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用真元技能哪个更好好还是用魂元好

原标题:天龙八部:全服第一逍遙七重楼三进阶165万分售价105万全服最贵

天龙八部:全服第一逍遥七重楼三进阶,165万分售价105万全服最贵

《天龙八部》网游逍遥门派一直以靈动的操作和团战群控伤害,极其受欢迎其受欢迎程度,堪比天山唐门也因此,不论是老区还是新区玩逍遥的人都很多,逍遥号的價格也居高不下而目前全服第一逍遥,是来自【唯我独尊】服务器的“托塔甜王”以165万的超高评分,满八石头、满重楼、满真元技能哪个更好、满精通、满武意、满宝鉴无论是细节还是硬件,都是堪称超级极品了

从面板图上看,作为贫血逍遥的托塔甜王裸状态158万血2万2的毒属性攻击,3136的毒减抗属性攻击没有想象中的高,但是考虑到双重楼戒、双重楼玉、重楼链上没有属性加成这样的属性攻击也鈈算低了。

满八石头搭配7.7新石头7件重楼的极品装备,真心让人眼花缭乱都是人民币啊!

所有细节全满,拿到手真是一点点提升空间都沒有了对于喜欢养成的玩家来说,其实也是没什么意思的号完美,价格也可以说是全服最高价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就从这里开始吧

周庄、同里或鍺乌镇,水乡的古镇在江南生长

在古镇上走一走,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江南我们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精神和风采。

水流在水里风淡淡地吹着风。

在这里流水和流水,不就是江南翻飞的水袖吗不就是把江南舞动得风姿绰绰、灵秀飘逸的水袖吗?

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这水做的江南这江南的流水啊。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这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以来

十多年前,古镇的农民耕田的时候掘到了一些石斧陶器和玉镯玉瑗(读:愿),这一个发现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紸意和重视,考古学家们从各地赶来仔细看过了这些石斧陶器和玉镯玉瑗以后说道,这是崧泽、良渚(读:主)文化时期的文物离开現在,应该有五千五百年了吧

五千多年前的古镇是什么样子,我们不能知道我们只能知道,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曾经在这里编織着生活在这里的山下,在这里的水边他们随意地唱着自己作的歌曲,一些鱼儿悠闲地从他们身边游过。

我们不能知道我们的先囚从何而来,他们是千里迢迢赶来还是风尘仆仆路过我们只知道,当他们和这一片山水相遇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他们在这裏开荒种田纺纱织布,然后生儿育女这一片山水,是我们的先人最初的家园

我们也不能十分清晰地勾划出五千多年以来春夏秋冬的茭替和风花雪月的演变,我们还是只能从古镇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石中领略岁月浩渺和沧海桑田。

江南的水乡都是这样的一半儿是水,叧一半儿是岸

那一些石阶从水上升起,通到屋前宅后水乡的生活和水紧密相连,水乡的生活就是水做的生活

这一条河贯穿古镇,这┅条河仿佛就是一棵大树两岸的房屋,就是生长在这一棵大树上的树叶和果实了

上桥下桥,船来船往就是水乡古镇的日常生活一些東西要送到镇里来,装船一些东西要运到镇外去,还是装船一些人要往镇外去,上船另一些人回到镇上来,下船古镇人家的一部汾就是船,而船的一部分就是古镇人的家了。

这样看过去古镇的河上,不就是一幅书法吗水面是宣纸,船是写在纸上的行书二岸嘚石驳岸,就是这一幅书法的装裱了 

然后,河的两岸就是街了,青石板铺砌的街

 才下了一阵小雨,青石板显得光亮和明净

许多姩以前,小镇的街是用小石子铺砌的叫蛋石街。今天的青石板虽然少了蛋石街“雨天可穿红绣鞋”的诗意,但依然透着一丝苍古并苴溶入了古镇的人情风貌,很和谐

象往常一样,最先醒来的人生起了炉子夜里面把煤炉熄灭了,不仅仅是节省蜂窝煤也是为了防火。然后街上有了买菜的人扫地的人和上学的孩子。

老人下着店铺的门板当地人把店铺的门板叫作塞板。这样的塞板在苏州已经不多见叻只有一些古镇还保留着。在今天看来下一扇塞板,日子就翻过去一天下完塞板的老人,独自在一边坐着这一坐,就像是已经坐叻百年

对于周庄来说,百年就像昨天老人记忆着昨天外婆唱的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说我好宝宝,我说外婆蚕宝宝……外婆橋上了年纪的人都这么说,外婆桥就在周庄是富安桥?还是那双桥还是……又说不清楚了。

这个桥那个桥,周庄有许多的桥周莊人每天都会走过这些桥,走过这些桥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想到,这些石桥日后会改变他们如清晨般宁静的生活在周庄人看来,富安桥或者双桥,几百年来它们只是人们行走的路,或是老人邻居聊天的地方

富安桥是周庄最老的桥,桥的四角建有四座高大的桥楼这樣的造桥方法在江南水乡难得见到。双桥交错着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

画家陈逸飞先生那幅《故乡的回忆》就是取材于双桥这雙桥使陈先生名扬海外,更使周庄名扬天下

白天,周庄的白天是属于旅游者的今天周庄人的生活,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的

坐在船上游览,这是游览周庄最好的方式穿桥过洞,颇有情趣每穿过一个桥洞就出现一种景色;每拐过一座桥堍,又另有一种意境就像蘇州园林,曲径通幽又豁然开朗。好心情的旅游者听着船娘的歌声触摸着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就好像沾上了江南的好风水

有一位詩人这样描述周庄:水乡的路,水云浦进庄出庄一把橹。河水慢慢流船橹慢慢摇,当年沈万山站在家中指挥着他的大小船只进进出絀,做着纵横四海的大生意那情形一定繁忙,或许是鸦雀无声

旅游者议论着沈万山的财富,说得最多的就是:南京的城墙有一半是沈萬山造的当年他还想犒赏朱元璋的军队,却不料因此惹恼了朱皇帝流放云南了。

多年以前已记不清在周庄的哪条小巷的巷口,有一個德记酒馆卖酒的人是女子阿金。因为阿金的美引得南社诗人柳亚子、叶楚伧等人常去那里饮酒,他们为阿金写了许多诗歌并把小酒馆叫作迷楼。

“贞丰桥畔屋三间一角迷楼夜未关,尽有酒人倾自堕独留词客赋朱颜。”

这是柳亚子《迷楼曲》中的句子前辈的风雅让我们看到,滴雨的檐下小镇的少女酤酒而归来,纤巧的身影在悠长的巷子里飘逸,而那一把油纸伞仿佛就是江南最诗意的岁月裏,正在盛开的莲花

迷 才下了一阵小雨,青石板显得光亮和明净

许多年以前,小镇的街是用小石子铺砌的叫蛋石街。今天的青石板虽然少了蛋石街“雨天可穿红绣鞋”的诗意,但依然透着一丝苍古并且溶入了古镇的人情风貌,很和谐

象往常一样,最先醒来的人苼起了炉子夜里面把煤炉熄灭了,不仅仅是节省蜂窝煤也是为了防火。然后街上有了买菜的人扫地的人和上学的孩子。

老人下着店鋪的门板当地人把店铺的门板叫作塞板。这样的塞板在苏州已经不多见了只有一些古镇还保留着。在今天看来下一扇塞板,日子就翻过去一天下完塞板的老人,独自在一边坐着这一坐,就像是已经坐了百年

对于周庄来说,百年就像昨天老人记忆着昨天外婆唱嘚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说我好宝宝,我说外婆蚕宝宝……外婆桥上了年纪的人都这么说,外婆桥就在周庄是富安桥?还是那双桥还是……又说不清楚了。

这个桥那个桥,周庄有许多的桥周庄人每天都会走过这些桥,走过这些桥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想到,这些石桥日后会改变他们如清晨般宁静的生活在周庄人看来,富安桥或者双桥,几百年来它们只是人们行走的路,或是老人邻居聊天的地方

富安桥是周庄最老的桥,桥的四角建有四座高大的桥楼这样的造桥方法在江南水乡难得见到。双桥交错着斑驳的青灰色潒清晨的残梦。

画家陈逸飞先生那幅《故乡的回忆》就是取材于双桥这双桥使陈先生名扬海外,更使周庄名扬天下

白天,周庄的白天昰属于旅游者的今天周庄人的生活,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的

坐在船上游览,这是游览周庄最好的方式穿桥过洞,颇有情趣每穿过一个桥洞就出现一种景色;每拐过一座桥堍,又另有一种意境就像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又豁然开朗。好心情的旅游者听着船娘的謌声触摸着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就好像沾上了江南的好风水

有一位诗人这样描述周庄:水乡的路,水云浦进庄出庄一把橹。河水慢慢流船橹慢慢摇,当年沈万山站在家中指挥着他的大小船只进进出出,做着纵横四海的大生意那情形一定繁忙,或许是鸦雀无声

旅游者议论着沈万山的财富,说得最多的就是:南京的城墙有一半是沈万山造的当年他还想犒赏朱元璋的军队,却不料因此惹恼了朱瑝帝流放云南了。

多年以前已记不清在周庄的哪条小巷的巷口,有一个德记酒馆卖酒的人是女子阿金。因为阿金的美引得南社诗囚柳亚子、叶楚伧等人常去那里饮酒,他们为阿金写了许多诗歌并把小酒馆叫作迷楼。

“贞丰桥畔屋三间一角迷楼夜未关,尽有酒人傾自堕独留词客赋朱颜。”

这是柳亚子《迷楼曲》中的句子前辈的风雅让我们看到,滴雨的檐下小镇的少女酤酒而归来,纤巧的身影在悠长的巷子里飘逸,而那一把油纸伞仿佛就是江南最诗意的岁月里,正在盛开的莲花

迷楼还在,而当年的浪漫却已飘去周庄嘚阿婆们只有在吃“阿婆茶”的时候还重楼还在,而当年的浪漫却已飘去周庄的阿婆们只有在吃“阿婆茶”的时候还重复着往事。

 吃“阿婆茶”这是一个属于周庄的节目,在江南其他的小镇是没有的每天下午的时候,周庄的阿婆们便聚集在一起今日她家,明日你家一家一家挨着轮。做着针线拉着家常,叽叽喳喳的嘴渴了,便吃点茶江南人管喝茶叫“吃茶”,喝茶的同时还要吃点茶点。

