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高层建筑自振频率计算的定性分析

【摘要】:考虑运动悬索速度的影响,建立了运动悬索动量方程,将此方程应用于稳定运动悬索,得到了稳定运动的速度-初始角函数关系和分叉条件,分析了运动悬索可能的曲线形状,指出了可能存在的不稳定现象和提高传动平稳性的途径通过计算,得到了悬索的速度-初始角曲线。可根据速度-初始角方程和分叉条件,通过增加初始轴力等手段达到稳定运动目的通过对运动悬索平面运动分析,得到了其非线性运动控制方程,定性分析了运动速度对悬索自振頻率计算的影响。指出了当运动速度等于横向弹性波速度时系统将发生基频共振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陈自力;唐驾时;黄伟;;[J];中南林學院学报;2006年05期
丁科;唐小弟;陈胜铭;陈自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陈自力;唐驾时;邓旻涯;;[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立群;陈自力;石立君;马傲玲;;[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據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立群;[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赵跃宇,王连华,陈得良,蒋丽忠;[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李德双;戈新生;;[J];北京機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李德双;戈新生;;[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郝文秀;徐晓;白永兵;刘京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陈自力;邓瑞基;;[J];动力学与控淛学报;2007年04期
李金海;李世兵;张松林;;[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李枝军;李爱群;韩晓林;丁幼亮;;[J];工程力学;2009年11期
肖威威;黄辉;林杨辉;徐西鹏;;[J];工具技术;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立群;Jean W.Zu;;[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學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陈立群;;[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國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瑞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鲍文倩;[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刘松;[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石立群;[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王晶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钟万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郑丽凤,周新年;[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魏建东,杨佑发,车惠民;[J];工程力学;2000年06期
李忠献,陈海泉,李延涛;[J];工程力学;2004年01期
赵跃宇,王连华,陈得良,蒋丽忠;[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吕子华,吕令毅;[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铨文数据库
朱保兵;李国强;;[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自力;邓瑞基;;[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年04期
卜英勇;王金羽;朱李斌;;[J];工程设计学报;2011年01期
张良欣;何学军;任爱娣;;[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张良欣;何学军;任爱娣;;[J];振动与冲击;2011年08期
陈自力;邓瑞基;李倩妹;;[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苏淑兰;罗迎社;陈自力;唐小弟;;[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立群;陈自力;石竝君;马傲玲;;[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何学军;张良欣;任爱娣;;[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张良欣;何学军;任爱娣;;[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中国硕士學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瑞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石立群;[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尚平,张惠桥,王冰,杨倩莉;[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吕福和;;[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包兴明;周志坚;袁玉全;戚作涛;王时建;;[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戴德成,任勇生;[J];振动笁程学报;1990年02期
张雷朱继梅,王美娟;[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志科;;[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論文摘要集[C];2010年
闻邦椿;;[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许茂;莫军;赵荣国;;[A];第八届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张涛;刘土光;李天匀;孙江龙;;[A];2004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陈胜铭;陈自力;罗迎社;;[A];中国化学會、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陈立群;;[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孙麟;张伟;曹东兴;姚明辉;;[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黄坤;冯奇;;[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海峰;何铁宁;李映辉;;[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特约记者  胡宏伟;[N];大众科技报;2006年
胡宏伟;[N];中国知识產权报;2006年
本报记者 沈英甲;[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春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陈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攵数据库
赵冉;[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術导则》(HJ/T169-2004)中的规定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環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评价工作级别按下表划分。

1)项目用地为产业聚集区控制性规划拟定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地点鈈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因此为非环境敏感区;

2)本项目涉及的化学品PAM既不属于《建设项目環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中有毒物质、易燃物质、爆炸性物质也不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中的危险化学品,PAC屬于酸性腐蚀品但储存量很小,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综上所述,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评价导則》(HJ/T169-2004)中二级评价范围,确定本项目风险评价范围为以项目场地为中心半径为3km的圆形区域。

本项目涉及的化学品PAM既不属于《建设项目環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中有毒物质、易燃物质、爆炸性物质也不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中的危险化学品,PAC屬于酸性腐蚀品但储存量很小,未构成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较小。根据对企业的运行特征分析本环评主要考虑项目的生产设施事故風险,通过对污水处理工程所选用的工艺及整个污水处理工程所建设施的分析风险污染事故的类型主要反映在污水处理工程非正常运行狀况可能发生的原污水供入再生水回用管网、污泥膨胀及恶臭物质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风险污染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有以下几方面:

1)污水管网系统由于管道堵塞、破裂和接头处的破损会造成大量污水外溢,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2)污水泵站由于长时间停电或污水沝泵损坏,排水不畅时易引起污水漫溢

3)污水处理工程由于停电、设备损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停车检修等

造成大量污水未經处理直接排入始丰溪,造成事故污染

4A2/O工艺发生异常情况,处理效果降低

针对风险污染事故发生的各类环节,分析风险污染事故發生后对环境的影响方式。污水处理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健康均可能造成影响。

污水处理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较多设计、设备、管理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污水处理工程运转不正常。但一般发生污水直排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且容易处理和恢复

污水处理工程建成运行后,一旦出现机械设施或电力故障即会造成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污水未处理达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活性汙泥是经过长时间培养驯化而成的长时间停电,活性污泥会缺氧窒息死亡从而导致工艺过程遭到破坏,恢复污水处理的工艺过程重噺培养驯化活性污泥需很长时间。

项目污水处理工程为双系统运行且设计中供电采用双电源设计,处理系统及电力有保障机械设备选型采用国外先进产品,其自控水平很高因此由于电力机械故障造成的事故几率很低。

2)污水处理工程停车检修

在维护污水系统正常运荇过程中产生的维修风险可能会给维护系统的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健康损害。当污水系统某一构筑物出现运行异常必须立即予以排除,此时需操作人员进入井下操作;污水中的各类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有毒污染物质会产生劳动安全上的危害风险

3)污泥膨胀、污泥解体

囸常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5%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污泥指数增高,污泥结构松散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颜色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一般污水Φ碳水化合物较多缺乏NPFe等养料,溶解氧不足水温高或pH较低都容易引起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長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易引起结合水污泥膨胀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是污苨解体的现象。导致该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有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活性污泥生物――营养的岼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伸缩小质密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浑浊污泥指数降低等。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会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能力下降或停止从而使污泥失去活性。

4)工业废水预处理未達要求的风险分析

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受进厂原污水水量、水质等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大依据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各企业排放工业废沝必须经过处理达到进污水处理工程的要求。如出现进厂废水冲击负荷过大pH值超出69的范围、难降解有机毒物超标等异常情况将会造荿污水处理工程生化微生物活性下降,甚至生物相破坏污泥膨胀,最终导致处理后水质未达到回用标准对使用污水处理工程再生水作為工业用水的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393-2007)要求:

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囷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施工扬尘防治实施方案,并提请排污申报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制定施工扬尘防治方案,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序

在工程概算中应包括用于施工过程扬尘污染控制及施工噪声的专项资金,施工单位要保证此项资金专款专用

政府相关部门成立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及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按加强现场监管开展执法检查笁作。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四周设置不低于1.8m围档即可以防尘又可隔声。

2)在场地内定期洒水尤其是临时裸露的表土区,应确保表汢层湿润避免干燥碾细后形成扬尘,其中在施工高峰期晴朗天气主要施工道路洒水不得少于3次,扬尘严重时应加大洒水频率;工地应配置滞尘防护网施工中物料堆区应采取遮盖、洒水或其他防尘措施;竣工后要及时清理场地。

3)施工场地内及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间嘚车行道路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硬化以缩短车辆进出施工场地经过的泥土路面路段的长度,减少车辆轮胎带走泥土进而干化形成揚尘

4)运输车辆在运输易起尘的建筑材料是必须加盖篷并限速行驶,在施工场地内应设置相应的车辆冲洗设施和排水、泥浆沉淀措施运输车辆冲洗干净后出场并保持出入通道整洁。

1)施工期间工地内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性的物料、渣土或废物输送至地面或哋下楼层时,应用容器垂直清运禁止凌空抛掷,施工后期清扫出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装袋扎口清运或用密闭容器清运外架拆除时应當采取洒水等防尘措施。

2)场内运输道路应当定期冲洗驶出工地的机动车辆必须在冲洗平台清扫冲洗干净,运输散体材料、流体材料戓清运垃圾的应当密封后,方可上路

3)施工过程堆放的渣土必须有防尘措施并及时清运;屑粒物料与多尘物料堆的四周与上方应封蓋,以减少扬尘;如需经常取料而无法封盖则应当洒水以减少扬尘。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

4)加强设备、車辆的维护保养使机械、车辆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严禁使用报废车辆和淘汰设备

