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堆雪藏书楼较多的原因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1分)(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3分)(3)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如何对待?(2分)(4)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计谋,请你说出几个来。(2分)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1分)(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3分)(3)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如何对待?(2分)(4)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计谋,请你说出几个来。(2分)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1分)(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3分)(3)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如何对待?(2分)(4)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计谋,请你说出几个来。(2分)科目:最佳答案(1)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2)赤壁之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原因:①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②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③而孙刘联合,采用了正确的战术,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火攻曹军。结果大败曹操。(3)文学为了增加趣味性,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学加工或一些情节的虚构。我们应该学会有鉴别的去看待文学中的历史。(4)如美人计、连环计、空城计、苦肉计等等。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山顶公园堆雪人_平顶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山顶公园堆雪人收藏
登录百度帐号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回转窑篦冷机堆雪人的原因及处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回转窑篦冷机堆雪人的原因及处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场大雪我要去山顶堆雪人纪念我死去的爱_临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6,381贴子:
一场大雪我要去山顶堆雪人纪念我死去的爱收藏
有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去,找下浪漫的感觉,顺便抛弃所有烦恼,放下包袱。和不爱自己的人说再见。
AICPA如何报考,报考条件是什么?高顿财经一站式代报名服务,助您快速报考!
回复:2楼不付出哪里懂得血色浪漫?
回复:4楼我以为全世界都不理解我,原来有人理解我。那好,我们约定好今年第一场大雪,我们就去苍马山堆雪人。
爬了几次,没到过山顶。体质太差
刚下完雪山上的雪景老漂亮了,以前在北山上学的时候下完雪就上去放眼一片白,貌似整个大地一尘不染,不过提醒LZ注意安全··
我也去,&&
有了三精牌双黄连片,感冒发烧流鼻涕都不怕了
回复:7楼生命承可贵,爱情价更高。
好的么,什么时候去啊
回复:9楼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上海张学友、王菲演唱会一站式购票!票品安全且真票!立即订购!
恩。那你们注意安全
回复:10楼下大学的时候,现在去没有啊!嘎嘎
白愿首得不一相人离心
回复:12楼我还以为你也想去呢?原来只看看不说话啊!一点不懂情调。
呵呵,情调,贴吧就是说说玩玩的地方、、、!
回复:16楼
不是吧?都不解风情。晕乎乎的。
回复:17楼
或许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回复:19楼那你想懂得什么?
回15楼。想去的,没在家。俺很浪漫的。和宿舍人去滑雪场滑雪
啥都不想懂,最好这样一直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生活,什么tmd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滚一边去
回复:22楼你去火星啦?火星有雪吗?我的浪漫你们都不懂,因为有淡淡的忧伤。
回复:24楼呵呵,是的,淡淡的忧伤,呵呵,淡淡的、、、
回复:25楼
伤,她给的真的很痛。我都疼得笑的流泪了、
回复:27楼那咱去浪漫啊!!你看中不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当前位置: >>
重庆高考2015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
重庆高考 2015 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3 篇一、 《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 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 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 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 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亡郑” 、 “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 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 君图之。 ”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 认为“不可” ,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 ,这是不仁道的; “失 其所与” ,这是不明智的; “以乱易整”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 也” ,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二、 《诗经?采薇》 (必修二) 1、 《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两句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2、 《诗经?采薇》中写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然而他们没有 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他们忧伤地想起: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而今天呢, “今我 来思,雨雪霏霏”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 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3、 《诗经?采薇》中“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 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 定思痛,痛苦地吟唱: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4、 《诗经?采薇》中“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几句写士兵因思 乡而心头烦闷,忧心如焚,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 “我戍未定,靡使 归聘” ,表示我的驻地没有安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三、 《离骚》 (必修二)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 是:余虽好修皂Z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 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既替余以蕙v兮,又申之以揽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 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 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 前圣之所厚。 7、 《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怨灵修 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8、 《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9、 《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 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0、 《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 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 “固时俗之工巧兮,凉婢囟拇怼 ,诗 人巧用比喻,揭露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 12、 面对污浊的、 看不到希望的环境, 屈原在 《离骚》 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 郁邑余髻奄猓岫狼罾Ш醮耸币病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 “此句无限神情,在‘独’ 字、 ‘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 13、 《离骚》中用比喻写屈原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俗人,正道直行, 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 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四、 《短歌行》 (必修二)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 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 《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 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 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 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6、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 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7、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几句写诗人通 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 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8、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几句写明月 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 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 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9、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借用《管 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 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 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五、 《归园田居》 (必修二)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 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归园田居》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 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7.《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 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 , 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 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 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六、《孔雀东南飞》(必修二) 1、《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四句, 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 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精心穿着打扮,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 微妙心理。 2、《孔雀东南飞》中“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 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3、《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 ,这些 诗句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 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4、《孔雀东南飞》中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加上恰当的比喻,从手 指、嘴唇、步态等方面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的诗句是:指 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尽管婆婆驱遣媳妇,但媳妇仍然谦恭、礼让,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告别婆婆 是说的“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表现刘兰芝不能胜任婆婆 的驱使,只好回娘家,但又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6、《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时叮嘱小姑要侍奉好婆婆,在妇女欢聚的日子不要 忘记自己的诗句是: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7、《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焦仲卿发誓不离开兰芝,不辜负兰芝的两 句诗分别是: “誓不相隔卿” , “誓天不相负” 。 8、《孔雀东南飞》中写焦仲卿对刘兰芝发誓不离不负,兰芝为仲卿的真挚情意所感, 盼望仲卿早点接她回家的诗句是: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9、《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 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 10、《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 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11、《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四句, 写出了刘兰芝因哥哥性格暴躁,不能随自己心意,料想前景不妙而备受煎熬的心理状态。 七、 《兰亭集序》 (必修二)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 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 循曲水而下, 流到谁面前, 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 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 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 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 ,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 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 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 时间极其短暂, 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 正如王羲之 《兰 亭集序》中所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0. 《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 少皆有。 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 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3. 