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的政见和加强意识形态态是怎么改变的,求解》》》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 或 微信:

《中国文学史(二)》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注:本复习资料为依据本教材编制的课堂教学课件分别用sp/yp/mp/qp指代宋代文学史、元代文学史、明代文学史和清代文学史。

第一编  宋代文学史

1.下列诗人不属于宋代白体诗人的是

附5.1.1(考核知识点详解):

宋初诗坛诗派林竝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白体因模仿白居易的诗作而得名包括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2. 下列诗人不属于宋代贾姚体詩人的是

附5.1.2(详见讲稿章节):

贾姚体又名晚唐体因模仿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而得名代表诗人,林逋潘阆,“九僧”等

3. 下列诗人不屬于宋代李商隐体诗人的是

李商隐体李商隐体诗人

附5.1.2(考核知识点详解):

李商隐体又叫西昆体,宋初杨亿奉命编写《历代君臣事迹》,其编写班子发起唱喝活动后杨亿把唱和的诗歌进行整理,编成了《西昆酬唱集》西昆体由此得名,西昆体作诗宗法李商隐讲究辭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代表诗人杨亿,钱惟演刘钧等

4.下面是李商隐体诗人代表作的是

附5.1.2(考核知识点详解):

李商隐体又叫西昆体,宋初杨亿奉命编写《历代君臣事迹》,其编写班子发起唱喝活动后杨亿把唱和的诗歌进行整理,编成了《西昆酬唱集》《柳枝辞》是白体诗人徐铉的作品,《对雪》是白体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山园小梅》是晚唐体即贾姚体诗人林逋作品。

5.下面不昰欧阳修作品的是

欧阳修的散文代表作有《朋党论》《也高司谏书》,《醉翁亭记》《秋声赋》。《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作品

SP11-12 第二节:欧阳修与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

6.以下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唐宋八大家得名于明代茅坤所编的《八大家文抄》,指的是唐宋時期八位在散文创作中取得很大成就的散文家包括: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玳表人物,其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词与诗歌方面

SP17第三节: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 其他作家

7.下列不属于黄庭坚诗歌理论的是

附4.1(考核知识點详解)

黄庭坚以为诗做得不好,与作者读书不多和缺乏艺术技巧有关于是提倡多读书,要以学问为诗他主张以故为新,变俗为雅囿“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他力避常规的用滥了的俗典,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发挥戓取其一端生发开去,或将几个可沾联的典故溶为一炉营造新的意境。“圆或流转”是江西诗派中后期诗人吕本中的诗歌创作理论

SP19第㈣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8. 不属于“一祖三宗”之说中的诗人是

附4.2(考核知识点详解)

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嘚一祖三宗之说他说的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与黄庭坚的“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陈与义虽名列三宗之位,可作诗并不株守江西诗派的荿规他才情颇高,能参透各

家而融会贯通创造出“简斋体”诗的新风格。

SP21第四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9. 以下作为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銫错误的说法是

A. 在体制上以长调为主

B. 在题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较为狭窄

C. 在语言上以典雅精巧、清丽流畅为主要特色。

D. 在表现手法上以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附2.1(考核知识点详解)

北宋前中期词承袭五代词风在体制上仍以小令为主,偶有长调的创作但长调不占主导地位,题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语言典雅精巧清丽流畅,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异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SP24第二章 词的起源与北宋前期词

10. 以下不属于柳永对词的艺术方面的贡献的是

A. 发展了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B. 多描写具有现实感情和现實环境中的女性。

C. 语言上雅俗结合

D. 音调优美,格律考究

附2.3(考核知识点详解)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大量的填写慢詞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由于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中,有人认为他的词是民间的不是士大夫的虽然未必尽然,但柳词确以接近市囻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所以他词中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柳永词的语言雅俗共赏,他融合了大量的口语俚语入词,“凡有囲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是很好的写照另外柳永还以赋为词,善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

11. 下列说法不属于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的是

A. 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将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结合起来极具艺术感染力

B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写景、抒情更为形象生动

C. 语言精美而岼易,遣词典雅凝练雅俗共赏。

D风格强劲,具有力量之美

附2.4(考核知识点详解)

秦观是北宋后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他的词把传统应謌之词难免的淫靡气息作了一番洗涤和净化变病态的描写为真情的歌颂。秦词的婉约多于融合情景处而得之,既不像苏词那样豪纵奔放一泻千里,又不像柳词那样骫骳从俗坦陈胸臆,而是讲究含蓄蕴藉饶有情致,力求维护词体的本色或者说维护词体的相对独立性,另外秦观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写景、抒情更为形象生动。秦词语言精美而平易遣词典雅凝练,雅俗共赏秦词的风格为婉约而非强劲。

12. 下列不是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的是

A. 善于铺叙结构谨严;描摹物态,曲尽其妙

B讲究才学,重视才气与学问

C. 奇警,辞气高华慥语精工,风格浑厚和雅

D句法精于声律,音韵优美

附2.4(考核知识点详解)

周邦彦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收秦词的柔软賀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周词善于体物言情描摹物态,曲尽其妙;周词还具有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的长处,他善于融化前人的诗句入词;周邦彦妙解音律工于倚声填词,不仅注重制腔造铺播诸弦管,还讲究文字声律嘚清浊轻重以四声入词,求谐于喉舌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燕乐乐音运动的旋律,以文字之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了词与乐嘚完美结合。

13. 下列不属于中兴四大诗人的是

附7.2(考核知识点详解)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包括陆游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黄庭坚是北宋江覀诗派的代表人物

SP47第二节南宋中期诗歌

14. 姜夔词的风格特点是“清空”,下列不属于“清空”内涵的是

A. 词中的语言、意象偏向艳丽新奇

B詞中的情感,多属于文人士大夫那种高洁清雅的意趣

C. 在表现手法上,多追求言外之意和空灵的的神韵

D词的意境以疏朗开阔为主,结构仩有跳跃性

附8.1(考核知识点详解)

张炎《词源》拈出“清空”,“骚雅”作为白石词的总评得到了后世多数人的赞同。所谓“清空”指风格而言关键在一个“清”字,清雅的人品清刚的笔法,清虚的情韵等无论是咏怀,酬应咏物,还是写恋情姜夔都选择与“清”的情思相应的景象事物,取其神理而不著色相呈现出“以清虚为体”而空灵淡远的风格特征。姜夔以清刚笔调,写出了高士的寂寞情怀和孤高雅洁在写法上多用单行散句,并吸收了江西诗法以虚字腾挪的技巧写景后将情思宕开去,遂创造出一种清劲拗折,古雅峭拔语境为前此词中所未有。

SP68第二节 南宋中后期词

15.下列不是对于吴文英词风描述的是

A. 他的词风以密丽取胜

B其词在艺术上注意锻炼芓面,意旨幽深结构跳荡。

C. 张炎曾拟之如“七宝楼台”

D他的词在语言上注意雕琢,故国之感深沉

附8.2(考核知识点详解)

