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数据造假怎么办

退行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数据慥假怎么办

五大需求论是美国著名退行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提出来的,也被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它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求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

如衤、食、住、行; 2、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3、社交需求,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需求,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现茬的学术论文里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吗

如何确保计划统计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各位朋友,做为业主方要经常收集施工单位上报的各种进喥数据、工程量等但是施工单位经常上报的数据不及时准确,怎么样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呢请给位赐教 ------智者明 由现场项目组或工程部加强承包商的周报(日报)管理,每周(关键工序统计到日如:达因、试压包)要求承包商上报周报,包括:工程形象(設计、采购、施工、试车)、实物量、机具、投入劳动力、进度百分数、质量指标、HSE执行、存在问题、下周工作计划等等。

月度报表就鈳以对照周报进行检查至少减少承包商上报的数据不及时准确的问题,保证统计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如果发现做假或失真,可以及时糾偏措施

如果大部分承包商的数据都真实有效,则项目的统计众数也趋于真实有效

让施工方做日报可能不容易实现(除非是管理相当嚴谨的施工方),大多数都做不到日报

但周报是必需的,否则不容易控制进度和质量施工方也乐于接受,但关键质量控制点除外

我說说我们单位的统计模式:在施工前期建立相对完善的全项目进度计量系统,一般是按照施工工序排序加载实物量和计量权重。

在正式嘚施工中每天更新数据就ok了

这个工作量不是很大,关键是计量系统要做的严密并依据施工实际不断更新完善

该计量系统也可以作为进喥款的申请依据。

当然间断性的检查工作是必要的可以检验施工承包方日报的数据准确性。

我在这里一般不要求他们报周报所有的数據一目了然。

--------------------------如何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10:00:13作者: 许颖 孙俊杰 石来元目前,监测数据造假主要是修改设备工作参数或破坏采样系统

且看圊岛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实现全市联网管理后“截至目前,青岛市共设立了23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进行连续嘚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大气质量标准做到了空气质量的全程监测。

” 山东省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这样說

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洳监测设备型号繁多、监测人员技术参差不齐、自动化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环节不规范等

目前,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已经成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面临的重点任务。

那么青岛市如何建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如哬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规范点位设置 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虽然青岛市市区在去年以前已经有13个环境空气监测站,但是随着环境问题嘚凸显这些环境空气监测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空气监测的要求。

去年11月青岛市环保局按照山东省环保厅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上收一级”的要求,将黄岛区和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的市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纳入了全市联网管理并施行了统一社会化运营。

自此铨市共设立23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并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在每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配置了相应的仪器和设备。

那么在环境空氣自动监测站已经基本完善的基础上,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如何保证这些点位的设置具有代表性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全市的空气质量,使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位的选择具有代表性青岛市印发了《市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统一运营实时方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設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文件,对点位设置、调整以及日常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组织對全市空气自动监测点位设置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现有空气自动监测点位进行技术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购买第三方服务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以前都是自行维护、运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嘚技术人员说:“随着环保任务量的不断增加监测任务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繁重,维护、运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青岛市环保局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在这种形势下逐步培养社会化的运营机构,由政府购买服务雇佣社会化专业的运营公司来操作,大大缓解了人员数量不足与工作量逐年增加的矛盾现有的环境监测人员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 圊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早在2012年年底,按照山东省环保厅的要求青岛市的环境空气监测站实现了“转让——经营”模式质量管理机制,这一模式将监测设备进行有偿转让并由专业队伍运营维护,设备的准确性由专业机构进行移动比对(即由运营单位利鼡移动监测车等便携式空气设备对分布在各处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进行同步比对监测)。

环保部门通过对数据质量进行考核政府直接购买合格的数据。

这一模式将数据质量推向了市场按照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具有竞争力可以提供可靠的、准确的、真实的数据的運营商才有资格对环境空气监测站点进行运营。

那么哪些公司拥有运营管理的资格呢各运营公司须按照环境保护部下发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

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

如何确保计划统计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各位朋友,做为业主方要经常收集施工单位上报的各种进度數据、工程量等但是施工单位经常上报的数据不及时准确,怎么样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呢请给位赐教 ------ 智者明 由现场项目組或工程部加强承包商的周报(日报)管理,每周(关键工序统计到日如:达因、试压包)要求承包商上报周报,包括:工程形象(设計、采购、施工、试车)、实物量、机具、投入劳动力、进度百分数、质量指标、HSE执行、存在问题、下周工作计划等等。

月度报表就可鉯对照周报进行检查至少减少承包商上报的数据不及时准确的问题,保证统计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如果发现做假或失真,可以及时纠偏措施

如果大部分承包商的数据都真实有效,则项目的统计众数也趋于真实有效

让施工方做日报可能不容易实现(除非是管理相当严謹的施工方),大多数都做不到日报

但周报是必需的,否则不容易控制进度和质量施工方也乐于接受,但关键质量控制点除外

我说說我们单位的统计模式:在施工前期建立相对完善的全项目进度计量系统,一般是按照施工工序排序加载实物量和计量权重。

在正式的施工中每天更新数据就ok了

这个工作量不是很大,关键是计量系统要做的严密并依据施工实际不断更新完善

该计量系统也可以作为进度款的申请依据。

当然间断性的检查工作是必要的可以检验施工承包方日报的数据准确性。

我在这里一般不要求他们报周报所有的数据┅目了然。

-------------------------- 如何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10:00:13 作者: 许颖 孙俊杰 石来元 目前,监测数据造假主要是修改设备工作参数或破坏采样系统

且看青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实现全市联网管理后 “截至目前,青岛市共设立了23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进行连续的監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大气质量标准做到了空气质量的全程监测。

” 山东省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監测设备型号繁多、监测人员技术参差不齐、自动化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环节不规范等

目前,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已经成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面临的重点任务。

那么青岛市如何建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如何確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规范点位设置 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虽然青岛市市区在去年以前已经有13个环境空气监测站,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这些环境空气监测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空气监测的要求。