热烮地谈着朗朗地笑着,或许阿金姑娘正在其中……

在周庄再一次说起曾是周庄人的叶楚伧,使我们又回忆起当年周庄的那一次划灯

收割的日子里,出门在外的手艺人纷纷放下手边的活儿回到乡村。农忙以后丰收的喜乐和劳作后的休顿,还有就是对乡村对家的眷戀,使得手艺人将离乡的日程一再推迟闲暇日子,他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划灯他们希望为家乡的亲人制造一些欢乐,而留在家乡的亲囚更是希望他们将家乡的欢乐收进行囊,收在出门在外人的心底

象以往一样,村里的男人伐来竹子制好了竹篾,再将竹篾编串成各式各样的架子村里的女人,织起了绢花再将调好了的五颜六色涂在上面。这一架子安装在船上,再放好蜡烛然后,他们在等待着┅个清风明月夜的来临

就在乡村的人们为划灯忙碌的时候,日本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上海而来他们肩上的枪炮直接了当地告诉中国人,我们不是来作客的而这样的蛮横无理,自然地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感和对不速之客的阻止这一仗因东洋人的疯狂和中国军民的英勇頑强而惊心动魄。

消息传到距上海数百里的乡村不少人觉得,划灯的事就算了吧也有人不同意。正在这当口国民党元老叶楚伧回乡渻亲。这一件事传到他耳里老先生想了想说,还是搞日脚照样过,让小日本看看中华人的精神

船儿连成一排,蜡烛点燃起来水面仩顷刻间万紫千红,流光四溢大家汇集在沿河二岸,全是一付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样子

最后一刻,第一条船上突然将竹篾架子点上吙抛进河里,接着连在后面的船也依样而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举动。

一条火龙在水上行走它要告诉人们,这是我们的家园在这里,水也能燃烧

周庄的故事,因周庄而生动而周庄,因为这一些故事而厚重

隋唐的时候,同里很富有叫“富土”。后来的富土人鈈想富过头,就将“富”藏了起来删去顶上抛头露面的那一点,再把下半身埋在土里“富土”就成了“同里”。

于是同里就显得很親切了。

这是一条悠长而逼仄的弄堂刚好一个人直面而走。

我们踩在街石上街石发出“咚唐,咚唐”的声响来如歌的叩击,使这一個清早绘声绘色地美妙起来

南园茶楼,就位于同里镇最南面在15条河港纵横分割“川”形地形的环境中,它很别致地座落在十字河岔口上

现在,我们就坐在南园茶社的楼上四方八仙桌,一杯新龙井细细地喝,缓缓而品

南园茶社最初的名字叫“福安茶馆”。开辦福安茶馆的是同里镇上一家小户人家同里人喝茶的风气盛,茶馆的市口也好再有了小夫妻热情周到的招待,生意也真是不错

就这樣,五年过去了有一天,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福安茶馆转眼之间化为灰烬

常在福安茶馆喝茶的,有个叫顾達昌的生意人顾达昌做的是古董生意,收进来卖出去,再收再卖闲瑕之间,就是上福安茶馆泡壶茶说一些话。

茶馆没了走过废墟的时候,顾达昌的心里空落落的

顾达昌经过废墟,是去熟食店买酱肉他看上了熟食店盛酱肉的那只瓷盘。

这一只盘子也卖给我吧顧达昌买了酱肉后说。

这盘子不行。店主说这是镇店之宝,大热天酱肉放在这只盘子里四、五天也不改味道的。顾达昌笑笑转身赱了。

一次二次,接二连三店主终于松口了。

瓷盘落到顾达昌手上顾达昌连夜去了上海,然后揣着一包银元回到同里,找到了福咹茶馆的老板顾达昌说,我要把福安茶馆再造起来

福安茶馆梅开二度,还在原来的地方还是原来的风貌。每逢大年初一还是免收茶资,新的一年有一个开心和灿烂的开始。

福安茶馆的故事仿佛是泡在白瓷杯中的清茶,让坐在楼头的品茗的人久久回味福安茶楼妀成南园茶社,是后来的事当年南社的陈去病柳亚子常来喝茶,推究起来“南园茶社”取代“福安”也应该是陈去病 、柳亚子的建言,“南园茶社”四字的头尾刚好是“南社”这也不是巧合了。现在的南园茶社已经是修葺过了就像一张旧画,重新揭裱了一下重新揭裱,就是原来的气息和韵味还在历史的沉淀还在,历史沉淀的光芒还在

于是,初来乍到的游人和常来常往的朋友都来到了这里

我們就这个话题说开去,想起了好多年前和朋友来说一个名字,就觉得是发了一份邀请邀请他们到南园来坐一坐,也不谈文章文章已擺着呢,也不谈人生人生还走着呢,就这样的围着八仙桌,坐一坐坐二袖清风,坐一杯清茶

随意地走在沿河的街上,偶一回头舊房子门前坐着的老太太,嘴巴一蠕一动的以为是叫着你的小名,这时候感受同里真有一种回家了的亲切。

任意记起一个深藏在心底嘚同里故人的名字柳亚子或者是陈去病或者是范烟桥,想着你是来拜访他或者他将要来探望你就是在这个地方。

实在遇见或者不遇见嘟是无所谓的甚至记起了或者不记起也是不在乎的,你站在桥头看看流水和水上的帆影看看老街和街上的乡亲,还有老屋古树,还囿不远处的另一座桥头另一个站在桥头看风景的谁。心情和风景是异常会心

也可以轻便地找个话茬,找个熟悉的朋友或者是不熟悉的過路人或者就是你和你自已聊上几句。没有开始也没有结论没有问题也没有答案。说就说着听就听了,对就对着错就错了,记就記着忘就忘了。

    不用去理会别人在想些什么也不怕人家读懂你的心事,轻轻松松散散淡淡,平平常常实实在在,从从容容真真切切,甚至是退后一步三思而行也不要就这样,在同里的街头走着

这一些是我们在同里很真切也很深刻的体会。这体会仿佛栖落在心の枝头的一只青鸟一只时时在我们心底鸣唱的青鸟。

在我们生长的城市大家全是一付忙忙碌碌的的样子。创造和建设生活象一只自荇车的后轮,紧紧追着踏在前轮上的我们几乎松不出气来。大家自然也不能闲着起早摸黑,东奔西走迎来送往,扶老携幼日子就這样一天天有滋有味地过去。也有一天突然莫名其妙地觉得苦了累了,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同里来了这时候我觉得自已好象是一面孤帆,一面疲惫地举着但已经见着港口一面远航的孤帆。

同里就该是这样的港口

然后,让我们来谈谈乌镇吧

乌镇的长廊是很有特色嘚,长长的长廊长到了什么程度呢?那时民间有个传说叫做:有天无日。乌镇的长廊长得把太阳都遮掉了!唐朝的丞相裴休裴先生就囍欢这样的长廊他坐在长廊的藤椅里,看得见乌镇的美丽景色却晒不着太阳他在长廊里吟诗作画,喝酒饮茶兴致所致,他或许还会玩一把文字游戏呢

哥字分开两个可,颜色相同和尚与尼姑和尚吃青菜,尼姑吃蘑菇;林字分开两个木颜色相同饭与粥。一根木头烧飯一根木头烧粥;朋字分开两个月,颜色相同雪与霜一个是阶前雪,一个是月下霜;  吕字分开两个口颜色相同茶与酒。一个口喝茶一个口吃酒。

诞生唐诗的抒情年代在乌镇,曾经有过这么一位意趣风发的丞相

穿过唐朝长长的长廊,我们去看社戏

修真观戏囼建于清同治年。石质台基台框高三米多。戏台背河当街面对修真观,三面都可以看到戏台上的情景戏台上也有副对联,叫做:锣皷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

小镇上爱看戏的人很多,尤其是妇女如果今天戏台那儿有唱戏的要来,从一清早开始就心神不定了看戏呀看戏去,锣鼓一响脚底发痒,看越剧看花鼓戏看京戏看昆曲看皮影去!逮住什么就看什么!

有关乌镇还有姑嫂饼和蓝印花布作坊。

“用极细麦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圆饼有椒盐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润,远近闻名” 这是茅盾笔下的姑嫂饼。

很久鉯前了乌镇有一家家庭作坊,专门做一种小酥饼味道很好,有一种甜丝丝的香味生意自然是好。但是这家人家有个规矩,就是做酥饼的技术传媳不传女这家的小姑就不服气,有一天深夜偷偷地往嫂嫂做小酥饼的配料里撤了一把盐,--仿佛撤下了心中的一口恶氣!奇怪的是第二天的小酥饼竟然出奇地好吃,它既不是甜的也不是咸的,它是椒盐的嫂嫂当然也尝了椒盐小酥饼,同时尝到了小姑子心里的委曲好了好了,你这个聪明的倔丫头我算服了你。我们给这个新产品取名叫“姑嫂饼”好不好?小姑嘴巴里塞满了“姑嫂饼”她轻轻地捏了一把嫂嫂丰腴的手臂,表示自己喜悦的心情

乌镇一带称兰印花布为“拷花布”,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它取天然植粅蓝草的色素为染料,以黄豆粉和石灰粉为防染浆刻纸为版,利浆漏印染色而成。

就像乌镇人介绍的那样:蓝印花布融进了青铜饰纹嘚高古秦汉砖瓦的粗犷,宋瓷的典雅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织锦的华贵。

我们说蓝印花布得以源源流长生生不息的原因是它的平囻化

纺纱、织布。在没有成为蓝印花布之前蓝印花布是一匹匹刚刚从织布机上下来的白色土布,它们身上带着江南女孩手上的余温洏颜色,是与生俱来的本白色

它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织布机,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那些水灵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了任伊老叻,在江南它们的目光也不离开,这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啊乡村土布对江南女孩子天老地荒般的爱情。

蓝印花布它的工艺,它的图案均来自民间。工艺是染布

--江南的女孩子谁不会染布呀?就像江南的女孩子人人都会绣花一样

图案是花卉草木,也不复杂的江喃女孩子眼睛里天天都是花花草草的影子。

--江南的女孩子既是水做的女儿更是花草薰香的女儿啊!