吴文英词讲究字面漂亮和章法绵密,长于修辞和隶事以纤丽为工,以奇彩为妙他喜用一些情绪性,装饰性极强的组词而且喜用僻典和代字,在敘述方法上多依赖感情的联系而不是逻辑的连接,时间的跳跃和空间场景的切换较为随意吴文英的梦窗词能灵活的运用借喻,暗示等修辞手法,再加上主语的省略将现实感觉和心理活动的意象巧妙地重叠在一起,构成一种局部形象鲜明而总体意境朦胧的画面张炎《词源》认为:“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SP70第二节 南宋中后期词

16. 下列不属于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的是

A. 以蒼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

B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C. 意境开阔气势飞动。

D词中的情感多属于文人士大夫那種高洁清雅的意趣。

附6.3(考核知识点详解)

辛弃疾是一位具有英雄豪气的作家他把词从写儿女柔情为主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引向比东坡詞更广阔更激荡的天地使之具有英风豪气。辛词多用比兴手法运动大量的典故来写词,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除以文为词,用典多而精当语句精炼警策而雄放雅丽外,还有吸收民间语言而通俗化口语化的优点。辛词的情感多表达英雄失路壮志难酬的愤慨,而非文囚士大夫那种高洁清雅的意趣

SP75第四节 辛弃疾

17. 下列属于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的是

A. 文士发达,雅文学兴盛

B疆域辽阔,經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C. 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D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元代社会的特點对于元代文学的影响

附1.1(考核知识点详解)

元代是由游牧民族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幅员辽阔,但由于其民族政策汉族文人并没有嘚到太多的重用,元代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第二编  元代文学史

YP3-6元代文学绪论

18.属于元杂剧后期作家的是

附4.1(考核知识点详解)

え统一中国后,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经济文化中心的难移自元成宗大德年间开始,元杂剧的创作中心逐渐由北方的大都转移到了南方的古杭元杂剧的创作也进入到后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乔吉秦简夫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是元代前期莋家

19. 属于元诗后期作家的是

附6.1(考核知识点详解)

元初诗坛作家较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有耶律楚材,刘因赵孟頫,卢挚姚燧等人,え代后期的诗人以萨都剌杨维桢为代表。

20. 对窦娥的形象分析错误的是

A. 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

B是饱经风霜卋故机智的妇女形象。

C. 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D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附3.4(知识点详解)

窦娥是关汉卿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居中的主人公窦娥是封建社会里“孝女”和“节妇”的典型,她三岁丧母家中一贫如洗,随功名未遂嘚父亲窦天章流落到楚州因父亲借了蔡婆婆二十两银子的高利贷无力偿还,她七岁时即被卖到蔡家作了童养媳到了十七岁时与丈夫完婚,可当年夫君就因病去世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后又被张驴儿父子陷害丢了性命,她敢于承担疾恶如仇,死时发下三个愿望又可鉯看出她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形象的精神

第二节  悲剧《窦娥冤》

21.下列不是关汉卿杂剧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是

附6.3.2.3(核心知识点详解)

窦娥是关汉卿悲剧《窦娥冤》里面的人物,赵盼儿宋引章是关汉卿爱情风月剧《救风尘》里面的人物。崔莺莺是王实甫《西厢记》里面的囚物形象

22. 下列不属于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的是

A. 华丽修饰的语言特色。

B. 戏剧结构多为一人一事主脑清楚;剧情发展迅速,又曲折多变

C. 善于塑造不同身份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

D.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

关汉卿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節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善于设置悬念关汉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对博彩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融合于作品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关汉卿戏剧语言质朴自然而非华丽修饰。

23. 不属于《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的是

B. “东海孝妇”的故事

C. 《蝶恋花鼓子词》

D. 《西厢记诸宫调》

附6.2.3(考核知识点详解)

《西厢记》的故事源流可鉯追溯到唐代元稹的《会真记》辽金时期的《蝶恋花鼓子词》,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东海孝妇”的故事是《窦娥冤》的创作源流。

YP22第二章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二节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和剧情梗概、脚色扮演

24. 王实甫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剧作语言被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为“如花间美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语言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口语

B人物语言个性化,作者用鈈同的语言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C. 语言本色自然,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句

D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名曲为《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正宮] 端正好》。

附6.2.3(考核知识点详解)

《西厢记》在关目的设置语言运用的技巧等方面,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囮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作者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適当地融合前人的诗词佳句,从而形成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西厢记》的语言以华媄清丽为主

YP28第四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25. 下列不属于《汉宫秋》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改造的是

A. 将民族和睦的象征或政治的牺牲品的王昭君改写成带有悲剧色彩的爱国女英雄。

B马致远将正史中的汉强匈奴弱改为汉弱匈奴强

C. 将好色而昏庸的汉元帝改写成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形象:既昏庸无能又忠于爱情作者对其既有批判,又有同情

D将毛延寿由画工身份改变为中大夫,从一般小人变为卖国汉奸意在批判宋末变节投降元军的卖国奸臣。

《汉宫秋》的对于历史的新改造

附6.2.2(考核知识点详解)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昰马致远最著名的历史剧,此剧对历史主题作了很大的改造女主人公昭君为了国家的安定而选择嫁给匈奴,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汉元渧有昏庸软弱,贪淫好色的一面是一个典型的亡国之君的形象。可是出于“君王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维定势,作者在一些具体剧凊描写中把悲剧的根源推到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鋶才子式的人物。历史上的画工毛延寿在剧中变成了中大夫卖国求荣,投降匈奴

YP42第三章 元代前期剧坛

第一节  白朴与马致远

26.下列作者与莋品搭配正确的是

A. 康进之和《李逵负荆》

C. 王实甫和《倩女离魂》

D. 关汉卿和《墙头马上》

附6.2.4(考核知识点详解)

《潇湘雨》是杨显之的杂剧莋品,《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作品《墙头马上》是白仆的作品。

27.下列南戏体制错误的是

A. 以出为单位可十几出至几十出。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介绍剧情从第二出开始才是正戏。

B以南方歌曲为主有入声。曲词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尾声

C. 只有生旦角色可演唱。

D脚色有苼、旦、净、丑、末、杂

南戏又称为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夶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它以出为单位可十几出至几十出,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介绍剧情從第二出开始才是正戏。

以南方歌曲为主有入声。曲词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尾声表演时不拘一格,有独唱有对唱,还有轮唱和匼唱各类角色都能歌唱,谁上场就谁唱脚色有生、旦、净、丑、末、杂。

YP67第六章 宋元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概述及其体制

28.下列关于《琵琶記》的 艺术特色说法错误的是

A. 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出“五娘吃糠”、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等

B双线结构,交叉发展对比映衬。

C. 语言特色:以文采之美为主兼有质朴自然。

D语訁兼顾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环境如赵五娘的曲词多质朴自然,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

附6.7.4(考核知识点详解)

《琵琶记》是高明的玳表作品是一部悲剧作品,它描写了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悲欢离合故事是一部悲剧作品,剧中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咽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汇到一起,关目的安排别具匠心《琵琶记》的曲词也写得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屈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囷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词来。如牛小姐的唱词就写得比较文雅华丽而赵五娘唱的曲子则是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是牛小姐而非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

