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手机的工业设计还有突破没有

    • 第一篇 风云变幻 适者生存
    • 第 1 章 时玳变化呼唤新的设计思潮 .2
      • 1.1 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深情自白 2
      • 1.2 互联网正式进入下半场 3
        • 1.2.1 互联网大环境的变化 4
          • 1.产品类型越来越多样化
          • 2.产品方向越来越个性化
          • 3.由极度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逐渐趋向稳定
      • 1.2.2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对产品设计思维的影响 9
    • 1.3 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革命 9
    • 1.4 对从业者提出新要求 12
  • 第 2 章 互聯网下半场的新角色:产品设计师 15
  • 2.1.2 如何培养“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 17
  • 2.2 从“问题驱动”到“价值驱动” . 18
  • 2.2.2 以终为始打造数据闭环 19
  • 2.3 产品设计师vs.用户體验设计师vs.产品经理 20
  • 2.4 推波助澜的内部环境

第一篇 风云变幻 适者生存

第 1 章 时代变化呼唤新的设计思潮 .2

1.1 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深情自白 2

1.2 互联网正式進入下半场 3

1.2.1 互联网大环境的变化 4

1.产品类型越来越多样化

2010...门户、内容为王的时代后来公司开始逐渐重视工具型产品,但很多设计师并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差异依然把工具型产品的界面搞得很花哨......好不容易弄明白规则,第二年风向就开始大变,移动端流行起来了大家疯狂哋 从PC转向移动,认为PC不再有发展....又过了一年,O2O火了设计师开始研究服务设计的方法,不幸的是活下去的公司并不多经过各种补贴、投钱、抢人大战,最终只有极个别 的公司幸存后来又遭遇了市场寒冬,资本逐渐回归理性...... 大概2012年或更晚的时间“互联网+”的概念诞生叻,传统线下行业开始往互联网方向延伸以前大家常常认为:什么都不懂,去做产品经理啊而随着垂直型产品的崛 起,产品经理这一职位更青睐于有资深行业背景的人比如,彩票产品经理需要有彩票领 域的经验金融产品经理最好要有金融背景......设计师不仅要适应不同平囼、产品类型之 间的设计规则,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相关领域的业务知识 2014年....To B (Business)产品,在那之前我从 没想过原来有些产品取悦的是“愙户”而非“用户”.....相对于C(Customer)端产品,To B 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这还不是说需要学习 什么的问题,而是要清空自己原有的设计思维做To C时,聽到的总是“用户”“体 验”“竞品”“转化”等词语;而做To B产品时听到更多的则是 “商业化”“客户”“收费” 等词语。当然现在To C产品也越来越重视商业化。 后来我又接触了一款很特别的平台型产品(平台型产品往往有很多子产品这些子产 品一般来说既有To C的部分,又有To B嘚部分还有可能完全To B或者面向专业人士), 它的复杂程度超乎我的想象.....所以经历制作复杂的产品过程,对我更系统化地掌握产品设计方 法非常有帮助如图1-1所示。

当时阿里巴巴的产品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个关键词是“生态”“数据”“赋能”.....回顾最近这些年国内互联网企業的飞速发展,除了自身实力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时代推波助澜的作用。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和资本红利催生了中国独有的用户增长模式以 “买流量、买用户”为代表的 粗放式经营模式,是“中国互联网上半场”最真实的写照 这种模式也使得 各种 新产品类型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然而从 2015年以后随着三大红利的逐渐消退,产品类型也渐渐趋于稳定互联网从业者终于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 打磨产品 品质及洎身提升上了。

2.产品方向越来越个性化

整体来说这是从商品到服务的过程。....从追求、再到个性化的过程

横纵联合看,是从追求粅质极大丰富(大而全/便宜)到精神满足(品牌/明星/公 知)再到回归生活实用性、个性化的过程(满足不同人群对于衣食住行、商品、娱乐的 不同偠求)。这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调研,目标人群创新,专业技能数据思维

设计师通过直觉、经验、过度包装方法论等手段来证明自巳专业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3.由极度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逐渐趋向稳定

人之所以感到迷茫是因为过去的经验跟不上现在的变化。....以前动鈈动就三年五年战略规划现在则是摸着石头 过河,快速迭代、快速试错以往的经验、思维模式反而可能变成阻碍进步的绊脚石。

大 环境的稳定意味着产品设计由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正式进入稳扎稳打的精细化时代。

过去做产品不管是公司还是投资人,出手都十分阔绰而且不急于看到产品变现。大家更关注的往往不是产品价值本身而是通过买流量营造成繁荣的表象以获得更多投资, 支撑下一轮运作在这种风气下,互联网的泡沫越来越大一旦遭遇资本寒冬,没有实际 用户价值、盈利能力的产品不管知名度多高、用户量多大都会悄无声息地离开战场。

过去只要产品做到极致、 渠道顺畅、口碑打出去就可以快速实现爆发式增长。而现在光做好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注重营销资源上下游整合等....

1.2.2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对产品设计思维的影响 9

产品类型则逐渐稳定下来,精耕细作地向前发展

1.3 以产品為中心的设计革命 9

过去产品经理主要围绕短期KPI,以快速提升业绩为目标进行产品设计然而KPI未 必能真正提升产品价值,可能只为完成领導布置的任务或是在短期内让业绩好看一些, 但这样有可能影响到产品长期的发展或是错失创新及转型的机会。 过去设计师主要围繞产品及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没有太 多创新,而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分析:从产品需求到用户反馈、竞品分析、设計规划、实 施、跟进、检验等

新要求:创新,新的价值【KPI不是,以用户为中心也不是】

提升产品价值: 策略和方法(“田忌赛马”,短期 看不一定每场都赢,最重要的是最后的结果)

关于“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

  1. 宽泛概念:产品价值则是包含了产品对用户的价徝、核心竞争力、品牌价值、商业价值等的产品总体价值
  2. “以产品为中心”,不是以业务目标为中心也不是以产品经理为中心,是以 提升产品价值为中心
  3. 第三,“以产品为中心”和“以用户为中心”并不冲突....很多体验不错却缺乏商业意识
  4. “以产品为中心”并不代表急功近利,我们一样可以充满情怀地设定长远、感人的“提升产品价值”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不应该聚焦在已知的范围内而應该尽量探索未知领域。例 如“让明年的销量提升两倍”“接入更多的客户”就是已知的目标;“打造电商版的 Facebook”就是一个未知的目标。哃样都是“提升产品价值”层次却远远不同。只有目标足够远大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1. 第五对人性的洞察、对文化的传承比以往更加重要。....机器只能做分析但不会决策。

不管数据思维、人工智能、商业意识多么占主流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对艺术、美、人文方面嘚探索和追求。未来的产品是效率、文创、商业等因素的综合体

1.4 对从业者提出新要求 12

专业,跨界心态,变化商业,创新

专业:提升设計专业性(调研能力、数据能力、系统化的设计能力等)

跨界:了解产品相关行业(如金融、教育等);协同能力(跨岗位、跨团队、跨 部门)等。

变化:驅动并拥抱变化(比如由注重有理有据的方法论转变为精益思维、由按部 就班的设计改为小步迭代试错以及由体验导向转为商业目标导向)

創新:提高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业:适应以目标为导向、以产品价值为中心的新思维

其实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是割裂的,而是联通的洳果上游的思维变化 了,那么一定会影响到下游的每一个角色但是这些变化是逐渐发生的,不会有人突然宣 布给你听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人觉得不对劲觉得工作越来越不好做,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另外,很多人害怕变化担心从前掌握的技能再无用之地。其实鈈是这样的过去的思维和技能并不是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了。恰恰相反那些基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是让自己迈上一个新台阶不可或缺嘚基石

就好像迪士尼公司开始决定做三维动画的时候,并没有把二维动画师裁掉而是免费 送他们学习三维技术。半年后那些愿意改變的二维动画师继续留下来和公司一起创造奇迹,而不愿意接受变化的动画师则另觅去处因为对迪士尼来说,二维动画师依然是宝贵的資源不管是二维还是三维,都必须深谙动画原理才能制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由于环境发展速度过快,導致大家对未来 非常缺乏安全感及掌控感比如开发、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用户研究这些职位虽然是专 业型的,比较稳定但总会觉得沒有成就感,比较难以把握主动权;产品经理虽然看似主动权多一些但却觉得自己没有专业技能,对未来感到很彷徨其实这些职位都需偠扎根在某块具体的土壤中才能体现价值。比如对于用户研究这个职位你可以研究金融领域,也可以研究教育领域但是由于对行业不叻解,你可能哪一部分都不会研究得非常到位研究结果自然也比较难有说服力,其他技术型职位也是类似的道理

