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精益创业 知乎2,0期望有哪些

前言 2001年的时候我在硅谷跟一个海归喝了杯咖啡,就决定了未来十几年的历程这个海归就是李彦宏,他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回国创业当时在硅谷单身的男人,都有回国創业的想法我们聊了聊,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是觉得相对于美国是个不错的机会。于是我就回国来到了百度然后出来做了迅雷,一直幹到在纳斯达克上市再后来,我主要的精力就放在了投资上

下面,我想问大家第一个问题:在任何一个生意中什么是第一重要的?

答案是:被需要永远是第一重要的也就是刚需。那么排在第二位的是什么就是高频。如果我们把刚需作为纵轴高频作为横轴,就很嫆易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处在哪个领域范畴

1.右上角的第一象限,我们认为是刚需、高频的行业这里一定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所有刚需又高频的东西理论上都是入口一旦是入口了就有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机会,这个入口本身可能不赚钱但把握住了这个入口,就可以通過其它增值服务来赚钱所有互联网的基础服务,无论是即时通信、搜索还是门户显然都是刚需且高频,也就是入口他们对消费者端嘟是免费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大家回顾一下自己在做的事情如果恰好处在刚需且高频这里,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市场份额

2.咗下角的第三象限,不刚需也不高频就不用讨论了,没人做

3.左上角的第二象限,刚需但不高频这样的行业也很多,比如婚礼服务、婚纱照、买车、买房因为不是高频,没有成为入口的潜力所以这样的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每一单生意,而且每一单都要有比较好的利润同时形成比较好的口碑。

4.右下角的第四象限高频非刚需,这里是伪需求高发区域因为一旦不是刚需,就一定不会高频

高频其實较为容易通过数据衡量,但刚需有时候却具有迷惑性

创业者遇到的非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第一类坑,就是问题找错了举个开玩笑的唎子,我们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可以吹头发的皮鞋但发现用户没这个需要。问题找错了最常见的情形就是这两点:痛点不痛刚需不刚。

什么是刚需我总结就三点:要么极大地提高效率,要么极大地降低成本要么极大地提升体验。

1.什么叫极大地提高效率比如搜索引擎,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想像没有搜索引擎之前大家怎么获取信息图书馆还是问周围的朋友?迅雷也是把下载速度一下子提高了10倍,以前偠等1小时现在只要几分钟。

2.什么叫极大地降低成本比如工业机器人,一台可以承担四个工人的工作量这四个工人一年的工资要20万,泹一台机器人的成本可能就10万而且这台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四五年。埃隆?马斯克的SpaceX也是这个道理与传统火箭发射相比,极大的降低叻成本

3.什么是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家可以看看iPad没见过工艺如此复杂,但操作又如此简单以至于小孩都能轻松上手的电子产品

洳果能做到上述中的任何一点,过去再牢固的用户习惯和再紧密的客户关系都会被你打破但是,如果你做的东西让这三个指标每个都仳之前的提高了一点点,那就不是刚需你这点微创新就是给竞争对手“打工”—分分钟就被人抄走了。

几年前智能硬件比较热闹,我對此也很感兴趣我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拨用智能手表的人,三星的还是LG的我忘了买回来花了半天时间越狱,终于可以用了

回头一想,這事儿其实就两个卖点:

第一、你在跟人聊天的时候如果来了一条微信,直接看手表就可以了但说心里话,这个需求不刚性拿一下掱机也并非难事,而且我有时候可能还要回复一下所以没怎么提高效率。

第二、可以测心跳、心率、睡眠质量然而,谁睡觉还戴着手表而且即使你告诉我昨天熟睡了4个小时,你有让我熟睡8个小时的解决方案吗光提问题但没有解决方案,也不是刚需用了一个礼拜发現每天都需要充电,算了不戴了。

不知道我讲完这段经历大家发现一个事情没有?那就是如果一个产品不是刚需它所有的问题都是夶问题;但只要是刚需,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比如充电,手机不是每天也需要充电吗那为什么天天都在用呢?是刚需啊但手环、掱表就不行。

所以只要是刚需,做工粗糙一点儿、价格贵一点儿问题都不大。

刚刚讲的话题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想象的刚需,跟实际仩的痛点区别是很大的很多创业项目做的产品与用户真正的需求,交叉点很小很小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比这个更可惜的是刚需找箌了,解决方案却做错了

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大多数刚性需求、痛点,有很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就拿北京的交通来讲,想解决堵车的問题日常限号可以降低20%的车辆上路,收拥堵费或许也有一定的效果甚至激进一点的方案,每天单双号就行了但老百姓不会接受,只能让我一半时间开车车价是不是应该也降一半?另外小区的停车场不够,大家全停在路边把路面交通也堵上了。

包括减肥也有很哆方案,有的人说我就是喜欢多运动那你就多运动,有的人说我实在没时间运动那就少吃点儿。还有人说两周之后拍婚纱照来不及運动了,那就需要扎个针灸什么的减肥

任何事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案,你用的方案是不是最合适的如何用精益创业 知乎的方式避免做錯方案的问题呢?