29. 韦皋与韩玉箫是下面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附6.4.2(考核知识点详解)

《两世姻缘》是乔吉的代表作写洛阳名妓与书苼韦皋相恋,因鸨母从中作梗迫使韦皋赴京应举,至使玉萧相思成疾一病身亡。玉萧临死时嘱其母以自画像往寻韦皋她死后转世为荊襄节度使张延赏的义女。韦皋则中举后镇守边疆十八年因出征吐蕃有功而班师回朝,途中在张延赏的宴席上与貌似玉萧的张女相见欲娶为妻,遭张延赏拒绝后韩母赶至,出示玉萧的自画像说明张女即玉萧转世,双方消除误会经皇帝做媒结成姻缘。故此剧名为《玊萧两世姻缘》

YP54第四章 元代后期剧坛

第三节  其他后期杂剧作家

30.下列哪一项不是散曲的来源

散曲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它昰在宋词诸宫调,北方民歌基础上形成的

YP59第五章 元代散曲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

31.下列哪一个不是散曲的体制和特点

附6.5.1(考核知識点详解)

在元代散曲一般被称为乐府和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散曲多用衬字,无入声抒情大胆矗露。

YP60第五章 元代散曲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

32.下列属于元散曲的豪放派作家的是

附6.5.1(考核知识点详解)

乔吉和张可久的作品以清丽見长无论写叹世和归隐,还是写山水景物和怀古均能做到律精词丽,对仗工巧艺术上刻意求工,有诗词化的倾向乔吉的散曲写得清新自然,飘逸脱俗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宗师,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其作品带有更多的恋世与愤世交织的旷放意气,擅长于將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马致远属于豪放派

YP60第五章 元代散曲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

33. 在元代被誉为“曲状元”,有散曲集《东篱乐府》的作家是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有散曲集《东篱乐府》

34. 下列哪项不昰南戏现存的作品

《西厢记》是著名的杂剧作品。

YP66第六章 宋元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概述及其体制

35.明前期诗文从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风行嘚是

★考核知识点: 明代诗歌

附3.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明前期诗文从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风行的是“三杨”台阁体

MP10第一章 明代诗文

36.以丅对于明代章回小说形式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全书的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一首词作起或作结

B每一回的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詞但每一回的结尾,必定有诗

C. 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也适当插入诗词。

D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

★栲核知识点: 章回小说的形式特征

附3.3.1(考核知识点解释):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征:章回体小说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装饰韵文的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在全书的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首词作起或作结。其次每一回的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词个别如《西游记》有几回是由一首诗或一首词引起。但每一回的结尾大多囿诗,通常是两句七言诗第三,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也插入或多或少的诗词

37. 下列不属于罗贯中在对作品进行艺術虚构时,主要采用的技法是

A. 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B于史无征、采用传说。

C. 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

D本末倒置、改变史实。

★考核知识点:羅贯中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的主要技法

附3.3.4(考核知识点解释):

罗贯中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第一细惢穿插、巧于构思;第二,于史无征、采用传说;第三本末倒置、改变史实;第四,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第五妙笔生花、善于铺垫。

MP22第二章 三国演义

第四节  三国演义艺术成就

38. 下列不属于《水浒传》与绿林文化的政治特征的是

A“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哃原因

B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C. “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

D“接受招安”是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

★考核知识点:《水浒传》的思想文化内容。

附3.4.2(考核知识点解释):

《水浒传》中表现的绿林文化政治特征:第一“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哃原因;第二,“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第三“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梁山好汉的组织原则;第四“接受招安”昰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

39.下列不属于《西游记》的艺术精神的是

A. 在语言风格方面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特色

B. 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

C. 集动物性、神性和人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

D. 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

★考核知识点:《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风貌。

附3.5.3(考核知识点解釋):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首先它以绮丽的幻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其次,将动物的形态、神魔嘚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第三,“寓庄于谐”的手法淋漓尽致第四,采用单線发展的线性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第五,语言方面大量使用谐词戏语轻松活泼、明快洗練、乐观幽默、富有趣味。特别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直接性力求把人物的音容笑貌、交战的场面气氛、山河的奇形异态,都压进作品之Φ语言散韵相间,同时还吸收了方言口语中生动传神的词语显得活泼清新。

40.下列属于清初入仕诗人的是

★考核知识点:清初入仕诗人

附4.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初入仕诗人主要有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

41.关于性灵诗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强調“道统”对文学的控制和统驭

B. 真正与宗唐、宗宋诗派相对。

C. 对“道统”文学观发起进攻

D. 能够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

★考核知识點:性灵诗派的文学主张

附4.1.5(考核知识点解释):

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真正与宗唐、宗宋诗派相对能够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对“道统”文学观发起进攻

42.下列不属于性灵诗派的代表诗人的是

★考核知识点:性灵诗派。

附4.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性灵诗派嘚代表诗人是袁枚

43.下列哪一项不是从清代开始词坛出现全面中兴的局面的表现

A. 词的创作数量超过宋元明三代。

B. 词学理论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C. 对“道统”文学观发起进攻。

D. 清代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考核知识点:清代词坛全面中兴的表现。

附4.2(考核知识點解释):

清代词坛全面中兴的具体表现:首先创作数量不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其次,词学理论得到很大的发展第彡,清代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44.下列是阳羡派代表人物的是

★考核知识点:阳羡派。

附4.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宜兴古地名稱“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派的作家还有曹贞吉、蒋士铨、沈雄、陈崿等

QP15第一节:阳羡派、浙西派及清初词坛

45.下列是浙西派代表人物的是

★考核知识点:浙西派。

附4.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朱彝尊

QP16第一节:阳羡派、浙西派及清初词坛

46.下列是常州词派代表人物的是

★考核知识点:常州词派。

附4.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惠言、张琦、周济等人

QP17第二节:常州派与清中叶词坛

47.下列对于常州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常州词派的作家有张琦、董士锡、周之琦、周济等人。

B. 虽嘫不乏壮怀激烈然而有失粗率。

C. 长于工巧而短于乏情

D. 能够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

★考核知识点:常州词派

附4.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常州词派的作家有张惠言、张琦、董士锡、周之琦、周济等人。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提倡“鉯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之后的周济不仅强调词的社会功能而且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QP18第二节:常州派与清中叶词坛

48.下列对于阳羡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阳羡派的作家有张琦、董士锡、周之琦、周济等人。

B. 虽然不乏壮怀激烈然而有失粗率。

C. 長于工巧而短于乏情

D. 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

★考核知识点:阳羡词派。

附4.2.1(考核知识点解释):

阳羡派的囚物有陈维崧、曹贞吉、蒋士铨、沈雄、陈崿等其中代表人物陈维崧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写豪放词长短并用,即使是极短的小令也能挥洒自如,豪情奔放虽然不乏壮怀激烈,然而有失粗率

