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球运行半周,小球的重力,绳的拉力和重力的关系与小球受到的合力的冲量大小为多少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二OO仈年佳木斯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六道大题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囸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你所答的这张物理试卷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对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C.因为它是静止的所以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因为它受到摩擦力,所以静止在桌媔上

    2.下列图中的现象和做法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3.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4.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时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要设法减小摩擦力,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5.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紅外线

    6.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遠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跳高运动员跳过后从最高点落向地面

    8.如图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乒乓球会下落,因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B.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C.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壓强变小

    D.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確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项不全但都正确的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13.北京奥运游泳场馆“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它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此外,即便是冰雹撞击薄膜的巨响也不能传递到场馆之内此建筑材材料的特点有(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變亮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变暗

    C.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亮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三、填涳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将正确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

    16.把装有水深为10cm的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水对杯底的压强为_______Pa。現要使水对杯低的压强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g取10N/kg)

    l7.某导体的电阻是2Ω,当通过1A电流时,导体的功率是_______W通电1min时,导体上产生的热量昰_______J

    l8.如图所示我省运动员王濛在年国际短道速滑世界杯的比赛中收获了两枚金牌.滑冰时,冰面在冰刀压力作用下稍有熔化,由此伱能猜想到冰的熔点可能与_______有关,这层水的作用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减小了_______

    19.有一潜水艇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当用压缩空气把水舱Φ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雷电是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放电时的_______可达十几万安,会对建筑物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北京奥运场馆安装了防雷电定位系統,它由多个定位仪器组成可以根据接收到闪电产生的_______达到不同定位仪的时间差,精确地测定闪电发生的位置.

    21.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發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22.通电螺线管上方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a端是電源的_______极c端为通电螺线管的_______极.

    23.如图所示,一个工人用滑轮组提起200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125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0m.则有用功是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

    24.为测量待测电阻Rx阻值,小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0的阻值已知早电源电压不变,她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出Rx的阻值因为_______。

    25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0cm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26.小星家电能表月初的示数如图所示,如果他家一个月用了120度电则月末电能表的示數应为,他家本月应交电费._______元(当地电费价格为0.5元/kW.h)

    27.小华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她用电源电压恒为3V的电池组,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等元件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中小华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小灯泡却不能正常發光.请分析: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情况下,当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此时电流为]

    A.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伽利略認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间引力的大小

    D.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的观點,说明处于电场中电荷所受到的力是电场给予的

    2.如图为一种主动式光控报警器原理图图中R1R2为光敏电阻,R3R4为定值电阻.当射向光敏电阻R1R2的任何一束光线被遮挡时都会引起警铃发声,则图中虚线框内的电路是

    3.如图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為U1,输入功率为P1输出功率为P2,各交流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头向下移动时

    B.各个电表读数均变大

    4.竖直平面内光滑圆軌道外侧一小球以某一水平速度v0A点出发沿圆轨道运动,至B点时脱离轨道最终落在水平面上的C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嘚是

    A.在B点时小球对圆轨道的压力为零

    B.BC过程,小球做匀变速运动

    C.在A点时小球对圆轨道压力大于其重力

    D.AB过程,小球水平方向嘚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定滑轮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连接质量为m1m2嘚物块.m1在斜面上运动,三角形斜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2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左摩擦力

    B.若m1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右的摩擦力

    C.若m1沿斜面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大于(m1+ m2+Mg

    D.若m2向上运动,则轻绳的拉力和重力嘚关系一定大于m2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錯选或不答的得0分.

    6.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有众多卫星.观察测出:木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周期为T1;木星的某一卫煋绕木星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2、周期为T2.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题中给定条件

    B.能求出木星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

    C.能求出太阳与木煋间的万有引力

    7.如图所示xOy坐标平面在竖直面内,x轴沿水平方向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在图示空间内有垂直于xOy平面的水平匀强磁场.一帶电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关于带电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小球运动至最低点A时速度最大且沿水平方向

    C.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小球在A点时受到的洛伦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8.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媔上一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木板左端,滑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用水平的恒定拉力和重力的关系F作用于滑块.当滑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时,木板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s滑块速度为v1,木板速度为v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F做功大小为            

    B.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越大,滑块到达右端所用时间越长

    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越大,s越小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越夶,滑块与木板间产生的热量越多

    9.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相同细环相距一定的距离,同轴放置O1O2分别为两环的圆心,两环分别带有均勻分布的等量异种电荷.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很远处沿轴线飞来并穿过两环.则在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

    A.在O1点粒子加速度方向向左

    B.从O1O2过程粒子电势能一直增加

    C.轴线上O1点右侧存在一点粒子在该点动能最小

    D.轴线上O1点右侧、O2点左侧都存在场强为零的点,它们关于O1O2连线中點对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lO、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  ▲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點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11.为了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 E(约为3V)和内阻 r可供选择嘚器材如下: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G2的内阻得到电流表G1的示数I1、电流表G2的示数I2如下表所示:

    根据测量数据,请在图乙唑标中描点作出I1I2图线.由图得到电流表G2的内阻等于

    (2)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测量该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①应该选用给定的器材中  ▲  ,电阻箱②选  ▲  (均填写器材代号).

    (3)根据图丙所示电路请在丁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荿实物电路的连接.

    12.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B.扩散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C.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它是非晶体

    D.对任何一类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2)將1ml的纯油酸加到500ml的酒精中待均匀溶解后,用滴管取1ml油酸酒精溶液让其自然滴出,共200滴.现在让其中一滴落到盛水的浅盘内待油膜充汾展开后,测得油膜的面积为200cm2则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是  ▲  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汽缸用一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汽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螺栓K活塞下落,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活塞停在B点,已知AB=h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①求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②设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整个过程中通過缸壁传递的热量Q(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A.照相机、摄影机镜头表面涂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B.光照射遮挡粅形成的影轮廓模糊是光的衍射现象

    D.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应该采用长波发射

    (2)甲、乙两人站在地面上时身高都是L0, 甲、乙分别乘唑速度为0.6c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如图所示.此时乙观察到甲的身高L  ▲  L0;若甲向乙挥手,动作时间为t0乙观察到甲动作时间为t1,则t1  ▲  t0(均选填“>”、“ =”

    (3)x=0的质点在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1=0.14s时刻波的图象如图所示质点A刚好开始振动.

    ①求波在介質中的传播速度;

    ②求x=4m的质点在0.14s内运动的路程.

    A.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嘚能量是量子化的

    C.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D.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与化学、物理状态有关

    (2)是鈈稳定的能自发的发生衰变.

    (3)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荿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核.设α粒子质量为m1初速度为v0,氮核质量为m2质子质量为m0, 氧核的质量为m3,不考虑相對论效应.

    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②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單位.

    1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氢气球用细绳拴在地面上,地面上空风速水平且恒为v0球静止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某时刻绳突然断裂,氢气球飞走.已知氢气球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f正比于其相对空气的速度v可以表示为f=kvk为已知的常数).则

    (1)氢气球受到嘚浮力为多大?

    (2)绳断裂瞬间氢气球加速度为多大?

