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和聚拢下农村郭镇属高寒山区区的种植养殖业创业设想。。

关于生态农业种养殖业的创业扶持政策咨询_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
重庆市黔江区政府公开信箱
&&&&&&&&&&&&
邮件字号:
渝农委信箱[
发布单位:
黔江区政府
来信内容:
关于生态农业种养殖业的创业扶持政策咨询
尊敬的领导:
我叫甘某某,籍贯是重庆黔江,2014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现
就职于武汉,计划返乡创业。特咨询求助以下问题,感谢您的帮助:
1,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政府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2、关于大学生返乡从事养殖种植业有哪些项目可供选择?
3,关于在全市范围内种植蔬菜,果园以及养殖业。政府在基础设施和
资金等方面规定或有无优惠扶持?
4,对于生态种养殖循环产业政府可否有扶持,需什么手续等?
此致
办理单位:
区畜牧兽医局
办理结果:
来信人你好:
现将你咨询的问题答复 如下:
一、关于我区创业扶持政策。
1.从事个体经营可享受最高10万元、企业最高200万元的创业贷款,期限2年,政府全额贴息。
2.经营项目月营业额3万以下的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3.申办微型企业,政府给予创业补助。
4.从2012年起1月1日起,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新办市场主体,给予1200元的一次性创业奖励,并对提供就业岗位4人以上的给予2000元房租补贴。
5.免费参加创业培训。
6.其经营项目入选创业项目库的将获得500元的创业项目奖。
7.在创业孵化基地里创业享受更加优惠的融资、项目包装、服务咨询以及场租、水电补贴。
8.对通过“泛海扬帆重庆市支持大学生创业行动”评审的创业项目,给予2-5万元补贴。
9.从事小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从当年起,实行一次办照、终身免费,全部免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具体的可以来我们区就业局创业大厅咨询。如有不清楚可来电咨询,电话:。
二、关于大学生返乡从事养殖种植业有哪些项目可选的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功能区划划分,黔江区被定位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我区畜牧业发展思路是:围绕全区三大功能区域划分,优布局、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保安全、惠民生,强生态、促和谐,推动畜牧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着力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先行区。重点推进优质生猪基地、优质土蛋鸡基地、优质草食牲畜基地和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因此,在黔江从事生猪规模化养殖、规模化饲养土蛋鸡、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牲畜和发展蜂(兔)等都是可供选择的养殖项目。
三、关于在全市范围内种植蔬菜,果园以及养殖业。政府在基础设施和资金等方面规定或有无优惠扶持的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关于印发黔江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域划及养殖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江府办发〔2013〕85号)的规定,黔江区对养殖区域进行了划分,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改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和散养各类畜禽。限养区内逐步控制和削减畜禽饲养总量,特别是不得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因此,在黔江区从事养殖业,建场选址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利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并符合乡(镇)总体用地规划)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的规定,首先在用地和环保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达到防疫条件。
资金优惠扶持方面。一是按照市农委、区政府当年制定的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内容执行;二是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针对达到一定养殖规模、以草食牲畜为主的养殖户,经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审核同意后,可提供贷款担保。
四、对于生态种养殖循环产业政府可否有扶持,需要什么手续等问题:
按照市农委、区政府当年制定的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内容执行。
如需进一步了解畜牧产业发展政策内容,详情可向区畜牧生产技术推广站进行咨询。咨询电话:
五、蔬菜生产补助标准。
根据渝财农【2015】55文件精神,从事蔬菜生产、加工的农业企业补助不超过6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补助不超过30万元;家庭农场补助不超过15万元。农业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补助资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补助资金的50%。
发布时间: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号对靖州高寒山区扶贫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湖南省怀化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坚持整村推进与到户到人相结合,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扶贫开发总体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有效改善靖州县高寒山区贫困落后面貌,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县扶贫开发调研组于近日对全县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扶贫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靖州高寒山区贫困状况