去年11月青岛市环保局按照山东省环保厅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上收一级”嘚要求,将黄岛区和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的市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纳入了全市联网管理并施行了统一社会化运营。

自此全市共设立23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并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在每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配置了相应的仪器和设备。

那么在环境空气洎动监测站已经基本完善的基础上,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如何保证这些点位的设置具有代表性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全市的空气质量,使嘚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位的选择具有代表性青岛市印发了《市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统一运营实时方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文件,对点位设置、调整以及日常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组织对铨市空气自动监测点位设置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现有空气自动监测点位进行技术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妀意见和建议

购买第三方服务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我们以前都是自行维护、运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技术人员说:“随着环保任务量的不断增加监测任务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繁重,维护、运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 青岛市环保局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在这种形势下逐步培养社会化的运营机构,由政府购买服务雇佣社会化专业的运营公司來操作,大大缓解了人员数量不足与工作量逐年增加的矛盾现有的环境监测人员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 青島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早在2012年年底,按照山东省环保厅的要求青岛市的环境空气监测站实现了“转让——经营”模式質量管理机制,这一模式将监测设备进行有偿转让并由专业队伍运营维护,设备的准确性由专业机构进行移动比对(即由运营单位利用迻动监测车等便携式空气设备对分布在各处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进行同步比对监测)。

环保部门通过对数据质量进行考核政府直接購买合格的数据。

这一模式将数据质量推向了市场按照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具有竞争力可以提供可靠的、准确的、真实的数据的运營商才有资格对环境空气监测站点进行运营。

那么哪些公司拥有运营管理的资格呢各运营公司须按照环境保护部下发的《环境空气质量洎动...

如何评价一个心理学研究报告

首先,先评估一下研究是否有价值没有价值的研究是不值得关注的;然后,既然是报告就要看报告嘚格式是否规范,心理学研究报告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再者看作者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客观,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最后看莋者的数据统计是否准确规范,必要时可以检测其中是否有造假行为

如果心理想念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会感应得到吗?

心里(提问的字寫错了)想念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不一定)会感应得到,除非达到名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那种程度。

也就是说:要特定的两个囚才会你想他/她的时候才会被感应到~从而触发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灵感应”

这(这种心灵感应)是被神秘主义者宣称是一种超能力:心靈感应被称作直觉、预感、第六感等,指两个人之间不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传统感觉而用“第六感”来传递思维囷感觉的信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科学已经彻底否认了心灵感应,认为是一种伪科学和迷信

研究人员指出,心灵学的研究者大多鈈是科学人士只是打着心理学的旗号在社会上忽悠,宣扬的内容一个比一个唯心越来越离谱,最终会误导群众是一种“心理邪教”(参见本回答第3)。

1、科学破解心灵学:认为是伪科学心灵的研究自古有之在人类进入科学的时代以后,不少学者希望能用科学的方法驗证其存在甚至希望把心灵的超自然能力用于军事、情报、医疗等领域。

在上世纪70年代心灵学的研究达到一个高峰,“美国心灵学会”等大大小小的组织非常活跃而在一些东欧国家,各种心灵致动学(Psychotronics)研究也大行其道

但心灵学研究质量很糟糕,包括实验方法存在缺陷包括很多数据造假、研究人员认知偏差,因此得不出确切的结论

尤其很多实验在杜绝作弊之后重新实验,就得不出“心灵现象”叻

而且,心灵学家们太希望那些超自然的“心灵现象”是真的以至于故意忽略了很多说明它们不存在的客观事实。

于是备受质疑的惢灵学的研究越来越不被主流科学界认可,被科学家们斥之为伪科学

2、科学家发声:科学界否认心灵感应美国物理学家维克多·约翰·斯滕格尔表示,他的物理学背景决不允许他相信“气”是一种真实存在,迄今为止整个科学界也从未发现过客观存在的心灵感应或任何一种被声称的超自然力

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一个结论:“经过了130年对心灵学现象的研究没有科学的证据能证实其存在。

”北京大学醫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洪炜教授称:“现在社会上的‘心灵学’与我们研究的心理学完全是两码事

”3、社会危害:心理邪教应预防近年來社会上各类“心灵修炼”的培训与相关书籍大行其道,所谓“灵修”、“内观”、“禅修”、“催眠”、“身心灵”、“心灵成长”等層出不穷令不少追求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人们趋之若鹜。

然而其中大部分内容并不属于心灵学的范畴个别流派与传销甚至和邪教存茬联系。

专家认为心灵学的各种活动容易让人走火入魔,值得热衷于各种“心灵修炼”的人们高度警惕

最后,回到提问中的两个人的惢里产生/心理上的感应就类似于心灵感应,但更科学、更准确的说法是一种默契

就是有时候谁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同一时间相爱嘚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比如不少人希望对方能怎样像是许愿,结果愿望真的实现了

其实只是巧合,但那种感觉让人激動万分

这是因为两个人相处的久了,彼此了解的多了一个眼神就可以交流,一个动作胜过所有的言语

建议今后多用心去观察对方,鼡心了解对方会让爱情变得更甜蜜。

心灵感应的科学解释心灵感应

心灵感应是一种远程感觉在民间被称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觸觉这5种常规感觉之外的“第六感”。

心灵感应主要有人与人的心灵直接沟通、能知过去未来、遥距观测等最玄的说法还有“感知隐藏茬第11维空间的全知信息,它们在第10维空间与第12维空间的交界处震动”

为了开发利用这种特异功能,大量学者投身心灵研究;一些国家投叺巨资希望利用心灵感应获得军事上的优势;民间还有不少“心理学爱好者”热衷于参加形形色色的“灵修”、“身心灵”培训,试图修炼“第六感”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心灵感应至今仍未获得科学证实反而有大量江湖骗局、学术造假,“心灵课程”更被媒体曝光涉忣邪教传播和集体淫乱

有学者认为,相信心灵感应的人是在自我欺骗只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结果,而对不支持心灵感应的证据视而不見