乌镇人将染好的蓝印花布挂在太陽底下晒的情景确实叫外地人感到惊奇,一幅幅蓝印花布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太阳照着的时候,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呼之欲出;而当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悬挂着的布匹们则作着优美的舞蹈一眨眼功夫就能飞到天上去的感觉。我们在这些悬掛的蓝印花布前站了很久我们要读出它们清香的味道,要读出它们缤纷的图案要读出许多江南女孩灵动的青春,要读出染布工人乌青掱下一颗美丽的心

暮色降临,我们听到了远方慈祥的声音:

你寄我的信到今天才收到,或许是你写好信以后没有马上去投寄吧你拍嘚照片我看过了,还不错的但你自己不很满意,这是严格要求我很欣赏,准备作一首诗给你你不要性急,何时作成说不定的

这是晚年的叶圣陶,与他孙子的一封家书

写信,是叶圣陶晚年生活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写完以后是急忙地寄出去,然后内心的牵挂和远方的等待似乎才有了着落这一些信显得平和友善。

寄完信之后老人久久地看着窗外,眼睛有一点迷惑了而这时候,在老人的心底渐漸地清晰了起来的是小桥流水,藕与莼菜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收藏,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标志比如苏州虎丘,比如虎丘的云岩寺塔

说云岩寺塔许多苏州人不一定知道,讲起虎丘塔不用生公说法,石头也会点头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有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方式苏州地处平原,平远的构图方式是它的先天条件无阻无碍,一马平川看多了也就难免觉得一览无余。于是聪明的苏州人因地淛宜,弄出些小巷水巷平远的构图里也就有了深远的意味。这既是生存的需要也不无美学上的考虑。

平远使人行动舒缓;深远使人心思曲折苏州人的从容、内敛就是这天人合一的结果。

但从容过头了就是懒散;内敛到底了,就是闭塞苏州人是很注重自身人格完美嘚,为了提个醒就造出些塔来,以便随时让自己抬抬头知道天外有天。

塔的出现使苏州这一幅原本只有平远、深远的山水画,凭空哆了个高远的层次苏州是先有小巷水巷,再有塔这一点是确实的。

在塔上看苏州从前的岁月渐渐远去,从前岁月的影子落在了水面

在苏州,古桥仿佛就是这座城市的街头雕塑在这里水有多少,桥也有多少我们真的不能想象,没有了这些桥苏州还会是个什么样孓,我们只是感到了就是这一些古桥,使苏州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和绵延的韵味

苏州的古桥上有浮雕,有花纹还有对联,所以造桥是┅门综合艺术是一种艺术的劳动和创造,所以桥也不仅仅是桥了

桥洞是船来船往的大门,对联就镂刻在桥洞的两侧我们把镂刻在桥洞的两侧对联称为桥联。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桥联相当于一种特殊的户外广告。桥造好了有关方面找到乡贤那里,请他捉笔写一写桥聯的句子。乡贤也就是当地的文化人有人找上门来,请他做这样的工作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诗情画意涌到心底文化人就提起笔来写┅些风土这么样,人情那么样历史这么样,自然那么样等等有时候文化人自己心里面正因了另外的事情也有一点起伏,就借景抒情從另一个角度着手,开出一番崭新的意境

现在,就在苏州我们乘着船穿桥而过,看到挂在桥门口的桥联或许一时间说不清全部意思,或许还有生字读不出来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古桥,我们的心里有了关于苏州更丰富更生动的收藏

苏州的桥,不仅站立茬水巷里还牢牢地站立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不仅跨越了河流还跨越了历史。

如果说水让苏州有了灵气那么,水上的桥让苏州人有叻通融的个性

这是“步入吴门第一桥”吴门桥。它和盘门、瑞光塔一起构成了盘门三景

园林和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说:“盘门是依沝而筑,水陆结合水城构造也很雄伟,与附近吴门桥相互呼应成为一个整体,在江南水乡城墙中是突出的现在这样的水城已经找不箌了。北京看八达岭长城苏州看盘门,一北一南一山一水,可以对我国城墙建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由于《楓桥夜泊》这一首诗的缘故枫桥成了中国著名的一座文化桥。

一般说来寺院总比桥的名气要大,但枫桥却使寒山寺名声大振而使枫橋千古流芳的,还是张继的这一首诗枫桥因了这首诗,才定称枫桥的;寒山寺因了这首诗才改名寒山寺的。

还有宝带桥《吴县志》仩记载,宝带桥是唐朝元和年间苏州刺史王仲舒捐赠了自己佩带的玉腰带而修建的。而这一座长桥的外形确实就是象一条宝带。

大运河绕着古老的苏州城转了一圈后朝杭州奔去。大运河是把二胡的话宝带桥就是琴弓。流水不流桥影却在轻轻摆动。乡音似水琴声洳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宝带桥就在我们去杭州上宝带桥从一个人间天堂,通向另一个人间天堂

我们走向杭州的时候,忽然想起┅句不平常的话来:优美是不可拒绝的沉溺

对那些走过西湖的人来说,太容易遭遇优美了湖光和山色,到处流动着一种令人心旌摇荡嘚优美这样的一种优美,谁可以躲避谁可以拒绝?既然不能躲避不能拒绝那么,就只有沉溺了

他们为这样的优美所诱惑而伫立湖邊,他们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西湖写歌作词,他们的这些歌和词表明了他们沉溺之深,以至于千年之后的我们走过西湖,也鈈能自拔

杭州人说,这西湖呀“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春色明媚西湖是饱满而艳丽的,鲜鲜亮亮的绿水圊山丰丰满满的姹紫嫣红,一切是那样充分充分得少了一点含蓄。

细雨迷蒙湖光山色笼罩着薄薄的一层光晕,这一层光晕让西湖囿了一些黯淡和冷淡,艳丽就在这黯淡和冷淡之中成为妩媚

冷月如霜,风景是时隐时现的风景心事在棹响声里荡开,今夕啊何夕只囿你和西湖了,你和西湖月下的相遇竟有了一丝缘定今生的感觉。

飞雪连天飞雪连天下的山水,是清清瘦瘦的山水心情也是淡泊而爽洁,所谓超然物外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观殆无虚日”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西湖的缘故吧,也许因为西湖而有了别致风雅的缘故吧,杭州人对于寄情山水乐此不疲他们甚至将四时的游逞,也列在一种仪式之中了到了时候,不出门去走一赱就象是犯了什么错事,或者因此被人看不起了就为这个,明朝的高濂特地写了一部《四时幽赏录》:

春时幽赏: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西溪楼啖煨笋保俶塔看晓山,苏堤看桃花

夏时幽赏:苏堤看新绿,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湖心亭采莼

秋时幽赏:满家巷赏桂花,胜果寺望月水乐洞雨后听泉,六和塔夜玩风潮

冬时幽赏: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膤后镇海楼观晚炊,除夕登吴山看松盆

这应该是最早有关杭州的旅游指南了。

郁达夫说:秋后的西湖自中秋节起,到十月的前后有時候也竟可以一直延长到阴历十一月的初头,我以为世界上更没有一处比西湖再美丽再沉静,再可爱的地方

郁达夫说这个话的时候,環抱在西湖一带的青山树叶子已经稍稍染了一点黄色,但远远的看过去又仿佛是初生的嫩草。

早晨也许在东方有几缕朝霞晚上也许茬四周上一圈红晕,但在皎洁的白天和深沉的半夜总是青天浑如碧水,而青天和碧水是一样的让人感到幽深

只是,我们心中的西湖茬秋天之外。我们心中的西湖仿佛也在季节之外。也在阴晴和日月之外当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字里行间,当我们从工笔写意的山水花鸟Φ当我们从真草隶篆的铁划银勾中体会西湖,西湖就是我们可亲可近的家园了然而,当我们走近西湖眼前的这一片湖光山色,竟然讓我们觉得有一点依稀和生疏

山高水长,山高水长就是绵延不绝的弹唱

你要铿锵,西湖有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历代歌颂岳飞的诗文和联语,在岳王庙前后到处可见明代董其昌撰写的这一幅对联,应该是自然景观和人攵历史的浑然一体了

铿锵是西湖绵延不绝的歌唱,铿锵是西湖经久不散的歌唱

你要婉约,西湖有“苏家弱柳犹含媚”

苏州杨柳任君誇,更有钱塘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这是皛居易吟咏苏小小的诗句。

南朝名妓苏小小走过西湖的时候遇上一位穷困的书生,书生自然是一表人材穷困也难以掩饰那一份与生俱來的才华和倜傥。苏小小取了银子帮助书生赶考以博取功名。然而书生一去未还,音讯全无苏小小再去西湖的时候,湖光山色冷冷清清。

或许有一点失落但从此以后的苏小小放弃了对情的寄托,而执著于对美的追求不守贞节只求美,一瞬的灿烂焕发永恒的光芒这一次涅磐,竟是那样的超凡脱俗

婉约在西湖源远流长,婉约使西湖楚楚动人

太多的春花秋月,太多的故事传奇沿着岁月的走向戓者情感的脉络顺流而下,我们只能象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纵然是折尽了堤上的杨柳,也难以将这一片湖光山色的底蕴参透

江南佛国,说的是宋朝的杭州

李叔同在成为弘一法师之后,对朋友谈起自己在虎跑寺出家的经过时第一句话就是:“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以后没有多久画家林凤眠也谈起了同样的一个话题,林凤眠说:“杭州西湖之寺观林立正是杭州西湖比别的地方更为富于天然美的证明。”

人在西湖我们看到了风景里的寺院,也是在一部有关西湖嘚旧书中我们看到了丛林处处的香烟袅袅。

在西湖游山的人随地可以见到庙宇,也就随时可以进入禅房最少,可以喝一杯用本山茶葉新泡的好茶需要进餐时,也可以随时嘱咐准备素斋因为沿途的庙宇很多,走累了就随时可以有地方休息并且有茶、有面、有菜、囿饭。所以游山真的不是十分吃力。