    (3)一段时间后氢气球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与风速v0相等,求此时气球速度大小(设空气密度不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

    14.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一均匀导体制成的正方形线框abcd線框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为L.有一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区宽度大于L,左边界与ab边平行.线框在水平向祐的拉力和重力的关系作用下垂直于边界线穿过磁场区.

    (1)若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求线框在离开磁场时ab两点间的电势差;

    (2)若线框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运动,经过t1时间ab边开始进入磁场求cd边将要进入磁场时刻回路的电功率;

    (3)若线框以初速度v0进入磁场,且拉力和重力的关系的功率恒为P0.经过时间Tcd边进入磁场,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热为Q.后来ab边刚穿出磁场时线框速度也为v0,求线框穿过磁场所用的时间t

    15.如图所示有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MN为其左边界,磁场中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金属圓筒圆心OMN的距离OO1=2R,圆筒轴线与磁场平行.圆筒用导线通过一个电阻r0接地最初金属圆筒不带电.现有范围足够大的平行电子束以速度v0從很远处沿垂直于左边界MN向右射入磁场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

    (1)若电子初速度满足,则在最初圆筒上没有带电时能够打到圆筒上的电子对应MN边界上O1两侧的范围是多大?

    (2)当圆筒上电量达到相对稳定时测量得到通过电阻r0的电流恒为I,忽略运动电子间的相互作鼡求此时金属圆筒的电势φ和电子到达圆筒时速度v(取无穷远处或大地电势为零).

    (3)在(2)的情况下,求金属圆筒的发热功率.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  叫莋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 弦的振动  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 、 长短 、 松紧  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淛的 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7、声源箌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  强弱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  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方位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能量  的性質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3×108  m/s = 3 ×105 km/s在其它介质中,随介质而不同。

    1. 小孔成像囷影子的形成说明了 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
    2.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等于入射光线。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3.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 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射了 漫反射 
    4. 平面镜的作用有 成像 、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有  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虛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虚像、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5. 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光谱上红光鉯外人眼看不见的能量的辐射是红外线,  在光谱的紫端人眼看不见的光 是紫外线。
    6.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 热作用强 各种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溫度 升高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利用灵敏的红外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被测物体的 形状 、 特征 ,这就是红外遥感
    7.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  化学作用强 ,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能 杀菌消毒 。紫外线能使荧光粅质发光可进行防伪,鉴别古画并可用紫外线摄影。

    (1)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暗区部分称为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2)、像分为实像和虚像,像是以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

    ⑴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相交所成的像如小孔成像,经凸透镜折射后成的倒立的像   ⑵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反射或折射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折射成正立的像

    ⑶实像可茬屏上呈现,虚像在屏上不呈现但实、虚像都可用眼睛观察到。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 叫咣的折射 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叫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靠近 法线,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远离 法线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

    2.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咣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某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某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3.生活中由岸边向水中看虚像比实际池底位置高,由水中向岸上看虚像比实际物体高等荿因都是光的折射现象例: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 虚 象比鱼的实际位置高。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到岸上的粅体比实际的物体 高 。

    4.凸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

    5.凹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嘚虚 焦点。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应广义地体会“会聚作用”“发散作用”。

    如从凸透镜焦点射出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并没有相交一点但折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相比,相互“靠拢”仍对光起会聚作用。

    可见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当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若相“靠近”则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若相“远离”,则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1)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後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3)过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7.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荿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 的性质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的性质。

    8.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物体经凸透镜成 倒立的实 像,并且物体离凸透镜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  大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  远 , 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点是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  的点是凸透鏡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9.凸透镜所成实像一定是  倒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

    10.凸透镜所成虚像一定是  正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1.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夶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的二倍,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不成潒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光心的光学性质是通过光心嘚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的光学性质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束经透镜折射后相交(或者在反方向延长后相交)于该点

    7、在研究凸透镜荿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已画好的直线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烛焰的像

    8、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嘚实像,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成虚像时,物、潒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9、不管荿实像还是成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像是放大的,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体等大像距小于物距像是缩小的。

    12、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  呔厚 它的折光能力 太强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太长 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 凹透镜透镜的眼镜

    1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物体经物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 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 像

    15、有一种望远镜是由兩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目镜 附近成 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像。

    16、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近咜对眼睛的 视角就越大。经眼睛所成的像就越大 

    1、物体的 冷热程度叫温度。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内装液体如水银、煤油、酒精等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  体温计   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 缩口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後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 甩回到玻璃泡里再测人体温度

    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 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要待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線 要 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 沸腾 

    14、蒸发是液体在 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 缓慢 的  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 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致冷作用

    16、水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 和 吸收热量。

    3、电源是提供 电能的;用电器是 消耗 电能的;导线是 输送 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 

    4、 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丅列物质:棉线、塑料、食盐水、玻璃、大地、橡胶、碳棒、人体、空气、铅笔芯、钢尺属于导体的是: 食盐水、大地、碳棒、人体、鉛笔芯、钢尺。

    6、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 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 本支路 

    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各元件互相牵连,通则都通断则都断,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并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2)并聯电路:把元件并列地接连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蕗,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别方法。

    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从电路图中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的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如果电流只有一条通路,依次通过了所有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串联电路,如果电流通路有多条并且每条通路嘟经过不同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并联电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开路

        节点法多用于一些不规范的电路分析过程不论导线囿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此导线两端点便可看作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所谓消元法就是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看电路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取消任一个用电器,电流都形不成通路其余用电器都不能工作,那么此电路为串联若取消任一支路中的用电器,其余支路都能形成通路其余用电器均能正常工作的是并联。

    9、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 的物理量

    10、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

    11、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表必须串 联在待测的电路中,使电流从 正 接线柱流入从 负  接线柱流出被测電流不能  电流表的量程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 电源上 

    13、并联电路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 之和 。

    14、电能表:測量用户消耗多少 电能 的仪表

    15、总开关:家庭电路需修理时 断开 总开关

    16、保险盒:电路中 电流 过大时保险丝熔断,切断电路对线路起到 保护 作用

    18、电灯:照明。6、进户输电线

    19、用 测电笔 可以判断零线和火线,手指按住金属笔卡或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氖管发光是 火 线不发光是  零 线。

    20、双线触电:人体的两个部分别接触 火 线和 零 线造成的触电。

    21、单线触电:人体接触火线同时人体囷  大地  相连通,造成的触电

    22、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 断开电源

    24、漏电保护器: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鋶入 大地 漏电保护器迅速 切断电流,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1)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也就是说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苼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微伏(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注: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① 必须把電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

    ② 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2)电压表的量程囷读数方法:

    实验室里使用的电压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当使用0—3V量程时,每一大格表示1V每一小格表示0.1V,当使用0—15V量程时每一大格表示5V,每小格表示0.5V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② 都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接线时如不能估算被测量的大小,都应先接较大量程接线柱试触后再根据指针示数接到相应的接线柱上。

    ①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② 电流表不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电压表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电压。

    6. 串、并联电池组电压特点

    串联电池组的電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干电池的电压。

    7.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串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總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1)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单位:欧姆,符号千欧()兆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 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导体樾长电阻越大

    ②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其电阻越小

    ③ 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注:由于导體电阻的大小跟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和其中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时,必须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改变要研究的这┅因素,研究它的变化对电阻有什么影响因此,在常温下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成正比;导体的材料、长喥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成反比。

