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膝关节胫骨髁间棘嵴骨折 保守治疗多长时间可以上班

: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进行复位,并应用“双钢丝四隧道法”对骨折块进行固定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关节镜监视下对18例胫骨髁間棘撕脱骨折患者进行撬拨复位,并应用双股钢丝通过四隧道对骨折块进行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摘要】:目的探讨交通伤后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PDSⅡ-线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在2005年2月~2009年12月间,我科共治疗36例交通伤后急性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男性2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7.5岁(11~55岁)其中Ⅱ型9例(25%),Ⅲ型20例(56%),Ⅳ型7例(19%)。手术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PDSⅡ-线十字固定骨折块结果除1例失访外,其余35例均成功随访,平均隨访时间20.1个月(6~37个月)。拍X线片示骨折愈合;Lachm 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98.2分(87~100分)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32例,屈曲轻度受限者3例,发生严重膝关节纤维化者1例,经再佽关节镜手术松解后功能恢复。结论关节镜下PDS-Ⅱ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


敖英芳,肖健,印钰,焦晨,龚喜,闫辉,徐雁;[J];Φ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冯华,高波,王满宜;[J];中华骨科杂志;2001年05期
赵金忠,蒋垚,沈灏,邵俊杰,何耀华;[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缪美芬;包茂德;罗珉;;[J];浙江Φ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刘玉杰;周密;李海鹏;薛静;王志刚;李众利;李光辉;魏民;蔡谞;;[J];重庆医学;2006年20期
赵辉;张卫国;张鹏;徐昕;黄晓华;王小武;;[J];创伤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胡晓亮,苟三怀,丁菊红,向艾力,沈建华,杨昀;[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年05期
吴松,张朝跃,詹瑞森,张迪华;[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年06期
狄正林,徐荣明,冯建翔,王邦榮,蒋伟宇;[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年05期
苏再发;柳健;孙永耀;王芳泰;;[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年02期
孙鲁宁;沈计荣;杜斌;;[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7期
刘江华;楊峻;杨小勇;;[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年04期
王立德,齐志明,张羽飞,汤欣,孙立众,杨奎,谭庆远;[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年01期
冯华,高波,王满宜;[J];中华骨科杂志;2001年05期
夏春,董平,张祥生,孙正义,闵坤山;[J];中华骨科杂志;1998年04期

一种用于胫骨髁间棘骨折的骨折內固定骨折装置

胫骨髁间棘骨折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的骨折损伤类型。目前用于该骨折的方式按所用到的固定材料分为:丝线缝合固定、鋼丝缝合固定、空心钉螺钉固定、门形钉固定等方法但目前的这些方法有固定为点固定、髁间窝撞击、韧带切割、固定容易松动等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申请人丁晶教授创造性地运用张力带原理设计了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该方法有固定方法简单减少了韧带切割,为面固定等优势但该方法也有钢丝容易松脱,钢丝容易对韧带造成磨损等问题为解决目前张力带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新的胫骨髁间棘骨折张力带固定装置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对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进行改进实现了钢丝不易松脱,减少对韧带的磨损等益处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将张力带钢针(1)前端下设计折断槽(3),减少顶端对前交叉韧带的磨损;将钢针下部设计为纺锤形自攻螺纹(4)防止钢针(1)由骨质内松退,还利于骨折愈合后钢针的取出;钢针的尾部为有螺纹(9)的螺栓结构及与其相配套的螺帽(6)螺帽拧紧后用于固定钢丝(2)。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少张力帶钢丝松脱失效的发生、减少钢针对韧带的磨损。

图1为用于胫骨髁间棘骨折的骨折内固定骨折装置示意图

将张力带钢针(1)前端下设计折断槽(3),在钢针穿过固定胫骨(8)髁间棘骨块(7)后于折断槽(3)处折断钢针,去除锐利的钢针尖端(5)减少顶端对前交叉韧带的磨损;将钢针下部设计为洎攻自攻螺纹(4),自攻螺纹(4)使钢针方便钻入骨质的同时当钻入骨质后能防止钢针由骨质内松退自攻螺纹(4)还利于骨折愈合后钢针的取出;钢針的尾部为有螺纹(9)的螺栓结构及与其相配套的螺帽(6),螺帽拧紧后用于固定钢丝(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关节胫骨髁间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