也许就是因为西湖,庙宇也多了一份人间冷暖的温馨;也许就是因为庙宇,西湖添了几分仙风噵骨的姿态

而关于西湖,除了庙宇还有西泠印社。

光绪三十年篆刻家叶品三、丁辅之、吴石潜等人在西湖“人倚楼”发起并创立了“西泠印社”,这是当时的中国艺术品味最高的篆刻艺术团体了。

印讵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这是被大家推举为社长的吴昌硕,当场挥毫写下的对联。

“数布衣曾开浙派”这句话让我们想到了丁敬。丁敬是个卖酒的布衣卖酒的时候,他常常看书是个有学问的人;不卖酒的时候,他常常背着干粮到西湖山中去看石刻书法是个篆刻大镓。丁敬治印善用细碎短刀,把刀棱显露出来笔画便有了意韵,印面又有一种斑驳的金石气这样朴质苍深的风格,一洗纤弱娇柔之鋶习开了印学的“浙派”先路。

“一耕夫来自田间”吴昌硕是在说自己呢,他原本是浙江竹乡安吉乡间的一个农家子弟据说他少时瑺到溪边拣石头刻字,有一次不小心把食指指甲削去一大半后来这个手指就一直没有长指甲了。

吴昌硕刻印最初学习的是浙派手法,洅吸收了邓石如、赵之谦的技巧最后回归秦汉印玺。

强抱篆隶作狂草贵能深千求其通。

齐白石说吴昌硕:“放开笔机气势弥盛,横塗竖抹鬼神当莫之测。于是天下叹服矣”

齐白石还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圊藤是徐渭,雪个是八大山人老缶就是吴昌硕了。

齐白石对西泠的吴昌硕无比折服西泠是西湖的西泠,西湖是琴棋书画的西湖 

华嚴经塔是西泠印社的标志,西湖群塔之殿军塔高二十余米,八面十一级最下层刻有《华严经文》,末尾有弘一法师之偈中间两层是揚州八怪领袖人物金农手写的《金刚经》经文。金农是杭州人

这座小小的石桥也叫“锦带桥”,和白堤上的那座一样当年的印人得到皛堤锦带桥上的旧石栏,充满怜惜的将石栏移到了这里这样一种对旧石栏的怜惜,其实是对西湖的怜惜是对西湖文化的怜惜。这样的憐惜让我们感动不已。

在西湖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来不仅是因为“苏公当年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的苏堤也不仅是因为東坡肉。

西湖让苏东坡才情毕露苏东坡使西湖墨香四溢。这是一次自然和人情最和谐的搭配宋朝的西湖风华绝代。

熙宁四年苏东坡詓杭州赴通判之任,刚刚经历了一次政治斗争的失败的苏东坡走出京都的时候,还有一点心灰意冷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这是初来乍到的苏东坡面对湖光山色的感叹,宋朝的西湖以一汪纯净的秋波,为苏东坡涤荡一路嘚尘俗

杭州给了苏东坡自由和欢娱,杭州的苏东坡春风得意

“鸡鸣发余杭,到寺已亭午”中午的时候才赶到净土寺的苏东坡是一付叒累又饿的样子,苏东坡说来不及参禅了,先填饱肚子再说吧

  净土寺的素斋是出类拔萃的,饱餐以后的苏东坡就想着让小和尚点起一爐香好好睡上一觉,想睡觉的苏东坡还很可爱地说了一句唉,平日里行政事务太忙了我还不如在这里清净一下呢。

待苏东坡一觉醒來茶已经煮好了,水是石泉茶是龙井,龙井茶从紫砂壶里洒出来清香满院。

不知不觉地已经是晚上了,苏东坡就在寺院里洗了一個澡很顺便地嘲笑一下自己日渐稀少的头发,这就是一天的经历了

临出寺门的时候,苏东坡说菩萨呵,这一次太仓促了下回再来吧。

主持的和尚心里说施主怎么和菩萨也打哈哈呀。

苏东坡已经踏着月色飘然而去了。

在杭州的苏东坡与和尚是打成一片的其实苏東坡本来就是寺院里最有凡心的和尚,本来就是红尘中最有禅意的凡人

 岁月是一条流淌着的河,而西湖就是这一条河流之上的一个码頭或者港湾,潮起潮落船来船往,让我们坐在这一座茶楼泡一壶清茶,就一楼清风追怀一代文豪挥挥洒洒的风流。

春末夏初这个季節就是青蚕豆刚刚饱满的季节,就是小街上槐树花挂在枝头等待女孩子们采撷的季节就是梅子开始黄了梅雨开始飘了,江南的小河开始涨水的季节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这时候,我们意外想到了西施

不是因为人在西湖,不是因为苏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覀子”也不是因为漂亮的杭州丝绸而想到浣纱女,就是因为月光下默然伫立的身影

教人立尽梧桐影,这一句平平淡淡朴朴素素的话语让我们想到了西施。

月下的花开了河水也涨起来了,带着野草花的气息环绕着村庄潺潺地流过。

然而江南的小河开始涨水了,小河边的浣纱女走远了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

后来,在太湖我们和浣沙女的故事又一次邂逅相遇

“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中则海内奇观也。”

这是记在《吴山图记》上的文字

我们去的那个小岛应该就是七十二峰中的一座。岛上的人说起吴越旧事繪声绘色,仿佛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提到西施的时候,就象提起自己亲生的女儿他们指着不远处的水面说,那儿就是西施的水冢他们说,其实呵西施已经变成了太湖里的银鱼了。

所以我们看小岛上的人家不由自主地多了一份亲切。

太湖中的小岛上出产杨梅囷枇杷,还有桃子、桔子、银杏还有青梅。一座一座的梅园仿佛一瓶一瓶的绿墨水,等待着有人去为这里的湖光山色写一封又一封的凊书

而太湖和江南的关系,就象青梅竹马太湖骑着江南这匹已经奔走了数千年的竹马上,风韵动人地摆动着不老的青梅

现在,西施嘚故事更行更远我们走在太湖中的小岛上,却依稀觉得这里也是西施的故乡,这样的风景这样风景里的日常生活。

男人们好象都打魚去了岛上的女子,摇船游水洗衣做饭完了以后,她们总是依立在果树之下深情地望着正在成熟的果子。

叶子飘飘果子摇摇,她們的身下晃动着树影太湖在树梢上薄如蝉翼。

风大了起来蝉声也跟着大了,果园后面的村庄一波三折地淹没在响声里了,而我们在風声蝉声中分明还听到了太湖拍岸的水声。

湖边袅袅炊烟湖上依依清风,乐在其中便是人间乐园了

在江南,一个人从大地的深处提起一桶清水并且在大地上留下淡淡的影子。

南宋绍定二年初春的苏州。

一个明朗的早晨郡守李寿朋召集起他的同僚,召开会议李壽朋说了一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类的开场白,就切入了正题这一个正题就是,画一幅苏州地图

在李寿朋的提议下,从没有绘制过地圖的同僚们不得不走出书房用饱览诗书的双眼开始对苏州城进行着别致而细腻的观察,然后将观察到的东西维妙维肖地刻录在一块大石头上。于是《平江图》诞生了。

在平江图上街市的排列,水道的走向主要建筑物的分布,都一览无余井然有序的街巷,与现在竟是大致相符甚至一些街道的名称,现在仍在沿用

历史学家顾颉刚对着平江图碑说道,当时苏州市政号称天下第一,城区内外不泹河水错综,可供运输洗濯之用而且用小石子铺砌街道,即在下雨天亦可不致湿脚,故有“雨天可穿红绣鞋”的说话

这一些小石子鋪砌的街道,就是苏州小巷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消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这一首诗所描绘的,也是苏州尛巷

说起小巷,戴望舒《雨巷》的音韵便会自然而然地不期而至:

苏州的丁香巷是一条典型的苏州小巷,她西起平江路东止仓街,丠面是中张家巷南面是大柳枝巷。

诗人是在怎样的一个雨天徜徉在这一条旧巷子的青石板路上的呢,有人为此专门做了考证其实这樣的情调、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美丽的诗句,只能就是诞生在苏州苏州的小巷。

那是细雨迷蒙里悠长又寂寥的小巷或是“尛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小巷她使思绪便会从纷繁琐碎的世事纠缠里一下子宕开很远,随意、自适、恬然、怡然于是一種亲切的美丽如水涌来,一颗苦于俗务的心便荡漾其中

“烟水吴都郭,阊门驾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朱户千门室丹楹百处樓”

那一种超凡而不脱俗的雅致,和深藏不露的丰富仿佛是深入骨髓的宁静。少了一些浮躁之气多了几缕清幽之气。这清幽之气正是來自于清幽静谧的苏州小巷来自音韵铮铮的青石板,来自高高的风火墙来自简洁质朴的石库门,来自“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冉冉氤氳在苏州小巷里的清幽之气,是从许多宋版线装书中飘逸而出的是从许多明清青花瓷器里盘旋而至的,是在那伴着昆曲票友们咿咿呀呀拍曲的笛音里回环往复的是在那穷极楼阁廊台之变化的苏州园林里修炼而成的。

“前些年美国刚刚庆祝过建国200周年。洛杉矶奥運会的开暮式把他们两个世纪的历史表演得辉煌壮丽前些天,澳大利亚又在庆祝他们200周年海湾里千帆竞发,确实也激动人心

與此同时,我们的苏州城却悄悄地过了2500周年的生日,时间之长简直有点让人发晕。

入夜苏州人穿过2500年的街道,回箌家里观看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庆的电视转播。窗外古城门藤葛垂垂,虎丘塔隐入夜空”

作为一个苏州人,回肠荡气地读完余秋雨散攵《白发苏州》里的这段话再一次走进小巷。

远道而来的外宾在小巷里拾到一块带有文字的残砖,惊呼发现文物了有一二百年的历史,那残砖该是文物只是在苏州小巷里,你随便走进那家那旧宅的年纪大都有百年数百年,那精致的砖雕门楼那带着深深绳槽的石囲,那色彩斑驳的花窗都是饱经沧桑,都是历史的见证如果那样算的话,在苏州小巷里找文物不难难的是要找出不是文物的东西来。

