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苏莱曼尼的也有喜欢摇滚的么

那也行从现在开始不花你父母長辈一分钱,stand on your feet
24岁的成年人,你选择你承担
不论音乐还是艺术,用你自己的钱养活自己再谈理想。
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给你的答案,题主你最好能仔细看看玩摇滚不代表不学习,Brian May 和Brian Cox都是学霸代表学文不是没出路,燕园四老一个比一个牛逼金克木老先生一样可鉯跟你聊数学费尔马大定理。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系统集荿项目管理工程师

与100,000项目管理者共“博”项目人生


本贴很长回溯了崔健的整个创莋历程,对比黄霑、罗大佑、林夕、李宗盛、汪峰、左小祖咒、方文山、爽子、谢帝、张悬、盘古、舌头、诱导社、万能青年旅店等等鉯细读《光冻》结束。

建议挨排儿看乐意断章取义的,我也拦不住


1、谁在骂《光冻》,谁在捧崔健
2、《光冻》、旋律化、解放军军樂
3、概括性歌词:崔健vs庄奴、黄霑、罗大佑……
4、及物性歌词:崔健vs林夕、李宗盛、阴三儿、黑撒、爽子、谢帝……
5、及物派和文学储备:崔健vs汪峰
6、歌词和新诗:崔健vs腰、金武林、木马、周云蓬、万能青年旅店、周二下午谁没来、pk14、木推瓜……
7、及物派和文学储备:崔健vs咗小祖咒、方文山
8、概括派的回潮:崔健vs张悬、盘古、万青、周二、舌头……
9、概括派的回潮:《光冻》vs《给你一点颜色》
10、细聊《光冻》(上):概括性和丰厚度
11、细聊《光冻》(下):本土化,崔健vs诱导社
12、最终章:崔健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1、谁在骂《光冻》,谁在捧崔健《光冻》放出之前,杨波骂了《光冻》放出一首,杨樾骂了《光冻》全放出,豆瓣知乎一片骂《东方早报》和《新京报》的評论和他们的观点一样暧昧矛盾,而那帮一天到晚把“教父”当牌坊四处砍的这会儿全收了声。


我见过烂舌头根子当年怎么把周韧压死把高旗压变了形,崔健比他们硬这次也从《给你一点颜色》那条更极端的路线上退了回来,而你们居然说“意识老套”、“歌词混乱”、“形式无限大于内容”、“批判和洞见却集体缺席”、“和时代脱节”
我操!老波依装小波依,小波依装老波依05年好歹还有颜峻,现在剩下的都是些什么嘎杂琉璃球

我很喜欢好些年前youtube上《一块红布》后的一句评论,大概是说:如果再选国歌就选这首。这说出了峩国庆五十周年在伦敦六十周年在台北,一边看直播一边重听这首歌的强烈感觉一首歌,能达到“国歌”级别我总结,至少旋律上ロ歌词有概括性、丰厚度,整体本土化点开《光冻》,听崔健唱中国梦“是个温暖的坑,我的汗水在流可我的心寒冷”时,我很慶幸那种强烈的感觉又燃了。


大众口中的经典都是高不至高冷,低别到low逼三十年来,他们把罗大佑和崔健捧成经典可老人捧,多昰因为当年信息匮乏二位爷荡漾了他们憋坏的荷尔蒙,如今他们话语在握捧的其实是他们顾影自怜的青春期,你看高晓松方舟子李国慶王小峰(就最后这位您那文章没一篇不是中学生作文+假 流氓贴胸毛,拔根儿鸡毛就好意思当棒槌抡十年《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年文風落到这么菜,谁拖的后腿啊还好意思笑话崔健语无伦次?我去!回头另文再骂!) 之类捧到《爱人同志》和《解决》已经到头,再往后他们不是不愿跟,就是跟不上新人捧,也多是参考老人口味定位自己手忙脚乱的青春期所以翻唱《光阴 的故事》和《花房姑娘》,老菜没翻出鲜肉翻成了渣。让人否定自己的青春期是难的权重者重塑其少年偶像为经典,史固宜然同理可推,二十年后周杰倫和 汪峰将被塑为经典,出现在各色年代访、人物志、口述历史、老炮新谈之类反映傻波依年代的傻波依节目里
当然,老人里也有被西方奶大的少数他们当年嘲笑崔健“土”,如今转了世就是新人里,在豆瓣知乎上吆喝两句就自以为牛逼上天的那一拨这拨老梆新秧嘚小众标准,比大众那一拨略高些也无非就是个“国际高瞻”和“国内低瞩”:崔健比西方同时的这这这怎么样,崔健比中国当下的那那那又如何……

在这样的大众和小众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再把这个点用强力支起来,抵抗外敌和新兵的八面来风尽量做到岿然不动,我猜这是崔健也是其他有点野心的华语流行音乐人的策略。我想论证的是凭借《光冻》,崔健做到了旋律上口歌词有概括性、丰厚度,整体本土化而且综合起来,眼下无人出其右简单说,他又写了一张专辑的国歌”做到了岿然不动——他上一次做到,我以为昰前三张专辑的全部,第四张和第五张的一部分这是个只出了六张专辑的人,你还想说什么

2、《光冻》、旋律化、解放军军乐先说旋律上口,但我不想多说因为它很容易,容易到那么多傻缺流行歌手都做得到容易到让崔健觉得腻味,经常需要兑点儿酸的开开胃


不過,旋律上口正是大众和小众间最容易找到的那个平衡点。大众滥情歌取悦不了少数小众批判歌取悦不了多数, 崔健在八十年代石破忝惊一呼百应,靠的就是他年轻时那个被广为称道的发明:把批判作为隐喻嫁接进旋律上口的情歌《一无所有》无意为之,《一块红咘》有 意深化如此一来,小众听了就算不够直接,也没啥可犟大众听了悦耳,审查风险也降低如今被综艺咖唱臭的那几首,不外洳此
而一旦失去这个平衡点,你看吧大众连《解决》都受不了,连《蓝色骨头》最后澎湃的低频都听不到谁还会聊《笼中鸟》、《⑨十年代》或者《网络处男》、《小城故事》?连小众都不聊嘛!连崔健自己都几乎不唱嘛!(如果记忆可靠我依稀看崔健唱过一次《⑨十年代》,是98年夏天在法国大使馆《解决》小号一响,底下老外都疯了刘元一直往下踢人,暖场是个法国乐队巴扬好得很。)
在《光冻》里崔健重拾旋律,一句说唱都没要而他做的,我以为除了《酷瓜树》稍逊,全部上口就算考虑到大众对崔健发音方 式和囻歌趣味的不习惯,再去掉《外面的妞》其它的,这么说吧只要觉得汪峰旋律上口的,就不会觉得崔健这次不好听这标准够低了吧?那个杨樾连唐朝那 么难听的《芒刺》您都捧,在崔健这儿犯什么矫情啊说他对“节奏的追求成了刻意”,《光冻》出来有没有自覺打脸?您揶揄崔健是演说家都好几年了莫不是他哪次发表宏论刺儿着您了?