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 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 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八、《赤壁赋》 (必修二) 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 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 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 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 无尽的语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 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 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 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 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而你我只是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 面和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7、 、 《赤壁赋》 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 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9、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白 露横江,水光接天。 10、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2、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3、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4、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5、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 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九、 《蜀道难》 (必修三) 1、 《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 松倒挂倚绝壁。 3、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的长叹 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 调的句子是 “噫吁剑:醺咴眨 ”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 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 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 进一步运用夸张修辞方法, 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不可逾越。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 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 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 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 (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8、 李白在 《蜀道难》 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 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 “连 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飞湍瀑(pù)流争喧Y (huī),f(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惊险场景。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 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雄奇险峻的 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 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 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 ,从而表达了对国 事的忧虑与关切。 十、 《琵琶行》 (必修三) 1.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 《琵琶行》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 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 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 《琵琶行》中运用拟声词和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 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琴声的绝唱。如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 脆兼而有之,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 《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 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 《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 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 琵琶声戛然而止,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7. 《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 。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 花艳眉相并” 化用了白居易 《琵琶行》 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 9. 《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校音都很有情调,似乎在述说平生低沉、抑郁 的感情的句子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0. 《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 ,似述说自 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轻拢慢捻抹复挑” ,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 十一、《登高》(必修三) 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 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 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为 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 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是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 时)。 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十二、《锦瑟》(必修三)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 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 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 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4、 《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三、 《秋兴八首》 (其一) (必修三) 1、 《秋兴八首》 (其一)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两句,写巫山巫峡的 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 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2、 《秋兴八首》 (其一)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写波浪在地而 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在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动荡不安、前途 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3、 《秋兴八首》 (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写由秋天景物 触动羁旅情思。作者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 泪,心总牵挂着故园。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 4、 《秋兴八首》 (其一)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在时序推移中 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 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抒发了客子强烈的羁旅之情。 十四、 《劝学》 (必修三) 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 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已,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 ,又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 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 “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 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 思想,这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4、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通过“木” 、 “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 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 需“就砺” ;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可见, 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6、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 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7、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 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 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10、只有坚持,才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 1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 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用心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 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12、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用好马劣马 的比喻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 舍” 13、强调君子与普通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十五、 《师说》 (必修三) 1.《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这与 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 韩愈在 《师说》 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师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 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 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中, “久” 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 “难” 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 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1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 对其子“择师而教之” ;对自身“则耻师焉” 。 11. 《师说》 中, 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位卑则足羞 官 盛则近谀。 12.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 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 ” 1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4.《师说》中说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 羞,官盛则近谀。 十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必修四)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 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 不禁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英雄气概、风流余韵,都 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回想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几句描写了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 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 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4、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 并收复洛阳、长安,他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几句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是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 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 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 结果吃了败仗, 仓皇南逃, 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xū) , 赢得仓皇北顾。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 帝拓跋焘率军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 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 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 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南宋朝廷从北方南来已四十三年了,如 今t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的句子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 十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必修四)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 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 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 将风度形象的语句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姿容雄伟、英气 勃发。 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 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5、 《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 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间空间背景,相应的语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 李白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流露出消极情绪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大自然的雄伟画卷,锦绣山河,地灵人杰,必 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的语句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8、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 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叹惋。