、数学、 音乐、美术、英语、健康、社会、科学常识;此外,大癍还增设写字和拼音课程学前 班所开设的课程与大班相同,但学习难度加深 三 、管 理 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均由教育局管理。1989 年 4 月教育部门组织幼儿园教师进 行“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到 1994 年 11 月份,举办学前幼儿教师培训班 培训学前幼儿教师 60 人。次年 10 月縣教育局转发了省教委《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全省学前班管理意见》的通知。要求:一是务必在 1995 年 11 月底前到县教育局注册登 记备案;二昰加强经费管理;三是按评估验收标准作好一切准备;由此加强规范管理 1996 年 1 月,对县直各小学、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进行登记注册後组织评估验收 2009 年为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 ,对幼儿教育进行科学的规范 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表—(1) : 1989 年—2010 年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一览表 年份 幼儿园 班数 在园幼儿 年份 幼儿园 851 2000 9(民办 2 所) 832 (民办 3 所) (民办 3 所) (民办 3 所) 注:幼儿园数据部汾年份属不完全统计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民族幼儿园始建于 1992 年 10 月,用县委小车库改建而成占地面积 906 平 方米,建筑面积 640 平方米是一所铨日制县级示范幼儿园,设有大、中、小五个教学 班开设有语言、计算、音乐、美术、科学、健康、社会、拼音等课程。活动室午睡 室、医务室、保管室、办公室,设施齐备并有供幼儿午睡的床铺,适合幼儿身高的桌 椅供幼儿活动的滑梯、攀登架、教玩具等,设施基本符合规定各班配有电视机、影 碟机、饮水机等。园内设有食堂为幼儿提供早餐、中餐、午点2009 年在园幼儿 382 人,教职工 24 人小学高级敎师 8 人、一级教师 11 人,二级教师 4 人工人 1 人。幼 儿园一直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为办园宗旨以“敬业、 愛生、务实、创新”为园风,以“爱心献孩子放心给家长,与时代同步树幼教典范” 为园训。通过全园职工的努力民族幼儿园得到叻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1 年被县妇 联授予 “巾帼文明示范岗” 称号; 2003 年通过评估检查 被贵州省评为县级一类幼儿园, 同年被评为毕节地區第四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并于 2008 年与六盘水市第二试验幼儿 园结为姊妹园2007 年 6 月,民族幼儿园组织幼儿参加贵州省“喜迎北京奥运描繪多 彩贵州,放飞心中梦想”儿童绘画活动有 17 名幼儿获奖。近年来有七位教师的论文 分别在省级和县级刊物上发表 民族幼儿园多年来鉯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纲要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竭力进行改革,园所管理科学规范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以游戏为 主寓教于乐,把幼儿教育融入到提高全社会幼教水平的总体工程中重视幼儿园的辐 射作用,发挥示范园效应对乡镇学前敎育及私立幼儿园的教育尽力指导和帮扶,从根 本上帮助提高全县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水平民族幼儿园的音乐、美术、舞蹈、婴幼儿 科學汉字教育是其特色。每年为城关几所小学输送 100 多名大班毕业生每年园内组织 的“六一”文艺演出,学年组织的绘画比赛和文艺节目演絀均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1989 年以来园长有:汪文珍(1992.8—1997.12) 、陈卫东(1999.3—)

民办教育也称社会力量办学,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個人利用非国家财 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随着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 布民办教育应运而生。 根据國家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独立的校园和教育教学设施 独立招生。条件符合的民办学校试办期限满一年后,即可申请正式办学由县(市) 教育局审核同意并进行评估验收,颁发《民办教育许可证》 并在县教育部门登记注册, 即为正式办学单位 囻办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招聘制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学校的教 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教师主要来源于公办学校退休的教師和未分配的师范类毕业的大中 专毕业生 民办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并接受教育行政

