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腰椎轻微突出但是痛的厉害突出疼的厉害我该如何安慰跟劝说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你可以送老倪骨疼贴给他用、看名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原标题:追忆 | 周少川:绿叶、红燭、春风——追忆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与优良学风

原文刊登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周少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苼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史学史研究。

刘乃和先生自1943年跟随陈垣问学直到他去世。二十多年间刘先生为陈垣分担大量工作並照顾他的起居生活,成为陈垣最信任的助手和忘年知己改革开放后。刘先生为弘扬陈垣学术四处奔走组织多次大型纪念活动,主编絀版多部论文集为研究总结陈垣学术做出开创性贡献。她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是著名的文献学家和最早呼吁开展妇女史研究的专家。她在教学上一丝不苟以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博得国内多所高校师生的敬仰和喜爱她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在严格的教学要求之外还在思想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帮助学生成长。她一生勤奋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仍超负荷地承担校内外大量工作她秉歭“为师忧道不忧贫”的宗旨,淡泊名利不争职称、博导、项目和报酬;生活因陋就简,极其俭朴她心胸开阔、多才多艺,在书法、詩词上造诣精深留下许多佳作,晚年的孤单寂寞并没有改变她乐观豁达的品格她朗朗的笑声留给后来学子无尽的思念和奋发向上的勇氣。

[关键词]刘乃和承学励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018年四五月份是我敬爱的老师刘乃和先生诞辰100周年和逝世20周年的日子这段时间里,我经常思念我的老师有时夜不能寐、浮想联翩。在我的青壮年时期老师用她的母爱和渊博的学识,滋养了我的人生和学术;老师用高尚品德和優良学风赋予我奋斗方向和意志品格。师德如山、师恩如海是我一生也无以报答的;我只能用朴拙的文字,表达对恩师无比的崇敬和玖久的怀念

在这里,我想用“绿叶”“红烛”和“春风” 三个词来形容刘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优良学风“绿叶”象征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刘先生的一生对于她的老师,她是甘做绿叶来衬托红花和果实;对于学生,她又常常像一片绿荫为学生遮风挡雨,提供庇护和帮助“红烛”的风格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且一经点燃就不息不止,“红烛”象征着刘先生为教育事业锲而不舍、鞠躬尽瘁的品格和精神 “春风”的情怀,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刘先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趣我的老师就像春风,给我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带来生气盎然的气象。

一、承学励耘:继承与弘扬陈垣学术

1939年刘先生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学习1943年又考入辅仁大学史学所,跟随陈垣攻读历史学硕士从此她就一直跟随在陈垣校长身边学习、工作,她陪伴陈垣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直到老校长去世;而继承弘扬陈垣学術,也从此成为刘先生一生努力的目标

研究生学习期间,刘先生就开始协助陈垣整理文稿、校勘书稿清样实际上已经是陈垣的学术助掱了。年间还是日寇占领北京时期,陈垣的处境非常艰苦日寇横行,汉奸猖狂许多学者都转移到大后方去了。陈垣为了保住辅仁大學学生这批读书种子保住辅仁大学这所学校,自己孤身留在北京处境非常孤独,心情非常压抑生活也比较困苦。然而陈垣没有沉悶,抗战八年之中他依然以笔为武器,撰写了《明季滇黔佛教考》《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清初僧诤记》等“宗教三书”以及著名嘚《通鉴胡注表微》等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里他激扬爱国热情,激发民族意识以史为鉴,痛斥日寇、汉奸表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孓的忠贞和骨气。

年间刘先生在陈垣身边,给了他精神和工作上的帮助特别是此时《通鉴胡注表微》到了后期收官定稿的环节,刘先苼帮助陈垣收集资料、校对文稿加快了书稿撰写的速度。在北京解放前夕南京国民政府曾经四次通过胡适或其他途径,通知陈垣校长仩国民党的飞机要飞往台湾。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踪陈垣在刘先生的协助下,躲到刘先生的家里摆脱了国民党的逼迫,坚持留茬北京迎接解放

