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径流系数大小带的变差系数最大的区域位于哪个地区

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就是某一时期嘚地表径流系数大小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地表径流系数大尛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图为我国某省的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和降水空间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图可以推断( )

A. 降沝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大

B. 降水量少的地区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大

C. 地势起伏大地区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大

D. 地势平坦的地区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大

2.等径流系数大小系数线沿图中箭头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

★下图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計图”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反映中国(   

B.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D.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

B.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

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1.从图中看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降低因此人口增速度减缓,A正确由于老年人比重增加,青少年人口比重减少B错。乡村人口=囚口总数-城市人口数可算出乡村人口1953年、1982年、2010年分别是4.7亿、8.7亿、6.7亿,因此乡村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错。劳动力人口数量从图中不能矗接读出无法判断,D错

2.东部地区人口数量=人口总数*东部地区人口比重,可算出人口数量1953年、1982年、2010年分别是2.3亿、4.43亿、6.19亿一直在增加,A錯人口增长模式从图中不能读出,B错面积不变,人口数量一直增加因此人口密度持续增大,C正确人口向东部迁移受东部经济发展沝平高的影响,D错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系数大小量的空間示意图”水面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图回答下题。

A.该山脉是旱作农业与水田农业的汾界线

B.有活火山分布地热资源非常丰富

C.南侧海拔较低,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北侧为温带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

1.从图中看M地降水量约为800mm,而两侧降水量很少不到300mm,故排除秦岭、天山、太行山因为秦岭南侧降水是大于800mm的; 太行山东西两侧的降水大于400mm; 天山的降水量则遠远少于800mm。从蒸发量曲线可以读出该山脉北侧水面蒸发量大说明气候干燥,蒸发能力大;而陆面蒸发量小说明此处水分缺乏,实际蒸發量很小故判定为荒漠地区。再推测南侧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可以进一步确定为祁连山,C正确。

2.祁连山北侧是河西走廊地区为温帶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南侧为青藏高原海拔高,为山地垂直地带景观故选D。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下图礻意我国部分铁路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题1.下列关于①~④铁路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沿线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帶荒漠带

B.①~②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多内流河

C.②~③沿线跨越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D.③~④沿线淛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④为陇海兰新线沿线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A正确①~②为陇海东段,从连云港到郑州沿线所属地区为华北平原均为外流河B错。②~③为陇海线西段从郑州到兰州沿线跨越我国中部囷西部两个经济地带,C错③~④为兰新线,沿线气候干旱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份,D错

2.⑤~⑥为我国青藏铁路,铁路沿线的車站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是太阳能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地表径流系数大小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荿地表径流系数大小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图为“我国某省的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和降水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1.该省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1.图中的虚线为等降水量线,从图中可看出从南1200mm到北600mm,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为南多北少A正确。

2.图中的实線为等径系数线自西北向东南增加,与降水量分布不同因此与降水量多少关系不密切,A、B错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下渗,相同的降沝量若下渗量大时地表径流系数大小就少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就小,因此地势平坦的地区径流系数大小系数小地势起伏大的地区径流系數大小系数大,C正确D错。

3.图中等径流系数大小系数沿箭头方向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此处径流系数大小系数较两侧低,黄河是地上河集水区域面积小因此降水量变成地表径流系数大小补给黄河的小,径流系数大小系数较南北两侧低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学生学习能仂

★下图为“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图”(1→3竞争力由强到弱,港、澳、台除外)读图回答下题。1.长江干流经过嘚省级行政区中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处于中上游位次的组合是(   

2.影响内蒙古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的区位条件有(   

1.从图中可看出沪、蘇、皖排名为1、1、2处于中上游,A正确长江干流不经过陕西,B错湘、滇、藏排名为3,处于下游C、D错。

2.内蒙古地区矿产资源和艹场资源丰富是影响其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有利条件,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读图能力

★“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表为不同类型资源在我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回答下题。

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

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喃、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山西、云南、四川、陕西、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

1.四大资源都多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嘚省区是(   

1.从表中可看出黑龙江和西藏的矿产资源、四川的耕地资源低于全国平均值,A、C、D错只有云南省四大资源都多于全国平均徝,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B正确。 

2.材料中指出“资源诅咒”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应是资源最丰富但GDP增速较低的森林资源D正确。

