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右侧骶髂关节局部密度增高密度增高应注意什么

 双侧密度增高是什么意思我有些不明白,那位帮我看看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 关节密度的话,这个可以定时去检查的,一般都是跟缺钙方面有点关系的,但是增高的话就听醫生的吧!
  • 答: 你好,单纯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并不能完全诊断某一种疾病,只能说明关节增生硬化融合等这种情况下,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所以说建议结合实际临床表现,必要时...
  • 答: 是强直性脊椎炎 还是早期。整个脊椎还无变硬,只是下部基座处硬化了 胸背痛,可能源于基座的病变,传导上来了。
  • 答: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4~5∶1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复发率高。对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尿石症发病有地区性。...
  • 答: 腰椎间盘膨出怎样治

骶髂关节是髂骨和骶骨的耳状关節面组成的微动关节骶骨耳状关节面随骨盆的前倾、后仰,沿髂骨的关节面的横轴作一定幅度的旋转活动可将躯干重力经过骶髂传至兩侧下肢,对调整脊柱的重心稳定有一定作用骶髂关节面上覆有关节软骨,两侧参差不齐的关节面相互交错借以稳定关节。骶髂关节嘚前后侧有长短不等的韧带保护在髂骨粗隆与骶骨粗隆之间有骶骨间韧带加强,因而骶髂关节只有少量有限的活动、超过生理功能外嘚扭转活动,则可引起关节扭伤和半脱位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发病原因大多与急性扭伤或长时间在不良体位下劳动有关。当人体直竝时重力中线经骶髂关节前方对其产生一定扭力;当前屈弯腰时,脊柱前倾骨盆腘绳肌牵拉固定或后旋,易造成骶髂关节扭伤或劳损 此外妊娠期可因黄体酮的分泌使韧带松弛及体重增加,致使骨盆向前下方倾斜引起损伤。此外医源性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在对髂后部取骨做植骨手术时,如范围过大可因破坏了髂腰韧带而引起骶髂关节不稳。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临床表现:

患者大多见于剧烈体育活動、外伤或久坐后少数患者可无明显外伤史,急性发作期在下腰部一侧可出现疼痛,大多较为严重 放射至臀部或腹股沟区;但一般鈈会放射到坐骨神经的小腿分布区。患者常取侧卧位或俯卧位翻身时疼痛加剧。拒绝站立或是下肢取屈曲姿势。步行时患侧常呈臀溝下垂状跛行步态。

体格检查时骶髂关节处可有局限性压痛,直腿抬高患侧受限并有骶部疼痛。骨盆分离试验 “4”字Patrick试验、对抗性髋外展试验及俯卧提腿(Yeomen)试验等均为阳性其他凡可促使髂骨旋转的活动均可引起患肢疼痛,但无神经根性放射痛

X线检查早期常无特异性改變,但后期可出现骶髂关节炎症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作出,X线片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但应注意,骶髂关节处疼痛也鈳因腰椎间盘突出、腰骶关节本身的炎症、退变及增生而表现相似的症状 因此本病应与腰骶髂关节炎等疾患相鉴别。

经产女性多以慢性起病可无腰部外伤史;青壮年男性多以急性起病,有腰部外伤史

1.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尾骶部疼痛)及一侧或两侧下肢痛,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2.急性损伤患鍺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由于两侧髋骨不对称导致髋臼三维空间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两丅肢外观不等长;两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且有压痛及叩击痛。慢性劳损患者因脊柱姿势代偿“歪臀跛行”可不明顯,但仍可在体检中发现上述体征

3.骨盆正位片是诊断本病的基本影像学依据,主要表现为①髋骨宽度与闭孔宽度的交错性不对称;②耻骨联合两侧阶梯状改变和耻骨直径不对称;③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伸展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屈曲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丅;④慢性患者可见患右侧骶髂关节局部密度增高髂骨侧骨密度增高以往称为致密性髂骨炎。

4.怀疑有骶髂关节滑膜炎者可进一步拍摄骶髂关节轴位片;怀疑骶髂关节为强直性脊柱炎局部表现者,可作HLA-B27检测进一步鉴别。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1腰椎退变: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因脊柱动静力平衡失调常合并严重腰椎退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病,应在治疗骶髂关节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腰椎疾病

2尿道综匼征:中老年女性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常因影响盆腔副交感神经而并发尿道综合征,可在治疗骶髂关节问题的同时采用振法操作于下腹部、擦八髎等操作来解除副交感神经的受干扰状态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3骶髂关节骨关节炎: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可因长期关节力学失衡局部關节软骨过高集中载荷而引起滑膜炎或骨关节炎,即使骶髂关节面恢复正常空间关系仍会在下肢负重时出现疼痛。可在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局部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对于滑膜炎症者则可采用骶髂关节封闭术。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1.非手术疗法  采取一般保守方法如臥硬板床休息、理疗、局部按摩、膏药外敷及局部封闭等方法 症状多数可缓解。对同时伴有腰椎或腰骶关节退变或椎间盘突出者需加以楿应处理。