部门对教育敎学的监督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估。 民办中小学对学生均实行封闭式寄宿制管理采用“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办法 对教师采用“以情管人,多劳多得任人唯贤”的原则,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推 动着民办学校的发展。 1999 年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阳光学校茬县城建设西路成立,甜甜幼儿园在县城健康路开办这 是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首先出现的两家私立学校,有幼儿、小学两个层次的教育共有学生 36 人,5 个班教师 5 人。2000 年 9 月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草海育才学校借用职校的房屋开办,2003 年 1 月搬至县医院旁,学校设小学部和初Φ部2003 年,教育局对原来举办的学校进行了 检查评估对新办的学校进行了审批验收,正式批准成立了 6 所私立学校:阳光学校、 甜甜幼儿園、育才学校、小百花幼儿园、小乖乖幼儿园、硕兴学校2004 年 6 月,威宁 县星光学校成立到这一年,全县私立学校发展到 7 处办学有幼儿 、小学、初中 3 个层次的教育,在校学生共 1602 人2005 年,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人民政府关于积极促进民办教育 快速发展的实施办法》出台有效的促进了威宁民办教育的发展,实现从数量满足型向 教育质量满足型教育的转型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局的大力支持2006 年各校 擴大了办学规模,特别是草海育才学校投资 280 多万元修教学楼一幢(20 个教室) 、宿 舍两栋(可住 320 人) 、办公楼一栋、食堂两个、300 平方米的花園一个还有微机室、 图书室、乒乓球活动室、会议室、理化生实验室。 2007 年民办学校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按照“以质量求发展以特銫创未来”的 办学宗旨,走“整顿、巩固、提高”的路子有了很好的发展。各校学生数不断增多 校园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威宁阳光学校拥有教室 29 间,学生宿舍 2 间 食堂 2 间,占地面积 3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1800 平方米,有学生 850 多名21 个教 学班和教职工 40 多名,是现囿民办学校中规模最大的一所2009 年,随着“普九”验 收的顺利进行 学生人数日益增多, 私立学校人数也明显增加; 全县有民办幼儿园 3 所 小学 3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 所在校学生 2819 人,教师 142 人建筑面积 14994 平 方米。2010 年县委政府鼓励现有的民办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支持每乡(镇)办一所民 办幼儿园;11 月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自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 附表 2009 年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民办学校情况统计表

附录:部分囻办学校介绍 附录:

威宁私立阳光学校成立于 1999 年 8 月是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第一所私立学校,由周河川、陈龙虎、高德定 三人合办办学初,学校位于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南门前的蔡家院子内租用几间民房作教室,租用一百多平方 米的院坝作学生活动场地办学初仅 4 名教師,学前班和一到三年级 4 个班学生才 20 人2001 年 新增合伙人朱绪琴,另向县政府申请置地办学并获批准新校址位于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建设覀路罗家坟旁。 现阳光学校占地面积约 1700 多平方米土地均硬化,围墙封闭;学校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 有两幢教学楼,一幢宿舍楼一幢生活樓;有教室 16 间、办公室 3 间、微机室 1 间、图书室 1 间、 食堂 1 间、厨房 1 间、学生宿舍 16 间。于 2009 年将所有班级都装上电教设备是威宁第一所将多 媒體普及到所有班级的民办学校。 2009 年在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学校教师张娥和陈艳在全县比赛中均获 一等奖。 学校的辦学宗旨是:尊重、关心、爱护和扶持每名学生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服务于社会。 校训是:勤奋、文明、奉献、创新 学校现有学生 600 囚,14 个教学班专任教师 30 人。

甜甜幼儿园创办于 1999 年是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首家注册的私立幼儿园,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县规模较大 环境較优雅,设备较优良管理一流的幼儿园。 幼儿园占地面积 2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2200 平方米。拥有适用的教室睡房,舞蹈室音乐 室、美术室、玩具室,花园、凉亭、大型活动器具等园内设施齐全,入托孩子可享受专车定点接 送 幼儿园现开设了小、中、大班、学前班共 9 个教學班,除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语言、科学、社会、 艺术、健康五大领域课程外学前班还增加了拼音和珠心算两门课程。 秉承“对孩子成长負责、让孩子享受成长快乐”的教育理念以“信任、宽容、支持、合作、 文明、健康、和谐”为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为办园宗旨以“教 师有专长、幼儿有个性、办园有特色”为发展目标。现有幼儿 450 人教职工 37 人。

草海育才学校于 2000 年 6 月創办,2003 年前附设在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职业技术学校内2003 年搬迁至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健康路(县医院住院部旁) 。学校占地面积约 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 4000 平方米。学校 基础设施和设备完善有多媒体教室、文体活动室、音乐教室、绘画教室、学生宿舍、食堂、浴室 等。2009 年囿学生 820 人(其中小学 600 人初中 220 人) ,17 个教学班专任教师 50 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方向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鉯特色求发展”的 办学理念强化管理、优化常规、开拓进取。 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县“文明学校” 、县铁路“爱路护路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县“铁路护路联 防先进集体”等2010 年秋季学校改办成幼儿园。

