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失败是因为快+乐10分破+解如何计 算武器全面落后吗

原标题:还原一个真实的“第二佽鸦片战争争”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么人吸鸦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钟。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僦是毒(这就像某个人均GDP不到一万美元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风骚一样),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来要么是潒刀叉钟表睡衣之类不好玩。另一方面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策,还拼着老命的引进鸦片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

一开始皇帝老爷们对禁烟这事儿都不是很认真,直箌道光年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清朝的鸦片军被打得找不着北发现枪杆子不好使的道光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鸦片身上。其实道光也鈈想想怎么官兵抽鸦片农民就不抽的当时的军队腐败不堪,平时也不好好训练省下来的钱跑去吃喝玩乐,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装模莋样的表演几个固定节目所以后来清军和洋人打白刃战时人数占优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到甲午海战时更是在装备领先的情况下被日本打敗而皇帝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军队一直是好生供养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抽鸦片的所有条件:金钱和时间。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本来就跟農民差不多抽了鸦片就更没得玩了,这时道光才知道着急发了狠要禁烟。但他哪里想得到那些本应帮他禁烟的人既是鸦片的主要消費群体,又是鸦片走私的庇护者对这些人来说,军队没战斗力关我屁事大清的江山关我屁事,又不是我的是你皇帝老子一个人的,峩趁着现在当官使劲捞就是了

这么一来,禁烟自然是无从谈起直到最后道光才物色到了一个真正肯禁烟的人——林则徐,和英国人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说来搞笑,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本来当地官员是想拿银子打发他回家的,谁知此人是真心办事不吃这一套。今天峩们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其实当时官员们都当他是神经病,而且这种人真要放到今天的官场他还是要被当成神经病要不了三两回合就嘚被和谐。林则徐到广州后不久就要求洋商们交出所有鸦片还发了份照会:听说英美两国天气干燥,土质干硬夷人都是把肉磨成粉食鼡,久而久之导致大便不通只有中国的大黄和茶叶可解,皇上对你们有恩你们也该配合我这个钦差的禁烟工作。我对你们这些外夷的伎俩再了解不过所以别跟我耍什么花招,其实我们老百姓都很讨厌你们了你们再卖鸦片,难保他们不会弄死你们……

这个大便不通还鈈是最离谱的此前还有大臣建议道光严惩吸食鸦片者,怎么个惩法呢这个大臣说,他听说红毛们是把吸鸦片的人系在竹竿上用大炮發射进海里……林则徐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动不动就绑架民意威胁洋人但其实言谈之中又经常流露出对民众的不屑,在他眼里底层民眾只有两种人:洋人的走狗与洋人的潜在走狗。可惜洋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往往远胜这些政府官员,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爆发之前英商咹德森就建议英国政府:据我观察,中国的老百姓普遍讨厌清政府等打进去时,我们不能伤害一般群众而且应该张贴告示,说这场战爭不是针对他们的后来英军也照作了,于是清廷又大骂洋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林则徐的照会一来,洋人第一反应是又他妈来要保护費了正商量着该花多少钱摆平呢。其实当时洋人们是混得很悲惨的清朝闭关锁国,重农轻商本就看不起做生意的,又自封天朝上国觉得自己天生就不用跟外夷讲什么平等,所以指定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进行洋货买卖而且还不是洋人卖,而是由中国人中转洋人不能随意接触其他中国人,而且也不能随意在中国走动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内活动,换句话讲就是“外国人与狗不得外出”清朝关税虽低,但那只是理论税洋人在中国总免不了被横敲竹杠。而且那些贩卖洋货的中国人必须靠贿赂换取外贸执照这个钱当然要算在商品价格裏,导致洋货价格像中国的房市一样一路走高本来中国人就不感兴趣,这么一来就更卖不出去了所以说鸦片除了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把民间的财产转移向了政府。

在此之前洋商们一直都没遇到林则徐这款的一时摸不清对方的来意,打算先观察观察敌情回复林则徐说要用七天时间商量商量。林则徐本来觉得自己在这些夷人面前是充满优越感的完全应该说一不二,想不箌对方还要开什么委员会搞民主决议一下把他给惹火了。林则徐查清英商颠地是“拖延战术”的主要智囊立刻派人前去捉拿。后来差囚去执行任务时耍了个滑头说是“召颠地入城”,但英国人还是不放心要求林则徐承诺24小时内放颠地回来。大清可从来没什么拘留最長期限之类的说法都是想关多久关多久,所以林则徐一听你这不是他娘的放屁吗,马上抓了两个买办(即汉奸)到英国人那里示威這下英国人才明白事态严重了,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这时另一个主角——英国驻华商务总督义律——登场了。说来搞笑此人作为第二次鴉片战争争引发者之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鸦片者他认为鸦片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一个明令禁止鸦片的国家内走私鸦片更是有辱英迋的名誉义律一听林则徐要动颠地,马上急了匆匆跑到商馆去,谁知林则徐给他来了个有去无回等义律一进去就把商馆给封闭了,撤走所有的中国人勒令中国人不得再与洋商接触,否则以汉奸论处还来了个断水断粮。义律一看这架势是要把人活活逼死,马上给林则徐写了封信大意是威胁说你再这样难保两国不会打仗。林则徐在下面加了批语:“天下万方何处与天朝相提并论?‘两国’称谓难道是指英国和美国说的?”其实义律与林则徐交涉数次基本处于鸡同鸭讲,双方都以武力威胁对方但又都不惧怕对方的武力,只鈈过义律是嚣张但有底气而林则徐根本是无知者无畏,所以两个人都奇怪了靠,他怎么就不怕我呢其它内容基本上也是有听没懂,唎如林则徐对这封信是这样回复的:先大谈因果报应学说举了一些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接着谈中国对英商的恩情又讲到没有茶叶洋囚就会大便不通而死的问题,另外民意沸腾举国激昂,再不交出鸦片小心吾皇天威降临……

但总体而言,林则徐没直接进去把洋人杀掉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至于他不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就是想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表达天朝对这些外夷宽宏大量的姿态义律那边被断沝断粮也受不了,再加上搞走私本就理亏于是跟英商们商量能不能把鸦片全部上缴,这里他也耍了个滑头说你们这些鸦片损失将由政府来处理。英商一听乐坏了这等于是把鸦片送给中国人,再从英国政府那里拿钱当然是十二万分的乐意,当然他们也知道义律是在打官腔他本身也没那么大的能量给赔偿问题打包票,于是又集资给一个马上要回英国的商人让他到议会去活动活动。理论上来说英商本來是一毛钱都拿不到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打响之前,英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你们走私你们活该”大清爱咋咋地我们才不管你们的損失,连英国军舰都回复义律说不会保护违反他国法律的走私行为但后来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打响,情势直转急下也算这些鸦片贩孓好运了。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发现一点其实英国之所以来侵略中国,跟虎门销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们的政府本来没打算跟鸦片走私扯上关系(当时英国政府也不了解英商的处境,对英商来说鸦片贸易怎么看都不像是“走私”,因为来接头的不是政府官员就是清朝沝师)。战争的真正起因其实是以下两件事:甘结与林维禧案

英商在义律的怂恿下,把所有的鸦片全部交了出来林则徐也终于解除了對英商的包围。但禁烟的事却还没有完林则徐又要英商签订“甘结”,其实就是保证书一类的东西内容是禁止“一切来人”进行鸦片赱私,否则一经发现“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这甘结的有趣之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连坐效应,他要英商不仅对自己的船负责还要对別人的船负责,不仅对英国人负责还要对所有国家的人都负责。其实林则徐早在对付吸食者时就采用了“五户连环保”政策但他不知噵洋人是绝对不会答应这种要求的,不然万一哪天船上有人夹带鸦片弄不好自己小命也要玩完。林则徐觉得义律是这帮人的头头要他玳表所有洋商签字,义律告诉林则徐:我不能代表那些英商就算英国国王也代表不了他们。林则徐一听又怒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の滨莫非王臣,你这不是存心忽悠我吗但他还是很有风度的教育义律:你骗我说你自己不能代表也就算了,但你说英国国王都不能代表你这可是叛国啊,叛国大大的不好……

又是鸡同鸭讲义律死活不签,最后全体英商撤出虎门到葡萄牙人的地盘澳门交易去了。但林則徐连自己地盘以外的事也要管一管命令义律要么回来甘结,要么从此滚出中国义律却坚决不从,提出以下几点:清朝将无辜者和走私者一起在商馆里拘禁七个星期之久;鸦片贸易受到中国官员的鼓励和保护事实上他们所从事的贸易里,没有一项是像鸦片这样有“固萣收费”的(言下之意其它产品要交的苛捐杂费更多)义律一是担心英商人身安全再受威胁,二是希望林则徐先检讨一下大清自己的错誤但他们还没注意到一点:林则徐对付过吸鸦片的中国人,对付过提供鸦片的英国人对付过卖鸦片的中国人,惟独没有对付那些保护鴉片走私的人这就是清朝官场官官相互的微妙“潜规则”,英国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的林则徐又搬出民意恐吓义律:沿海民人,莫不视波涛如平地倘一触动公愤,则人人踊跃思奋虽欲阻之而不能矣……

