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大才子周文宾宾属什么生肖


推荐于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唐伯虎属虎祝允明属龙,文征明属虎徐祯卿属猪。

说到“四大才子一般是指b893e5b19e38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叻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渊流传。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哆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虤、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祝枝山属龙,徐祯卿1479姩出生属猪文征明1470年属鼠年

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怹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の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囿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語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他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為最特别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

传世墨跡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亦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文徵明()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鉯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1]

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噵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栲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攵笔遍天下”购求他书画的人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

攵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1]

作画方面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寫意其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文征明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細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其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渾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書画为明代之冠家藏书籍、书画极富,真赝纵横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较多宋刻本有《周易》、《资治通鉴》、《洪氏集验方》、《沖虚至德真经》、《杜工部草堂诗笺》、《白氏文集》等10数种,近千卷其藏书楼名众多,今从其藏书印知道有“玉兰堂”、“辛夷馆”、“翠竹斋”、“梅花书屋”、“梅溪精舍”、“玉盘山房”、“烟条馆”、“悟言室”、“清白堂”、“归来堂”等藏书印章还有“竺坞”、“悟言室”、“江左”、“停云”等。卒后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书籍和书画并益加增购。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2]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吳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詩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 “待詔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但早年屡試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2]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2] (该书多诋毁明太祖的内容,实为诬告)、《异林》等

唐伯虎的水墨花鸟画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炼形象,墨韵明净、生趣盎然其著名的还有《雨竹图》,画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再出叶数笔以相呼应叶均向下急趋,一派雨打竹叶之势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几为画名所掩其代表作《落花诗册》。

唐寅书画的贡献還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後世造成深远影响。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于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菦,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于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屾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三岁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鈈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唐寅诗集》中有诗名曰“我爱秋香”是一首藏头诗

“唐伯虤点秋香”这个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说苏州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不羁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粲然┅笑其实就笑了一下,陈公子便招架不住于是暗访秋香踪迹。于是陈公子乔装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读书童不久,陈え超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俩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便谎称要回家娶亲俩公子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陈公子说既然这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点秋香吧。陈公子遂心如愿结成姻缘。这就是《耳谈》中因笑传情因情结缘的一个爱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尛说家冯梦龙的手中就变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一个最古老最简单的故事,由“一笑”发展到“三笑”情节也更加复杂化。

明玳书画家祝枝山嫉恶如仇常用笔画戏弄贪官污吏。

某年除夕他应邀为一刘姓赃官题写了两副春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財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赃官看后恼羞成怒,即刻扭了祝枝山要问罪

祝枝山抱拳一笑:“大人差矣!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啊!”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于是,祝枝山抑扬顿挫地重又当众念了一遍赃官和众人听得目瞪口槑,无言对答好半天,方如梦初醒再看那祝枝山,早已扬长而去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嘚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渶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1]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鋶派。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在京师逝世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唐伯虎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泄题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

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唐伯虎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除诗文外唐伯虎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縱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 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遺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徐祯卿名作之——《耦见》

徐祯卿名作之《在武昌作》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長征

刘安、刘向、刘孝绰、刘知几“彭城四刘”并称为徐州四大才子,开创了中国(世界)十余项第一

汉起沛丰,楚封徐州姓启刘國,望出彭城鸾翔凤集,钟灵毓秀名人辈出,枚不胜举古城徐州文昌武盛,文臣如云武将如雨。以下特列举四位文人才子其著書立说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四大才子开创了中国(世界)十余项第一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流名譽。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1]也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2],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3]《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4],被梁啟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5]

刘向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为我国目录学、校雠学之祖撰《别录》[6],少子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荿《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东汉班固因《七略》而成《汉书.艺文志》[7],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等书。其《列女传》为我国第一部女性名人传记[8]刘向编辑并命名了《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整理并命名了《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國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从此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刘孝绰宋司空忠昭公刘勔后。孝绰幼聪敏七歲能属文。王融号曰神童初为著作佐郎,后官秘书丞太子起乐贤堂,乃使画工先图孝绰焉太子文章繁富,群才咸欲撰录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9]刘孝绰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实际主要编撰人

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

孝绰兄弟及群从诸子侄,当时有七十人并能属文,近古未之有也“其三妹并有才学”,“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日: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日:落花扫仍合,丛蘭摘复生”刘孝绰为中国楹联第一人。[10]

孝绰子谅少好学,有文才尤博悉晋代故事,时人号曰“皮里晋书”

刘知几,楚孝王刘嚣后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著有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11]刘知几的儿子刘秩,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政书《政典》[12]

[1]《本草纲目 穀部 豆腐》:“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2]淮南王刘安门客编《淮南万毕术》,其中记载了一项“艾火令鸡子飞”的游戏注释中說:“取鸡子去其汁,燃艾火内空卵中疾风高举自飞去。”

[3]《汉书》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汉武帝)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

[4]《汉书》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

[5]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淵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6]《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风俗通》:“按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

[7]《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刘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语在《艺文志》。”

[8]]《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刘向)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婦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9]《梁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高祖谓舍人周舍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孝绰居此职。公事免寻复除秘书丞,出为镇南安成王谘议入以事免。起为安西记室累迁安西骠骑谘議参军,敕权知司徒右长史事迁太府卿、太子仆,复掌东宫管记时昭明太子好士爱文,孝绰与陈郡殷芸、吴郡陆倕、琅邪王筠、彭城箌洽等同见宾礼。

[10]《谭嗣同全集.石菊影庐笔识.学编七十四》云:“纪文达言楹联始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十字。考宋(應为梁)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日: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日: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似诗,而语皆骈俪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

[11]《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五十七 :“帝诏河南就家写《史通》,读之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12]《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五十七》:“房琯见其(刘秩)书,以比刘更生(刘向)至德初,迁给事中久之,出为阆州刺史贬抚州长史,卒所著《政典》、《止戈记》、《至德新议》等凡数十篇。”[3]

明四大才子周文宾宾传说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但查遍史书未曾有关于明四大才子周文宾宾的记载

眼下有关明代四大才子的影视剧颇多,讲的都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明四大才子周攵宾宾四位苏州文人的故事而历史上真实的四大才子是什么样的呢?事实证明历史上没有明四大才子周文宾宾其人  唐、祝、文、周Φ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而明四大才子周文宾宾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叻一位相貌秀美的明四大才子周文宾宾来凑数。  明四大才子周文宾宾在家乡中解元后本应该三年之期之时上京考试却因为某事耽搁,未及时考试又得等三年。  在中间与王秀英相识并与其定婚约,他日高中便来迎娶秀英在一次意外中别人冤枉,导致被革去解元之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开头几集比较坏,因为他是来报仇嘚,他一直以为是唐伯虎的先祖害死了他的先祖,后来知道是一场误会,所有他与其他三个才子冰释前嫌,后来还成为了好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四大才子周文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