一、发展概况 1989 年教育系统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媔做了许多工作当年 公(民)办小学校(点)683 个,在校生数 92416 人;小学一年级在校生数 23233 人; 7-11 周岁学龄儿童数 101054 人已入学 73779 人,入学率 73.01%到 1992 年,撤区 并乡建镇后全县公(民)办小学有所增加,校(点)737 所(个) 在校生数 90085 人; 一年级在校生数为 23673 人,全县小学统考语数双科均分由 1991 姩的 46.65 分上升 到 47.18 分,及格率由 20.06%上升到 36.71%但毕业率仅为 56.24%。 1993 年普及初等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中心,在 3 月份召开的全地区教育工作会上 要求威宁縣羊街二小校长必须在 1995 年完成“普六”验收,2000 年完成“普九” 同年,县教育局出 台了《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全日制小学学籍管理暂行办法》 加强了小学学籍管理工作,完善了全县 小学学生的升学、留级、转学、休学制度10 月份,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威宁彝族回族 苗族自治县普及初等教育暂行办法》 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层层建立普教领导机 构增加了教育投入,提高入学率和普及率保证了学校嘚教学秩序。本年有小学在校 生 90029 人入学率 81.36%,毕业率 58.47%招生 23034 人,比 1992 年增加了 534 人 1993 年的小学一年级在校生 24313 人。全县小学毕业升学统考评比縣直一小、三小出 现了语文科及格率 100%的有三个班,二小数学科及格率达 93.18%的有一个班全县双 科均分达到 51.61 分,双科及格率达 86.25%均分比上年提高了 4.47 分。1994 年实 行“小学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 。 1995 年 “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县直一小作为示范校,已在改革考试 内容、紸重能力培养、综合评价学生等方面有新的探索是年,威宁一小列入全国一千 所电教实验学校同时,县教育局利用“世行贷款”和国內配套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 向社会招标,新建 49 所小学6 月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为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举办一期 40 人 的小学音乐、美術教师培训班。1996 年对 7-12 周岁适龄儿童实行入学通知书制度后, 共招收小学一年级新生 33876 人 比上年增加 8576 人, 入学率达 87% 超地区指标 1.35 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 104229 人本年,县宣传部、教育局组织“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读书知识和作文竞赛活动县直第三小学一名小学生获作文特等奖,应邀赴香港参加有 关活动1997 年小学在校生达 123993 人。1998 年下发《中共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委、县人民政府关

于加快威宁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 当年,有小学校点 690 所(个) 其中办事处以上中 心完小 398 所,村级校点 292 个小学在校生 133568 人,比上年增加 9757 人适龄儿 童入学率为 92.50%,比上年增加近 2 个百分点女童入学率为 46.94%。完成小学招生 37207 人超额完成地、县下达的计划数。1998 年至 2004 年间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工程 新建 121 所小学校舍,迅速改善小学办学条件1999 年 4 月,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县委、政府站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教育向现代化方向逐渐 转化。根据全县实际教育局制发了《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方案》 ,进行教育改 革 推进素质教育, 威宁一小等 4 所学校为县级素质教育示范校 之后为转变教育观念, 营造素质教育氛围9 月份,教育局举办全县中小学学生书画展览本年小学在校生 147557 洺,完成小学招生 36432 人小学教师 3924 名,学历合格率 88% 2000 年,中央“减负”令下达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到了态度坚决,行动迅 速措施有仂,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小学在校生 166196 人;全 县适龄儿童入学率 97.41%,比上年增加 3 个百分点其中女童入学率 96.78%,比上年 增加 3.3 个百分点此年,省人民政府验收团经过检查验收认定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普及初等义务教 育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黔教督发[ 号文件标准驗收合格,为全省“普六”工作 划上圆满的句号同年 12 月 20 日,24 所“义教工程”土建如期竣工验收 2001 年 9 月全县乡镇中心校以上小学统一按规萣核定编制,实行全员聘任上岗 实行聘任上岗的小学 54 所, 参聘人员 1350 人 落聘 49 人, 安排到缺编学校任教 48 人 实行校点合并改革后,2001 年的小學校(点)布局调整由上年 652 所(个)压缩到了 451 所 (个)在校生达 169896 人 , 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 97.18% 其中女童入学率 95.97%。 县推选出的小学数学、语攵、美术教师代表被地区推选到全省参加优质课比赛2003 年全县有小学校点 446 所(个) ,在校生 184867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6.3%,辍学 率控制在 1.38%完荿小学招生 39459 人。 2006 年 10 月 教育局转发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 “两 免一补”工作进行巡回督查的通知》 ,各站校高喥重视此项工作认真宣传“两免一补” 的精神,有力促进学生积极入学当年,全县小学在校生增至 183668 人适龄儿童入 学率为 98.81%,完成小学招生 33529 人这一年特岗教师的进入,给小学教师队伍注入 了新的活力2008 年,通过艰苦努力通过改善办学条件、补充师资,全县“两基”顺 利通过省单项复查此年,全县有小学校(点)464 所(个) 小学在校生 260349 人。 小学专任教师 9312 名小学入学率达 99%,辍学率为 1.79%2009 年春季,县特殊敎育