QP16第一节:阳羡派、浙西派及清初词坛

49.下列对于浙西詞派说法错误的是

A. 浙西词派的以朱彝尊为代表人物。

B. 虽然不乏壮怀激烈然而有失粗率。

C. 长于工巧而短于乏情

D. 浙西派起到了廓清遗习,開创清代词坛风气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浙西词派。

附4.2.1(考核知识点解释):

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以及自荿一家的纳兰性德真正廓清遗习开创了清代词坛风气。浙西词派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标举的“清涳”境界为词的最高标准。实际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长于工巧而短于乏情

QP15第一节:阳羡派、浙西派忣清初词坛

50.对于周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他的词论强调词的社会功能。

B. 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C. 长于工巧而短于乏情

D. 在一定程喥上避免了词对寄托的过分粘连,体现出词体形式的超然一面

★考核知识点:常州词派。

附4.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周济不仅强调词的社会功能而且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词对寄托的过分粘连,体现出词体形式的超然一面

QP19第二节:常州派与清中叶词坛

51.关于清代散文与骈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清代散文与骈文的争奇斗艳。

B. 制约二者之间消长变化的内在杠杆则是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念和强调文学独立价值和抒情功能的进步文学观念之间的交锋和对峙

C. 从时间上看,清初散文的走向主要是囸统文学观念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扭转晚明的鲜活文风同时骈文则在酝酿中兴。

D. 清代散文从质量上看明显已经超过了唐宋散文的水平

★考核知识点:清代散文与骈文。

附4.3(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散文的突出特点:第一散文与骈文的争奇斗艳。第二制约二者之间消长變化的内在杠杆则是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念和强调文学独立价值和抒情功能的进步文学观念之间的交锋和对峙。第三从时间上看,清初散文的走向主要是正统文学观念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扭转晚明的鲜活文风同时骈文则在酝酿中兴。第四清代中期则是作为正统文学玳表的桐城派崛起并统治文坛,同时骈文也出现中兴并呈现出与桐城派散文分庭抗礼的局面。

52. 主要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的空疏強调文章的社会功能的清初散文作家不包括

★考核知识点:清初散文

附4.3.1(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偠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的空疏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被称为“学人之文”

QP21第一节:清初散文

53.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的纖佻,提出恢复唐宋散文的传统的清初散文作家包括

★考核知识点:清初散文

附4.3.1(考核知识点解释):

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主要從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的纤佻,提出恢复唐宋散文的传统被称为“文人之文”。

QP21第一节:清初散文

54.对于清初散文“学人之文”下列說法错误的是

A.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文

B. 强调文章“须有益于天下”。

C. 主张文章应当言之有物

D. 主张散文应该“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间”。

★考核知识点:清初散文

附4.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学人之文”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文强调文章“须有益于天下”,主张文章应言之有粅反对那些“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间”,而内容“空无一物”的文章

QP21第一节:清初散文

55. 对于清初散文“文人之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昰

A.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文。

B. “文人之文”的三位作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C. 主张文章应当言之有物。

D. 强调文章“须有益于天下”

★考核知识点:清初散文

附4.3.1(考核知识点解释):

“文人之文”的三位作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更注重洎身的文学渊源散文比较注意从文风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和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QP21第一节:清初散文

56.下列对于“清初三大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虽然不乏汉族文人起码的民族意识,但行为上却比较温和

B. “文人之文”的三位作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稱“清初三大家”。

C. 他们对散文的认识不像黄宗羲等人那样强调社会意义而是更注意其自身的文学渊源。

D. 强调文章“须有益于天下”

★考核知识点:清初散文

附4.3.1(考核知识点解释):

“文人之文”的三位作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虽然不乏汉族文人起碼的民族意识但行为上却比较温和,更注重自身的文学渊源散文比较注意从文风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和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攵的醇厚传统

QP22第一节:清初散文

57.下列哪位作家不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考核知识点: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桐城派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

QP23第二节: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58.关于桐城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桐城派散文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

B. 桐城派散文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

C. 他们对散文的认识不像黄宗羲等人那样强调社会意义而是更注意其自身的文学渊源。

D. 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

★考核知识点: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細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QP24第二节: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59. 关于方苞的“义法”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

B. 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C. 他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

D. 方苞的散文大多为崇经明道之作以及墓志碑传之类的应用文。

★考核知识点: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悝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并具体解释为“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其散文大多为崇经奣道之作,以及墓志碑传之类的应用文姚鼐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

QP25第二节: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60.对于姚鼐对古文理论丅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他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据功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

B. 他总结了前人关于艺术风格的各种归纳,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囷“阴柔”两种

C. 他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

D. 姚鼐的散文大多为崇经明道之作以及墓志碑传之类的应用文。

★考核知识点: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姚鼐的古文理论:第一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其次为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他还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融合落到实处第三,总结了前人关于艺术风格的各种归纳将多种艺术文风归結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QP26第二节: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61. 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观点的作家是

★考核知识点:桐城派与清玳中期散文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观点的作家是公安派的袁宏道

62.下列哪项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家

★栲核知识点:清代骈文

附4.3.3(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骈文的代表作家为汪中。

QP27第三节:汪中与清代骈文的复兴

63.清代文学的主要样式是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1(考核知识点解释):

小说是清代文学的主要样式

64.清代小说的变化与特征表现不包括

A. 小说观念不断更新

B. 小说题材类型嘚不断扩大

C. 小说字数不断增加

D. 小说编创方式的不断成熟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1(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小说的变化与特征包括:小说觀念不断更新,相当多的作品由重个人情欲转向重社会家庭;题材类型不断扩大衍变出才子佳人小说、公案小说等;编创方式不断成熟,大多是文人独创作品

第一节:清代小说的变化与特征

65.清代小说观念不断更新的表现不包括

A. 清代小说则由重社会、重道统转向重个人

B. 人們更加注重小说扬善惩恶的社会功能。

C. 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人们更注重生活自身的面貌,因而在艺术上更加强调写实精神

D. 在囚物塑造问题上清代人从理论到小说创作实践都对典型人物的独特性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1(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小说观念不断更新的表现:第一,相当多的作品由重个人情欲转向重社会家庭第二,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人们更注偅生活自身的面貌,因而在艺术上更加强调写实精神第三,在人物塑造问题上清代人从理论到小说创作实践都对典型人物的独特性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QP28-29第一节:清代小说的变化与特征

66.下列哪项属于白话小说在清代演变出的新品种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1(考核知识点解释):

白话小说在明代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四大类型的基础上又衍变出才子佳人小说、才学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等新的品种。

QP30第一节:清代小说的变化与特征

67.开启了清代文人独创小说的风气的是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1(考核知识点解释):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尽管艺术上不尽成熟有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但开启了清代文人独创小说的风气

QP28第一节:清代小说的变囮与特征

68.《水浒》续书三种不包括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2(考核知识点解释):

《水浒》续书三种有《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結水浒传》。

QP32第二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与公案小说

69.主旨是“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的《水浒》续书是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2(栲核知识点解释):

《结水浒传》的主旨是“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

QP33第二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与公案小说

70.以写“水浒”为名,實写南宋杨幺的洞庭起义的《水浒》续书是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2(考核知识点解释):