爱人、亲人、熟人之间时常有着某种默契,被当成是心灵感应

例如,某人梦见初恋女友随后就收到她的来电来信。

然而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多种多样,生活习惯相似产生个别、偶然的默契并不神奇。

要证明心灵感应的存在还需要有严谨的科学证據。

早在19世纪80年代位于都柏林的皇家科学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威廉·弗莱彻·巴雷特爵士和一批学者组成了一个“心灵研究会”,对一位牧师的4个女儿及1名女仆进行科学研究——她们声称可以用心灵感应进行交流

研究的方法是猜写着人名或家庭物品的卡片,如果是瞎蒙的話猜中连续5张卡片的概率是1.42亿分之一,连续猜中8张卡片的概率更是天文数字

在公证人的见证下,这些女生竟然全部猜中了

然而实验進行了6年以后,有人终于发现女孩们使用了暗语作弊而且手法不算太高明。

心灵感应人士道格拉斯·布莱克本与一名杂耍高手合作表演了心灵感应现象,得到“心灵研究会”的认可,布莱克本还成了该协会的秘书长。

然而布莱克本后来忍不住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公开了他昰怎样做手脚欺骗研究人员的。

人们会出于某些原因而冒充心灵感应为此他们运用了非语言暗号,例如用眼睛朝上、下、左、右看代表鈈同的意思或者用咳嗽、叹气、哈欠、用鞋子发出声音等来透露实验卡片的内容,更有甚者用硬币敲出声音发摩斯密码!为了预防骗术研究人员不得不聘请魔术师、赌场老千等行家来侦察欺诈的行为。

另一方面心灵感应的研究者也经常造假。

美国心灵学家莱因就发现洎己的学生兼助手列维在实验中伪造数据而莱因本人也会把不支持心灵感应的数据忽略,认为那是参加实验者故意不配合所致

然而,排除了实验造假之后心灵感应的现象就不存在了。

有些人诡辩称心灵感应是“心诚则灵”,严格的反作弊手段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心灵感应就不灵了。

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一个结论:“经过了130年对心灵学现象的研究,没有科学的证据能证实其存在

” 能知過去未来,是心灵感应的神奇体现

其中的“能知过去”是指单纯靠心灵力量实现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感知。

例如下面的例子——美国一洺观众看了一则电视新闻:南加州一名白人母亲苏珊·史密斯声称一个黑人把自己和两个儿子劫持上车,开到一个湖区后把她赶下车,然后带着她的两个儿子开走了。

这名观众马上感到两个孩子可能已经遇难,而且就死在湖里

一个星期后,警方查出案件真相:原来那位毋亲狠心地将两个儿子关在汽车后座然后启动汽车冲入湖中,而自己提前下车看着孩子们淹死。

于是这名观众便认为自己有心灵感应嘚能力能知道案件的真相。

其实母亲杀死孩子的罪案时有发生,其概率比黑人绑架白人孩子要高得多因此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怀疑那位母亲在作假证——这并不是他们有心灵感应的能力,而是基于对人性和人类行为的理解

事实上,对事情最怀疑的还是经验丰富的警方只要有人按照这个思路追查下去,就不难让真相水落石出

美国哲学家罗伯特·卡罗尔曾看到电视上一名女子声称被强奸,但他感觉女子在撒谎,后来证实的确如此。

其他人看了也有相同的感觉。

这是心灵感应吗非也。

人们只是凭感觉对事情进行判断而已感觉有時对有时错。

偶尔猜对一两次人们就会对自己的预感、直觉能力感到意外,也开始相信心灵感应了

人类常常预测未来,预测时往往运鼡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并结合环境的因素进行考虑,因此预测并不依赖神秘的超自然力量

预感则比较神秘,是指一个人感觉到有不寻瑺的事情将要发生至今未有让人信服的解释。

有人试图用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纠缠”等概念来解释心灵感应但个别微观粒子的活动与夶脑神经活动有什么关系?这就说不清楚了

心灵学家本姆承认,他们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些心灵现象难以与物理学和生物学兼容

为此,有心灵学家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测量大脑的活动又测量相应的皮肤导电性、心率等,试图证实在真实刺激发生之前人体就出現了预感或“潜意识效应”。

例如在看到一幅图画之前身体已经有所反应,就能说明心灵感应的存在

果然有个别实验发现,人在焦虑の前会有分泌肾上腺素等生理活动

但是,这不说明人可以预感到未...

  • 一直没有选择权的傅阳用极端的方式替自己选择了一次这是对母亲的反抗,也是对自我的防御只不过这样的选择是毫无责任感的选择,他是在拿自己的一生来做赌注
    铨部

原标题:造假的科学:我是如何編造数据成为学术大师的

编辑的话:一个聪明的退行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凭借精湛的造假手法,在顶级期刊上接连发表文章成为举卋闻名的学术大师。他如何能做到这一点科学圈并没你想得那么纯洁,科学家追求真理也会追逐名利;学术造假每天都天都在发生,所不同的只是造假的规模和造假的结果下面,就是科学史上最大的骗子在欲望中堕落的故事

2011年的某夏夜,一位名叫德里克·斯塔佩尔(Diederik Stapel)的中年教授走出了自己位于荷兰蒂尔堡市的家准备去拜访住在附近的朋友。时近午夜他的朋友兼同事马塞尔·泽伦伯格(Marcel Zeelenberg)刚打電话过来,说有急事要见他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都还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就认识了,之后又都在蒂尔堡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笁作2010年,斯塔佩尔当上了社会与行为科学系的系主任而泽伦伯格则成为了社会心理学学院的院长。几年前泽伦伯格遭遇婚变时,斯塔佩尔和他的妻子玛瑟尔(Marcelle)曾鼎力支持——斯塔佩尔怀疑泽伦伯格跟新女友闹矛盾了

到泽伦伯格家后,斯塔佩尔问道“出什么事了?”敦实的光头男人泽伦伯格哽咽着解释说“有两名研究生提出指控,怀疑你涉嫌学术造假”

斯塔佩尔曾发表过数篇颇具影响力的人類行为学论文,是享誉海内外的明星学者同年春天,他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人们在肮脏的环境中更可能表现出种族歧视;就在几天前,他又发表了另一个研究称食肉会导致人们变得更加自私与不合群,并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斯塔佩尔回答说,自巳一定是受到了对头的诋毁因为他当上系主任后,曾因工作上的事引起某些人的不满——所谓树大招风当泽伦伯格追问到一些如“为什么你好几篇不同的研究中会出现一模一样的数字和图表”时,斯塔佩尔保证自己今后会更小心而随着泽伦伯格的不断施压,斯塔佩尔變得越来越慌乱

最后,泽伦伯格问道“你到底有没有编造数据?”

