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什么动物?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
转自坏菜love徐烟柳
这条被称为《击壤歌》的著名歌谣,最早出现于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清人沈德潜在编选那个著名的《古诗源》时,把它排在全书第一卷第一首,可见他对此诗的看重。
为什么叫做“击壤歌”呢?“壤”是个什么东西?我先找出两条资料,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宋李昉等编著的《太平广记》755收录有魏邯郸淳《艺经》,里面这样记道:“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上……古老戏也”,明白了,原来是很古老的一种游戏。
这个游戏到了宋代竟然使很多大知识分子莫名所以,于是宋代葛立方在其史料笔记《韵语阳秋》(卷十七)中有这样的记载:“初不知壤为何物,因观《艺经》云(下与上面的引文同,不再重复)”,事实上它与宋代的抛堶、明代的打瓦都是一个传承。其实这个游戏在民间从来就没有失传过,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方式在玩儿。
我小时在豫东的一个小村庄生活了好几年,那里的小孩儿也经常玩儿这种游戏,只不过这个“壤”变成了砖头瓦片,把一块砖头(或者瓦片),立在十几米远的地方,然后,小孩儿们手执砖头(或者瓦片),在一道画好的线上站好,把手中的砖头掷向远方的砖头,以击中者(击倒)为胜。这个游戏直到现在,仍然不时的在农村的孩子们中间出现。
好,壤这个东西说完了,现在再回过头来,说说这首古歌。据《帝王世纪》载:尧登上了帝位,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十岁的老人“击壤”于道,旁边观看的人不禁赞叹说:“帝尧的威德就是大呀!”老人呵呵一乐,边玩边唱出了这首《击壤歌》。
正因为其流传很久,所以不同的版本略有异文,比如最后一句话《艺文治要》记作“帝力何有于我哉”、《高士传》“力”作“德”、《丹铅总录》卷三、《论衡》下句皆作“帝与我有何力哉”,不管如何改变,意思是一样的。
老人这样唱道:我每天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劳动,太阳落山后就回家休息;自己凿井饮用地下水,耕田吃自己种出的粮食,帝王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处呢?
这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那个路人把这一切看作是帝王带来的和谐与安宁;而这个老人显然不这么认为,他用了一个反问就轻松瓦解了路人的政治说教。他绵里藏针的另一层意思是说:封建帝王的存在对我们来说,不但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给我们带来祸患。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反君权的思想。
了不起的一个老人,见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把一切都看得很透彻,他毫不犹豫的、非常坚决的彻底否定了“帝尧”这个最高统治者,并且用巧妙的反问给提问者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明白,老子的快乐与你所说的那个“帝尧”,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人们读后,给人的感觉非常的怪异,很振奋,感到说出了问题的实质。
这是什么思想呢,想必大家自己就猜出来了,这不就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吗?更是典型的老庄的道家思想。它否定君权,看中普通百姓的感受,让老百姓看了痛快,这就是它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的原因。当沈德潜把它排在第一卷第一首的时候,在他的潜意识里,是否也寄托着这种情怀呢?应该是有的。
老百姓希望安宁的生活,希望受到统治者的干扰尽可能少一些;他们始终的认为安宁与和谐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从来不会轻易把这个功劳归功于统治者,他们也不寄希望于统治者,他们渴望不受干扰的生活,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然而,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老百姓感到的只是越来越沉重的“帝力”压迫,那个老汉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多么的让人羡慕呀;他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帝尧的时代对人民的管理是松散的,不然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击壤的老人在那儿悠闲地歌唱