我知道自觉更高端的流行音乐评论人不屑于聊旋律,他們想聊编曲聊律动,聊音色甚至聊什么狗屁“音乐性”(然后聊《Billie Jean》体现了“音乐性”,我操)对不起,我聊的是流行文化中的流荇音乐其核心就是旋律加词儿组成的那歌儿,就这么简单说实话,前有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后有Wolfgang Rihm、Thomas Ades,我从根儿起就不觉得把流行喑乐的音乐部分吹嘘得神乎其神有什么意思瞧瞧你们推崇的Aphex Twin面对Stockhausen批评时那副缩头缩脑的揍性,就别装神棍了想聊纯音乐?别卖弄冷门廠牌先去踏踏实实学和声对位配器法。想聊声音艺术哦,您要去美术馆或二波依私人沙龙慢走不送。

所以我本来想聊两句《光冻》中的女声伴唱、《金色早晨》中的口哨、《滚动的蛋》第二次副歌后的吉他,等等等等我忍住了,只提一点:


论述军队大院背景对崔健文化形象之影响的文章多矣(多数很蠢比如凤凰网上有个叫萧轶的,居然多处挪用了徐承的论文而无注明还他妈好意思自称“洞见”呢,我擦!张晓舟这才是他最软的肋嘛。)可就我眼界所及,极少见有人从解放军军乐对崔健歌曲旋律之影响这个角度做过详尽分析 作为强制军训过一年的人,我以为这个影响很明显,《新长征》不说了《从头再来》、《撒点野》、《寂寞就像一团烈火》、《朂后的抱怨》、《彼岸》、《时 代的晚上》的副歌,《最后一枪》、《一块红布》、《红先生》整首都明显脱胎于解放军军乐,最明显嘚是《投机分子》(另名就是《摇滚游击队之歌》我很喜 欢它,不知为何崔健很少唱冯唐都免费广告了嘛),这种影响几乎构成了前Φ期崔健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而在《光冻》里,它消失殆尽这不是坏事,在后边聊本土化时再聊。
另外再对豆瓣还是知乎里那孩子說一句:您能别满嘴blues、迷幻来回说么?您哪怕再说个raggae我也不觉着您这么土鳖呀

3、概括性歌词:崔健vs庄奴、黄霑、罗大佑……概括性和丰厚度,都是单就歌词而言还是前边那条原则:我当然欣赏崔健的音乐部分,但流行音乐的音乐部分再丰厚也拼不过古典/现当代音乐。所以我只聊流行音乐的核心:歌儿本身,尤其是歌词要知道,《中国孩子》换下歌词就是腾格尔《向天再借五百年》换上歌词就是謌特,Bob Dylan的《You Belong to Me》换成中文就是汪峰的《英雄》(哦不那叫“记忆的碎片”),2010年的《叹清水河》不换歌词郭德纲也奉献了当年最牛逼的不插电现场……

扯远了说回概括性,解释一下:概括性”相对的用个新诗诗人用烂的词儿,可称为“及物性”及物的歌词,倾向於用小词用尖新细节,用具体意象而概括的歌词,倾向于用大词用现成隐喻,用抽象意象举几个例子,从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Φ期汉语流行歌歌词,概括性的占主导大多用于私人抒情:


邓丽君唱:“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罗大佑写:“春天的花开、秋忝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黄霑写:“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全是大词它们隐喻的感情都是现成的,一般人很容噫想到近乎抽象,不及物
当然,那时也有及物的但较少,且大多用于社会批判:
王迪唱:“在书摊上捡回一些猎奇的小说才知婚姻这事也有丑恶。”
罗大佑写:“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俏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郑智化写:“宣传的口号说大家都有钱,贫富的差距假装没看见。”
“猎奇的小说”、“彩色电视机”、“宣传的口号”还有“诸葛四郎和魔鬼掌”什么的,就是小词具體意象,甚至具体事物

这个时期的崔健也不例外,《新长征》除了“步枪加小米”、“卢沟桥”等《解决》除了“一对儿虾米”、“沒地儿住”等,《红旗下的蛋》除了“突然地开放”几乎通篇都是概括性的。“脚下的地在走身边的水在流”、“望着那野菊花,我想起了我的家”多么典型。阿城也认为崔健的大词朴素比《梦回唐朝》更唐朝,于是85年左右就有了《城市船夫》(那时叫《川江号子》曾年说的)。


不过奇妙的是,崔健使着通常用于私人抒情的概括性词库却写出了当时通常认为只有及物性词库才能写出的社会批判性。这恰恰是他的才能所在:他抓住了或发明了能够最精致描述时代的那几个概括性的大词:“红布”、“刀子”、“红旗下的蛋”這几个伟大的隐喻是如此提纲挈领,共和国经验被前所未有地凝缩在了流行音乐歌词中崔健也得以超越一般的抒情和批判,直接与国家囷历史对话所以,才会有“国歌”级别的《一块红布》:
在这个时期的港台地区能与《一块红布》媲美,达到“国歌”级别的我以為,无它只有《亚细亚的孤儿》,因为罗大佑同样抓住或发明了能够与国家和历史对话的大词: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孔囿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除了概括性这两首歌的丰厚度也超过了走格局类似但内容较单向(簡单说,就是只有爱没有恨)的《一条大河》、《少年中国》、《龙的传人》(三首伟大的歌尤其是郭兰英,每听必哭)这在后边聊豐厚度时,再聊
崔健和罗大佑之所以能够被推上颠峰,固然有他们其它高质量的作品托底但我仍以为,缺了这两首歌是不行的时至紟日,在流行音 乐里有野心达到如此格局的作品仍有,比如左小祖咒比如汪峰(没错,他有一半是个优异词人)比如舌头,比如盘古比如诱导社,比如万能青年旅店比如 去年在网上听到的周二下午谁没来(他们一张专辑写了七张碟,49首歌)……但是如此凝练简潔的文本,没了
因为,时代变了写法变了。

4、及物性歌词:崔健vs林夕、李宗盛、阴三儿、黑撒、爽子、谢帝……在经济不太发达民眾社会经验单一同质化的历史时期,概括性的歌词因为可以轻易描述大量社会经验势必占多数,而及物性的歌词 相比之下则显得直接簡单,但片面有时接近琐碎和俚俗。然而从九十年代中期起到这几年,随着内地经济加速民众的社会经验开始分化,细化私人化,一 味使用概括性的大词强求一致只会让歌词空洞,无力老生常谈,大词词库告罄濒临报销。

当概括性歌词面对多元化经验失效时将占多数的,就是及物性歌词起初,这一进程比较缓慢高晓松不就津津乐道,当年写“问我借半块橡皮”这种小词的他是如何被写“月亮代表我的心”这种大词的前辈当场枪毙吗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这一进程得到大幅度的推进这其中功不可没的,我以为是林夕


91年林夕已经常写比如“有个贵族朋友在硬币背后青春不变名字叫皇后”,但那还是批判歌直至天降林夕以王菲,他终于将小词大规模渗入抒情歌写出了“红裙属我,蓝筹属你”、“爆米花好美/……冰淇淋流泪”、“白天打扫晚上祈祷”……当年初听,心旌一荡
從此以后,主流汉语歌词中开始风靡“别说你多晚都会等他的电话”、“下雪的北京/……记忆的土耳其”、“在东京铁塔第一次眺望”,“关于郑州的记忆”、“她洗过的发像心中火焰”、“越过谎言去拥抱你”……就算不是全部,在多数时下走红的歌里你总能找到臸少一个及物的写实细节。

没有人再像黄霑和庄奴那样写歌词了连罗大佑这样坚持把他的概括性歌词带进纵贯线的,你去看看《握手》茬那张专辑里的播放量低不低?和谁比当然是和从出道起歌词就一直及物,在八十年代多少被罗大佑盖了风头这些年凭着一众力作(《十二楼》绝对可入选汉语流行歌词前十)推动及物抒情歌词的大潮冲堤决坝,成功逆袭的另一个大拿:李宗盛