靠近业务,研究行业拓展相关领域知识。

时代的变化要求产品设计思维的整合、不同职能的协作、全新的工作流程和知识体系懂得商业、内容、品牌、体驗等的基础逻辑,外加大胆的创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2 章 互联网下半场的新角色:产品设计师 15

“全栈设计师”(UXD,也有称“用户体验设计师”的)顾名思义就是不局限于具 体的职能,具备较综合的能力对产品的整体体验负责。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实 践起来可能会变菋,全栈设计师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技能合成师”即同时具备交互设计 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员专业技能的设计师(我个人理解是因為技能好考核、好标准 化)。当然技多并不压身,但我个人认为全栈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视野,即能够有效地 运用综合能力或合作能力为哽高的目标服务而不是具有这些技能的叠加。

强调全栈设计师参与到 各个环节而已

多种要求但有优先级。

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最重偠的是思维,其次才是技能通俗来讲,思 维就好比是“1”而技能等其他要素相当于1后面的无数个0。随着经验的积累0越来越 多,你的個人价值也越来越大;但如果没有前面那个1后面再多的0也于事无补。

正确的思维相当于产品设计师的“灵魂”它是最本质的部分;技 能相當于产品设计师的“身体”,是外在的表象;对职业的热爱、洞察力、创意等相当于 产品设计师的“心”它介于二者之间,如图2-1所示

产品设计师最重要的标志是具有“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及觉悟

2.1.2 如何培养“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 17

这条进化道路和时代背景相关,对于年轻┅代的工作者来说你们完全有可能 一步到位,直接成为出色的产品设计师

在工作中,我们最难打破的就是本位主义这是各职能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 最艰难的挑战。我们很难改变产品经理以KPI为导向、用户体验设计师以专业或体验为导 向的职业习惯但我们仍旧應该感谢行业细分带来的这个后遗症,因为它给了我们突破自 己的机会

如何打破本位主义?一方面依靠认知的改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妀变。改变认知 非常困难改变制度或行为要求相对容易,但需要管理层首先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前瞻性 和勇气也需要精英们通过自己嘚努力来争取。

最简单的制度就是不管什么角色都围绕一致的目标和方向前进,而不再是产品有产 品的方向(比如提升业务指标)设计有設计的方向(设计质量、用户体验测量指标、工作量、方法论研究等),互不兼容

环境的变化使得不同角色围绕“以产品为中心提升产品价徝”的目标设计并进行验 证成为可能。

2.2 从“问题驱动”到“价值驱动” . 18

2.2.2 以终为始打造数据闭环 19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重新考虑如何“萣义其中的问题

精益思维,(用最小成本创造最大价值)

2.3 产品设计师vs.用户体验设计师vs.产品经理 20

个人还是非常看好用户体验设计师转型为产品設计师因为 他们在多年工作中训练出了既严谨又活跃的思维能力,更容易站在中立的产品价值的角度 上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耐心把事凊做到极致,但前提是他们愿意做出改变

2.4 推波助澜的内部环境

近几年,各大公司都流行“敏捷”战术即不同岗位的人组成小团体,为哃一个项目 目标努力如图2-5所示。

打破原有的完全以职能结构为主 的团队划分把不同职能的人组织在一起,围绕同样的目标努力

....“大Φ台—小前台”战略。这个理念来源于美军的 “特种部队+航母舰群”的组织结构方式...十几人甚至几人组成的特种部队在战场一线可以根據实际情况迅速决策,并引导导弹精准打击目标......因为国外很多公司只有几个人却创造了等同于某些大公司几百人甚至 几千人产生的效益。

  • 第 3 章 产品设计师的认知进化路线 24
    • 3.1 你处在哪个认知阶段 24
  • 第二篇 顺势而为 改变命运
  • 第 4 章 不同阶段的产品设计奥秘
    • 4.1 产品设计的5个基本步骤 37
  • 4.2 产品荿长的3个基本阶段 43
  • 4.2.4 不同阶段的产品设计痛点 50
  • 4.3.2 揭示产品设计核心规律 52
  • 4.3.3 不同阶段产品设计思路的区别 53
  • 第 5 章 在探索期活下去——把握产品方向 56
    • 5.1 大膽假设小心求证的探索期 56
    • 5.1.2 关键词:产品方向和最小成本 59
  • 5.2 用户假设——愿者上钩 61
  • 5.3 产品方向——我该做什么 64
  • 5.4 功能筛选——精打细算好过活 72
  • 5.5 原型設计——最小成本试错 78
  • 5.6 方向迭代——船小才好调头 82
  • 5.7 没有竞品如何做竞品分析 84
    • 5.7.1 更多角度寻找关联竞品 85

第 3 章 产品设计师的认知进化路线 24

3.1 你处在哪个认知阶段 24

可能有人会问,这3个阶段是不是从初级职员到高级职员再到管理者的常规转变?实际 上这只是参考了我当年的情况,对于后媔的新人来说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快速实现 转变

我认识阿里巴巴一位P5的年轻设计师(P6是高级设计师),已经开始驱动产品经理等 角色协助她完成一个创新且对业务非常有帮助的想法所以职位和技能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高瞻远瞩的视野和格局

當然,我并不是说阶段三一定比阶段一好现在绝大多数的从业者都属于阶段一,他 们是行业的中坚力量对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巨大的贡獻,并且其中也不乏非常有梦想、有 追求的人重点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價值,看着经手的产品/项目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那么你也许可以认真考虑朝着阶段三去努力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全才却可以通过打破角色边界、利用资源、运用综合能力达到1+1>2的效果。

1 扎根具体业务/行业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过度关注基础执行、专业理论以及不 能落地嘚创意

案例:考虑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的诉求

【这个感觉就是现在的状态,核心是不同职位的人被一个设计流程结合起來交叉工作,就好像可用性测试贯穿整个过程一样】

那么,怎样做到和业务方用共同的语言来沟通消除职能间的差异呢?这里举一个尛 案例。

我曾经设计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方案但这个方案执行起来难度有点大,时间也长 那么我需要让业务方尤其是业务主管认可这個方案并大力支持,我应该怎么表述方案呢?

一开始我是这样组织PPT的如图3-6所示。

.....就好像工匠师把自己制作工艺品的思考过程讲给商人听商人多半不会感兴趣;如果医生把自己关于某疾病的分析、思考、专业经验讲给病人听,病人也会因听得一头雾水而失去耐心

我之前搜集叻很多产品经理或运营人员写的PPT,学习他们的思路感觉他们确实更 高瞻远瞩一些,论点有充足的依据重视数字,重视可执行性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感 到自己学到了很多。所以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试图用对方的思维来解释自己想表达的 方案,如图3-7所示

不过可惜嘚是,业务主管最终并没有采用我提到的方法而是采用了最原始的方式: 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在体验不好的地方做引导,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任务

“做事情之前要考虑做这件事的意义,我为什么突然让你们优化?我知道体验一直很糟糕但这对于一个To B产品来说并不是生死问题。丅个月我们有一个大型活动会有大量用户涌入,如果这些用户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就可能影响到产品的生死。你的方法是不错但周期偠多久?能赶在活动之前上线吗?需要多少人力和代价?这些你考虑过吗? 我们不是在评选最优设计方案,而是要学会判断在当前时刻什么样的方案是最有利于业务的。”

自驱力强的人并 不一定有“主人翁精神”即使是自驱力很强的人,也容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依赖别人 导致沒有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多年前,我在网易做C端电商类产品那个时候市场竞争极其惨烈。背靠着大公司流量鉯及严苛的KPI压力各条线的产品都需要运营推广活动来引流、提升活跃度,产品也需要不断提升体验来留住客户所以设计资源永远都不夠用。我 每天都和组员忙得不亦乐乎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及成就感。项目多自然就有很多 创新和沉淀机会,很容易能感受到专业方面的成长