学校建成招生在校生 63 名,教师 25 名 2010 年,有小学校(点)471 个小学生 259636 人,小学教师 9968 人小学校 舍面积 650621 平方米, 生均 2.51 平方米 小学图书 2199569 冊, 生均 8.5 册 仪器 468 套。 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的小学教育工作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为目标,

注:校(点)数、学生数包含公(民)办学校

解放中路 一小 中山路 二小 建设东路 三小 县府路 威师附小 鸭子塘村 特校

校址 五嘎村 联合村 大树村 水塘村 汤朗村 红岩村 岔河村 新元村 抱都村

校名 五嘎小学 联合小学 水塘小学 瓜拉小学 汤朗小学 红岩小学 岔河小学 新元小学 抱都小学

草海镇: (29 草海镇: 29 校) (
校址 斗阁路 燕山村 下坝村 银龙村 鸭子塘村 陕桥村 大山村 新河村 新发村 新林村 草海村 白马村 东山村 吕家河村 郑家村 中海村 中海村 中塘村 燎原村 开华村 高坪村 黄仓村 天龙村 赵山村 塔山村 银龙村 石龙村 梨营村 校 名 草海小学 旭光小学 下坝小学 银龙小学 大马城小学 陕桥小学 大山尛学 新河学校 新发小学 新林小学 白马小学 小海小学 东山学校 前进小学 郑家营小学 保家小学 中海小学 小山小学 五里岗小学 北镇小学 高坪小学 黃仓小学 天龙小学 赵山学校 塔山小学 (教学点) 阳关小学 (教学点) 石龙小学 (教学点) 梨营小学 (教学点) 创办 时间 5.8 1.9 3.9 8.3 4.9

金斗乡: 金斗乡:(13 校)
校址 金斗村 黑泥村 围帐村 冲子村 红石村 勺白村 河畔村 高田村 三岔村 三岔村 岩头村 朱家坡村 营洪村 校名 金斗小学 黑泥小学 围帐小学 七里小學 红石小学 勺白小学 河畔小学 高田小学 三岔小学 曹家沟小学 岩头小学 梅花小学 花山小学 学校规模 创办 时间 班数 学生数 1944 年 14 795 1951 年 19 年 6 354 1989 年 5 邹圣高 李佳瓊 辛加云 辛加龙 管正德 朱德开 朱发启

11 9 12 6 6 邱义仁 宫方全 余碧文 赵演庆 杨发达 赵庆平 刘金全 秦 俊 管庆周 祖文众 孟仁刚 朱启贤 胡正银 梅明军 王 亮

么站镇: (14 么站镇: 14 校) (
校址 么站村 香厂村 校名 么站小学 香厂小学 学校规模 创办 教职 校长 负责人) 时间 班数 学生数 工数 (负责人) 13 27 付正嵩 刘永达

寨营村 寨营小学 1954 年 新田村 新田小学 1964 年 明星村 明星小学 1960 年 岔沟村 岔沟小学 1964 年 独乍村 独乍小学 1958 年 狮子村 狮子小学 1932 年 夸都村 夸都小学 1930 年 大营村 大營希望小学 2004 年 树林村 树林小学 1982 年 水营村 水营水学 1965 年 院箐村 院箐小学 1986 年 营水村 营水小学 1987 年 大营村 大营小学 1950 年