靖州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主要分布在藕团乡、平茶镇、三锹乡、大堡子镇、文溪乡、江东乡等17个乡镇(管委会、林场),重点涉及潭洞村、地妙村、铁炉村、地灵村、牛场村等76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0.9%。共有村民小组598个、农户17424户、总人口71114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26.7%。高寒山区贫困状况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贫困人口比重大。76个行政村有贫困户4257户、贫困人口20240人,占全县农村贫困总人口的43.2%。二是生活环境艰苦。有225个村民小组通组道路还未硬化,910户贫困群众还处于无房或危房状态,存在饮水困难人数达27543人,占总人数的38.7%。三是产业结构单一。76个行政村只有1个村(太阳坪竹寨村)以杨梅为主导产业,其他75个村基本没有主导产业,村民的收入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外出劳务为主。到2012年底,全县高寒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人均产粮仅385公斤。
二、高寒山区扶贫开发主要做法
近年来,靖州县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积极抢抓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机遇,全面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余万元,在高寒山区实施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72条240.6公里,解决了3万余名贫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新建水池12个,架水管5500多米,解决了4000余名贫困群众的饮水困难;新修水渠4000米、清理河道2.5公里,建设农村农田水利设施500余处,改善恢复农田灌溉面积1万余亩;发展农村沼气池400口;扶持农村困难群众建房700栋,解决了3500余人的住房难问题;扶持农村农户水泥等物资近万吨,改善高寒山区村寨道路和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设施。
2、加快产业扶贫步伐。立足高寒山区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先后在江东、横江桥、平茶等乡镇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发展山核桃8000多亩、山核桃种植户350户;推广优质杨梅500多亩,建立杨梅种植基地5个,发展杨梅种植专业户380余户;楠竹低改4300亩,建立楠竹低改示范基地2个,实现种植户户均纯收入增加3600余元。
3、加强贫困群众转移培训。先后投入培训资金30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80多期,培训农民2.4万余人次。通过开展肉牛养殖、优质水果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有8600多贫困群众从中受益,有5400名贫困农民掌握实用种养技术。实施“雨露计划”对大部分贫困村“两后生”(高中、大学未录取的学生)进行培训,使其学到一技之长,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4、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建立健全贫困对象识别、帮扶机制,对贫困对象建档立卡,进行电子化管理,切实把政策用在为贫困对象谋利、把资金用在为贫困对象脱贫致富上。积极打造扶贫资源、资金整合平台,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统筹协调年度扶贫任务,实行年度工作提前介入机制,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绩效考核平台,把扶贫开发成效纳入年度考核量化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高寒山区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非常薄弱。76个高寒山村因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气候非常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生产相当落后,有495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有225个村民小组道路还未实施硬化建设,已通村或通组公路大部分等级较低、路面较窄、路况较差,缺桥少涵问题普遍,晴通雨阻现象严重,抗灾能力极差。高寒山村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都已超过使用年限,病险水库较多,大部分人饮工程因缺资金常年失修,目前还有27543人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由于基础建设跟不上,导致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2、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全县76个高寒贫困山村大部分农户靠种植水稻和发展养殖以及外出打工来增加家庭收入,他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非常脆弱,经济增加速度极为缓慢,家庭收入渠道单一。据统计,全县76个高寒贫困山村中21%的家庭收入靠种植业和靠养殖业,75%的家庭收入靠外出务工,4%的家庭收入靠其他取得。
3、农民素质普遍较低。高寒山区贫困群众大多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强烈,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特别是受贫困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贫困农民脱贫的难度加大。全县76个高寒贫困山村初中文化以上的劳动力只占52%。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而且还影响了他们外出务工竞争岗位、提高收入。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高寒山区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都无钱购买,最基本的耕作器械,如耕牛也买不起,更谈不上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对这些贫困地区给予了极大扶持,但因受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难以满足贫困群众生产发展的需要。加上当前金融部门的条块管理,导致涉农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不断减少,从而严重影响高寒山区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四、推进高寒山区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支持高寒山区加快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要对高寒山区给予倾斜照顾,增加对高寒山区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农村客运站、农村招呼站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对公路里程长、建设难度大的边远少数民族村,适当降低建设标准;对部分路程远,居住分散的村,重点解决公路维修和养护经费,增加每公里的补助,以确保畅通。加大防洪水库建设和病险水库治理力度,突出山洪灾害的防治。继续开展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实施高寒乡村输电农网改造工程,解决贫困群众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扶持高寒山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光缆传输、移动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乡村移动信号无缝覆盖。