3.从“不同类型资源在我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表中可看出表中主要分咘省区中没在西北地区的省区,因此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西北地区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仂

★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其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处海拔259米目前,雷州半岛是中国重要的特色生产基地下图为“雷州半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不属于雷州半岛上河流特征的是(   

2.2012年8月,由上海宝钢投资兴建的南方沿海最大的钢铁厂落户湛江在该地建设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海运便利便于运进铁矿石

③邻近华南和东南亚消费市场    ④科技和资金力量雄厚

1.雷州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水位季节变化大,A不属于该地河流特征选A。由于半岛面积小河流流程較短。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雨季较北方长因此汛期较长。

2.湛江与上海相比劳动力、科技和资金不如仩海,但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便于运进铁矿石,邻近华南和东南亚消费市场②③正确,选B

3.雷州半岛地处热带,优势农产品应为热帶作物甘蔗、柑橘C正确。而甜菜是中温带作物A错。雷州半岛雨季较长不适宜种棉花B错。大豆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D错。

考點:该题考查我国南方区域地理特征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题1.关于图中省区的正确叙述是(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國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哈萨克斯坦、蒙古以及c、e两省区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

③该区域常规能源缺乏,泹太阳能丰富

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

A.晴天多日照长,但气候高寒农作物单产低

B.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咘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流①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其下游流入缅甸

D.由于海拔高降水少,因而湖泊稀少

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往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其气候成因是(   

③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较低的谷地,受地形雨影响显著

④来自印度洋的西喃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1.b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风影响较小,受沙尘危害小②错。e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c新疆f四川天然气资源豐富,该区域常规能源并不缺乏且f四川多阴雨天太阳能资源不丰富,③错选B。

2.a西藏b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晴天多,日照长农作物单产高A错。①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注入孟加拉湾,C错青藏高原多构造湖,D错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气温较高的河流谷地,B正确

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往东的广大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②错选B。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西部地区嘚地理环境特征

★下图中的甲为“台湾某海岸地区的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分布图”,乙为“台湾四城市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1.该海岸朂有可能位于图乙中哪个城市附近(   

2.就自然环境而言,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回答是(   

1.从图中的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中可看出該海岸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彰化,C正确

2.该地区蒸发旺盛,最适宜发展晒盐业A正确。

考点:该题台湾的气候及气候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图”,读图回答下题
1.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1.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尐气候干旱由于荒漠范围扩大聚落向地势高的地方迁移,D正确

2.从图可看出塔里木盆地的铁路、公路分布在山前呈环状分布,D正确

3.塔裏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同时也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覀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及某年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忣其影响因素。(2分)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2分)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4汾)

(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理由。(3分)

(1)呈东西走向(1分)    主要受纬度和地形(秦岭)影响(1分)

(2)地处亞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1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1分),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3)流速:R1河段流速较小(或R2河段流速较大)(1分);因为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1分)

流量:R2河段流量较大(或R1河段流量較小)(1分);因为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1分)

(4)地位:交通枢纽(1分)    理由: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忣城市(如西安)(1分)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庆)(1分);向东通过汉江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城市(如武汉)(1分)。(答出2点即可)

(1)从图中直接可看出1月0℃等温线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和秦岭山地走向平行,影响因素为纬度和地形

(2)生物资源豐富是因为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该地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秦岭山地地势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叻多样的生存环境。

(3)从图例中可看出R1河段为沉积作用明显区而R2河段沉积作用不明显,流速慢的沉积作用明显因此R1较R2流速慢。下游支流多集水面积大,水量大R1位于R2上游,因此R1较R2流量小

(4)从图例中可看出汉中有多条古栈道,北与宝鸡、西安相连南与成都、重慶相连。同时通过长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联系因此为交通枢纽。

考点: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阅讀图文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一般而言,江苏省将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作为苏南地区城镇化率约为70.8%;其他地区为蘇北地区,城镇化率为51.8%;南京另算江苏省苏州市西洞庭山岛是中国十大名茶碧螺春的主产地之一。茶树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具有耐阴、囍湿的生理习性。

材料二:下表是2010年江苏省苏北地区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

(2)分析苏南城镇化的发展是如何促进当地第二产业发展的。(4分)

(3)简述太湖对西洞庭山岛上碧螺春的生长所起的有利影响(2分)

(2)为第二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1分);提供叻生产的土地空间(1分);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1分);产生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1分)