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 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 十八、 《定风波》 (必修四) 1、苏轼的《定风波》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由眼 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也 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 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虚词和 动词的巧妙结合使用,有效地传达出词人内心地平静与冲淡。 2、苏轼的《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写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 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何妨吟啸且徐行”了。对客观事物, 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3、苏轼《初入庐山》诗中写道“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 他想涂个清净逍遥、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 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生活境界。 《定风波》中相对应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 4、苏轼的《定风波》中“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写料峭的春风把酒吹醒了,有点冷。 冷吗?“山头斜照却相迎” ,不冷了吧。这个转,转出了味道:当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绕时, 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顺境时,你也不能把握了。你应该时刻记着“塞翁失马,焉知非 福” 。 5、苏轼的《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几句写天晴后, 回头看看萧瑟处,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 有圆,反复循环。当你心静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人生的快 乐了。 十九、 《望海潮》 (必修四) 1、 《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 2、 《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 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3、 《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 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4、 《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 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5、 《望海潮》中“重湖叠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 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工整的对联,高 度凝炼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6、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 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7、 《望海潮》中“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几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 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 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8、 《望海潮》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 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 美。 二十、 《雨霖铃》 (必修四) 1、 《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的 时间、地点、景物。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 受这离别的痛苦!作者渲染一个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 《雨霖铃》中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 见留恋之情深。 3、 《雨霖铃》中写留恋之情的语句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即将离别的男女 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4、 《雨霖铃》中作者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便直抒胸怀,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 景无边而情无限。 5、 《雨霖铃》下片中,作者叹息从古到今的离别之哀, “多情自古伤离别” ,点明这首 词的主旨。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句又将离别之意推进一层,更何况正在清秋冷落的时 节,伤感之情更难以忍受。作者这是化用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诗 句,更赋予新的意义。 6、 《诗经?采薇》中写离别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 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 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 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雨 霖铃》中也有类似的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推想别后的凄凉,明写眼前 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7、 《雨霖铃》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四 句,作者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 别之情推向了高潮。 二十一《声声慢》 (必修四) 1、请写出李清照《声声慢》中带有“愁”的词句:怎一个愁字了得! 2、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用一连串叠字 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3、李清照《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 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 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三杯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5、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6、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几句,写黄花满 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7、《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 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 神地表达了出来。 8、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 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9、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李清照却不说愁之无尽,而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只说自己愁绪纷 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 愁情已倾泻无遗。 二十二、 《醉花阴》 (必修四) 1、 《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 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描绘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给全词奠定了“愁”情 感基调。 2、 《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三句,写词人辗转反侧,无 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意境萧疏,含蓄蕴藉,手 法高妙。 3、 《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4、 《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 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 “瘦”字一语双关,兼写 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二十三、 《苏武传》 (必修四) 1.《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为了胁迫苏武投降,把他关在大窖里,断绝食物的语句是: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苏武传》中写苏武被关囚,为了活着吃雪吞羊毛的句子是:武卧啮雪,与旃毛并 咽之。 3.《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为了不让苏武回去,提出了一个让 公羊产子的荒谬条件的语句是: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4.《苏武传》中表现苏武被单于流放到北海边上牧羊,却不给他提供食物,苏武只能 掘野鼠,收草实来吃的句子是: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苏武传》中表现苏武因能制作修补打猎工具被单于弟弟於y王赏识并供给衣食的 句子是: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y王爱之,给其衣食。 6.《苏武传》中写卫律告诉单于苏武不屈服,不投降,表现单于想法的句子是:单于 愈益欲降之。 7.《苏武传》中写苏武被关囚,吃雪吞羊毛,但苏武始终不屈服,不投降,表现匈奴 人看法的语句是:匈奴以为神。 8.《苏武传》中表现苏武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保持节操,拄着汉节牧羊,汉节上 的牦牛毛全部脱落的语句是: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9.《苏武传》中写於y王赏识苏武,但几年后,於y王生病了,还赐给苏武很多东西 的句子是: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10.《苏武传》中写丁令人偷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再次陷于困境的句子是:丁令盗武 牛羊,武复穷厄。 二十四、 《归去来兮辞》 (必修五)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 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 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 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 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 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实迷途 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 的句子是: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 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 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 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归去来兮辞》中“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 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 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5.《归去来兮辞》中“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几句写出了陶 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两句写 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16.《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 有事于西畴。 17.《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木欣欣 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 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 赋诗。 ” 20. 《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 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2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木 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2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 流而赋诗。 ”几句描写了诗人的理想人生: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 赋诗。 23.《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 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二十五、 《滕王阁序》 (必修五) 1、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山川景象是: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 秋景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 “落花与芝盖齐 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4、南昌的滕王阁和武昌的黄鹤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并称为中国四大 名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盛赞其因地制宜,依形就势的建筑特征,实现了自然美和人工 美的高度统一。 5、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形象地表现 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6、 《滕王阁序》的作者用夸饰笔法,描写滕王阁的超拔绝世气势“层峦耸翠,上出重 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用一仰一俯视觉角度的有意对比,表现滕王阁高峻的特点,直 接描写了滕王阁的雄伟壮丽。 7、王勃《滕王阁序》用“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写 出了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 8、王勃《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写来 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是:俨骖W于上路,访风景于重阿。临帝子之长洲,得 天人之旧馆。 9、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 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10、范仲淹有词云: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其中关 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也曾出现过。 二十六、 《蜀相》 (选修) 1、杜甫《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 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 的风格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借哀凉的气氛。 2、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 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 和对肃宗的失望。 3、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 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4、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 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 确实让人痛惜不已。 