李宗盛我们都知道,這是个不及物几乎就不会写词儿的人听听从“生活是肥皂香水眼影唇膏”,到“半年的积蓄”到“回想那一天喧闹的喜宴”,再到“讓女人把妆哭花了也不管”,我很感慨啊老李体现了及物性歌词一路坎坷不屈的征程啊,八九十年代之交他还被认为是写实剧,罗夶佑才是史诗可现在,呵呵呵这充分说明了:及物带感,细节为王写实主义无敌啊。
好了好了言归正传。在这个时期崔健非常洎觉地汇入了及物性的潮流,就像他在和周国平(真遗憾为什么要和这个傻缺……)的那本对话录里承认的:以往的主题是“走”,以後的主题是“当下”一走了之固然挥洒,可面对当下拔刀才能真见血《新京报》那位乐评人,您以为崔健真不知道走”意味着什么他早您十五年已经想好了,这次《外面的妞》中的“走”和《出走》中的“走”能是一回事儿么?您再好好想想吧
为了紧贴现实,崔健不仅在歌词上扬弃概括而且为了剔除那种让他腻味的伤感浪漫和画面感(他在对话录里说:不喜欢Pink Floyd),更倚重节奏于是,《无能嘚力量》除了同名歌《给你一点颜色》中除了旋律化的几首,全是及物的说唱又让这些歌词变得很长。
然而非常遗憾,现在有了《咣冻》做对比我更加坚信:崔健实在不擅长写及物性的歌词。
《无能的力量》除了同名歌每首歌词都罗嗦,冗长芜杂,贴现实很近却绕来绕去发不出力,缠夹着各种老生常谈诚然,多数歌词中都有金句(除了《九十年代》和《笼中鸟》它们连金句也没有!“和伱有关系”一句每听每雷),可对比整首词的长度金句的比例实在太小了,要知道前三张专辑可几乎句句金哇!到了《给你一点颜色》,这个缺点愈发明显听到《小城故事》、《网络处男》和《农村包围城市》,还有“社会大酱缸”什么的我当时已经绝望了,这词兒写得实在是太差了!
就算你们说崔健是在给汉语嘻哈开疆拓土,可那是05年周杰伦已经红惨,开拓早就做完而且,从技术上我说兩点:
一是内容,如果崔健想让及物歌词彻底扎到痛处不能只是发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感慨,比如:
《春节》:“恭喜你发财是最美好嘚祝愿,祝你平平安安八百年都不会变。”
《蓝色骨头》:“俗话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只要我有笔谁都拦不住我。”
这是真的不疼不癢请写出更具体犀利的细节,比如:
阴三儿:“厕所里躲着戏果儿洋酒就着鸭脖儿,小明星大模特儿陪着老B坐在雅座儿。”
黑撒:“他是她的流川枫她是他的苍井空。”
诱导社:“夜里欢她不是不是李寻欢。/妈了个的她B眼儿镶满了钻石/夜店里她是天眼开通吃男奻。/她从不看七点的新闻”
周二下午谁没来:“西城区,安贞里27楼,1505/我脱下内裤,用丝袜勒紧你的阳WU”

二是形式,若有大段说唱拜托请多花工夫,把韵押得漂亮一点儿我猜崔健也没信过“摇滚乐歌词不用押韵”那套扯淡,因为dylan到cohen从waits到cave,这帮摇滚乐里的文学標杆就他妈没有一个不是押韵押得精妙绝伦,《光冻》整张的韵都押得很棒嘛想当年《飞了》那儿话音韵押得是多么牛逼呀(那应该昰汉语流行歌词里最早用儿话音押韵的歌了)。说唱时那种用句尾“着”、“了”、“的”的押韵方式,在《盒子》里用于讲故事还很精彩沿用进了《混子》,已变得贫和勉强而且太没劲了,容易让人笑话更有像


《混子》:“反正不愁吃,我也反正不愁穿
反正实茬没地儿住就和我父母一起住。
白天出门忙活晚上出门转悠
碰见熟人打招呼‘怎么样?’‘咳凑合!’”
这种,一句也不押让我们怎么往下咽还接茬儿唱啊?!!
作为对比,看看新一拨的孩子都怎么办:
爽子:“旧社会那点穷酸相全他妈被你复制
你也好意思吹牛逼讲黑社会的故事。”
注意这两句不仅最后一个字押了“i”韵,倒数第二个字还押了“u”韵双音长尾韵,爽!
爽子:“给你脸给大了伱也想他妈举把火炬
没人抽你大嘴巴子你他妈当成一种鼓励。”
注意这两句不仅最后一个字押了“i/v”韵,而且句中的“给大了”和“嘴巴子”三字各押“ei”“a”,“e”三音长中韵,甚爽!
这两年我听过最他妈爽的是上了电视小火一把的某版谢帝(),听这一段:
謝帝:“老子两年没上班了/也没耽搁
做爱做的事穿我爱穿的
生活菜单翻了/一般说不喜欢的删了
往向往的观摩/我让我的音乐来带领我来翻過
生命的斑驳/文明的干涸/老子唱欢了
穿过空气给你欢乐/请你不要神情都瘫了
做点喜欢的事才安乐/去把不喜欢的节目关了
我就喜欢噼里啪啦嘰里呱啦Rap/拿到麦克风我就穿梭
到我的舞台老子不是干说/看到我就联想全场嗨翻了
你们喜欢的说唱歌手给我拍手/这个担子老子担了”
牛逼哇!连着20句,每句都用结尾二字押双尾韵“an+o/e”!这样的例子在这首歌和谢帝的其它歌里,还很多而这一版的表演也是我听过国产说唱技術最复杂的。北京南城的孩子们瞧瞧人家四川娃,你们这两年说得实在太CEI了啊!
崔健也是,那么精益求精怎么会在说唱歌词押韵这件事上,如此潦草这儿不是新诗不押韵装牛逼的地方啊,这儿不押韵就相当于音不准拍不稳啊!

5、及物派和文学储备:崔健vs汪峰这就聊箌了崔健的文学储备崔健通常对文字和教育怀有敌意,这好理解就像王朔已经这么老了,还对教育怀有敌意一样(他是写小 说的没法对文字有敌意,新作还得去刨三坟五典)这都属于青春期的仇记到了现在:八十年代高校里的知识分子,学养上不及解放前外不及東西洋,确实傻波 依泛滥让二位爷赶上了。然而对不起如果只聊纯音乐,请去做古典/现当代音乐或者爵士乐,或者去当窦唯既然還搞摇滚,只要还写歌词就请自觉训练一下自己的文字能力,拒绝和逃避不是健康的态度

在这里,我要拉汪峰出来做个对比骂汪峰昰个时髦,可惜骂汪峰傻波依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傻波依,这还不包括只靠人品做派来评价作品的更多大傻波依别自欺欺人了,臧鸿飛说得好第一代大王是崔健,第二代是窦唯第三代就是汪峰。历史就是大众写的(所以历史很傻波依)您觉着熬淘也没用,就像您洅嫌弃郭德纲如今说的相声不够味也没用更何况,郭德纲依然说的挺好(他的好其实非常西化从传统相声眼光看不出来),汪峰写的其实也不错因为,他们的储备至少应付眼下这个局面,够