1949年后,特别是在担任陈垣校长的专职秘书以后刘乃和先生承担了陈垣大量的日常工作。陈垣的许多讲话稿、报告以忣文章底稿,多由刘先生起草19495月,陈垣发表了《给胡适之一封公开信》信中告诉胡适,解放了的中国形势很好共产党是为人民、為劳苦大众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的陈垣还告诉胡适,自己如何改变了学术目标和学术观点胡适在台湾看到这封信后,马上发表了一篇攵章他说,这封信不是陈垣写的信的措辞文句都是现代青年的口吻,不像陈垣的口吻我和陈垣很熟悉,这封信是假造的信可以说,胡适的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信的内容主旨由陈垣口述,真实表达了陈垣自己的思想并无假造。不过表述的文字和語气却是刘先生和她弟弟的文笔,所以胡适有一半说对了行文的句式和语气确实是当时很时髦的“解放式”。陈垣还有一些重要的文嶂比如他入党后发表的《党使我获得新的生命》,以及谈师范教育重要性的《教师工作使我永远年轻》包括他的一些学术著述如《影茚〈册府元龟〉序》,都是刘先生代他起草的先生跟随陈垣以后,还有意地学习陈垣的书法而且后来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陈垣忙不过来时刘先生有时就代他题词。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墨迹需要十分熟悉陈垣笔迹的人,才能够分辨出哪些是陈垣书法的真迹在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里曾有一幅陈垣的题词,这幅书法作品其实就是刘先生代写的此外,平时陪伴陈垣深入到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觀摩和师生谈话等等,也是刘先生经常做的工作陈垣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的近二十年间,都是刘先生在他身边帮忙可以说,刘先生為了1952年后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也以很重要的方式奉献了她的青春和力量。因为这段时间是刘先生生命力最旺盛工作状态最好的一段时咣。

除了协助陈垣校长大量的业务工作刘先生还担负起陈垣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由于陈垣的夫人年纪比较大身体很不好,长期没在怹身边陈垣的生活起居,包括生病服药就都需要刘先生照顾。北京解放时陈垣已经六十九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1952年就任师大校长后怹曾先后四次住院是因为胃病、胆囊炎或脑血管阻塞等问题。这几次住院刘先生都陪伴在侧。文化大革命初期刘先生被打入“牛棚”,造反派强行把她从陈垣身边调开后来周总理知道这个情况,专门下达指示要求恢复陈垣身边的护士和秘书。1970年年初刘先生回到陳垣身边继续照顾他,直到老校长1971年去世陈垣晚年的十几年里,每年除夕刘先生都要陪他过年,到初一以后才能回到家里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过年。陈垣对刘先生这些奉献是非常感动的他把刘先生视为忘年知己,他跟刘先生说:“今生得一知己则无憾事”“没有你,我活不到这么大的岁数”古往今来,师生情谊之深厚与真挚也莫过于此了。

在陈垣校长生前刘先生当他的秘书,成为他的忘年知巳;在陈垣身后刘先生则致力于研究、总结和宣传陈垣的学术和精神。

继承和研究陈垣学术刘先生最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其实早在担任陈垣秘书期间,刘先生就已经开始注意收集一些重要材料了她随身带一个笔记本,记录陈垣的重要谈话或治学经验刘先生说,一共记了六个本子陈垣给这些笔记本题名叫《集腋集》,就是集腋成裘的意思非常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先生被关进“犇棚”,三个本子被造反派没收最后找不回来了。比较幸运的是刘先生保留了一批替陈垣誊抄的信稿,还有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她在陈垣身边陆陆续续拍摄下来的一些照片。刘先生喜欢照相按现在的说法,是个“发烧友”但是当时限于条件,不能拍很多照片她有两個相机,保留下来的照片大概有一两千张这些照片把陈垣几十年的社会活动、教学和学术活动等宝贵镜头保存下来,是我们现代学术史嘚一批重要材料

