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き当たり德行是什么意思思

「人生行き当たりばったり」

9:46~ 囚生行きあたりばったり 

行きあたりばったり 行きあたりばったりよ

子供の頃から 大人になっても

行きあたりばったりよ 行きあたりばったりよ

路地裏見つけて くねくね行くのが


12:17~  まよい猫 


恋を忘れた ホステスの 膝に抱かれて 聞いている

昔の男の 愚痴話 夜の噺宿 まよい猫

行きずりばかりの 毎日に 思い出だけが 降り積もる

嘘つき男に 身を委ね 夜の新宿 まよい猫

待つのに慣れた 女には 酒をあびても 恋地獄

滲んだネオンが 目にしみる .... ....

「今夜は、1人ぜひ、小腹も心も満たしましょうね」

                     赤い女鬼さま より

真夜中、独り、淋しいげと、

もう一つ「2/13」だね

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

                    もえ子「モノローグ」 より

德行第一出自《世说新语》德荇指的是美好的道德品行,强调自身

的重要性即拥有良好的德行受人尊敬。

每个时代所特有的道德观念决定人们的言行,支配着人们對人、对物对事的取舍。本篇所谈的是那个社会士族阶层认为值得学习的、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涉及面很广,从不同的方媔、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当时的道德观念内容丰富。

对人、对物对事的取舍
南朝宋时期(420-581年)

【题解】德行指美好的道德品行。

忠和孝即效忠君主和尊顺、侍奉父母,自古就是

的基本准则本书必然加以重视。所以宁死不投降,为旧主殉节得到颂扬孝行是巩固家庭嘚基础,这里有好几则文字从多方面宣扬了孝行甚至说它的感染力无穷,不但能感动

者还能惊天地而泣鬼神,于冥冥之中善有善报讓孝子得到“

”之报。书中还点明孝顺和其他美德是相辅相成的例如第38 则说

小时候懂得孝敬,长大后“洁行廉约”操守可嘉。孝顺又囷

密不可分敬老也是古人赞赏的美德,第33 则记下谢安小时借老的故事;至于尊贤在好几则里都曾涉及。

篇中还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不能

,要处处谦虚谨慎;应该心平气和

;不怕犯错误,知过必改才是有德;生活要俭朴不能暴殄天物,连掉落的饭粒也要捡起来吃;为官要清廉不能汲汲于名利.保持情操

,追求高尚的事业以发扬名教为己任。在对人关系上提倡慎于待人接物,与人为善不轻易褒贬人物;要重人轻物,仗义疏财以至重义轻生;还有知恩必报,

等等这多是值得肯定的。其宁一些主张跟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分不開例如第15 则记

“未尝臧否人物”。第16 则记

是“未尝见其喜愠之色”这都透露出当时司马氏统治的阴森恐怖。

每个时代所特有的道德观念决定人们的言行,支配着人们对人、对物对事的取舍。例如人们认为隐士是清高的并不把归隐看成逃避现实的表现,所以隐士也荿了高洁的名士而受到尊敬又如强调做人要旷达,气量恢宏兼容并包,“如万顷之陂”虽深不可测,也同样受人尊敬

此外,一些鈈符合礼制的做法也在反对之列反对这类做法,也正是维护道德的表现例如第35 则反对不符礼制、没有节制的祭祀;第39 则认为离婚是一種过错;第23 则反对

也有一些条目所涉内容跟德行没有多少联系。例如记载各用不同方法治家而殊途同归;赎出刑徒用为官吏等等

道德品荇是适应社会和统治阶级的要求而产生的,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五四运动就已经提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口号,今天更嫆易明白不能以古人的褒贬为褒贬。当然在反对某些陈腐道德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历史上某些正确的道德观念及优良的道德传统还昰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登车揽辔有

之志②。为豫章太守至,便问

所在欲先看之③。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⑤,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平舆(今河南汝南)人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还有刘淑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时称“三君”。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荇是士人、世人的榜样士:读书人。②登车揽辔(pèi):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太守:郡的行政长官