二十七、 《旅夜书怀》 (选修) 1、 《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 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 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相应的诗句是: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3、 《旅夜书怀》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写诗人因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 展政治抱负,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 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4、 《旅夜书怀》中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的诗句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水天 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里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 的感伤。 二十八、 《登岳阳楼》 (选修)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 、 “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 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 《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 《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 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 《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 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二十九、《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选修) 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两句,写 登楼所见。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柳宗元既慨叹宦游生活的险恶,又为 长期迁谪感到痛心,同时也为友人同贬异域、音讯不通而感喟嘘唏。这种种情绪一时涌集, 与眼前渺无边际的茫茫海天相融在一起,奠定了凄凉怨叹的基调。 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惊风乱s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描 绘在柳州城楼上所见的近景,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 表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两句,写 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远谪到南粤荒僻之地,已经够寂寞孤独了,而音讯又难于通达, 这又使诗人增添了一重悲凉,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两句,仰 观则重岭密林,烟雨迷鳎诙锨Ю镏浚桓┎煸蚪髑郏暄讯ィ兴凭呕刂Α 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三十、 《李凭箜篌引》 (选修) 1、 《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 “吴丝蜀桐张高秋” 。交代演奏者 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 “李凭中国弹箜篌” 。侧面写乐声的诗句是: “空山凝云颓不流” , “江 娥啼竹素女愁” 。这里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从客体落笔,写优美悦耳 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 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诗人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2、 《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写乐声,时而众 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 振林木,响遏行云。如带露的芙蓉,似盛开的兰花,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 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3、 《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 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4、 《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 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 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5、 《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 “梦入神山 教神妪” ;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且 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6、 《李凭箜篌引》中“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 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 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 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三十一、 《春江花月夜》 (选修) 1、 《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 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 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 江急流,奔腾远去。与此相应的诗句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 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3、 《春江花月夜》中“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 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4、 《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 思明月楼?”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飘忽, “扁舟 子”的行踪不定。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5、 《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 上拂还来”四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把“月”拟 人化,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 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 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 , “拂还来” ,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生动地表现出 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6、 《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 跃水成文”四句,写思妇与离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以鸿 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7、 《春江花月夜》中“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 月复西斜”四句,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幽潭,春光将老, 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 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8、 《春江花月夜》中“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 情满江树”四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 道路遥远。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江树。 9、 《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 沙看不见”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幽美恬静的境界:江水曲曲弯弯地绕 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 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10、 《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 宇宙澄澈,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 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 秘。 三十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 (选修)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 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 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 止。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霓为衣兮风为 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 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揭示了入 梦原因的句子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 飞度镜湖月。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 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 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 10.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 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 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1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 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 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 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 峰峦都在发抖。此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 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 神奇世界。 14.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 台”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 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三十三、 《阿房宫赋》 (选修) 1、 《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 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 《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 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 凄凄。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 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 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 句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 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 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 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7、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 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14 个字“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简明 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 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9、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老百姓和统治者是一样的心里,人同此心,心同此 理的句子是: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10、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 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1、 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朝的历史教训, 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秦 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12、 《阿房宫赋》的文眼是: “秦爱纷奢” 。
重庆高考 2015 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3 篇一、 《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重庆高考2015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重庆高考 2015 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3 篇一、 《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重庆高考2015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整理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考古文理解分类整理重庆高考 2015 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3 篇一、 《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一...重庆高考2015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1-8)参考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重庆高考 2015 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3 篇(1-8)参考答案 一、 《烛之武退秦师》...重庆高考 2015 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3 篇一、 《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2. 烛之武被求...重庆高考2015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33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重庆高考 2015 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3 篇 一、 《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重庆高考2015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33篇(1-8)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重庆市高考 2015 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3 篇(1-8) 一、 《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一) 1...高考语文古代散文部分理解性默写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左传》 重庆育才高 2015 级语文备课组 古文 4 ...33. 34. 35. , 36. 37. 38. 39. 40. 描写...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整理(师)_语文_高中教育_...49.(2015 年重庆高考样卷)屈原在《离骚》中诉说...5 (四)▲《涉江采芙蓉》 ( 《古诗十九首》 ) ...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真题【2015 年真题再现】 新...2 鱼我所欲也[5 年 1 考]【本篇理解性默写】...33 钱塘湖春行[5 年 3 考]【本篇理解性默写】...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书楼较多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