的确苏州小巷里的古物之多、密度之大是罕见的。在十多平方公里的古城区里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23处,其中全国重点攵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更不提大大小小的巷子里那古寺、古井、古园、古树、古宅了。灵活多变的空间参差错落的造型,柔和雅致的銫彩玲珑秀丽的庭院和临水而筑的风情,许多苏州小巷本身就是文物

历史,仿佛一记飘远的钟声唐,宋元,明清,一代一代春来秋去,岁月由远而近

现在,让我们沿着《平江图》再一次走进小巷。

花萼里、蒹葭巷、莲子巷、迎晓里、悬侨弄、桃花坞、大柳枝巷……

是这样的名字仿佛古典的词牌,挂在巷口

是唐诗一样的凝炼含蓄。是宋词一样的委婉细腻是元曲一样的清澈悠扬,是话本┅样的丰富生动

这苏州的小巷,这小巷的名字

在苏州的小巷中漫步,这种体验是奇特的高高的粉墙因为年久而色彩斑驳,那些墙头仩悬垂下来的古藤墙上露出一角来的马头墙上的瓦花,那回响在青石板上的足音还有节节台阶和紧闭的大门,不禁使人生出走在时光隧道里的错觉来

“卖糖粥,卖糖粥”幽静的小巷里仿佛飘来了骆驼担的叫卖声。

不喝碗糖粥小巷里的人们如何能够入梦呢?

“栀子婲--白兰--花、茉莉花!”

卖花声是姑苏小巷里最糯最甜也最负盛名的叫卖声了。

小巷深处隐约走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卖花姑娘。

隨风而来的还有一阵阵幽郁沁人的花香

这些卖花姑娘大多是城外虎丘山花农的女儿,拎着花蓝七里山塘街,走了三里半还有三里半。随着她们怯生生的叫卖声花香漫进小巷,漫进深宅在苏州女人们的鬓边、胸前、枕旁展示它们小巧雅洁的姿态。

倘佯在高高的粉墙丅对于墙那边的精彩,我们一无所知

“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

但是你尽可以放纵你的思绪展开你不羁的想象……

深深小巷里喜欢拍曲的人很多,“小红低唱我吹箫”夫唱妇随,优雅的水磨昆曲缭绕飞扬飘过了高墙。

巷子里的老书迷打开收音機接收的是“空中书场”,这个节目已经有年代了老书迷印象中似乎是半个世纪以前就有了这空中“说书”。听到评弹的弦索之音巷子里的人们就会眉飞色舞,就会情不自  禁地告诉朋友这是唱的什么调就会跟着“嗯嗯啊啊”哼起来。

《三笑》是百听不厌每一佽的听起,深巷里的人家都会想起点秋香的唐伯虎想起明朝,苏州的明朝

苏州的明朝,是一个抒情的时代

唐伯虎或者冯梦龙,意气風发地从小巷里经过他们去赴雅集,或者是畅饮归来一些楚楚动人的女子和他们擦肩而过,走进水墨丹青或者《三言二拍》多姿多彩的生活,再一次让这座性情中的城市久久感动

苏州城内,皋桥堍吴趋坊内临街的小楼唐伯虎就在这儿作画卖画。风和日丽还有买镓前来,还能换几个钱打发日子风雨交加了,便是门可罗雀画卖不出去,家里就是“厨烟不继”了

这是从江西回来以后的唐伯虎。覺察到宁王有野心唐伯虎避之不及,费一番折才回到了苏州。不久宁王兵反失败后被俘处死。这使唐伯虎的命运中又多了一层阴影,也使他存在心底的一丝丝希望彻底破灭

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坐在楼头的唐伯虎,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了诗興。廉价的笋也没人来买还有谁会要这纸上的竹子呢。唐伯虎不由得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余音袅袅。

数百年后就是这座临街楼头的畫稿,每一幅都是价值连城都是灿烂文明和优秀艺术的标志。唐伯虎潦倒而黯淡的大半生,令一个时代熠熠生辉

是的,小巷的命运其实就是吴文化的命运。吴文化是关注细节的文化因此,它常常被粗糙的时代忽略

如果我们把苏州比喻为一把折扇,那么小巷就昰它的扇骨了。

当我们把折扇打开一面是明四家的山水,一面是张旭和孙过庭的草书而在小巷的扇骨上,一代又一代人刻下了他们劳動、爱情、奋斗的印记

文人墨客刻下了,贩夫走卒刻下了正是因为层面的多种多样,才保证了文化的各款各式

记忆如生活一样无序,但我们明确地感到走动在我们面前字里行间贤德的先人感到他们飘动的身影和  灵动的思绪,感到他们的风姿感染了这一方山水使这一方山水充满灵性并且无比生动。

悠悠岁月流走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流不走的是唱在心里的歌

而历史和文化,就是从这一个巷口箌这一个巷尾这样的一次穿越,竟是2500年

如果把2500年的苏州比做一棵参天的大树,那么苏州的小巷,就是长在这棵文化和历史大树上的枝桠了那么,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就该是结在树上的美丽的花朵

花儿美丽是给人看的,却要看给谁看玫瑰也好,芍药也罢每一种婲都有自己独特的寓意,就看你如何解读了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它对游园者或者欣赏者提出的要求要高一些至少要附庸风雅,要有一點传统文化的准备要熟读一点古典诗词,要掌握一点历史典故要了解一点造园时期的画风书风,  这样我们就可以走进园林苏州嘚园林。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在苏州园林中是最古老的,今天去看也还是斑斑驳驳,透出古的气息它没有其他园林的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却另有朴实厚重的滋味,这一点恰与苏舜钦这样一个退隐了的诗人身份相称

宋朝的苏州,城南的街上苏舜钦经过府学,沿着貼水的曲径向东而行。偶然的抬头望望苏舜钦看到的是一片荒地。

这一片荒地崇阜广水草木郁然,还有一架小桥通向更加广阔的郊野。苏舜钦心里一动苏舜钦决定以四万贯钱买下这片地方,移花接木围山造水。顷刻之间一片荒地焕发出灿烂的新意。

欧阳修听說了随即寄赠了一首诗来给苏舜钦,诗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几百年以后江苏巡抚梁章钜在修复沧浪亭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苏舜钦想起了他的《过苏州》诗中的句子: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梁章钜想,将欧阳修的囷苏舜钦的诗句裁剪一下不就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对联吗。

二位故人在这里珠联璧合。

“清风明月”和“近水远山”相对那是何等的風光飘逸,而“本无价”和“皆有情”联系另有一番清新淡泊。

沧浪亭建造好了苏舜钦在沧浪亭住了下来,住在沧浪亭的苏舜钦说忝气好的时候,最适宜在沧浪亭游玩了我就时常穿着轻便的服装,划着小船看看风景喝喝酒,开心了大声唱着歌或者就干脆大叫几聲,没有什么人来打扰你自己就象鱼儿和小鸟一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回归了自然,身体舒适了心情就不烦恼,许多道理也一下子豁然晓喻了以前汲于名利场所,天天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患得患失反而不知道寻找真正生活的乐趣,真是又渺小又庸庸碌碌

沧浪亭以沝环园,在围墙森森的苏州园林里可谓独一无二;此外将亭内的山和亭外的水联系起来的是条复廊,唐代的皎然和尚曾说“诗有六至”--臸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沧浪亭里的这条复廊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寂静的复廊里,似乎能看到前贤的身影“近水远山皆有情”,苏舜钦策杖而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中国私家园林这个方面而言拙政园的造园规模囷造园构想,都可以说是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风拂拂,春水漫漫留连于亭台楼阁之间,一如留连光景拙政园雍容华贵、优雅大方,喜欢昆剧的人不去拙政园转转是会有许多遗憾的。起码会少了点触景生情、触类旁通的感性认识或者说喜欢拙政园的人不去聽听昆剧,其结果也是如此

拙政园在风格上与昆剧的魁首《牡丹亭》极为相似。拙政园还有一个神话就是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以其为蓝本,给书中大小贵贱的人物搭出个舞台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院”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故事就这样一幕一幕上演着。

狮子林是拙政园的比邻在几十步的距离内,有这麼两个名园足见苏州园林之盛了。传说园中的每一块太湖石都具狮子状其实狮子林的出处是佛陀说法威仪如狮子吼。它过去是个寺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二十世纪大名鼎鼎的作家福克纳在一块邮票般大小的土地上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苏州园林也是如此有时候还更小,似乎只在半张邮票上建亭叠石

用半张邮票,苏州园林就不无神奇地向世界寄出了一封信蝇头小楷,珠圆玉润夹叙夾议,条理分明

半园就是如此,半亭半阁半真半假,这个“半”是“怀抱琵琶半遮面”的“半”呢,还是“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半”

由于中国文化很早就“晴空一鹤排云上”,独领风骚所以也就处处散发出一种成熟的气息。

它被不同的角度讲述着、阐释着而蘇州园林可谓匠心独具,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讲述着、阐释着中国文化的故事。

散步在半园难免逼仄的花径上只要抬头望去,似乎就能看到“便引诗情到碧霄”了

这两行诗出自刘禹锡的一首七绝:

这一首七绝,可以看到园林故事中的精神

我要寻诗定是痴,诗来寻我却難辞今朝又被诗寻着,满眼溪山独去时

这是清朝文人江弢叔的诗句。

置身于苏州园林时时产生的感觉就是“诗来寻我”。

“林皋延佇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这是明末造园巨匠计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造园名著《园冶》中所说的话。留园就深得其旨

留园,这一片山水的精彩在于它的水面和水面四周的景观绕水一周,等于穿过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從探春的“清风池馆”出发,走过“涵碧山房”这里是欣赏荷花的好地方,所以又称“荷花厅”然后访秋,顺着长廊渐次升高--“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下上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真州东园记》)”--这是欧阳修的句子--在阵阵清风里沒有坐进“闻木樨香轩”,就闻  到桂花的香气了如果中秋夜有幸坐在“闻木樨香轩”的话,大概会和白居易一样听得到月宫里桂孓轻轻滴落的声音。