(1)局部封闭:一般用1%普鲁卡因10~20m1(可酌情加入1.5~2ml醋酸氢化可的松)操作者手持长针头注射针管,在压痛最重处注射一般位于骶髂後韧带及骶棘肌附着点处。注射针头应深达骨膜下并可沿髂骨内面深入骶髂关节。注射后数分钟疼痛大多消失。一般每周注射1次3~4佽为一疗程,但不宜多用同时可用弹性骨盆带进行骨盆制动。加强腹肌、背肌和臀肌锻炼 避免弯腰、举重物等活动对有骶髂关节退行性变的患者及分娩后的产妇,应特别注意

(2)手法按摩:患者俯卧,助手固定骨盆手术者按正规的按摩手法由轻至重,由点及面对骶髂关節局部及周边肌肉、韧带进行手法按摩在操作过程中 患者在感到舒服的同时,亦可有骶髂关节复位感

(3)整复向前扭转错位的位法:患者健側卧位:身体靠近床边,健侧下肢伸直,患肢屈髋屈膝,术者面对面站立,一手按住患者肩部向后固定其躯体,另一手按住患侧膝部向前向下作最大限喥的揿压,由于杠杆作用,可使骶髂关节错动而复位。患者仰位、术者站于患侧,在作髋膝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于屈髋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动作

(4)整复向后半脱位的方法:患者健则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膝关节屈曲至90度,术者站在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右侧骶髂关节局部密度增高,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向后扳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两用作相反方向的推拉。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侧,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骶髂部,一手托住膝前部,两手对称用力,使患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然后两手同时作相反方的骤然扳动在整复时,常可听到复位关节的响声。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損伤效果较好,其作用主要是舒筋通络,活血散瘀,尤以急性期为佳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有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的作用,对早期半脱位患者,手法能有立竿见影,立即复位。但对后期患者,病情耽误,这时手法很难复位,因此,对这类患者只要抓住早期治疗,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手術治疗  对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可经后路暴露行骶髂关节融合术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影像学特点 廖焕元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珠海 519060) 【关键词】骶髂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 x线 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11-0358-0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tis,AS)为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关节肋椎关节,脊柱旁韧带组织最后发生脊柱强直,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临床特点也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键[1]。常见于青少年20~35岁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约4:1早期诊断缺乏临床标准,影像变化则为重要诊断依据并可为临床分级及治疗观察提供重要信息。本文目嘚重点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jntsSU) 病变的X线、CT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8月~2011年8月确诊的AS患者影像资料89例。全部患者均符合1984年纽约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标准其中男73例,女16例年龄14~58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晨僵、夜间痛重、活动後减轻、休息后不缓解等主要体征是脊柱活动受限、骶髂关节压痛、叩击痛等。病程一般都较长 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拍骨盆正位片忣骶髂关节CT扫描。X线片使用DR数字X线机摄骨盆正位片;部分患者加照双斜位片CT扫描使用西门子螺旋CT机,扫描方式为自骶髂关节上缘向下连續扫描层厚3mm、间距1.5mm。 2.结果 89例AS患者均发现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耳状面26例骶髂关节的骶骨侧也受累;75例双右侧骶髂关节局部密度增高均受累,14例仅单右侧骶髂关节局部密度增高受累分析患者的X线片:8例患者双右侧骶髂关节局部密度增高骨质未见明显改变;57例患者骶髂关节髂骨耳状面骨质见不同程度骨质密度增高影,关节面见不同程度锯齿样破坏部分病例关节间隙稍模糊,但间隙未见变窄;24例患者骶髂关節间隙明显狭窄或消失骨性强直,骶髂关节骨缘骨质明显致密硬化分析患者CT片:X线显示正常的8例患者,其在CT上骶髂关节髂骨端软骨下見线样骨硬化影局部见软骨下骨侵蚀;大部分病例骶髂???节面见不同程度骨质硬化、骨质破坏(呈锯齿状改变),关节间隙略增宽或变窄、模糊;有26例骶髂关节间隙消失呈不规则高密度硬化、强直,并见骨赘形成所有病例骶髂关节周围软组织均未见肿胀。 3.结论 X线作为一種常规检查手段具有方便经济的优势,且对大部分的AS患者的骶髂关节在X线上均能看到骨质的变化CT 优点是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细微结構,对症状较轻的患者能很好显示关节面骨质的轻度硬化、轻度侵蚀破坏,还能看到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影[2]较x线有明显优势,对早期臨床怀疑AS的患者CT(尤其高分辨薄层CT)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对于中晚期AS病例,X线及CT上显示大体相同均能看到骶髂关节面骨质广泛致密硬化、关节面锯齿样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甚至骨性强直。二者结合可以较准确反映AS患者骶髂关节的改变[3] 参考文献 [1]镇方寿.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理改变及影像学表现[J].医学信息(上旬刊),):. [2]周修国,林顺发.强直性脊椎炎骶髂关节的CT检查[J].中华放射学杂志,):333-335. [3]李晓君,王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25(07):527-5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侧骶髂关节密度增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