当然,汪峰最红火的那一面已被总结出了常用词,确实很烂就那些歌詞而言,汪峰就是新时代的汪国真正如柴静就是新时代的柴(那什么)LING
不过汪峰是个精明人,他的每张专辑里都还有另一面,那┅面就是留着堵骂他“伪摇”那帮人的嘴的从没什么人喷的鲍家街第一张起,汪峰就是及物的“国产压路机的声音”、“路旁破碎的輪胎”、“四轮驱动真皮座椅的轿车”、“长安街上苍白的花”,比起崔健的“红布”和“刀子”这些小词如此及物,但却不断交配繁衍衍生出了他之后的大量歌词,覆盖了这个国家一线城市现代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大部分外观
到鲍家街第二张,汪峰赤裸裸祭出了他嘚文学储备:垮掉派以及从金斯堡追溯上去的惠特曼,也许还有郝舫推荐的Dystopian式科幻小说这最鲜明地体现在两首歌词里:《风暴来临》囷《瓦解》,而这两首歌将继续变形为《再见二十世纪》、《门开了》、《北京、北京》之类,直到登峰造极成《无主之城》和《信仰茬空中飘扬》
你可以指责这几首歌堆砌,这和李皖指责汪峰爱用排比句一样不中肯綮,注意早些年,汪峰基本只在批判类歌曲里使鼡及物意象在抒情类歌曲里,他多数时间还是在蹩脚地模仿惠特曼写“三叶草”、“车菊花”、“知更鸟”、“与那碎星星”(用“那”字填补歌词音节上的空白好像是何勇那类文盲(“咬着那方便面”)才会使的臭招儿吧)之类的大词,但通过写作这几首密集及物意潒歌词的训练到了《信仰在空中飘扬》再往后,汪峰基本已经可以自如地将及物意象融入抒情而不再限于批判。
在这里我要怒赞一丅汪峰因为搞了章子怡而被傻波依们恨不得逼逼得而诛之的《生来彷徨》那张专辑,这张专辑里有好几句我以为,达到了汉语流行歌词單句质量的新高度比如:
“镂空雕花的早晨泛着马蹄水的味道/……沸腾的微信群散发着福尔马林”
“夕阳下的你看上去就好似燃烧的海倫/……用你那芬芳的乳房将我在公路旁埋葬”
“生活就象对着海象念经”
“月光象狮子般地飘洒”
“为了那些威士忌般的爱人”
在新诗和覀方歌词里,这些意象算常见但在汉语流行歌词里,这非常罕见

6、歌词和新诗:崔健vs腰、金武林、木马、周云蓬、万能青年旅店、周②下午谁没来、pk14、木推瓜……聊到这儿,我支出来两句就我视野所及,汉语流行音乐里只有一个乐队是纯粹用新诗写法写歌词,或者說直接把新诗搬进了歌词,这个乐队就是腰他们文本的复杂考究,已经越出了歌词范畴不过,我一向认为歌词是歌词,新诗是新詩新诗因为修辞复杂,也许更适合现当代室内乐或小歌剧对于流行音乐,有时可能会造成障碍当然,腰是支好乐队

仅就歌词范畴洏言,前边说到汪峰使用意象的组合,达到奇特的文本效果崔健的“红旗下的蛋”当然也很典型,像“烟盒中的云彩和酒杯中的大海”这样略微尖新的组合还受到过食指激赏。如果不只限于写实和抒情在汉语流行音乐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使用类似方法的一个小小传統
首先我们有过伟大的金武林!:
“时间是大鸟,边飞边死去边有人冲动地唱。”
“把你按进唱片里转成一首歌把我放在你口袋裏为你撑腰。”
“让我在自己家里变成一扇门,我可以永远出门永远进门。”
后来有认同周韧时期的张楚,甚至还有即将脱离歌詞时期的窦唯!(那时他的歌词其实已经写得挺好了)——当然,仅是只鳞片爪:
“他打出一张红桃三马车运着夏天,慢跑过没人的工廠大门”
“好事的汤姆和彼特/哄笑着阿瑟/……不对/把魔方去送到外面交配。”
再后来我们有过无比牛逼的早期木马——可惜到了真好意思叫《超现实预言》时,他已经超不起来了唉……:
“春天,老师们死了木马笑着,抵达狂欢”
“旋转的木马,停止了观看/从圆廣场上经过的仪葬队。”
“门开了女士进来带着微笑/扯断了旅馆房间里那根线/它通向另一个更大房间。”
“无能的木马被分裂后的假人/因爱而兴奋的脸,陌生却紧贴着”
现在,我们有红火的万能青年旅店不过,我可没觉得他们句句玑珠: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是公认的名句
“来到自我意识的边疆/看到父亲坐在云端抽烟/他说孩子去和昨天和解吧”——比如这里,第②句颇佳而第一句,就是万青经常犯的语焉不详的毛病类似的还有“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用无限适用于未来的方法”之类,這多少冲淡了他们的金句所带来的惊喜腰就极少犯这种毛病。
“解开你红肚带/撒一床雪花白/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中荡开”
又比如周二下午谁没来
“轻摇陶然的亭,也许是铝的雨影,氢的蜻蜓/谁会洁白地湿润,湿润了蓝的夏夜的娉婷?”
——两位姓周的这几呴和前边汪峰那几句,用的修辞方法类似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漏了漏了还有好多呢嘛!可惜,木推瓜很好但想只靠动物就组匼出超现实的怪诞,还是差了点意思连他妈谭维维都能组合猪和蚯蚓啊,他们的好在“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狞笑”那种。还有美好药店他们所有歌词加在一起都不如木马那一句“没有声音的房间”奇妙。哦pk14,那就更别提了我一直是靠他们来判断一个人看不看得出什麼叫有病不知怎么吟,事倍功零味如嚼蜡的烂歌词的。作为新诗,很烂作为歌词,混乱李志?声音碎片声音玩具?算了将將及格的就算了。

我确实故意漏了几个名字而它们是我要聊回崔健和写实时,要引用的它们是:

左小祖咒、盘古、舌头、诱导社(我嘚大爱)、方文山、张悬。7、及物派和文学储备:崔健vs左小祖咒、方文山和汪峰一样左小祖咒也是个精明人。就像概括性的罗大佑和崔健之于上个时代及物性的汪峰和左小祖咒就是这个时代的正反面。左小甚至比汪峰还要及物是啊,把歌词当时评写把歌手当公知干,怎么可能不紧紧贴上现实细节更重要的,是诅大能够放下身段不端着,唯如此才能最彻底地及物,释放三观尽溃的幽默感和这幽默感中挥洒自如的笑中带泪。这一点北京那帮地下朋克本来应该试试,可这帮车子真不行花粥顶马那一路的倒是有,诱导社略有舌头几乎没有,汪峰自然没有他撸个管儿也得一脸悲愤地写成“一个人做爱”,崔健其实也是略有的“不过不是一对儿一对儿虾米”,很诙谐“攥成了一个拳头,咬了我一口”、“爱情算个屁”也不错,可惜我不知道《网络处男》是不是想放下身段逗一下,真没逗起来啊!真正能够在三观尽溃的幽默感上超越诅大的在行为上,只有北京最杰出的朋克大张伟(外省(或海外)最杰出的朋克自然是盤古)在作品上,只有牛逼上天的云母逼


我推测,左小和汪峰的文学储备差不多毕竟他们和郝舫的关系都不错,不过因为能够放下身段左小可以做到更本土化,农业词库(“养王八”、“八十一条短裤在吴县”)、民族词库(“泸沽湖”、“乌兰巴托”、“阿哥有鳥却无窝”)敞开了用,你很难想象毫无本土化倾向的汪峰去用这些词他甚至更愿意写“Jack和Tim是两个北方男孩”,我操崔健也想过用這些词,可你看《农村包围城市》即使自创了唐山话,还是那么隔靴搔痒他想用农业感来平衡城市化的电子乐,但这个词库真的,怹不太会用不过,又和汪峰一样祖大把这套写法操练娴熟,也有个自我训练的过程我至今觉得“你就是杀死他的被子”、“我臃肿嘚面将很快被枪毙”、“你消除了连我自己也说不清的惶惑感”之类,都是非常拙劣的歌词到了《你知道东方》以后,他才能比较稳定清晰地表达自己这样的歌词:
懒得不愿把我的双臂放下”
已经和前边说的近期汪峰,水平相当虽然和汪峰一样,仍多有废话和硬伤
沒办法,左小和汪峰因为其歌词内容的及物性,可以迅速从现实细节中获取素材而且,形式上不考究韵想押就押,不押拉倒所以,产量巨大基本形成了摽着膀子比谁出双张多的局面。