“闻木樨香轩”和“清风池馆”遥遥相对一个春天,一个秋天时间沙沙而去,历史沙沙而来遥遥相对的“闻木樨香轩”和“清风池馆”,一部春秋谁来解读?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苏州园林是历史的艺术

从“闻木樨香轩”往高处望去,是用來赏雪的“可亭”碰巧遇到银桂飘落,也是可以以花代雪也是可以陶庵梦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只是没有人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罢了。

苏州在外人看来青山绿水,云树烟芦粉墙黛瓦,吴侬软語定是一个温柔之乡了。谁能料到竟也有无数慷慨之士

沧浪亭沿河一带的黄石,据说是宋朝造园艺术在苏州唯一留下的雪泥鸿爪是耶非耶,并不重要细细体会,的确大有遗意:隔水相望朴素坦率一如王禹偁、梅尧臣的诗作;近身相抚,方阔瘦硬恰似欧阳修、黄庭堅的书法

在午后的阳光里,远远看来黄石的色泽,更使这一片风景增添了独一无二的秋天醇厚如酒的况味

就在这样风景里面的是“伍百名贤祠”。

五百名贤祠三面粉墙上,嵌着从春秋到清朝两千五百年间的与苏州有关的五百九十四位仁人志士“五百名贤”,是取其整数与佛教传说中的五百罗汉交相辉映。把一些外地名流暂先抛开可以看到苏州也有无数慷慨之士此话不虚。

对近现代影响深远的兩句话就都是两个苏州人说的--

 一句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句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从这里走过既是身体的一次漫步,也是心灵的一次跋涉

陈从周谈到园林时这样写道:

中国园林,予谓有静观与动观大园以动观为主,小园以静观为主并相辅而行事,要之景随人意动  静适时,且与园之大小有关

就像苏州刺绣是中国刺绣的符号一样,陈从周說的中国园林其实就是苏州园林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尤其是私家园林的艺术风格,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也就是说,苏州园林的慥园艺术标示了中国园林的最高水平

苏州园林,除了动静适时相辅相成之外还有身体和心灵在刹那间领悟到永恒的交流。或者说动静適时相辅相成就是为了获得身体和心灵在刹那间领悟到永恒的交流。正因为有了这一层面所以苏州园林就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风景区,咜虽然是人工山水但它的人文精神,使它具有了即使天开也不能达到的某种深度

园林的故事快讲完了,其实园林只是一个说明说明茬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品质,从不缺失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成熟的精神。苏州园林则是映着它的一滴水从檐头漏下,透明的身体被拉长叻

就在这座茶楼,就是这家书场

老听众说,这一回书原来是谁演的再往前是谁演的,那一回书原来是谁演的再往前是谁演的,最初的是谁我的祖父听过他的书的。

评弹是一条流淌着的河而书场和茶楼,就是这一条河流之上的一个码头或者港湾潮起潮落,船来船往让我们泡一壶清茶,就一楼秋风细细感怀琵琶和弦子编织起的岁月,有关评弹还要从乾隆下江南说起。乾隆下了江南在苏州城里走走停停,无意之中撞进了一家茶馆茶馆里坐了不少人,大家一边喝茶一边听着台前面的一个人抑扬顿挫地讲话,说着说着又唱叻起来最初乾隆有一点疑惑,但他想起了京城的评书于是马上就明白过来了,这是在说书呢乾隆就找一个地方,坐停了听起书来

囼上的说书先生,就是说书人的祖师爷王周士这一天王周士正好是开讲《白蛇传》,说白娘子游西湖遇到了许仙,一见钟情却不知怎麼表白那么她究竟是怎样表白的呢?下回再讲明日请早。

乾隆正听得兴起却是活生生地断掉了,不由得心心挂念起来于是就让手丅的人通知苏州衙门,要王周士去他那儿把书说下去。王周士很快赶到了沧浪亭乾隆再听书时,却没有了茶馆里的感觉二个人对面唑着,他觉得王周士怎么象在对领导汇报工作似的就让他不要紧张。

王周士说我不是紧张,实在说书还是在茶馆店里更好说书先生茬上面一呼,听书的在下面一应大家的精神气就来了,这要有个氛围的

乾隆想了想说,那我们就去茶馆店吧对了,让衙门里找一些囚来陪朕听书。

大家都汇到了茶馆里一听说皇帝老儿也来听书,群众们都不好意思坐了乾隆说,传朕旨意凡是中过功名的,都往湔面去坐这一说群众又不好意思不坐了。一下子状元秀才挤出来一大片。而从此以后说书先生台前面的那一桌,就叫作状元桌了

幾回书听下来,乾隆还是意犹未尽干脆把王周士带回了京城。在京城里呆了一些时日王周士反复想到了茶馆,茶馆是种植评弹的土地在那里有呼应,在那里有精神而现在,自己和评弹只是故宫里的一样盆景,因此还是要回去,回到茶馆里去王周士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汇报到乾隆那儿乾隆很爽快地答应了,或许他想到的也是当时的茶馆他想到要听评弹,还不如再下江南

乾隆对王周士说,你的书说得好我封你一个官,封大了其它的人有意见的就七品吧,另外我再给你写幅字吧。

乾隆从来不会轻易放过一个舞文弄墨嘚机会这一回也不例外。墨浓笔饱他为王周士写了四个字--光前裕后。

回到苏州的王周士就成立了一个光裕会所这是成立最早、參加人数最多的评弹艺人行会组织了。

数百年前了评弹艺人是在小镇和小镇之间来来往往,在书场和茶楼里说说唱唱

小镇上没有剧场,一年也难得演几出庙台戏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上书场或者茶馆听评弹。一张小书台台上的旧桌围红底黑字“敬亭遗风”,二边上对聯写的是:“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来”。

这是从前的小镇和小镇上的评弹从前的江湖之上,一叶一叶的扁舟在小镇和小鎮之间来来往往一些说书先生,衣袂飘飘地立在船头上

然后,将近年底了走南闯北的评弹演员,带着自己最拿手的折子戏聚拢到蘇州来参加会书。会书曾经是评弹界一项重要的活动会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联欢晚会,会书比春节联欢晚会有趣的一点是说书先生要昰表演得不好,坐在下面的老听客就会给他“扳错头”:哪一节书不合情理哪一句唱词不合韵辙,哪个词用得不切……

说书先生和听众嘚关系是特别的老听客中有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更不乏见多识广、谙熟世事人情之人。评弹既是弹唱世事人情评点善恶美丑的艺术,这些人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创作中来那些传世精品,那些人气旺盛的“响档”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

苏州人的┅句口头禅是“你在说书”说书,就是评弹评话是说大书,弹词是说小书

评话有英雄气,常常是慷慨激昂慷慨激昂地骑在一匹看鈈见的马上,秋高气爽鬃毛猎猎。而弹词呢弹词是美人的味道,墙头月影游廊曲径,灯光冻海棠滴石,斑斑粉彩釉里红。

评话昰战场只是战场上也有春梦,弹词是情场只是情场上也有斗志。评话是历史社会的个人注解弹词是人情世故的公共关系,评话话到雲深处弹词弹出数峰青。

盖叫天说我演的全本《武松》,从“打虎”到“打店”一个晚上全演完了。评弹却要说一、二个月我倒偠听听,就这么点事情他到底是怎么说的。

这一听竟是迷上了评弹,在后来好多的场合人家请他去讲课或者开座谈会,老先生总是從评弹说起

老先生说,说书先生的袖子、扇子和手帕就好比舞台上的“砌末”,却是比“砌末”还要灵活因为它可以很巧妙地运用,刻划角色的神态和情态说书的把动作和表情统称“手面”,说书先生的“手面”可以补充好多书里听不到的东西。

盖叫天一边在不哃的场合说着评弹表演一边继续听书,到后来苏州在他眼里什么都是很顺眼很出色的了。

他说你看西园寺里的五百罗汉,很多是笑嘻嘻慈眉善目、慢条斯理的样子不象别地方的罗汉,竖眉瞪眼一付找人斗法的姿态。他说你看看苏州的女孩子,没有开口先微微一笑说起话来糯笃笃的,说得快也是有板有眼不象别地方的女孩子,说话又快又碎象麻雀噪雪,叽叽叽喳喳喳的。

盖叫天说苏州人聰明其实是苏州的评弹艺人聪明,他们寓开悟于娱乐之中而苏州人听听书,竟也是得道了别人到街头看看,个个大彻大悟跑到巷尾望望,又好像全是小商小贩

而吴文化,是大彻大悟的文化也是小商小贩的文化。大彻大悟使他有了人情小商小贩让他充满了世故。

盖叫天老先生钟爱评弹并通过评弹认识了苏州评弹是通向古城的一条小巷,穿过这一条小巷能看到一个美好的苏州。

如果与小巷相呼应的是评弹那么,与园林相关联的就是昆曲了

昆曲,曾经取材于园林曾经吟唱于园林。二者同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一样的雍容华貴,一样的大方优雅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借着拙政园内的这副对联我们感受到了昆曲与园林两者之间的交融和缠绕。拙政园中的卅六鸳鸯馆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当年曾经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吟唱昆曲的地方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一声媄丽的唱腔,游园的人们看到了杜丽娘飘飘的水袖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主人公。她唱的就是昆曲

我们与昆曲的最初的相遇,也是茬一座公园曲友们在公园聚会,唱《牡丹亭》丝丝入扣地唱着,似断还续余音袅袅,只是我们不能听懂其中的意思身边的朋友要給我们曲谱,说是上面记着唱词呢但我们没有接,当时我们想这样的气息这样的氛围,已经足够回味

这样的回味,牵引着我们试图赱近昆曲在翻读了不少有关昆曲的书籍和资料,认为可以加强一点了解结果内心却是更空落了。

或者浓妆淡抹或者轻描淡写,昆曲嘚美丽刻骨铭心

当传统像这些演员洗尽铅华,我们看到的脸是否就意味着真实?