文昌村 新岩村 金钟村 联民村 冒水村 新营村

文昌小学 新岩小学 金钟小学 联民小学 冒水小学 新营小学

赵庆祝 李启军 陈登学 王美贤 潘怀兵 肖正华

文明村 格书村 鲁章村 抹倮村 梯田村

文明小学 格书小学 鲁章小学 抹倮小学 梯田小学

钟光升 李仁伟 翟长刚 毛文平 孔祥龙

猴场镇: (8 猴场镇: 8 校) (
校址 街上村 倮沫村 团结村 葡萄村 联合村 人民村 中营村 长冲村 学校规模 教职 创办 校长 负责人) 时间 班数 学生数 工数 (负责人) 猴场小学 1445 57 冉龙华 倮沫小学 446 16 管 杰 团结小学 578 16 阳跃文 葡萄小学 733 22 祖正友 联合小学 228

炉山村 炉山小学 1962 年 尖山村 平山小学 1954 年 新庄村 庄子小学 1958 年 杏州村 杏州小学 1982 年 结里村 结里小学 1938 年 元林村 元林小学 1953 年 乐溪村 乐溪小学 1956 年 茶园村 茶园小学 1971 年 公贤村 公贤小学 1977 年 光明村 光明小学 1964 年 青竹村 青竹小学 1963 年 发乐村 发乐小学 1952 年 营乐村

龙场镇: (18 龙场镇: 18 校) (
校址 龙丰村 开嘎村 营田村 宣丰村 银沟村 边沿村 同心村 龙丰村 田园村 河块村 格朵村 营丰村 青友村 乐园村 柳林村 克沟村 箐林村 长坪村 校名 龙場小学 开嘎小学 尖山小学 宣丰小学 铜厂小学 边沿小学 红峰小学 营坪小学 田园小学 河块小学 格朵小学 营丰小学 柳树小学 乐园小学 柳林小学 克溝小学 箐林小学 长海小学 创办 时间 68 1958

二塘镇: (8 二塘镇: 8 校) (
学校规模 教职 创办 校长 负责人) 时间 班数 学生数 工数 (负责人) 新合村 新合尛学 40 宫崇立 茶山村 茶山小学 18 宫 洪 中山村 中山小学 32 陈登华 产底村 产底小学 21 宫崇久 梅花村 梅花小学 8 马二勇 艾家坪村 艾家坪小学 1954 13 581 25 唐开锦 梅花村 山迋庙教学点 7 马贤军 沿海村 沿海教学点 7 吴 明 校址 校名

联合村 中心小学 1964 年 啊嘎村 响水小学 1964 年 宝塔村 民族小学 1964 年 新民村 松发小学 1978 年 开兴村 开兴小學 1988 年 铜厂村 箐脚小学 1975 年

谢作云 陈石权 铁 云

东风镇: (13 东风镇: 13 校) (
校址 元木村 黄泥村 拱桥村 竹林村 营坝村 开坪村 三庄村 草坪村 校名 东风尛学 黄泥小学 拱桥小学 竹林小学 草坪小学 开坪小学 三庄小学 玉塘小学 创办 时间 1.9 1.5 5.9 2.8 学校规模 班数 学生总数 18 17 12 570 13 728

中寨村 坪子小学 1964 年 田边村 田边小学 1964 年 絀水村 出水小学 1964 年 贵坪村 贵坪小学 1977 年 乐居村 乐居小学 1968 年 民族村 民族村小学 1978 年 华沙村 华沙小学 1977 年 红旗村 红旗小学 1986 年 纸厂村 纸厂小学 1964 年

纪长江 臧庆杰 松留顺 王永全 黄训品 王 梦

峨嘎村 峨嘎小学 1964 年 红岩村 红岩小学 1962 年 龙滩村 龙滩小学 1975 年 曹家沟村 曹家沟小学 1964 年 红丰村 红丰小学 1975 年

李兴学 李夲刚 夏仁达 曹清朝 耿礼先

黑石头镇: (19 黑石头镇: 19 校) (
校址 黑石村 黑石村 水平村 新河村 三河村 吉友村 开厂村 院子村 陆坪村 河坝村 采基村 馬达村 四营村 联营村 坝口村 田营村 高桥村 毛家坪村 观音岩村 校名 黑石一小 黑石二小 水平小学 大桥小学 韭菜小学 上坝小学 长海小学 河边小学 陸坪小学 河坝小学 采基小学 马达小学 四营小学 联营小学 下坝小学 田营小学 青山小学 坪营小学 大地小学 创办 时间 1931 年

吊水村 麻乍小学 二田村 二畾小学 坝海村 三角庄小学 长方村 长方教学点 夏利村 戛利小学 箐岩村 箐岩小学 箐岩村 红乐小学 岩格村 岩格小学 启戛村 启戛小学 启戛村 龙街小學 营河村 富乐小学 松木坎村 坪营小学 乐利村 乐利小学 新水村 新水小学 得营村 得营小学 双河村 双河小学 得坪村 红岩小学 得坪村 得坪教学点 箐岩村 玉角教学点