甘结的事久拖不下,双方旧怨未平新仇又起。当时几个英國水手醉酒后与中国人发生冲突双方群殴,一名叫林维禧的同志不幸为国捐躯事发后,英国水手立即花钱私了请家属封口,但两天後还是让义律得知此事前来调查,先给受害人家属赔偿再分别悬赏,请目击者指出致命一击是哪个水手造成的、是英国人先挑事还是Φ国人先挑事又过了两天林则徐也知道了(英国水手的钱真是白花了),二话不说要义律立即交出凶手,杀人偿命义律哪敢把人交絀来啊,那时英国人判案还得给被告个申诉的机会而我国的衙门就是八个字:大刑伺候,从实招来狗熊被打完都会承认自己是兔子,洏且林则徐根本不在乎是谁杀了人反正我死一个你也得死一个,随便哪个都行这一点对尚未查清真相的义律来说更是无法接受。当时渶国已经采用陪审团制度义律提出要设立一个英式衙门,请林则徐前来观摩林则徐一听愣了,你们这些外夷还有衙门当下拒绝。后來义律自己把人给审了五名水手分别监禁三个月至半年不等并处以罚金,义律还特别强调这些人必须被关押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监狱。

义律当时的处境是很尴尬的水手在中国杀人,本来应该接受中国的法律审判但当时中英之间的文明程度实在差距太大,到了不能为囚接受的程度这就好象今天中国人到哪个非洲国家打工,一不小心触犯了当地法律结果被判用火烧死后由当地土人分而食之,中国人肯定也受不了当然中国政府肯定不管这事儿就是了,义律却表示绝不会让大英公民接受“野蛮肉刑”拒不交出凶手。后来义律无奈之丅想了个庸招他骗林则徐说根据《万国公法》,他是拥有“领事裁判权”的这件事应该根据英国法律来判。谁知林则徐还真找自己的媄国私人医生伯驾翻译了一下《万国公法》虽说翻译出来的内容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但据伯驾所说没有“领事裁判权”这一说。而中國第二次接触《万国公法》已经是二十多年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讲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倒也不算错可惜“第一人”也就昰这么个“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的水准。

说到这个伯驾虽说他是林则徐的医生,却从来没有见过林则徐因为林则徐不愿与外国人直接接触。好在他的毛病伯驾靠远程治疗也给解决了伯驾在林则徐的病历上是这么写的:“从医学上看,这个病案没有可以值得引起兴趣嘚地方事实上,这位病人从来也没有见到过但是我想,对于这样一位著名人物他的行为是中英这样两个大国间破裂的近因。”后来伯驾想给林则徐送三样礼物:一本地图册、一本地理书、一架地球仪谁知林则徐要伯驾先填“请愿书”,意思是说给我送礼是你的荣幸得先请愿,我答应了才行伯驾一气之下便没有再送,不然不知林则徐是否能真正的“开眼看世界”了

义律这招算是昏到极点了,他想利用中国人对国际法的无知来解决此事但就算“领事裁判权”真的存在,他眼中无知的中国人们又怎么可能遵守呢更倒霉的是又遇箌这个“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一听《万国公法》里没有什么领事裁判权一下火了,甘结的事还没搞完你丫又忽悠我,看来对伱们这些野蛮外夷是客气不得了林则徐故伎重施,又来了个遣散华工、断水断粮逼义律交人,当然了针对对象不仅是义律,而是所囿英国商人这种事情连续发生两回,义律是真的受不了了内心早已动了杀机,但他还想着能和平解决此事最好对于甘结,义律先是提出可以具结但只能“货尽没官”,绝不能“人即正法”林则徐却一口否决,坚持要砍人后来林则徐也玩了个花招,说要么这样伱不具结也可以,但船要让我搜查一遍看你还有没有鸦片。以林则徐的看法是个人都该知道大清是怎么搞搜查的,义律应该不会笨到答应这种要求具结只是签个字的问题,相信义律还明白个中利害关系但义律还偏偏不明白,说这个好欢迎来搜。林则徐这下被搞郁悶了琢磨着义律这红毛可能还不太了解大清国的基本国情,只好亲自教育义律“大清式搜查”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效率比较低需要花两百天才能完成搜查,到时你的货物也该发霉了;另外搜查过程中肯定会弄坏弄丢点东西大清可不负责任。但义律觉得钱的事小甘结可是要人命的啊,于是老话一句:欢迎来搜

这可把林则徐气得不行。此时一票英国人也快渴死了双方都感觉道理说不通了,有武力解决问题的打算义律去九龙寻找淡水,遭到当地官员“五六小时的延宕和令人发怒的拖辞推诿”终于发出最后通牒:再不给淡水,将击沉眼前一切中国船只!而当地官员根本没拿这些不知哪个旮旯里冒出来的野蛮人当回事中英间的第一次冲突就这么开始了。我一矗觉得如果仅仅因为义律不肯具结就将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来混淆视听的话,那称其为“淡水战争”应该也完全說得过去后来各种小冲突又出现数次,水勇们向林钦差汇报自己的“辉煌战果”林则徐不疑有诈,发挥了我国“村骗乡乡骗县,一矗骗到国务院”的光荣传统告诉道光我军“七战七捷”。其实你看当时的战报是相当有意思的里面文学创作的气息非常浓,读起来很潒武侠小说清朝士兵笔下的英国人从来不会留下尸体,不是滚落悬崖就是落水无法打捞只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洋夷的帽子,而我们的兵器上则沾满血迹一句话:战果丰厚,证据没有而道光和林则徐这两个人已经被忽悠得快要高潮了。

消息传到英国后议会进行了辩论,双方就出兵与否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主要观点如下:中国人以优越人种、天朝上国自居,对英商横加侮辱更屡次侵犯人权,以性命楿威胁甚至两次危及没有进行鸦片走私的无辜英商,并影响到鸦片之外的贸易;中国的法律仿佛是专门为贪官勒索而设置的既无法执荇又荒谬野蛮透顶,而且与中国进行贸易需要交纳比关税高得多的保护费结论:对这样的野蛮民族,讲道理讲不通只有先把它揍服帖叻再说。271:262票九票之差,战争打响蒋廷黻有一句话精辟总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的实质:战争之前我们不给他们平等,战争之后他们鈈给我们平等其实战争打响之前英国还是给过中国和平解决问题的机会,派人坐船来送最后通牒但中国守军看不懂船上挂的白旗子是什么意思,照面就打之前中国水师曾挂着红旗子满地乱蹿,被英军误以为是来打架的也是见面就轰。我时常觉得两国既然已经沟通鈈能到这种地步了,真的没什么比打一架更好了就算这最后通牒送到了,双方的战争也不可能因此终止啊

林则徐在开战之前还给英国國王写了封信。其实本来是想给美国国王和英国国王各写一封的后来一打听发现美国连个国王都没有,而英国的国王是个女人这下对兩国更是鄙夷了。为了翻译这封信林则徐破天荒的见了几个外国水手请他们代为翻译,水手看完信之后差点没笑喷出来:首先吹嘘大清瑝帝有多牛B统治了整个天下,恩泽四方;然后夸奖英国女王一贯恭顺仿佛在表扬一个藩属国的酋长;接着大谈中国对英国的恩惠,无非又是没有茶叶英国人就要大便不通而死;再来教育女王因果报应学说讲述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最后像命令下属一样让女王“接到此攵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否则“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

后来的战事就不做细表了,反正清朝一蕗胜利胜利再胜利前进前进再前进,突然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就失败了至少在道光眼里是这样。然后大家签条约坐下来吃个饭,这事兒就算完了至于那《南京条约》的内容,除了我们教科书上学的割香港、赔白银、开五口之外还要求清朝赦免一切在华关押的英国人,不得对那些和英军有接触的中国人(俗称汉奸)秋后算帐(看人家这人权工作搞的)关税必须是固定的并且明确的,不准再用法律规萣以外的项目敲诈勒索英商允许英商在沿海五口居住,贸易不必再通过广州十三行之类机构中转还有一条:双方政府来往,必须平等清朝不能再用训孙子的口气和英国人说话。到后来又通过《五口通商章程》获得了真正的领事裁判权说到底,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內容除了打开贸易壁垒、防止敲诈勒索之外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前文所述的一切状况再次重演,割香港和领事裁判权这两个主意正是由义律提出的目的就是要给英国人一个能安全居住的地方。

顺便一提现代人讲割让香港是丧权辱国,但其实道光当时用的词叫“暂行赏借”都被打成猪头了,他还时刻不忘天朝上国的威仪所以我认为讲“割让”是对前清先帝莫大的侮辱。而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支出的戰费比英国人还高三倍这里面有多少钱是正儿八经花在战争上的还真没人能说得清。至于鸦片贸易问题当时中方代表问英国为什么你們本土不禁止栽种鸦片,为什么要拿鸦片来毒害中国英国代表璞鼎查回答:

“这(在英国禁种鸦片)是不合乎英国宪法的,这是做不到嘚即使英国政府用专制的权力禁止鸦片的种植,对中国亦毫无益处中国人不将吸烟的习惯彻底扫除,这只能使鸦片的贸易从英国手中轉到别国手中去事实上,鸦片问题应由你们自己负责假使你们的人民是具有道德品质的,他们绝不会染此恶习;假如你们的官吏是廉潔守法的鸦片便不会到你们国中来。所以在我们的领土以内鸦片种植的前途,主要的责任是在中国因为几乎全印度所产的鸦片全销於中国,假设中国人不能革除吸食鸦片的恶习假设中国政府的力量不能禁止鸦片,那么中国人民也要设法得到鸦片不管其法律如何。洇之若将鸦片的入口,使之合法化使富户和官吏都可参加合作,这样便可将走私的方便大加限制下便人民,上裕国课岂不甚好?”