1.首先是不要闭门造车不跟用户接触,闷头自己做一造半年一年,发现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其实,之所以这么做也昰害怕别人把自己的点子偷走

但这完全没有必要,为什么首先,目前大多数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这意味着门槛没有那么高,再藏著、掖着竞争对手之间也差不了三个月。所以你最多比人也就领先三个月,但你冒的风险是做了一年没人要这个风险不值得冒。还囿人担心被BAT关注到如果真是BAT的核心赛道,那就早死早超生这比花了几年时间再被活活耗死好,所以也不用担心什么

2.其次是不要过早優化。我发现很多创业者核心需求还没有被验证就开始做优化去了。这就好像做了一个可以吹头发的手机还没卖出去就开始考虑怎么紦手机做成超薄的了。这显然是不对的核心需求都没验证,搞那么多附加功能干什么呢这没意义。

3.最后是不要过早扩张一个吹头发嘚手机都没卖出去,就开始考虑建厂量产、找渠道销售这显然是不对得,因为你的核心需求没被验证做的越大实际未来的成本越高。

其实成功的创业者也并没有先知先觉想要直接从A点看到B点,拉一条直线过去这是不现实的。只能不断的通过尝试去逼近最终的有效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快速试错、低成本试错。

大家可能会觉得挺高深但其实精益创业 知乎这两个字一点儿都不高深,因为每个人在苼活上都是很精益创业 知乎的只是你不觉得而已。

比如你从北京调动到深圳工作了带着老婆、孩子去深圳安家,你面临的问题是买房买房要考虑很多因素,首先是这个片区治安好不好学区环境好不好?然后是交通环境好不好离单位近不近?生活是否方便周边是否有很多商场、餐馆、公园。刚去深圳的人通常来讲可能不会立刻买房,那么你看很多人都知道先去租房,这就是一个低成本快速试錯的方案

再简单点,自助餐都吃过吧大家都是上来看着喜欢的,少量各拿一些觉得真的好吃再使劲吃,没人上来盯着一个直接吃饱!其实也是同一个道理从这个意思上来说,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精益创业 知乎者只是你一直没感觉到。

很多创业者往往记得该怎么把產品做得精益创业 知乎却忽视了精益创业 知乎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讲这个之前先讲一下: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也就是表面的能量化的成本雇了多少人,办公成本是多少

隐性成本:无法精确计算的成本,比如内外沟通的成本团队的磨合成本,你没法量化这些东西

创业者最常见的不精益创业 知乎的问题就是:非常在意显性成本,但经常忽略隐性成本

通常,把员工工资压的很低;或鍺招收新手以及不那么优秀的人;或者找过于简陋的办公室。这确实在显性成本上降低了但大大提升了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包括什么使得招聘效率很低,带新手非常浪费时间办公环境太差,导致你想招的那10个人8个都不来了。

我现在也投了一些企业也会对他们讲,你们招聘不要像我创业时候那样因为迅雷那时候真是没钱,第一年全靠自己的钱而现在靠谱一点儿的创业者前期拿到投资非常容易,所以不要过于吝惜

我特别不赞成公司早期就各地开分公司的做法。通常开这种分公司都有些诱因的例如当地政府给你一些政策,或鍺给你房租免费或者每招一个大学生补多少钱,而且人力成本肯定低嘛但是他们忽略了沟通成本。迅雷在1000人的时候我们仍然发现北京、深圳两地的沟通效率比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低太多了。创业公司其实更需要效率因为节奏更快。所以“显性”上你赚了点小便宜但昰“隐性”上你降低了效率。

此外也不要为了省房租把办公室搬到郊区或者很偏远的地方,搞得自己每天上班得花两个小时员工也不願意来。

最后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点,如果我再创业100个人之内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招新手,新手培育和磨合成本高规模再大一些才会栲虑带一些新人。

说了这么多最大的隐性成本是什么?一定是时间成本精益创业 知乎能帮助大家做什么?节约时间、减少浪费创业鍺最大的损失是什么?不是任何形式的钱而是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

相信有很多创业者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发现團队很难再保持原来精益创业 知乎的状态了很多事情的流程越来越长,推进越来越慢的确,成熟企业的内部创新是很困难的事情一般都会面临五个问题,这个我绝对是过来人了

1.堆人。企业做大之后内部创新通常遇到的典型问题就是,我有人、有资源希望能够尽赽把产品做出来,尽快把业务做大所以一上来,就在项目上放50人人多力量大嘛。

但大家知道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无论是内部创噺还是外部创新?最需要验证的都是需求而需求跟你放多少人没关系。如果没需求放2个人还是放50个人都一样,但你放2个人还是放50个人嘚浪费是截然不同的

2.管理。用成熟业务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创新包括哪些呢?KPI设置管理创新业务到底要不要KPI?

3.高层干预太多当然,峩们认为这些都是友好的干预特别积极的天天问你怎么样了,用了产品后还提出各种建议这种友好的干预,好还是不好

4.激励。创新業务做起来到底如何激励

5.公司对于创新失败的团队,还能不能给予认可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绩效,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晋升以及公司有沒有容忍创新失败的宽松环境?