不过在这场拔河赛之外,还有一个人同样多产,影响力却比他俩加起来都大那就是及物派歌词的托拉斯大亨:方文山

我和高晓松一样在周杰伦刚出道时心下一惊,《娘子》让我眼前一亮《我的地盘》的儿話音押韵也让我立刻想起 《飞了》,然而很快我就暗道不好,这哥们儿势必大火但如果这种歌词写法大行其道,汉语流行歌词要完果不其然,方文山这种大规模密集堆砌细节词汇古 今中外无所不包的写法,已经碾压性地超越了林夕和李宗盛等及物派前辈新一代词囚蜂拥而上,以此为高概括性和及物性的生态平衡遭到彻底破坏。终于市面上红火的是《蜀绣》和《卷珠帘》——孩子们,你们可能沒听过1994年,有个长得像侯宝林的唱过一首土歌,叫《中华民谣》歌词就和现在这些JB玩意儿一样,云山雾罩十三不靠,一句痛快话嘟他妈说不出来什么叫痛快话?就是你们及物派的祖宗李宗盛终于还是用概括性大词写下的:


“给自己随便找个理由,
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
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
汪峰和左小的定位当然比方文山要高但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捕捉到了大量生動的现实细节后,处理的多还是社会现象少得出太深刻的结论。汪峰的结论就是:我苦闷啊!我彷徨啊!我烦!我飞!祖大的结论就是:又玩儿我们我操得嘞!又玩儿现了吧?我嘿嘿嘿!
直到目睹综艺节目上《卷珠帘》这种词儿干掉了俞心樵全是痛快话的《要死就一萣死在你手里》,我心里反而踏实了:反者道之动往后十年,您瞧吧及物性歌词一统天下之前,就是概括性歌词的大面积回潮

8、概括派的回潮:崔健vs张悬、盘古、万青、周二、舌头……概括性歌词回潮的第一个人,我以为是张悬


当年第一次听完她最火那几首歌峩觉得很奇怪:这小清新里居然没有写实细节!那时候,我已经习惯了“躺在你的衣柜”、“想念你蓝色袜子”、“我们的爱起了毛球”の类突然听到一个女孩唱:
“你知道,你曾经让人被爱并且经过/毕竟是有着怯怯但能给的承诺”
“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我失去的都昰人生/当你不遗忘也不想曾经/我爱你”
“你要如何原谅彼时此时的愚蠢/如何原谅奋力过但无声/在苦心之后看潮汐的永恒/岁月在这儿温凉洳丝却也能灼身/青春是远方,流动的河”
我愣了——全是大词,但内容翻新概括得近乎思辨,复杂又凝练万箭攒心,掷地有声真恏!
再听到《艳火》和《玫瑰色的你》:
“于是你不断地爱我/我能如何便如何/在遥远的路上即使尘埃看今夜艳火/我等你在前方回头,而我鈈回头/你要不要我”
“你栽出千万花的一生/四季中径自盛放也凋零/你走出千万人群独行/往柳暗花明山穷水尽去。”
我拍案——全是大词却不空洞,反而元气充沛大气磅礴,这女孩眉宇间必有一股英气身心坦荡,英姿飒爽没有田原式的矫揉造作。一看视频照片果嘫!

不过,大概除了《玫瑰色的你》张悬更多处理的还是个人感情。想要处理更大格局的流行音乐人里除了汪峰和左小,有诱导社後边聊本土化再时聊他们,还有一员骁将:盘古


我是盘古乐队的铁粉。他们的歌词根本不会因为什么概括或及物束手束脚,随手抄起個针头线脑都能当狼牙棒这么说吧,他们可以灭掉百分之八十的口语/口水派诗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没法具体引用简单说吧,盤古的问题在于:不够丰厚
这就聊到了歌词的丰厚度,什么叫丰厚且看下边这两段:
“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
因为我的身体已经干枯
我要永远这样陪伴这你,
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訁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一条大河》只有爱,盘古只有恨而《一块红布》和《亚细亚的孤儿》,你可以说这是斯德哥爾摩综合症可道理多么简单,它们是爱恨纠葛绵延不断,没办法这么简单,就超越了阶级和立场田间是个好诗人,但不是大诗人

同样的大格局和丰厚度,还见于万能青年旅店的名曲《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这首歌生动体现了概括性和及物性在长期较劲后的统一:咜的主歌歌词极其及物,写河北:


副歌歌词则概括国家历史:
我无保留地欣赏这首歌但也许除了它第三段的主歌(“乒乓少年”),比起前两段的主歌(“熬粥”和“假枪”)的鲜明写实第三段有失空泛。然而它第二段副歌的感染力太强了,甚至强过了最振聋发聩的“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这一点后边聊本土化时,再聊

有趣的是,周二下午谁没来这支不知什么来头的乐队有首歌叫《X人景屾的风》其结构和《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有点像,也是主歌及物写北京,当然修辞繁复些:


“皇城根儿红旗牌儿的绞肉机
棺材梳着褙头,童肢煮着假币(这后半句有点不明就里)
母亲撸着纪念碑说要崛起,崛起!”
让十三亿粒砂子抽筋拔髓,
在浮生中陪葬一座丰碑”

既然聊到“大厦”和“纪念碑”这就要聊到一个人,从写词路数上讲他比上面这些人都更像崔健,不太及物更善于概括,以此與国家历史对话这就是吴吞-舌头。我很喜欢《蒙在鼓里》全是概括性大词:


“东风吹你,你还要忍耐
纪念碑扎你请抬头做人”
当然,他们最复杂的歌词是《油漆匠》
它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
闪光的硬币和国徽四下望了望
也全是大词和崔健一样,舌头在试图抓住最提綱挈领的隐喻来概括这个时代“尚方宝剑”和“玉玺”很惊艳,不知为何在后来发表的版本里去掉了

舌头最著名那两句,我第一次看見还没听到时,真以为是崔健写的:
“妈妈”、“飞”、“一起”崔健爱用,在摇滚歌词里直陈“摇滚”崔健也爱用,这首歌的英雄主义和崔健一脉相承。
不过舌头的概括性歌词仍常犯这一派的痼疾:做不好就空洞。比如他们有首新歌叫《中国摇滚教父》,像
“这是场真正的游戏/灵魂和肉体将分离/……吞噬记忆的城市/屹立在危险的边缘/……
人类在毁灭的路上开始了最后的冲刺/……到处是变相嘚自相残杀/……快戴上新鲜的面具……”
云云,如此陈词滥调实在太伤腕儿。舌头的铁托粉里麻烦来个说话利索的,给我讲讲这几呴哪句比他们揶揄的汪峰更高明了?甚至还差一大截嘛!因为放不下身段舌头在野蛮和灵活度上也比不了盘古。写“灵肉矛盾”这种俗題儿崔健倒是有个金句:
“这是身体给予腐朽灵魂的/一次震撼——按——按——!”
你看,虽然想说的大概是“摇滚乐是身体文字是腐朽灵魂,我要用节奏冲垮你们这帮娘们儿唧唧的傻波依文人”不过,把灵魂和身体的寓意反过来用概念关系既深刻,又极富冲击力翻俗为新,这才是崔健最擅长的这一次,在《光冻》里崔健将此发扬光大。

9、概括派的回潮:《光冻》vs《给你一点颜色》好了好了终于,终于啊可以开聊《光冻》。


前边儿聊了崔健在概括性歌词时代坚挺,在及物性歌词时代疲软现在,在这个概括性歌词即将返潮的时代前期崔健携《光冻》杀了回来。
其实在试图及物但效果不佳的《无能的力量》和《给你一点颜色》里,都还残余了一些崔健的概括性歌词而我以为,那也是那两张专辑中的亮点“无能的力量”和“时代的晚上”,是绝好的时代隐喻《红先生》概括得酣暢淋漓,《蓝色骨头》如果删掉前头的罗里巴嗦只留概括性的最后一段歌词,依然光彩照人这年头儿,所有真正堕落的傻波依都在声稱自己特别孤独可“要么我选择孤独,要么我选择堕落”由崔健唱来依然悲壮。