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处】先秦&佚名&《击壤歌》【原作】[提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名句赏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语言简朴通俗,描绘出上古时代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的,借以表达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这两句歌谣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家们往往以如此的远古社会,来同封建的黑暗社会相对照。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依据这种思想,构筑了自己的理想国,写出了著名的《》,。现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成为人们形容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的快乐的口头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193532.html
相关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九成宫醴泉铭_百度百科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县碑亭国家4A级景区(今陕西麟游县)。魏徵撰文,。 记述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
九成宫醴泉铭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不能尚也。皇帝爰在,经营四方,逮乎立
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 ,皆献琛奉贽,重译,西暨,北拒,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未肯俯从。以为随氏,营于,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去其泰甚,葺其,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玉砌接于,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之宝。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寔扶,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是以百辟卿士,相趋动色,我后固怀,推而弗有,,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但职在,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
唯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承前,登三迈五。握机,乃圣乃神,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品物流形,随感变质,效灵,如响,赫赫明明。杂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官,龟图,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笔无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萍旨醴甘,冰凝,用之日新,挹之无竭。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
兼勃海男臣奉敕书。
九成宫醴泉铭译注
九成宫醴泉①铭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奉敕撰②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③,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④,此则随之仁寿宫也⑤。冠山抗殿(6),绝壑为池(7),跨水架楹(8),分岩耸阙(9),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10),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11),下临则峥嵘千仞(12),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13),以人从欲(14)良足深尤(15)。至于流金(16),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17)。