2、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高寒山区的经济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核心,重点把茯苓、杨梅、山核桃等特色产业作为农民脱贫的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效益;要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龙头,通过拳头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基地等模式,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
3、加大科技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整体素质。扶贫开发参与的主体是农民,帮扶的主体也是农民,农民群众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和扶贫开发的兴衰成败。因此,在扶贫工作中,要坚持把培训农民、提高素质作为高寒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一是全面推广农业生产先进实用技术,为高寒山区扶贫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二是搞好示范带动,使山区群众转变观念,掌握技术,增强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加大对高寒山区外出务工农民的培训力度,重点开展转岗就业培训、回乡创业培训、产业开发实用技术培训,扩大就业渠道,提高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
4、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贫困群众抵抗风险能力。高寒山区贫困群众因病、因残、因学及其收入不稳定性等多种原因,造成返贫现象较多,而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高寒山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因此,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既是高寒山区群众抵抗自然风险的有效措施,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高寒山区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二是进一步加强高寒山区农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结合管理体系建设,将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及时纳入扶贫范围,提高生产发展能力。三是大力推进新农保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发生。四是加强高寒山区贫困群众的医疗、就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本文来源:红网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新平县农业信息网
新平县农业局
&|&&|&&|&&|&&|&&|&&|&&|&&|&&|&&|&&|&&|&&|&&|&&|&&|&&|&
(04-07)&&(04-07)&&(04-06)&&(04-06)&&(04-06)&&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贫困高寒山区绽放的玫瑰花
【发稿时间: 9:11:42】
【作 者:】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新平县管理员】
【稿件来源:新平县农经局】
【审核发布:新平县管理员】
贫困高寒山区绽放的玫瑰花
─建兴乡盘龙村民委员会洋坪村民小组土地流转调查
  新平县建兴乡盘龙村民委员会洋坪村民小组因拥有大面积土地未能致富,通过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进昆明格瑞斯花卉有限责任公司种植玫瑰花,开展土地、劳动力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不仅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还培育了一大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一实践说明:在条件差的地方,通过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同样可以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基本情况
  建兴乡盘龙村民委员会洋坪村民小组位于建兴乡东南边,与墨江县和元江县相邻,距盘龙村委会20公里,距建兴乡马鹿村委会9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现有农户50户,人口206人,劳动力110人,旱地面积3000亩,人均14.6亩,耕地承包人口169人,承包面积321.1亩。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生存环境较差,村民生活水平低下,全组有37户,156人长期在东峨镇、漠沙镇一带通过流转土地、打临工过日子,剩余的农户大部份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常在家的人口不超过50人,劳动力不超过25人,村民小组班子难以开展工作,给上级传达政策、规划发展带来不便,集体开展各种公益事业更难。村民小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承包土地无人耕种,留在本地的村民靠种植荞子、包谷、洋芋和养殖生活,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靠人背马驮到9公里以外的马鹿街换回生活用品,日常靠外出人员寄钱养家糊口,洋坪大坝成为全乡最大的一块荒山、荒地,成为周边村民放牧的好地方,但当地村民生活越来越贫困。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村民生活,牵动着盘龙村“两委”和上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心。