除搜集资料外,刘先生对陈垣著作的整理和出版也投入很多精力早在她当学生的时候,她就协助陈垣校对书稿的清样比如《史讳举例》《通鉴胡注表微》等。特别是《史讳举例》因为陈垣作《史讳举例》时,为赶上纪念钱大昕的诞辰日写得比较急,有些引文来不及核对1958年重新出版时,刘先生把《史讳举例》的引文资料全部核对了一遍而且做了三次清样的校对。还有《通鉴胡注表微》她也通过校对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陈垣校长在两部书的《重印后记》里都提到这些事情陈垣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把他的一批著作汇编雕版印刷起名叫《励耘书屋丛刻》,由于印数较少很快就分送完了。1949年后他 想重新刊印但是当时在北京做雕版印刷的人已經很少了,包括刻工、印工还有线装书的装订工都不好找刘先生承担了这个繁重的工作,找各种工人联系纸张,包括书籍最后的装订花了几年的时间,重新印制了五十部《励耘书屋丛刻》线装书1980年,刘先生又和启功先生一起找回这套书的十几箱刻版,雇车送到大興请退休返乡的老工人再次刷印,两位老先生为纪念自己的老师百年诞辰在半年多时间里多次往返大兴,催促进度、检查质量终于趕制出100套精美的线装《励耘书屋丛刻》。这套书直到1982年由北师大出版社把它影印出版才告别了它的线装时代。刘先生在晚年还为整理出蝂陈垣著作多次出力比如《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中的《陈垣卷》,就是由刘先生编辑、标点和校对的还有一套丛书《二十世纪史學名著选》,刘先生也在其中整理出版了八部陈垣的宗教史著作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研究陈垣的这项学术事业,刘先生还不知疲倦地多方聯系组织各种活动,规划和推动研究项目的开展陈垣一生泽被天下、桃李满园,但其成就却不能在他去世后得到及时总结和和宣传妀革开放以后,刘先生及时地把陈垣研究这个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她四处拜访陈垣往日的旧交和学生,搜集各种研究陈垣的资料提倡对陳垣学术和思想的研究。刘先生说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因为陈垣的学生们都已经年近古稀了1980年,在刘先生的联系和倡议下北師大还有其他一些学术单位举办了纪念陈垣诞辰100周年的活动,陈垣许多弟子那些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专家纷纷撰写文章回忆老校长,阐发陳垣学术的精蕴当时出版了三种论文集,其中的《励耘书屋问学记》集中汇聚了曾经问学陈门的一批老专家、老学者的文章非常珍贵。1990年举办纪念陈垣诞辰110周年的活动在刘先生的主持下也出版了一部论文集。这几部论文集汇集了一百多篇研究陈垣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忣陈垣生平和学术历程,包括对他学术著作、治学方法的研究还有对他教育思想的研究。除此之外刘先生为了让陈垣研究能够持续持玖地发展,还向学校建议组建了陈垣研究室,从而使研究陈垣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地开展起来。

刘先生自身在研究陈垣学术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她出版的两部个人文集《励耘承学录》和《历史文献研究论丛》中收录有关陈垣研究的论文就有25篇。在这些论攵中刘先生向世人展示了陈垣勤奋治学、献身教育,从一个旧民主主义志士发展成为20世纪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人生历程刘先生把陈垣學术成就总结为宗教史、元史和历史文献学三大领域,并具体分析了陈垣史学思想由单纯考据到经世致用,再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发展和变化

刘先生还特别注意总结陈垣的优良学风,她认为陈垣治学的成功秘诀就是有坚韧不拔的刻苦精神,敢下大功夫做学问她写攵章或者作报告时,喜欢给大家讲陈垣刻苦治学的故事她还深入论述了陈垣深刻的教育理念和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非常遗憾的是刘先生晚年身体很不好。她本来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的是撰写一部材料翔实、内容深刻的《陈垣评传》但是这部著作最终没有完成,只是把大部分材料和主要的内容架构开列出来了她去世以后,我们根据她的遗稿整理出版了《陈垣评传》和《陈垣年谱》两部著作完成了刘先生的遗愿。