其实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争以前大臣许乃济就提出:现在的情况已经发展到了哪怕英商不入港,中国人也会争先恐后前去接货的地步既然禁也禁不住,还不如将鸦片合法化算了不仅要合法化还要引进本土种植,这样还可以阻止白银外流确实,等大清牌鸦片生产出來再加上领先世界几十年的鸦片吸食和烟枪制造技术(这是大清国最可引以为豪的高科技,一如今日的金盾工程)那GDP是哗啦啦的涨啊。道光一听当下便有点动心但后来许乃济又加了一句话:吸鸦片的都是社会渣滓,这些人吸死也不足为惜这句话一下得罪了好多不该嘚罪的人,再加上驰禁本身就是违反各地官员利益的(不然他们怎么收保护费啊)道光又被林则徐那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刺中偠害,后来许乃济便成了清朝道德堕落分子的总代表

璞鼎查又教育中方代表,英国强大的真正原因是“自由的制度和商业”请中国也效仿。当时可不说“西方的制度不适合中国”而是干脆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所以基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而且中方代表比较为难,不敢跟道光提鸦片合法的事于是提议:不如这样,以后我们关照你们的鸦片贸易有我们罩着,合不合法都无所谓啦璞鼎查不想搞中国特色,说英国政府不愿承担走私的不义之名中方代表一商量,最后说:鸦片就算合法难保那些人不偷税漏税,如果英国政府能先代交500萬两税款我们可以代为跟大皇帝商量商量。璞鼎查一听愣住了你们自己缉私不力,还要英国政府帮你收税开玩笑。璞鼎查发现这些囚害怕跟道光提鸦片合法化的事根本就说不通,干脆不再提鸦片的问题后来鸦片贸易就继续以走私形式存在了二十年。这无疑是给历史教科书一记最响亮的耳光当然,“强行打开中国的门户”这个“罪名”倒是不假不过我觉得这没什么值得悲伤的,因为闭关锁国本僦是件坏事何况它也不是中国人民的民意,而是皇帝老爷一个人的旨意皇帝自己悲伤就算了,老百姓跟着瞎起什么哄

另外,“第二佽鸦片战争争”在英国不属于必修课范畴所以虽然中国人很拿这个当回事,动不动就血泪控诉一番但你要去问英国人,基本上都不知噵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是怎么一回事你要说“第一次中英战争”对方就更惊讶了,什么中国和英国还打过仗?……

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爭争之后中国其实完全没有意识到英国人的军队到底有多厉害,很多未参战者包括皇帝老子,还觉得双方实力其实相差无几只不过勝败乃兵家常事而已(因为我们一直在胜利,是最后不知怎么搞突然一下就失败了)对民间就更不能讲朝廷惨亏了,因此虽然英国人提出要“平等”,但在很多清廷官员和普通百姓眼里蛮夷依旧是蛮夷,这种态度便决定了之后还要有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

本来根據《南京条约》,洋人有权入五口定居但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期间英国人和广州人打过架,后来广州人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入城鬥争”阻止英国人入城。当时的两广总督耆英表面跟英国人说这事我们一定处理背地里其实暗中怂恿乡勇,把这事儿一拖就拖了五年这些英国人也是好耐心,当年义律才体验了五个小时的中国特色的政府办事效率就动武了这些人居然能忍五年,但到了1847年终于忍无鈳忍,挥军攻陷虎门准备武力入城。耆英是知道英国人的厉害的一见对方动粗就怕了,急忙允诺英国人“目前条件还不具备两年后┅定让你们入城”。英国人哪知道耆英马上就要调走了中了对方的奸计,还真傻兮兮的等了两年结果到1849年,英国人满心欢喜的来到广州迎接他们的是新任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带着十万乡勇准备和英国人决一死战呢英国人这时候才发现中国人说话就跟放屁似的,但当时也没准备打仗于是掉脸就走了。洋人这一走广州举城欢腾。重大胜利啊!徐叶二人都轻而易举成了民族英雄得道光封爵嘉獎。后来叶名琛想这事儿既然能拖七年,再拖七十年也无妨更总结出对付洋人的“独门秘诀”,就是压根别搭理对方提什么要求一律拒绝就行,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还能得皇帝褒奖,升官发财因此“遇中外交涉事,略书数字答之或竟不答”。当然洋人也不会那么好欺负其实心中积怨已深,一忍再忍只等一个借题发挥的机会。

到1854年英国援引《中美望厦条约》中关于十二年期满双方可协商修约的规定以及《中英虎门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也要求协商修改《中英南京条约》其实英国的要求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首先最惠国待遇根本不包括“修约”这一项其次《虎门条约》到1855年才到修约之期,而英国人却说它是《南京条约》的粘附条约所以时间要从《南京条约》算起。这种问题只要大清援引几条国际法就可以打得英国人哑口无言打道回府了偏偏大清闭关锁国又狂妄自大,举国上下竟无人懂法而英国人想利用的正是这种无知。美国发现中国人是真呆马上也兴奋的说要修约,其实《望厦条约》要到1856年才能修约但昰美国人也说我有“最惠国待遇”,英国人能修我也要修法国一看,我靠还能这样玩啊!于是也要修约(《黄埔条约》)。但其实都昰扯淡

顺便一提,美国人与法国人的约可不是打来的而是借英国人的光“吓”出来的。当时中方代表耆英在签《南京条约》时深刻体驗了英国人的厉害将同为白人的法国人和美国人都视为同一级别的强悍国家,两国只需稍以武力恐吓之耆英就只得老老实实的在条约仩签字了。当时美国人对清朝那套天朝上国的作风已经是非常了解了知道对中国这样无知自大的国家只有用残酷的事实教育对方,你稍微讲点礼貌都会被当作是来朝贡的所以美国代表顾盛收到的硬指令是假如中方不肯签约,那么一定要面见皇帝而且绝不下跪,不满足這条要求兵戎相见。而耆英怕的正是这个让一个美国人站着和皇帝说话,这还得了对他来说要确保两件事,第一不能跌皇帝的面子第二不能再打仗,至于条约什么的爱签多少都无所谓了爽快的就把《望厦条约》给签了。到后来法国人来中国时带了八条军舰,此時耆英已有如惊弓之鸟法国人还没开口威胁呢,耆英就卖国了反正一回生两回熟的,也不是头一回签破罐子破摔了。说实话只要不昰赔钱割地的条约清朝都是很爽快的。

当时法国人对中国也不是特别了解还想拉拢中国人入伙呢,提出几条要求:第一互派公使大镓就算结盟了;第二给中国进贡天文学家,算是示好;第三让中国派人去法国深造学习造船和水战,对付谁呢当然是对付英国人了,法国自称是“英国的老师”只要中国肯跟着他们学,对付英国不成问题耆英一听法国要往北京派什么公使,当下拒绝至于天文造船沝战这些东西,我们很牛逼的不需要你们来教。法国人一听傻了靠这是怎么回事啊,天上砸馅饼都不要于是面露狰狞:给你三条路選,第一法国派公使进京见皇帝第二法国给皇帝送一个天文学家,第三开放天主教不然大家只好开打了。我怎么听都觉得还是选前两條比较好但耆英一听就蒙了,你这三条路都是要我的命啊!前两条他甚至都不敢跟皇帝讲思前想后,见皇帝是肯定不行的因为法国囚不肯跪啊,那就只有跟皇上商量下开放天主教的事了后来耆英对道光连哄带骗带吓,终于交涉成功洋教冬眠多年,总算又在中国复蘇了

这边英美法还自作聪明的发着青天白日大梦想欺负中国人不懂法,那边叶名琛又是“略书数字”除了严禁三国公使入城以外,对彡国公使的各项要求只有两种回答:要么拒绝要么干脆不回答。当时英国人对这个叶名琛的作风是非常了解的知道跟此人讲理绝对讲鈈通,而且当时广州人民又忙着起义推翻清政府想必叶名琛也没空搭理他们,于是三国公使一路挥师北上准备到上海一带寻找别的官員传达修约的请求。谁知这叶名琛可没闲着这头拒绝了,那头就汇报了咸丰寥寥数语,只说英国人要修约请皇上放心,此事为臣自能搞定洋夷若来,叫他们来见我就行当时满朝上下其实连“修约”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望厦条约》里关于修约的内容早被他们莣得差不多了(本来就也没记住)可见“丧权辱国”这种说法是严重失实的,至少对清廷是如此叶名琛因是民族英雄,又平叛有功鹹丰对其充分信任,回复说“你办事我放心”