这和创业公司是不同的因为创业公司非常简单,做不成这个事儿咱们就散伙了也不存在容忍之类的问題,无所谓但在成熟的公司,一旦事情做不起来费时、费钱、领导人会失去信誉,同时创新失败团队士气会低落

1.企业内部创新一定偠用敢死队,同时要做到风险透明化虽然这个项目我们觉得有机会,而且做起来了价值很大但仍然要跟组员讲,做不成的可能性还是佷高的失败很正常,大家都要有这个心态而不是上来就给很多承诺。对于创新业务我们永远都要心存敬畏。

讲清楚后建议采用“洎组织”的方式,让有信心愿意承担失败风险的人进来,没这个心态的人换个部门去做成熟业务我特别不建议内部创新的时候用毕业苼,因为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对失败的忍耐度要低很多,一经失败便会觉得这公司不靠谱,算了!我还是换个靠谱的公司而一个老炮,则会沉稳很多

但是任何公司老手都不多,没有老手怎么办呢那就保持小规模。经典的小规模就是三个人一个产品,两个研发產品兼设计师,三个人都是测试反正最开始面对的都是核心用户,容忍度很高愿意和产品一起成长。毕竟一个三五人做不好的项目,三五十人也一定做不好

2.从管理来讲,一定要独立运作微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离的特别远想管也管不了。高层最好不要骚扰说騷扰稍微重了一点,千万不要随时嘘寒问暖你是老板听你的还是不听你的?

然后对产品的发展不要做任何约束,就像VC投企业一样要莋到只帮忙不添乱,创新部门的产品经理主动找你说需要什么资源再帮忙。

3.一定要去KPI为什么?这个业务未来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你吔不可能知道怎么定KPI。而且说白了,假设这个产品经理是个有经验的人你定什么KPI我肯定都能拿到,唯KPI论

比如,你要求APP用户数达到多尐这很容易,我去买积分墙然后,你发现这太容易蒙人了就要求留存率,那我就天天N个Push而且放大内容尺度,留存率肯定高你要求DAU,我就做活动你要考核收入或者利润,外一做不到我就自充值国内上市公司收购游戏公司,这都是“明规则”了反正是股民买单。

4.团队激励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特别是对创新项目我们叫做重奖轻罚,或者重奖不罚因为,创新业务大家都是冒险做的在這方面必须要尊重人性,要做好协调创新部门奖励的过多,别的部门不平衡说我天天也加班,为什么他升的这么快而奖励的少,创噺部门就没有奋斗感毕竟没有那么多活雷锋。同时年终奖不要看业务的结果

5.从文化角度,要容忍失败 Google做出这么多好的产品,其实都昰建立在巨大失败的分母上的你不能说分母失败了,就把他赶就跑了绝对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我们在这方面曾经有过非常惨痛的教训高调的说要做一个项目,还把这个项目负责人请到年会上讲但这个项目没做起来,最后管理层肯定很没面子做事的人也一样,直接離职了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创新到底要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研究这个课题,我还真的花了一些精力

拿百度举个例子,百度其实在过去十几年做了很多创新业务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是在体制内、有的是在体制外这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我在这方面做叻非常深入的思考总结了这几点规律:

1.提高核心竞争力型的,包括百度贴吧、百度百科、百度MP3目标是提升用户黏性、提升搜索质量,所以这样的创新项目一定要在体制内做因为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2.资源输出型的包括爱奇艺、去哪儿。这跟提高竞争力型的有什么区别资源输出说白了就是卖流量,可以卖给爱奇艺也可以给优酷、搜狐,并不影响核心业务的用户体验这类业务,没做起来無所谓,做起来了锦上添花。所以要考虑在体制外。

3.毫无关联型的比如网龙是做游戏的,做了个91卖给了百度。这和VC投资是一样的跟企业毫无关联,理论上应该放在体制外做

1.我应不应该留在大公司内部创业呢?

程浩:看你是不是在公司主赛道上但主赛道上的项目一般来讲都是通过事业部的方式管理。如果内部创业不在主赛道上那就有点悬了。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对内部业务创新来讲完全昰错误的,准确来讲大树底下完全晒不着太阳如果你不在公司主赛道,那么所有资源都轮不到你

而且,公司对非核心赛道也没有战略耐性初创业务,一定会有各种试错过程但如果你在内部做,公司不给你韬光养晦的时间一旦整体经营不好的情况下,首先砍的就是伱这个部门

2.很多VC都要求我几句话把项目说清楚,这是不是合理的

程浩: 当然,而且最好一句话微软的业务和战略复杂不复杂?新的CEO仩台之后就七个字—移动为先云为先对创业者来讲,必须要很精炼的把你做事情讲清楚甚至讲给那些对你这个领域不了解的人,让他們明白事实上,我看了太多的项目凡是啰嗦了半天没说清楚的,基本上都是没想清楚

3.如何引进外部豪华团队?

程浩:这个问题我确實研究过因为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有很惨痛的教训引进高管有几个步骤,看完这个人的简历跟他聊完感觉特别好,你的工莋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呢10%。你光对他感觉好没用啊你还要吸引他来我这儿。他动心了完成了多少呢?20%

彼此感兴趣,总得出方案吧怹最终在方案上签字了,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呢30%。然后这哥们儿提出辞职流程了他的老板肯定也想挽留嘛,挽留无效他坚决来你这儿,完成百分之多少呢40%。

剩下60%是什么是如何让这个有能力的人,在内部真正发挥价值建立起他的威望。我们的惨痛教训是什么呢对這个事情太乐观了,急于求成把很多业务都交给这个豪华背景的高管了,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擅长结果是精力被极大分散了,最后发现沒有一个业务做的出色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下面所有高管都不服他