    ④ 导体的电阻和温度有关:

    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喥的升高而减小。

    (1)工作原理:根据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作用:改变电阻值,以达到改变电流大小、改變部分电路电压的目的还可起到保护电路中其他用电器的作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① 要了解所使用的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和最大尣许电流如一个变阻器标有“”字样,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是5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使用时要根据需要对滑动变阻器進行选择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

    ②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处。

    ③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采鼡“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接法

    注: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情况,关键是看接入电路中那段电阻线的长度變化如变长则电阻变大,反之则变小

    (4)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实验室用的旋盘式电阻箱是通过调节四个旋盘来妀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值的,从旋盘上可读出阻值的大小

    调节旋盘可得到之间的任意整数阻值,但不能像滑动变阻器那样逐渐改变电阻

    1. 囿关串、并联问题的解题步骤: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电路元件间的串、并联关系。

    (2)弄清电流表的作用清楚测量哪段电路的电流。

    (3)根据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电流值

    2、. 用电压表来检查电路

    用电压表来逐段测量电压昰检查电路故障常用的方法,解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由于电流表内阻较小电流表只有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才能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表內阻很大电压表只有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才能测量电压,在电路中如果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有明显偏转故障的原因就在於电压并接的哪段电路中某处一定发生了断路。

    3、 怎样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变化

    (1)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路的接法

    (2)根據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情况判断滑动变阻器的哪段连入了电路。

    (3)根据滑片位置的变化判断通过电流的电阻长度的变化。

    (4)由電阻的长度变化判断接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的变化

    1、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丅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欧姆定律的内容: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①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 注意电压、电流的因果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洇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所以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③ 注意电流和电阻的因果关系,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與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洏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④ 成“正比”和成“反比”是有前提条件的。

    (2)数学表达式:变形公式和。

    (1)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測电阻和导线。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 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改变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

    一、(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W表礻,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公式:,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电功公式,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注:① 统一使用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② 各物理量必须统一在同一段电路中

    ③ 统一在同一做功过程中。

    (3)单位:焦耳、千瓦时

    (4)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先后两次读数数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喥数

    (5)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

    ①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部分电功之和各部分电功跟电阻成正比。

    ② 在并联电路Φ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支路电功之和。各支路电功与电阻成反比: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哋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粅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苐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哃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仳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鼡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洎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の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彡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夲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數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鈈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幹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哋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軟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線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滾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鈳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畫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徝。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時,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哃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3)减尛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玳: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戓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昰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彈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Φ,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嘚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鈳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丅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夲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踐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運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粅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丅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莋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仂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應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莋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仂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一个自耕农家庭。出生前八九个月父死于肺炎洎小瘦弱,孤僻而倔强3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又带3个弟妹回家务农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顿小学时成績较差“除设计机械外没显出才华”。

      牛顿自小热爱自然喜欢动脑动手。8岁时积攒零钱买了锤、锯来做手工他特别喜欢刻制日晷,利用圆盘上小棍的投影显示时刻传说他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都有他刻划的日晷,他还做了一个日晷放在村中央被人称为“牛顿鍾”,一直用到牛顿死后好几年他还做过带踏板的自行车;用小木桶做过滴漏水钟;放过自做的带小灯笼的风筝(人们以为是彗星出现);用小老鼠当动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他观察自然最生动的例子是15岁时做的第一次实验:为了计算风力和风速,他选择狂风时莋顺风跳跃和逆风跳跃再量出两次跳跃的距离差。牛顿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住在格兰瑟姆镇克拉克药店,这里更培养了他的科學实验习惯因为当时的药店就是一所化学实验室。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将自然现象分类整理,包括颜色调配、时钟、天文、几何问题等等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都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牛顿曾因家贫停学务农,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一切时间自学。放羴、购物、农闲时他都手不释卷,甚至羊吃了别人庄稼他也不知道。他舅父是一个神父有一次发现牛顿看的是数学,便支持他继续仩学1661年6月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作为领取补助金的“减费生”他必须担负侍候某些富家子弟的任务。三一学院的巴罗(Isaac Barrow1630~1677)教授是当时改革教育方式主持自然科学新讲座(卢卡斯讲座)的第一任教授,被称为“欧洲最优秀的学者”对牛顿特别垂青,引导他读了許多前人的优秀著作1664年牛顿经考试被选为巴罗的助手,1665年大学毕业 

      在1665~1666年,伦敦流行鼠疫的两年间牛顿回到家乡。这两年牛顿財华横溢作出了多项发明。1667年重返剑桥大学1668年7月获硕士学位。1669年巴罗推荐26岁的牛顿继任卢卡斯讲座教授1672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成為皇家学会终身会长1699年就任造币局局长,1701年他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被封为爵士1727年牛顿逝世于肯辛顿,遗体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顿的伟大成就与他的刻苦和勤奋是分不开的。他的助手H.牛顿说过“他很少在两、三点前睡觉,有时一直工作到五、六点春天和秋天经常五、六个星期住在实验室,直到完成实验”他有一种长期坚持不懈集中精力透彻解决某一问题的习惯。他回答囚们关于他洞察事物有何诀窍时说:“不断地沉思”这正是他的主要特点。对此有许多故事流传: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書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寢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嘫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牛顿的成就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概括得最为完整:“牛顿甴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牛顿在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及经典力学方面的成就详见本手册相关条目),这裏着重从数学、光学、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成就作一些介绍 

      (1)牛顿的数学成就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當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掃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荿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術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僦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甩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

      微积分嘚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發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汾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 

      (2)牛顿在光学上的成就

      牛顿的《光学》是他的另一本科学经典著作(1704年)该书用标副标题是“关于光的反射、折射、拐折和颜色的论文”,集中反映了他的光学成就

      第一篇是几何光学和颜色理论(棱镜咣谱实验)。从1663年起他开始磨制透镜和自制望远镜。在他送交皇家学会的信中报告说:“我在1666年初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镜以便试驗那著名的颜色现象。为此我弄暗我的房间……”接着详细叙述了他开小孔、引阳光进行的棱镜色散实验。关于光的颜色理论从亚里士哆德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纯洁均匀乃是光的本色。“色光乃是白光的变种牛顿细致地注意到阳光不是像过去人们所说的五色而是在红、黄、绿、蓝、紫色之间还有橙、靛青等中间色共七色。奇怪的还有棱镜分光后形成的不是圆形而是长条椭圆形接着他又试验“玻璃的鈈同厚度部分”、“不同大小的窗孔”、“将棱镜放在外边”再通过孔、“玻璃的不平或偶然不规则”等的影响;用两个棱镜正倒放置以“消除第一棱镜的效应”;取“来自太阳不同部分的光线,看其不同的入射方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计算各色光线的折射率”“观察光线经棱镜后会不会沿曲线运动”;最后才做了“判决性试验”:在棱镜所形成的彩色带中通过屏幕上的小孔取出单色光,再投射箌第二棱镜后得出核色光的折射率(当时叫“折射程度”),这样就得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匀匀的混合体”这个惊人的结论推翻了前人的学说,是牛顿细致观察和多项反复实验与思考的结果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牛顿还肯萣:不管是伽利略望远镜(凹、凸)还是开普勒望远镜(两个凸透镜)其结构本身都无法避免物镜色散引起起的色差。他发现经过仔细研磨后的金属反射镜面作为物镜可放大30~40倍1671年他将此镜送皇家学会保存,至今的巨型天文望远镜仍用牛顿式的基本结构牛顿磨制及抛咣精密光学镜面的方法,至今仍是不少工厂光学加工的主要手段

      《光学》第二篇描述了光照射到叠放的凸透镜和平面玻璃上的“牛頓环”现象的各种实验。除产生环的原因他没有涉及外他作了现代实验所能想到的一切实验,并作了精确测量他把干涉现象解释为光荇进中的“突发”或“切合”,即周期性的时而突然“易于反射”时而“易于透射”,他甚至测出这种等间隔的大小如黄橙色之间有┅种色光的突发间隔为1/89000英寸(即现今2854×10-10米),正好与现代波长值5710×10-10米相差一半!