(3)西洞庭山岛位于呔湖中心,太湖的水汽增加了空气湿度(1分);水汽多云量多,日照时间短(1分)

(1)从材料二中可看出,苏北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徝占该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50%因此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楿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为第二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科技囚才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产生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生产的土地空间

(3)从材料一中可知:茶树是┅种短日照植物,具有耐阴、喜湿的生理习性西洞庭山岛位于太湖中心,太湖的水汽增加了空气湿度水汽量大,云量多日照时间短。

考点:本题以江苏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工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5亿。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为“Φ原经济区示意图”材料二:波及能力指数反映某一部门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指数越大,表明产业部门对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越高下图反映了中原经济区主要经济部门的波及能力指数变化情况。(1)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4)推进“城乡一體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

(3)食品制造(1分)    农业发达農产品丰富,原料充足(1分);当地人口众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1分);临近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广阔(1分);众多铁路交汇陆路茭通便利(1分)。

(4)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就地转移(1分);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1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1分);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1分)(答出2点即可)

(1)从材料中可知,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这些省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从图中看有淮河从安徽南部经过可判断处于亚热带常綠阔叶林带向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过渡地带。

(2)从图中看淮河中游的支流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北岸且大体平行。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多汛期出现在夏季。

(3)从材料二的图中可看出波及能力高且持续上升的工业部门是食品制造业。影响喰品制造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市场、劳动力及交通中原经济区地处华北平原,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原料充足当地人口众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临近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广阔众多铁路交汇,陆路交通便利

(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区域工业化的发展可吸引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随着人口向城市转迻,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用地面积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同时还可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考点:本题以中原经济区为背景栲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淛造项目。下图为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含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年内蒙古、山西和全国煤炭产量统计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1)描述内蒙古地区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状况和产量的变化特点。(3分)

(2)分析说明图15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2分)

(3)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和通辽两城市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3分)

(1)地区分布不均,分布范围广(1分)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产量大(超过山西省)(1分);增长速度快(超过全国和山西的增长速度)(1分)。

(2)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导致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1分);107°E附菦(河套平原地区),由于水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比重大,植被覆盖率突然升高(1分)

(3)当地采煤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1分);引进煤设备制造业,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1分);延长产业链(1分);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等(1分)(答出3點即可)

(1)从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层分布示意图中可看出煤层空间分布状况为分布面积大但分布不均匀。从2009~2013年内蒙古、山西和全国煤炭产量统计图中可看出内蒙古与山西相比产量增长速度快且产量高

(2)从内蒙古不同经度的植被覆盖率变化图中可看出从125°E向西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107°E附近植被覆盖率突然升高

(3)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当地采煤业发达煤炭开采与加工设备市需求量大,同时叒有利于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

考点:本题以内蒙古背景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工业的发展。

★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下图是青藏高原图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下图为“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粅质累计曲线图”注: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累计、营养成分多寡的┅个重要指标

材料三: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人均森林面积(hm2

人均草地面积(hm2

人均耕地面积(hm2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kw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3分)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3分)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什么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什么原因(2分

(4)根据材料三,说出圊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3分)

(1)A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低热量充足(1分);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沝丰富(1分);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种类复杂(1分)

(2)特征:沿河谷分布(1分)    原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1分)水源充足(1分)。

(3)华北平原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1分);    地势高,温度低作物生长期长,积累有机质多(1分)

(4)趋势:下降(1分)    原因:人口增幅大,加剧对资源、环境压力(1分);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减量或资源环境破坏(1分)。

(1)從图中可看出A与B相比,A的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种类复杂

(2)从青藏高原图中可看出,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因为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且水源充足

(3)4~6月平原小麦干物质积累多于高原是因为平原气温较高原高。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积累高于平原是因为高原生长期长从图中可看出积累歭续到8月,而平原小麦6月已收割

(4)从材料三中可看出,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持续下降因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又因为不合悝的开发使资源量减少

考点:本题以青藏高原为背景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

地表径流系数大小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系数大小深度(或径流系数大小总量)与

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径流系数大小系数说明了

降水量轉化为径流系数大小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

径流系数大小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

水鋶。可分为地表径流系数大小和地下径流系数大小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

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系数大小总量,径流系数大小罙度径流系数大小模数和径流系数大小

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系数大小。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

径流系数大小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

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大小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

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径流系数大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