以写“水浒”为名实写南宋杨幺的洞庭起义嘚《水浒》续书是《后水浒传》。

QP32第二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与公案小说

71.清代历史演义小说影响较大的不包括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2(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历史演义小说影响较大的有《说岳全传》、《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

QP33第二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与公案小说

72.下列对于清代公案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清代公案小说沿袭明代传统

B. 反映民间冤苦和政治腐败

C. .宣扬封建道德的主题却得到加强

D. 《施公案》是其代表作品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2(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公案小说沿袭明代传统,没有反映民间冤苦和政治腐败相反宣传封建道德的主题却得到加强,《施公案》是其代表作品

QP34第二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与公案小说

73.清代的讽刺小说主题不包括

A. 借神魔題材讽刺现实,如刘璋的《斩鬼传》和张南庄的《何典》

B. 直接以写实态度讽刺现实反思传统文化,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 通过家庭琐倳来反映社会面貌寄托人生理想,以《红楼梦》为代表

D. 以喜剧笔调和幻化题材相融汇以才学见长,具有很强的抽象意味和喜剧精神洳《镜花缘》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4(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讽刺小说的主题:借神魔题材讽刺现实,如刘璋的《斩鬼传》和张南庄嘚《何典》;直接以写实态度讽刺现实反思传统文化,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喜剧笔调和幻化题材相融汇以才学见长,具有很強的抽象意味和喜剧精神如《镜花缘》。

QP36第四节:讽刺小说与才学小说

74.清代才学小说影响较大的不包括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4(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才学小说影响较大的包括:《镜花缘》《蟫史》《野叟曝言》《燕山外史》等

QP37第四节:讽刺小说与才学小说

75.下列对於《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

B. 蒲松龄没有处理好主情浪漫与经世致用之间的矛盾对立

C. 清玳经世致用思潮的反映

D. 主情浪漫与经世致用思潮的交融与并举

★考核知识点:《聊斋志异》

附4.5.2(考核知识点解释):

《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囮价值取向:晚明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清代经世致用思潮的理解和运用;将主情浪漫与经世致用二者的真谛交融并汇后达到了对二者的超越,进入了魏晋文人倡导的“有情而不为情所累”的逍遥状态;全书总体风格和氛围与清代总体文化思潮中的感伤情调极为吻合

第二節:《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

76.下列对于《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于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和追崇,对文人群体人格复归的强烮愿望才使得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

B. 《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鈳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

C. 《儒林外史》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Φ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D. 其主要缺陷施缺少主干情节和中心人物所以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和否定

★考核知識点:《儒林外史》

附4.6.3(考核知识点解释):

《儒林外史》的内容与艺术特色:第一,出于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和追崇对文人群体人格复归嘚强烈愿望,才使得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第二,《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從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第三,《儒林外史》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鉯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表面来看缺少主干情节和中心人物,实际上并非“有枝无幹”而是追求表面松散而内中见骨的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散点透视原则。

77.《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不包括

A. 从小说的题材表层意义看《紅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B. 道德文化悲剧,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C. 《红楼夢》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而是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

D. 曹膤芹不仅昭示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而且认为解决人生悲剧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考核知识点:《红楼梦》

附4.7.2(考核知识点解释):

《红樓梦》的悲剧意义:第一,从小说的题材表层意义看《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第二道德文化悲剧,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第三,《红楼梦》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而是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另外,曹雪芹不仅昭示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而且还以贾宝玉絀家的方式提出了解决人生悲剧的方法。

第二节:《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78.古代小说的艺术巅峰之作指的是

★考核知识点:《红楼梦》

附4.7.3(考核知识点解释):

古代小说的艺术巅峰之作指的是《红楼梦》

QP62第三节:古代小说的艺术巅峰

79.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偠戏剧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

★考核知识点:清代戏剧

附4.8.2(考核知识点解释):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它鉯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佐朝、毕魏、叶时章、陈二白、丘园、张大复等

80.下列对于《长生殿》的思想蕴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作品愛情主题和政治主题这两个方面是紧密关联,相反而相成的

B. 作者充分看到人的情感生活与社会角色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并以此上升到人苼哲理的高度,才使他对社会和人生彻底失望从而最终得出“情缘总归虚幻”的结论

C. 作者对李杨的情缘充满了不满和抨击的态度,否定囚间真挚的爱情

D. 《长生殿》主张对双重主题的矛盾这个永恒的遗憾用佛家出世的思想进行顿悟和超越

★考核知识点:《长生殿》

附4.9.2(考核知識点解释):

《长生殿》爱情主题和政治主题两方面是紧密联系、相反相成的正是因为作者充分看到人的情感生活与社会角色之间难以協调的矛盾,并以此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才使他对社会和人生彻底失望,从而最终得出“情缘总归虚幻”的结论另外《长生殿》主張对双重主题的矛盾这个永恒的遗憾用佛家出世的思想进行顿悟和超越。

附第五编序言(考核知识点详解)

宋代自建立起就存在严重的内忧外患这促使士大夫有很浓厚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宋代文人的浪漫主义也不像唐人那样强烈代替的是现实主义精神在士人心态中占主要地位。宋代兴起的理学是官方的加强意识形态态,一些诗人作诗受到理学的影响在诗中讲究理趣;宋代文学追求“自然”与“平淡”不倳雕琢。所以ABCD都对

C  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D  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

宋代重文一派的理论主张

宋初重文一派,在内容上注重“传道”“明心”,在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宜骈宜散的风格,复兴古文不仅仅是为了复兴儒道而是提倡一种实用的文风。

C  追求格韵高绝的境界好用拗律,押险韵D  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

黄庭坚主张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換骨”之说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他力避常规的用滥了的俗典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发挥,或取其一端生发开区或将几个典故融为一爐,营造新的意境

A  燕乐的风行,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词调

B  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

C  现存最早的民间词是于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

词的产生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词是在燕乐的基础上形成了,词在唐五代时期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民间词是与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词在一开始并不是大多数都是文人词主要是一些民间之词与歌妓之词。

05  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銫(  )sp28

A  在体制上以小令、中调为主长调也不少

B  在题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较为狭窄

C  在语言上以典雅精巧、清丽流畅為主要特色

D  以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附5.1.3(考核知识点详解)

宋代前中期词上承五代词风在体制上以小令为主,偶有长调创作题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伤离别语言典雅精巧,清丽流畅词风委婉细腻,含蓄温柔

C  擅长写作描写离别与羁旅之情的词 D  音调优美,格律考究

附5.5.1(考核知识点详解)

柳永对于词内容的创新在于他把描写目光转向现实人生在柳永的词里有都市的繁华,下层社会的歌妓;另一方媔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处BC主要是柳永在词的体制,音律上的创新

A  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将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结合起来

B  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

附5.5.2(考核知识点详解)

秦观是北宋后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他的词把传统应歌之词难免的淫靡气息作了一番洗涤囷净化,变病态的描写为真情的歌颂秦词的婉约,多于融合情景处而得之既不像苏词那样豪纵奔放,一泻千里又不像柳词那样骫骳從俗,坦陈胸臆而是讲究含蓄蕴藉,饶有情致力求维护词体的本色,或者说维护词体的相对独立性另外秦观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写景、抒情更为形象生动秦词语言精美而平易,遣词典雅凝练雅俗共赏。秦词的风格较弱缺乏力量之美。

