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小学数学题解答器,谁来解答

一道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的争议,上来问问天涯的高人们!
图片上的题。这种算法是正确的还是老师大意批改错了。我们大多数认为不是图片上这样算的,我们的算法是认为等号的前后应该相等,例如:2+0=1+1=3-1=4-2=2图片上的方法是顺着算去的,这样对吗?
动脑筋的这题,先吃饭去了,饭吃了再来看结果。
的确,等号前后应该相等。这老师这道题目批改错了。
我也认为老师错了,应该跟老师交流一下这关系到孩子对数学基本观念的问题。
2+0=1+1=3-1=4-2=2这个是对的 老师批改的是错的 额 问一下 谁知道现在小学老师都是什么水平?
@faithinge 6楼
21:382+0=1+1=3-1=4-2=2这个是对的老师批改的是错的 额 问一下 谁知道现在小学老师都是什么水平?------------------------------堪忧图上肯定是错的,而且会对孩子的数学理解产生误导
我觉得这道题出的有歧义
@faithinge
21:382+0=1+1=3-1=4-2=2这个是对的老师批改的是错的 额 问一下 谁知道现在小学老师都是什么水平?------------------------------@杳杳寻音 7楼
21:44:26堪忧图上肯定是错的,而且会对孩子的数学理解产生误导-----------------------------唉 我一直对小学老师有点偏见 我表嫂子是这个职业 她不到三十岁 每次见她 她说起来 都是孩子皮 不好教育 学区差 家长没钱(没有油水的意思) 家长JIAO LIAO(山东方言 难搞的意思)生源差 自己干的多 待遇差、、、、唉 我心里一直默默的想说 碰到这样的老师 孩子也很无辜好不好!
加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楼上正解,你孩子的题上不是加了括号吗??一年级小朋友会这么算很厉害啦!你可以打电话问问老师,我才她是想加大题目难度,自己将题目改了加上括号的。。。
楼上正解,你孩子的题上不是加了括号吗??一年级小朋友会这么算很厉害啦!你可以打电话问问老师,我才她是想加大题目难度,自己将题目改了加上括号的。。。
老师的是对的,是按照小学生的顺序思维来的。否则,请问,无论数学还是编程里,你看过连等这种运算符吗?小学生的思维里不是只有一元,二元最多三元运算吗?哪来的多元相等运算呢?如果是多元,那么左序还是右序?如果不按顺序,那么中间答案可能性太多了。楼上说错的,学文科的吧?
而且题目里加括号了,这个孩子挺聪明,说明,他比家长更充分地理解了出题意图。在中国考试,当题目有歧义时,永远只有理解出题意图的人胜。
好吧我看到括号了→_→
不过如果从编程角度,等号的优先级是低于加减乘除的,那么,楼主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这个优先级是为了编程需要人为定义出来的,并且,等号的运算是右序优先,也就是先算出最后一个等式,然后依次向左等于,但最右列明显是空的。所以,不要自以为是地去纠正老师和一年级的孩子,至少在这里,我觉得小学生是正确理解了出题意图,老师也没批错。
加括号了的话就是对的话说这种对错我都不在意,只要小孩子会算算数就行了,一道题不能说明什么
一年级数学的题型里有这样的,是接龙的算下去,老师是对的。
这道题出的比较省略,我们做的都有火车车厢一节一节连着,最后有一个结果,中间一步错了,后面就都错。
什么编程又优先等级,小学一年级好不好,有这么复杂,现在孩子最最应该知道的就是最基本的,等号两边应该是相等的,否则在接下来没法学了,在后面的太容易出错了,明显老师错了,让孩子以后再怎么深入学呢
大家还在看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正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大全300题
来源:网络资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大全30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1—2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21—4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41—6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61—8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81—100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101—12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121—14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141—16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161—18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181—20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201—22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221—24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241—260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训练(261—280题)
新东方网小学频道整理
  编辑推荐:
&  新东方网小学频道将陆续整理小学考试辅导资料,供广大小学生学习使用。请大家关注新东方网小学频道。
  更多小学考试信息》》》
  我要报班》》》
(责任编辑:薛琳)
新东方网小学官方微信:新东方小学 (微信号:xdf_xx)
最新小学热点资讯、小升初资讯、各年级学习辅导、家长知识堂,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新东方小学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阅读排行榜
学科竞赛真题学习卡使用时间剩余(天):
年级:一年级
科目:数学
问题名称: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如何解答
有的应用题用钱买物品
物品是画图的
再列完算式后 解答的时候是写商品的名字还是 和题一样画图
收到的回答: 2条
teacher084
怎样学好【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也成了他们学习的一块硬骨头,一是他们识字不多,二是他们理解能力有限,三是他们易“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面临这一难关,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不断思考和大胆尝试,其成效多得益于“七多”。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一、多看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要多看即多观察。“解答应用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教材在编排应用题时不急于求成,而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开始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图画),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如教学时,可向学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苹果分为几堆?左边和右边各有几个?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数错,不看问题是一年级学生解应用题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视学生的观察训练,效果会好得多。这样可让学生初步感知应用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二、多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要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应用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三、多说
  为让学生弄懂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题意,教师应将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当老师在“灌输”知识时,学生的思维多处于消极状态,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其实,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这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猜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直觉思维的一个部分,它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想和判断,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与表现。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四、多想
  其实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说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打开自己的脑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明白题意,已“知其然”,但学习数学并非仅此而已,而是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分为“求合起是多少”的加法应用题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并不难,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为是“合并”还是“去掉”,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五、多动
  这里所提到的多动是指学生的动手操作,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他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在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议一议,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六、多练
  多练即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解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训练。“学以致用”一来可以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二来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学数学的重要性,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照顾全体,辅差培优,这样既可稳定尖子生,又可提高中差等生。练习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多做智力题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七、多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用性,最重要的还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呢?我们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孩子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可以编一道这样的文字应用题:过春节了,爸爸买了一篮子又红又大的苹果共10个,给姥姥送去4个,还剩几个?这样似乎累赘,但很明显学生感觉到四个苹果是从篮子里拿出来的,拿出来即“去掉”,“去掉”就用减法,从10个里去掉4个,则用10减去4得6个。
teacher084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教案
  (一)通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对比,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437+10
  60-+440+28
  2.按要求摆圆.