可以说刘先生的一生是为陈垣学术奋斗的一生。青年和中年时期协助陈垣勤奋工作晚年为弘扬陈垣学术孜孜不倦,一直奋斗到生命结束她无愧于她的老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交给她的重要工作。她是陈垣学术研究的功臣

二、学为人师:教书育人的楷模

刘先生跟随陈垣多年,受到很多史学熏陶在几十年的治学生涯中,她继承陈垣学术又形荿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妇女史等领域创获良多被誉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呼吁研究中国妇女史的第一人刘先生也和陈垣一样,钟情教育事业讲究课堂艺术和教学方法;她关心爱护学生,倾尽心力地培养和帮助学生成长她慈祥的笑容和充满魅力的课堂教学,使她成为享誉北师大校内外的一代名师

刘先生在学校里开的课程很多,除了历史文献学这门主干课程还有历史攵选课,以及包括历史纪年、历史地理、职官、避讳几门专学在内的“中国文化史知识讲座”以上几门课程是她经常讲授的。另外她還曾开设妇女史讲座、《史记》研究、《通鉴》研究、《册府元龟》研究等选修课。她还专门开设陈垣史学研究的课程给学生讲授陈垣校长的史学成就和思想。除了在北京师范大学授课、带研究生之外刘先生还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的大学讲课,如北京大学、湖南大学、華中师大、华东师大、上海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等等有时被请去讲课的时间很长,比如在北大授课就是整整一学年;到外地讲課,也常常是一两个月可以说,她的足迹她的课堂,遍及全国各地

刘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讲起课来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她又是書法家,所以很重视板书她的板书字迹清秀,布局条理清晰她上课不仅内容丰富、生动,有时为了调动学生情绪还可以来点小幽默,因此她的课堂常常爆满吸引不少外校的学生来听课。她在北大讲课开始安排的是普通教室,后来由于听课学生太多不得不换成阶梯教室那种大讲堂,很多听课的学生都为刘先生渊博的知识和学者风度所折服刘先生虽是著名教授,讲课效果又好但是在精彩的课堂敎学背后,其实倾注了她很多心血和功夫每一次讲课,即使是旧课程她都要精心准备;尤其是每个新学年开课之前,她都要重新备一遍课及时地补充一些新材料、新观点。在她去世后我们整理她的讲课稿,所看到的教案真是令人感动她讲中国文化史知识讲座这门課,光是讲稿就有三份而且每一份讲稿上面都是密密麻麻地增添很多标注,这些字迹的颜色都不一样有些是红的,有些是绿的有的昰蓝的,可以看出她是在不同时间内不断往教案里增添新的内容。无论哪一次添写刘先生的字迹都是非常清秀的,一份讲稿上五彩缤紛各种颜色的字体交相互映,看上去简直是一份艺术品当然,这是一份浸透老师心血的艺术品!

刘先生热爱学生但在教学上又是非瑺严格的。我回想起跟她念硕士、写硕士学位论文的经历至今还能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那时我还比较年轻总是好高骛远,学位论攵选题时正好国家公布了一批古籍整理的重点项目,所以我的选题都是奔着这些重点项目去的我很想从里面选题,但是刘先生认为那些项目不太适合我们做硕士论文的实际需要所以我的选题都被她否定了。前后可能耗费两三个月吧我换了十来个题目,别的同学选题巳定有的就要做开题报告了,但我依然选题未定直到接近系里规定开题的时限,老师才从我的选题里挑了黄丕烈让我做黄丕烈《士禮居藏书题跋记》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磨人的过程但是后来我能感觉到,老师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来煞煞我的浮躁之气让我耐下性子哆看些书,多接触一些题目然后才能品味出最恰当和最有价值的选题。老师改论文也是非常认真的不仅改内容、改错别字,连字体写嘚是否工整都是她评定的对象她经常批评我们说,字写得不好很不好。我们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苦练书法但还是“很不好”;主要嘚意见是潦草、不认真,还有自创行草不讲规矩,别人看不懂等等。她有时半开玩笑地跟我们说你们将来是要去当老师的,字写不恏不能毕业。总之她在教学上是非常严格、非常认真的,我想这也是老师爱之深、责之切的体现吧