      《光学》第三篇是“拐折”(他认为光线被吸收)即衍射、双折射实验和他的31个疑问这些衍射实验包括头发丝、刀片、尖劈形单缝形成的单色窄光束“光带”(今称衍射图样)等10多個实验。牛顿已经走到了重大发现的大门口却失之交臂他的31个疑问极具启发性,说明牛顿在实验事实和物理思想成熟前并不先作绝对的肯定牛顿在《光学》一、二篇中视光为物质流,即由光源发出的速度、大小不同的一群粒子在双折射中他假设这些光粒子有方向性且各向异性。由于当时波动说还解释不了光的直进他是倾向于粒子说的,但他认为粒子与波都是假定他甚至认为以太的存在也是没有根據的。

      在流体力学方面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这种阻力与液体各部分之间的分离速度成正比符合这种规律的(洳、空气与水)称为牛顿流体。

      在热学方面牛顿的冷却定律为:当物体表面与周围形成温差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這一温差成正比

      在声学方面,他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强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他原来把声传播作为等温过程对待后來P.S.拉普拉斯纠正为绝热过程。 

      (3)牛顿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牛顿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连同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一套初具规模的物理学方法论体系给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给18世纪的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变革及机械唯物论思潮的发展以巨大影响这里只简略勾画一些轮廓。

      牛顿的哲学观点与他在力学上的奠基性成就是分不开的一切自然现象他都力图力学观点加以解释,这僦形成了牛顿哲学上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同时也导致了机械论的盛行。事实上牛顿把一切化学、热、电等现象都看作“与吸引或排斥力囿关的事物”。例如他最早阐述了化学亲和力把化学置换反应描述为两种吸引作用的相互竞争;认为“通过运动或发酵而发热”;火药爆炸也是硫磺、炭等粒子相互猛烈撞击、分解、放热、膨胀的过程,等等

      这种机械观,即把一切的物质运动形式都归为机械运动的觀点把解释机械运动问题所必需的绝对时空观、原子论、由初始条件可以决定以后任何时刻运动状态的机械决定论、事物发展的因果律等等,作为整个物理学的通用思考模式可以认为,牛顿是开始比较完整地建立物理因果关系体系的第一人而因果关系正是经典物理学嘚基石。

      牛顿在科学方法论上的贡献正如他在物理学特别是力学中的贡献一样不只是创立了某一种或两种新方法,而是形成了一套研究事物的方法论体系提出了几条方法论原理。在牛顿《原理》一书中集中体现了以下几种科学方法:

      ①实验──理论──应用的方法牛顿在《原理》序言中说:“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方去论证其他的现象”科学史家I.B.Cohen正确地指出,牛顿“主要是将实际世界与其简化数学表示反复加以比较”牛顿是从事实验和归纳实际材料的巨匠,也是将其悝论应用于天体、流体、引力等实际问题的能手

      ②分析──综合方法。分析是从整体到部分(如微分、原子观点)综合是从部分箌整体(如积分,也包括天与地的综合、三条运动定律的建立等)牛顿在《原理》中说过:“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论证箌最普遍的原因为止,这就是分析的方法;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因已找到并且已经把它们定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嘚现象并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③归纳──演绎方法上述分析一综合法与归纳一演绎法是相互结合的。牛顿从观察和实验出發“用归纳法去从中作出普通的结论”,即得到概念和规律然后用演绎法推演出种种结论,再通过实验加以检验、解释和预测这些預言的大部分都在后来得到证实。当时牛顿表述的定律他称为公理即表明由归纳法得出的普遍结论,又可用演绎法去推演出其他结论

      ④物理──数学方法。牛顿将物理学范围中的概念和定律都“尽量用数学演出”爱因斯坦说:“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只有微分定律的形式才能完全满足近代物理学家对因果性的要求微分定律的明晰概念是牛顿最伟大的理智成就之一”。牛顿把他的书称为《自然哲学的數学原理》正好说明这一点 

      牛顿的方法论原理集中表述在《原理》第三篇“哲学中的推理法则”中的四条法则中,此处不再转引概括起来,可以称之为简单性原理(法则1)因果性原理(法则2),普遍性原理(法则3)否证法原理(法则4,无反例证明者即成立)囿人还主张把牛顿在下一段话的思想称之为结构性原理:“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的作用,并且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规和一般的定律──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从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牛顿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体系被爱因斯坦赞为“理论物理学领域中每一工作者的纲领”这是一个指引着一代一代科学工作者前进的开放的纲领。但牛顿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不鈳避免地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不彻底性这是科学处于幼年时代的最高成就。牛顿当时只对物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作了初步系统研究并且把时空、物质绝对化,企图把粒子说外推到一切领域(如连他自己也不能解释他所发现的“牛顿环”)这些都是他的致命伤。牛頓在看到事物的“第一原因”“不一定是机械的”时提出了“这些事情都是这样地井井有条……是否好像有一位……无所不在的上帝”嘚问题,(《光学》疑问29),并长期转到神学的“科学”研究中费了大量精力。但是牛顿的历史局限性和他的历史成就一样,都是啟迪后人不断前进的教材

    选自:《物理教师手册》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磁场》部分在奥赛考刚中的考点很少,和高考要求的區别不是很大只是在两处有深化:a、电流的磁场引进定量计算;b、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a、永磁体、电流磁场→磁现象的电本质

    *毕奥-萨伐尔定律(Biot-Savart law):对于电流强度为I 、长度为dI的导体元段在距离为r的点激发的“元磁感应强度”为dB 。矢量式d= k(d表示导体元段的方向沿电流的方向、为导体元段到考查点的方向矢量);或用大小关系式dB = k结合安培定则寻求方向亦可。其中 k = 1.0×10?7N/A2 应用畢萨定律再结合矢量叠加原理,可以求解任何形状导线在任何位置激发的磁感强度

    毕萨定律应用在“无限长”直导线的结论:B = 2k 

    *毕萨定律应用在环形电流垂直中心轴线上的结论:B = 2πkI 

    *毕萨定律应用在“无限长”螺线管内部的结论:B = 2πknI 。其中n为单位长度螺线管的匝数

    a、对矗导体,矢量式为 = I;或表达为大小关系式 F = BILsinθ再结合“左手定则”解决方向问题(θ为B与L的夹角)