  师: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7.
  (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知道黄花少,红花多,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必须知道黄花有几朵,还要知道红花有几朵.
  师:既然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应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边摆边说.(学生操作完,请一名学生叙述)
  生:黄花比红花少,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跟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
  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代表问题放到6朵红花下面)教师先出示有9朵红花的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黄花有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生: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把红花的朵数分两部分,并让学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样多的朵数,哪一部分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哪一部分是所求的黄花的朵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生: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
  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
  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
  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105页“做一做”.
  (1)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师:第(1)题求象比熊少几只怎样想?第(2)题求象有几只怎样想?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做在书上,及时订正.
  2.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仿例7编题后解答.
  3.课堂作业.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讲授两种应用题的对比,重点是在正确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复习时,教师说明摆的要求,发挥学生思维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于与后面教学联系.通过操作,使学生对相比较的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获得初步表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应用题的异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两道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点击上传文件
注意:图片必须为JPG,GIF,PNG格式,大小不得超过2M
Copyright(C)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博习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小学数学试卷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件
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标题,选择目标另存为即可。
本套打包资源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试卷,其中包里含有103条资源,分别是:1.第一册第1课 1~5的认识试题及答案;2.第一册第1课 6和7的认识试题及答案;3.第一册第1课 9加几第1课时试题及答案;4.第一册第2课 6和7的加减法试题及答案;5.第一册第2课 8、7、6加几第1课时试题及答案;6.第一册第2课 8、7、6加几第2课时试题及答案;7.第一册第3课 5、4、3、2加几第1课时试题及答案;8.第一册第3课 5、4、3、2加几第2课时试题及答案;9.第一册第3课 6和7的加减法应用试题及答案;10.第一册第4课 8和9的认识试题及答案;11.第一册第4课 几和几试题及答案;12.第一册第5课 8和9的加减法第1课时试题及答案;13.第一册第5课 8和9的加减法第2课时试题及答案;14.第一册同步练习 第1课1~5的认识试题及答案;15.第一册同步练习 第2课比大小试题及答案;16.第一册同步练习 第3课第几试题及答案;17.第一册同步练习 第4课几和几试题及答案;18.第一册同步练习 第5课分类试题及答案;19.第一册同步练习第1课 6和7的认识试题及答案;20.第一册同步练习第2课 认识图形试题及答案;21.第一册同步练习第3课 6和7的加减法应用试题及答案;22.第一册同步练习第4课 8和9的认识试题及答案;23.第一册同步练习第6课 8和9的加减法应用试题及答案等。
本套打包资源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试卷,其中包里含有36条资源,分别是:1.第二册同步练习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试题及答案;2.第二册同步练习一 十几减九试题及答案;3.第二册同步练习一 数的组成试题及答案;4.第二册同步练习二 读数 写数试题及答案;5.第二册同步练习二 简单的计算试题及答案;6.第二册同步练习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试题及答案;7.第二册同步练习三 练习试题及答案;8.第二册同步练习三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试题及答案;9.第二册同步练习三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试题及答案;10.第二册同步练习四 位置试题及答案;11.第二册同步练习四 用数学试题及答案;12.第二册同步练习四 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试题及答案;13.第二册单元综合测试五 认识人民币试题及答案;14.第二册单元综合测试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试题及答案;15.第二册单元综合测试三 图形的拼组试题及答案;16.第二册单元综合测试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试题及答案等。
【语文迷】中小学语文教育资料网()致力于提升广大语文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小学一年级数学解题时左右问题以谁维参照物?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题时左右问题以谁维参照物?
09-09-30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