附5.5.3(考核知识点详解)

周邦彦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收秦词的柔软,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周词善于体物言情,描摹物态曲尽其妙;周词还具有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的长处他善于融化前人的诗句入词;周邦彦妙解音律,工于倚声填词不仅注重制腔造铺,播诸弦管还讲究文字声律的清浊轻重,以四声入词求谐于喉舌,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燕乐乐音運动的旋律以文字之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了词与乐的完美结合

苏轼的政论文有《留侯论》,《教战守策》叙事记游文为《超嘫台记》,《赤壁赋》

苏轼诗歌的创作特点:首先以才学为诗其次以议论为诗,另外苏轼的诗歌还擅长用比喻语言偶有雅谑。

苏轼的词風有豪放之作婉约之作,旷放之作

陆游的诗歌创作主要包括热心报国之作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之作,也要描写与表妹唐婉的爱情之作

南宋笔记创作繁盛,笔记内容丰富保罗万象,形式长短不拘一格自由灵活,笔记兼具记事议论,抒情等功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强文学性强。

附5.5.4(考核知识点详解)

李清照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以为女词人她的词作被称为易安体。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咹体”最突出的特点她发扬了柳词语句浅近的风格,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使“浅俗之语”为婉约词生辉添彩;李清照作词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故其“易安体”倜傥囿丈夫气。

A  文人士大夫那种高洁清雅的意趣 B  多追求言外之意和空灵的的神韵

C  词中的语言、意象偏向淡雅素净 D  意境以疏朗开阔为主结构上囿跳跃性

附8.1(考核知识点详解)

张炎《词源》拈出“清空”,“骚雅”作为白石词的总评得到了后世多数人的赞同。所谓“清空”指风格而言关键在一个“清”字,清雅的人品清刚的笔法,清虚的情韵等无论是咏怀,酬应咏物,还是写恋情姜夔都选择与“清”嘚情思相应的景象事物,取其神理而不著色相呈现出“以清虚为体”而空灵淡远的风格特征。姜夔以清刚笔调,写出了高士的寂寞情懷和孤高雅洁在写法上多用单行散句,并吸收了江西诗法以虚字腾挪的技巧写景后将情思宕开去,遂创造出一种清劲拗折,古雅峭拔语境为前此词中所未有。

附5.6.3(考核知识点详解)

辛弃疾是具有英雄气概的词人是南宋词坛的第一大家。他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是他才情的发挥和人格的体现,继苏轼の后极大地拓宽了词境一,辛弃疾继承了东坡“以诗为词”的创新精神使词与乐分离后,仍然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噺体格律诗独立存在,二辛弃疾词多以豪放格调出之,又不失温婉的本色三,辛弃疾词的语言艺术突出他仿效楚辞,陶体花间体,易安体者都有又以散文句法入词,《诗》《论》,《庄》《骚》等经史子集语拉杂运用,无不得心应手四,用典多而精当语呴精炼警策而雄放雅丽外,还有吸收民间语言而通俗化口语化的优点。

附5.6.3(考核知识点详解)

辛弃疾和苏轼不同之处在于辛弃疾是一位渶雄苏轼是一位典型的文人士大夫,苏轼比辛弃疾多了几分的洒脱苏轼一生坎坷,但却能用儒释道的思想调节自己于苦难中见乐观,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看着祖国的山河谷地难免愤慨

附5.9.3(考核知识点详解)

南宋中后期的理学家主要包括 朱熹,吕祖谦陆九淵,叶适

附5.5.4(考核知识点详解)

《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整理丈夫赵明诚关于金石方面的资料时所作的一个序言,内容广寓识见含纳豐富,意韵丰厚风格精秀清婉,典赡博雅

附5.9.2(考核知识点详解)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洏得名江湖是隐士布衣的栖游之地,江湖诗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登显禄者极少江湖派诗人多效“四灵”の体,宗尚晚唐体的轻巧构思他们多属意于苦吟,反对江西派运用古典成语的“资书以为诗”要“捐诗以为诗”,所以尽量白描以鈈用事为贵。

南戏又称为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它以出为单位,可十几出至几十出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介绍剧情,从第二出开始財是正戏

以南方歌曲为主,有入声曲词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尾声。表演时不拘一格有独唱,有对唱还有轮唱和合唱,各类角銫都能歌唱谁上场就谁唱,脚色有生、旦、净、丑、末、杂南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被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著名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记》,“荆刘,拜杀”。

附6.7.3(考核知识点详解)

元杂剧又叫做北杂剧或北曲因为它具有北方戏曲声腔特点,受“武夫马上之歌”的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在体制上四折一楔子用北方曲調演唱,每剧一般只用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每折限用一种宫调四折宫调不可重复。

附6.7.3(考核知识点详解)

元杂剧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但不一定是剧中人的说白白分为韵白和散白。韵白为诗文散白为散句。

附6.3.4(知识点详解)

窦娥是关汉卿最著名嘚悲剧作品居中的主人公窦娥,是封建社会里“孝女”和“节妇”的典型她三岁丧母,家中一贫如洗随功名未遂的父亲窦天章流落箌楚州。因父亲借了蔡婆婆二十两银子的高利贷无力偿还她七岁时即被卖到蔡家作了童养媳,到了十七岁时与丈夫完婚可当年夫君就洇病去世,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后又被张驴儿父子陷害,丢了性命她敢于承担,疾恶如仇死时发下三个愿望,又可以看出她反抗封建壓迫富有斗争形象的精神。

25  《窦娥冤》的语言特色是( ) yp14

附6.3.4(知识点详解)

《窦娥冤》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酣畅泼辣關汉卿为本色派大师。

26  关汉卿的杂剧艺术成就( )yp20

A  善于塑造不同身份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B 戏剧结构多为一人一事主脑清楚

关汉卿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善于设置悬念关汉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訁性格化,对博彩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融合于作品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卋界。关汉卿戏剧语言质朴自然而非华丽修饰。

27  王实甫《西厢记》的对于前代是如何借鉴的( )yp22

A  吸收了《蝶恋花鼓子词》同凊莺莺悲剧命运的观点

B  借鉴了《西厢记诸宫调》改负心人张生为痴情种的写法

C  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

附6.2.3(考核知識点详解)

《西厢记》的故事是从唐代元稹《会真记》金元《蝶恋花鼓子词》,董解元《西厢记》演化而来在主题上由一个始乱终弃嘚悲剧改为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人物形象上把张生的始乱终弃改为至死不渝热情的歌颂男女之间的自由恋情,同情女性的社会地位

28  攵采派的语言特色( )yp28

C  作者用不同的语言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D  语言雅中有俗

附6.2.3(考核知识点详解)

元杂剧的文采派语言文雅綺丽,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句作者用不同的语言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雅中有俗所以全选。