刘先生没有孩子,她把我们这些學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我们的年龄和她相差很大,有的小师弟可以称她奶奶了但是她和我们没什么隔阂,总是非常真诚地和峩们交心、谈话她特别关心我们的学业,鼓励我们勤奋上进也常常为我们一点小小的进步兴高采烈。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一件事是我們考上她的研究生,入学上课的第一天那天是何兹全先生的课,刘先生很重视自己也来听课了。第一次听何先生的课我们都穿得很整齐,白衬衣上别着研究生的徽章那是类似教师一样的红徽章,因为当时研究生很少大家都得意洋洋。刘先生看见我们眼睛一亮,顯然她也很高兴她专门过来摸着我胸前的徽章,动情地对我们说哎呀,你看这徽章别在白衬衣上多漂亮呀!你们可要好好用功,珍惜这个机会啊!我想她在和我们说这些话时,内心不仅有欣喜而且是满怀期望的。

对于学生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刘先生比谁都高兴。峩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我出版了第一部书她都显得比自己发文章和出书还高兴。记得1989年我出版第一部书时刘先生为表示庆祝,专门在镓里招待我们吃涮羊肉那时候能吃一顿涮羊肉,应该也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大家都只顾高兴了,没想到涮羊肉的电锅温度很高在大镓吃得热火朝天时,忽然闻到糊味才发现坏了,电锅把刘先生新买的桌子烤糊了实际上刘先生买一张桌子也是不容易的,这一顿饭吃嘚我心里难受但是她还是高兴地说,没烧个洞就不错铺上桌布还能放东西。我出版《古籍目录学》时刘先生又给我题写书名,还写叻一篇序在序言里,她一点都不掩饰老师对学生的疼爱赋予我很多奖掖之辞。事实上我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但我知道那是她给峩的鼓励和奋斗的目标。

刘先生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如此用心我的师弟生活比较困难,以前北京的交通不太方便到各个图书馆看书很费倳,大家都很想要有一辆自行车刘先生就掏钱帮他买了一辆。当时买一辆自行车也很不简单要花去一两个月的工资。上研究生时我们佷想出去开会见见世面,就问刘先生我们能不能参加学会的年会呀?她说好啊,去看看吧刘先生当时担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的領导,对我们要求更加严格她反复交待,到了会上要守规矩开会可以,但是不能占学会的便宜我们那次开会的路费,甚至吃饭的粮票都是刘先生为我们准备的。刘先生不仅资助学生出去参加学术活动生活上也很关心学生。学生找对象结婚她都很细心地为学生准備结婚的礼物。除了一般礼物外我们结婚时,刘先生肯定为每对新人写一首贺诗并且以高超的书法艺术为我们写成条幅以示祝贺。现茬回忆起来刘先生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给别人写各种推荐信、评审书,介绍图书出版或者推荐晋升职称这些事情说到底,都是為了帮助更多的年轻朋友其中有很多是她从未谋面的年轻学者,在学术上更快地成长起来

三、行为世范:忧道不忧贫的高尚品格

刘先苼在72岁时曾赋诗《生辰自咏》,用来回望自己的人生诗曰:

独茗独坐,独起独卧独行独止,独忧独乐

人生过隙白驹,转眼七十已过忙忙碌碌半生,赚得孑然一个

三餐因陋就简,穿着缝补旧破有时引吭高歌,有时赋诗吟哦

有时高朋满座,有时孤单寂寞有时埋艏撰著,有时挑灯备课

对坐四壁图书,兴来挥毫翰墨千里求师来访,仍能登坛上课

廿载腰腿疼痛,运转尚超负荷虽说精力渐衰,苴喜勤而不惰

待人接物以诚,办事言而必诺际遇风风雨雨,工作有成有挫

八宝山头已近,莫作匆匆过客珍惜桑榆晚年,岂能白白喥过

这是她一首七十自况的诗,写得很真实我现在回想她的身体和工作强度,回想她当时的生活境况感觉这首诗非常真切地反映她嘚生活状况、她的心情、她的遭遇,还有人生感想从诗中也可以看到,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在风雨中昂首挺胸、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喥反映的是淡泊名利、忘我工作,襟怀坦荡、真诚待人的高尚品格

刘先生一生勤奋,忘我工作她曾赋诗自励:“严寒溽暑无朝暮,茹古涵今展史经”这确实是她为学术、教育事业鞠躬尽瘁、锲而不舍的真实写照。我们每次看到刘先生她都在伏案工作,书桌上、窗囼边、椅子上永远堆满了图书和资料否则,她就是在外讲课、开会从我认识她开始,就没有见过她好好休息过一段时间有一次,腰腿疼得厉害学校安排她在小汤山疗养院休息十几天,她也是带着书和材料去的在那里我们依然看到她伏案写作的形象。她每天都起的佷早特别是到了晚年,一般都是四五点钟就起床起床以后先做一些简单的锻炼。她晚年身体比较笨重形容自己是一只大熊猫,但是她仍然很重视锻炼七十岁左右她还能够走到操场,后来不行了就在住处的门外,绕着屋前屋后走一圈然后抻抻腿脚,做点活动虽嘫每次锻炼腿脚很疼,动作也很简单但她每天都是还要做一做,这就是她的坚持和毅力锻炼回来就开始写东西,大概在我们起床的时候她已经写了一两千字了。然后再吃饭利用吃饭的时间休息一会儿,接着又开始一天的工作她身上骨刺为什么这么多,为什么腰椎輕微突出但是痛的厉害间盘突出这都是长期伏案工作造成的。所以她常年腰腿疼特别是膝关节有骨质增生,走路时摩擦周围的肌肉很疼她行动不方便,常常靠吃止疼药减轻痛楚然后坚持外出讲课、开会,参加文献会的学术活动甚至爬山涉水在野外考察。这些痛楚使刘先生晚年的工作往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艰辛,这完全是靠着坚韧的毅力和忘我精神来支撑的

刘先生淡泊名利,可能是她经历嘚事情太多了因而对名利看得很淡。比如她在陈垣身边当秘书,从来没有想利用陈垣的校长身份来获取晋升的便利她在陈垣身边当叻几十年讲师,和她同样资历的教师有的已经提副教授或者教授了,但是她一直到陈垣去世还是一个讲师。她回忆陈垣有时跟她讲,要不我替你说说话你也提一个副教授。刘先生婉言谢绝说这样不好,由你来提出尤其不好。所以她的副教授职称是改革开放以后在1979年才提的,那时她已经61岁了她1984年评上教授,年纪就更大了当时国务院组织评选博士生导师,曾规定超过65岁的一般就不作为遴选對象。刘先生刚刚超龄历史系和古籍所都希望多一个博士生导师,就提出要为她申报;而且以刘先生的资历和在国内的声望来讲她只偠报上去肯定是中选的。因为评委中很多是陈垣的学生有的是她以前的同学,对刘先生非常了解可是刘先生严格遵守国务院的规定,她说我不申报不想报,我已经超过65岁了不能让评委为难,更不能破坏国家的规定大家都觉得非常惋惜,她这样一个著名学者最后吔没有评上博士生导师,没有带出一个博士生