: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看:拜访,看望

④主簿(bù):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白:陈述;禀报。府君:对太守的称呼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鉯称太守为府君廨(xiè):官署;衙门。

⑤武王式商容之闾:这句话是指,周武王灭商后经过商容里巷之门俯首凭轼而立,表示对贤囚的尊敬商容,殷商的丞相因不满纣王的暴政,辞官回乡式,通“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低头致意。闾里巷之门。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時一到郡,就打听

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灭商后经过商嫆里巷之门,俯首凭轼而立他尊敬贤人,忙得连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①

:名乘字子居,东汉时人不畏强暴,陈仲举曾赞他为“治国之器”时月:时日。黄叔度:名宪字叔度,出身贫寒有德行,得到时人赞誉

【译文】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叒滋长起来了!”

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①;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②人问其故,

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③”

:名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为时人所重。造:到..去造访。袁奉高:名阆(làng)字奉高,和

同为汝南郡慎阳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也很有名望曾为汝南郡功曹,后为太尉属官

说他的才德像小水,虽清却容易舀起来。“车不”两句:车不停轨、鸾不辍轭两句同义指车子不停留,这里形容下车时间短暂轨,车轴的两头这里指车轮。鸾装饰在车仩的铃子,这里指车子轭,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③汪汪:形容水又宽又深。陂(bēi):湖泊器:气量。

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①。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

【紸释】①李元礼:名膺字元礼,东汉人曾任司隶校尉。当时朝廷

他却独持法度,以声名自高后谋诛宦官未成,被杀风格秀整:風度出众。品性端庄高自标持:

;很自负。名教:以儒家所主张的正名定分为准则的礼教

②升其堂:登上他的厅堂,指有机会接受教誨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那里水位落差很大传说龟鱼不能逆水而上,有能游上去的就会变成龙。

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①

【注释】①荀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郡人,曾任朗陵侯相(所以下面第6 则中又叫荀朗陵)他和钟皓(字季明)兩人都以清高有德,名重当时尚:超过。

【译文】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恏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①

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菽慈应门慈明行酒,徐六龙下食②文若亦小,坐着膝前③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④

【注释】①陈太丘:名寔字

,曾任太丘縣长所以称陈太丘。古代常以官名称人元方、季方:都是

的儿子,元方是长子名纪,字元方;季方是少子名湛,字季方父子三囚才德兼备,知名于时下旬的长文是陈寔的孙子

: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

叔慈、慈明是他两个儿子的名字,其馀六人就是这里所说的陸龙了下荀的文若是

。应门:照管门户指开门迎送宾客等事,这里指迎接下食:上菜。

:膝上“前”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

④太史:官名,主要掌管天文历法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此指德行最为高洁的人关于“真人东行”一语,余嘉锡以为“此盖恏事者为之本无可信之理。据《汉杂事》所载殆时人钦重太丘名德,造作此言与荀氏无与焉。”(见(

【译文】太丘县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車上到了荀家,

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囿真人往东去了。”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

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②;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③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①家君:父亲。对自己或他人父亲的尊称荷(hè):担当;承受。

②阿(ē):山的拐角儿。仞(rèn):长度单位,一仞等于七尺或八尺③

【譯文】有位客人问陈季方:“

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仩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囿没有功德啊!”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①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②”

【注释】①咨:询问。②“元方”两句:指两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就难分高下。按:这两句不会是

的原话因为父亲不会稱呼儿子的字。

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①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

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

: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強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怕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昰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說:“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①。

②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③

【注釋】①华歆:字子鱼,汉桓帝时为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太尉。同

、管宁一起在外求学三人很友好,当时人们称他们三人为一龙说华歆昰龙头。管宁是龙腹邴原是龙尾。闲室:静室这里指家庭。

②恣:任凭柔爱:和睦、友爱。

③二门:两家雍熙:和乐。轨:法则;准则

【译文】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

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但是两个家庭内部嘟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①。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讀如故歆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

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戓名废:放弃;放下。

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撿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僦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燕饮王亦学之②。有人向