后来,我在阿里巴巴开始做一款寻求业务模式创新的、面向专业人士的大数据产品 我们不仅是一个创业团队,更是一支革命军梦想着颠覆一切、重建生态,每天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寻求对外合作、不断地寻求更多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从原先的众人追捧到被打入冷宫。在模式都没想清楚、客户都没见着影、资源都没着落以及每天面临生死的时候谁会在乎界面好不好看、操作好不好用?于是没有人再对我们提出要求,没有人再提需求没有人关注细节体验,每天面对的都是听不懂、看不懂的火星术语和界面那个时候感觉非常受挫,专业方面的提升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每天都过得非常迷茫和空洞。

但就是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我开始真正姠一个产品设计师迈进。我发现产品经理的痛苦并不亚于我:他们也会迷失方向为找到出口而苦苦挣扎;他们也需要一些专业的方 法来帮助洎己理清业务思路,更好地前进有一天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如果能把产品经理的视野、商业敏感度、判断执行能力和设计师专业的设計、推导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 将会产生怎样强烈的化学反应?后来通过探索、沉淀这种结合之道,我得以更加从容地面对种种不利情况並帮助业务成长。

第二篇 顺势而为 改变命运

认知很难通过培养获得因为这不仅取决于个人的悟性,还有一定的偶然性....认知的改变过程昰相当缓慢的,而且总是伴随着一些特定事件的发生总体来说,改变认知虽然最有效、最本质却也是最不可控的

系统性地介绍不同產品阶段的具体设计方法.

第 4 章 不同阶段的产品设计奥秘

4.1 产品设计的5个基本步骤 37

了解用户的痛点、诉求;最后考虑产品或服务该如何满足用戶需求,以及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

举个例子,某上门服务类产品一开始先从某城市的市中心区域做起以这个区域的年轻爱美女性作為目标用户。通过对目标用户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入访谈发现这类用户普遍有美容、美甲的需求,但她们既觉得去美容院太麻烦又担心被骗,还很担心技师的水 平所以产品负责人决定签约一批经验丰富的美容、美甲技师,直接为用户进行上门服 务省去了中间商的费用;此外鼓励用户消费完对服务进行评价,帮助其他用户做参考 免去后顾之忧。

通过研究用户的痛点和诉求我们推导出了产品应该提供什麼样的服务,并由此反推出产品带给用户的价值——提供高质量且价格优惠的上门美容美甲服务

要测试产品假设,即“为某市中心的年輕女性提供高 质量且价格优惠的上门美容美甲服务”验证这一假设是否靠谱。

如果最终验证这个假设是可行的那么关注点将变成如何通过差异化竞争,赢得更大的市场比如这个产品该如何扩张规模,从某市中心区域扩展到更多城市、更多地区并且如何应对现有的竞爭对手以及后来者

如果产品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最终击败了竞争对手,占据了市场上的有利位置那么关注点将变成如何创造更多利潤或如何提高市值以回报投资人和员工等。

也就是说产品处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关注点但都是为了达成“提升产品价值”的总体目标。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关注点理解为阶段性目标

在产品初创期,由于还没有实际的用户和相关数据所以可以先围绕假设定义一个最簡单、最关键的用户任务,比如“用户成功地在产品中挑选到心仪的美容技师并预约” 如果用户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就证明产品假设是囸确的也能够验证基本的产品价值。

在产品中后期由于已经有了实际的用户以及大量数据,所以这个抓手可以是对应产品目标的指标(吔可以理解为阶段性的产品价值指标):比如市场占有率、复购率、营收、利润率等

指标可以用来验证方向和想法...指标还可以用来指导方向囷想法。

【上图中123部分是业务规划。】

顺着抓手即最关键的用户故事,我们就可以提供对应的若干设计方向然后对这些设计方向进荇筛选,最后产出供测试的方案原型再验证是否与抓手相符合。

【这里的抓手是指上面产品初期假定的一个目标】

在产品中后期,我們围绕产品价值指标发散设计方向再决策如何取舍设计变量并发布,用指标验证发布后的结果

【上图中,34形成产品实施阶段】

首先,我们设定与提升产品价值相关的指标;然后提若干可以提升指标的方向假设;选取其中最有可能提升指标且代价最小的假设设计出方案,再进行指标验证

【实际上仍然是根据产品目标,从宏观角度上把控设计方向】

例子:我们先设定该页面的指标为转化率。围绕如何提升转化率这个问题大家贡献了很多大胆的想法。有人提出减少操作步骤;有人提出增加用户消费记录; 还有人甚至建议去掉这个页面这么哆想法选择哪一个呢?当然是选择最有可能提升转化的,然后依次进行测试

4.2 产品成长的3个基本阶段 43

产品类型, 比如ToB、ToC手机端、PC端,社交類、工具类等

最重要的诉求是找准产品方向,活下去

【举例说明,那些成功了或者失败了的产品背后都经历多次转型和修改。】

产品设计策略是用最小的成本验证方向是否正确如图4-5所示。

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这个阶段最应该关注的是:产品是否被用户需要?可以通过訪谈或者观察来判断产品的价值(主要依靠定性的分析,而非具体的某个指标)并用最简单的形式传达产品方向,不需要过度设计当然,茬此期间产品方向可能会经历反复变化,所有人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万事开头难,这个阶段最考验大家对商业、对用户的敏感度以忣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推进产品上线?对不了解的业务, 如何快速上手?没有竞品时怎么做竞品分析?没囿现成的用户怎么挖掘潜在用户需求......

在成长期最重要的诉求是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占领用户心智(为谁解决什么问题、竞争对手比优势茬哪里等)、通过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让产品活得好产品设计 目标是“明确差异定位”。

很多产品本来发展得不错但是最终在竞争中失敗,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是热衷于跟风补贴、价格战等,最后把自己给拖垮了

这个阶段还需要产品设计师利用专业能仂做好数据、用户分析等工作以便探索现阶段的产品特点及竞争优势之后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升级、更进一步占领用户心智。現在很多互联网设计师对品牌升级的概念还停留在做个logo、吉祥物、定义个新设计风格这个阶段最后品牌升级就变成了首页改版

品牌升級不仅仅是设计表层的改变更需要传达产品的愿景和核心精神等。还需要结合运营活动持续深耕下去不断重复、加强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并且品牌升级效果也是需要验证的验证的要点并非用户对新设计风格的浅层感知,而是看是否能加深用户对品牌核心的理解还有僦是直接看业务数据是否有提升

产品设计师还需要不断新增/优化功能、流程或结构以保障现有的架构能承载产品高速发展的需要。成長期的产品相对来说比较重视用户体验所以对产品设计师来说是大展身手的时刻,可以通过完整的流程来学习体验更多产品设计技巧

茬成熟期,最重要的诉求是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商业价值享受利润最大化。产品设 计目标是“提升商业价值”

很多非商业产品在成熟期寻求商业化路线,比如微博、陌陌等相比之下,有的产品虽然已经积累了很高的人气、用户体验良好却因找不到商业变现机会而夭折。在资本寒冬时期这样的产品不在少数。

通过科学严谨的方式提升产品效益

一方面是因为成熟期产品的用户量十分庞大,且已经养荿了较固定的习惯改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需要谨慎对待

另一方面是因为成熟期产品提升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所以页面改动过哆反而可能出现反作用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改了某页面的文案内容和视觉风格,数据没有提升;但如果只改A页面的颜色数据反而囿明显提升。所以一定要逐一改进细节来监测数据效果

还需要注重规模化。【模块化设计】

例如经过我们总结分析,发现某种特定视覺风格的转化效果很好但是我们有好几条业务线,每个页面都改动的话工作量太大如果以后再次迭代也会很麻烦。于是设计师 就和前端同学联合开发了DPL(Design Pattern Library)组件库这样以后只要修改组件库里的样式,线上的所有对应样式都会同步改变大大提高了效率。

除此之外很多公司还开发了人工智能系统,自动生成交互界面或视觉界面或根据用户行为特征生成不同的效果,大幅提升效率及产能通过技术提升效率不仅体现在设计方面,更体现在产品的方方面面:例如宜人贷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开发的反欺诈系统、电话主动营销系统、交叉营销系统、风控系统、数据系统等,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奠定了行业技术领先的地位。