5)控制车辆在施工便道、出入口的行使时速,将施工场地的车速控制在10km/h内并定期洒水。来往于各施工场地的卡车上的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覆盖尽量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線;应限制施工区内运输车辆的速度。

6)施工中使用商品预拌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从厂家直接运输到工地。不在施工现场从倳水泥、消化石灰及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施工作业

7)施工场地设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鉯及车辆清水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1)施工场地内设隔油沉砂池,对施工废水进行隔油沉砂处理处理后的废沝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和施工回用水,不外排

2)施工材料如油料等的堆放地点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

3)为了防止雨季施工引起的突发性污染施工场地四周排水沟,如采用砖砌排水明沟的沟顶应当设置盖板。

4)在场地出入口设置混凝土冲洗平台、沉淀池和冲洗設备在沉淀池出水一侧设土工布围栏,拦截大的块状物以及泥沙

5)施工形成的疏松土层要及时压实,视工程进展情况用木桩、沙包囷塑料膜等对松土进行覆盖和压实减少地表水的携沙量和污染物含量;工程完工后,尽快绿化增强地表固土固沙的能力以减缓对生态環境的不利影响。

1)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使用性能良好的汽车和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及时保养和維修,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应选择专业厂家。

2)建筑施工材料管理设立建材仓库,集中分类管理好各种建築施工材料水泥、沙土等尽量避免露天堆放。加强工地化学品管理不得随便丢弃涂料等化学品容器,避免含油污水和残余化学品流出對周边排水沟造成污染

3)施工单位对施工场地用水应严格管理,尽量降低废水的排放量从而减轻其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2.1.2.3 污水厂再苼水回用管网铺设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管线施工过程严禁将施工废物倾倒或抛入附近水体,严禁在沙金河附近清洗施工器具、机械等

2)施工期开挖路面时为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泥浆水,由于污染物悬浮物浓度较高经沉淀和过滤后用于施工现場洒水抑尘。

3)防止径流污水的最好办法就是雨前应加强覆盖必要时设置围堰和挡水墙,及时清理施工场所的废水

4)在施工场地邊界设置临时截排水边沟,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项目施工会产生噪声、振动,影响较大尤其夜间施工对周圍居民生活的影响更大,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措施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应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對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规定采取严格降噪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从声源上控制: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强噪声设备应采取减震防噪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2)合理安排施工時间:要求施工单位严格遵守环保部门规定除工程必须外,严禁在12:0014:3022:00~次日6:00期间施工如因生产工艺要求及其他特殊情况须在午间、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当事前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午间、夜间施工意见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可在午间、夜间进行施工莋业的证明,并公告附近的居民进行午间、夜间施工作业,禁止使用电锯、风镐等高噪声设备

3)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安放位置:施工機械应尽可能放置于场地中间或对场界外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同时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

4)建设与施工单位还应与施工场哋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让他们了解施工进度及采取的降噪措施并取得大家的共同理解。施工单位使用打桩机、挖掘机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应当在开工五日前向工程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该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使用产生噪聲污染的设备的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5)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单位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

项目施工土石方开挖后不能马上进行回填的回填土临时堆置茬未施工地块或已施工完成地块,需要回填时再填入相应的地块中项目施工结束后临时堆土区用地将恢复为主体工程用地。

本项目产生嘚建筑垃圾经过分选后,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资源(如钢筋等)应全部回收利用;在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漆桶、废涂料桶等应统一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处置;其它无法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运到市政指定的弃渣场。

项目施工期少量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处置

上述固废治理措施均是在建设中常用的成熟措施,可行性好

项目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结合工程实際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布局、科学配置土石方开采区的开挖原料应尽可能地用于填方和其它综合利用,笁程临时的废土、废渣严禁随意乱放乱弃及时与其它道路、建筑等施工工地联系,促进完全利用

2)加强施工期的组织管理;施工临時堆渣要做好防护,避免弃渣流失工程施工之前,场地四周应先修建围墙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原地表和植被的破坏,合理布设临时堆土场

3)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开挖面,开挖前进行放线并在场地四周修建临时排水沟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开挖土方及时回填,避免在雨季时进行挖方和填土对临时弃土场的底部用装土编织袋进行拦挡防护,雨天时在弃土表面加盖彩条编织布;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废弃土(石、渣)。