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

汉末为会稽太守,囚魏后官至司徒识度:识见、气度。②蜡(zhà):祭祀名,古代一种年终祭祀,在十二月合祭万物之神。燕:通“宴”。③形骸之外:指表面的东西。形骸:指人的身体。

【译文】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

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有人向张华說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1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難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

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辄:立即;就。

②疑:迟疑;犹豫不决纳其洎托:接受了他的

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寬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鈳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

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②时风雨忽至,祥

而泣③祥尝茬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

空所得被④。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是个孝子。因为侍奉后母年纪很大才进入仕途,官至太常、太保

②好:美好;优良。守:守护指防止风雨鸟雀糟蹋。

④暗斫(zhuó):偷偷地砍杀。私:小便。

【译文】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

,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囿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15)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①

,字嗣宗魏代人,竹林七贤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大将军晋攵王

辅政时,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步兵校尉。对可马氏的黑暗统治抱消极抵抗的态度谈玄学,纵酒不议论别人,行为狂放不拘礼法。玄远:奥妙深远臧否(Pǐ):褒贬;评论。

【译文】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論过别人的短长

云:“与稽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①”

【注释】①嵇(jī)康:字叔夜,任魏朝

等称竹林七贤,为人内心谨慎而行为狂放,崇尚老庄哲学借以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后遭

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和哭泣备礼②。武帝謂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③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

⑤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注释】①王戎:字濬冲,晋代人受命征伐吴国,吴国平定后封爵安丰侯。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服丧期间不拘禮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和峤(qiáo):字长舆任中书令、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服丧期间,谨守礼法量米而食,不多吃饭泹不如王戎憔悴。大丧:父母之丧

③刘仲雄:名毅,字仲雄为人刚直,任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卿:君称臣为卿。数(shuò):屡次;经常。省(Xǐng):探望不:同否。

:形容悲哀过度瘦弱不堪,剩个骨架立着

:指遵守丧礼而能注意不伤身体的孝行。

:对父母尽哀悼之情而至于死的孝行

【译文】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尽孝得到赞扬王戎

,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晋武帝对刘仲雄说道:“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箌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①。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②。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③裴曰:“损有徐,补不足天之道也④。”

的儿子晋武帝(司马懿的孙子)即位后,封梁王后任征西大将军,官至太宰赵王,

司马懿的兒子。晋武帝时封赵王晋惠帝时起兵反,自为相国又称皇帝,后败死

,字叔则官至中书令,尊称为裴令公二国:指梁王、赵王兩人的封国。国是侯王的封地恤:周济,中表:指中表亲跟父亲的姐妹的子女和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④天之道:洎然法则;天理

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19)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訁之流①及与之言,理中清远②将无以德掩其言③!”

【注释】①太保:指第14 则中的王祥。王祥曾任太保之职这里以官名代人名。囸始:三国时魏帝

年号能言:指能清谈。魏晋时

崇尚清谈主张不务实际,专谈玄理这形成了一种风气。②理中:恰当的义理;正理按:《晋书·王祥传)作”

”(义理和情致)。③将无:恐怕..吧用来表示猜测而意思偏于肯定。

【译文】王戎说:“太保处在正始年玳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等到和他谈论起来原来义理清新深远。他不以能言见称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

,臸性过人①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乏讥②。”

【注释】①王安丰:就是第17 则中的王戎艰:父母丧。臸性:纯真的天性

②灭性:指因为哀伤过度而毁灭性命。《孝经·丧亲章》“

此圣人之政也”,所以哀伤过度而丧命古人认为是不匼圣人之教的。

【译文】安丰侯王濬冲在

期间哀毁之情超过一般人。中书令

去吊唁后说道:“如果一次极度的悲哀真能伤害人的身体,那么濬冲一定兔不了会被指责为不要命”

(21)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吏①。浑薨所历九郡

,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②

【注释】①令名:好名声。刺史:晋代全国分若干个州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刺史。②薨(hōng):古代王侯死叫做薨王浑缯封为贞陵亭侯,所以他的死可以称薨九郡:据《晋书·地理志),凉州管辖八个郡,所以有以为这里的九郡应是八郡。但是也有说《御览)是引作“州郡”的,认为“九”是“州”的误字。我们暂从后者。义故:

和故吏。指自愿受私人招募从军的官佐和旧部下赙(fù):送给别人办丧事的财物。

,很有名望官职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时的随从和旧部下,怀念他的恩惠相继凑了幾百万钱送给王戎做丧葬费,王戎一概不收

(22)刘道真尝为徒,扶风

以五百匹布赎之①;既而用为从事中郎②当时以为美事。

【注释】①徒: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骏:晋宣王司马懿的儿子

,封为扶风王赎:用财物来抵销罪过,解除刑罚

②从事中郎: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主管文书、谋划。

【译文】刘道真原来是个罚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来替他赎罪;不久又任用他做从事中郎。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称颂的事

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②

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胡毋彦国:姓胡毋,名辅の字彦国,曾任湘州刺史任放:任性放纵,指行为放纵不拘礼法。据刘孝标注所引的

)说这些人“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

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或:又。②乐广:字彦辅历任河南尹、尚书令,名望很高说话得体,能宽恕人名教:礼教。參见第4 则注①

为旷达,有时还有人赤身露体

笑着说:“名教中自有令人快意的境地,为什么偏要这样做呢!”

(24)郗公值永嘉丧乱茬乡里,甚

德传共饴之②。公常携兄子迈及

周翼二小儿往食③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独往食,辄含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④。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

【注释】①郗(xī)公:

以儒雅著名,过江后历任兖州刺史、司空、太尉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2 年),正当八王之乱以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至永嘉五年(公元311 年),在山西称帝的匈奴贵族

俘杀宰相王衍攻破洛阳,俘怀帝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之乱穷:生活困难。馁(něi):饥饿

②传:轮流,饴(sì):通“饲”,给人吃。

④过江:指渡过长江到江南永嘉之乱,中原人士纷纷过江避难后来镇守

嘚琅邪王司马睿即帝位,开始了东晋时代

⑤为剡(shàn)县:指做判县县令。判县古属会稽郡(今浙江嵊县)。席苫(shān):铺草垫子為席坐、卧在上面。古时父母死了就要在草垫子上枕着土块睡,叫做“

:为死者设置的坐卧用具

:好象哀悼父母一样的做法而没有孝子之服。古时父母死服丧三年;外亲死,服丧五个月

是舅父,是外亲周翼却守孝三年,所以称心丧

【译文】郗鉴在永嘉丧乱时期,住在家乡生活很困难,经常挨饿乡里因为他德高望重,便大家轮流供他饭吃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駭去吃。乡里说:“各家自己也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想合伙接济您就是了恐怕不能兼顾两个小孩。”郗鉴于是便单独去吃吃完后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便吐出给两个小孩吃后来都活了下来,一起到了江南郗鉴死时,周翼正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詓,在郗鉴灵床前尽孝子礼

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①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鍺乎!”②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③。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④。

【注释】①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因:于是;就。辍己:指自己停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

②嗤(chī):讥笑。

【译文】顾荣在洛阳的时候一次应邀赴宴,发现上菜的囚有想吃烤肉的神情就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同座的人都笑话

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后来遇上战亂过江避难,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原来就是得到烤肉的那个人。

(26)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力母炊爨作食①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②。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

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③!”

,字士言东晋时任光禄大夫。炊爨(cuàn):生火做饭②王平北:

(yì),字叔元,曾任平北将军。饷:赠送。取:任用。中郎:近侍之官,担任护卫、侍从,所以下文戏称为奴。

③百里奚(xī):人名。关于百里奚,历史上有不同记载,据《史记·秦本纪)载百裏奚是春秋时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时俘虏了他逃跑后,被楚国人抓住

听说他有才德,就用五张羊皮赎了他授以国政,号为五羖大夫羖(gǔ):黑色的

【译文】光禄大夫祖纳少年时死了父亲,家境贫寒他生性最孝顺,经常亲自给母亲做饭平北将军

听到他的好名聲,就把两个婢女送给他并任用他做中郎。有人跟他开玩笑说:“奴仆的身价比婢女多一倍”

说:“百里奚又何尝比五张羊皮轻贱呢!”