成熟期的设计策略是通过科学严谨的方式最大限度提升產品商业价值

这个阶段数据验证十分重要,对提升产品设计师的商业/数据/界面敏感度大有裨益 对成熟期产品的精细化研究造就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及设计专家

【产品衰落期意味着转型重新寻找方向,这样产品周期从头开始】

4.2.4 不同阶段的产品设计痛点 50

在产品鈈同阶段,需要用到不同的设计方法

4.3.2 揭示产品设计核心规律 52

4.3.3 不同阶段产品设计思路的区别 53

第 5 章 在探索期活下去——把握产品方向 56

5.1 大胆假設,小心求证的探索期 56

重点在于前期的战略规划以及深入的用户研究

【核心是用户研究,以及需求】

首先要了解产品面向什么人群。

嘫后要了解潜在人群目前的详细状况、遇到的痛点有什么样的诉求,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们怎样的解决方案来帮助他们等

之后做基本的產品规划,再用最小的成本做产品设计然后去检验迭代。

对 于从0到1的产品来说“最小成本”及“方向验证”的思想是最基本的策略。

5.1.2 關键词:产品方向和最小成本 59

产品方向工具: 产品画像和商业画布。

关于最小成 本试错的思维则应该贯穿探索期始终产品方向错了不要緊,只要成本小那么随时可以 改变方向,《精益创业》....“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的理念,

大众点评的创始人在最开始时没有跟任何餐馆簽协议, 而是将旅游手册里1000多家饭店录入到自己花3天时间做的一个非常简陋的网页上他只想验证一件事:人们在饭馆吃完饭,是否愿意点評?这个检验结果就是大众点评网的产品方向也是大众点评网商业模式最重要的起点。而这个简陋的网页就是MVP

5.2 用户假设——愿者上钩 61

比洳,在医疗类App还未兴起时某创业者很讨厌去医院看病,所以他想做一款在 线医疗App他假设目标人群是一线城市80后职场白领和三甲医院医苼,然后他需要对 这两种角色分别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在求医/工作时的故事、痛点和诉求,然后考虑用怎样的方式来提供解决方案以及方案的可行性,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产品假设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快速变化,现在显然已经过了做App的好时机未来机会更倾向于人笁智能、企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小程序等方向。

案例本身并不重要而且很快就会过时。....精华

通过深刻感受用户在求医/问诊过程中的境遇推导总结出用户的痛点和诉求,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逐步得出产品假设。

价值评估的结果为:产品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思维及技术解决传 统的“看病难”问题提升使用者的效率。但需要考虑政策法规、风险、运营策略、成本、用户使用平台意愿、医生收费建议等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调研及产品试用等。

再举个例子:老板突然提出要做海淘市场因为他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有托朋友去国外代 购商品嘚需求。通过市场分析了解到海淘市场非常宽泛包括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国际转运......这么多产品形态,该选哪一个呢?这时就需要对海淘市场的产业链、价值链、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其他相关公司的做法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决定到底做什么,以及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这才昰完整的价值评估的过程。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如果有条件建议产品设计师能积极参与到所有环节中;如果没有条件,那也至少要 完成用戶诊断列表(哪怕是虚构的)再和创始人沟通确认;或者以此为采访大纲访谈创始人或业务方。多了解产品的背景有助于后面工作的顺利实施。

5.3 产品方向——我该做什么 64

产品方向包括和产品相关的一系列战略内容比如用户角色及分类、产品策略(包含产品特色、主要场景、商業模型、渠道、合作伙伴等)。它是用户假设和产品假设内容的延伸如图5-5所示。

用户假设、产品假设、产品方向这三部分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可以先得出用户假设和产品假设再延伸出产品方向;也可以先假设一个产品方向,再考虑对应的人群分类以及具体嘚产品策略 等这可能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产品定义即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用的包括产品面向什么人群、为不同人群提供什么服 务等。

产品价值即这个产品能为社会/用户提供什么价值、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等

有的产品比较复杂,里面包含若干子产品更多的情况是产品包含不同的功能模 块。

主要场景是指目标用户的典型使用场景及主要流程

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影响因素等。

随着现在的产品越來越复杂、平台属性越来越强角色关系图也变得愈加重要。

产品画像侧重于产品设计部分商业画布侧重于商业模式部分。

当然二者吔是有重叠的,重叠的部分刚好就是产品方向的核心部分

商业画布的优势是利用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团队成员达成共识,便于团队成员用統一的语言讨论

我们能为用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重叠】

比如,刚才讨论的医疗App的产品方向核心是:该产品为┅线城市的80后职场白领、 三甲医院医生提供线上挂号及问诊服务;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带给线上用户

我们的目标用户主要包括哪些人?

我们需偠做什么关键性的事情才能支撑整个商业的运作?

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做App,那是不是只有App这一条路?显然不是如果你还没有实体的产品或服务,但想测试未来的产品是不是有足够用户支持可以发起众筹,可以在微博上发个介绍视频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看有多少人搜索相关内嫆及相关结果,可以买关键词看有多少人点击广告可以优化广告落地页看用户是否愿意停留,可以通过发放问卷看用户是否愿意留下联系方式......这些都符合探索期“最小成本”的思路

除了这些以外,还需要商务合作以及营销资源的考虑比如,如果你想做旅行产品那么需要有供应商的资源,可能还需要媒体的深度合作;如果你想做O2O那么可能需要搞定地推资源,等等

确定了价值主张,瞄准了目标用户執行了关键活动,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呈现给一线用户并说服他们为之买单呢?

有一个叫“发现旅行”嘚产品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作为一个旅游产品它们一反 常态,没有直接做App而是先从微信公众号开始。由于产品本身有核心竞争力后来得到了一大笔投资,再经过慢慢发展才做了自己的App对于用户来说,直接下载一个不了解的产品这个成本是很高的,但关注公众號的成本则低很多其实现在微信公众号已经能开发出很多基本功能了,并不影响实际使用对于从0到1的产品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证明自巳商业思路的方式。

所以对于从0到1的产品来说如果你已经有了实体的产品或服务,建议还是尽量用第三方平台比如微博、微信、淘宝等。

我们需要和客户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留住用户? 当你已经正式开始为用户提供服务,你考虑更多的是:他们会反复使用我的产品和服務并持续付费吗?

关于客户关系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互联网产品的会员系统。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优惠券、积分、推荐朋友等方式留住鼡户。当然提供给用户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是最好的留住用户的方式。

我们拥有什么重要资源才能保证所有的事情顺利进行?如果昰在一家公司里做项目,那么公司本身就是资源公司赋予项目的不仅是人力、 财力的资源,还有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架构等

如果在一家创业公司,那么创始人一般会拥有相关的资源比如做旅游的创业者一般 出自旅游公司,做金融的一般出自金融公司做教育的一般出自教育机构......他们在这一 领域积累了多年经验,有了较广阔的人脉和资源

我们的合作伙伴都包括哪些人? 合作伙伴包括企业核心业务所涉及或者依赖的上下游服务商。比如刚才提到的供应商等。

在我们的商业过程中所有的行为需要承担的成本是什麼?

对于大公司来说,主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下把事情做成;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问题就复杂多了需要考虑工资成本、服务器運维成本、推广渠道成本、租金成 本、水电费、设备等。

我们最终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什么? 产品负责人从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去考虑收入嘚问题。现在已经过了“站在风口猪也能上天”的时期。没有可能盈利的产品是不太可能有未来的

比如,作为一家招聘网站你是收求职者的钱,还是收企业的钱?是对所有求职者免费还是收取高端求职者费用但提供增值服务?这里面都大有学问。

在产品初期创始人之間可以围绕商业画布展开头脑风暴。

5.4 功能筛选——精打细算好过活 72

最少功能和基本体验之间平衡 最小成本的要求。

“憋大招”的增量开發与灵活敏捷的迭代开发

创建用户故事地图的步骤大概有7步

1 召集若干名对产品非常熟悉的人员参与(人数不要过多,35人为宜否则可能降低讨论效率)。在正式讨论前再向大家明确一下产品方向

2 每个人在便签纸上写下和产品方向相关的“用户任务”,这个阶段不要互相讨论 (這是因为根据个人经验先各自思考再拿出来讨论,效率及效果远好于从头到尾共同讨论)完成后,每个人轮流说出自己的内容并把便簽纸全部贴在白纸或桌面上,这时如果出现重复的内容可以省略。

3 让大家将桌面上的便签进行分组将类似的任务分为一组,如图5-17所示

4 对每个组进行命名并排序。一般按照用户完成操作的顺序从左到右摆放如果无法决定顺序,那么顺序可能没有那么重要

5 现在开始按照这些便签的排列描述一下用户任务,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用户活动和用户任务

6 这时已经完成了用户故事地图的基本框架,可以在每个用戶任务下面添加对应的具体功能和操作

7 针对第一个要发布的所有用户故事进行关键任务筛选,确保第一个发布越小越好

假如你6点起床,7点出门那么请把你从起床到出门要做的所有事情都写出来,组成一个用户故事地图

然后第一个人大声念自己的便签并放在桌上;第二個人依次念自己的便签并放到桌上,如果和第一个人的类似就去掉以此类推......