〔注释〕:①醴泉:甘美的泉水。②秘书监:掌管朝廷图书典籍的长官,以少监为其副职。检校侍中:兼领侍中,此为。唐代中央政府分、门下、三省,门下省负责审诏署奏之事,其长官称“侍中”。“秘书监检校侍中’,即秘书监兼任门下省侍中。敕:皇帝旨意。钜鹿郡公:钜鹿为封地,郡公为爵号,位在国公之下,县公之上。③维;语气词,无义。④乎:于、在。⑤隋:受封于随,公元581年灭北周,改随为隋,以为国号。(6)冠山抗殿:冠,覆盖。抗,举兴。(7)绝壑为池;绝,截堵。壑,山谷。池,既指地沼,也指宫外之护城河。(8)楹:柱,实指。(9)分岩耸阙:分,开辟。岩,险峻之地。阙,在宫门外筑二台,在台上建楼观,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10)栋宇胶葛:栋,屋之正中;宇,屋之四垂。栋宇,泛指房屋。胶葛:错杂貌。(11)百寻:迢递,高远貌。寻, 八尺为寻。(12)峥嵘千仞:峥嵘,高峻也。仞,八尺为仞。(13);泰,侈也;穷泰,过度奢侈。(14)以:因。从:纵。(15)尤:责备。(16)炎景流金:炎景,暑天之酷热。流,熔化。(17)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甘泉,汉之,在陕西西北甘泉山,原为秦之离宫,汉武帝时增广之,周长十九里,作为避暑行宫。尚,加,超过。
(译文)贞观六年夏历四月,太宗皇帝在九成宫避暑。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覆盖着山野而兴建宫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护城河。跨水立柱以架桥,辟险峻之地建起耸立的双阙,周围建起高阁,四边环绕长廊,房舍纵横错杂,台榭参差交错;仰望高远可达百寻,俯看峻峭亦达千仞,辉煌如珠玉相映,金色和碧色交辉,其光彩能闪耀云霞,遮蔽日月之光辉。看他兴建宫殿使山川移动流水环绕,极尽奢侈之能事,因为人们的这种纵欲态度,实在应该痛加责备。当到了热度可以溶化金属的酷热暑天,这里却无闷湿蒸热的气温;微风徐徐吹来,带来舒适的清凉,实为居住的好场所,修养精神的胜地,汉代的甘泉宫也不能超过它啊。
〔正文〕皇帝爰在弱冠①经营四方②㊣逮乎立年③,抚临亿兆4;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人5:东越青丘6,南逾丹㊣儌7 ,皆献琛奉贽8重译来王9;西暨轮台10北拒玄阙11,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12;气淑年和13,迩安远肃14,群生咸遂15灵贶毕臻16,虽藉二仪之功17,终资一人之虑18。利物19,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20,甚禹足之胼胝21,针石屡加22,腠理犹滞23。爰居京室24,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25,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26,,未肯俯从,以为㊣随氏旧宫,营于27,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28,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29,,去其泰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玉砌接于30,茅茨续于琼室31。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32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33,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后为纠正完的字)
〔注释〕:①爰在弱冠:爰,语首助词,无义。,20岁。按:唐太宗开始辅助其父起兵争天下,时年18岁,这里“弱冠”是概数。②经营四方:出自《诗..北山》。此地指从事策划和组织统一天下的活动。③逮乎立年:逮乎,到了。立年,而立之年,30岁。按:唐太宗称帝时,年29岁,立年也为概数。4抚临亿兆:抚临,安抚并君临。亿兆:万万为亿,万亿为兆,此处指天下亿万百姓。5 终以文德怀运人:终,引申为后来。文德,文明道德。怀远人,怀念国家和民族。6青丘:传说之海外国名,泛指海外的蛮荒之地。7。:徼,边界,古代称南方的边疆为丹徼。8皆献琛奉贽,奉献珍宝以为晋见之礼。9重译:重译,经过不同语讲的辗转翻译,:形容来自很远的地方。王,朝见。10暨:抵,到。11:古代传说中的北方极远的地方。12编户:编入户籍的平民。13气淑年和:气淑,阴阳之气温和。年和,年景风调雨顺。14弥:近。15群生:一切生物。遂:各得其所。15灵贶:神灵降福。毕臻,都来。17二仪:天地。18一人:指皇帝,即唐太宗。19遗:舍。20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腊:干肉。此指因风吹日晒使皮肤变得像干肉一样。21禹:传说中夏代的开国君主,他治水有大功。胼胝: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23滞:停滞,此指血脉仍不通畅。24京室:。即京都。25离宫:古人帝王于正式宫殿之外别建宫室,以便随时游处,谓之离宫。26十家:即十户。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此处十家指户籍编制中的最小单位。27曩代,过去的年代。28因循:沿袭。29雕:文饰。朴:质朴。30玉砌:用玉砌成的阶,用以形容豪华的石阶。31:茅草屋顶,也指茅屋。琼室:用玉装饰成的房子,用以形容豪华的房屋。32:后嗣子孙33至人无为,大圣不作:此二句引自《庄子.知北游》,(因圣人本原于天地的美德,而通达于万物的道理)故至德之人(表面上)没有什么作为,大圣不妄自制作。