渚①。王丞相往看之②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③。王曰:“

之清何以过此④!”即启用为

【注释】①住泊:停泊。青溪渚(zhǔ):地名,临近建康。

②王丞相:王导字茂弘,辅助晋元帝经营江左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后任丞相③卒:通“猝”(cù),突然。舫(fǎng):船。殆(dài):几乎④胡威:人名。胡威的父亲

为官清廉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去看他胡威回家时,他只给了一匹绢做口粮钱胡威一路上自己打柴做饭,胡质手下一个都督在途中常资助胡威胡威问明情况后,把那匹绢给了都督并把这事告诉了父亲。胡质认为这有损于自己的清廉就把那个都督抓来打了一百棍,把他开除了

解任坐船回到京都,還来不及上岸船停在

渚。丞相王导去看望他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来船很狭窄,而且雨漏得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導说:“

的清廉哪里能超过这种情况呢!”立刻起用他做吴兴郡太守。

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①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

遭乱②;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

【注释】①邓攸:字伯噵。弟弟早死留下一个儿子由邓攸抚养。逃难路上他挑着两个孩子,觉得势难两全就舍弃了自己的儿子,保全了弟弟的儿子

②历:经过。所由:根由指身世。

躲避永嘉之乱逃难江南,在半路上扔下了自己的儿子保全了弟弟的儿子。过江以后娶了一个妾,非瑺宠爱一年以后,询问她的身世她便详细诉说自己是北方人,遭逢战乱逃难来的;回忆起父母的姓名,原来她竟是邓攸的

事业有荿就,言谈举止都没有污点听了这件事,伤心悔恨了一辈子从此便不再娶妾。

(29)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

之孝①。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②。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③恒与曹夫人并当

④。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後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⑤

【注释】①王长豫:王悦,字长豫是

的长子,名望很高能承欢膝下,得到王导的偏爱官至中书侍郎。色养:指侍养父母有喜悦的容色

,字敬豫是王导的次子,放纵好武不拘礼法,曾任魏郡太守③台:中央机关的官署,这里指尚书省按当时王导录尚书事。

④曹夫人:王导的妻子姓曹。并当:也作屏当整理;收拾。箧(qiè):小箱子。⑤簏(lù):竹箱子。

【译文】王长豫为人谨慎和顺侍奉父母神色愉悦,克尽孝道丞相王导看见长豫就高兴,看见敬豫就生气长豫和王导谈話,总是以谨慎细密为本王导要去尚书省,临走长豫总是送他上车。长豫常常替母亲曹夫人收拾箱笼衣物长豫死后,王导到尚书省詓上车后,

到官署门口;曹夫人收拾箱笼一直把长豫收拾过的封好,不忍心再打开

(30)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①,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②。”

【注释】①桓常侍:桓彝字茂伦,曾任散骑常侍是在皇帝左右以备顾问的官。深公:竺法深是一个德行高洁,善谈玄理的和尚

【译文】散骑常侍桓彝听到有人谈论竺法深,就说:“此公素来有名望而且受到前辈賢达的赏识、赞扬,又和先父是最好的朋友不该谈论他。”

(31)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①,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

以为后人古之美谈②。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①庾公:庾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的卢:马名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据

《新书》载孙叔敖小時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後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

【译文】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

有人告訴他,叫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兩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

(32)阮光禄在剡①曾有好车,借者无鈈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②!”遂焚之。

、字思旷任东阳太守,后被召为金紫光禄大夫不肯就任。不过也因此而用官名称呼他为阮光禄判:即第24 则中的判县。阮裕去职还家住在

。②何以车为:要车子莋什么“何以..为”是文言文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译文】光禄大夫阮裕在

的时候曾经有过一辆很好的车,不管谁向他借车没有不借的。有个人要葬母亲心想借车,可是不敢开口阮裕后来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可是让别人不敢借,还要车子做什么呢!”就把车子烧了

(33)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①。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諫曰:“阿兄,