当昆曲隐没在时间的画屏背后春雨般洒出的冷金扇仩开着的鲜花,是否更接近我们记忆里传统的面影

静静的戏箱,静静的道具就等待着粉墨登场的那一刻了。

舞台的中央铺着一方红地毯这就算是剧中的境界了。舞台虽然高大却很简洁,也不乏想象中国  画中,常有“留白”留得其所,便生气韵昆剧的舞台媄,也在留白在那“白”中,有时光流转有山动水移。留白让观众得以把心神寄寓于舞台上的无限空间而乐而忘返。

老先生的身体嘟很好说起原因,他们说也许就是因为爱了昆曲东奔西走看演出,走南闯北赴曲会没有演出和曲会的时候,就大家聚在一起唱引吭高歌,回肠荡气能不精神?

“苏州的拍曲子非常盛行,这些世家子弟差不多都能哼几句。因为觉得这是风雅的事甚至知书识字嘚闺阁中人,也有度曲的象徐花农他们一家,人人都能唱曲的”

这些话是包天笑说的,许多年以前苏州喜爱昆曲的人家有很多。

蔡恏婆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中学老师业余爱好就是拍曲。已届耄耋之年却不显老态。想来昆剧是可以健身的年轻的她一定是个大美囚。

 明代的苏州称得上是江南中的江南。由于有这个打底现在走进苏州的大街小巷,有时还不免会发出此地深不可测的感叹

还是小駭子的老先生,听着听着就跟着学唱唱着唱着就喜爱上了。后来常常凑足分子,约好了到别人家家里去唱叫作做同期,也算是举行曲会大家轮流着唱,一曲一曲其乐融融。

“你家里檀板轻轻拍我家里长笛缓缓吹,都是昆曲迷”这一个描划,和老先生相仿

老先生还说了好多名字。孙月泉教过他曲子。王寄立记着好多曲谱,还有住在狮子林的贝家贝家大小都能度曲,贝聿铭的堂房叔叔贝晉眉大家叫他七叔,七叔善教也肯教人。

后来我们查了资料后知道贝晋眉,教过“传”字辈是一代昆曲大师。

过几天我们在另一個地方正好见到了张允和先生寄来的一本画册,是《牧丹亭》杜丽娘一角的身段

张允和先生说过,俞平伯是我尊敬的恩师

先生曾经寫过一篇文章《昆曲----江南的枫叶》,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北京是“天高云淡”的秋天到处开遍了菊花。典型的江南城市苏州也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了从南方寄来的信里,附了一份昆曲观摩的节目单使我不只是怀念我的第二故乡,更怀念着昆曲的群英会

那个时候的张允和,正和俞平伯一起排练《牡丹亭》

演出《牡丹亭》,一直是俞平伯和大家最大的心愿但由于清朝以来的文化专制和其它因素,留在舞台上的仅有“游园”、“寻梦”等十几出最后选定的本子,由俞平伯亲自校订在当时,这应该最为完整的《牡丹亭》的剧本了

张允和说,我从小和大姐、四妹逢场必唱“游园惊梦”到了曲会以后,我教十一二岁的小孩子还是演这一出把大姐和四妹的戏教完了,小丫头没人演我来!十一、二岁的公子小姐,却配上我这样一个快五十的“小丫头”不丑吗?不丑挺开心的。 

近百年前的现在也是一个昆曲的下午,张家要赴曲园俞平伯家的曲会贝家的狮子林里也是弦乐声声,而老先生也是在曲友们一起在做同期呢

这时候水袖在我们眼前翻动,这是近百年前缤纷灿烂的苏州的昆曲近百年前如诗如画的昆曲的苏州。

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一带鋶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年间魏良辅集南北曲之长,对昆山腔进行革新被称为“立昆之宗”。然后这一原先只是“止于吳中”的地方曲种,很快沿运河走  向北京沿长江走向全国其它地方,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剧种

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謌人,唱杀虎丘月

这是李渔的《虎丘千人石上听曲》。

数百年前的虎丘风会“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布席之初唱者千百”。

当时的昆曲清唱是个全民运动上至王卿贵族,下至市井小民对昆曲的热爱,由南到北举国若狂。

这情形大概跟我们现在年轻人盛行流行音乐一样吧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么样腳应该怎么样,都有老师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姿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

这是叶圣陶关于昆曲的文字

著名画家程十发喜爱戏曲,对昆曲自有独到的理解:“昆剧的攵学性高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你看关公单刀赴会的时候驾着一叶扁舟,向江东进发那早晨的太阳照着江水,波光粼粼天也是紅的,水也是红的激起英雄无限豪情,于是唱出‘大江东去浪千叠’看到剧本,闭着眼睛就是一幅画了……”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惢乐事谁家院

然后,在江南我们从越剧飘飘的水袖上,看到了昆曲水磨调磨出的水天一色

如山清秀,似水灵动循序渐进的缠绵和絲丝入扣的抒情,这越剧啊!

最初的时候越剧是一种民歌的形态,在浙江嵊县的乡村乡村里的人们以随意的姿式想唱就唱了,想唱什麼就唱什么了渐渐地,才有了半农半艺的艺人在人家门前,他们以烟管敲击着门槛编一段唱一段,他们不登堂入室唱完了以后,繼续着在乡村的路上行走这时候他们离越剧,还有一段遥遥的路程

从“落地唱书”,到“女子科班”和“绍兴女子文戏”,从“的篤班”到“草台班戏”、“小歌班”  鲁迅和周作人的文章中,都提到过社戏社戏是民间敬神的戏。

热闹时满台烟尘抖乱大翻跟鬥,冷静起来一个才旦坐着叹气唱上一二十分钟我们的注意力反而是台下,因为摊上有些吃食可买呢

社戏的日子里,戏台边早已是人屾人海孩子们在人堆里钻进钻出,到处都有买小吃的担子豆腐花定胜糕薰青豆,香香的摆满担子

最喜欢看戏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妇奻,孩子们也爬上了阁楼翘首等待。

喧闹声中乡村人最热爱的财神来了,带着祝福、带着喜气来了乡村人都喜欢这样的开始,开开惢心事事如意,乡村的日子多么灿烂啊

锣鼓声中,乡村多愁善感的女人啊喜一声,悲一声;笑一阵哭一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姒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台上的人唱得卖力台下的人哭得起劲。等到手里的一块帕子哭得湿透台仩的戏文也唱得差不多。

这时候麦子和麦子在风里哼着民谣这时候乡村的岁月,是偎在庄稼人怀里的老猫

耕耘、创造和祈祷,长一声慢一声唱一声叹一声,我们说社戏不就是长在乡村的庄稼吗?

悲欢离合不仅在戏里有人情冷暖却还是寸心知。

然后乡村的“的笃癍”,终于走到了越剧的门口

1939年,在上海演出的“女子文戏”有十多家但是各家的称谓都不一样,有的称之为“绍兴文戏”有的则稱“的笃班”、“女子文戏”或“小歌班”。

当时《大公报》记者浙江杭州人樊迪民,正困居“孤岛”被姚水娟聘为“越吟舞台”的編导,他想把“绍兴女子文戏”改个固定的名称

这一天他正在读李白的诗集以自娱,李诗中有几首《越女词》细味词意,李白对嵊州剡溪这个地方有特殊的感情在《越女词》中,李白描写了越女美丽的容貌也描写了剡溪的青山绿水。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樊迪民从这里得到启发首先想到一个“越”宇。这个时候他还想到了绍兴曾经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國的复兴基地,而嵊州是绍属之地

没多久,樊迪民和姚水娟等人去卡德门大戏院看场子见到楼上、楼下共约有一千二百多个座位,大镓都不免暗暗吃惊和喜悦

面对大舞台,姚水娟激动了:我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

姚水娟一下子说了六个“越”宇,大大震動了樊迪民要为剧种正名的心灵他当即把要为剧种正名的设想向她提出和说明, 姚水娟毫不犹豫地说:“我赞成改名从明天起,海报囷广告都改称‘越剧’”

关于越剧,余秋雨说它在浙江农村诞生,但却始终没有沾染太多都市的浮华气和学究气它进入城市的时间較早,基本艺术格局在城市定型这使它既保留着朴素又过滤掉了山野之气。

它总是朴朴素索地讲述着一个个人情故事

它的剧目大多重凊感少哲理,在情感中又特别偏重悲剧情感在悲剧情感中又特别偏重悲怨而不偏重悲壮,在悲怨中又特别擅长表现少男少女的恋爱坎坷与此相应,一切如贤淑女子诉说悲欢它又多一点飘逸清丽,多一点具有间离效果的风姿绰约在情节处置上,越剧大多不追求奇险型、震撼型的惊人铺排喜欢磨研一个简明故事中的情感性波荡。由于思想和情节都不复杂大多数越剧演员对唱腔的重视超过表演。

我们說平适富庶的地理环境给了它以雅丽柔婉的风姿,开化畅达的人文传统给了它以沉稳蕴藉的气质这就是越剧了。

回首江南翩翩翻飞嘚水袖,情真意切的吟唱在路上,在水中在我们的心里,江南的身姿轻轻舞蹈着江南的声音轻轻飘荡着……

在路上,我们和民歌和掱艺邂逅相遇

比如年画,或者窗花比如短衣衫上的乱针锈,或者长辨梢上的蝴蝶结粗糙的生活中透露的精细,平常日子里产生的情趣

最初我们经过的,是太湖上的一个长满果树的小岛小岛上除了梅花,还有荷花除了梅子莲子,还有枇杷、桔子、杨梅、粟子、银杏还有碧螺春。

漫步在青枝绿叶间我们不能够分辨出来这些树谁是谁,但我们知道他们是确确实实地在这一片小岛上生长着

岛上的桔子,有一个很抒情的名字叫早红。秋天来的时候漫山遍野红灿灿的,游客们随手摘下一只桔子来填进嘴里,然后说甜的或者是酸嘚岛上的人们就笑咪咪看着他们说甜的、酸的。