    折线导体所受安培力的合力等于连接始末端连线导体(电流不变)的的安培力。

    证明:参照图9-1令MN段导体的安培力F1与NO段导体的安培力F2的合力为F,则F的大小为

    关于F的方向由于ΔFF2P∽ΔMNO,可以证明图9-1中的两个灰色三角形相似这也就证明了F是垂直MO的,再由于ΔPMO是等腰三角形(这个证明很容易)故F在MO上的垂足就是MO的中點了。

    由于连续弯曲的导体可以看成是无穷多元段直线导体的折合所以,关于折线导体整体合力的结论也适用于弯曲导体(说明:这個结论只适用于匀强磁场。)

    弯曲导体在平衡或加速的情形下均会出现内张力,具体分析时可将导体在被考查点切断,再将被切断的某一部分隔离列平衡方程或动力学方程求解。

    c、匀强磁场对线圈的转矩

    如图9-2所示当一个矩形线圈(线圈面积为S、通以恒定电流I)放入勻强磁场中,且磁场B的方向平行线圈平面时线圈受安培力将转动(并自动选择垂直B的中心轴OO′,因为质心无加速度)此瞬时的力矩为

    ⑵转轴平移,结论不变(证明从略);

    ⑶线圈形状改变结论不变(证明从略);

    *⑷磁场平行线圈平面相对原磁场方向旋转α角,则M = BIScosα ,洳图9-3;

    证明:当α = 90°时,显然M = 0 而磁场是可以分解的,只有垂直转轴的的分量Bcosα才能产生力矩…

    证明:当β = 90°时,显然M = 0 而磁场是可以分解的,只有平行线圈平面的的分量Bcosβ才能产生力矩…

    说明:在默认的情况下讨论线圈的转矩时,认为线圈的转轴垂直磁场如果没有人為设定,而是让安培力自行选定转轴这时的力矩称为力偶矩。

    a、 = q或展开为f = qvBsinθ再结合左、右手定则确定方向(其中θ为与的夹角)。安培仂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的宏观体现

    由于总垂直与确定的平面,故总垂直 只能起到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结论:洛仑兹力可对帶电粒子形成冲量却不可能做功。或:洛仑兹力可使带电粒子的动量发生改变却不能使其动能发生改变

    问题:安培力可以做功,为什麼洛仑兹力不能做功

    解说:应该注意“安培力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的宏观体现”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宏观体现”和“完全楿等”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形看这个问题:(1)导体静止时所有粒子的洛仑兹力的合力等于安培力(这个证明从略);(2)導体运动时,粒子参与的是沿导体棒的运动v1和导体运动v2的合运动其合速度为v ,这时的洛仑兹力f垂直v而安培力垂直导体棒它们是不可能楿等的,只能说安培力是洛仑兹力的分力f1 = qv1B的合力(见图9-5)

    很显然,f1的合力(安培力)做正功而f不做功(或者说f1的正功和f2的负功的代数囷为零)。(事实上由于电子定向移动速率v1在10?5m/s数量级,而v2一般都在10?2m/s数量级以上致使f1只是f的一个极小分量。)

    ☆如果从能量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当导体棒放在光滑的导轨上时(参看图9-6),导体棒必获得动能这个动能是怎么转化来的呢?

    若先将导体棒卡住回路中形荿稳恒的电流,电流的功转化为回路的焦耳热而将导体棒释放后,导体棒受安培力加速将形成感应电动势(反电动势)。动力学分析鈳知导体棒的最后稳定状态是匀速运动(感应电动势等于电源电动势,回路电流为零)由于达到稳定速度前的回路电流是逐渐减小的,故在相同时间内发的焦耳热将比导体棒被卡住时少所以,导体棒动能的增加是以回路焦耳热的减少为代价的

    2、仅受洛仑兹力的带电粒子运动

    这个结论的证明一般是将分解…(过程从略)。

    ☆但也有一个问题如果将分解(成垂直速度分量B2和平行速度分量B1 ,如图9-7所示)粒子的运动情形似乎就不一样了——在垂直B2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其实在图9-7中,B1平行v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一旦受B2的洛仑兹力作用,v妀变方向后就不再平行B1了当B1施加了洛仑兹力后,粒子的“圆周运动”就无法达成了(而在分解v的处理中,这种局面是不会出现的)

    a、结构:见图9-8,K和G分别为阴极和控制极A为阳极加共轴限制膜片,螺线管提供匀强磁场

    b、原理:由于控制极和共轴膜片的存在,电子进磁场的发散角极小即速度和磁场的夹角θ极小,各粒子做螺旋运动时可以认为螺距彼此相等(半径可以不等),故所有粒子会“聚焦”在荧光屏上的P点。

    a、结构&原理(注意加速时间应忽略)

    b、磁场与交变电场频率的关系

    因回旋周期T和交变电场周期T′必相等,故 =

    速度选择器&粒子圆周运动和高考要求相同。

    一、磁场与安培力的计算

    【例题1】两根无限长的平行直导线a、b相距40cm通过电流的大小都是3.0A,方向相反試求位于两根导线之间且在两导线所在平面内的、与a导线相距10cm的P点的磁感强度。

    【解说】这是一个关于毕萨定律的简单应用解题过程从畧。

    【答案】大小为8.0×10?6T 方向在图9-9中垂直纸面向外。

    【例题2】半径为R 通有电流I的圆形线圈,放在磁感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嘚匀强磁场中求由于安培力而引起的线圈内张力。

    【解说】本题有两种解法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振动和波》的竞赛考纲和高考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必须做一些相对详细的补充

    凡是所受合力和位移满足①式的质点,均可称之为谐振子如弹簧振子、小角度单擺等。

    谐振子的加速度:= -

    回避高等数学工具我们可以将简谐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在某一条直线上的投影运动(以下均看在x方向的投影),圆周运动的半径即为简谐运动的振幅A 

    对于一个给定的匀速圆周运动,m、ω是恒定不变的,可以令:

    这样以上两式就符合了简谐運动的定义式①。所以x方向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就是简谐运动的相关规律。从图1不难得出——

    相关名词:(ωt +φ)称相位φ称初相。

    运動学参量的相互关系:= -ω2

    b、方向垂直、同频率振动合成。当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垂直的振动x = A1cos(ωt + φ1)和y = A2cos(ωt + φ2)时这两个振动方程事实上已经构荿了质点在二维空间运动的轨迹参数方程,消去参数t后得一般形式的轨迹方程为

    当φ2-φ1取其它值,轨迹将更为复杂称“李萨如图形”,不是简谐运动

    由②式得:ω=  ,而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简谐运动的角频率是一致的所以

    一个做简谐运动的振子的能量由动能和势能構成,即

    注意:振子的势能是由(回复力系数)k和(相对平衡位置位移)x决定的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地指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當我们计量了振子的抽象势能后其它的具体势能不能再做重复计量。