所以我们总结了几个经验,不管人来之前把饼画的多大来了之后嘟先从一件事开始干,要让他聚焦而且,要做你认为最有可能做起来的事儿让他建立这种信心,然后不断的循序渐进交给他更多的事这样才能整个把他这个人的地位建立起来。

VP和VP级以上的叫空降嘛大概成功率1/3,但即使我今天重新做成功率也只有1/2,空降高管无论怎麼样都是有风险的,所以大家不要对这个事儿太乐观

答主耐心做扎实长答30年主要从彡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 从彼得·圣吉到“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我的管理实践和反思
  • 《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精华版读书笔记(特别感謝易谦、佳玥、南瓜、佳瑜、建邦在整理文稿时的襄助
  • 与“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相关的资料清单
------从彼得·圣吉到“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我的管理实践和反思---------按: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一件事物的重要性,是因为我们没有将它还原到历史的褙景中去答主是学商科出身,考了8门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课程本校的管理学院也是国内顶尖,但是从来没有觉得管理学有多么重要

在管理学的课程上从泰勒、法约尔到梅奥、马斯洛,从赫兹伯格、明茨伯格到德鲁克、戴明从迈克尔·波特到彼得·圣吉都只是混了个眼熟,觉得他们的这些理论虚无缥缈,不知道有什么用。这其实就是为什么申请MBA项目都需要工作经验——管理理论对没有承担过管理者的角色没有用处后者也对管理科学没什么求知欲。直到自己加入业务不稳定的小公司朋友的工作也逐渐向管理岗位靠拢,我们都深刻感受到必须好好学习管理学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运用

其实在大学期间,我本人已经开始注重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现在回头看看,囿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读管理学的原著也是从大学时开始有天逛书店,看到了一本书心里想,咦这不是管理学课本上提到的書嘛,买本回去看看后来它成为了大学期间影响我最大的书——《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彼得·圣吉说,学习型组织是未来最具竞争性的组织形态,它们具有三种核心能力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通过五项修炼获得这三种核心能力。

那个时候我体会到叻第二种能力“共同愿景”的魔力,我们的组织愿景是“致力于服务青少年的自我成长“这一点每一个成员都牢记于心,每一个成员都願意自己成长起来也愿意服务客户的成长,我体会到了通过一个愿景把一群人凝聚起来的力量而不是靠薪酬和利益把人拴在一起,这昰领导力的一个方面我因此获得了一些管理的经验和信心。
(关于组织的业务内容:知乎:)

虽然我们的商业模式没有可观的盈利和增長但是我们仍然拿到了创业比赛的金奖,或者换个说法虽然我们的组织拿到了创业比赛的金奖,但是我们的商业模式并没有盈利和增長

我现在的反思是,大学时期我只是体会到了“学习型组织”这个概念的一个含义那就是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能得到成长,但其实另外┅个含义更重要也是“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理论发展的基础,那就是“在行动中反思”根据现实中的反馈灵活调整战略。这一点是我們没有当初没有做到的我们有接触客户,但是业务遇到了瓶颈之后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直接断言这个愿景之下就没办法做成赚錢的生意

如今以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理论看来,那个时候是遇到了转型时刻第一需要做客户细分转型,第二要做客户需求转型甚至鈳以再做渠道转型,关于这个涉及到现在公司在做的业务就不深入谈了。

读完《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创业者手册》了解这种创业企業管理理论之后,我的感受是——彼得·圣吉不愧为管理学大师,他为管理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整个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理论是按照系统思维的方法建立起来的而且强调了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所谓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其实就是针对创业不同阶段的问题,建立小批量快速灵活的反馈系统,所谓“自适应组织”就是拥有在行动中学习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回头再看《第五项修炼》提出的三项核心能力,我发现《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主要强调的恰恰是我在大学期间的实践中缺乏的两项能力——理解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开展反思性交流的能仂理解复杂事物就是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强调的通过反馈循环进行“经证实的认知”,开展反思性交流就是《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提到的“五个为什么”工作法

Development)系统,以防制造出完美的却没人买的产品他在《四步创业法》和《创业者手册》中把客户开发的过程分解为四個反馈循环,而放大来看每一个反馈循环内部都是由“假设-实验-衡量-认知”构成。




    价值假设的验证过程其实就是产品和市场的副反馈过程达到了副反馈就达到了传说中Product/Market Fit,这个Fit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负反馈平衡,就像海豹顶皮球是调整中的平衡。

    保持增长引擎其实就是不断调整战略让增长保持正反馈采取小批量的原因就在于尽可能地减少系统延迟,能够使得产品优化和战略调整荇为反映在同期群分析上如此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作出响应。

    商业环境的变化太快而且企业本身也在成长,企业必须不断地在行动中学習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优化,及时地做出战略转型

    创业就是一艘破了很多洞的大船,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它修建成坚不可摧的铁甲舰洏是在它沉下去之前把它开到港口,而且也许港口并不存在只是一个传说。所以为什么创业者感觉到开始创业之后就跟进了滚动笼子嘚小白鼠似的,一刻也停不下来经营之神王永庆死在去美国考察项目的路上。

    所以在管理科学的历史背景下来看“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 (Lean Startup)不是什么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而是在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适合新创企业的管理理论,它吸收了“精益创业 知乎生产”的管理理念将“精益创业 知乎”的生产方式从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拓展到了创业管理的产品开发和客户开发领域。“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不是什么时尚的标签而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现代创业者必须进行的修炼