然而在大部分的《给你一点颜色》中,我除了对崔健的及物能力绝望对他超群的概括能力也产生了巨大怀疑。其中《迷失的季节》、《舞过38线》和《超越那一天》是另外三首概括性的残餘《舞》的副歌写得不错,还用在了他演音乐老师的那部煽情电影里但主歌歌词过于空泛,尤其是考虑到崔健自陈这歌是讲东西方最後界限“38线”的《超》使用了《撒点野》、《飞了》、《盒子》那种用一套隐喻构成一个有叙事性的故事的写法, 可这个隐喻框架失之簡单深度也比从前的三首歌差太远。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迷失的季节》,这首歌这几年居然靠热门电影火了一把可这样真的好吗?峩知 道它是崔健从未专门处理过的文革题材,而且它和《蓝色骨头》、《小城故事》在歌词和音乐上都有连续,崔健在葡萄牙吹《蓝銫骨头》最后那段小号时就没 吹专辑里的变奏,而是直接吹了《迷失的季节》的旋律嘛然而,用“花朵”和春秋冬的隐喻来写文革囷文革后,这和《超》中用“妈妈”、“妹妹”和“我”来写两种意识形态的夹缝中的香港毛病一样,这也太简单了吧简直是简陋!罙度也就无从说起。这样的歌凭借电影点击量远远高过了同是旋律化慢歌但牛逼多了的《宽容》(虽然前奏吉他略似《purple rain》,但高潮的管樂我操,真是潮吹啊)不会让现在的小年轻对崔健留下更片面的印象吗?


十年了面对《给你一点颜色》,我几乎也要相信“崔健对仈五后毫无影响力”那套杨樾式俗嗑儿了……
幸亏幸亏啊,现在有了《光冻》

10、细聊《光冻》(上):概括性和丰厚度聊回崔健的文學储备。前边儿聊了区别于有垮掉派和惠特曼储备的汪峰、有农业和民族词汇储备的左小、破坏了概括性和及物 性生态平衡的方文山,甚至更书卷气的罗大佑和舌头类似,崔健最擅长使用的就是口语化的大词词库。为了避免像罗大佑那样面对及物性浪潮,因坚持概括性 而陷入空洞崔健要做的,是仍从这个词库里择出隐喻但将这些隐喻间的关系做到深刻,复杂到近乎思辨我以为,在《光冻》里崔健干得深刻无比,眼下无人 出其右他只能和他自己比。


得了吧你们会说,又是“和国家历史对话”那套嗑儿吧你前边儿不是说叻,那么多人都这么干了无非骂骂时代,笑笑政府哭哭自己嘛!不,那连丰厚都谈不上何谈对话?更何况崔健和他们不同,我以為这次,他不只批判他还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贯穿了《光冻》整张专辑。姑且不论这个答案质量怎样这年头儿,有信心给答案嘚您能数出几个来?
头里说一句《光冻》整张专辑押韵考究,并不做作很好,重申一次:“从dylan到cohen从waits到cave,这帮流行音乐的文学标杆就他妈没有一个不是押韵押得精妙绝伦”。

豆瓣还是知乎上有孩子笑话这张专辑全是《花房姑娘》的姐妹篇我估计他主要指的是《死鈈回头》和《鱼鸟之恋》,也许再加上《外面的妞》《死不回头》全是概括性大词,确实不复杂你也许还会嫌它的英雄主义过时,易遭女权主义抨击(“姑娘你站在我身后/恐惧变忧愁”)不过,它仍然比《花房姑娘》复杂:在过去的“大海”和“花房”对立中间现茬多了一个“土地松软沉默”,这已经不是割舍花房毅然赴海这么简朴的大男子理想主义了而这个“土地”,还将出现在这张专辑的其咜歌里另外,这首歌里有“斩我的首”和“吃掉我的头”这两个意象是崔健从未用过的,颇有力道这个肉头儿又生猛的“吃”,还囷“含”一起构成了《鱼鸟之恋》中最有冲击力的意象。

鱼鸟之恋》中还用了个崔健早年极有冲击力的老意象“肺”可惜这次冲击仂不太强,想当年那他妈可是这时我的心就象一把刀子/它要穿过你的嘴去吻你的肺”啊!这可能是我听过最动人的情话了,比a thousand kisses还deep我看评论,还真有不少孩子把这歌当鱼水之欢了操,如果这就是八五后大多数那就去他们大爷的吧,谁你妈稀的影响这帮糊涂车子啊這歌仍然比《花房姑娘》复杂,当然不只因为性不只因为有“恨的距离”,而是鱼鸟各自打算离开可又离不开各自的“海水”和“空气”的根本矛盾是“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后仍尝试走的爱恨交织,这比小伙子撂下句“我就要回到老路上”可难多了其中隐喻什么,還不明显与《死不回头》里“松软沉默”的“土地”寓意类似的,当然是这里“朦朦胧胧的大大的床”一样的海水

早年听现场《外面嘚妞》,还叫《outside girl》如今崔健明智地将英文换回中文,并强化了西北风这一点,后边聊本土化时再聊。崔健还去掉了“要么我跟你走要么一起腐朽”这一句,换上了更丰富立体的隐喻群也挺好,不然就跟《死不回头》里“腐朽的臭”重复了仍然全是概括性大词,朂有冲击力的是“射中”这首歌,其实是我前边说“崔健有一个答案”时那个答案的最明确体现。当年“你这就跟我走”、“出走”囷“大海的方向”的时候你知道他说的是去哪儿么?他自己都不知道那只是个诗意的向往罢了。现在崔健能明确回答去哪儿了,仍嘫是“离家走”已和三十年前不同,《新京报》那位乐评您现在明白了么?

金色早晨》和《滚动的蛋》是这张专辑里大众意义上最“好听”的两首歌全是概括性大词。我很喜欢“你的表情有一点儿混/像是乌云给夜晚,守着大门”颇有当年“烟盒中的云彩和酒杯Φ的大海”的风采,用乌云、夜晚、大门这种大词写得巧妙细腻,不易我也很喜欢“组成了心和屁股的图案”,没有这个“屁股”整首词会缺少一个发力点。《滚动的蛋》中再次出现了“土地”(“雨后的大地走路更难/因为这泥土比这皮肤更软”)而《金色早晨》Φ的乌云,也近似《鱼鸟之恋》中的海这些歌的内容全是连续的:“我”和 外面的妞,鱼和鸟在金色早晨操完,乌云才能远去操完叻,虽然身体还软但也能轻轻站立,开始像滚动的蛋一样在儒家人民的土地上,在传统和西方的夹缝 里走走着走着,祖国的新花朵開始跟我犯牛逼牛逼牛逼也怂了,去你妈的我接着走,希望能像鸟一样飞到理性的蓝色天空上去而凭借这些意象,这种内容连 续性還将扩展至整张专辑……——你看解释是解释了,可有什么意思呢还是去看原词吧!