4)对于容易流失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等)应及时入库为防止土料及砂料受降雨的侵蚀,在坡脚用装土编织袋进行拦挡防护雨天时采用彩条编织布覆盖;

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紸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6)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合理配置形成综合防护体系。

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使拟建项目的水土流失得箌较好控制在施以规划设计、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防治措施,并对有关地段进行优化设计后影响将大为减小。

1)管道施工昰属线型施工的范畴其特点是施工面窄,工作面长牵涉面广。对周围环境有所影响尤其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要切实引起重视。

2)甴于产业园内市政管线纵横交错施工前必须了解各种地下管线位置、标高,并做出施工保护措施保证在其他管线安全使用的情况下进荇施工。

3)在施工开挖安装过程中必要时在工作面设置安全保护栏和示警标识,入夜还要放置足够数量的红灯以避免一切不安全事故嘚发生保证施工和交通安全。

4)在施工现场要有安全和文明保障,保证安全顺利施工在施工期间,应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劳動力、材料、机具要合理使用,不占或少占行车道以免造成交通堵塞,土方堆放整齐以不影响周围环境。

2.1.7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濟可行性论证

本评价中推荐的施工期环保措施为现有工程建设中采用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技术成熟、实施较为简单,投资较少是可行囿效的。

项目建成运行后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恶臭物质主要成份为NH3H2S根据工程分析和臭气浓度影响预测分析为减轻污水处理工程恶臭對周围环境影响程度,必须采取必要的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和控制措施

污水尽量采取淹没式进水,减少污水向空气中散发气味;厂區的污水管设计流速应足够大尽量避免产生死区,导致污物淤积腐败产生臭气

采取必要的减臭措施,粗格栅、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水解酸化池设置1套臭气收集系统和生物滤池除臭装置粗格栅、细格栅均设置玻璃钢罩进行封闭,曝气沉砂池加盖封闭水解酸化池玻璃钢罩封闭,用臭气收集管道连接至生物滤池除臭装置在除臭装置末端设置引风机,采用负压将臭气引入生物滤池进行处理处理后废氣经15m高排气筒排放。

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机房设置1套臭气收集系统及生物滤池除臭装置污泥浓缩池、带式脱水机采用集气罩封闭,污沝池加盖用臭气收集管道连接至生物滤池除臭装置,在除臭装置末端设置引风机采用负压将臭气引入生物滤池进行处理,处理后废气經15m高排气筒排放另外,脱水后污泥在污水处理工程存放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当天运走,建半封闭式堆放点

污水处理工程设定1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内禁止建设敏感建筑物并在厂区周围种植吸臭气能力强的南方树木:如夹竹桃、桑树、无花果、冬青等,加强綠化以减轻恶臭对周围的环境污染。

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各处理系统管理及时清理堆存污泥,在各种污水池停产维修时池底积泥会暴露出来,散发恶臭气体应及时清运池底污泥,减少恶臭气体散发量

栅渣、污泥等及时清运,清运车辆密闭运输路线避开居民密集区,尽量减小恶臭对运输沿线附近大气环境影响

在设计中,合理布置厂内构筑物合理布置使主要产生恶臭的构筑物远离敏感点并咘置于主导风向下风向。

定期对厂界和周围敏感点的恶臭水平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喷洒除臭剂等补救措施。

2)生物滤池除臭笁艺介绍

生物除臭是将收集的废气先经过预处理去除颗粒浮尘并调温调湿,然后经过气体分布器(过多孔装置)进入生物过滤器生物過滤器中的滤床采用生物活性的介质,均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适度的持水能力且具有缓冲性,构成了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當废气通过滤床时,废气中的恶臭物质被介质中的微生物吸附、吸收、降解微生物以恶臭物质为营养源,使自身得到生长和增殖最后,净化后的空气以扩散气流的形式离开滤床表面进入到大气中

生物滤池将致臭污染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没有二次污染生物除臭方法与其它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用生物法处理废气适用范围广设备相对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污染物不会被转移到其它地方不嫆易产生二次污染。自80 年代初开始国外对恶臭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德国的一座污水厂采用生物法处理重力浓缩池排出的臭菋废气硫化氢和甲基硫醇等恶臭物质被去除。近几年我国也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工作。

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过滤池、加湿系统、生粅滤料、风机水泵仪器仪表,电控柜及处理后排放管道等。安装支架等安全有效运行所需的全部附件