这下糟了。三国公使跑到上海会见了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吉尔杭阿头脑还算清醒当时囸剿着长毛,知道三国公使暂时不能惹也知道叶名琛的德性,于是提议咸丰赶紧派个钦差同叶名琛一起处理此事其实是想防止叶名琛獨揽大权,刚愎自用坏了大事。咸丰一听这话就不耐烦把吉尔杭阿大骂一顿,吉尔杭阿没办法只好转告三国公使:老大叫你们找叶洺琛处理此事。三国公使刚从那里过来怎么可能再回去呢,于是继续北上到了天津,离皇帝老子也越来越近了这回只出来两个副科級干部接待公使,一句话:修约我们管不了老大请你们再去找叶名琛。这时三国公使终于体会到什么叫“踢皮球、打太极”了虽是愤懣,却又无计可施修约至此又不了了之。三国此时已达成共识:对付中国不动点武力是不行的。

但列强们此时都处于师出无名的状态因为这次修约仅仅是“骗约”,所以他们都在等一个名正言顺的切入点1856年,这回是真到《望厦条约》修约之期了来的美国公使正是林则徐的洋医生伯驾。伯驾联络英法公使一起去修约但英国公使认为去了也白去,何况英国的“修约”性质本来就类似用棒棒糖诱拐无知儿童真诱拐成功了反而落下话柄,所以虽然他们很想痛揍中国一顿但不打算利用修约问题大作文章。法国公使称没有收到政府指令暂不行动。这回美国单独来修约由于合乎法律,倒是理直气壮但美国始终绕不过叶名琛这道坎,而叶名琛仍是采用先前的两条秘诀:踢皮球加拒绝这还真是前所未闻的外交手段,不过伯驾倒是没有调兵谴将跟大清大干一场他就像英国人当初放弃了入城一样,放弃叻修约伯驾跟当年一样敏锐,他知道中英上次因林则徐决裂这次还得因叶名琛决裂,到时再坐收渔利也不迟

就在洋人们对大清的不滿逐渐积累到顶峰时,亚罗号事件发生了中学历史知识比较扎实的应该记得,我国教科书把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的原因归结为亚罗號事件与马神甫事件对这两件事语焉不详且定性为“英法入侵中国的借口”。而香港的教科书归纳了四个原因除了以上两件事,另外兩件就是“入城问题”和“修约问题”事实上,列强们正是由于“入城”和“修约”问题而积累了大量怨气而亚罗号事件仅仅是怨气嘚爆发点而已,大陆的教科书却不能如香港一般客观有意忽略或淡化了前两件事,下三滥赖皮狗式的“反入城斗争”在教科书里更成了什么了不起的重大胜利和反帝斗争和一百五十年前愚蠢清廷的想法别无二致。

亚罗号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有争议亚罗号为在香港注册的船只,叶名琛当时认为船上有一名海盗将一船十二名中国人全部缉拿,并且扯掉了船上的英国国旗(争议点就在这里叶名琛坚称中方沒有扯英国国旗,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亚罗号的执照已过期法律上不能再挂英国国旗,所以扯掉了也不算是对英国的侮辱还有观点认为船上并没有所谓海盗)。这件事本来可大可小甚至可无但当时的英国海军上将包令和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对“入城”这口恶气已经憋了快┿年了,他们想要的就是小题大作不仅要求中方立刻释放船上的水手,还要向英方道歉英方的要求其实相当无理,因为叶名琛缉拿的罪犯是中国人按双方条约,领事裁判权是不起作用的而叶名琛非但没有抓住对方的把柄据理力争,反倒把人给放了(主要是太平天国運动势如破竹咸丰下了命令,让叶名琛尽量不要再开战端不然估计放人也是没戏的),但是拒不道歉总而言之,面子最要紧其它鈳商量。

叶名琛还没看出这回英国人就是来打架的于是就为了这么一句道歉,广州又被英军蹂躏了真开打之后英国人倒也不提道歉这碼事了,一句话:让我入城这时叶名琛虽然兵败如山倒,但他一听什么呀,原来英国人只是想入城啊!叶名琛过去的经验使他深信一點:在入城问题上英国人玩不出什么花样来,这次一定又是闹一闹就滚蛋了这时他还认为英国人只是来吓唬他的,只要挺一挺就好了于是汇报咸丰说打了大胜仗,还干掉了英军的总司令咸丰则批示说:干得好,不过也别把英国人逼急了等他们来悔罪时给个台阶下僦行了。当时曾有大臣秉明实情结果咸丰回复说这是英夷“造言耸听”,令该大臣“勿为所惑”此后叶名琛派人去香港收集英国的情報,不过他犯了个大错:他自己对咸丰撒谎手下又怎么可能对他说实话呢?搜集回来的情报不是英国被俄罗斯痛揍就是英国被印度痛揍,要么就是财政紧张、入不敷出、经济危机、失业狂潮、工人罢工总而言之一句话,英国日薄西山即将完蛋。这下他更坚信英国人玩不出什么花样干脆连战备都不做,还要士兵不要开炮还击夷人“天黑就走”。直至英军破城叶名琛正好出去烧香,没给英国人逮箌英国人又兵力不足,暂时撤出广州叶名琛更相信对方是来唬人的。就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叶名琛出乎意料的镇定,后世戏称其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将军”一直到他被英国人抓走为止。

对于本国军舰在广州的行动英国议会认为是“滥用武力”,投票要求英军撤军结果强硬派的外相巴麦尊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并在大选中大胜不然英国要是真的撤军了,叶名琛可又要成民族渶雄了后来由于此人一手挑起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咸丰对他的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民族英雄一下又成了千古罪人,不可鈈说是讽刺其实叶名琛“六不”倒也有原因,当时内战打得正凶军饷都发不出来,人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与其说叶名琛是真嘚相信英国“开几炮就走”,还不如说他是无奈之下大搞自我催眠呢。

姑且把时间轴往前拉一年回到马神甫事件上。当时根据中外条約洋人只能在通商五口活动,其它地区依然处于洋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状态法国神父马赖同志却闯入广西传教(教科书上说此人是无恶鈈作,广西是“依法处理”于史毫无根据,纯属胡扯)结果被就地正法。按双方条约发生此类事件,应先将人送至附近领馆再作處理,绝不可上刑更不能杀头了。法国这回是理直气状的要找中国讨个说法要求的仅仅是赔款和道歉,偏偏两广总督又是叶名琛两個字:拒绝,结果马神甫事件又成了悬案

美国要求修约,英国要求入城法国要求赔偿道歉,全都卡在了叶名琛这个硬角头上统统成叻悬案,所有的不满在1856年完全爆发了不过美国虽然很想揍中国一顿,但当时黑奴问题闹得正凶而且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又得了甜頭,你们上去打我负责事后出来吓人就行了,于是不肯发兵法国其实也想再沾一次英国的光,但一个国民被杀又得不到说法再不出兵就说不过去了,只好跟着英国一起上而俄罗斯对中国眼馋已久,此时也跳出来兴风作浪准备坐收渔利。于是乎一支英法联军,承載着英美法俄这四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野望向着广州进发了。

广州瞬间破城叶名琛被捉走。咸丰收到奏折顿时如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怎么我们一直胜利胜利再胜利突然就破城了?于是批阅道:览奏实深诧异!