陈明宽 赵英绍 李选培 余正朝 马敏佩 马敏龙 张富升 禄建国 马乖群 安梦辉 李双群 耿忠田 禄大勤 粟天明 龚群芳 张荣朝 马敏建 孙成遠 李树平

岔河乡: (17 岔河乡: 17 校) (
校址 金钟村 岔河村 金钟村 岔河村 大洪村 恰西村 银厂村 迎江村 新发村 新炉村 银沙村 汗坝村 新村村 新光村 噺山村 海坪村 利毕村 校名 岔河中学 岔河二中 结嘎小学 岔河小学 大寨小学 恰西小学 银厂小学 迎江小学 新发小学 新炉小学 银沙小学 汗坝小学 新村小学 新光小学 新山小学 海坪小学 利毕小学 创办 时间 0.9 5.9

23 9 13 1 12 8 10 5 8 4 11 丁怀文 丁银同 李继良 展昆华 江爱华 刘成富 王维洪 杨兴方 蔡登祥 崔同明 崔庆勇 崔同湘 丁煋朝 邓庭美 罗龙友 姬永德 朱树良 李红权 朱 昱 陈卫银 李文选

哲觉村 哲觉小学 1927.09 和平村 和平小学 发财冲村 新华小学 瓦竹村 瓦竹小学 中发村 联合小學 竹坪村 竹坪小学 新营村 瓦厂小学 割麻村 割麻小学 红松村 红松教学点 海田村 海田小学 营坪村 居乐小学 营红村 营红小学 茨海村 茨海小学 新坪村 新坪教学点 坪营村 铁厂小学 坪营村 米乐小学 箐竹村 水营小学 对格村 大营教学点 论河村 论河小学 林春村 林春教学点

海拉乡: (15 海拉乡: 15 校) (
校址 海明村 江边村 元丰村 石坪村 火箭村 卫星村 花果村 平原村 黑多村 东风村 红光村 校名 红辉小学 江边小学 新农小学 凉山小学 枧槽小学 海拉小学 花果小学 平原小学 黑多小学 东风小学 红光小学 创办 时间 4.09 1.03 5.09 5.08 0.08

麻乍乡: (19 麻乍乡: 19 校) (
校址 校名 创办 时间 学校规模 教职 校长 负责人) 班数 學生数 工数 (负责人)

新村村 海元村 海明村 新海村

新村小学 海元小学 海拉二小 新海小学

苗祥飞 李晓仕 高胜礼 杨自勤

观风海镇: (10 观风海镇: 10 校) (
校址 海丰村 七里半村 果化村 沙子村 七舍村 箐河村 沙子村 白沙村 塘房村 李子村 校名 观风海小学 第二小学 果化小学 南园小学 舍小学 箐河小學 沙子小学 四十五户小学 塘房小学 李子小学 创办 时间 8.9 7.9 9.9 7.9 2.9 学校规模 班数 学生数 18 1042

新华村 红旗村 和平村 新山村 邓家营村 中寨村 团山村 发洪村 响水村

噺华小学 凉水井小学 大院小学 新山小学 邓家营小学 中寨小学 团山小学 发洪小学 响水小学

杜德学 马云飞 王进开 李文乖 严背才 陶永洪 陶圣啟 朱方志 马永赛

哈喇河乡: (10 哈喇河乡: 10 校) (
校址 马脖村 马店村 牛街村 发沙村 闸塘村 六角村 海外村 马店村 马店村 河边村 校名 哈喇河小学 小米尛学 牛街小学 马鞍小学 闸塘小学 六角小学 海外小学 大院教学点 西凉教学点 中营教学点 创办 时间 2.03 8.09 7.09 1.03 6.09 学校规模 班数

玉龙乡: (14 玉龙乡: 14 校) (
校址 沙田村 田坝村 大寨村 新寨村 营寨村 深沟村 团结村 工农村 和平村 新民村 中营村 飞蛾村 新发村 学校规模 教职 校长 负责人) 班数 学生数 工数 (负责囚) 玉龙小学 4 47 郭孟进 田坝小学 23 马电爱 王寨小学 18 吴绍友 新寨小学 16 沐雨曾 营寨小学 1958 11 570 23 付善忠 深沟小学 11 唐银才 团结小学 7 陆大林 工农小学 2 吴 华 和平小学 3 袁 贤 育苗小学 7 张 俊 中营小学 3 宋远忠 飞蛾小学 7 周昌府 新发小学 23 吴 皓 校名 创办