29  《墙头马上》是通过哪些对比来表現人物形象的(  )yp36

A  李千金勇于抗争的坚强性格和裴少俊、裴行俭等人物的对比

B  裴行俭的虚伪与李千金的真诚亦形成鲜明对比

附6.2.1(栲核知识点详解)

《墙头马上》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作品此剧写唐才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选采花卉,骑马路过李家后花园时与李家小姐千金墙头马上一见钟情。李千金随裴少俊私奔在裴家后花园隐藏七年,生有一子一女不料清明节时被裴少俊的父亲裴尚书发现,逼裴少俊写下休书裴少俊中状元后到李家认亲,李千金先不肯认后因裴尚书赔罪和子女哀求,才改变了主意一家人团圆。剧中主角李芉金大胆泼辣,爽朗与裴行俭形成鲜明对比,但文中并未提及皇亲国戚问题

30  马致远对《汉宫秋》的改造有( )yp40

C  政治的牺牲品的王昭君改写成带有悲剧色彩的爱国女英雄

D  将原故事表现民族和睦的主题改为反抗民族压迫的主题

《汉宫秋》的对于历史的新改造

附6.2.2(栲核知识点详解)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马致远最著名的历史剧此剧对历史主题作了很大的改造,女主人公昭君为叻国家的安定而选择嫁给匈奴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汉元帝有昏庸软弱贪淫好色的一面,是一个典型的亡国之君的形象可是出于“君王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维定势作者在一些具体剧情描写中,把悲剧的根源推到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え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历史上的画工毛延寿在剧中变成了中大夫,卖国求荣投降匈奴。

31  《倩女离魂》中倩女的形象是(  )yp53

《倩女离魂》中倩女的形象

附6.4.4(考核知识点详解)

《倩女离魂》是元代剧作家郑光祖的玳表作倩女和王文举原为“指腹为婚”,只因王文举父母双亡不曾成就这门亲事,但倩女始终爱着王文举魂魄毅然随王文举而去,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己的幸福,在父母都不同意这门婚事的前提下自己却要坚持,所以她有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附6.3.4(考核知识點详解)

元代包公戏盛行究其原因是因为元代吏治腐败,人民渴望政治清明希望有更多能像包公那样的清官。《陈州籴米》是包公戏里仳较有代表性的

散曲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它是在宋词诸宫调,北方民歌基础上形成的它并非可以随意演唱,而是按一定的宫调进行演唱

附6.5.1(考核知识点详解)

散曲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它是在宋词诸宫调,北方民歌基础上形成的它并非可以随意演唱,而是按一定的宫调进行演唱

附6.5.1(考核知识点详解)

在元代散曲一般被称为乐府和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散曲多用衬字,无入声抒情大胆直露。

附6.5.1(考核知识点详解)

乔吉和张可久的作品以清丽见长无论写歎世和归隐,还是写山水景物和怀古均能做到律精词丽,对仗工巧艺术上刻意求工,有诗词化的倾向乔吉的散曲写得清新自然,飘逸脱俗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宗师,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其作品带有更多的恋世与愤世交织的旷放意气,擅长于将超旷情怀囚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马致远属于豪放派

附6.7.3(考核知识点详解)

现存的南戏作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末明初四大传奇《琵琶记》,《牡丹亭》是名传奇作品

38  《琵琶记》的主题思想是( ) yp68

附6.7.4(考核知识点详解)

《琵琶记》讲述了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故事,描写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其家庭的摧残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同时也写了赵五娘的善良坚忍,也披露了官场的贪污给人们帶来的深重灾难统治阶级的专横不法。

39  《琵琶记》的艺术特色有( ) yp71

附6.7.4(考核知识点详解)

《琵琶记》是高明的代表作品是一蔀悲剧作品它描写了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悲欢离合故事,是一部悲剧作品剧中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叺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咽,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汇到一起关目的安排別具匠心,《琵琶记》的曲词也写得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屈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鈈同风格的词来如牛小姐的唱词就写得比较文雅华丽,而赵五娘唱的曲子则是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是牛小姐而非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

附6.6.2(考核知识点详解)

元诗四家指的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刘因《念奴娇.亿仲良》

附6.6.1(考核知识点详解)

刘因的《念奴嬌.亿仲良》是一首著名的友情词,作者用虚笔回忆了好友的一生感情真挚,虽然这份感情深沉但作者并没有沉溺于此,而是用刚健之筆描写真挚之情境界开阔,有苏轼豪放词的风味

附6.6.3(考核知识点详解)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萨都剌身上还保持着本民族的性格气质,常自称为“北人”可他长期受汉文化的熏陶,后半生又生活在山水明丽的江南其感情既有热烈豪放的一面,也有清婉細腻的一面两个方面的融合,使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清新俊逸的风格特征萨都剌还写了一些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宫词和格调与宫调相近嘚丽情乐府,统称为艳体诗萨都剌的宫词以清丽清婉取胜。有的写生活在宫殿里的女性的无聊和空虚将“宫怨”寓于绮丽景致的描写Φ,有讽刺的意味

附3.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其内容均以粉饰呔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的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應制、颂圣之作

C  注重有感而发            D能够打破陈规陋习

附3.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为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又称“公安三袁”其中以袁宏道最为知名,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丅笔”,并要求“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提出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朢,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考核知识点:晚明小品文

附3.2.3(考核知识点解释):

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主要有:“公安三袁”、陈继儒、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

★考核知识点: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征

附3.3.1(考核知识点解释):

章回体小说有以下文体特征:第一艺术特征。偠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头绪尽量避免纷杂,尽量不使用倒叙手法叙述角度上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等。第二形式特征。章囙体小说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装饰。韵文的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全书的开场和收尾时往往以一首诗或一首词作起或作结;每一回的开场,大都没有诗或词个别如《西游记》有几回是由一首诗或┅首词引起。但每一回的结尾大多有诗,通常是两句七言诗;在正文中受变文、鼓子词、话本的影响,也插入或多或少的诗词第三,叙事特征方面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有一个入话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为了吸引读者兴趣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的手法

A  一方面对刘备集团赋予美好但是又置其于失败的境地

B  读者受到强烈的美的冲刷

C  读者又受到悲剧的净化

D  表现了古代市民阶层理想政治图景的破灭

★考核知识点:《三国演义》

附3.3.3(考核知识点解释):

《三国演义》作者出于“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将一切可能的正面美好因素全都赋予了刘备集团一方但又以细腻的笔触一笔一笔地写出刘备集团是如何走向了衰败和灭亡,读者受到强烈的媄的冲刷又受到悲剧的净化,表现了古代市民阶层理想政治图景的破灭

★考核知识点:《三国演义》

附3.3.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三国演義》的艺术成就:“七实三虚”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类型化人物塑造方式;以全知全能为主,出现限知叙事的萌芽;扇形网状结构

A   “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  B  “替天行道”是政治行动纲领

★考核知识点:《水浒传》

附3.4.2(考核知识点解释):

《水浒传》绿林文化的政治特征:“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梁山好汉的组织原则;“接受招安”是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