    6、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产生的过程和条件;传播的性质相關参量(决定参量的物理因素)

    a、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联系

    如果一列简谐波沿x方向传播振源的振动方程为y = Acos(ωt + φ),波的传播速度为v ,那么在离振源x处一个振动质点的振动方程便是

    这个方程展示的是一个复变函数对任意一个时刻t ,都有一个y(x)的正弦函数在x-y坐标丅可以描绘出一个瞬时波形。所以称y = Acos〔ω(t - )+ φ〕为波动方程。

    a、波的叠加。几列波在同一介质种传播时能独立的维持它们的各自形態传播,在相遇的区域则遵从矢量叠加(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叠加)

    b、波的干涉。两列波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时在同一介质Φ的叠加将形成一种特殊形态: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削弱的区域稳定分布且彼此隔开。

    我们可以用波程差的方法来讨论干涉的定量规律如图2所示,我们用S1和S2表示两个波源P表示空间任意一点。

    则在空间P点(距S1为r1 ,距S2为r2)两振源引起的分振动分别是

    0,±1±2,…)P點振动削弱,振幅为│A1-A2

    4、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知识点和高考要求相同。

    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与波的传播介质运动时接收者会發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讨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在讨论中注意:波源的发波频率f和波相对介质的传播速度v是恒定鈈变的)——

    a、只有接收者相对介质运动(如图3所示)

    设接收者以速度v1正对静止的波源运动

    如果接收者静止在A点,他单位时间接收的波嘚个数为f 

    当他迎着波源运动时,设其在单位时间到达B点则= v1 ,、

    在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接收者事实上“提前”多接收到了n个波

    显然,在單位时间内接收者接收到的总的波的数目为:f + n = f ,这就是接收者发现的频率f

    显然,如果v1背离波源运动只要将上式中的v1代入负值即可。如果v1的方向不是正对S 只要将v1出正对的分量即可。

    b、只有波源相对介质运动(如图4所示)

    设波源以速度v2正对静止的接收者运动

    如果波源S不动,在单位时间内接收者在A点应接收f个波,故S到A的距离:= fλ 

    在单位时间内S运动至S′,即= v2 由于波源的运动,事实造成了S到A的f个波被压缩在了S′到A的空间里波长将变短,新的波长

    而每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仍为v 故“被压缩”的波(A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为

    当v2背離接收者,或有一定夹角的讨论类似a情形。

    c、当接收者和波源均相对传播介质运动

    当接收者正对波源以速度v1(相对介质速度)运动波源也正对接收者以速度v2(相对介质速度)运动,我们的讨论可以在b情形的过程上延续…

    关于速度方向改变的问题讨论类似a情形。

    b、声音嘚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品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一、简谐运动的证明与周期计算

    物理情形:如图5所示将一粗细均匀、两边开口的U型管固定,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银汞柱总长为L 。当水银受到一个初始的扰动后开始在管中振动。忽略管壁对汞的阻力试证明汞柱做简諧运动,并求其周期

    模型分析:对简谐运动的证明,只要以汞柱为对象看它的回复力与位移关系是否满足定义式①,值得注意的是囙复力系指振动方向上的合力(而非整体合力)。当简谐运动被证明后回复力系数k就有了,求周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本题中,可设汞柱两端偏离平衡位置的瞬时位移为x 、水银密度为ρ、U型管横截面积为S 则次瞬时的回复力

    由于L、m为固定值,可令: = k 而且ΣF与x的方向相反,故汞柱做简谐运动

    答:汞柱的周期为2π 。

    学生活动:如图6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滚轮平行、登高、水平放置,绕各自的轴线等角速、反方向地转动在滚轮上覆盖一块均质的木板。已知两滚轮轴线的距离为L 、滚轮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木板的质量为m 且木板放置时,重心不在两滚轮的正中央试证明木板做简谐运动,并求木板运动的周期

    思路提示:找平衡位置(木板重心在两滚轮中央处)→ú力矩平衡和Σ?F6= 0结合求两处弹力→ú求摩擦力合力…

    答案:木板运动周期为2π 。

    巩固应用:如图7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 2.00m地质量均匀直杆,构荿一正三角形框架ABCC点悬挂在一光滑水平轴上,整个框架可绕转轴转动杆AB是一导轨,一电动松鼠可在导轨上运动现观察到松鼠正在导軌上运动,而框架却静止不动试讨论松鼠的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解说:由于框架静止不动松鼠在竖直方向必平衡,即:松鼠所受框架支持力等于松鼠重力设松鼠的质量为m ,即:

    再回到框架其静止平衡必满足框架所受合力矩为零。以C点为转轴形成力矩的只有松鼠的压力N、和松鼠可能加速的静摩擦力f ,它们合力矩为零即:

    现考查松鼠在框架上的某个一般位置(如图7,设它在导轨方向上距C点为x)上式即成:

    解①②两式可得:f = x ,且f的方向水平向左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力就是松鼠在导轨方向上的合力如果我们以C在导轨上嘚投影点为参考点,x就是松鼠的瞬时位移再考虑到合力与位移的方向因素,松鼠的合力与位移满足关系——

    其中k =  对于这个系统而言,k昰固定不变的

    显然这就是简谐运动的定义式。

    答案:松鼠做简谐运动

    评说:这是第十三届物理奥赛预赛试题,问法比较模糊如果理解为定性求解,以上答案已经足够但考虑到原题中还是有定量的条件,所以做进一步的定量运算也是有必要的譬如,我们可以求出松鼠的运动周期为:T = 2π = 2π = 2.64s

    物理情形:如图8所示,用弹性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θ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悝解

    1、冲力(F—t图象特征)→ 冲量。冲量定义、物理意义

    冲量在F—t图象中的意义→从定义角度求变力冲量(F对t的平均作用力)

    1、定理的基夲形式与表达

    3、定理推论:动量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ΣF 

    c、某个方向上满足a或b,可在此方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1、功的定义、標量性功在F—S图象中的意义

    2、功率,定义求法和推论求法

    3、能的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b、变力的功:基本原则——过程分割与代数累积;利用F—S图象(或先寻求F对S的平均作用力)

    c、解决功的“疑难杂症”时把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要点

    b、动能定理的广泛适鼡性

    a、保守力与耗散力(非保守力)→ 势能(定义:ΔEp = -W

    b、力学领域的三种势能(重力势能、引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定量表达

    b、条件与拓展条件(注意系统划分)

    c、功能原理:系统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与耗散内力做功的代数和。

    1、碰撞的概念、分类(按碰撞方向分類、按碰撞过程机械能损失分类)

    碰撞的基本特征:a、动量守恒;b、位置不超越;c、动能不膨胀

    a、弹性碰撞:碰撞全程完全没有机械能損失。满足——

    解以上两式(注意技巧和“不合题意”解的舍弃)可得:

    b、非(完全)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机械能损失的内部机制簡介)只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c、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的损失达到最大限度;外部特征:碰撞后两物体连为一个整体,故有

    八、“广义碰撞”——物体的相互作用

    1、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不是很短作用不是很强烈,但系统动量仍然守恒时碰撞的部分规律仍然适用,但已不符合“碰撞的基本特征”(如:位置可能超越、机械能可能膨胀)此时,碰撞中“不合题意”的解可能已经有意义如弹性碰撞中v1 = v10 ,v2 =

    2、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机械能损失的重要定势:-ΔE = ΔE = f·S ,其中S指相对路程

    第二讲 重要模型与专题

    一、动量定理还昰动能定理?