〔匡误〕:第一段的注释13是错的,原碑文是“穷泰极侈”不是“奢”,第二段是“迩”不是“弥”,缺少注释22,译文“就做了亿万白姓的君主”应该为“百姓”,“东观汉记“没有”双“字,”实扶明圣”应为“寔扶圣明”“寔”通“是”,
〔译文〕:太宗皇帝二十岁时,就从事策划和组织统一天下的活动,到了三十岁时,就做了亿万百姓的君主;开始是用武力统一中国,后来又以高度的文明道德使远方的国家和民族亲附:东边越过青丘,南边越过开徼,那些国家和民族都奉献珍宝以为晋见之礼,经过不同语种的;辗转翻译而来朝见;西到轮台,北抵玄阙,都并入版图而设置地方州县,把那里的人民编入户籍(受朝廷管辖);阴阳之气温和, 年景风调雨顺,远近都和平肃敬,一切生物也各得其所,神灵都来降福,这虽然是凭借天地的功德,但毕竟要依靠皇帝一个人的谋略。(皇帝)舍身以利天下黎民,风里来雨里去,一心为百姓着想,忧国忧民积劳成疾,皮肤和一样变成了干肉的形态,手脚上结的趼子超过了,虽经针刺石砭治疗,而血脉仍不通畅,住在京都,炎热的暑天往往使人疲困不堪,群臣请求另建(避暑)行宫,庶几可以疗养从而心旷神怡。圣天子爱护每一个黎民的劳力,痛惜民间户籍编制中最小单位的财货,坚决拒绝,不肯听从群臣的请求,提出隋代建筑的旧宫殿,是过去建造的,舍弃它感到可惜,毁掉它又会重新劳民伤财,应当沿袭既成的事实,又何必重新改作呢!于是去掉隋代旧宫的文饰而使之变得质朴,一再节俭,把原来过多奢华的部分去掉,把已经损坏的部分加以修正,使原来殿前红色石阶夹杂着沙砾,原来白色的墙壁夹杂着新涂的泥土;土阶与原有的玉砌相接,茅屋连着原有的琼室。仰看原有宫殿的壮丽,可吸取过去隋代由奢侈而败亡的教训,俯察今天修葺的求卑求俭,足以作为后嗣子孙的楷模,正体现了“至德之人(表面上)没有什么作为,大圣不妄自制作”的精神,他们竭尽全力(大兴土木),其成果却使我安享了。
〔正文〕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①,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2。粤③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④,上及中宫,历览台观⑤,闲步西城之阴⑤,踌躇高阁之下7,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8,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9,东流度于双阙10;贯穿青琐11,萦带紫房12;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13,可以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之不竭14,将玄泽于常流15,匪唯乾象之精16,盖亦之宝17。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18,得礼之宜19,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20,下及太宁21,中及万灵22,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23,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24,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25,寔扶26;既可蠲兹沉痼27,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28,相趋动色29,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30,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31。斯乃上帝32,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33?!但职在,属兹书事34,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35,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