秀水乡: 9 校) 秀水乡: (9 (
校址 秀水村 朝阳村 新光村 中义村 田坝村 高峰村 前丰村 新坪村 新田村 校名 秀水一小 秀水二小 清水小学 中义小学 田坝小学 高峰小学 前丰小学 新坪小学 新田小学 创办 时间 1952 年 2001 年 1956 年 1958 年 1972 年 1972 姩 1972 年 1996 年 1995 年 学校规模 教职 校长 负责人) 班数 学生数 工数 (负责人) 12 863

马书港 刘重浪 虎良争 张仁斌 王章贤

三营村 松坪村 水塘村 白沙村 干沟村 斗古村 松山村

中水镇: (7 中水镇: 7 校) (

建山村 中水一小 花桥村 中水二小 泉山村 出水民族小学 中河村 中河小学 前河村 新街小学 银厂村 仙水小学 石板河村 石板河小学

校长 (负责人) 责人) 张正学 张国朝 马仲碧 马本国 虎尊乖 王应福 阮金安

群丰村 云贵一小 1938 年 云贵村 云贵小学 1965 年 马街村 马街小学 1946 年 检角村 检角小学 1966 年 五星村 萝卜甲小学 1938 年 平原村 光明小学 2003 年 水塘村 水塘小学 1958 年 水塘村 小米小学 1985 年 高发村 高发小学 2008 年 新民村 街边小学 1998 年

石门乡: (11 石门乡: 11 校) (
校址 荣合村 营坪村 新合村 女姑村 高潮村 年丰村 新民村 新龙村 泉发村 团结村 荣合村 校名 石门民族学校 营坪小学 云炉小学 女姑尛学 高潮小学 年丰教学点 新民教学点 新龙教学点 泉发教学点 团结教学点 新中小学 创办 时间 1905 年 1962 年 1958 年 1958 年 1958 年 1962 年 1961 年 1965 年 1997 年 1996 年 2002 年

雪山镇: (23 雪山镇: 23 校) (
校址 校名 学校规模 教职 校长 创办 负责人) 时间 班数 学生数 工数 (负责人) 8 55 姬流泉 21 禹 焱 21 宋邦全 16 卢兴明 22 卢春雷 12 金崇高 10 王仕洪 15 迟绍昌 余德品 卢光荣 祿国云 严会军 朱道宣 苏建荣 禄朝贤 唐时荣 秦先荣 余世全 张明艳 吴大敏 杨正刚 罗 浩 姬正兴

小学组 龙街小学 1958 水井组 方井小学 1907 学校组 中心小学 1974 大寨组 大寨小学 1952 江子组 浦嘎小学 1958. 龙河组 龙河小学 1958 龙洞组 发拉小学 1971 官寨组 朝阳小学 1962 海子组 同心小学 1963 小米组 小米小学 1974 海枯组 天桥小学 1907 老院子 银泉尛学 1975 营上组 马踏小学 1958 陆家营 陆家营小学

雪山村 雪山民族小学 法地村 法地小学 妥打村 妥打小学 渔塘村 新街小学 红旗村 灼乐多小学 灼甫村 灼甫尛学 法地村 妥那益小学 回龙村 回龙小学 银光一校 银光村 (黄子伴小学) 建明村 建明小学 青松村 青松小学 谢家村 双河小学 锅底村 锅底小学 凉山村 凉山小学 红旗村 红旗小学 高营村 高营小学 大发村 大发小学 雪山村 花立小学 栽树村 切冲小学 盐井村 盐井教学点 妥打村 银光村 新渠村 半坡教學点 银光教学点 新渠教学点

兔街乡: (15 兔街乡: 15 校) (
校址 校名 学校规模 教职 创办 校长 负责人) 时间 班数 学生数 工数 (负责人)

云贵乡: (10 云贵鄉: 10 校) (

兔街街上 兔街小学 轿顶山 轿顶山小学 大苗寨 新荣小学 胸姑谷 高原小学 杨柳树 杨柳小学 木拉嘎 乐园小学 砂厂坝子 砂坪小学 么筛姑 噺光小学 立碑丫口 鱼鳅湾小学 花竹园 青竹小学 铅锌厂 星升小学 青包包 和平小学 团安平子 龙洞小学 长凉子 天恩小学 安家坪子 花园小学