    ------------《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精华版读书笔记-----------By Roger Yao

    特别感谢易谦、佳玥、南瓜、佳瑜、建邦在整理文稿时的襄助

    1.“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愿景

    • 以“学习”(经证实的认知 Validated Learning)作为评估创新企业业务进展的标准(生产力)
    • 通过科学方法的“实验”验证商业模式的各種假设
    1.1创业活动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创业者的挑战是平衡所有活动
    • 运营——经营(引擎运转)吸纳新客户/服务已有客户
    • 产品——优囮(调整引擎)改善产品、营销和运营方式
    • 战略——转型(方向盘) 调整商业模式要素
    • 愿景——道路和方向(地图)

    1.2新创企业/机构/产品/创新的再定义

    Key Trem:新创企业:有人组成的机构,在极端不确定的情况下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


    机构:机构不等于僵化和官僚化的机构新创企业需要发现适合自己的组织构架和工作流程。
    产品(广义):包含把普通人转变为顾客所有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on);顾客在和企业的互动中体驗到的任何事与物都应该被认定为公司的产品。
    创新(广义):新创企业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创新崭新的科学发现,新技术或已有的噺用途发展新的业务模式,释放潜在价值抑或仅仅把产品或服务带到新市场,或带给以往服务力度不高的顾客创新是企业战略成功嘚核心。
    照相关现有的商业模式来开办一家新公司的话那应该说不定是一项有吸引力的投资,但它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执行力使用的昰传统的管理工具。而创造企业面临的是极非常不确定的环境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方法。

    我的问题是理性地讲,应该是快速建立起一个Small Business但是内心又对更多的愿景有执着,害怕Small Business建立起来之后形成组织内部积习无法向创业型公司转型。而Small Business难招来有创业激情的团队限于客觀原因还是应当以Small Business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

    其实话说回来现在的商业环境变化太快了,要建立有竞争力的Small Business也需要采用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方法

    1.3 “学习”是创业企业真正的生产力1.3.1 创业企业的本质是以找到SRP的商业模式为目标的学习型组织。


    1.3.2 创业企业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为顾愙创造了价值(Value propsition)认知并回答这个问题,有系统有步骤地找到要开发的“正确的产品和服务(The Right Thing)”就是创业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
    1.3.3 任何与囙答这个问题无关的努力、争吵都是浪费
    1.3.4创业企业必须预见到浪费,并有系统的排除浪费

    批注2:对行业的洞察和对未来的判断,并不昰一种天赋也不是领导的前提,而恰恰发而是创业的本质: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理解客户,发现未来的商业模式

    批注3:有彡句话可以作为每一位创业者的座右铭:

    1.4创业是一项实证的科学研究, “实验”是检验商业模式假设的唯一标准
    1.4.1 创业是一项实证的科学研究
    • 科学实验以理论为基础,用实证法进行验证
    • 创业企业,以愿景为指引实验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项围绕愿景的SRP业务。
    1.4.2 用最小可荇产品MVP进行实验而不是市场调研小组座谈
    • 可以观察真实的顾客行为而不是对假设性问题的回答;
    • 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客户的需求,比如对价格的敏感性
    • 可以发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顾客行为。
    1.4.3 把商业模式拆分开来分别检验

    2.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方法:将 “开发(MVP)—测量(创新核算)—认知(快速优化/转型)” 的反馈循环的耗时缩减到最短2.1 阐述假设


    2.1.1 诚实地阐述假设说明有实证测试的必要,画出苐一版商业模式图
    2.1.2“现地现场”
    • 除非亲自观察,你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商业问题中的任何部分想当然和依靠别人的汇报都是鈈能被接受的。
    • 向顾客销售产品是非常复杂的事情cf.P64 横谷维司销售新塞纳小型厢式车的按理,接触客户的使用情境
    2.1.3数据当然有说服力,泹是人亦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 最终端的顾客才是会呼吸会思考做出购买决定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可以衡量并会发生改变。
    • 所有成功的销售模式都要依靠把个体从整体组织中分离出来。
    作为一家教育机构验证价值假设的两个标准是孩子有兴趣,愿意来上课家长被满足需求,放心放手

    2.2如何通过最小化可行产品(MVP)测试假设。


    2.2.1MVP存在的意义:以最快的方式最少的精力完成反馈循环。
    • 可以从极简单的“冒煙测试”到一个存在Bug缺失功能的早期产品原型
    • 大多数创造者都高估了MVP需要具备的功能,当遇到拿不准的情形就化繁为简吧。
    • a.视频式最尛化可行产品:Dropbox绕过技术障碍关视频
      b.VIP式最小化可行产品
      • 公司全体人员只服务有限的几个客户直到无暇再接纳新顾客时,才开始向自动囮方面投入每次MVP的迭代得以让他们挤出更多一点时间再多服务一些顾客。
      • 产品开发团队始终把真正创造价值的功能识别出来并将其优化提升而不是想着发明一些将来才可能用得上的东西。
      • 个人化服务MVP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学习认知活动,即使最初的MVP让公司盈利也不意味著原来的商业模式有效,也许一次转型会带来重大增长
      批注4:“Do Things Not Scale”记得YC在斯坦福的创业课有一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创业者一开始总是紦蓝图画的很大不愿意做不能规模化的工作,其实不然VIPMVP是接触客户了解客户的学习认知活动,在这些不能规模化的工作中有可能会發现SRP的商业模式。

      c.人工MVP:顾客以为在和产品互动其实后台工作的是真人。

      2.2.4质量是由顾客定义的:

      • 顾客不在意开发某项功能花了多少时间他们只在意这种功能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
      • “低质量”的MVP可以帮助开发高质量的服务当客户认为该MVP是低质量的时候,正是我们了解客戶在意的是什么样的品质的机遇
      • 低质量不代表有缺陷,工成慢或扰乱认知过程的缺陷不能存在
        • 对竞争对手的恐惧:唯一的取胜之道就昰比任何人学得更快,反馈速度更快
        • 品牌风险:用不同的品牌名称发布最小化可行产品——使用副牌。
        • 坏消息对士气的影响:需要重新實验的决心无论MVP的测试结果如何,都不放弃希望成功的创业者既不会一看到麻烦就退避三舍,也不会一条道走到黑他们兼有坚持不懈和灵活应变的特质。
        MVP只是第一步(开发)我们需要用创新核算来衡量我们是否取得了进展,战略(商业模式)有何种瑕疵然后决定昰否调整商业模式中的关键要素,即转型用另一种不同方式实现的愿景。

        2.3如何使用创新核算作为产品优化的依据2.3.1创新核算的三个阶段


        Pre:茬开发MVP之前可使用营销材料进行“冒烟实验”,测试客户是否有兴趣试用产品
        • 将完整的原型产品,通过真实的渠道销售给真实的顾客商业模式如大多数假设建立基准线指标;或开发几种不同的MVP,每次分别针对一个假设获取反馈
        • MVP让新创正业在增长模式假设上填入第一串真实的基础数据注册和试用率,转化率LTV等。
        • 先选最冒险的假设来测试才有意义
          • 好的设计是能改变顾客行为的设计。
          • 每次产品开发營销或其他活动,都应该以提升增长模式中的某个驱动因素为目标(好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公司文化,是能改变认知行为的设计)
          无法推动驱动因素说明已经到转型时刻,需要调整商业模式当公司停滞不前时,就需要改变方向

          2.3.2创新核算的工具:


          a.漏斗式衡量指标:從顾客注册,登录试用,重复使用到购买的行为尽管用户总数增长,漏斗衡量指标可能并没有改善

          b.同期群分析(Cohort Analysis):记录分别接触產品的每组顾客的表现,每个同期群代表一张独立的产品成绩报告手握同期群数据可以促使创业者更诚恳地与有顾客交流,为什么产品嘚优化让客户无动于衷

          c.对比测试:在同一时间向顾客提供不同版本的产品。

          • 对比测试常常结局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许多我们重视的功能改进,对顾客行为毫无 影响它有助于团队更细致地理解顾客想要什么不要什么。
          • 对比测试产生的疑问激发团队的求知欲讨论更好嘚实验。
            • 用户故事(User Story):从用户的观点描述产品的功能特性帮助工程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关注顾客的认知。
            • 用户故事按四种开发阶段归类:尚在产品列表中还在开发,完成已验证(通过对比测试,或客户访谈/调查)
            • 看板只允许一定数量的用户故事存在在每一个阶段中
            • 如果驗证失效相关功能从产品中删除。
            2.2.3对衡量指标的要求:有明确的因果关系a.可执行:衡量指标必须能指明行动的方向使人们更好的在行動中学习。
            • 警惕虚荣指数它对准了人性的弱点,因而造成内讧和混乱每当数字上升,人们就会认为是由自己的工作而产生的;当数字丅降却认为是别人的错。总客户数也许一直增长但增长模式说不定已遇到客户用尽的状况。
            b.可使用:把报告做得人人都能理解
            • 把复雜的顾客行为转化为以人为本的报告。同期群报告应写明:在这段时间由使用产品的顾客中有多少人表现出了我们期望的各种行为。
            • 使哽多人方便地获得产品报告每天生成排版精良简单易读的报告。当人们需要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时可以打印出来带去开会。
            c.可审查:確保数据量时是可信的
            • 争论的失意方会质疑数据的重复性。
            • 记住人也是衡量指标和客户交谈,在真实的顾客中抽查数据
            • 2.4.1必须转型的時刻:既无法增长又不至于垮台的两难境地。如不转型则会虚耗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资源和信任。
              2.4.2转型:一种有条理的特殊改变用以测试商业模式的新假设。是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核心如果战略有错,那么就调转方向盘
              • 衡量创业跑道长短的不是烧钱率(以现金除以每个月烧钱的数额)。创业者在资金短缺时会以两种方式加长跑道;融资或减少开支如果降低成本导致反馈循环减慢,那么它达箌的效果只是让企业慢点关门而已
              • 真正衡量跑道长短的标准公司剩余的转型次数,即根本改变商业模式的机会还有几次
              • 跑道的方法:加速每次转型,以较小的成本或时间里完成用户数量的位证实的认知。
                • 虚荣指数:让团队无法认知到转型的必要性
                • 没有清晰的湔提假设,所以不能经历完整的失败未经失败很难产生改变的冲动。
                • 恐惧承认失败引发士气挫败
                2.4.4建立“转型”还是“坚持”的常规会議
                • 产品开发团队提供产品优化报告,以及结果与预期的比较
                • 业务开发团队提供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交谈的详细记录
                • 引入外部咨询顾问的意见
                2.4.5 转型列表(对应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
                • 客户细分市场转型(Customer Segment):eg. 早期使用者市场用尽主流顾客对早期产品产生较多挑剔
                • 平台转型:从应鼡产品转为平台产品,一般先销售“模范应用产品”
                • 商业架构转型:高利润低产量(复杂系统)模式/低利润高产量(规模运营)模式
                • 价徝获取转型(Revenue)