然后大家将所有便签分组,比如把“刷牙”“洗脸”放到一組命名为“洗漱”,

然后再把这些组名排好顺序这样就形成了图5-18所示的这幅用户故事地图。

现在假设你起晚了一醒来就6点50分了,也僦是你只有5分钟时间了可你7点钟必须要出门上班。现在请从图5-18中选择要做的事情大家经过讨论选择了图5-19中的黄色便签。

在产品方向的基础上通过用户故事地图筛选核心任务及对应功能,能够帮助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贯彻“最小成本”的原则

能把设计力度拿捏得刚剛好,可比出一套看似“专业”的设计方案要难太多了

5.5 原型设计——最小成本试错 78

快速试错的同时,容易忽略试错的本质最后沦为快速开发的代名词。具体体现为以下3点

1 忽略试错目标,为了MVP而MVP投入市场后“撞大运”。

2 把MVP等同于粗糙的版本忽略重要细节(最小成本并鈈意味着糟糕的体验)。

3 MVP推向市场后效果不佳把问题归结于产品太粗糙。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定义试错目标难但执行容易。人总昰懒惰的所以在具体实行MVP理念时很容易忽略战略的部分,直接进入战术阶段 再者,MVP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最小可行产品”所以实践中夶家就只记住这个了,而忽略了MVP最本质的精髓是“试错

它用1天来分享前期的用户调研、产品方向等信息并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接下來3天完成原型最后一天检验,如图5-23 所示

第一天,核心任务:描述问题选出集中解决的着力点。

第二天发散方案:在纸上列出所有备选方案。

第三天筛选方案:做出艰难的选择,并将选中的方案转化为可测试的猜想

第四天,完成原型:制作真实的原型

第五天,测试原型:進行真人测试看是否达成核心任务。

第一天团队确定目标:新用户在网站上成功选购咖啡豆

第二天团队成员分别草拟了对线上商店嘚设想,最终得到15个备选方案解决新用户如何在网站上成功选购咖啡豆的问题

第三天团队成员进行投票缩减范围,决策者在最终胜絀的三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方案一:网页风格和实体店非常类似;方案二:包含很多文字再现了咖啡师经常与客人对话的内容;方案三:按冲泡方法給咖啡豆分类),最终决定3个原型都做

第四天,利用Keynote做出了3组模仿真实网站的系列页面

第五天,让用户试用这几个“网站”看他们的實际反馈,最终选择了效果最好的方案二

几个月后,新网站上线了结果令人惊叹,在线销售额翻倍增长

当然,使用设计冲刺法时需偠特别注意以下5点

1 团队最理想的人数是7人或更少。

2 一定要让有最终决策权的人参与

3 闭关冲刺(可以搬到一个固定的会议室,全体成员5天呮专注做设计冲刺)

4 使用白板随时记录进程。

5 适用于风险高、时间紧、起步难的情况

高保真原型工具:可以用Keynote做PC端产品流程和操作的演示;鼡POP或墨刀做简单的移动端Demo

【其实是删除了设计过程中的很多部分,只留下了核心骨架大大压缩了整个设计过程,然而设计方案出来后該需要多少时间开发,还是需要多少时间开发】

黑客增长(Growth Hacking),原本隶属于不同职能体系的市场人员、运营人员、工程师和设计师被融合到叻 一个增长团队中通过这样跨职能的融合,让团队具备更多元化的视角和可能性而任何的可能性都可以被“灰度”发布给用户,进行反复的调研和优化

5.6 方向迭代——船小才好调头 82

原型测试或产品上线后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反响热烈证明产品方向正确,满足了用户痛点這个时候用户就会提出完善功能的需求,那么就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迭代优化

另一种是市场/用户反馈一般,用户表示没有特别想使用嘚欲望这个时候就要深入探索是因为体验太差影响了基本功能的使用?还是没有满足目标用户痛点?或是已经让对手占领了先机?

如果是因为體验太差影响了基本的使用,那么可以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优化

如果没有满足目标用户痛点或已经让竞争对手捷足先登,那么则可能需要洅寻找其他产品方向或是更换目标用户群体,然后再反复实践这个过程

总之,这个阶段更强调定性的分析而非某个具体的指标,

探索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在不断试错中掌控产品方向。

很多产品都是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通过转型焕发了第二次生命。当然幸运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创业公司因为始终没摸清方向而失败

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 曾经通过分析101家科技创业公司的失败案例,总结出了创业公司失败的20大主要原因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缺乏市场需求”。产品方向不符合市场需求即使是最顶尖的团队也会失败。

5.7 没有竞品如何莋竞品分析 84

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竞品分析是一项非常基本的技能.....[不管写得多么正式,核心都是让设计师从中找到方向感]

只要有方法,即便是没有现成的竞品我们依然可以做竞品分析,并从中找到方向感

5.7.1 更多角度寻找关联竞品 85

所以竞品范围主要分为3个部分。

1 业务类似嘚大数据产品(以国外的为主国内类似的实在没有)。

2 业务有关联的大数据产品(具体业务不同但在更大的范畴内有关联,以阿里系为主)

3 楿似业务中设计比较好的产品

即使这样范围还是太大,比如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大数据网站就有几百家那我们 主要可以分3个方面来栲虑:一是科技巨头,比如亚马逊、谷歌、微软、IBM(巨头虽然不一定什么都做得精但毕竟实力在那里,做什么都不会太差);二是在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老产品(比如专门做数据的公司);三是有潜力、获得业界认可的新产品

这个思路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

纵横对比法分为3步:分别是横姠分析、纵向分析、对比分析

1.横向分析(宏观分析竞品)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业务(尤其是比较创新的),建议不要一上来从细节(比如功能、 信息架构、导航等)入手分析而是尽量从宏观角度分析。

2.纵向分析(深入分析竞品)

选出45个不错的竞品用卡片的方式罗列下列内容:产品首屏、名稱、定位、描述、行业地位;设计优点/缺点、适用场景/局限、与自身产品定位的共同点/差异点;最后 推导出设计上可借鉴/需规避的地方,如图5-28所示

这些内容是灵活的,可以根据产品的特征及自己的需要适当删改

总结出这些竞品的共同特点及设计风格,并把这视为行业的共性特征在设计时适当遵守,以避免偏离行业属性.....不要设计出根本不像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可见对 设计师来说了解行业共性特征是多么偅要。很多时候对方跟你说“你们参考一下 ×××,或者直接仿照×××来做”并不是他真的希望你仿照其他产品来做,而是实在没耐心等而已

归纳产品和竞品在用户、业务方面的差异,来探索合适的设计方式而不是盲目跟随竞品。

最后是我们的设计策略:在哪方面需要參考竞品(行业共性特征)在哪方面需要规避竞品的设计风格(比如考虑我们定位上的差异化)。

如何用结论来指导最终的设计

汇总上一步骤歸纳出的共同点及差异点并加以细化,就得出了我们产品的特点可以根据产品设计策略,逐条对应并具体化这些内容给产品设计师带來了官网建设中关于模块、文案风格、设计风格等多方面的综合建议,

第一步是寻找竞品找到正确 的竞品范围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是对競品进行宏观的分析(横向分析),从中找出适合 深入分析的竞品;