  2008年,新平县委、县政府提出 :“农业产业化发展及现代农业的建设需要解放思想,特别是在如何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经营,通过以土地产权或土地股权的经营而促进土地的集中,实现规模、集约经营,是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兴乡党委政府果断决定: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土地流转,培育产业发展。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昆明格瑞斯花卉有限责任公司与洋坪村民小组达成协议:由昆明格瑞斯花卉有限责任公司与洋坪村民小组50户农户签约,以每年每亩50元的价格,租用洋坪村民小组土地2000亩种植玫瑰花,土地租金每年10万元,每年7月16日前兑付到农户, 2010年再租用1000亩种植鸢尾草,合计签约3000亩,公司按标准化组织生产,规范化管理,一体化经营,所需劳动力优先向出租土地的农户聘用,工价按市场价格计算,生产技术由公司培训指导,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劳务等费用由公司承担,公司自负盈亏。
  目前,公司派管理和技术人员5人长期蹲点管理,开展技术指导,组织生产经营,共投入资金 121.8万元,支付租金10万元,开发种植基地1400多亩,种植玫瑰花 40多万株,投资建成基地用房和基地灌溉水池、配套管网。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土地流转提供组织保障。建兴乡成立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为组长,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依托乡镇农经站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中心,建立办事机构,强化日常管理和服务,为推进土地流转提供组织保障。
  (二)抓好宣传发动,调动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政府领导亲自组织群众召开会议,宣传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政策,进村入户与农民交心谈心,分析目前的现状,讲解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与农民算经济账,引导农民积极创业,发展养殖业和二三产业,通过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使农民认清了形势,明白了道理,统一了思想,消除了顾虑,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投入,改善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建兴乡党委政府把洋坪上报规划为旅游风景区,争取投入资金36万元,开挖马鹿至洋坪公路8.5公里;投资53.6万元,新建库容9.8万立方米坝塘一座。
  (四)强化基础管理,做好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乡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中心从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登记备案和合同管理入手,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管理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中介服务,对已流转土地,按照统一的流转合同文本,逐项审查规范,建立档案,跟踪服务。
  三、初步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年来,50户农户已经获流转土地费10万元,在家的25个全劳力和半劳力为公司打工,公司一年来共支付劳务费18万元,平均每月15000元,平均每个在家劳动力获收入7200元,流转土地租金、为公司打工的劳务费两项共计收入28万元,全年因此增加现金收入28万元,占上年村民小组总收入69.11万元的40%,农民人均获现金收入1359元。如:方美丽家人口5人,劳动力3个,原承包面积7.6亩,过去靠养殖20多头猪,一年出栏几头,轮作栽种包谷、萝卜和荞子、麦子,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总收入不超过1万元,一年来,3个劳动力为公司打工获劳务收入15800元,收入比上年增加5800元,加上栽种包谷、萝卜和荞子、麦子,养猪等,收入比上年翻番;孙富孝1户有劳动力2个,零星打工144个工,获得劳务收入5760元,收入比上年增加3200元。
  (二)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出租给公司以来,由于公司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调整了种植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修水利,用机械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田间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盘活了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三)促进了农民分工,转移了劳动力。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分工和劳动力转移,改变了农民“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在保障外出农户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摆脱了对原承包土地的束缚,安心外出打工创业。如:孙富有两老有三个儿子,一家9口人,劳动力7个,5个承包人口,承包耕地9.5亩,过去孙富有老人带领弟兄三人种植包谷、萝卜和荞子、麦子,养猪和养羊,最好年份猪出栏10多头,羊发展到20多只,辛辛苦苦一年,可支配的现金收入不到2万元,目前,全家每年收土地出租费0.3万元,两个老人和大儿子孙贵云在家打工,一年来获收入1.5万元,二儿子孙贵华和三儿子孙贵林携妻子、孩子分别到马鹿和墨江长林街开饮食店,两个家庭每年可实现纯收入2万元以上。
  (四)培育了一大产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引进昆明格瑞斯花卉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直接投资建基地,生产加工原料,公司将引进国外加工机械和加工技术,于2011在建兴乡马鹿塘村投资120万美元,建办加工厂就地加工产品,公司通过办基地,就地落户,形成“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企业与农户、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带动更多农民种植玫瑰花和鸢尾草。
  我们期待,花卉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增加就业和税收必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贫困高寒山区绽放的玫瑰花一定更加灿烂!