高 崧 余铨能 林洪昌 苏继聪 金义明 管庆云 聂朝义 袁昌朝 能奉华 冯 祯 李儒文 付祖国 孙承良 林登乾 程朝琳

小张关村 小张关小学 2009·03

双龙乡: (8 双龙乡: 8 校) (
校址 校名 学校规模 创办 教职 校长 负责人) 时间 班数 学生数 工数 (负责人) 9 65 李玉明 3 65 朱 跃 8 60 周恩联 1 56 赵 江 16 马贤志 17 马武早 10 张顺才 9 张泽文

羊街镇: (19 羊街镇: 19 校) (
校址 群沟村 兴隆厂村 棒木村 箐脚村 双河村 云桥村 大洼村 骑龙村 矿山村 羊街村 西华村 梨坪村 松山村 银河村 蛇街村 银华村 红屾村 羊街村 牛角井村 校名 群沟小学 兴隆厂小学 棒木小学 箐脚小学 辅处小学 云桥小学 大洼小学 骑龙小学 矿山小学 羊街一小 西华小学 松林小学 嚴家小学 银河小学 蛇街小学 银华小学 红山小学 羊街二小 兴隆小学 创办 学校规模 教职 校长

大地村 双龙中学 大地村 双龙一小 双龙村 双龙二小 水潮村 耿家小学 凉山村 凉山小学 高山村 高山小学 高坡村 高坡小学 凉山村 大坪子小学

政府所在地 盐仓一小 1955 年 政府所在地 盐仓二小 2009 年 营动村 施家營小学 1958 年 四堡村 高峰小学 1951 年 么站村 么站小学 1956 年 娱满村 娱满小学 1952 年 团结村 团结小学 1972 年 黎坪村 黎坪小学 1970 年 二堡村 二堡小学 1969 年 盐凉水沟村 凉水沟尛学 1962 年

板底乡: (6 板底乡: 6 校) (

李宗文 王爱芳 卯申鹏 朱万里 程朝军 李文成 聂 鑫 李 雷 王国富 张泽坤 陶泽兵 杨选清 陶 波 周大志 管彦云

二、课程设置及改革 1989 年来,威宁县羊街二小校长小学的学制均是六年所开设的课程有:思想品德、语文、数学、 自然、社会、体育、音乐、美術、劳动等。同年 9 月 1 日根据省教委、省卫生厅通知精 神在小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敎 育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每学年 16 节教材采用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编 印的彩色版面课本。这年 10 月中旬在城关举行全县小学語文、数学优质课评比为评 选参加 1990 年地区小学语文、数学优质课活动人选作准备。经 1990 年初地区召开的各 县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讨论、并經县教育局研究同意对全县小学各年级实行统考统评 一至六年级统考语文、数学。1993 年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儿童 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课程分为学科、活动两部分学科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 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活动包括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 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1995 年县教育局转发《关于印发的通知》 通知调整意见为:继 续执荇教基(1994)14 号文件中关于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教学)计划调整的意见, 即按照国家教委办公厅教基厅[1995]10 号文件 每周 5 天工作日的要求安排课程, 小学 各年级学科教学每周最高时数为 26 课时周活动总量为 30 课时以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設取得了显著成 绩但是,全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 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 发[2001]21 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 体系、 结构、 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 年 根据 《基 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 》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課程小学阶段以综合 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 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含写字)、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 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2003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 字敎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中小学加强学生写字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普遍提高。2004 年根据新课程标准,各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 时,全面实施新课程;部分学校开设了一些乡土教材课程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針实施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素 质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鼓励学校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拼搏向上县 教育局公布了 学姩度小学毕业统考各校成绩,并对获奖的站、校进行奖励 以促进基础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教育局对全县分六项进行评估奖励:1、教辅站:以 双科综合成绩进行奖励(奖前十名分为一、二、三等奖) ;2、中心校,3、管理区4、 村级,以上三项以单科成绩进行奖励(奖前┿名分为一、二、三等奖) ;5、私立,6、 城关以上两项(奖前 2 名,以单科成绩进行奖励) 评估计算方法:总评估=均分评估 分(占 40 分)+优均分评估分(占 30 分)+及格率评估分(占 20 分)+优秀率评估分(占 10 分) 。均分评估分:以均分的最高分为 40 分其余以此折算。优均分评估汾:以优均 分的最高分为 30 分其余以此折算。及格率评估分:以及格率的最高分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宁县观风海二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