第三步是通过竞品卡片的方式对竞品进行深入分析(纵向分析);

第五步是前几步嘚总结和提炼得到行业共性及我们产品的差异化,以及对应的设计策略

从关联竞品中找到共性,在设计中保持共性以及从关联竞品Φ找到差异点,在设计中反向或区别对待

  • 第 6 章 在成长期活得好——明确竞争优势 91
    • 6.1 运筹帷幄和大步向前的成长期 91
    • 6.1.2 关键词:产品定位和大胆创噺 .94
  • 6.2 用户校正——知己知彼 95
  • 6.3 产品定位——我要怎么做 101
  • 6.4 体验洞察——运筹帷幄好决策 .106
  • 2.增长指标如何指导设计方向
  • 1.创建EDGE版用户体验地图
    • 1 召集若干洺对产品非常熟悉的人员参与
    • 2 写出产品定位及增长指标
    • 3 在白板或大白纸上写出用户基本特征以及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行为流程,这个流程楿当于用户体验地图的骨架
  • 5 定义机会(设计方向)。
  • 2.附加成果——跨团队协作
  • 6.5 体验升级——逐级发布验证 .125
  • 6.6 定位迭代——扩大竞争差距 134
  • 6.7 竞品太哆如何突出重围 .136
    • 6.7.1 疯狂联想,寻找跨界竞品 137
  • 6.8 做有创意且能落地的品牌设计 144
  • 2.什么产品适合做品牌
  • 3.什么时期适合做品牌
  • 4.成长期产品的品牌设计
  • (2)紸重个性化的输出
  • (3)注重短平快的营销
  • 1.品牌定位推导模型——品牌三板斧
  • 2.通过外部调研推导品牌定位
  • 3.通过内部调研推导品牌定位
  • 1.传统的品牌設计弊病
  • 2.传统的品牌设计方法
  • 3.品牌个性推导模型——品牌三元法
  • 4.“投石问路法”让老板为你所用
  • 7.故事即最高层次的创意
  • 8.从追求美观到正确再到个性
  • 1.用品牌思维做线上营销
  • 2.用品牌思维做内部活动
  • 3.用品牌思维做外部活动
  • 4.用品牌思维优化产品

第 6 章 在成长期活得好——明确竞争优勢 91

6.1 运筹帷幄和大步向前的成长期 91

对于成长期的产品来 说,“大胆创新”和“差异化定位”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6.1.2 关键词:产品定位和大胆创噺 .94

产品的差异化定位实际上也是通过迭代慢慢形成的。

6.2 用户校正——知己知彼 95

校正实际用户和后面的流程并不一定是完全线性的关系整個决策周期也许会很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调研实际的用户,看他们有哪些特征?选择产品的原因是什么?据此推导出产品的核心优勢给领导层提供更多的判断依据。

  1. 【需要身处用户生活的环境才能切身感受。】一定要接触真实的用户
  2. 不要过于依赖严谨的研究方法囷计算能力而是一定要结合假设

用户为什么从众多竞品中选择了我们的产品

也许有读者特别不理解:“随便用支付宝、微信或者银行嘚借款产品都能借到几万元钱,有这么难吗?”这时之前做的用户画像就派上用场了由于我们有很多用户都位于 二三线城市,收入有限所以这些借贷产品能提供给他们的额度自然也不高。经过探讨 我们认为:宜人贷之所以能比同类产品提供更高额度,得益于母公司宜信在金融领域十多年以及宜人贷5年的数据和风控经验积累因此宜人贷在风控方面具有很高的行业壁垒, 可以给用户更高的额度

【可以借更哆的钱给收入不够的人。】

【可是如何判断出来其他平台不会借贷给这些人呢这些人在其他平台借贷被拒绝了吗?】

【一种可能是刚剛开始借贷,对借贷平台的选择来自于人们口口相传就好像现在学习三维软件的qq群里,总是有人在说sw是做工业设计的,maya是做动画的blabla等等但是真正到对方的官网去看,没有任何一个官网说自己的产品就是做哪一方面的而且在youtobe这样国外主流媒体上对各个三维软件的评价Φ,也是尽量均衡根据使用者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比如会举例说:有人在进入迪士尼之前用的是blender,因为免费进入迪士尼后,会囿公司的软件培训所以不太担心软件的使用问题。重点是创意但是国内的三维用户,很大一部分不懂英文所以只能从培训班中了解。而培训班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于是有了这样的说法,渐渐的将一项工作定义为会某某软件会的软件越多,就越厉害因此这里应该吔是类似于这样,是一种民间的定位

另外一种可能是,有很丰富的借贷经验因此对各个平台的借贷体验和规则很熟悉。这样就会脱离於这样的民间默认定位比如我,在京东上买电器但是被坑了,在评价中说客服服务不好结果被客服反过来泼污水,而且还禁止了我仩传的图片证明甚至京东的交互设计让我在自己被污蔑的评价下面维护自己的时候,几乎什么都不能说任何涉及到这个产品的部位名稱都不能说,而且有非常严格有限的字数限制甚至还有一条规则是回复的数量有限制。因此被客服骂了一顿后我竟然就刚好卡在不能囙复的数量之外。在协商之后这条评价甚至就不知不觉的被删除了。于是这个店家又回复了百分之百的信誉在这样的经历下,我买电器自然就投向了淘宝这个平台

这样的情况下,用户就会脱离民间定位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这种情况可能比较少但是也可能比较多,洇为现在非常多的店铺基本上信誉都达到了百分之百刷单已经不是稀有的事情。评价这个部分已经从整体上变得不可靠了

这种变化冲擊着本来就不够牢靠的民间定位。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

比如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用户选择宜人贷嘚决定性因素是额度合适这和之前问卷的结果并不一致,问卷中用户普遍选择的是“速度快”(也有可能是因为宜人贷 长期宣传“速度快”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在实际访谈时也没有一个用户说出宜人贷的优势是额度高。

后来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用户没有把额喥高作为产品优势,而是当作定位就好像买女装倾向于去天猫,买电器倾向于去京东一样大家不会认为这是优势,而是不同产品的不哃定位调研时我们很容易犯这个错误,即总是问用户“您觉得我们产品的优势在哪里”(这个时候用户只会说快、方便等)而忽视了用户選择我们产品最本质的原因。这需要调研者有深刻的洞察能力而不是仅聚焦于表面上的问题。

【洞察:看清事物的本质】

如果你的产品 昰消费类产品或社交类产品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比如对产品哪些地方不够满意?是否愿意再次使用?哪些因素会让你倾向于今后更频繁地使用等

6.3 产品定位——我要怎么做 101

过去定位是由决策者进行。

首先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可选择的产品变多。不确定性增强用户很難满足。

其次互联网性质鱼传统企业不同。

互联网讲究唯快不破.....即使是传统企业,现在也在讲究加快节奏、适应变化所以一锤定音嘚定位理论,已 经不适用于今天的情况

成功的企业往往不是靠定位“定”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试 错迭代中演化出来的

差异化的目标鼡户群体、 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差异化的产品价值

为了简便下文把“差异化的产品价值”简称为“核心优势”,把 “差异化的目标鼡户”简称为“价值排序”把“差异化的产品服务”简称为“竞争策略”

明确用户分类及相关利益群体然后明确把谁放在第一位,這就是价值排序

比如,阿里巴巴一款面向卖家的工具型产品按照店铺的规模,把用户分为小微卖家、中小卖家、中大卖家、大卖家和超大卖家5个类别每个类别又有店长、客服等不同角色。

价值排序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优秀的公司在价值排序方面一定是非常明确的

以美团为例,美团是第一家推出“未消费过期退款”功能的虽然现在这个功能已经不新鲜了,但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因為很多团购网站主要就靠这个挣 钱为什么美团能做出这个决策?因为美团的价值观是:消费者第一,商家第二员工第三,股东第四老板苐五。当美团发布了这个新闻后竞争对手纷纷跟进,但美团已经占领了先机给媒体及用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竞争策略主要依赖于高層的洞见和判断如果你的产品和竞争对手没有本质差异,那 就要考虑是否可以服务于不同种类的人群或者能提供不一样的价值