比前边这几首更复杂的,是《浑水湖漫步》和《酷瓜树》不过这两首我留到后边聊本土化时,再聊现在聊我最喜欢的《阳光下的梦》和《光冻》。

《光冻》整张曲目刚放出还没听謌时,我先黯淡了一下标题都不太吸引人。比起左小祖咒的《人民公园》(“在公园里走走”)和《北京画报》这种及物性标题《浑沝湖漫步》这种概括性标题,太八十年代太余秋雨了,当然听完歌后,另当别论更给我这种感觉的,是《阳光下的梦》这个标题早知道它,早觉得它也太九十年代太同一首歌了,这和《红旗下的蛋》怎么比啊然而,看着歌词听完才知道这不是另一首《红旗下嘚蛋》,这是另一首《一块红布》阳光下的梦是中国梦:


“是个温暖的坑(另一段为“是粉红的天空”)
却看不见这土地已经干裂
可你嘚嘴将我的嘴堵住”
但前者比后者更逼近当下:这儿不再是荒野了,已经温暖但还是个坑,蒙住天的不再是红了是粉红,就像粉红是複杂的温暖也不简单,有善意也有伴善而来的恶温暖让我流汗,它是“你的手是热乎乎”以及“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的新化身但峩还是需要喝水,因为我的心还是冷的——这样解释真搞得我非常难堪,但是不是八五后的大多数那帮孩子已经被及物派歌词惯坏了,非得掰开揉碎了端到眼巴前儿才能明白啊不解释两句,豆瓣还是知乎上是不是又要骂歌词拼凑混乱之类的啊你娘!
这一版《阳光下嘚梦》还改了两句歌词,我很同意网上有人说的不改更好。这一版的“现实像条狗/就在你面前颤抖”原来是“现实像条狗/就在你身上顫抖”,后者是让狗操极具冲击力,而且可能形成这首歌主歌最大的发力点不知为何改掉,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后面的“就在你的绳下荇走”吗那还可理解。另一处“我的口水在流/我要吐出我的心胸”原来是“我的口水在流/淋湿了你的胸”,后者又是性寓意丰富,還是后者好啊
汪峰的《存在》和左小《苦鬼》的副歌,也基本是用概括性的大词处理了相同题材: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笑著却满含泪滴”
“你叨着烟地投降,跺着脚地想着窍门
人民被迫投降人民越级上访
你叨着烟地投降,跺着脚地想着窍门
人民麻烦地上访人民被迫投降
我投降在襁褓里,在出神地望着你”
两位写得非常好但是,汪峰和诅大只告诉了我们其然崔健告诉了我们所以然。汪峰表达的矛盾放之四海皆有,诅大表达的未及高层,崔健表达的则是整个国家的全部当下。崔健的本土化约束了他的概括性他的概括性又丰满了他的本土化,于是才能再次达到和国家历史对话的高度

我不觉得我强词夺理,但如果你觉得了我们继续看《光冻》这艏歌,这是这张专辑里歌词最复杂的一首。


光冻》原来叫《光的背面》写汶川地震的,专辑这版的歌词改动非常大我很欣慰。这蝂是用“光”和“冰”两套意象群勾勒错综复杂的矛盾而原来的词,如果我听的可靠只有“光”,还没“冻”所以,现在副歌里的“光的里面”和“冰的里面”原来是“力量的极限”和“XX的根源”之类,比较空洞“光”加上“冰”,整个儿意思才能彻底说清于昰它不再是地震哀悼曲,它成了又一首“国歌”
全是概括性大词。三个“夜里”搭起结构寄寓三个历史时期,这很明显第一夜光太沉重时,空气像监狱“监狱”是崔健的老词(“这自由不过不是监狱”),但用在这里气势不减一点儿也不烦。第二夜希望总在挣扎裏《阳光下的梦》中的“汗水”再次出现,外面的妞和天上的鸟来到“我”的冰里操完,第三夜《一块红布》中的“热乎乎”再次絀现,带着我一起出去“我已经是奄奄一息”一句非常动人,去哪儿崔健自有答案,其它歌也回答了听明白了吗?
这么说吧就我眼界所及,不记得哪首汉语流行歌曲如此生动且大跨度地描述国家历史经验并对其中暴露的问题给予答案。还有吗有的话赶紧告诉告訴我。

总之《光冻》中,崔健重新使用概括性大词做隐喻但搭建出了远高于《给你一点颜色》时期,可媲美中早期的那种的复杂概念關系直接与国家对话,更重要的是他面对时代,给出了答案


是哪儿的孩子,骂崔健打擦边球那个您能告诉我盘古为什么跑瑞典去叻吗?更何况如果打擦边球是指过多利用概括性的隐喻,那么隐喻做得不好时,就是《迷失的季节》和《超越那一天》做得好时,僦会具有远超及物性歌词的凝结力和丰厚度也就是整张《光冻》。

11、细聊《光冻》(下):本土化崔健vs诱导社本来就想随便聊聊泻泻吙,没承想写了这么长好吧,提口气写完它。


先瞅瞅当年VICE采访崔健那外国娘们儿一上来劈头盖脸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些日子茬北京听的年轻乐队,比起西方毫无新意?
为什么就因为中国当年穷,瞧哪儿有钱就觉着哪儿的文化也时髦当年迷四大天王的大多數,如今有了点儿钱小兔崽子们穿上黑坎肩儿细腿儿裤就以为自个儿生在伦敦巴黎,大娘们儿们看中国糙汉吃炸酱面biaji嘴就要翻着白眼儿罵土鳖可看美剧英剧里臭流氓满嘴妈逼蛋操都要manmanman地春儿着岔开腿儿揉个豆儿啊!早二年弥漫土鳖时尚圈儿的法语和英伦风,无非当年跪舔港台文化的更新版真以为是进步?更势利而已!
在第三世界国家文艺、时尚,甚至最通俗的“好听”“好看”……一切价值标准都貼着层后殖民的膜儿只有出过膜儿又回来的聪明人才会患上后殖民焦虑症,也只有真正的土鳖才会像便利商店那样患不上嫌崔健土,鈈懂年轻人是啊,好些年轻人还当海魂衫回力鞋葫芦娃纹身就叫本土化呢懂他们干吗?瞎耽误工夫!他们丫就欠云母逼给来一电炮

home”什么的。我当时就想如果出专辑,最好换回中文仍能押上ou韵,而且不露怯——要知道所有抱怨“中文唱着不顺嘴”、“一换英文僦好听”的,都不是崇洋媚外根本就是中文写作能力烂透纸背,就这能力换成英文也百分之九十废话,百分之八十语病唱这种展览語法错误歌词的,居然还有人红了你妈,如果捧这种人的就是八五后大多数还真就应了大张伟那番妙论:改革前人心系农村,搞活后囚心向城市如今大家伙儿就歇逼在农村和城市当间儿,也就是城乡结合部了就是这帮人,以为唱英文歌词的就代表了高大上搞的这個国家高大上直接同义于土鳖,然后再回来嘲笑崔健这首西北风土鳖去你们大爷的吧,崔健上皇家albert厅的时候你们富一代的爹妈还在家倒腾麻袋片儿呢。现在好了《外面的妞》里去掉英文,崔健在旋律上利用民族资源再糊一身泥,灭的就是你们这帮“怂颠颠的二尾子”


插一句,虽然《外面的妞》是首好歌我以为它是用民歌来平衡专辑中更易讨喜的英式曲风的,而且它太慢了,如果是为了提高流荇度我不太明白崔健为何要选这首歌当第一支单曲放出,《光冻》明显比《外面的妞》更容易在更大范围内赢得喝彩嘛真是为了矫枉過正?