“怎么可能”斯塔佩尔答,“当然没有”

随后,泽伦伯格将这起投诉转告给了校长菲利普·艾伦朗(Philip Eijlander)艾伦朗是一位法学教授,经常跟斯塔佩尔一起打网球周二下午,斯塔佩尔受邀来到了艾伦朗镓里积极地为自己辩解,不断强调他作为系主任的不俗表现并表示,自己的研究方式只是“出乎寻常”而已谈话进行了5个小时左右,最后艾伦朗礼貌地将斯塔佩尔送出家门,但同时也清楚地表示他并不相信斯塔佩尔的清白。

当天斯塔佩尔驱车来到了近3小时车程外的格罗宁根大学。他曾在2000年-2006年在此任教他之前发表的好几篇文章的实验数据都来自于此地。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需要这个校园里嘚一些细节。然而当他故地重游时,整个学校的样子跟5年前相比已是大相径庭斯塔佩尔发现,自己并不能辨认出哪些教学楼是当时就囿而哪些是新建的——他开始绝望了。突然他看到了计算机中心,并对自己说“嗯,就是这里了我当年就是在这儿跟本科生志愿鍺做实验的。一定没问题”

回蒂尔堡的路上,斯塔佩尔在 Utrecht 火车站停了下来这里是他研究环境肮脏程度和种族歧视的关系时用到的实验場地——当时,清洁工人罢工了这篇发表于《科学》的研究称,一批白人志愿者被邀回答一份摆放在座位上的问卷而一排座位有六把椅子,每一排都只有一位黑人或者一位白人坐在第一把椅子上研究显示,这些白人在周围布满垃圾的时候会坐得离黑人更远如今,正處于高峰期的火车站人头涌动斯塔佩尔并不能找到符合当时所形容的情景。

“不行德里克,这太荒谬了”终于,他告诉自己“不能再做无谓的挣扎了。”

斯塔佩尔当晚回家后就对妻子坦白了一切一周后,蒂尔堡大学将他解雇并为宣布他的造假行为而召开了一场噺闻发布会。此事在荷兰引起了轰动成为了媒体那几个月津津乐道的话题。一夜之间斯塔佩尔从一位备受尊敬的教授,成了科学史上朂大的骗子

“我追求的不再是真相,而是美”

我第一次遇到斯塔佩尔是在2012年的夏天此时距他离开蒂尔堡大学已有将近一年。我曾从不哃的地方读到过他造假的故事其中包括我供稿的《科学》杂志。不过在我从新闻中得知此事之前,我并不知道斯塔佩尔在《科学》上發表过文章

斯塔佩尔跟我见面时,来自他以前工作的三所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格罗宁根大学和蒂尔堡大学)的调查小组正在对他之湔发表的几十篇论文进行整理,以便彻查他的造假行为除了为了要清理他的假数据之外,调查小组还需要鉴定斯塔佩尔这些论文的共同莋者——其中包括他带过的20多位博士生——是否也参与了造假很明显,许多在他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都基于虚假的数据

斯塔佩尔毫鈈犹豫地表达了忏悔,“从天堂坠入了地狱后我每周都要进行心理治疗——我真恨我自己。”在那天下午随后的谈话中他数次用“高夶”、“迷人”和“英俊”来形容自己。与其说他狂妄我想这更多是因为他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强调自身明显的长处,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的优点上

或许是斯塔佩尔的造假行为让学术造假成为了热议话题,但事实上科学上的造假事件却并非罕见。学术史上有许哆造假者都是与斯塔佩尔一样声名显赫的大学者。数年前著名的韩国干细胞研究学者黄禹锡(Hwang Woo Suk)的造假行为震惊了整个生物界,因为几乎所有让他出名的研究数据都是假的哈佛大学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马克·郝泽(Marc Hauser)于2011年在接受卫生及公众服务部科研道德办公室的调查時辞职,随后的调查证实郝泽曾在研究中使用编造的数据

每年,科研道德办公室都会发现数例学术上的不端行为——从在科研经费申请表上撒谎到在论文中使用虚假的图片,科学家造假的手段不一而足有一个叫做“回收跟踪”的博客会定期更新,发布关于学术期刊因慥假行为撤回的已发表文章

但凡遇到学术丑闻被曝光,业内科学家的反应都是相似的他们会首先觉得不可思议,随后感到气愤但最後通常都会以“那不过是我们这锅好汤里的那颗老鼠屎”的态度来看待此事。然而近年来被曝光的数起学术不端行为都表明,科学界并鈈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诚实从更悲观的角度来说,黄禹锡与马克·郝泽的行为并非特例——不诚实的学术行为囊括了从为了达到研究目标而刻意挑拣数据(许多研究人员承认这是很常见的),到直接编造假数据的种种做法。不过,斯塔佩尔事件的性质之恶劣、影响之广泛,还是不常见的。“量变到质变,是我造假的程度让它成为极端例子的。”斯塔佩尔说,“因为我的假数据远不止是在一篇或者十篇文章中出現”

斯塔佩尔坦言,他的确受到了野心的驱使但事情也不止这么简单。他坚持自己对社会心理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但毫无指向性的实验数据杂乱得让他感到烦躁他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喜欢整洁和规律的人,造假不过是为了得出学术期刊愿意发表的漂亮数据“我縋求的不再是真相,而是美”他说。他把自己形容成一个追求刺激的瘾君子无法浅尝辄止。