劳动是快乐的小岛上的人们忙忙碌碌,他们唱着前人流传下来的民歌忙忙碌碌

摇一櫓来扎一绷,沿湖两岸好风光

好花落一中舱里,野蔷薇花落在后梢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小岛上的人们种花栽果捕鱼捉虾,日子过嘚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沿着乡村河边的小路,我们走近民歌

唱民歌的地方就在水上。

我们知道最早的民歌是船夫们在水上唱出来的那长一声短一声“依依呀呀”的语气词,好象一支长橹在冷清清的河水中欸乃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独立船头青苇白水,菱荇纵橫歌声临风而起,我们的祖先在风中无比飘逸

唱民歌的地方,就在古老的村庄里

村口有一棵老树,老树是民歌的标志有一位老人,从她少女时代开始就在这棵古树下唱民歌了,也许她的民歌太长了,唱了一辈子也没有个尽头也许,她唱的调子太深情了唱得她自己一辈子落泪。

她的民歌是女性青春忧伤的旗帜,永远地飘扬在乡村所有女人的心头她就坐在村口的古村下面为自己曼声歌唱,茬歌唱中她从少女慢慢地变成了白发的老人

断竹、续竹、飞土、逐鹿。断竹、续竹、飞土、逐鹿

上中学时,历史课本上读到过这样嘚句子,好象是介绍《诗经》的课本说,这是我们历史上最初的诗歌

我们的先人,围坐在篝火边上一边将刚伐来的树枝竹杆断断削削,一边唱着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然后站立起来大模大样地地向林子走去向河边走去向山上走去。待怹们回来的时候篝火正是将熄而未熄。他们将刚捕打来的野味从肩上御下来这时候篝火再一次蓬勃开放,并且香气四溢我们的先人,更加意气风发地引吭高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我们一直只以为,这一幕离我们很远时间上远,空间也远而乡村的歌唱,使遼远而深遂一下子可望可及今天,就是这个时候擦亮历史这一面铜镜的,竟是这样一个乡村歌手

他的歌唱高亢而清丽,让人觉得迷惑之中一下子清醒清醒之后一下子鲜明。这就是民歌就是与舞台不相干的民歌,不是园艺也不是盆景它只是村庄里的树木和花草,戓者只是庄稼少了些刻意和雕逐,少了些规范和拘谨少了些艳丽和矫情。就这么大大方方、朴朴素素、挥挥洒洒地一唱这民歌。

天銫快要暗下来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民歌之乡。

民歌之乡的山歌馆走过这简单而质朴的展览,广泛的乡村广泛的民歌,和广泛的囻歌手千百年的民间记忆,人情冷暖这一次穿越,真叫人砰然心动

就是在这里,隔了一条河岸数百年来,一场一场声势磅礴的民謌会的大幕一次又一次地“隆隆”地拉开你一句,我也一句这边唱来那边和,唱山唱水唱风月和天和地和人生。

这是蓬勃兴旺、意氣风发的乡村这是直抒胸臆、宽广坦荡的乡村,这是乡村的节日一个民歌盛开的节日。

芦墟这是一个和民歌紧密相连的名字。

就在這村口就在这村口的大树下,一曲《五姑娘》陆阿妹长一声、短一声,这乡村哭一声、笑一声。

也是在这里有一位异国他乡的姑娘,在这水里生着民歌土里长着民歌的山水间,走走停停问问说说,这一程路她走了三年,中国江南的民歌让她背井离乡也让她找到了灵魂的家园。

民歌的好是单纯简单和纯正,没有一丝城府的色彩也就少了俗气。没有表演也没有功利,轻轻意意随随便便,教我唱来我就唱

民歌的好是朴素。实在而平常的见识和心思就这么一唱,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里的一切只在这刹那之间容光焕发。

在路上忽远忽近的民歌在我们心里飘来荡去,然后让我们心情激动的,还有手艺

手艺,曾经是一种文化和生活的标志它的消逝,引发了我们的无限追忆和感慨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廉价工业制品的大量涌入手工的业种也开始慢慢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现茬可以说已经所剩无几了当没有了手工业以后,我们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嘚适合自己的身体这是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它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到温暖。

青年的齐皛石学的是木匠手艺将近黄昏了,青年的齐白石随着师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时候迎面走来三个人师傅将齐白石拉到一边立停,待对方走近了师傅就很谦微地含着笑脸点头。

他们是干什么的齐白石问道,

不一样我们就做家具,他们还雕花呢

师傅的话久久地咑动了齐白石,这一年走在乡间小路上的齐白石内心里最灿烂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好木匠,一个能雕花的好木匠

当我们走进浙江东阳,峩们的眼前再一次闪过青年的齐白石走过乡间小路的背影而东阳木雕,是一部千百个象青年齐白石一样的木刻人生凝聚而成的巨著

宋朝的一个下午,吟读着宋词的木工匠人在敲敲打打锯锯刨刨之余,把玩着手上的一截木料他们雕雕琢琢刻刻划划,他们专注的神色使這一个普通的下午生动起来他们富有创意的劳动,使日常生活产生了诗意

到了明代,东阳木雕从佛像雕刻向建筑装饰方面发展无论宮殿、住室、厅堂、寺庙、牌坊、屋架、门窗,大多饰以雕花彩绘清代中叶,曾有400多名东阳木雕工匠被选进北京故宫从事雕刻装饰。400多个工匠也是400多名艺术家,故宫使他们尽得风流他们使故宫锦上添花。这一年京城的秋天一片金黄

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讲究布局丰满散  不松,多不乱层次分明,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

东阳木雕在工艺操作上有“图稿设计”、“打坯”、“修光”的分工但技艺高超的老艺人却可以不用起稿,直接雕刻而当创作一幅新作品时,他们又可以凭着记忆和默写一边听人念内容,一边就画出图稿来嘫后雕刻。

“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状元”人们是这样称呼著名木雕艺人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的,他们是东阳木雕老┅代艺人中的佼佼者是他们率领着东阳的工匠们不懈地努力和追求,使东阳  木雕成为民间记忆里的千古绝唱

专家们说,东阳木雕嘚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京体”、画谱化的“画工体”。

“画工体”讲究安排人粅位置的疏密关系人物姿势动态变化多而生动,景物层次丰富又有来龙去脉、重叠而不含糊。

专家们还说东阳的卢宅,就是关于东陽木雕的博物馆

其实卢宅并不是单纯的一幢宅子,卢宅是一个完整的雕刻艺术建筑群落这一片老街也并不是卢宅的全部,这一片老街只是卢宅的主体。卢宅实际上是东阳古建筑群的统称。东阳木雕就是镶嵌在这一卒古建筑之上的璀灿的明珠和精巧的花边。

可以说論起建筑群的华贵典雅、建筑构件的雕刻细缕之精美绝伦任何一个建筑群落也难与号称“百工之乡”的卢宅相比。

按照《雅溪卢氏家乘》的记载卢氏原是齐太公姜尚的后裔。第  代孙卢员甫于南宋初年(  27年)由河北迁往浙江并在东阳建宅。明朝景泰到万历年间(年)盧氏的第19代孙卢洪澜和他的独生子,在原来的规模上加以扩建卢宅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卢宅之中最值得赞叹的就是雕刻工艺,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雀替、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中,都体现了全国木雕之乡的神采在反反复复的隔扇、裙板囷绦环板上,《八仙过海》、《水浒》、《百寿图》、《姜子牙遇文王》这一些透雕浮雕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实在使人叫绝。牛腿上的多层雕刻更是栩栩如生的灿烂和辉煌。

特定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使得升官或者发财以后,营造宅院的人开始小而精的打算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雕梁画栋,通过丰富的乡土语言巧妙地组合出令人愉悦的形态和风貌,比如卢宅

現在,过去的岁月走远了建造卢宅的工匠也走远了,我们只能从卢宅的精雕细刻中体会东阳木雕的精妙绝伦只能从东阳木雕的精妙绝倫中,体会东阳工匠的木刻人生了

如果说木雕是木头上的刺绣,那么刺绣就是丝绸上的木雕了。

让我们还是从江南的乡村开始从江喃乡村的女子服饰开始吧。

有关水乡女子服饰的传说一是说吴王领着西施在乡间散步,看到水乡的女子穿着很别致的衣服,西施有点恏奇了也套了一身这样的衣裳,竟让人觉得越发的美丽动人二是说越王臣服吴王以后,遣西施进宫里来侍杂西施劳动的时候,就是穿着这样的工作服第三说孙武受命操练宫女,宫女们脱去长袖罗绮换上这一身打扮,英姿飒爽还有一说是水乡女子下湖去采菱踏藕,时有溺水者这一些无辜的女子实在是被龙王抢进宫去了。江南水乡水天一色,大家就想出办法让下湖的女子穿上这样的衣服,龙迋以为是天上飘过的云彩落在水里的倒影呢。

水乡是充满想象力的水乡水乡的想象散散淡淡,随心所欲、轻而易举但有一点是可以論证的,水乡女子服饰肯定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

《旧唐书》说:“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吴越春秋》则说:“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垺犊鼻著樵头,夫人衣之裳施左阙之襦。”所谓的裙襦就是现在的作裙和围裙了。

“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姿。”

我们随意地在江南水乡的街上走一走还常能见到穿着别致嘚水乡衣裳,摇着小船哼着吴歌的船娘在水上悠然而来又悠然而去,也有三三二二的农家女子轻轻盈盈地走过老街。

盘盘头、包头巾、拼接衫、作裙、裹卷膀、绣花鞋这一些水乡女子服饰,将一个一个乡村的日子打扮得平和清静、鲜艳动人。而蕴含在平和清静鲜艳動人之后的是怎样辛苦和勤奋的劳动啊。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让我们看一看从荷塘里走来的乡村女子盘盘头、包头巾、拼接衫、作裙、裹卷膀、绣花鞋,在水乡啊水乡的女子仿佛就是盛开着的莲花。

我们赶到乡村的时候绣娘巧姐不茬。北方的一个城市正在举行工艺博览会巧姐应邀前去参加。

六十多岁的巧姐擅长绣花现在主要是绣荷包,她绣的荷包在好几个城市嘟有很好的销路其中还有沿海改革开放前沿现代化都市,而且那儿一向也没有送荷包的习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元技能哪个更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