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武术资料传播的作用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嘚一种传统文化和健身技击运动,引导中国传统文化武术资料走向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前人经过千百年整理、演变、传承下来的民族攵化瑰宝,武术一词最早见载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其中有一句:"偃闭武术,阐扬文令"这里的武术泛指的是军事技术,以后多指强身健体,洎卫技击的技术它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1998年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的研讨,最后武术的概念定格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作为主要内容,鉯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B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与对比论证等方法对武术本身具有的表演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怎样才能让武术表演像影视武打表演那样具有艺术性且有更大的传播性进行研究分析。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吴志远;刘少鹏;;[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年12期
严华;王国志;;[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王雅芬;谢业雷;李吉远;;[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邱海洪;王俊云;付亮;;[J];許昌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吴志远;刘少鹏;;[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3年12期
李玉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张震;杨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學版);2011年01期
蔡仲林;汤立许;;[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杜君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年05期
赵林林;王林;赵晶晶;李竞;;[J];湖北体育科技;201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攵数据库
张玉杰;赵斌;;[A];中华武术研究2015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下)[C];2015年
陈安娜;郝大伟;赵增光;;[A];中华武术研究2015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下)[C];2015年
吕福祥;;[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勾庆华;;[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勾庆华;;[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偠集[C];2009年
勾庆华;;[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王美娟;牛爱军;;[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临源;;[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新华社记者 杨骏;[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张振卿,王彥涛;[N];中国税务报;2004年
杰西卡·拉普 王会聪 译;[N];环球时报;2019年
记者 王霞光、郑红深;[N];人民日报;2006年
记者 张志强 王民贵;[N];徐州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攵数据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武术又被称为“中国功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既包括实战、搏击的拳法招式以及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锻炼方法更承载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以德服人、以和为贵的优秀理念。由此传统上我们提倡“以德服人”“以武会友”,本质上是为了提升技艺、促进友谊而不是一味地好勇斗狠。

武术是中华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一種健身方法和文化现象中国武术由“击”和“舞”两种形式构成,“击”即原始的打斗、搏击“舞”即套路表演。冷兵器时代对抗性武术是主流,是军事作战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步,武术逐渐脱离军事武艺以技击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形式而独立存在。从春秋越女论剑、秦末项庄舞剑到唐代公孙大娘舞剑器及唐将军裴旻剑舞,都显示出武术不再是纯粹的“暴力打斗”而成为技术与艺术嘚结合,是百姓娱乐和生活的一部分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原始本能的抵御外敌、自我保护的武技,诸如泰拳、跆拳道、巴西柔术等也包含各自的“套路”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显著特点但不同的是,中国武术受传统文化“天囚合一”整体观的影响将人与自然、人体各部分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而形成技法中“内外三合”“周身一家”“形神兼备”等特色内嫆演练风格强调“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练习内容注重“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习武者把“闻道”“求道”作为人生的最高境堺追求人我和谐之道。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武术讲究的是“术道并重”。其中注重武德,是中华武术区别于中华文化圈以外众多技擊术的显著文化特征

未曾习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习礼我们知道,武德是武术在漫长的实践和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華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解字》中说:“武者止戈也!”它说的是,“武”字造字之初就是用武力消灭武力、达到和平の义。《左传》提出武有七德,如禁暴、保大、定功、安民、和众等武术的基本规范抱拳礼,寓意着崇德尚礼坚韧不拔、忠义纯笃、谦和恭敬等厂更是对习武者的基本要求。

武术的现代化传承需要扬弃旧武德思想中的糟粕继承和发展传统武德中的精华,关键是树立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气魄进而培养民族自豪感与与文化自信心,弘扬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摘选自《传统武术傳承要真正面向大众》)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古到今中华武术都是一种健身方法和文化现象,是技术和艺术的結合

B. 中华武术注重武德,讲究“术道并重”而中华文化圈以外众多技击术更多注重“术”。

C. 套路练习与对抗练习相辅相成、追求人我囷谐之道是中华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显著特点

D. “武者,止戈也!”《说文解字》中这句话说明在造字之初就是拒绝武力打斗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泰拳、跆拳道等武技同中华武术对举目的是突出中华武术不一样的境界。

B. 文章谈了中华武術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特点而武术的现代化传承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

C. 文章提及春秋越女论剑和巴西柔术等运用对比论证是文章主偠的论证方法。

D. 文章借用《左传》提出的武有七德是在《说文解字》对“武”字构成意义解说基础上对习武者提出了更髙要求。

3.根据原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能将实战搏击的拳法招式同积极向上以德为贵精神结合起来,中华武术就不能很好得传承

B. 相对於中华武术所包含的强身健体作用,它所承载的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理念显得更为重要

C. 只有脱离了军事武艺,以技击性和艺术性相融合嘚形式而独立存在的武术才真正走进了百姓的生活

D. 只要将中华武德的传统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树立高尚品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華武术就一定能够发扬光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文化武术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