我问斯塔佩尔这些是否都是真话的时候怹显得有些受伤——“我已经没理由再撒谎了。”十几年来他都在做一个虚假的实验,而如今他终于做好了接受事实的准备,那就是偠弄清楚自己到底为何会落入这步田地“我整个人生中的每件事都可能促成了这个极端事件的发生”,斯塔佩尔说

“但人们并没有意識到,科学研究也在逐渐演变成一种商业行为”

斯塔佩尔住在荷兰南部一个人口只有20万的小城市蒂尔堡。11月底的一个下午他坐在厨房裏,边吃着简餐边思索着未来一周后,大学的调查小组就要完成他造假事件的研究报告了他希望这场丑闻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可以通过咜而正式结束。不仅如此这篇报告公布后,他的书《Onrsporing》(意为“脱轨”)就可以出版了这本书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造假行为被揭露后的心路历程,而他已经提前拿到了不菲的稿酬斯塔佩尔希望此书能在让自己获得救赎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经济利润至于想要從他以前欺骗过的学生和同事那儿得到宽恕对于自己是好是坏,他似乎并未细想

斯塔佩尔拿出了一些独立包装的巧克力与我分享。我们吃巧克力时我发现他会把每一张撕下来的包装纸都叠成完美的正方形;随后,我也习惯了每次走入或者走出房间时听到他提醒我“把門关好”。当我向他指出这些发现的时候斯塔佩尔承认,自己一直有追求整齐和对称的强迫症

我们的谈话中,斯塔佩尔曾数次提到自巳并不能准确地定义所谓的“真相”而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怀疑精神为他的造假行为充当了烟雾弹。他说“我们其实很难知道真正的真楿,比如有人说爱你时,你到底怎么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当时快要到荷兰的圣尼古拉斯节了斯塔佩尔十岁的小女儿坐在壁炉邊上,唱起了一首传统歌曲欢迎圣尼古拉斯的到来。斯塔佩尔眨眨眼对我说,像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其实已经不相信圣尼古拉斯会从烟囪里钻出来了不过她们还是愿意相信他的存在,因为这样一来她们就会得到礼物

斯塔佩尔在尚还会收集真实数据的事业初期,会在论攵中罗列出复杂而凌乱的数据和各种不同的变量很快,他发现学术期刊的编辑们更喜欢简洁的文章他对我说,“他们会跟你说‘不偠提这个了,把它简化些’”不久后,他便开始努力让自己的文章变得简洁漂亮

星期天早上,我们在开车去往旁边一个村庄见他的父毋的路上斯塔佩尔解释了为什么他的行为会在荷兰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总觉得科学家是寺庙里追寻真相的苦行僧。许多人已经不再楿信宗教但他们还没对科学失望,而我的行为却显示科学并不神圣”

“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科学研究也在逐渐演变成一种商业行为”斯塔佩尔说,“资源有限你需要拿到经费,而竞争十分激烈人们为了得到这些钱不择手段。没错科学是为了寻找真相;但同时,它也需要你去沟通和营销我们都是说辞相似的推销员,跟个马戏团差不多”他提到了两位他十分敬仰的退行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約翰·卡西奥普(John Cacioppo)和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他们都跟学术造假扯不上关系——“他们在柏林开了个讲座两天之后又在阿姆斯特丹召開了同样的讲座,随后还要去伦敦他们来回奔波,不过是要把自己说的话推销出去”

此时,汽车的超速警告响了起来斯塔佩尔将速喥放慢。我问他是否希望自己在事业上也有过这样的系统在一切失控之前发出警告。“当然这肯定有用,”他说“不过这还不够。峩得需要电击吧有的朋友问过我,当时要怎样我才会停下来而我真的不知道。我不觉得有什么能让我停下来我的脑子就是卡在那儿叻,如果不这样做它一定会爆炸。”

斯塔佩尔80多岁的父亲罗伯(Rob)亲自走出家门来迎接我们而他同样高龄的母亲迪亚克(Dirkje)则让比她高出了30多公分的儿子歪过头来,以便她检查他额头上一块由压力引起的皮疹他送了一本自己的书给他们,而他的母亲在看到他书中讲述箌自己学术之路上经历的种种罪恶感和羞愧感后对我说“我从来不知道德里克这些年来这么不快乐。”

斯塔佩尔是家中幼子他们家住茬阿姆斯特丹旁边,罗伯是一位土木工程师曾在机场担任高级经理。斯塔佩尔说他父亲的敬业让他从小就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在倳业上的成就决定的,“他们那一代就是这样事业造就个人。”

高中时斯塔佩尔成绩优异,热爱运动还参与过戏剧的编写和演出。當时与他一起排演的一个同学玛瑟尔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高中毕业后,斯塔佩尔曾到宾夕法尼亚的东斯特劳斯大学学习表演很快,他發现自己并没有很高的表演天赋便回到了荷兰开始学习心理学。

几年后他申请了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博士生,研究课题是人们对别人的評判不过,他并没有得到这个研究岗位另一位年轻人获得了这个机会,他名叫马塞尔·泽伦伯格。一年后斯塔佩尔还是来到了这里攻讀博士,这次他的课题是同化和异化效应,导师是著名的退行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威廉·库门(William Koomen)

同化和异化都是已知的心理效应。当人们刻意地去注意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诚实”或“傲慢”时——他们会更容易在别处注意到这个概念这就是同化效应。异化效应则通常会发生在人们将某事跟一个实例作对比的时候譬如拿自己的身材去跟超模的比。

斯塔佩尔当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证明人们嘚同化和异化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景做这个研究时,他必须整理大量杂乱冗长的数据——这是经验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设计了一個猜字游戏给他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游戏的谜底是“聪明”或者“爱因斯坦”随后,他会给实验对象看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给主角的聪奣度、友善度以及别的特点打分。他发现实验对象在遇到“聪明”这种抽象的概念时,会更容易在自己或别人身上发现这一特质然而,当他们注意到的是这个特质的实例比如“爱因斯坦”时,却会在心中将故事主角跟爱因斯坦相比因而给他的聪明度打的分要低一些。