(注释):1本句第二字缺,全句句意不明。2圣心:尊称皇帝之心。3粤;语气词,无义。4 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按中国历史干支纪日法,“朔”指是月初一,既知“朔”为甲申,则这个月的十六正好是已亥。旬为十,有即又,“旬有六日”即十又六日。又,按历表,唐贞观年间只有“贞观六年四月朔”为“甲申”,故文中指的年代为“贞观六年”(632)。5台观:泛指楼台亭榭。6阴:指背面。7踌躇:徘徊。8导:掘开并引导。9注丹霄:注,流灌。丹霄,宫殿名。10双阙:宫门外筑二台,台上建楼观。11青琐:宫门上镂刻的图纹,此代指宫门。12:宫殿名。13正性;纯正的禀性。14湛恩:湛,深。湛恩:深恩。15玄泽:指天子的恩泽。16乾象:天象。17坤灵:地神。18《礼纬》:的一种,对经书而言,汉人伪托为孔子所作。有《》、《书纬》、《诗纬》、《礼纬》……等七种,称。其书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多有怪诞。南朝宋时开始禁止纬书流传,至遣使搜焚其书。令所传者为后人辑佚,汉学堂丛书本。锡:赐。19礼:规定社会行为法则、规范、仪式的总你。宣:得当20《鹖冠子》:相传为先秦古籍之一,传世有十九篇作者姓名不详,只知为楚人,“以鹖之冠,号曰鹖冠子”,有“”影印《子汇》本,属类。《醴泉铬》所引这几句,见该书《度万第八》。太清:天。21太宁:地名。22万灵:众生灵、人类。23《瑞应图》:梁孙柔之撰一卷。今传清辑《玉壶山房辑佚令》本。属阴阳五行类。纯和:纯正平和。多指性格或气质。24《东观汉记》:东汉等撰。是记载东汉历史的重要史书。《》著录为143卷,现已残,清代经馆馆臣的辑录,都二十四卷。传世有《四库全书》本、《东观汉记校注》本()校正。1987年版。中元元年,即公元56年。25神物:神奇灵异之物,此处指醴泉。26实:是。27蠲:除去。沈痼:积久难治的病。28百辟卿士:本《诗. 大雅. 假乐》句。百辟,指众诸侯。卿士,各级官员的泛称。此处还指公卿大官。29相趋动色:彼此欢跃并且脸上已出受感动的神色。30后:君主。:谦逊。推而弗有;指“神物之来”,谦逊地并不认为是由于自己的“”。31以祥为俱,实取验于当今:以祥瑞的出现感到畏惧,是有当今的先例作为教训的(实指隋代出现的“祥瑞”如“小石变玉”、“”、“龙见”等,结果却带来灾祸而言)32上帝:上天。;天符,符命。谓上天显示的瑞徽。符通符。33丕:大。34古代史官的职责,左史记言,古史记事。书事:记事。35典策:典籍文献。
〔译文〕:但是过去的池沼,水都从涧谷引来,宫城里面,本来就缺乏水源,想求得水源结果又没有,(要解决这一问题),既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太宗皇帝心里对此一直念念不忘。贞观六年四月十六日,和在九成宫散步,沿途观赏楼台亭榭,信步走到的背面,在高耸的楼阁下徘徊,往下看到这里的土地,略显湿润,于是用手杖掘地并加以导引,结果泉水随之流涌出来,于是在泉水下边砌上石槛。引来水流入石砌的沟渠。泉水清澈如镜,水味甘甜如醴酒(泉水经过石渠)往南灌注在宫的右边,往东流淌于双阙之下;流泉贯穿于镂刻图纹的宫门,萦绕着紫房宫;泉水激扬起的清波,能将的渣滓荡涤;它可以使人养成纯正的禀性,可以使人的心神玲珑透剔。泉水如镜能照映出各种形态,由于它的滋润可以使就如同皇帝的深恩永无休止,天子的恩泽永远流布人间,它不仅是天象的精华也是地神的环宝。据文献记载:《礼纬》说:“帝王对犯人的判刑和处死确是量刑得当,对人的赏赐和该人的功劳相符,能做到符合社会规定的法则和规范,那醴泉就会在宫廷之间出现”。《鹖冠子》说:“圣人的恩德,能上达于天,下达于地,中达于众生灵,那就会出现醴泉”。《瑞应图》说:帝王生性纯正平和,饮食不用臣下贡献的珍奇之物,那醴泉就会出现,喝了它能使人长寿”。《东观汉记》说:“汉光武中元元年(56),在京师〔首都洛阳)出现了醴泉,喝了能使积久难治的病痊愈”。如此说来,神奇灵异的醴泉之所以出现,是为了扶助圣明的君王;它既可除去积久难治之病,又可使人延年益寿。对此,公卿大臣们无不欢跃并显出受感动的神色,唯我皇上胸怀谦逊,并不认为醴泉的出现是由于自己的“明圣”。虽有美却不以为美,不仅听过去的圣贤如此,以祥瑞的出现感到畏惧,更是有当今的先例作为教训的(隋代即有“祥瑞”出现结果带来灾祸的先例)。这是上天显示的瑞征,也说明天子的,这些,岂是不学无术之人所能发扬光大的!仁臣作为史官的职责必须“记言”、“记事”,不可使国事出现的如此盛美之事,不见于史册,故敢于如实陈述,写成铭文刻碑。
〔正文〕唯皇抚运(l),奄壹(寰)宇(2),千载膺期(3),万物斯睹(4);功高大舜(5),勤深伯禹(6),绝后(光)前(7),登三迈五(8)。握机(9),乃圣乃神(10),祸乱,文怀远人(11):(书)契未纪,开辟不臣(12),(冠)冕并袭(13),琛贽咸陈(14)。大道无名(15),上德不德(16),玄功潜运(17),几深莫测(18)。凿井而饮,耕田而食(19),靡谢天功,安知帝力(20)。上天之载,无臭无声(21),万类(资)始(22),品物流形(23),随感变质(24),应德效灵(25),介焉如响(26),赫赫明明.杂沓景福(27),葳蕤繁祉(28):云氏龙宫(29),龟图凤纪(30),日含五色(31),乌呈三趾(32),颂不辍工(33),笔(无)停史(34)。上善降祥,上智斯悦(35),流谦润下(36),潺湲皎洁(37),萍旨醴甘(38),冰凝镜澈(39),用之日新,挹之无竭(40)。道随时泰(41),庆与泉流(42)我后夕惕(43),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44),黄屋非贵(45),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46),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47);(48),永保贞吉(49)。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欧阳询奉敕书(50)。