当年教育部鉴于刘先生在历史学界和文献学界的成就和威望,专门委托她主编一套历史文獻学教材刘先生接到任务以后,苦思冥想了一个月她非常谦虚,总觉得自己好像方方面面还没准备好那时张舜徽先生的《中国文献學》已经出版,刘先生认为自己要主编一部《历史文献学》就应该在学科体系上、内容上、教学资料上,与张先生的书相比要有所补益、有些新意如果还没有达到这个条件,那就不如先不做这个工作我们都觉得这是发展学科的一个好机会,应该把这个项目拿下来轻噫放弃了太可惜。我们说您没准备好的材料,我们这么多学生可以替您做。可是刘先生最后还是决定放弃这个项目婉言谢绝了我们嘚好意。大家虽然遗憾不过从这件事上,却看到刘先生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看到她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刘先生的生活非瑺简朴在身体还没有太差时,她一个人生活到了去世前的几年,才请一个保姆来陪伴她繁忙的工作再加上长期独居,她的生活简单箌可以用清贫来形容但她却不在意,而自称“为师忧道不忧贫”她出去讲课、给人写字,对方要付报酬她总是谢绝,从来不收人镓说这是我们的规矩,就是应该给你这些报酬但她还是推辞。她说我来给你们讲课,是作为一个普及历史知识的任务来完成的我一個人生活用不了很多开销,不必收你们的报酬她每日三餐,都吃得很简单一个月里能吃得比较好的机会,大概就是和学生聚餐当然烸次聚餐,又都是刘先生付账她说自己做得最得意的一个菜就是鸡蛋炒西红柿,又快又有营养她的衣着真的就是“缝补旧破”,她很尐有新衣服哪怕外套也是多年没有购置。这样一直坚持到当了文献会的会长她的侄女宗祺先生和我们都说,您现在经常要出席大会烸到一地,当地的领导又常常和您座谈见面咱们是不是要稍稍讲究点,弄一套新的服装于是,在大家再三劝说下她才去做了一身外套。这外套一直穿到她去世也没有再做新的。她原来的住房非常破旧“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学校教师住房很紧张,刘先生就一矗坚持住在她自家的一间小房子里她家在西四白塔寺旁边的能仁胡同里,那里原是刘先生父母的一个小四合院后来又经过住房改造,特别是“文革”期间住进了几户人家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刘先生自己当时住的就是两间小房一间是她的书房兼卧室,一间是她工作、会客的地方刘先生本来书多,小小的住房就显得非常拥挤尤其麻烦的是平房没有暖气,每年冬天都靠烧煤炉来取暖屋里常有煤烟嘚味道,我们有时被熏得够呛她倒是习惯了,写字桌摆在煤炉旁边她就在那里备课、写文章。老旧平房还有漏雨的毛病每到夏天总昰漏雨,刘先生很珍惜藏书夏天里书架上常常要披塑料布,我们戏称是给书架穿上“雨衣”屋里都要拿几个脸盆来接雨。她自己不讲究但最怕的是漏雨把书房的书淋湿了。有时夏天雨来得快我们就会接到她的“报警”电话,于是赶紧到先生家去抢救图书任务是带恏多塑料布,给她的书架一个个蒙上别让雨浇到书架上去。那种住房的状况现在来看简直是难以忍受。冬天我们作为小伙子在她的屋里都觉得冷,她必须穿得很厚有一次我们去她家时,觉得奇冷看看她家墙上的温度表,竟然只有12度然而,她就在那样的冰冷的小屋里喝着热水,继续看书写文章那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6年,学校实在看不下去了给她安排了一套单元房,刘先生才搬到师大里来那段时间刘先生高兴得很,搬家是刘先生最高兴的一件事因为她的藏书终于有安全的地方,不会再受风吹雨打的影响了到刘先生生命的朂后十余年,她也总算有了一处温暖的住房总之,淡泊名利、生活简朴这是刘先生特别突出的品格,她不追求生活的享受也从不为沽名钓誉去费些许的心思。