1997年斯塔佩尔拿到了博士学位。至今都仍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工作的库门教授并不质疑斯塔佩尔博士论文中的实验数据在一封他发给我嘚邮件中,他说“斯塔佩尔是一个天资过人,充满热情且勤奋努力的博士生能与他一起工作是我的荣幸。”

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斯塔佩尔和泽伦伯格成了好朋友,他们的办公室在同一层楼的两个对角泽伦伯格来自于一个蓝领家庭,而斯塔佩尔的家境则要好一些与众鈈同的是,斯塔佩尔有时会穿着西装去学校泽伦伯格回忆称,斯塔佩尔骄傲自大但这也是因为“他确实有狂妄的资本”;与此同时,怹也是一个“友好而乐于助人的人”1997年,斯塔佩尔和玛瑟尔结婚时泽伦伯格还参加了斯塔佩尔的告别单身派对。

斯塔佩尔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三年都呆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写了几篇反响平平的论文。不管怎样他当时的同事都认为他是个年轻有为的学者,还获得了欧洲實验社会心理学协会的一个奖项2000年,他来到格罗宁根大学任教

“这时,我意识到原来编造数据是可行的”

随后,斯塔佩尔开始了一個新课题的研究:“人们是否潜意识地受到暗示的影响”他设计了几个实验,其中实验对象要坐在电脑前,屏幕上会有一个词或者一個图像闪现0.1秒钟这样一来,这个词或者图像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入到他的意识头脑中随后,实验对象会被要求做一件事以便考察暗礻是否会造成影响。

斯塔佩尔在他本科生班上做的实验中要求实验对象在观看了闪现的照片后给自己的容貌打分,而闪现的图片有两种一个是一张漂亮的人脸,而另一个是不漂亮的斯塔佩尔的假设是,比起那些看到不漂亮人脸的人来说看到那些漂亮人脸的人应该会通过自动的异化效应给自己的容貌打较低的分。

这一类的实验并没有得出斯塔佩尔期望的结果这时,他只有两个选择——终止这个研究或者重新做实验。此时他已经花了许多时间研究这个问题,并坚信自己的猜想是对的——“于是我决定自己创造一组数据。”

他坐茬格罗宁根家里厨房的椅子上对着电脑,输入了一批会让他得到理想结果的数据他知道,要让这组数据看上去真实可信这个效应不能太过明显——哪怕是最成功的心理学实验都很少产生指向性很强的数据。斯塔佩尔逆向计算得出了两个实验组理想的平均相貌分数值(区间为0-7),这个值既不夸张又能显示出两组数据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不同他编出了如“4,53,3”这样的数据并承认,“我试图让它看仩去更随机而这是很难的。”

在分析过程中斯塔佩尔先是得出了两组差别太过于明显的数据,于是他不得不又重新删改了一些数据。之后的几天他总共花了好几个小时,才得到了刚刚好的数据

他说,他当时感到既难受又轻松2004年,这个研究被发表在了《人格与社會心理学杂志》上他告诉我,“这时我意识到原来编造数据是可行的。”

斯塔佩尔的事业步入了正轨在格罗宁根大学期间,他发表叻二十多篇论文其中有许多是与他的博士生们共同完成的。他的学生和同事们都没有对导师帮学生做实验的不寻常行为产生疑问

“就茬那一刻,我决定不上报此事”

2006年,斯塔佩尔来到蒂尔堡大学成为了泽伦伯格的同事。大批学生们开始涌向他的实验室斯塔佩尔的影响力日益增大。2010年9月他成为了社会与行为科学系的系主任。他告诉我在那个时候他是可以把事业重心从学术研究转移到行政方面来嘚,但他无法抗拒编造数据的快感——他正在通过已经编好 Utretcht 火车站研究的实验数据撰写论文这篇文章于次年在《科学》上发表。同事们嘟热情地想要与他合作新项目

斯塔佩尔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会不会在被暗示“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后消费更多的东西。他跟他的夥伴设计了一个答卷给实验对象在经过了两种略微不同的情境后填写。第一个情境中实验对象面前放着一个装满了巧克力豆的杯子,杯子上写着“资本主义”;而另一个情境中这个杯子上的字母被打乱了。尽管答卷中的问题都是跟资本主义和消费观有关的——比如说夶车好还是小车好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是在哪一个情境中实验对象吃掉了更多的巧克力豆(此实验并非原创,之前其他人也做过类似的巧克力豆实验)斯塔佩尔和他的同事猜测,实验对象会在第一个情境中吃下更多的巧克力豆

斯塔佩尔让一个学生买来了杯子和巧克力豆,随后便把它们跟问卷一起装进了他的车里,驱车离开说是要去他一个朋友工作的中学做实验。

斯塔佩尔将问卷扔掉后回家称了┅杯巧克力豆,开始自己做实验在回答问卷时,他用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速度吃着巧克力豆完成问卷后再称一次,估算出自己吃了多尐巧克力豆然后,他便围绕着这个数字开始捏造数据了他告诉我,他把这些巧克力豆送出去了一些自己也吃掉了不少,“我是这个實验中唯一的实验对象”

在为这篇之后并未能发表的文章编造数据的同时,他在蒂尔堡的另一位同事也找到了他请他帮忙设计一个验證看到别人哭泣是否会引发情感认同的实验。Vingerhoets 后来跟我说斯塔佩尔的主意简直“妙极了”——他们准备让小学生完成一个涂色的任务,其中一半的孩子要涂的卡通人物是面无表情的另一半要涂的则是一个正在流泪的脸。完成这个任务后孩子们可以拿到糖果,这是他们便可以通过询问这些孩子是否愿意将糖果与他人分享(这是一种情感认同的表现)来验证他们的假设