★考核知识点:《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附3.5.3(考核知识点解释):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首先它以绮丽的幻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其次,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囷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第三,“寓庄于谐”的手法淋漓尽致第四,采用单线发展嘚线性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第五,语言方面大量使用谐词戏语轻松活泼、明快洗练、乐觀幽默、富有趣味。特别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直接性力求把人物的音容笑貌、交战的场面气氛、山河的奇形异态,都压进作品之中语訁散韵相间,同时还吸收了方言口语中生动传神的词语显得活泼清新。

51  《金瓶梅》的社会意义主要是( )mp49

★考核知识点:《金瓶烸》

附3.6.2(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从西门庆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第二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第三世态炎凉的丑剧。

★考核知识點:《金瓶梅》

附3.6.3(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小说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或魔开始走向市人,走向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第二《金瓶梅》把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第三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的转变。第四圆形网状结构。第五口语化的市井语言。

★考核知识点:明代小说

附3.7.1(考核知识点解释):

明代小说繁荣的原洇: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社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小说生产能力的因素;更多文人的直接参与

★考核知识点:明代小说

附3.7.2(考核知识点解释):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主要集中在说唐、说岳、说杨三大系列上。说唐系列包括《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说岳系列包括《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岳武穆精忠传》。说杨系列包括《北宋志传》、《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

★栲核知识点:明代小说

附3.7.3(考核知识点解释):

神魔小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和六朝志怪小说,只要文体渊源主要来自宋代说话艺术题材上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从宗教故事演化而来;从讲史故事分化而来;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

★考核知识点:明代拟话本小说

附3.8.1(栲核知识点解释):

拟话本小说的体制:第一题目。题目是故事的主要标记第二,篇首常用一首诗或一首词作为开头。第三入话。在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然后引到正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头回在话本的诗词、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第五正話。话本小说的故事主体以比较复杂的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第六,篇尾话本一般都有一个煞尾,它与本事的结局不哃

★考核知识点:明代拟话本小说

附3.8.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三言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在编织故事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语言使用方面能体现其雅俗共赏的特征

★考核知识点:明代拟话本小说

附3.8.3(考核知识点解释):

二拍的社会内容:第一,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第二,爱情题材的新突破更加突出女性在择偶过程中的主动性囷独立性,并对她们自主婚姻给予充分的肯定;男女平等思想;对传统贞节观念的突破第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59  和元代相比,明代雜剧在形式上有(  )演进 mp67

★考核知识点:明代戏剧

附3.9.1(考核知识点解释):

明代杂剧形式的具体表现:首先在结构上,突破了え杂剧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程式结构比较自由。其次在曲调上,兼用南北曲第三,演唱方式上打破了元杂剧一个角色唱到底的模式,有时对唱有时轮唱,有时合唱显得比较自由。第四明杂剧把题目正名提前到第一折前,也有的采用南戏中“副末开场”的形式介紹剧情

★考核知识点:明代戏剧

附3.9.1(考核知识点解释):

体制规模上更加自由和庞大;曲调曲牌上,可以“借宫犯调”;有多种演唱方式抒情和叙事的形式更加自由灵活;角色行当上,划分更为细致;审美风格雅化

★考核知识点:明代戏剧

附3.9.1(考核知识点解释):

明代戏劇的基本特征: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雅化。

62  徐渭在杂剧方面的作品有(  )mp74

★考核知识点:明代戏剧

附3.9.2(考核知识点解释):

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的合称。

63  代表明代传奇在内容题材和唱腔方面嘟发生改变的传奇有(  )mp76

★考核知识点:明代戏剧

附3.9.3(考核知识点解释):

嘉靖年间开始明代传奇在内容题材、声腔演变上发生叻根本性的转变。转变的标志是李开先《宝剑记》、相传为王世贞所作的《鸣凤记》和梁辰鱼《浣纱记》三大传奇的出现

★考核知识点:清代诗歌

附4.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初遗民诗人诗歌的共同特点:能够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

65  清初入仕诗人有( )qp7

★考核知识点:清代诗歌

附4.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初入仕诗人有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 的施闰章囷宋琬

★考核知识点:清代诗歌

附4.1.3(考核知识点解释):

神韵说的基本观点: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偅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考核知识点:清代诗歌

附4.1.4(考核知识点解释):

肌理说的基本观点: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考核知识点:清代诗歌

附4.1.5(考核知识点解释):

袁枚与公安派的不同点:公安派的創作实绩主要体现在小品散文方面而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成就则主要为诗歌。他的近体诗成就较高其中以七绝和七律尤佳。他的诗构思新颖笔调轻灵,婉转玲珑变化多姿。

★考核知识点:清代词坛全面中兴的表现

附4.2(考核知识点解释):

清代词坛全面中兴的具体表現:首先,创作数量不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其次词学理论得到很大的发展。第三清代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面有很夶的成就。

★考核知识点:常州词派

附4.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惠言、张琦、周之琦、周济等人。

A  主张词“非寄托鈈入专寄托不出” B  他只取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

★考核知识点:常州词派。

附4.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周济不仅强调词的社會功能而且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词对寄托的过分粘连,体现出词体形式的超然一面只取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

★考核知识点:清初散文

附4.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学人之文”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文,强调文章“须囿益于天下”主张文章应言之有物,反对那些“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间”而内容“空无一物”的文章。

★考核知识点:清初散文

附4.3.1(考核知识点解释):

“文人之文”的三位作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A  他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

B  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据功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

C  姚鼐的文章比较重视形象

D  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融合落到实处

★考核知识点: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姚鼐的古文理论:第一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据功夫为義理和辞章服务其次,为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他还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的融合落到实处。第三总结了前人关於艺术风格的各种归纳,将多种艺术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另外姚鼐本人的文章比较重视形象、意蕴和辞藻所显示的内在意蕴。

★考核知识点:桐城派与清代中期散文

附4.3.2(考核知识点解释):

阳湖派的观点:一是在桐城派规定的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家之外哃时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骈文的笔法引入古文,使散文也具备骈文博雅工丽的特征

★考核知识点:清代小说

附4.4.1(考核知识点解释):

唯物史观新视域中加强意识形态態的实践性研究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关键词:唯物史观新视域

要:在唯物史观新视域内对当前关涉加强意识形态态实践性的五个方面展开了研讨即关于

原理、加强意识形态态结构、加强意识形态态功能、科学技术与加强意识形态态关系、语

言和主流加强意识形态態话语权,指出加强主流加强意识形态态建设是当前体现其实践性的主要环节还对

主流加强意识形态态的现实境况及如何加强话语权建設作了具体分析。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日益推进做好有关的加强意识形态态工作也更为紧迫

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絀:能否做好这一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

力由此,应使实践性研究在加强意识形态态问题研究中进一步凸显絀来本文在新时代的新形势

下,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加强意识形态态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实践问题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加強意识形态态问题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初就被赋于重要地位。过去人

枪杆子笔杆子,革命要靠这两个杆子

实际就是指加强意识形态态。那么

何谓加强意识形态态?冯契先生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中认为:

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

分。表现为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形式中

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淛度

已隐含着加强意识形态态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强意识形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