                              &&  新平县农经局
                              &&  建兴乡农经站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主办单位:玉溪市新平县农业局&&& 电话:
网站维护:新平县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大道28号&&&&& &&&&&&&&&&&&&&&&&&
备案编号:滇ICP备0600947&
&&&&&&&&&&&&&&&&&&&&&&&&&&&&&&&&&&&&&&&&&&&&&&&&&&&&&
技术支持:南漳曾家坪村发展“生态种养” 乡间大道铺就致富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乡间大道铺就村民致富路
——市委统战部精准扶贫纪实
村里正在新建的通村水泥路。记者 刘惠 通讯员 秦海波 摄
曾家坪村位于南漳县薛坪镇西北边陲高寒山区。全村有耕地面积1900亩,山林面积96
发展产业,使村民钱袋鼓起来
解决民所居,打通致富路,在完成这些基础设施的帮扶以外,让镇、村干部们和扶贫队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彻底摆脱贫穷落后。
基础差、底子薄,是曾家坪村的经济现状。输血只能解决眼前困难,造血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想曾家坪村逐步强身壮体,必须大力进行产业扶贫。
为了调动帮扶对象脱贫积极性,市委统战部专门启动了&春苗计划&。年初开始,市委统战部先期从机关经费中挤出5万元,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11万元,同时部机关20名党员干部每人拿出1000元,帮扶20户村民,帮助农户购买种子、果苗、仔猪、羊羔等,发展春季生产,开展&造血式&扶贫。
村里的气候非常适宜种烟叶,工作队和村里便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增种烟叶。30多岁的袁关海两口子,往年一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没赚到几个钱。回到村里,村里鼓励两口子享受扶贫政策,积极创业,勤劳致富。今年袁关海两口子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流转了40多亩地种植烟叶。&今年的烟叶长势好,现在已经开始采摘。村里还专门修建了三处三连体烘烤炉,让我们免费去烤烟叶。我这40多亩烟叶,能摸个10万块钱左右吧!&袁关海高兴地说。
眼下,&春苗&扶贫计划也已经收到实效,村里的烟叶种植面积已达到250多亩,可为每户增收近2万元;香菇种植扩大到12万袋;牛羊养殖数量也翻了一番。
原标题:走&生态种养&发展之路
&&访南漳县薛坪镇曾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闫仕政
&没有其他资源,但我们要学会靠山吃山,产业发展定位很重要。&采访中,村党支部书记闫仕政对于村子的发展思路非常明确。
脱贫一直是村委会的工作目标。闫仕政说,曾家坪村是高寒山区,发展其他产业受限制,发展种植、养殖业最为合适。2014年全村粮油作物种植面积1700亩,粮食产量430吨,油料产量达120吨;养殖业以牛、羊、猪、鸡为主,去年全村实现产值200多万元;成功引导农民种售烤烟实现产值60多万元。&帮助贫困户购买母牛,实行人工配种,发展雪花肉牛,一年之内每头牛可实现8000元左右的收入;发展全草食、成本低、周期短的山羊养殖,每户起步喂养10只左右的母羊,一只种公羊,一年之内可以达到20只左右养殖规模,两年之内年养羊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帮助有能力的村户协调解决种植面积10至20亩地种烟,当年可以获得5万至6万元的收入;帮助现已硬化公路沿线的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西红柿,每户种3亩以上,每亩收入1万元以上,当年可以获得3万元以上收入。&闫仕政早已细算好这笔扶贫账。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活、生产环境恶劣这些是客观原因,都可以逐步改善。闫仕政认为,致富,首先要转变村民的思想。村子太封闭,老百姓思想相对守旧,对市场不了解,发展总是畏手畏脚,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宣传扶持政策,鼓励村民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产业,这些思想工作还要继续深入地去做。
从今年开始,力争3年时间,硬化村级公路,打通循环路,稳定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开发旅游业、支持采矿业、带动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得到根本解决。闫仕政说这是村里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他有信心做到。
[责任编辑:刘照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高寒山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