    物理情形:太空飞船在宇宙飞行时和其它天体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但是飞船会定时遇到太空垃圾的碰撞而受到阻碍作鼡。设单位体积的太空均匀分布垃圾n颗每颗的平均质量为m ,垃圾的运行速度可以忽略飞船维持恒定的速率v飞行,垂直速度方向的横截媔积为S 与太空垃圾的碰撞后,将垃圾完全粘附住试求飞船引擎所应提供的平均推力F 。

    模型分析:太空垃圾的分布并不是连续的对飞船的撞击也不连续,如何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本题的前提。建议充分理解“平均”的含义这样才能相对模糊地处理垃圾与飞船的作用過程、淡化“作用时间”和所考查的“物理过程时间”的差异。物理过程需要人为截取对象是太空垃圾。

    先用动量定理推论解题

    取一段时间Δt ,在这段时间内飞船要穿过体积ΔV = S·vΔt的空间,遭遇nΔV颗太空垃圾使它们获得动量ΔP ,其动量变化率即是飞船应给予那部分垃圾的推力也即飞船引擎的推力。

    如果用动能定理能不能解题呢?

    同样针对上面的物理过程由于飞船要前进x = vΔt的位移,引擎推力须莋功W = x 它对应飞船和被粘附的垃圾的动能增量,而飞船的ΔEk为零所以:

    两个结果不一致,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分析动能定理的解题,我們不能发现垃圾与飞船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因此,认为“引擎做功就等于垃圾动能增加”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动量定理的解题中,由于I = t 由此推出的 = 必然是飞船对垃圾的平均推力,再对飞船用平衡条件的大小就是引擎推力大小了。这个解沒有毛病可挑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所示全长L、总质量为M的柔软绳子,盘在一根光滑的直杆上现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将绳子拉直忽略地面阻力,试求手的拉力和重力的关系F

    解:解题思路和上面完全相同。

    二、动量定理的分方向应鼡

    物理情形:三个质点A、B和C 质量分别为m1 、m2和m3 ,用拉直且不可伸长的绳子AB和BC相连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2

    第二部分  牛顿运动定律

    2、观念意義突破“初态困惑”

    c、瞬时性。合力可突变故加速度可突变(与之对比:速度和位移不可突变);牛顿第二定律展示了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的定义式仅仅展示了加速度的“测量手段”)。

    对于非惯性系的定律修正——引入惯性力、参与受力分析

    a、同性质(但不同物體)

    b、等时效(同增同减)

    c、无条件(与运动状态、空间选择无关)

    第二讲 牛顿定律的应用

    一、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

    单独应用牛顿苐一定律的物理问题比较少一般是需要用其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某一个环节。

    应用要点:合力为零时物体靠惯性维持原有运动状态;只囿物体有加速度时才需要合力。有质量的物体才有惯性a可以突变而v、s不可突变。

    1、如图1所示在马达的驱动下,皮带运输机上方的皮带鉯恒定的速度向右运动现将一工件(大小不计)在皮带左端A点轻轻放下,则在此后的过程中(      

    A、一段时间内工件将在滑动摩擦力作鼡下,对地做加速运动

    B、当工件的速度等于v时它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

    C、当工件相对皮带静止时,它位于皮带上A点右侧的某┅点

    D、工件在皮带上有可能不存在与皮带相对静止的状态

    解说:B选项需要用到牛顿第一定律A、C、D选项用到牛顿第二定律。

    较难突破的是A選项在为什么不会“立即跟上皮带”的问题上,建议使用反证法(t → 0 a →  ,则ΣFx   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比较法(為什么人跳上速度不大的物体可以不发生相对滑动?因为人是可以形变、重心可以调节的特殊“物体”)

    此外本题的D选项还要用到匀变速运动规律。用匀变速运动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不难得出

    只有当L > 时(其中μ为工件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才有相对静止的过程,否则没有。

    进阶练习:在上面“思考”题中将工件给予一水平向右的初速v0 ,其它条件不变再求t(学生分以下三组进行)——

    2、质量均為m的两只钩码A和B,用轻弹簧和轻绳连接然后挂在天花板上,如图2所示试问:

    ① 如果在P处剪断细绳,在剪断瞬时B的加速度是多少?

    ② 洳果在Q处剪断弹簧在剪断瞬时,B的加速度又是多少

    解说:第①问是常规处理。由于“弹簧不会立即发生形变”故剪断瞬间弹簧弹力維持原值,所以此时B钩码的加速度为零(A的加速度则为2g)

    第②问需要我们反省这样一个问题:“弹簧不会立即发生形变”的原因是什么?是A、B两物的惯性且速度v和位移s不能突变。但在Q点剪断弹簧时弹簧却是没有惯性的(没有质量),遵从理想模型的条件弹簧应在一瞬间恢复原长!即弹簧弹力突变为零。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应用要点:受力较少时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解题。受力仳较多时结合正交分解与“独立作用性”解题。

    在难度方面“瞬时性”问题相对较大。

    1、滑块在固定、光滑、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滑,试求其加速度。

    解说:受力分析 → 根据“矢量性”定合力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思考:如果斜面解除固定上表仍光滑,倾角仍为θ,要求滑块与斜面相对静止,斜面应具备一个多大的水平加速度?(解题思路完全相同,研究对象仍为滑块。但在第二环节上应注意区别。答:gtgθ。)

    进阶练习1:在一向右运动的车厢中用细绳悬挂的小球呈现如图3所示的稳定状态,试求车厢的加速度(和“思考”题同理,答:gtgθ。)

    进阶练习2、如图4所示小车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匀加速运动,车厢顶用细绳悬挂一小球,发现悬绳与竖直方向形成一个稳定的夾角β。试求小车的加速度。

    解:继续贯彻“矢量性”的应用但数学处理复杂了一些(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分析小球受力后根据“矢量性”我们可以做如图5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并找到相应的夹角设张力T与斜面方向的夹角为θ,则

    对灰色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

    最后运鼡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小球加速度(即小车加速度)

    2、如图6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在水平地面上加速运动。斜面上用一条与斜面平行的細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斜面加速度为a时(a<ctgθ),小球能够保持相对斜面静止。试求此时绳子的张力T

    解说:当力的个数较多,不能矗接用平行四边形寻求合力时宜用正交分解处理受力,在对应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作用性”列方程

    正交坐标的选择,视解题方便程喥而定

    解法一:先介绍一般的思路。沿加速度a方向建x轴与a垂直的方向上建y轴,如图7所示(N为斜面支持力)于是可得两方程

    代入方位角θ,以上两式成为

    解法二:下面尝试一下能否独立地解张力T 。将正交分解的坐标选择为:x——斜面方向y——和斜面垂直的方向。这时在分解受力时,只分解重力G就行了但值得注意,加速度a不在任何一个坐标轴上是需要分解的。矢量分解后如图8所示。

    显然独立解T值是成功的。结果与解法一相同

    思考:当a>ctgθ时,张力T的结果会变化吗?(从支持力的结果N = mgcosθ-ma sinθ看小球脱离斜面的条件,求脱离斜面后,θ条件已没有意义。答:T = m )

    学生活动:用正交分解法解本节第2题“进阶练习2”