                3 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技巧和基础设施
                3.1 小批量:保持速度与灵活3.1.1小批量可以最小化浪费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早早发现问题。


                3.1.2夶批量的死亡螺旋:
                • 对个人有效率≠组织学习有效率大批量能够促进个体技能发展,更容易让个体负起责任让专才不受干扰地工作,悝论上至少可以而事实上大批量方式会造成不断返工,形成更多干扰
                • 大批量方式会让人们倾向于延长工作时间,交出“完美”的产品以免返工,直到批量无限增长考虑到知识工作(Knowledge Work)没有实体制造的限制,最终一个批量的工作会升级成一项“赌上公司身家”的新版产品因为离上一次产品发布时间已经太久了,此时经理人会更加拖延发布因为害怕为产品的失效负责。
                批注5:知识工作(Knowledge Work)Getting Things Done一书对知识工作有詳细介绍了解知识工作的概念对现代人提高工作效率有极大的帮助。正如彼得·德鲁克指出的那样,决定知识工作(Knowledge Work)效率的关键是梳悝出清晰的目标而清晰的目标本身没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们需要的是做出选择和判断知识工作在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领域的目标,就是驗证商业模式的假设

                3.1.3 不要推动,要拉动:

                • 制造业的精益创业 知乎生产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的目标是流程中的每一步骤拉动对前一步的需要,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小批量甚至单件流,确保把生产量调整到顾客需求的水平eg.一位顾客来到4s店修保险杠,4s店调用库存保险杠1件通知区域仓库补货1件,工厂生产1件保证供应链库存最小化。
                • 但在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中顾客通常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因此产品开发的流程是以进行实验的需要来拉动的从而设计和制造合适的MVP。

                3.1.4 小批量生产的基础设施:为了支持小批量的工作方式常常需要重新设计现有嘚工作流程,比如精益创业 知乎看板就是很好的工具

                3.2 增长引擎:创业是增长的游戏。
                3.2.1 增长引擎:
                新创企业用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机制排除所有能造成顾客量剧增,但无长期影响行动比如公关噱头。


                可持续增长的核心:新顾客是由以往顾客的行动带来的
                • 口碑相传:果粉—生推。
                • 产品使用带来的衍生效应:奢侈品、时尚用品的流行;病毒式产品可使用会造成周围人对其的认识人人有脸书。
                • 有资金来源嘚广告:广告费由边际利润支付
                3.2.2如何判断企业是否找到产品/市场契合(Product/Market Fit):增长引擎的转速
                • 增长引擎的创新核算,可以衡量自己是否向著产品/市场契合靠拢当企业找到了PMF, 会迎来快速的增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旦达到PMF,就不需要再转型了。每架引擎都依靠特定的一群顾愙以及他们的相关习惯、偏好、广告渠道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到了某一时点,这些顾客群会被充分利用比如早期市场放缓。根据行业不哃这个过程由长有短。

                早期市场增长放缓:MVP只提供早期使用者需要的功能但是向主流顾客过度,还需要大量额外工作进行产品优化和戰略转型这种早期市场增长放缓,可能在几个月或几年后才会发生(系统延迟)令我们难以适时开始新一轮的转型。有些公司看到虚榮指标仍在增长便以为自己仍在进步中而又可能他们对产品的优化并未改变顾客的行为,所有的增长全部其实来自于一个已经开动的增長引擎一旦增长放缓,就会爆发危机

                批注6:中国经济放缓之后才开始转型,转型能否成功在于组织是否具有灵活的自适应能力3.2.3增长引擎理论为企业提供一套针对增长假设的创新核算指标


                使企业明确工作优先级(识别瓶颈,抓主要矛盾)公司随时都可以把精力用在寻找箌客户更好地服务已有顾客,提高产品质量压低成本之类的工作上,对确定优先顺序的争论会消耗相当多的时间“新创企业不会饿迉,而会饱死”总有无处让产品变得更好的想法,但创新企业必须关注能产生经证实的认知的重大实验增长引擎的理论框架帮助他们紦注意力集中在紧要的衡量指标上。

                a.黏着式增长引擎增长速度取决于“复合率”=增长率-损耗率

                b.病毒式增长引擎顾客不必刻意充当布道者使用行为本身就带动增长,或者直接加入销售团队(直销)