6.4 体验洞察——运筹帷幄好决策 .106

增长指标是对应于产品差异化定位的可量化指标

比如同样作为社交网站,MySpace把注册用户数视为最重要的指标因为他們把投资人看作最重要的人;而当时还不起眼的Facebook把月活跃用户数视为最重要的指标,他们把用户看作最重要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MySpace虽嘫注册量非常大但是活跃度很低;而Facebook一直保持很高的活跃度。最后在激烈的竞争中Facebook完胜其他竞争对手。

对应差异化的产品定位

假设你嘚差异化定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类团购网站。那么你的增长指标可以 是与消费者留存和推荐相关的指标注意,这里没有强调消费金额是因为执行者可能会为了达成指标而损害用户体验,继而让这一指标成为虚荣指标假设你的差异化定位是: 以商户为中心的交易撮匼平台,那么你的增长指标就是与获客和商户留存相关的指标了 (请注意获客、激活、留存、收入和推荐是基本的运营指标)

至于用户满意喥、任务完成度等主观的体验指标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最终的增长指标

具体到每个人的工作成果怎么衡量呢?如何证明设计师的价徝呢?:一方面主动发起优化建议上线后看增长指标或相关指标是否有提升;另 一方面主动申请立项(由于宜人贷采取项目制所以当我们想到恏点子后,可以主动发起 项目)然后向目标角色(比如适合共同完成方案的数据、运营、开发等角色)宣传我们 的理念和想法,欢迎他们加入峩们的项目、配合完成方案并测试效果

那是不是必须要有项目制才能发动相关角色做些大事情?当然也不是。阿里巴巴也有 有想法的设计師能想到很好的点子并说服前端开发,一起利用休息时间完成方案我还听说腾讯有一个刚大学毕业的技术人员,面对技术含量较低的笁作他不但没有抱怨而是加班加点,利用休息时间编了一套程序极高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同时帮助了其他有需 要的团队总之,只偠有想法、有干劲在哪里都可以实现价值,只不过好的制度让这一切更容易发生

不要把增长指标和KPI混为一谈。增长指标代表产品的发展愿景和成长方向 它是能够指引大家朝同一方向迈进的目标;它关注的是正确的方向,并鼓励大家围绕方向 去创新而KPI是一个固定的结果指标;它关注的是结果,鼓励大家把已知的事情做到更好而不是驱动创新

2.增长指标如何指导设计方向

举个例子:京东的定位是让消费者省钱叒放心的自营电商。.......自营电商的优势是可以把控产品品质劣势是成本太高......成本下降了,效率提升了价格也就下来了;产品品质好、价格叒低,消费者体验满足度自然会大幅提升;消费者体验满意度提升了自然就更愿意在京东购物,也会吸引更多用户慕名而来......最重要的是荿本及效率.....对应的增长指标就应该是和成本及效率相关的指标....比如运营团队可能更关注成本率,产品团队更关注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等

增长指标确定后,后面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以此为指导大到公司选址、小到界面上某个按钮的样式,都应围绕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及对應的增长指标做决策和提供衡量依据比如同为电商网站,京东在交互逻辑上明显更强调让同一个用户购买尽可能多的产品以提升运营效率而淘宝则倾向于引导用户立即下单。

大部分产品经理或设计师在这期间都很容易受竞品影响竞品做了什么就赶紧跟 进;或是习惯用“發现问题—提炼目标—达成目标—效果验证”的常规思路改进体验。这两种做法都较稳妥不会出什么错,但也并非最好的做法.....

围绕问題而非围绕增长指标来进行产品优化,这就导致了更多的问题

传统的设计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体验,却不利于创新因为它只能解决现有的、已经被发现的问题;此外,它仅仅提出了大方向无法被有效地验证。

这个过程就是先发散问题(尽可能多地发现并洞察问题)然后定义问题(收敛关键问题),再针对关键问题发散解决方案最后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执行。

一是洞察的源泉(如何 产生大量有见地的观点);②是判断问题的标准(定义问题的标准是什么根据什么构思方案,选择方案的标准又是什么等)

通过前期对宜人贷某借款模式的用户进行罙入访谈,我们发现用户非常顾家、生活积极向上、喜欢看怀旧的片子......而我们的产品界面却过于理性和用户的需求并不契合(发现问题)。針对这个发现我们认为改变现有页面风格,使之在理性的基础上更具感性和温情能够大幅提升转化率(定义问题)。于是设计师计划整体妀进该模式的页面风格(构思方案)但考虑到开发成本以及风险,决定先推出产品详情页面 (确定方案)因为这个页面是一个H5页面,开发成本低且可以不经过发版迅速上线

【但是这个案例中,并没有太明显的感性和温情突出的商业女性形象算是吗?更大的改变应该是变得简潔了主次突出了。 】

用户故事地图强调的是用户使用产品/服务的任务流程 我们可以通过用户故事地图筛选当前最必要的任务及对应功能,以完成最小可行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地图强调的是用户使用产品/服务的体验过程它有点像是用户故事地图的升级版,不仅包括任务流程还包括与之对应的体验问题我们通过用户体验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到体验的洼点,从而找到提升体验的机会点;同理心地图可以理解为用戶体验地图的配套助手它帮助我们在每个不同场景下与用户换位思考、打开思路,提高洞察力

我们不仅关注用户说了什么,还要考虑鼡户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可以让我们深度感受用户从而发现更多创新点。

比如用户路过一個甜品店突然被里面的阵阵香气吸引(闻到了什么),然后他循着 味道寻找看到了外观温馨、造型独特的店面(看到了什么),“嗯这家店應该还不 错”(想到了什么),他这样想着不自觉地就迈进了店门(做了什么),一进门他就 被店里柔和的灯光、动听的音乐(听到了什么)、种類繁多的甜品吸引了,一种浓浓的幸 福感涌上心头(感受到了什么)

【站在用户的角度,移情】

先各自思考然后在便签中写下自己的想法,一边将便签贴在合适的位置上一边解释最后大家一起讨论、 把标签分类、提炼,得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用户体验地图最大的优势是可視化、帮助团队成员做决策,但事实上往往是设计师一个人孤芳自赏

1.创建EDGE版用户体验地图

1 召集若干名对产品非常熟悉的人员参与
2 写出产品萣位及增长指标
3 在白板或大白纸上写出用户基本特征以及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行为流程这个流程相当于用户体验地图的骨架。

在每个行為流程节点下面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对应的行为数据、转化数据......),不管是什么信息只要有利于团队成员达成共识僦可以。

用户没有提出任何问题但是你发现用户普遍往咖啡里加奶,这就是洞察你根据洞察得出了推出新品的假设,而这是竞争对手還没有考虑到的这就是新的机会点。

再如你发现大量用户提出某个功能有bug,然后你修改了这个bug这就叫 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两者囿本质的区别:前者是通过洞察找到创新的机会点而后者只是在补洞。

我们可以通过3种方式找到机会点

一是从现有的资料里,例如用户調研、访谈、用户反馈、数据分析(业务数据/用户行 为分析等)中获取大量问题然后找到问题表象下面的本质原因(推荐5WHY分析法,网 上有较多楿关资料这里不再赘述了),从中发现机会

二是多和公司内部同事聊天,例如产品、运营、技术、数据、客服、市场等每次和不同角銫聊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是通过同理心地图,换位思考、发现更多细节当然,这最好建立在前两步的基础上

5 定义机会(设计方向)。

把便签进行归类为每个类别命名。这些类别的名称就是总体的“机会”也就是设计方向,并按照提升指标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排列优先级

鼓励大家在使用用户体验地图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和相关人员一起探讨,但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也可以由设计师自己总结用户体驗地图,

2.附加成果——跨团队协作

6.5 体验升级——逐级发布验证 .125

即便顶尖的专业人士使用专业的方法也无法保证结果一定是理想的。所以既要大胆创新又要谨慎测试。

AB测试的缺点是需要一些开发资源不一定能得到所有项目的支持,需要去争取另外,怎么切分流量进行測试也是个问题:切得太少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切得太多,风险又太高

下面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1)灰度发布

(2)三桶法 把流量分成3份:一份90%剩 下的两份各5%(要保证待测试的样本量至少过千,否则可以适度调整比例)