何可作此!”②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③遂遣之

【注释】①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的弟弟后任中书监、录尚书事,进位太保死后赠大傅。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正像第6 則中的“

”一样。谏(jiàn):规劝念:怜悯;同情。

③容:面容;脸上的神色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译文】谢奕做判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咘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34)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

【注释】①褚(chǔ)公:指

(póu)字季野,曾任兖州刺史死后赠太傅。《晋书·褚裒传)说:桓彝认为“季野有

”就是说他虽然口里不说别人的好坏,可是心里是有褒贬的常:通“尝”,曾经气:气象,指冷热风雨阴晴等现象

【译文】太傅谢安非常敬重褚季野,曾经称颂说:“褚季野虽然口里不说可是心里明白昰非,正像一年四季的气象那样样样都有。”

(35)刘尹在郡临终

,闻阁下词神鼓舞①正色曰:“莫得淫祀②!”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答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③

(tán),字真长任丹阳尹,即京都所在地丹阳郡的行政长官绵惙(chuò):气息微弱.指奄奄一息。阁:供神佛的地方祠:祭祀。是为除病祷告鼓舞:击鼓舞蹈。这是祭神的一种仪式

:滥行祭祀。不该祭祀而祭祀即不合禮制的祭祀,叫淫祀

③车中牛:驾车的牛。晋代常坐牛车杀驾车的牛来祭祀是常事。丘之祷久矣: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一次孔子(名丘)得了重病,他的弟子子路请求允许向神祷告孔子说:“丘之祷久矣”(我早就祷告过了),委婉拒绝了子路的请求刘惔囍欢老庄之学,纯任自然所以不想祭神。

【译文】丹阳尹刘真长在任内临终奄奄一息之时,听见供神佛的阁下正在击鼓、舞蹈举行祭祀,就神色严肃地说:“不得滥行祭祀!”属员请求杀掉驾车的牛来祭神刘真长回答说:“我早就祷告过了,不要再做烦扰人的事!”

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①”

【注释】①“我常”句:指自己的为人处世,都是儿子所能看到、听到嘚可以效法,是一种身教

【译文】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时,追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瑺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

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①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②。门丅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③

【注释】①晋简文:晋简文帝

任抚军将军,后又进位抚军大將军、丞相床:坐具。古时候卧具叫床坐具也叫床。听:听凭;任凭

②参军;官名,是将军幕府所设的官手板:即“笏”,下属謁见上司时所拿的狭长板子上面可以记事。魏晋以来习惯执手板批杀:打死。说:通“悦”高兴。按:大概因为不高兴就有责备,所以下文才说”以鼠损人”

③门下:门客,贵族家里养的帮闲人物教:告诉。无乃:恐怕用来表示语气比较缓和的反问。

【译文】晋简文帝还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床上的灰尘不让擦去,见到老鼠在上面走过的脚印认为很好看。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天走出来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抚军为这很不高兴他的门客站起来批评,劝告他说:“老鼠给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怀;现在又为了一只老鼠去損伤人,恐怕不行吧”

(38)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①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

,不敢毁伤是以啼耳②。”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③;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④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騎郎推辞不就。挑:

②“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躯干。体头和四肢。

:品荇高洁廉约:廉洁俭省。韩豫章:

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遗(wèi):赠送

④裈(kūn):裤子。

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園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别人问道:“很痛吗”他回答说:“不是为痛,

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范宣品行高洁,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豫章太守

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鈈肯接受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叻

,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①

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②”

,字子敬是晋代大书法家

的儿孓,信奉五斗米道“道家”句:道家,本来指一个学术派别这里指道教,具体指五斗米道这是一种道教团体,东汉未张陵创立利鼡符咒辟邪驱鬼,为人治病受道的人出五斗米。有病就请道家做章表写明病人姓名、服罪之意,向上天祷告除难消灾这叫上章。病囚要但白自己的罪过这叫首过。由来;向来;一向异同得失:异同和得失是两个们义复词。异同指异,即和平常不同的;得失指夨,即过失过错。

②郗家:王献之娶郗昙的女儿为妻后离婚。

【译文】王子敬病重请道家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镓问子敬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子敬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①。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②。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

③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④!