〔注释〕(1)唯:语首助词,无义。皇:皇上。抚运:顺应时运。(2)奄:同。奄壹:同一,统一。寰宇:天下。(3)膺期:承受期运,即受天命为帝王。(4)睹:引申为瞻仰。万物:万众生灵。(5)大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6)伯禹:即王,治水功高,被后人尊为圣君。禹曾被封为伯爵,故又称为伯禹.(7)光:空。(8)登:加,胜于。三:传说中的古代圣君三皇:、、(见《世木》)。迈:超过。五:传说中的古代圣君五帝。(9)握机:掌握天下的。蹈矩:遵守礼法。(10)乃:又。(11)克:平定。怀:亲附。远人:远方的国家和民族。(12)开辟不臣:开天辟地以来不臣服者。(13)冠冕:古代大夫以上之帽子,此处代指外国来朝之君臣。并袭。重重叠叠。(14)琛:珍宝。贽:见面所赠之礼物。(15)大道:自然法则,万物必由之路。无名:不可言说。即《老子》“”。(16)“上德不德”:见《老子》三十八章。大意是:上德之人(圣火)虽然得道,但又不以得为得。(17)玄功:神功,调宇宙自然之力。潜运:默默地运行着。(18)几:神妙的迹象。(19)“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后成为歌颂盛世太平的典故。(20)靡谢天功,安知帝力:靡:不,无。力:功。此二句即《击壤歌》之“帝何力于我哉?”之意。(21)上天:天道。载:行,运行。无臭无声:嗅无味听无声。(22)万类:万物。资:赖以。始:生。(23)品物:众多的有生物和无生物。流:演变,变化。(24)质:物类的本体。(25)效:致。灵:福、善。(26)介焉:通“芥”,细微貌。(27)杂沓:众多纷杂。景:大。(28)葳蕤:纷披貌。祉:福。繁祉:多福。(29)云氏龙宫:云氏:传说黄帝受命时有云瑞,故以云纪事,即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云字命名。龙宫:古伏羲氏时,有龙瑞,故以龙命官,如春富为青龙之类。(30)龟图:即洛书。传说尧时与群臣贤者到翠妫川,有大龟来投尧,龟背有图,尧命臣下写取以告瑞应。写毕,鱼还水中。凤纪:据《在传》记载,少皞即帝时,有凤鸟飞来,故设置部门长官用鸟来命名。凤鸟氏,就是历正(管历法的官)。后称岁历为“”。上面所称“云氏”、“龙宫”、”龟图”、“凤纪”,都是祥瑞,后世以之为歌颂帝王瑞应之辞。(31)日含五色:本《易传》“圣王在上则日光明而五色备”、《礼斗威仪》“政理太平,则时日五色”。以太阳呈现五色为“圣王在上”和“政理太平”的瑞应。(32)乌呈三趾:传说中太阳内的三足神鸟。《春秋元命苍》“日中有三足乌”,改太阳也称“三足乌”、“金乌”、“灵鸟”。此外以太阳中的三足神乌出现说明瑞应。(33)工:乐师,乐宫。(34)史:史官,掌纪事。(35)上善:最完美,主善。上智:智力特出。(36)“流谦”:见《易·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即流散盈满以广布于虚处。润下:润泽下土。(37)皎:透明。(38)旨:味美。萍:醴泉水上之浮萍。(39)澈:澄清。(40)挹:舀取。(41)道:大道、即自然法则。随:顺畅。泰:通。(40)与:同。(43)我后:我君。夕惕:《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即“君子整天健强振作了已,直到夜间还警惕慎行”。(44)般游:般同“盘”,游乐。(45)黄屋:帝王车盖,以黄缯为,故名。此处代指帝王。(46)反:同近,返回。(47)戒:警惕。(48)“念兹在兹”:语出《书·大禹谟》,后用以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事情。(49)贞吉:纯正美好。(50)敕:帝王。
〔译文〕:皇帝顺应时运,统一天下,承受千载难逢的时运而为天子,为万众生灵所瞻仰;其功高于大舜,其勤劳胜于伯禹,真是空前绝后,超过古代圣君三皇五帝。(皇帝)掌握天下的权柄并遵守礼法,既圣德又神明,武能平定祸乱,文能使远方的国家和民族亲附:过去不见文字记载的、开天辟地以来不向中国臣服的(都来亲附),这些来朝的外国君臣冠冕重重,把作为见面礼的珍宝都陈列出来。大道不能用语言表述,上德之人虽然得“道”却不以为得,宇宙自然之力默默地运行着其神妙之迹象不可度量。(古《击壤歌》唱道)“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连上天之功都不感谢,又怎能知道皇帝对百姓之功!天道运行,人们嗅之无味听之无声,但万物赖之以生,众多的有生物和无生物因之以变化形态,物类的本体随天造的感应而变化,天道能应人们的德行而致福,虽然德行细微天道也会响应(回报),这是十分明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众多纷杂巨大的福祉:如“云氏”、“龙宫”、“”、“”、太阳呈现五色、三足神乌从太阳中出现等等,乐官没有停止过歌颂,史官没有停止过用笔记载.今天因皇帝的至善而上天降临吉祥,也因皇帝的智力特殊而给人世带来喜悦,使水(醴泉)从盈满处流向虚处,从而润泽下土,水声潺潺,水质透明洁净,水上的浮萍味美,水味如醴酒甘甜,水凝成体如明镜般清澈,这样的水日用日新,舀取它用之不尽.(醴泉的出现)说明“大道”应时而畅通无阻,吉庆同醴泉俱来,而我们的天子却日夜健强振作,警惕慎行,并不以吉庆为吉庆,居室崇尚茅屋,不以游乐为乐,不以身为帝王为贵,而以天下的百姓为忧。人们都爱那花的美丽,我却取其果实的实用,去浮华而归于淳厚,弃枝叶而返回根本,以质朴代替文饰,居高处就要计虑防止下坠,端盛满之水就要留心不外溢,要念念不忘这些,就能永远保持纯正美好。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欧阳询奉诏命书写。