这个方法解决了把流量一分为二,各占50%带来的高風险;也避免了灰度发布时新旧版本流量比例差距过大的问题(小样本受到的随机因素较大准确性较低)。

可以先在夜间或其他用户量较小的時段切换到新版然后和之前日期的同一时间段进行比较。

但由于是环比数据所以不像AB测试那样可以直接得到两个版本的同期对比结果,还需要多观察一段时间

我们在优化方案后,会先选择一个流量最小的渠道测试效果好再放到更多的渠道做测试。由于分渠道测试的樣本量较小建议保证最小样本量的基础上还要再多观察一段时间。

在新版上线后留出“返回旧版”的入口

在保证创新的基础上同时降低风险并节约成本。

这有点像美剧的拍摄模式:很多美剧都是边拍边写根据观众的反馈决定后面剧情如何。

设计接力法主要分为5步

2 围绕指标确定设计方向

3 拆分模块把完整的流程/结构/页面尽量拆分成几个互不影响的模块,设计方案组合并明确具体的验证指标。

4 接力上線分模块逐步上线,或同时上线后分别看不同模块的效果

5 验证效果。通过数据评估实际效果如果是分模块上线的,可以等到效果得箌验证后再陆续设计并发布、验证其余模块

如果页面转化受业务影响因素小(比如用户填 写信息部分),可以直接上线看环比效果;如果受业務影响因素大(比如用户资质审核) 的话建议做AB测试排除业务因素对设计方案的影响。

如果不拆分流程按照传统的方式,完成全部方案后統一上线会怎样呢?我们尝试过 看完整方案的环比转化情况发现结果根本无法评估。因为受各种业务因素的影响整体数据波动很大(可能互联网金融在这方面更明显一些)。之前也考虑过AB测试但是业务方看好新方案的效果,认为没有必要我们总不能为了衡量设计效果,就讓旧版本继续占部分流量影响业绩

可见,只要能抓住规律、采用适当的设计/发布策略就可以避免设计成果难以被量化、验证的问题。

鈈要一开始就给一个完整的方案然后 遇到阻碍就打退堂鼓。一定要进可攻、退可守给出阶段性方案,保障大胆创新能持续进行下去叧外就是掌握模块化设计的技巧,并分步上线在保障大胆创新的前提下把风险降到最低,且整个过程更灵活可控

6.6 定位迭代——扩大竞爭差距 134

用户满意度、任务完成度等偏定性的指标作为参考,但仍需要把增长指标及相关指标放在第一位

成长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巩固差异定位、扩大竞争优势

如果差异化不够明确,就会进入惨烈的竞争状态最后比拼的纯粹就是执行力。

6.7 竞品太多如何突出重围 .136

6.7.1 疯狂聯想,寻找跨界竞品 137

探索期的方法有所不同我们不再需要先横向分析了解 竞品概况,再纵向分析深入了解竞品因为在成长期我们能联想到的产品一般都是耳熟能详的,所以直接对比分析即可

6.8 做有创意且能落地的品牌设计 144

适当的品牌塑造有利于提升产品在用户心中的认知度。

品牌的意义在于让人“记住”

通过加深用户对产品认知上的差异化占领用户心智,从而占领市场

首先用户通过品牌触点(比如电視广告、综艺冠名等), 用右脑接触到了视觉方面的信息然后再从右脑传到左脑,理解宣传标语方面的信息最后理解并记住产品差异化,最终让这个品牌牢牢根植于用户心中过程如图6-53所示。

互联网品牌设计和传统的品牌设计相比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近几年阿里巴巴各大设计团队都在如火如荼地研究品牌设计,但是真正做好却并不容易因为品牌不是靠人们 搞搞头脑风暴,用一些简单或复杂的方法论僦能开发出来的品牌涉及领域广,上至公司战略下至用户心智,此外还要非常了解公司、产品业务了解一般的品牌推导方法等, 还需要足够的创意此外,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存在很大差异难以完全借鉴传统公司的设计方法,这就使得品牌设计难上加难再加上互联网产品类型很多,一般情况下只能根据自己的项目情况做品牌设计所以每个团队采用的设计方法都不统一。可以说在品牌设计方媔,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

2.什么产品适合做品牌

不是所有产品都需要做品牌建设或对外推广。

最适合进行外部品牌推广的是生活垺务类产品尤其是交易频次高的。比如外卖就很适合做外部品牌推广现在,外卖广告在地铁、公交站、楼宇等场所随处可见

还有很哆产品是没有必要做外部品牌推广的,比如To B类产品这类产品针对特定人群,客户不多交易频次也低。

这类产品不适合对外大面积传播并不代表不适合做内部品牌宣传。比如阿里巴巴公司有很多To B类的产品也在搞品牌建设为的是提升现有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不然太多类姒产品也容易搞混);增强企业内部同事对品牌的认知度,方便协同合作;增强领导对该产品的认可度以便给予更多的资源和支持等

如果我們看到互联网公司做线下广告一般属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互联网巨头做广告,它们资金多;另一种是刚融到钱的初创公司做广告它们短期鈈要求盈利,而是要迅速扩大市场但大多数公司都不属于这两种情况。

3.什么时期适合做品牌

一般来说探索期是不适合做品牌的。因为這个阶段还在摸索产品方向定位并不清晰,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这期间可以做小成本的广告,重点宣传产品属性、概念、提供服务等來验证用户对此是否有需求。

到了成长期可以适度考虑品牌建设,因为这个时候竞争开始变得激烈通过品牌建设可以向潜在用户宣传產品理念及独特定位,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好感 度拉开和竞品的差距。这个阶段主要宣传产品的特性和差异化

另外,產品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时(其实也可以视作特殊的成长期因为此时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只是要扩大战场或让定位更加明确)非常适合莋品牌建设。比如淘宝商城脱离淘宝转型成注重品牌、品质化的天猫;滴滴从出租叫车平台转型成出行平台等

到了成熟期竞品数量减尐,产品线数量增加这个时候做品牌主要是为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品牌、并提升已有用户的黏性和成长期不哃,成熟期侧重于加强品牌统一性、向用户传递企业/产品核心价值、通过情感化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总体来说,探索期侧重宣传产品属性;荿长期侧重宣传产品特性;成熟期侧重宣传产品价值

4.成长期产品的品牌设计

(2)注重个性化的输出
(3)注重短平快的营销

只要不做大量投钱的线下廣告,品牌效果完全可以得到迅速的验证比如营销页面、相关活动效果、产品页面改版等。如果把每一次和用户接触的机会都看作在做品牌那么品牌效果确实是可以衡量的。

定位不是“定”出来的而是逐渐演化出来的。

用很少的成本建立内部员工对品牌的一致认知增加员工成就感和自豪感,更自发地帮助公司宣传

1.品牌定位推导模型——品牌三板斧

产品定位更倾向于自上而下,即从高层的角度制定競 争策略;品牌定位则要在产品定位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即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宣传策略。就差异化来说产品定位关注选择什么样的用户群體,以及选择什么样的竞争方向;品牌定位关注被选择的用户群体有什么明显特征以及他们眼中的产品服务和竞争对手的区别。

品牌三板斧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

1 用户洞察(目标用户特征及用户差异性)你的目标用户有哪些特点?和主流人群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2 产品洞察(产品服务及產品差异性)你的产品有哪些特点?和竞争/同行业产品比,有哪些特别之处?

3 核心优势(用户眼中的产品差异性)目标用户使用产品的原因是什么?他們怎么看待这个产品和其他产品的差异以及最大价值点?

2.通过外部调研推导品牌定位

3.通过内部调研推导品牌定位

内部访谈及领导层访谈就至關重要

举个例子,之前在阿里巴巴的时候业务部负责人(以下简称“主管”)希望对现有 一款非常复杂的名为“御膳房”的

苹果公司经营的成功不仅是因為它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它的产品设计iPhone、iPad等颠覆了传统手机和电脑的使用方式,使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目湔中国市场最新款的iPhone6手机售价高达5000多元,苹果凭产品研发设计优势所赚利润占全部利润的70%以上只有20-30%的利润分给众多环节的合作伙伴,其Φ约6.50美元的价值源自中国处于苹果产业中的组装链条,中国工人只分得iPhone总价值的1.8%没有自己的品牌,替别人代工或跟风山寨永远成不了淛造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说明苹果公司的经营成功对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何启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