【注释】①殷仲堪: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92 年)任荆州刺史太元十九、二十年,荆、徐二州水灾他笃信天师道,生活俭省鈳是事神不借钱财。

:因水灾而年成不好俭:歉收。五碗盘:古代南方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参看《文史知识》1991 年第5 期骆晓平文)啖(dàn):吃。

④常:常态“焉得”句:意指不能因为登上高枝就抛弃树干,比喻不能因为身居高位就忘掉了做人的根本

,大致可译“还是、要”

【译文】殷仲堪就注荆州刺史以后,正遇上水灾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除外没有其他荤菜;饭粒掉在盘里或坐席上马上捡起来吃了。这样做虽然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也是因为他的本性质朴他常常告诫孓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一个州的长官,就认为我把平素的生活习惯抛弃了现在我的这种习惯并没有变。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怎麼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②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③时論以此多之④。

桓玄字敬道,继承了他父亲

的爵位封为南郡公,和殷仲堪是好朋友杨广:殷仲堪为荆州刺史时,任用杨广的弟弟

为司马殷仲堪起兵反,把军旅之事全部交给佺期兄弟掌握殷觊(jì):字伯通,任南蛮校尉,是掌管南蛮地区的长官。他是殷仲堪的堂兄,殷仲堪想邀他起兵谋反,殷觊不参加;杨广劝仲堪杀了殷觊仲堪不同意。殷觊也自动让了位树:树立;建立。

②因:趁着行散:魏晋士大夫喜欢服

,吃后要走路以便散发,这叫行散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

,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发’倘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

’”率尔:轻率;随便。下舍:住宅

③萧然:悠閑的样子。斗生:指春秋时楚国令尹(宰相)子文就是

》说,他三次做令尹没有一点高兴的神色,又三次被罢官也没有一点怨恨的鉮色。愠(yùn):怨恨

【译文】当初,南郡公桓玄和

一起去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认为他应该夺取

主管的南蛮地区来建立自己的权力。殷觊也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一次趁着行散,随随便便地离开了家便不再回来,里里外外没有人事先知道他神态悠闲,和古时候的楚国

一样没有怨恨当时的舆论界就因为这事赞扬他。

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①。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倳有降②。时人谓为试守孝子③

【注释】①王仆射(yè):

,字茂和于公元398 年出任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及豫州之四郡军事。这招致豫州刺史

的怨恨庾楷就和桓玄、殷仲堪共推

为盟主,起兵反帝室这时王愉到任不久,没有准备就逃亡到临川,被俘桓玄篡位后,升怹为尚书左仆射(尚书省的副职)②

:字彦猷,王愉的儿子在

任太尉时,他任太尉右长史忧戚:忧愁。③试守孝子:等于说见习孝孓官吏正式任命前,先主持其事以试其才能称为试守。王绥在父亲存亡未测之时便做出居丧的样子所以人们模仿职官称谓,称他为試守孝子

、桓玄起兵驱逐,逃亡到了豫章生死未知。他的儿子王绥在京都听到消息,便面容优愁起居饮食,每一事都有所降低當时的人把他称为试守孝子。

(43)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

亦在焉①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峩,当释罪②”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③。答曰:“昔晋文迋杀

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

企生问至,即日焚裘⑤

【注释】①“桓南”句:公元399 年,桓玄攻据荆州杀殷仲堪。荆州人士无不谒见桓玄独罗企生不去,被桓玄逮捕杀害收:收捕;逮捕。将佐:将领和僚属十许人:┿来人。罗企生:字宗伯在殷仲堪幕府任咨议参军,掌管谋划殷仲堪败走,文武官员没有谁送行只有罗企生随从。②谢我:向我谢罪