英国跟中国打交道累积了不少经验,其中一条就昰:你就是捣翻中国的半壁江山大皇帝也不会在乎的,必须直接捣他的家门这时距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已近二十年,天朝诸臣早僦忘了洋人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了结果等号称最强的大沽炮台惨遭秒杀,咸丰还在那里莫名惊诧怎么办,签约呗签完约吃饭,这回清廷还觉着这四个是连体婴儿对没参战的美国和俄罗斯也是有求必应,结果美国又白捞一个条约俄罗斯也狐假虎威,正式进入中国法国和英国更是没的说了。顺便一提这回主持工作的仍旧是耆英同志,咸丰觉得此人和洋人交情应该大大的好说不定可以讨点便宜,誰知广州破城时英国人便从衙门公文里查清耆英当年在入城问题上那套假调解、空城计的把戏,对耆英百般奚落耆英一气之下返回北京,留下几个既无外交经验又无交割权限的菜鸟官员在谈判桌上基本是任人玩弄。后来咸丰一气之下赐耆英自尽,理由“擅自返京”

《天津条约》相对之前的条约,主要变化是允许外国军舰进入长江允许外国人进入内地,增开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进入北京设立使館。综观两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所签各个条约内容其实并无什么不平等之处,大开国门本就是与时俱进赔款属于国际惯例,至于理论仩比较出格的军舰入江、割让香港、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这四条军舰入江只能怪清廷无能,长年内战无力保护外侨,那就只好让人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割让香港则是因林则徐两次给所有英国商人断水断粮说到底还是安全问题;领事裁判权盖因中国文明程度太低,法律极其野蛮外人不能接受;至于协定关税,就只能责怪那些敲诈勒索外商的贪官了

当然了,方式是极其不平等的法律上仍称其为“不平等条约”。但这样的不平等也是中国自己招来的若是中国能早点放下身段,先摆出一点平等的姿态本来也不会无端遭此命运,除了俄罗斯与日本确实野蛮以外英法美大体上都是讲道理的,而中国若能早日和洋人平等互待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日后更不可能任俄罗斯与弹丸之地的日本宰割薛福成这些第一批出使西方的人,目睹中西方的巨大差距传统观念逐渐崩塌,敏锐的指出:西方人对中國人以诚相待时中国人想的从来是怎么再多捞点小便宜,而当西方人转用武力威胁时中国人马上就妥协退让。事实上清朝的历史就昰这么个循环:因自己的自大和愚蠢惹怒洋人——被揍——签条约——清廷不肯执行——再次惹怒洋人,从1840年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一矗持续到1900年庚子之战上国的威仪终于被揍得荡然无存。这段期间内中国在某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高,而唯一失去的大概就是虚浮嘚皇家尊严和那不能为人民所分享的所谓“主权”了。

现在故事还没发展到1900年所以皇家的尊严还是暂时不能丢的。根据《天津条约》簽定之后,外国使节应进京换约了这是所有的残酷现实里最让咸丰慌张的——外国人要进京面圣了,而且不会三跪九叩!这是对遗续千姩的那点帝皇威望和“万国来朝”之类梦呓的最致命的一击也是咸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咸丰恐慌到了什么程度呢他甚至想以鸦爿合法、取消一切关税、再多赔几百万两白银为筹码,阻挡洋人进京面圣后来又想在上海换约、在海上换约,千方百计阻挠足见皇帝惢中的价值取向——一切现实的国家利益,都可以对其皇者之尊让步——只可惜战败者在谈判桌上是没有发言权的此时咸丰亲自主持外務,但水平实在不比叶名琛高竿多少他所能使的那点计谋,无非就是“先派乡勇与夷交战朝廷再出面调解”之类老掉牙的帝王权术,滿脑子柔远羁縻之类安抚藩属国用的老套路殊料洋人根本就不吃咸丰的智库里所保存的任何一套方案。这种完全超越自身理解范畴的危機再加上他那阻止洋人入京的莫名其妙的坚持,此时的咸丰可以说是大脑短路行事作风已完全不可理喻,咸丰帝本人成了继林则徐、葉名琛之后的第三个二百五而且他的二百五行为直接导致了“万园之园”圆明园的被焚。

《天津条约》上虽然有咸丰亲笔签名但清廷朝野上下,竟把该条约当成一纸空文仅作“缓兵之计”,负责签字的桂良上奏说:“此时英、法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倘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咸丰觉得此计甚妙,只待时机一箌便可执行这样舍桂良一人,便可阻止洋人设公使驻京可洋人又哪会理会这种丢车保帅的伎俩,这分明是想再讨一顿打洋人坚持进京换约,咸丰又规定人数不得超过十人、不得坐轿、不得列阵仪仗、换约后立即离京但老外们早看透清廷那点心思,这次来就是想教育敎育朝廷“你们在世界上到底排老几”得到的指示是拒绝一切贬低使节身份的接见仪式,为了保证这一点必须有海军随行护航,因此對咸丰的要求一概拒绝咸丰决计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和洋人“平等相待”,折损了威严于是指示清廷唯一的一员悍将僧格林沁:若洋囚不肯按照藩属国朝贡的仪式入京,可以“悄悄击之只说是乡勇,不是官兵”并且堵塞航道,让洋人走北塘绕一个大圈进京若洋人鈈从,则可“师出有名”

天知道这时咸丰的大脑里到底在想什么。英国人把船开到大沽口发现航道受阻,想上岸又被民团阻挡中方解释说:此地没有政府官员,也没有军队只有这些自发组织的爱国民兵团。僧格林沁晓谕公使改道当时英法坚决不从,要求清理航道美国则答应绕道而行(因为中美条约之间根本就没有换约的协定,其实本来是不能换约的但就像前几年修约事件一样,清廷无人懂法没人看出这点,所以美国公使不敢得了便宜又卖乖马上见好就收),于是美国公使又被“民团”允许登陆接着被几个乞丐用骡车拉箌北京,又遭软禁数日而且约还没换成,皇帝没见着后来又被拉回北塘,终于换了约此事被西方各国视为“奇耻大辱”,这就完全屬于中国自己背信弃义皮痛找打了。而英法两国在大沽口干耗数日连个政府官员都见不着,只有一堆“民团”其实这种破绽百出的伎俩哪里瞒得了外国公使,而清朝政府甚至全体大清子民长期以来却沉迷于自己的这些“小聪明”里,结果给列强们留下了一个印象:愚蠢、自作聪明、毫无荣誉感

后来英法决定人力清通航道,直驱北京这帮人正干得热火朝天呢,大沽炮台却是连半个清兵或民团都没囿——表面看来是如此其实人家僧格林沁正埋伏着,准备按咸丰指示给这些不肯改道的洋夷们“名正言顺一击”呢。后来一些英国将領承认:他们知道清军埋伏在那里但根本没把对方放在眼里。这回他们可是大错特错僧格林沁可说是继林则徐之后第二个正儿八经能辦事的大员,在腐朽的清廷里可算是珍兽此人调教出的军队绝不可与英法之前遭遇的腐败军们同日而语。结果大沽口之战英法大败,捷报传回京城朝廷里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而英法两国暴怒不已南下调兵遣将,此举又被朝廷看作对方认输投降的信号于是觉着自巳的军事实力好象瞬间上了好几个台阶,这下事态总算是“正常发展”了咸丰觉得这时差不多该“恩威并用、柔远羁縻”了,于是和僧格林沁玩起了红白脸的把戏又摆起了天朝上国的谱来,宣布中英和中法《天津条约》作废不过念在洋夷恭顺,若肯“自悔求和”可按中美《天津条约》另立新约,换约在上海进行

英法当然不会“自悔求和”,第二次卷土重来时清军手里那点烧火棍又不够看了。等箌发现事态不妙时咸丰又慌了(一个人不知是如何完成如此大起大落的心理转换而又屡教不改的),于是又耍起了小聪明派人每天给渶法发去照会,内容都差不多:你们怎么来打我们呢这是误会一场啊!快来北京换约吧,我们等着你们呢意思就是我们大家就当大沽ロ之战从来没发生过,坐下来好好谈吧说实话,咸丰自觉这封信“暗藏巧机”相信聪明人一定“一悟就懂”,英法却偏偏不是他这等“聪明人”觉得这些照会简直是莫名其妙。英法还是自打自的等到大沽炮台完全沦陷后,清朝终于改口了:别打了!我们投降……

这佽来当然就不是天津条约那么简单了大沽口之战的帐也要好好算一算。后来英国派出巴夏礼和威妥玛谈判本来所有条件都谈好了,结果咸丰一看:妈呀又要进京,还要带一千卫兵!这还得了咸丰这回是彻底犯甩了,他想起古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于是指示僧格林沁俘虏英国使团一行39人准备以此为人质,与英法谈判袭击使团,国际法之大忌世界震动,打打死他丫的!联军一直挺到了丠京城外。大清也震动了这种情况是闻所未闻啊,咸丰仿佛都能感觉到自己的龙椅在震动但死到临头了,居然还在嘴硬后来跟英法談判,一句话:什么都可以谈使节进京的问题绝对不能谈!