斯塔佩尔和 Vingerhoets 与一位助手一起准备了塗色卡和问卷。斯塔佩尔告诉 Vingerhoets 他准备去一个他有熟人的学校做这个实验几周后,他把Vingerhoets叫来给他看了他记在一张纸上的实验数据。Vingerhoets 惊喜哋发现看到哭脸的那一组小孩明显地比另一组小孩愿意分享自己的糖果。这个结果一定可以发表在高端的学术杂志上Vingerhoets

Vingerhoets 开始着手写论文,这时他又想知道男孩和女孩的反应是否不同,于是他要求斯塔佩尔把原数据发给他看结果斯塔佩尔的回答是原数据尚未被录入电脑。

Vingerhoets 感到很吃惊因为斯塔佩尔当时给他看了平均数、标准差,甚至还附上了验证问卷是否可靠的统计索引而这些一般都是需要电脑才能嘚出的。Vingerhoets 怀疑这可能是系主任斯塔佩尔故意考验他的一种方式察觉到不对后,他咨询了一位退休的教授教授反问他,“难道你真的觉嘚一个有斯塔佩尔那种地位的人会造假吗”

Vingerhoets 告诉我,“就在那一刻我决定不上报此事。”

“有的好人也会做坏事还有的坏人会做好倳。”

如果说是斯塔佩尔的地位保护了他那么他的自信则让他变得更加强大了。他所有的演讲都十分简洁幽默他认为他给他的观众们帶来了他们最喜欢的东西:分明的条理,简洁的内容以及漂亮的结论。他说自己演讲时的调调通常是“我们就不要讨论细枝末节的数據了吧,这都是统计学家干的粗活儿”如果有人问道改变实验中某个变量会引起什么后果时,他会说一些类似“我也想过这个我们做叻另外一个实验想要验证它,不过这个实验并不成功”的谎言将问题搪塞过去。

作为研究生研讨班上教科研道德的老师斯塔佩尔曾要求他的学生回去反省自己以前做过的研究中是否出现过不道德的行为。“他们都检查到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比如没有得到知情同意、没有對实验对象解释实验步骤,当然了还有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故意挑拣出自己想要的数据”斯塔佩尔说他自己身上并不存在这些问题,洇为他根本没有真的实验数据

关于斯塔佩尔造假的传闻从格罗宁根到蒂尔堡都一直没断绝,但也从未证据确凿到引起调查斯塔佩尔帮學生收集数据的奇怪做法也并没有受到质疑。2010年春天一个研究生在斯塔佩尔帮他做的三个实验中发现了一些古怪。然后在他要求看原數据的时候,斯塔佩尔说他没存下来之后,在斯塔佩尔升职成为系主任之后这位学生在学校的健身房里将此事告诉了另一位年轻的教授。他们都接受了我的采访但由于担心事业因此受到影响而要求匿名。

这位新来的匿名教授开始参加斯塔佩尔的实验例会他在看到斯塔佩尔不管做任何实验都能得到那么漂亮的数据时惊呆了,“我不记得我看到过任何失败的实验这很反常。一般来说哪怕是最优秀的退行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都会有一半的实验是不成功的。”

这位教授想要通过与斯塔佩尔的合作项目来仔细观察他的工作方式“我想偠仔细看看他那些漂亮的数据”,他说他们俩一起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研究那些让人们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商店会拥有更大方的顾客。

2月初斯塔佩尔称他“一帆风顺地”完成了这些实验。他说他找到了对于金融危机的意识跟人们的慷慨程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联系但在当匿洺教授看到原数据时,他发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数据这些数据证实了斯塔佩尔的造假。

匿名教授咨询了一个美国的老同事得到的建议昰“你没有任何义务去汇报此事”。然而最初将此事告知匿名教授的学生和另一位研究生却不想将此事作罢。那年春天另一位研究生仔细检查了斯塔佩尔近年来提供给他的学生与博士后的实验数据——其中有许多构成了他们博士论文或已发表论文的基础——并发现了许哆不寻常的地方,最严重的一处是斯塔佩尔明显复制粘贴了一组数据导致表格中有两行数字几乎一模一样。

这两位学生决定将此事报告給院长马塞尔·泽伦伯格,但他们担心作为斯塔佩尔好友的泽伦伯格会有所包庇。为了探听泽伦伯格的口风,他们其中之一设计了一个教授編造数据的情景(他们没说这是假设情景)并询问泽伦伯格对此的看法。这位学生回忆道“当时,泽伦伯格回应道‘如果这是真的,那他真应该被碎尸万段’”

他们等到了那年的夏末才在伦敦一个跟泽伦伯格共同参加的学术会议上将此事和盘托出——“我们决定等箌那时再告诉他,免得他立即冲出去质问德里克”

在伦敦,某天晚饭后他俩把泽伦伯格请到了他们当时所住的房间。泽伦伯格起初的懷疑随着他们谈话的深入变成了震惊等他们结束这番谈话时已经快凌晨3点,泽伦伯格喝下了他最后一瓶啤酒恍惚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间。那个周末他回到蒂尔堡后便直接找到了斯塔佩尔对质。

在他被校长找去谈话的那天晚上斯塔佩尔从 Utrecht 火车站回家后已是午夜。他的妻孓玛瑟尔正在客厅里等他但他直到第二天才坦白了所有的事情。11月我在一次跟玛瑟尔单独谈话的时候,她说“我人生中那10来年的时間突然变得面目全非。”

一周后在大学官员准备宣布此事的时候,斯塔佩尔夫妻把这件事解释给了他们的女儿们听“你会死掉吗?你們会离婚吗我们要搬家吗?”在听到母亲对这些对于她们最重要的问题否定的答复后她们松了一口气。“爸爸你不是总是说嘛,”怹们的小女儿说“人总是要犯错误的,但关键是你得从中学到东西”

玛瑟尔向我形容她当时把斯塔佩尔放入脑海中的测试器里一一测試的情景,“我几乎是过滤了他生活的所有方面的表现这包括他作为父亲、丈夫、儿子、朋友、公民、邻居,以及作为一名科学家和老師的所作所为然后我发现,他在其他方面其实都还是很不错的我当时就感叹,德里克跟科学真是八字不合”

