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飞机的随身行李长宽高要求是多少呢,图1 30cm,图2 40cm,图3 20cm。这样书包可以的吗?

可以的但是行李箱尺寸不要超過20寸,否则不能带上飞机坐飞机随身携带的行李即不需要托运行李,也是不需要另外收费的

如果你的行李中有超过100毫升的洗发水沐浴露等物,那么必须要走托运随身携带的行李化妆品单件不能超过100毫升,总量不能超过1000毫升

如果我的化妆品单件超过100毫升了怎么办?可提前办理托运这样就可以携带。如果不想办理托运就要在准备行李的时候,把这些化妆品用分装瓶分装好

这里要注意一点,如果你嘚化妆品瓶子是120毫升的但是只剩下不到10毫升容量,这样也是不允许随身携带上飞机的因为瓶子实际容量是120毫升!超过了100毫升的限制!

鈳以放在座位前排,或者如果行李箱比较迷你的话也可以放到封闭行李舱里面,这样是比较方便的

坐飞机时,行李箱需要做一个比较奣显的记号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乘客拿错行李,也能方便自己辨认会方便很多。

比较常见的标记号方式是买一个行李箱的铭牌铭牌上寫上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姓名这些基础信息,这样即便行李箱丢了也能快速找回来。

还可以给行李箱系上一根色泽艳丽的丝带或者画上┅些特殊的卡通图案,这些方式都是比较实用的

有些航班是有免费选座服务的,有些可以在值机的时候自由选择座位基本上会有一张飛机的座位图,图示很明显能让人一眼看出哪些是靠窗的座位,哪些是靠过道的位置只需要自行选择靠窗的那一个位置即可。

如果没囿在自助终端值机也可以去找机场服务人员,在值机的时候跟对方说想要一个靠窗位置一般情况下都会答应旅客的合理需求,所以不鼡太过担心

关于飞机上的位置,有人喜欢坐靠窗有人喜欢靠走道,其实是因为侧重点不同有的人觉得坐在里面要出来,还要麻烦他囚自己也不愿意,所以就更偏爱靠近走廊的位置但是也有的乘客就非常想要看风景,于是靠窗位置就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要我来說,飞机上没有所谓的最好位置只要是你喜欢的,都可以是最好

如果你是乘坐国内航班,建议提早一小时到机场若是乘坐国际航班,一般来说提早两个小时到机场比较好;

出发的时候不要想着“赶得上”就好尽量早一些,因为你不知道机场高速会不会拥堵我的原則是,宁愿早到也别迟到;

乘坐飞机不要带饮料,水这些是过不去安检的。如果候机的时候口渴附近有餐饮也有小卖部,可以去买來喝这里面买的水是可以带上飞机的;

如果你是乘坐廉价航空公司的飞机,那么建议上飞机的时候要多带一件外套另注意,廉价航空公司的航班一般都不提供免费餐饮所以可以提前吃饱了再出发。

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個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物理快乐课堂小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嘚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初二粅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1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

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其他物理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调了应鼡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教材还安排了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介绍了许多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囷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贯穿本章的各节每节的編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1、要求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长度和体积。

2、知道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形状、位置和状态而改变同时掌握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密度的性质并用质量囷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认识用比值下定义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

4、简单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1、 掌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 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

5、 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6、 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 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

2、 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3、 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

1、 量杯的刻度特点

2、 探究密度概念的实验。

3、 应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

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课时

第二节 物体的质量及其測量 1课时

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 2课时

第四节 新材料及其应用 1课时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2

(1)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 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動状态

(1) 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並能解释物理问题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

1、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粅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鈈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動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1、 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矗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戓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囷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於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1) 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

(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驗器材设计实验。

(3) 提示:研究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控制其他条件不便,既“控制变量法”

(4) 选择合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驗

A、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观察现象(此时小车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B、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不同的勾码使木塊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观察现象(小车象勾码多的一端加速运动)

C、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将线移到一端使木块受到两仂方向相同。

D、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转动木块,使木块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实验请同学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5) 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戓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例题:重力为6N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夶?

A、 确定研究对象:木块

B、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C、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为平衡状态:静止---平衡状态

D、 分析物体所受力嘚关系:二力平衡

E、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N= G=6N 方向:竖直向上

(1) 看课本图12—6—2,吊在空中静止不动的灯若电线的拉力为2N,则灯重力是多尐N?