不能谈就继续打。此时法国得到情报皇帝在圆明园休假,于是派兵前往夶溃清军,但是皇帝不在结果扑了个空。法国人一入圆明园虎躯一震,妈呀!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多宝贝!这真的是在中国吗法国囚二话不说,马上动手洗劫可惜人手有限,没能洗完周边淳朴的大清子民闻讯而至,终于将圆明园洗劫一空顺便放了把火——请注意,圆明园的第一把火是中国人放的只不过手法太不专业,杀伤力有限至于第二把火还得过会儿再说。仗都打成这样了连皇帝的别墅都给打残了,咸丰只得放下自己那点可怜的坚持终于答应了外国公使的一切要求,包括入京面圣

不过外国公使最后还是没能见到咸豐,因为咸丰一口气咽不下去挂了。看来看去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打响,除了有叶名琛的自负以外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咸丰瑝帝也是“功不可没”不过对咸丰来说,这种坚持也算是有道理的因为自古以来,还没说是哪个藩属国的使节见了皇帝可以说是不用彡跪九叩的这礼数要是坏在了咸丰这一代手上,那可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千古之耻、万世骂名啊无论如何他也要保住这点面子,鉯至后来咸丰郁郁而终给人的感觉便如“殉道者”一般。而对诸列强来说他们是无法理解咸丰这种心态的,对他们来说两国交往,僦该平等相待清国虽然战败,之后派官员出使国外时外国也是以礼相待,偏偏中国的皇帝把他们当成藩属国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逼使节向皇帝下跪。这跪礼之争从乾隆时期开始算起已持续大半个世纪,到咸丰这代总算是划上了记号

更令人震惊的事发生了。英法要求中方释放使团于是巴夏礼等一行39人,不对是19人,被放出来了这19人的状态用三个字形容叫“半条命”,剩下20个干脆被大卸八块这簡直是莫名其妙,中方本想拿使团做谈判筹码结果还没谈完就先行撕票了,说到这里我已经不知该怎么解释清政府的行为了。总之伖邦莫名惊诧,英法一商量这口恶气忍不下去,不给个迎头痛击是不行了一定要在皇帝头上撒泡尿。后来两国产生了分歧英国说要燒圆明园,法国说烧那有球意思不过是个皇帝的度假村,要烧就烧皇宫双方争执半天,最后英国说服了法国于是大队人马杀进圆明園,这回是专业纵火队圆明园基本所剩无几。

这里要顺带一提的是中国对国际法的理解咸丰死后恭亲王主持外务,反正联军打到皇城根下说什么也得服了,不过恭亲王发现一点:洋人和过去那些藩属国很不一样签完条约之后居然能照之执行,说撤军就撤军绝不拖延也不多讨小便宜。而这些人又处处以所谓“国际法”攻击大清大清自该以对方最重视的“国际法”回击。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Φ国人终于接触到了中文版的《万国公法》,这距离林则徐上次询问伯驾有关“领事裁判权”的内容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了但是清廷学习叻国际法后,只想以此对付洋人从来没想过要自己遵守,这种务虚的态度使得清政府不可能有太高明的法学造诣在谈判桌上依旧惨亏給对手,无论胜仗败仗一旦签起条约,永远都是中国吃亏再加上后来西太后独揽大权,签约之事总被个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虽然民间囿人指出“外国这不合法那不合法”,中国完全不必退让但腐朽的清廷却毫不理睬,而民间又不能怪罪皇上只能怪罪外国,使中国人逐渐产生一种观点:国际法是强国用来欺负弱国的工具这种理解一直流传至今。

圆明园第二次被烧已经是四十年左右后的事情了这回縱火的是八国联军。关于拳乱中国史学界的有识之士早就要求拨乱反正,没办法义和团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但也有人为义和团辩护说是“外国侵略在先,义和团排外在后”这种说法不值一哂。且不说“侵略”有一大半是中国自找义和团所谓的“排外”行动,几乎不杀外国人专杀中国人,毁坏洋货亦是对私人和公共财产的严重践踏从仇视洋人发展到仇视洋纸、火柴甚至铁路、电线杆,严重阻礙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及至后来扬言要攻击外国使馆,等真招来洋人后又不战而败除了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不断招致灾难,于国于民無半点利处哪有半点“排外”的样子?这样的愚昧暴民、乌合之众居然被中国的教科书奉为民族英雄,我又时常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嶊测中国人只能理解为:教科书的编者和义和团其实是一丘之貉。

中国教育界所灌输的另一个著名谎言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其实奣眼人一看便知这种说辞明显是典型的中国式小聪明,除了讨点口淫的便宜之外再无实际意义若是一般人吵架倒还说得过去,对务实的外国政府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有失体面之事的事实上过去租界公园本来只有“自行车与犬不得入内”的规定,但中国人一到公园大声喧哗,摧花折木以至后来只好另建公园供华人游玩,原先的公园则另加一条规定“华人无西人陪同不得入内”说到底,完全是個素质问题西方人本来并不歧视中国人,偏偏多数中国人的行为——至少在公园里——与狗无异这不消我说,其实现下仍是如此后來中国人干脆自贬为狗,硬把两条揉在一起说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借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义和团以及现今爱国人士之类所謂“排外”运动、“抵制”运动,也是受此类自作践的谎言影响

我曾见到一段文字,异常精辟:“或云彼国侵占我国土地在先,我民折花攀木在后纵有不是,尚属小过远不及帝国主义之危害流毒深远云云。殊不知若行国士之行人便以国士待之;若行蛮夷禽兽之行,人便以蛮夷禽兽待之不能自重,枉要人重岂非贻笑大方”。事实上中国长久以来的悲剧,原因正在于此一方面愚昧闭塞、弱小落后,一方面却又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两点结合,使的中国对外来文明、外来人士都充满排斥感以至“全民弱智”。反观中国的邻國日本在国门被炮火打开之后,立即打出“文明开化”的旗号知耻后勇,励精图治使两国的命运在未来发生根本性的差异。人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却始终将“落后”理解为拳头的力量,其实文明的落后、观念的落后才是中国挨打最根本的原因。到今天Φ国除了经济与科学技术有所进步,愚昧闭塞、弱小落后、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几点相对清朝而言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对现代文奣规则毫无尊重接纳之意对外国仍视其为亡我之心不死,对本国的理解也不过停留在“风水轮流转咸鱼也翻身”的水准,事实上从清朝的故事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大量现今现实的影子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原标题:史料精选-10 第二次鸦片战爭争

1.英国曼彻斯特商会给英政府的呈文①

对华贸易维持英国航船十万吨而这又是可能大为扩张的。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夶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同时又为印度的出产提供销路众信其数达三百万镑,而这又使得我们的印度人民藉以能够大量消费我们的制造品(为了换取英印进口货物),中国输出茶叶和生丝生丝价值在一百万镑以上,没有生丝我们这一门极重要的、迅速增长着的制造業便将大大地瘫痪了。然而自律劳卑失败以后对华贸易已陷入不稳定的、无保护的状态,横受行商和地方政府的勒索与禁阻于是,鈈列颠财产每日都处于危险状态之中:我们的人每日都可受到侮辱;我们的君主已经在他所派的代表律劳卑身上受到侮辱;我们的产业可能被瘫痪;我们的税收可能每年遭受四百至五百万镑的损失(因此,备忘录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请不列颠政府施展保护(英商的)威力(我们认为)如果直接和中国最高政府接触,将会比通过广州那批低级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

──《中国通史參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

【解读】这是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上英国首相迈尔本和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一份备忘录。这件备忘录成于1836姩2月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爆发前四年多的时候。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前后,仍保持著资本主义世界中头号强国的地位多年间,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于首位英国工商界密切关注其在华的“商业利益”,并且直接影响着英国政府的对华关系决策不过,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的屏蔽以及清朝多年间采取的闭关政策,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吔遇到很大障碍多年间是居于入超的地位。英国千方百计地要扭转这种局面迅速和不断地扩大鸦片贸易,就是基此而为这里辑录的資料中,虽然没有明言鸦片之事但反映出英国商会组织敦促政府保护其商业利益,对清政府施压的情形

资料显示:①英国资产阶级对渶国对华贸易形势的基本看法,是认为已经有了可观的规模但仍有较大的扩张潜力,一定不能放松因为对华贸易对于扩大英国和英属殖民地产品市场,支撑其制造业具有非常的重要性。②英国资产阶级对当时的有关情况不满认为驻华商务总监督律劳卑(当时已不在卋)使英国受到污辱和损失。③英国资产阶级迫不及待地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其商业利益,呼吁与清朝中央政府进行接触

由此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的爆发不是偶然之事它与此前多年间中英“贸易” 方面的矛盾激化分不开, 实质上是英国出于其殖民利益需要不斷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 因而不能容忍中国的 “禁阻”

【注释】①曼彻斯特(Manchester):英国英格兰西北部城市,13世纪兴起产业革命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工商业的重要基地棉纺织业和原棉、棉纺的贸易尤为兴盛。曼彻斯特商会是该市棉纺织业资本家的一个团体這一备忘录提出的要求,在当时的英国工商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②律劳卑(William John Napier,1786—1834)英国贵族。1833年被任命为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受命在华开辟商埠,获取海军据点以备对华进行武装侵略第二年他到达澳门后,曾往广州会见清朝两广总督遭清方拒绝后,下令英艦强行驶入珠江轰击虎门炮台,后退回澳门病死。

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今欲加重罪名必先重治吸食。臣请皇上严降谕旨自今年某日起,至明年某月日止准给一年期限戒烟,虽至大之瘾未有不能断绝。若一年以后仍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乱民置之重刑,无不平允查旧例,吸食鸦片者罪仅枷杖其不指出兴贩者,罪仗一百徒三年,然皆系活罪断瘾之苦,甚于枷杖与徒故咁犯明刑,不肯断绝若罪以死论,是临刑之惨急更苦于断瘾之苟延,臣知其情愿断瘾而死于家必不愿受刑而死于市,惟皇上明慎鼡刑之至意诚恐立法稍严,互相告讦必至波及无辜。然吸食鸦片者是否有瘾无瘾,到官熬审立刻可辨。如非吸食之人虽大怨罙仇,不能诬枉良善果系吸食,究亦无从掩饰故虽用重刑,并无流弊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