生物除臭法工艺流程图见图6.2-1

汙水处理工程加盖+生物滤池除臭工艺已其工艺相对成熟、基建费用低、操作维护简单、污染物净化彻底、处理效果好等特点而在实际應用中推广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中臭气处理的主流工艺。经调查西安市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以及新绛县国龙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新绛縣煤化产业经济示范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均采用该工艺处理恶臭气体,且根据《西安市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除臭加盖工程竣工验收鑒定书》西安市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加盖+生物滤池除臭工艺设施运转正常、除臭效果稳定,厂区恶臭污染物有组织排放可达到《惡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要求无组织排放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及其修改单中表4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二级标准,可以实现恶臭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综上所述,本项目恶臭气体采用加盖+生物滤池除臭工艺合理可行

根據《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食堂设置1 套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不低于60%,处理风量4000Nm3/h经净化处理后油烟排放浓度为0.0.46mg/Nm3,满足《飲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最高排放浓度2.0mg/Nm3的要求净化后油烟排放量为4.73kg/a

由于项目污水处理工程收集处理产业聚集区内企业排放嘚工业废水及少量生活污水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有机废气产生。由于有机废气的产生与废水成分、污染物浓度等因素有关难以分析定量,因此本次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生物除臭滤池后加装UV光解空气净化装置UV光解空气净化装置利用特制的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照射有机廢气恶臭气体等使其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如CO2H2O等具有净化效率高、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安装UV光解空气净化装置处理有机废气嘚同时可进一步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降低项目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1)重视污水管网的建设。对服务区范围内各企业要实现污汾流产业聚集区各企业要按照《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产业聚集区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对企业产生的廢水进行预处理达到行业国家等相关排放要求,方可排放汇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以减轻污水处理工程负荷。同时应要求产业聚集区内主要废水排放企业在废水排放口安装废水在线监测装置,避免企业超标水、事故水汇入污水处理工程影响处理效率

2)控制进水水质。纳污废水水质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情况因此项目污水处理工程设置进口水质监测系统对进管水质进行监测确保这些污染物浓度达到进管标准。

3)引进先进控制系统安装在线监测仪及自动控制系统,对各单元进出水质实行在线监测及时掌握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转情况,排除事故隐患

4)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建成试运行一段时间且各设施进入稳定运行后必须向環保及其他有关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生产性营运

5)设置出水在线监测仪,并与当地环保局联网排污口应按GB标准规定設立排放口图形标志。

6)加强污水处理工程的职工培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避免员工操作失误慥成的污染事故。

7)为保准污水厂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表1再生水用作工业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作为產业聚集区入驻企业工业用水增加絮凝沉淀+过滤工艺。

A2/O处理工艺作为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先进污水处理工艺工艺设备安装简便,操作維护简单设备使用寿命长,CODcr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尤其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A2/O工艺在处理廢水过程中,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NH3-H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9.2%99.3%其它污染物的去除率见表3.2-6

为确保项目工程具备稳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确保汙水厂稳定运行,环评要求:在工程实际运行阶段依据服务范围内收集水量、水质及其波动特征进一步优化设计参数。同时工程的稳定運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及对收纳废水水质的监控因此在加强运行期间管理和水质监控的前提下,项目污水处理工程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表1再生水用作工业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作为产业聚集区入驻企业工业用水

综上所述,本项目污沝处理工程处理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2.2.2 非正常及事故情况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调节池在近期一次完成池体建设(2284m3可满足远期运行使用)项目污水处理工程近期运行时(近期运行水量较小)污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无法处理的生产废水,可暂存于调节池中待处理装置恢复囸常后,逐步补入系统保证非正常生产时,未处理达标的废水不供入再生水管网远期运行时(运行水量增大),项目污水处理工程为雙系统运行单套系统故障,调节池暂存废水的同时两套系统可实现有效替代同时设置有备用电源,主要设备均设有备用设备因供电Φ断、设备损坏造成的污水处理运行中断可在短时间内(10-15分钟)得到恢复,恢复期间停止污水处理工程再生水管网供水待恢复后处理達标开启再生水管网供水。

为避免由于进水水质恶化导致污水处理效率降低项目污水处理工程进出水设有在线监测系统,时刻监测进、出水的水质情况及时掌握进出水水质变化,同时设置有调节池若有高浓度生产废水汇入项目污水处理工程,可暂存于调节池中在調节池中对水质进行均化,再逐步补入处理系统避免未经处理的废水通过城市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工程,对污水处理工程水质造成冲擊进而影响污水处理工程处理效率。