九成宫醴泉铭创作背景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
九成宫醴泉铭碑亭
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的谏诤之言。宋曾巩在《九成宫酯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
九成宫醴泉铭书法特征
“九成宫醴泉铭”碑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镌立于陕西麟游九成
九成宫醴泉铭原碑
宫,现位于麟游县杜水之阳九成宫遗址,建有碑亭,现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碑高2.7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碑料为石灰石。碑身、碑首连成一体,碑座已破损,碑首有六龙盘绕,碑身阳面碑额刻“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阳文篆书。[2]
正文24行,满行50字(由于原碑在宋以碑座破损,最后一行字已完全不可见,故有满行49字的误传)。楷书。碑身的侧面、背面刻满了文字,字迹已无从辨认。碑文由魏徵撰写,欧阳询正书,刻工无从考证。[3]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点画精致准确定型,尤其结字布局险劲,中宫收缩,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对比强烈,却具有超级稳定感。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九成宫醴泉铭后世评价
历代品评《九成宫醴泉铭碑》:
宋 :然观其少时,笔势尚弱,今庐山有《西林道场碑》
是也;及晚益壮,体力完备,奇巧间发,盖由学以致之,《九成宫碑》、《温大雅墓铭》是也。(《续书断》)
元 赵孟頫:“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明 :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 :“正书第一”。(《》)
清 :《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伯施以外,谁可抗衡。(《芳坚馆题跋》)
清 :字有九宫,分行布白是也。右军《》、《》,欧阳率更《醴泉铭》、《》,皆九宫之最准者。其要不外接缝,八面皆满,字内无短缺处,字外无长出处,总归平直中正,无他谬巧也。(《》)
清 “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重,安顿照应,不偏不支,故其险也劲而稳。”(《》)
现代 :中国汉字数万单字,最难在结构各异,其视觉造型的魅力亦在此,而又施以笔法,得其“”,尤难。纵观古往今来书法,其结字准确无误而得“险劲”之美者,欧阳询堪称冠绝。欧阳询来源于,而实际胎息于汇聚南北书风的隋碑,并集其大成,其《九成宫醴泉铭》也成为具有书法倾向的楷书典则。(《》)
总评:所书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的楷模。
九成宫醴泉铭作者简介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2]
欧阳询是唐初书法界“四大名家”之一,因其“八体尽能,笔力险劲,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而被誉为翰墨之冠。
《唐人书评》中说:“欧阳询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黰目,力士挥拳”,其书法刻厉险劲之貌,由此可见一般。到了晚年,其书法更是臻于化境,至其笔墨工巧,意态精密俊逸处,而人复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他的字,端庄整齐而不板滞,方正浑穆而不局促;气度森严,凝重沉稳;高简中寓浑穆,方正中见柔媚,转折处干净利落,于雍容大度中透出险劲之趣。
九成宫醴泉铭魏徵
《唐九成宫醴泉铭》,撰文者(580—643),字玄成,魏州(今河北邢台市
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治家。继位后,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所编《魏郑公谏录》和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为之一。
九成宫醴泉铭出版物
九成宫醴泉铭图书
书 名: 九成宫醴泉铭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开本: 16开
定价: 16.00 元
九成宫醴泉铭邮票
中国邮政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特种邮票第3组“楷书”,一套6枚,其
《中国古代书法》邮票中的《九成宫》
中6-3为“九成宫醴泉铭”。
.宝鸡地情网.[引用日期]
.湖北集邮网(作者原化周).[引用日期]
.隋唐五代书法[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