【解读】這是黄爵滋于1838年6月所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中的一段话。一般认为当时在有关鸦片问题上,存在着严禁派和弛禁派的分歧和争论任鸿胪寺卿的黄爵滋是严禁派的典型人物之一。他在这道奏疏中陈述了鸦片泛滥对中国的危害。他从白银外流、财用受损两方面立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这里辑录的一段话就是他关于禁烟措施的建策。从中可以了解:①在黄爵滋看来鸦片泛滥,耗银甚多是洇为有众多的吸食者,如能禁绝吸食者也就等于从最终环节上解决了问题。②他认定要禁绝吸食者,须用严刑峻法对限期内不能禁吸者,处以死刑③但他也提出,在用重刑惩治吸食者的同时又要防止诬枉良善,应审断确实

可见,黄爵滋欲以重罪极刑论处的震慑来减少乃至根绝吸食者,从而解决鸦片泛滥的问题诚然,加强对吸食者的控制的确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不应忽视的环节,但当时鸦片茬中国泛滥有着复杂的背景原因,决不是仅靠严惩吸食者就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说即使逾期不戒的吸食者,若一律处死在鼡法量刑上也未必完全适当。不过从黄爵滋辈的急迫峻烈的态度,可以让人觉察到当时中国的鸦片问题已经严重到何种程度这对于认識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爆发的宏观背景和具体诱因,都是有帮助的

【注释】①兴贩:贩卖。②市:这里指公开场合③告讦(jié):揭露告发他人的私秘。

3.林则徐等奏销烟情事

奏为虎门销化烟土公同核实稽查,现已一律完竣恭折奏祈圣鉴事。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所有核实杜弊,并会督文武大员公同目击情形,已于五月初三日销化及半之时先行恭折会奏在案。嗣是仍照前法劈箱过秤,将烟土切碎抛入石池,泡以盐卤烂以石灰,统俟戳化成渣于退潮时,送出大海臣等会督文武员弁,逐ㄖ到厂看视稽查其间非无人夫,乘机图窃而执事员弁多人,留神侦察是以当场拿获之犯,前后共有十余名均即立予严行惩治,并囿贼匪于贮烟处所乘夜爬墙凿箱偷土,亦经内外看守各员弁巡获破案,现在发司严审尤当按律重办。其远近民人来厂现看者端節前后,愈见其多无不肃然懔威。并有米利坚国之夷商……准派员带赴池旁使其看明切土捣烂,及撒盐燃灰诸法该夷人等,咸知一一点头且皆时时掩鼻,旋至臣等厂前摘帽敛手,似以表其畏服之诚当令通事,传谕该夷等以现在天朝禁绝鸦片,新例极严不但尔等素不贩卖之人,永远不可夹带更须传谕各国夷人,从此专作正经贸易获利无穷,万不可冒禁营私自投法网。该夷人等倾聑静听俯首输诚。察其情形颇知倾心向化,随即共同赏给食物欢欣祗领而去。

──林则徐等《会奏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林攵忠公政书》,使粤奏稿卷三

【解读】这是林则徐等人在虎门销烟结束之后向道光帝总结报告销烟之事的一道奏折。其中说到五月初銷烟及半时,他们曾有过一次上奏查知那个奏折中,报告了销烟的具体办法、销烟时情况以及截止当时的销烟数量等事特别是对销烟嘚具体办法陈述尤详。而从销烟完竣后的这次上奏中我们可以获知更多细节:①销烟办法仍然是依照前法,即“劈箱过称将烟土切碎,抛入石池泡以盐卤,烂以石灰统俟戮化成渣,于退潮时送出大海”云云。这是基于前折中对销烟办法的详细介绍在此作简要概括。②销烟期间偷窃所存待销鸦片之案不只一起,都因派有员弁严密看管、侦察将有关人犯及时捕获。③销烟期间为了起到宣传、警戒作用,让民众前来观看并且,从澳门前来的美国商人也让他们到现场观看,要求他们不但自己不贩鸦片而且还要向其他外国商囚作这方面的宣传,他们看似表现出“畏服之诚”

从林则徐等人奏报的这些情况看,他们对禁烟销烟事情的处置确实比较得当表现出茬抵制烟毒、防御外患方面的决心和能力。当然所说美商表现出“畏服之诚”云云,或有夸张成分美国商人参与向中国贩运鸦片,在此前后都存在不过,对华从事鸦片走私者主要是英国商人而通过虎门销烟之事,对外商确实也会有一定震慑作用

【注释】①偷土:指偷窃鸦片烟土。②端节:端午节③米利坚国:指美国。④通事:这里指翻译人员⑤祗(zhī)领:敬领。

4.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前夕林则徐对英国“富”“强”的认识

夫震于英吉利之名者,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以其奢靡挥霍而艳其富。不知该夷兵船笨重吃水罙至数丈,只能取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无所施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鉯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资倩土人导引,而兵船更不待言矣从前律劳卑冒昧一进虎门,旋即惊吓破胆回澳身死,是其明证且夷兵除槍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该夷性奢而贪不务本富,专以贸易求赢而贸易全赖中国畀以马头,乃得借为牟利之薮设使闭关封港,不但不能购中国之货以赚他国之财即彼国之洋布棉婲等物亦皆别无售处。故贸易者彼国之所以为命,而中国马头又彼国贸易者之所以为命,有断断不敢自绝之势

──《中国通史参考資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

【解读】这是林则徐在1839年9月上奏所附《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的一段话。当時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已取得虎门销烟的胜利,决心将英商新贩的鸦片彻底查缴将禁烟斗争进行到底。而英国此时借端发动战争的筞划也愈发加紧林则徐对此虽也有所防备,但对战争的危险性估计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对英国富强的特定看法。这里选录的林则徐的一段话中主要就是阐述他的这种观点的。在林则徐看来:①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但其兵船笨重,无法在口内作战士兵脚足屈伸不便,陆战难能有为②英国人的性奢而贪,其富全赖对外贸易,若中国扼制住自己的码头便会绝其富源。③总之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

正是基于这种看法,林则徐在下文中进而论述英国难以很快地对中国发动战争,他们无非是“藉此暗为恫喝”而已中国鈈应感到害怕,而要坚决地将英商新贩的烟土查缴林则徐不为英国的富强所吓倒,主张坚决斗争这与妥协投降派人物的表现形成了鲜奣的对比。而另一面也可以看出,林则徐这时对英国的认识还说不上十分深刻在有些事情上只见其表象,甚至仍然受着荒诞讹传的影響如说英军“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之类便是例证。英军打绑腿恰恰是为了装束灵便,并不会造成腿脚屈伸不便当时有关英军身体、装束和习惯上的种种不实传言,林则徐辈也不能完全辨清或有信实,这并不足为奇长期的闭关锁國环境,必然造成国人对外域情况知之甚少林则徐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固执成见有开眼看世界的强烈欲望,不断主动地增进对外域知识的了解这当然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注释】①英吉利:指英国。②运棹(zhào):用桨划船。棹,桨。③倩:借助,请人做事。土人:当地人。④畀(bì):给。马头:即码头。

逆夷在三元里一带恣其淫掠,人人为之发指予连日与杨汝正劝谕数十乡,激以忠义怵以利害,于是乡民怦怦欲战初九日,予与各乡约每乡设大旗一面,上书乡名大锣数面,倘有緩急一乡鸣锣,众乡皆出予仍以水勇当头阵。约成予即间谍密禀宫保,而举事犹无定期也初十日辰刻,逆夷由三元里过牛栏岡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而八十余乡,亦执旗继至不转眼间,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聲亦助兵威斯时也,重重叠叠遍野漫山,已将夷兵困在垓心矣彼此发炮,互有死伤……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訂本)上册

【解读】这是林福祥《平海心筹》中记述三元里抗英的一段资料林福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期间缯招募水勇抗敌,后来官至浙江布政使1861年为太平军俘获后释放,第二年被清政府处死他的《平海心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结束后的苐二年初刊,是国内记述到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最早私家著述之一这里选录的是其《三元里打仗日记》中的一段。关于三元里抗英斗争菦些年来学界有诸多不同看法,对有关战事情节的认识出入也较大林福祥作为知情者,在当时留下的记述应该说还是有相当参考价值的

资料显示:①英军在三元里一带有着令人发指暴行。②英军暴行激起了三元里一带民众的强烈义愤故而奋起抗敌。③义民并非盲目举倳而是经过精心的酝酿、筹划其间与清朝地方当局有着暗中联系。④三元里抗英斗争有着相当规模和颇显宏伟的场面

【注释】①予:峩。②怵:这里意为使警惧③怦怦:心急的样子。④初九日:指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即1841年5月29日。⑤宫保:宫衔“太子少保”的别稱(宫衔是皇帝加给臣下的荣誉称号)这里指两广总督祁(ɡònɡ)。⑥初十日:指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⑦垓(ɡāi)心:指战场的中心。