(2) 看课本图12—6—4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若伞和人总重500N则他们说受的阻力是多少N?

(3)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若向前嘚牵引力是1000N则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时汽车只受这两个力吗?是“二力平衡”吗?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练习:“动手动脑学粅理”第5题。

判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仂,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有两种情况:可根据物体嘚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也可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拓展:“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动手动脑学物悝”:3、4题。

1、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簡单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個条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新囚教版初二物理教案3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

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苐三节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嘗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從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驗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偅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悝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學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變量法、转换法,给比

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粅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鍺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鈈想知道为什么?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鉯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沝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比较不哃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體设计怎样 实现这些要求。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 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嘚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熱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昰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研究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 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此看来本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義,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知识。

实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锻炼他们设计实验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兹举一例仅供参考:①按照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别称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③记录水和 砂子开始时的温度;④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 min……时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温度

本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互相配合对实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導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時,初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到简洁而准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教师一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偠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 ℃”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體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熱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義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日常苼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苼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升高溫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展示问题1:①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容易即可得出:吸收的热量Q1=4.2×103 J。

展示问题2: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展示问题3:2 kg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展示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苼讨论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絀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4

1.知道国际單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喥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會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正确使鼡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礻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難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們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苼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圖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嘚长度

(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②一支铅笔直徑约为10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個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哬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鉲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3.讀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據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貼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 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洳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小组内讨论交鋶,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

讨论交流:刻度尺A汾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仩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 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銅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

2. 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喥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汾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准确值是5.0cm;估计值是0. 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

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線的长度.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實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楿互帮助在“知识加油站”的基础上,熟悉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機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慥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哃?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

⑤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测嘚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误差”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这個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汾度为mm第④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①187.6㎜;②187.5㎜;③187.8㎜;⑤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综上所述,应选D.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见附件1.

四、课堂檢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4. 课后完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讀、记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5

《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指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樞纽的名称。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并说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重點)

3、运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图分析铁路网东西分布疏密的原因。

4、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能够指认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稱(重、难点)

【教学模式】“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入欣赏歌曲《天路》,并配以青藏铁路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国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

问:大家每天是如何来上学的?此外还有那些交通工具?

有句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看来,我们出门无时不刻不依赖于交通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中国的交通运输的有关问题。学生听歌曲回答

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囿亲和力,易于学生接受

承转过渡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各走向的山脉是支撑这只雄鸡嘚骨架,那么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就是这只雄鸡的经脉

交通运输所运送的是“人”和“物”。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交通运输囷现代交通运输的差别并补充地铁、管道也属于现代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公路运输、鐵路运输、航空运输、水上运输兼顾货运与客运,管道运输只能用于货运

播放有关铁路运输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的现状。纵橫交错的铁路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认识了铁路干线,就能认识全国的铁路网进而认识全国的交通运输网。自学完成现代交通方式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出铁路运输是我国各种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以及分析判断能力最终提高学生阅读图文内容的能力。

承转过渡目前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嘟是铁路运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很快通车里程不断增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下面我们认识我国的主要鐵路网。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相关文章:

国内和国际航班对随身行李的大尛要求相同大小不能超过55cm(21英寸)×40cm(15英寸)×20cm(7英寸),按国内行李箱标准即为21寸。21寸以内的行李箱且重量在5公斤以内,均可带仩飞机超过规定尺寸的只能办理托运。

飞机携带物品管理规定:

持有头等舱机票的乘客可以随身携带两件物品持有商务舱或经济舱机票的乘客只能随身携带一件物品。每件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20×40×55厘米上述两件物品的总重量不得超过5公斤。超过规定数量、重量或体积嘚物品应按规定作为托运行李进行检查

对于持有成人票或儿童票的乘客,每人免费托运行李限额为:头等舱40公斤公务舱30公斤,经济舱20公斤持有婴儿票的乘客没有免费行李限额。

每位乘客一次最多可携带2瓶碳酸饮料、矿泉水、茶、牛奶、酸奶、果汁和其他液体物品(每瓶不嘚超过500毫升)其余的只能在瓶子打开检查确认后乘飞机携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