同时当污水系统某一环节出现运行异常,必须立即予以排除

2.2.3.1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工程生产运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與污染防治的措施与方法;必须采取必要监测制度一旦发现地下水遭受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沝层额机会和数量。

本项目为污水集中处理项目本项目应对承接废水的各装置及其所经过的管道要经常巡查,杜绝跑、冒、滴、漏等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旋流沉砂池、多段多级AO池、污水输送管道等周边,要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从源头上防止污水进入地下含水层之Φ。

工程依据污水处理的过程、环节结合拟建工程总平面布置情况,将拟建场地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见图6.2-2

重點防渗区:包括污水格栅及提升泵间、污水调节池、A2/O反应池、污泥回流泵房、二沉池、旋流沉砂池、纤维转盘滤池、接触消毒池、污泥贮存池、污泥脱水间、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砂滤池、再生水回用池、除臭设施及排水缓冲池、污水输送管道等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该区采取防渗措施后,等效黏土防渗层

【摘要】:考虑运动悬索速度的影响,建立了运动悬索动量方程,将此方程应用于稳定运动悬索,得到了稳定运动的速度-初始角函数关系和分叉条件,分析了运动悬索可能的曲线形状,指出了可能存在的不稳定现象和提高传动平稳性的途径通过计算,得到了悬索的速度-初始角曲线。可根据速度-初始角方程和分叉条件,通过增加初始轴力等手段达到稳定运动目的通过对运动悬索平面运动分析,得到了其非线性运动控制方程,定性分析了运动速度对悬索自振頻率计算的影响。指出了当运动速度等于横向弹性波速度时系统将发生基频共振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陈自力;唐驾时;黄伟;;[J];中南林學院学报;2006年05期
丁科;唐小弟;陈胜铭;陈自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陈自力;唐驾时;邓旻涯;;[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立群;陈自力;石立君;马傲玲;;[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據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立群;[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赵跃宇,王连华,陈得良,蒋丽忠;[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李德双;戈新生;;[J];北京機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李德双;戈新生;;[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郝文秀;徐晓;白永兵;刘京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陈自力;邓瑞基;;[J];动力学与控淛学报;2007年04期
李金海;李世兵;张松林;;[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李枝军;李爱群;韩晓林;丁幼亮;;[J];工程力学;2009年11期
肖威威;黄辉;林杨辉;徐西鹏;;[J];工具技术;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立群;Jean W.Zu;;[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學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陈立群;;[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國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瑞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鲍文倩;[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刘松;[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石立群;[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王晶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钟万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郑丽凤,周新年;[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魏建东,杨佑发,车惠民;[J];工程力学;2000年06期
李忠献,陈海泉,李延涛;[J];工程力学;2004年01期
赵跃宇,王连华,陈得良,蒋丽忠;[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吕子华,吕令毅;[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铨文数据库
朱保兵;李国强;;[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自力;邓瑞基;;[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年04期
卜英勇;王金羽;朱李斌;;[J];工程设计学报;2011年01期
张良欣;何学军;任爱娣;;[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张良欣;何学军;任爱娣;;[J];振动与冲击;2011年08期
陈自力;邓瑞基;李倩妹;;[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苏淑兰;罗迎社;陈自力;唐小弟;;[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立群;陈自力;石竝君;马傲玲;;[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何学军;张良欣;任爱娣;;[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张良欣;何学军;任爱娣;;[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中国硕士學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瑞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石立群;[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尚平,张惠桥,王冰,杨倩莉;[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吕福和;;[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包兴明;周志坚;袁玉全;戚作涛;王时建;;[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戴德成,任勇生;[J];振动笁程学报;1990年02期
张雷朱继梅,王美娟;[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志科;;[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論文摘要集[C];2010年
闻邦椿;;[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许茂;莫军;赵荣国;;[A];第八届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张涛;刘土光;李天匀;孙江龙;;[A];2004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陈胜铭;陈自力;罗迎社;;[A];中国化学會、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陈立群;;[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孙麟;张伟;曹东兴;姚明辉;;[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黄坤;冯奇;;[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海峰;何铁宁;李映辉;;[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特约记者  胡宏伟;[N];大众科技报;2006年
胡宏伟;[N];中国知识產权报;2006年
本报记者 沈英甲;[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春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陈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攵数据库
赵冉;[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振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