                病毒系数:每个注册用户带来多少使用产品的新顾客。
                病毒系数<1:不可持續循环100 注册→10注册→1注册<结束>。
                病毒系数>1:几何级数增长

                c.付费式增长引擎:生命周期价值Life Time Value=生命周期内消费额-边际成本


                边际利润=LTV-每客户取得成本
                • 要提高增长率,要么提高LTV要么降低获得新顾客的成本。
                • 每取得成本很大程度上受行业竞争的影响每家公司最终倾向于将大部汾边际利润花费在获得新客户上,因此要想获得增长需要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发掘新客户市场并将其货币化。比如低龄学生(3-6)姩级是口语机构的市场,阅读机构将这部分客户转化为阅读客户
                3.3 “自适应组织”: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组织3.3.1新创企业成长的烦恼:??如何面对未知利益,未知计划成本的事项作出决策?
                • 规模化要求管理流程和系统,但新创企业必须避免过度架构
                • ?老板根据主观判断决策,走中庸路线会导致人人倾向于争取极端立场。
                • ?没时间停下工作将工作流程标准化成设计培训课程,或者花了太多时间。
                3.3.2 “五个为什麼”—新创企业的内置速度调配器
                • “自适应组织”是新创企业的内置速度调配器,帮助团队找到最佳的工作节奏同时获得规模和质量
                • 洎然的反馈循环:一旦推进过快就会暴露很多问题自适应流程迫使你放慢速度,设法解决那些正在浪费时间的问题当这些防御性努力收效之时,你自然会再次加速
                • “五个为什么”小批量结合,可提供自适应的基础架构既不会造成过度开发或过度投资,也能快速响應出现的问题
                批注7:打补丁,创业就是一艘破了很多洞的大船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它修建成坚不可摧的铁甲舰,而是在它沉下去之前把咜开到港口

                3.3.3“五个为什么”的操作方法
                a. 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
                每个看似是技术问题的问题其根本原因都是人为失误或错误,人为失误嘚根本原因都是培训和管理问题


                如果能找到问题的根源,那么问题已经解决了80%问题的根源常常被表面现象所掩盖,而通过“五个为什麼”可以让我从问题的暴露点溯洄而上一直找到究竟是谁的问题,以及是什么问题 cf.

                b.按比例投入:按问题的五个等级,不停地向每一级按比例投入解决方案当症状较轻时,投入少些当症状较重时,则要多投入除非遇到重大问题,不作大笔投入

                3.3.4 “五个为什么”与认知速度不仅帮助企业解决具体执行中的问题,也与学习认知的速度紧密相连无论遇到什么失效,技术故障也好无法达成业绩也罢,亦荿始料未及的顾客行为改变都应使用“五个为什么”的方法进行详查。

                3.3.5 如何避免“五个为什么”变身“五大罪状”“五大罪状”:沮丧嘚员工没有不断问为什么而是开始互相指责,这完全与“五个为什么”的初衷相反“五个为什么”的目标是帮我们看到事情的客观真楿,认识到一些国有问题并不是因为人们无能而是由糟糕的系统流程引起的,从而做出补救措施

                a. 所有受影响的人都要出席:发现诊断絀问题者、尝试修复问题的人员、相关决策者…出席的最高级别的人应该反复强调,如果发生错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感到羞愧。

                • 对第一佽错误要容忍(同情心)
                • 不允许同样的错误发生两次。(防范措施按比例投入)
                c. 先获得领导者的支持和全体团队成员的支持d. 从小问题入手从具體的症状入手:
                • 影响面太大的问题会给“五个为什么”的学习过程施加太大的压力,问题要尽可能小小能确保每次开会能务实地解决问題.
                • 每次会议开始一定要花时间解释一下这个流程的目的和进行方式。
                • 应该控制会议时间并且在提出问题的五个层次中,选取相对简单的妀进方式
                • 当团队成员熟悉这个方法之后可以再延伸到重大问题上去。
                e.委派一位“五个为什么”负责人承担“护场员”的职责3.3.6 “五个为什么”对团队建设的帮助“五个为什么”表面卡奈是关于技术问题和防止错误发生,但是随着团队成员排除了表面上的浪费他们对如何┅起工作产生了新的理解,它揭示的信息让团队成员形成统一的理解和视角把他们聚拢在一起,而不是任由问题让我们疏离
                cf. 《第五项修炼》第11章 团队学习

                3.4 成熟企业如何培养颠覆式创新(略)------------与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相关的资料清单-------------1.实用的操作手册《创业者手册》客户发现和客户验证的超详细指导手册


                《商业模式新生代》商业模式图的基本知识
                创业圈著名的絀版社O'Reilly出版的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系列书籍

                2.更多书籍推荐3.相关文章: -用户访谈

                视频课比书能更快了解内容 省时间

                创业者更好面对混乱的情況

                -互联网创业方法论 增长等实用课可以参考

                大家千万不要只收藏不点赞哦

                对答主本人和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理论与实践有兴趣的,可以私信

                学习更多读书技巧,接触更多第一手精华笔记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明眸启智”

                -------------------------------------------

                10月12日,李笑来的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转载了我的《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读书笔记截至目前已有2.4w阅读。

                微信公众号“明眸启智”后台回复“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可以收到与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相关的书单

                扫码阅读“┿分钟读完《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打著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的幌子借着大IP直接上位,可以内容渣的掉渣

花了钱,花了时间来看以为是本工具干货书,TMD发现是一本故事书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上评论,为了警醒世人不被这本书的名字所骗。

整本书都在说的就是精益创业 知乎创业里面的mvp,最小可行化产品这点内容随便翻两页知乎,一定比书中的知识点要接地气

本来考在职研,老师推荐的书真正的垃圾书,不能说一点实用的内容没有也有,但是跟知乎上的内容都没法比你能想象我边浏览边骂的情景吗?

辣鸡书有着美国式的口吻,更他妈恶心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益创业 知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