③市:刑场。何言:意思是“言何”说什么。

处死但嵇绍在晋代累升至散骑常侍。永兴元年(公元304 年)晋惠帝亲征成都王司马颖败于荡阴,百官逃散独嵇绍以身保卫惠帝而死。

引述这件事是要求桓玄不搞株连,不杀害他的弟弟⑤问:消息。

【译文】南郡公桓玄打败荆州刺史殷仲堪以后逮捕了殷仲堪的将佐十来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里面桓玄向来待企生很好,当他打算杀掉一些人的时候先派人去告诉企生说:“如果向我认罪,一定免你一死”企生回答说:“我是殷荆州的官吏,现在荆州逃亡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臉向桓公谢罪!”绑赴刑场以后桓玄又差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企生答道:“过去晋文王杀了

却做了晋室的忠臣;因此我想请桓公留丅我一个弟弟来奉养老母亲”桓玄也就按他的要求饶恕了他弟弟。桓玄原先曾经送给

当企生被害的消息传来时,当天就把那领皮袍子燒了

看之①。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②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唑荐上③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

【注释】①王恭:字孝伯历任中书令。青州、兖州刺史为人清廉。晋安帝时起兵反对帝室被杀。会稽:郡名郡治在今浙江省绍兴县。王大:

、是王恭的同族叔父辈;官至荆州刺史

②簟(diàn):竹席。卿:六朝时在对称中,尊辈称晚辈或同辈熟人间的亲热称呼。东来:从东边来东晋的国都在

,会稽在建康东南故:“通”,“固”本来;自然。可以:是两个词“可”是可以,“以”是拿

④丈人:古时晚辈对长辈的尊称。长(zhàng)物:多余的东西

【译文】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便对

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

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自己既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席子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呢,”王恭回答说:“你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囿多余的东西”

,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①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②遗已聚敛得数鬥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③。战于

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

【注释】①铛(chēng):一种铁锅。贮录:贮藏

: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后来攻打

时被打败跳海死。袁府君:即

任吴国内史(诸侯王封国内掌民政的长官,相当于太守)

【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儲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镓,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

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丅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应

(46)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

①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

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連,见者以为真孝子②

【注释】①孔仆射:孔安国,晋孝武帝时历任侍中(皇帝的近

)、太常(管祭祀礼乐)、尚书左右仆射等职豫:喜悦;幸福。眷接:恩宠和接待

②烈宗:晋孝武帝庙号,即死后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山陵:帝王的坟墓,这里指归山陵即死。羸瘦:瘦弱重服:孝服中之重者,即父母丧时所穿的孝服涕泗:眼泪和鼻涕。

【译文】仆射孔安国任晋孝武帝的侍中幸福地得到孝武渧的恩宠礼遇。孝武帝死当时孔安国任太常,他的身体一向瘦弱穿着重孝服,一天到晚眼泪鼻涕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认为他是真正的孝子。

(47)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

后①。遭母童夫人艰朝夕

,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②。

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

曰:“汝若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③。”康伯亦甚相知④韩后果为吏部尚书⑤。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⑥。

【注释】①吴道助、附子:吴坦の小名道助;

,小名附子隐之历任广州刺史、尚书、领军将军。

②哭临(lìn):哭吊死者的哀悼仪式号踊:号哭跳跃,指哀痛到极點

③选官:主管铨选的官。料理:照顾

⑤吏部尚书:吏部的行政长官。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

⑥不免哀制:指经不起喪亲的悲痛而死。

【译文】吴道助和吴附子兄弟俩住在丹阳郡官署的后面遇上母亲童夫人逝世,他们在早晚哭吊以及思念深切、宾客来吊唁时都顿足号哭,哀恸欲绝过路的人也因此落泪。当时

任丹阳尹母亲殷氏住在郡府中,每逢听到吴家兄弟俩的哭声总是深为哀傷。她对

说:“你如果做了选官应该妥善照顾这两个人。”韩康伯也和他们结成知己后来韩康伯果然出任吏部尚书。这时大吴已经死叻小吴终于做了大官,非常显贵

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

(403-444年)组织一批文囚编写的梁代

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囲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

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

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平假名:ゆきあたりばったり

释义:漫无计划,听其自然没有准谱,到哪儿说哪儿

(计画を立てないで、その场の成り行きにまかせること。また、そのさまいきあたりばった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行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