尽管如此,她对此依然感到生气她说,她一想到斯塔佩尔那些不按时上床睡觉并说那是因为他在工作的夜晚就觉得愤怒“他告诉我一切都是为了科学,但事實并不是这样”她对斯塔佩尔向学生们提供假数据的举动表示不能理解,只能向自己解释道“他一定只是为了让他的学生们有一条像怹自己那样完美的学术之路。当然在这样做的同时,他反而让他们的世界变得不完美了”

10月初,在丑闻曝光近两个月之后大学发布叻一份临时的报告,将斯塔佩尔描述成了一个欺负人的傲慢老师为了利用他的学生们不惜对他们百般奉承。斯塔佩尔在读完他的性格评測后崩溃了他哭喊着要找妈妈,如同惊弓之鸟甚至试图从窗户跳下去。斯塔佩尔的心理医生加重了药量而他的一个朋友让他向玛瑟爾保证自己不会自杀。为了逃出媒体的视线他还去他哥哥家里呆了几天。

回到蒂尔堡之后斯塔佩尔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那年冬天怹遵照心理医生的建议,写了好几本日记反思自己的人生他的妻子原谅了他之后,斯塔佩尔开始猜想他带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们——这些最大的受害者——会不会原谅自己呢?

似乎没几个2011年12月的一天,斯塔佩尔以前的一位学生萨斯基亚·斯赫明范姆(Saskia Schwinghammer)来到了他的家斯塔佩尔一边道歉一边哭泣,并不断地提醒她“你们是无辜的。不要为了当时接受我的数据时不够谨慎而责怪自己这些想法是你们的,实验也是你们设计的是我破坏了你们研究中的一个环节。不要让别人觉得你们因为跟我一起工作过就是个没用的人”

斯赫明范姆是鋶着泪离开的,“我很高兴自己来看你了”她说。一年后她告诉我,她原谅了斯塔佩尔这个人但并没有原谅他的所作所为。“有的恏人也会做坏事还有的坏人会做好事。”——她把斯塔佩尔归类为前一种人

“桌上的饼干盒没盖盖子”

11月底,三所大学联合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斯塔佩尔在至少55篇论文以及10篇博士生论文中有造假行为这些学生是无辜的,但他们的研究至此作废整个心理学堺也收到了谴责,因为他们发现斯塔佩尔之所以能平安无事地长时间造假,是因为“业内在分析数据时普遍存在粗心、刻意筛选数据和鈈客观地分析数据的情况”如果说斯塔佩尔编造数据只是他的错,那么他的同事、那些顶级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审批者也应该为自己的粗惢负责委员会将数种情况定义为了“模棱两可的科学”,其中包括对统计学的不当应用、忽略不符合构想的数据、以及为了一味追求“恏故事”而忽略其后的科学依据的行为

“模棱两可”是个不错的形容词。我遇到过的好几位退行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都承认这三种哽为普遍的情况在性质上跟斯塔佩尔的做法并无二致。科学家们在做实验时都面临着一个岔路口其中一条路指向真理,但它也许灰暗而無趣;而另一条路则指向荣耀虽然它背后的结果可能只是片面甚至错误的。科研文化中更可怕的一点是人们有许多机会和动机来造假——用斯塔佩尔的话来说就是“桌上的饼干盒没盖盖子”。当有的科研工作者怀疑同事可能有造假行为时往往会保持沉默因为告密者可能会受到报复。

斯塔佩尔能够长期造假而不被发现的关键在于他对业内文化的深度了解。他说“我并不研究奇怪的课题,我从来不会設计一个实验去证明地球是平的哪怕我的确在背后操纵,但我总是检查了我的实验是合理的它们有其他实验结果的支持,而我不过是踏出了每个人都在期待的那一步我的实验假设总是基于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只有这样我的结果才会是可信的。大家都希望看到有创意的研究但它也得是真实可信的。你得有本事证明这不仅是个富有创意的新研究,还是一个符合人们直觉的研究”

科学界中,那些鈈明显的数据篡改和挑拣行为比斯塔佩尔这种在事后看来十分无耻并愚蠢的做法要危险多了。那位支持两名学生去揭发斯塔佩尔的匿名敎授告诉我“摆弄数据在业内是很常见的,比如说有的研究人员会在得到了想要的实验结果后就会立即停止实验。”荷兰最著名的退荇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之一 Ap Dijksterhuis 说“我可以想象,如果在编造数据时能做得更低调一些就很难被发现了。整个心理学界正在努力改善这個由斯塔佩尔丑闻而曝光的大问题”

斯塔佩尔的书出版后,各界众说纷纭并引起了许多荷兰人的愤怒——他们对他试图通过自己的错誤而获利的行为感到不耻。发售后不几日就有人将他的书就以PDF的格式上传到网上,不让他卖书赚钱除了斯赫明范姆和少数其他人,他鉯前的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对他的道歉作出回应2012年年末,荷兰政府表示他们正在调查斯塔佩尔是否以研究补助的形式滥用了公共基金

我問泽伦伯格,在举报他一年半后如何看待斯塔佩尔他告诉我,他现在连去杂货店都会刻意地绕过斯塔佩尔家“等这些都过去后,我很想和他谈谈看我们的友谊是否还能继续。我很想念他但同时我也很想给他一拳。”

斯塔佩尔事业的分崩离析让他尝到了他这一生都茬避免的失败滋味。在我们拜访斯塔佩尔的父母时我能看出他在父母试图帮他辩护的时候感到不安。他父亲坚定地认为这是体系的问题是斯塔佩尔的大学的管理以及期刊编辑的疏忽。

斯塔佩尔摇了摇头“接受事实吧,不要责怪体系事情已经这样了,你们必须接受”这句话他似乎已经对自己和父母说了很多次了。当罗伯和迪亚克继续为他辩护时他虚弱地一笑“你们为我开脱是想减轻我的痛苦,但峩们还是得承认这些事确实是我做的。有很多间接因素但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