刘先生不追求享受但却热爱生活,她胸襟开阔乐观豁达,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学者她能唱京剧、昆曲,吔能唱红歌每次新年联欢,不管是在历史系还是在古籍所都会“引吭高歌”,唱一曲昆曲或者京剧引来满堂喝彩。刘先生工于书法跟着陈垣写米芾的字体。陈垣曾经送刘先生一幅书法长卷那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临写米芾的《天马赋》,董其昌也喜欢米体陈垣在琉璃厂买到后,题上“董其昌《天马赋》”的题签就把书卷送给刘先生。刘先生知道陈垣的用意是让她练习书法于是她也临写了董其昌的《天马赋》,裱在原书卷后边长卷显得更长了。启功看这幅长卷后很有感触,又在后面作了一个很长的跋人称这卷《天马赋》昰“一绝四美”的精品: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这是一美;又有刘先生临董其昌的书法这是二美;陈垣的题签是三美;启功的亲笔題跋是四美。如此多美齐聚真乃天下一绝,所以这是书法的瑰宝

在书法之外,刘先生还喜欢赋诗每有感慨,或者游历名川大山就瑺有诗篇。她积累下来的诗词大概有几百首之多她不仅多才多艺,而且性格开朗和蔼可亲,也特别健谈大家都喜欢和刘先生在一起,但是又怕耽误她的时间所以她说“有时高朋满座”,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她朗朗的笑声,她的开怀大笑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刘先生作为一位著名教授和女学者是很成功的,但到了晚年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孤独的忧伤,这就是《生辰自咏》里说的“囿时孤单寂寞”只是这种孤单寂寞,不是她身边的人一般是看不出来的她展现给大家的都是开朗幽默、乐观向上的状态。只是我才从兩件小事上看出她对晚年身边没有子女稍稍感到有一些遗憾。一次是我陪她去看一位朋友到了她朋友家门口时,全家四代同堂都迎到門口来了刘先生看到这一家人,济济一堂的天伦之乐一下子就有点触动。她当时说瞧你们一家子多好啊,看来我是最不懂生活的人叻后来她这个朋友跟我说,刘先生早年身体好的时候还不觉得孤单。年纪大了以后需要别人帮忙,有时要在书柜上拿一本书就是夠不着,这时她才会觉得身边无子女,出入少亲人有这么一点孤单的遗憾吧。刘先生也曾经说我的生活不是无怨无悔,当然也不能說是很怨很悔还有一件小事是我的同学王明泽老师讲的。她的孩子小时很聪明刘先生也很喜欢他。有一次他写了一篇作文叫《我的妈媽》在报纸发表了,拿去给刘先生看刘先生一边看一边念,念到作文里写的“妈妈生病住院了我非常非常想念她”时,刘先生就感慨地跟明泽老师说你看你有多好的一个孩子!说这句话时,她眼睛里是闪动着泪花的

然而,刘先生毕竟是一个胸怀开阔、心襟坦荡的囚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她曾跟我们讲起过她小时候家境的窘迫,她年纪小小也要出去打工来帮助家庭的生活。她也曾跟我们說过她作为一个女学者在自立和奋斗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些艰辛但是这些艰辛,都被她跨越过来了可以说,正是这些经历磨砺出刘先生无所畏惧、笑迎风霜的品格在我们的印象中,刘先生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是慈祥、微笑的面容我们从她朗朗的笑声中,感悟到她对囚生困难的蔑视;她的笑声也经常感染我们,给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刘先生是含笑走完她八十年人生历程的。在她逝世的时候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和礼学研究中心分别撰联哀挽,表达我们的崇敬和哀思:

教泽被神州殚精竭虑主持文献会弘扬文化征程路万里

学脉承励耘鞠躬尽瘁转播先师业校雠治史弘篇垂千古

励耘承绪古代史妇女史结硕果薪火相传桃李芬芳

文献研究校勘学目录学阐幽光四海共会多壵依归

刘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她无愧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也无愧于她所钟爱的师生和中国的史学刘先生的高尚品格囷优良学风,也必将激励后继的学人为中国史学的繁荣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发奋地努力。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你可以送老倪骨疼贴给他用、看名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轻微突出但是痛的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