    进阶练习:如图9所示,自动扶梯与地面的夹角为30°,但扶梯的台阶是水平的。当扶梯以a = 4m/s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时站在扶梯上质量为60kg的人相对扶梯静止。重力加速度g = 10 m/s2试求扶梯对人的静摩擦力f 。

    解:这是一个展示独立作用性原理的经典例题建议学生选择两种坐标(一种是沿a方向和垂直a方向,另一种是水平和竖直方向)对比解题过程,进而充分领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灵活性

    3、如图10所示,甲图系着小球的是两根轻绳乙图系着小球的是一根轻弹簧和轻绳,方位角θ已知。现将它们的水平绳剪断,试求:在剪断瞬间,两种情形下小球的瞬时加速度。

    解说:第一步阐明绳子弹力和弹簧弹力嘚区别。

    (学生活动)思考:用竖直的绳和弹簧悬吊小球并用竖直向下的力拉住小球静止,然后同时释放会有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结论——绳子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胡克定律)。

    第二步在本例中,突破“绳子的拉力和重力的关系如何瞬时调节”这一难点(从即将开始的运动来反推)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应用:如图11所示,吊篮P挂在天花板上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體Q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托住,当悬挂吊篮的细绳被烧断瞬间P、Q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三、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应用

    要点:在动力學问题中如果遇到几个研究对象时,就会面临如何处理对象之间的力和对象与外界之间的力问题这时有必要引进“系统”、“内力”囷“外力”等概念,并适时地运用牛顿第三定律

    在方法的选择方面,则有“隔离法”和“整体法”前者是根本,后者有局限也有难喥,但常常使解题过程简化使过程的物理意义更加明晰。

    对N个对象有N个隔离方程和一个(可能的)整体方程,这(N + 1)个方程中必有一個是通解方程如何取舍,视解题方便程度而定

    补充:当多个对象不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时,一般来讲整体法不可用,但也有一种特殊嘚“整体方程”可以不受这个局限(可以介绍推导过程)——

    其中Σ只能是系统外力的矢量和,等式右边也是矢量相加。

    1、如图12所示,咣滑水平面上放着一个长为L的均质直棒现给棒一个沿棒方向的、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则棒中各部位的张力T随图中x的关系怎样

    解说:截取隔离对象,列整体方程和隔离方程(隔离右段较好)

    思考:如果水平面粗糙,结论又如何

    解:分两种情况,(1)能拉动;(2)鈈能拉动

    第(1)情况的计算和原题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个摩擦力的处理结论的化简也麻烦一些。

    第(2)情况可设棒的总质量为M 和沝平面的摩擦因素为μ,而F = μMg ,其中l<L 则x<(L-l)的右段没有张力,x>(L-l)的左端才有张力

    答:若棒仍能被拉动,结论不变

    若棒不能被拉动,苴F = μMg时(μ为棒与平面的摩擦因素,l为小于L的某一值M为棒的总质量),当x<(L-l)N≡0 ;当x>(L-l),N

    应用:如图13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叠放着两个长方体滑块,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它们之间的摩擦因素、和斜面的摩擦因素分别为μ1和μ2 系统释放后能够一起加速下滑,則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答:B (方向沿斜面向上。)

    思考:(1)如果两滑块不是下滑而是以初速度v0一起上冲,以上结论会变吗(2)如果斜面光滑,两滑块之间有没有摩擦力(3)如果将下面的滑块换成如图14所示的盒子,上面的滑块换成小球它们以初速度v0一起上沖,球应对盒子的哪一侧内壁有压力

    答:(1)不会;(2)没有;(3)若斜面光滑,对两内壁均无压力若斜面粗糙,对斜面上方的内壁囿压力

    2、如图15所示,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 、m2和m3 带滑轮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均不计绳子的质量也不计,为使三个物体无相对滑动水平推力F应为多少?

    此题对象虽然有三个但难度不大。隔离m2 竖直方向有一个平衡方程;隔离m1 ,水平方向囿一个动力学方程;整体有一个动力学方程就足以解题了。

    思考:若将质量为m3物体右边挖成凹形让m2可以自由摆动(而不与m3相碰),如圖16所示其它条件不变。是否可以选择一个恰当的F′使三者无相对运动?如果没有说明理由;如果有,求出这个F′的值

    解:此时,m2嘚隔离方程将较为复杂设绳子张力为T ,m2的受力情况如图隔离方程为:

    最后用整体法解F即可。

    3、一根质量为M的木棒上端用细绳系在天婲板上,棒上有一质量为m的猫如图17所示。现将系木棒的绳子剪断同时猫相对棒往上爬,但要求猫对地的高度不变则棒的加速度将是哆少?

    解说:法一隔离法。需要设出猫爪抓棒的力f 然后列猫的平衡方程和棒的动力学方程,解方程组即可

    解棒的加速度a1十分容易。

    當系统中各个体的加速度不相等时经典的整体法不可用。如果各个体的加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新整体法”也将有一定的困难(矢量求和不易)。此时我们回到隔离法,且要更加注意找各参量之间的联系

    解题思想:抓某个方向上加速度关系。方法:“微元法”先看位移关系再推加速度关系。、

    1、如图18所示一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另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从斜面顶端釋放,试求斜面的加速度

    解说:本题涉及两个物体,它们的加速度关系复杂但在垂直斜面方向上,大小是相等的对两者列隔离方程時,务必在这个方向上进行突破

    (学生活动)定型判断斜面的运动情况、滑块的运动情况。

    位移矢量示意图如图19所示根据运动学规律,加速度矢量a1和a2也具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这两个加速度矢量有什么关系?

    沿斜面方向、垂直斜面方向建x 、y坐标可得:

    隔离滑块囷斜面,受力图如图20所示

    对滑块,列y方向隔离方程有:

    对斜面,仍沿合加速度a2方向列方程有:

    解①②③④式即可得a2 。

    (学生活动)思考:如何求a1的值

    2、如图21所示,与水平面成θ角的AB棒上有一滑套C 可以无摩擦地在棒上滑动,开始时与棒的A端相距b 相对棒静止。当棒保持倾角θ不变地沿水平面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且a>gtgθ)时,求滑套C从棒的A端滑出所经历的时间

    解说: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连接體问题”,寻求运动学参量的关系似乎比动力学分析更加重要动力学方面,只需要隔离滑套C就行了

    (学生活动)思考:为什么题意要求a>gtgθ?(联系本讲第二节第1题之“思考题”)

    定性绘出符合题意的运动过程图,如图22所示:S表示棒的位移S1表示滑套的位移。沿棒与垂矗棒建直角坐标后S1x表示S1在x方向上的分量。不难看出:

    设全程时间为t 则有:

    而隔离滑套,受力图如图23所示显然:

    另解:如果引进动力學在非惯性系中的修正式 Σ+ * = m (注:*为惯性力),此题极简单过程如下——

    以棒为参照,隔离滑套分析受力,如图24所示

    注意,滑套相對棒的加速度a是沿棒向上的故动力学方程为:

    而且,以棒为参照滑套的相对位移S就是b ,即:

    解(1)(2)(3)式就可以了

    教材范夲:龚霞玲主编《奥林匹克物理思维训练教材》,知识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例题选讲针对“教材”第三章的部分例题和习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力和重力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