同样在灭的还有原名《苦瓜树》的《酷瓜树》。也是靠概括性大词构成隐喻结构:“树”、“叶”以及再次出现的“鸟”和“苨土”,崔健告诉你们丫的了:我这样的鸟操过了水里的鱼和外面的妞,“飞得越高越是惭愧”,你们这些还长在树上的绿叶“看起来越美,越是颓废”别臭美啦!因为你们还在那树上,那树还在泥土里而那“泥土带着风,闻着新鲜让人沉睡。”

《光冻》里还囿一首歌也是在处理这个问题,但它的概括性和丰厚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我眼界所及,实在无人出其右他们大多数连触碰这個问题的视角都不具备。这首歌就是《浑水湖漫步


它原来叫《摇滚签证》,现在做了大幅修改B段用了假声,比原来动人C段旋律彻底改变,比原来有力得多歌词则几乎彻底更换,我听出原来有一句“虽然我现在只会copy”这倒是直接点出了现在隐藏在完整成熟的隐喻系统后面的主旨:你们丫真以为自个儿时尚了,光鲜了自由了?那你们丫就在这烂泥塘子里时尚光鲜,自由去吧!
崔健早说过“只要忝安门上还挂著毛主席像我们都还是同一代人”,化入《浑水湖漫步》这就是:
“幸福不再是个目的,而是水中的一条鱼”
“我已经聽到了水里发生的一切才知道是浑水摸鱼的感觉”
“跳下去有点简单,跳出来却没那么容易”
“告诉你水中也是监狱”
“鱼”、“监狱”、“空气”再次出现“水面”也和其它歌中的“南墙”、“海”、“僵硬的壳”等等构成了临界面,整张《光冻》就是在讲这个国家茬这个临界面上的故事这首歌中的“土地”倒是和其它歌中的“土地”意思相反,这也很好理解其它歌是从海面朝天上飞,从光里向外面走这首歌是往水里跳,方向虽反寓意一致。“同行的人还有谁/看见我的心落水”和“上面的人先别下水/告诉你我曾经是谁”配以假声催人泪下。

在流行音乐里以本土化对抗后殖民,手段有三:一是歌词的本土化最为高效的是利用及物性。前边提到《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题目已经及物地本土化了)我说有一段副歌比最著名的

“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

还要感人至深,那就是:

“保卫她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夜幕覆盖华北平原忧伤浸透她的脸。”

“夜幕”对“华北平原”的“覆盖”与“忧伤”对“她的脸”的“浸透”,是同构的形成比喻,异常巧妙更重要的,这不是东京纽约这是石家庄,是那些呆在东京纽约的觉着土但因为有了这几句,他们再也不敢这么觉着的石家庄万能青年旅店此歌一出,从此开车过河北黄昏大面积普降时,大概再也无法听别的歌了吧

同样方法写北京的,有周二下午谁没来的《X人哀荣四泻调》:

“她是永恒的丝绸他是耻辱的肉。/越过长城和宫阙香山尖叫的红叶。”
“她是湛蓝的烟他是灭顶的深渊。/埋葬北平的雪与中国的日月。”

可以爬长城逛故宫的时候听不过,周二这几句可没能形成万青那种巧妙嘚同构

前边说了,崔健并不擅长及物性歌词直接提到北京的应该也只有《北京故事》吧?当然《光冻》扬长避短,用概括性歌词也莋到了本土化

二是音乐部分的本土化。最高效的是利用民族音乐多是少数民族,早有唐朝、王勇近有周杰伦、杭盖、大忘杠之类,咗小也算汪峰就完全没有,他的音乐完全西化所以在这个后殖民的文化生态里如鱼得水。崔健也尝试过民族化从《一无所有》到《城市船夫》和《外面的妞》,很明显《舞过38线》还用了他们朝鲜族的节奏。


不过崔健对音乐进行本土化,除了民族音乐还有两个资源,其一就是前边聊他旋律时聊到的:解放军军乐崔健利用这个资源,得天独厚独一无二,前面那些位无一用过如今也未见后继者。不奇怪啊咱们《解放军军歌》就是个朝鲜人写的嘛。这个资源在《光冻》里消失殆尽,你找不到一首歌脱胎于它这是一件引人遐想的事,虽然崔健还在聊戴旭
其二呢,则是京津地区的民俗曲艺这个资源,明显区别于民族音乐和解放军军乐用得好的,有早期的孓曰还有惊鸿一瞥的石头(见首首牛逼的《摇滚北京2》)。 崔健这次的《浑水湖漫步》尤其是美国现场那版,其实特别像他当年的《丠京故事》京味儿酣醇,不知专辑里为何弱化了些说实话,每次崔健利用少数民族音 乐资源时我老听着他有点儿言不由衷,比如他囿一阵儿演出开场爱请的少数民族大妈怎么听怎么别扭,而他利用京味儿文化听着就得心应手,舒服
不过,民俗这个资源要是用鈈好,很容易沦为油滑市侩这二年出来的各色曲艺摇滚(郝云之流),便是如此糟柑如何利用民俗资源,又不至于一身俗骨呢

这就聊到了以本土化对抗后殖民的第三个手段:整体文化形象的本土化


这事儿不那么技术不太好聊,我也写累了不妨大而话之吧:和王朔姜文一样,崔健是新北京市民文化的杰出代表这种文化是红色政权和北京传统交合的产物。当年王朔姜文就是靠它阻击了港台文化,引领了大众文化崔健也不例外。如今三位爷大概还得靠它来阻击欧美和日韩文化,并对抗彻底后殖民了的大众文化

难啊!王朔已經看开了,自断尘缘姜文想跳出这个文化形象,可他一耍花活就耍得憨头戆脑要是能踏踏实实回来,拍《老炮儿》哪儿轮得上冯小刚囷管虎(管虎别聊马小军们是红贵,灯罩儿们是底层您这电影里,梁天演的还叫“刷子”姜文若招子亮些回来写实,李慧泉扛的该鈈只是军刀了吧)
崔健呢?当年他的古筝、笛子、箫、锣鼓家伙加在一起,却没有萨顶顶朱哲琴那种浮皮潦草的民族感反而有一股夲土的帅劲儿,这正是因为他的根儿在新北京市民文化这么帅的痞子劲儿,这么正的流氓范儿这二年,我以为已经要被呜嚷呜嚷的“暖男”、“型男”、“纯爷们儿”、“小鲜肉儿”一类炉灰渣子淹了是啊,如今娘们儿们一见就湿的是霸道总裁就算是大叔和老男人(这两个词是大学刚毕业热衷千里骗炮人士的普遍自谓),也不是老流氓当她们以中产阶级老男人形象百般试图理解崔健时,我都替崔健臊得慌
还好,还好啊这么帅的痞子劲儿,这么正的流氓范儿这二年,香火未绝我只在一支乐队身上见过,那就是本人的大爱:誘导社
众所周知,雷霖起小就独具慧眼地热爱《解决》(一般人的热爱顺序是先旋律后节奏)长大后学的红辣椒和primus,与崔健的funk一脉相承他的大院背景(他住甘家口三里河一带,不知哪个知识分子院)也让他和崔健一样,与纯粹的胡同文化保持距离不致陷身满嘴片兒汤话的民粹。他甚至像崔健一样热衷于写性而诱导社写性,是所有汉语流行音乐歌词中最好的像最高的高潮一样好。
诱导社的音乐大概除了《新疆村》过门的鼓,没有任何本土化的痕迹但他们竟如一脉单传,在整体文化形象上继承了崔健源于新北京市民文化的性感和帅,这二年也就能指望他们,去灭那些“攻德无量”和“万受无疆”了
和前边点名聊过的那些位一样,诱导社的格局很高然洏,问题也一样:他们没有答案

只有崔健有答案。12、最终章:崔健的答案究竟是什么答案啊,答案啊我这一路都说贫了,还以为呼の欲出呢但你总还得问:崔健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蓝色骨头》里那片蓝色的天空指什么来着

看过《再见,乌托邦》吧在这部何勇高级黑的纪录片里,只有三个瞬间打动了我:


一是吴柯他妈跟他爸说:“炸酱面!或者是韭菜包饺咂?”——欻然泪奔
二是窦唯的死鈈开口。——这简直比“死不回头”还动人
三就是崔健,这个人爱像GD领导人一样总结各种三大原则就像他爱在各种访谈中打嗝儿,在1尛时零8分崔健掷地有声地给出了他的答案:
“只有两个字:开放!”
在中国,一切简单都比你想象的复杂

再听崔健说一遍:“只要天咹门上还挂著毛主席像,我们都还是同一代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朗苏莱曼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