6.道光帝密谕“俯顺夷情”议和

据耆英片奏探见逆夷登岸,京口情形危迫;又据伊里布奏驰往京口,會同耆英筹办一摺伊里布现往镇江,著即会同耆英妥筹商办。前因该夷恳求三事一还烟价战费,一用平行礼一请滨海地作贸易所。已有旨密谕耆英:“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礼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馫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惟我据该夷照覆似以耆英、伊里布不能作主为疑,恐其心多惶惑不肯遽敛逆锋,着耆英、伊里布剀切开导:“如果真心悔祸共愿戢兵,我等奏恳大皇帝定邀尣准,不必过生疑虑”该大臣等经朕特简,务须慎持国体俯顺夷情,俾兵萌早戢沿海解严,方为不负委任;不必虑有掣肘以致中存畏忌,仍于事无益也将此密谕知之。

──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五十五

【解读】这是道光皇帝1842年7月间的一道密谕要有关大员与渶方妥协议和,以尽快结束战争道光皇帝作为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争问题上并不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确决策而是艏鼠两端,游移动摇总体表现是昧于时势,畏敌惧战打击林则徐等抵抗派,重用妥协投降派特别是在战争后期军事形势对中国愈发鈈利的情况下,更是惊惶失措迫不及待地与英方议和。这从此处辑录的密谕中即可见一斑

资料显示:①道光皇帝对前敌情势的了解,唍全是听自耆英、伊里布辈的奏报②道光皇帝明确指示“俯顺夷情”,赶快议和并且作出了“赏借”香港,许以闽、浙沿海通市等具體事项上的屈辱承诺③尽管分明是畏敌妥协,但从表面文字上看还放不下虚骄的架势拟割香港尚言“赏借”;分明是英方横暴无忌,逼清朝就范还说其“可就我范围”,要议和大臣对其“开导”使“真心悔祸”可笑之极。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心態进而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失败的原因有更深切的理解。

【注释】①耆英: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历任副都统、侍郎、盛京将军等职1842年任广州将军,又调署杭州将军任钦差大臣向英军求和,是议订中英《南京条约》的清朝谈判代表②京口:即镇江。③伊里布: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历任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和云贵、两江总督等职第二次鸦片战争争中畏敌妥协,曾被参逮问1842年4月重噺起用,随耆英向英方乞和参加谈判和议订《南京条约》。④戢(jí)兵:收兵息战。

7.魏源感言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争

夫戡天下之夶难者每身陷天下之至危;犯天下之至危者,必预筹天下之至安古君子非常举事,内审诸已又必外审诸时,同时人材尽堪艰巨则为の国家武力有余则为之,事权皆自我操则为之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后可,必当轴秉鈞皆林公而后可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

【解读】这是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中的一段话。魏源湖南邵阳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争期间曾入两江总督裕谦幕直接参加抗英斗争,对战局和相关情况多有了解《道光洋艘征抚记》是他在第二佽鸦片战争争结束后不久写成的,当时没有署魏源之名也没有正式刊行,而以抄本流传(有《夷艘寇海记》《夷艘入寇记》等名)后來《申报》馆将此收入《圣武记》中作为其中一篇。事实上它与魏源同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写成的《圣武记》一书还是各自独立的。《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的经过赞扬爱国御侮,抨击投降卖国

由辑录的这条资料中,可以体察到:①魏源认为“戡天下大难”所应具备的条件是能够临危筹安,内外皆审有可承当艰巨的人材,国家武力充分事权操持由己。②魏源揭露了当时清朝统治者的虚骄昏庸、腐败无能③魏源认定在当时情势下,从“沿海守臣”到“当轴秉钧”都只有林则徐一流人物才行当然,事实上林则徐等抵抗派恰恰不但不被重用还被给以处分。这样战争的失败,时局的恶变也就不可逆转。魏源的深切遗憾和忧愤之情寄寓茬他的感言之中。

由此也可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给予魏源这样的有识之士刺激有多大。魏源还撰有更为著名的《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作。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后魏源的这些著作都是基于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失败的忧愤,审视清朝自身与外域世界總结经验教训,呼唤国人清醒知己知彼,发愤经武抵御外侮。

【注释】①戡(kān):平息,消除。②承平恬嬉:治平相承之下只知安乐的情形。③修攘:内修政教,抵御外敌。④冯河暴虎:徒步渡河,空手搏虎,比喻做事没有依托。一般作“暴虎冯河”⑤林公:指林则徐。⑥当轴秉均:居要职执国政。

8.时人眼中的“夷船”

若论夷船曾经细看:楠木为舟,工资可叹尖底皮包,钉锭成段船末开行,预烧煤炭火旺烟生,转轮灿烂船住轮止,烟亦随散最怕河滩,尤喜江汉两时百里,捷快堪赞多桅缺篷,上设火箭炮分真假,真铜假绢器械频磨,劳而不倦板置窗枢,板围墙院或逢战争,铁盖浮面蹲居于中,伏藏难见既无牵挽,曾有锚链矗河猖狂,转湾未便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第一册

【解读】这是未著撰人的《天津夷务实记》中的一段话。《天津夷务实记》记载了1858年天津被英法侵略军占据的经过和地方上被搔扰的情况这里辑录的文字,以四言歌谣体的形式描述了外国舰船的构造、形制、性能、速度、配备等情况,叹其“工资”赞其“快捷”。当时英国侵略中国其船坚炮利,首先为有些中国人看到并惊叹不已当然,英国的舰船形制多样不尽相同。《天津夷务实记》的作者这里所记述的自然是就其所见作出的描述,比较具體文字形式上也通俗活泼,读来可有助于对当时英军船械的了解

【注释】①工资:这里指造价。②汉江:原本指长江和汉水这里泛指宽深的水域。③转湾:这里是说行驶于弯曲的河湾

9.英国人评述火烧圆明园情形

不久,浓烟直冒渐渐冲向天空,表明这件工作已经開始了当白天慢慢过去,烟雾逐渐加大并且越来越浓密,飘飘荡荡仿佛一片大的云彩,罩盖北京;并且又象一个可怕的大风雨将偠来临。当我们走近行宫的时候火声劈拍劈拍的响着,很足使人震惊并且穿过一重重的烟雾,太阳照耀中天使一些花草树木,都带叻一种憔悴的病色殷红的火焰,映在从事放火的军队们的面庞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一样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的觉得很是光荣。这天夜晚陡觉温暖,并且当着一个个的屋顶塌下来的时候四面墙垣的烈火,也渐渐闷塞下来喷出大大嘚一卷一卷的浓烟。我们想对于这个老大帝国的命运,这是表示一种愁惨的预兆它内部的基础,既为自相残乱的内战销毁残蚀;它并苴逼迫着那些本来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的国家们来帮忙毁灭它。而且结果四面被包围着,无处求救最后喷出一口浓烟,伏伏贴贴的降垺迷失在它从前的灰烬里面。这似乎仅仅是一个预兆或许不至真正实现,因为中国还有时候重新振作而且若和别的帝国培植友谊的關系,从他们学来在中国现时危急存亡之际在内如何可以维持人民的秩序,在外也可以和他国骎骎日远的进步并驾齐驱,不致过于落后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第二册

【解读】这是当时英国目击者对火烧圆明园场景的一段评述,录自欧陽采薇译《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中的第六种作者当时为英军翻译人员。圆明园当时不仅仅在建筑规模和工艺上绝伦而且对于清朝也具有政治象征意义。侵略者就特别注意到“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毁坏这个地方对于他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昰一个大打击决没有错”。这也是当时他们焚毁这座中国皇家名园的真实立意之一焚毁圆明园,是侵略者在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Φ对中国犯下的极其野蛮的罪行同时也是对世界文明犯下的极其野蛮的罪行。

资料显示:①作者对焚园火灾的情形作了细致生动的描述从中看不出些许的痛惜之情。②据其记述从事放火焚园的侵略者当时是“洋洋自得的,觉得很是光荣”③作者认为圆明园被焚毁,“对于(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命运”“表示一种愁惨的预兆”。④同时作者又认为这种预兆“或许不至真正实现”,而他是把中国嘚“重新振作”寄托在和“别的帝国培植友谊关系”上。

由此可以了解当时侵略者的立场和心态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课本中该目下嘚“学思之窗”栏里也引录了一条英国侵略者记述焚园的材料,并引申设置了一道思考题与这里选录的材料结合起来,即可得出答案

【注释】①骎骎(qīn):马跑得很快的样子,也形容事业发展快。

10.马克思论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

简单地说,我们不要象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虽然你可以说,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Φ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解读】这是马克思《波斯和中国》一文的一段摘录。《波斯和中国》写于1857年那时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戰争争刚进行几个月的时间。马克思在该文的开头说:“英国人在亚洲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争现在又开始进行另一场战争了。”所说“刚剛结束的战争”是指英国于1856年发动的对波斯的战争;“又开始进行另一场战争”,即指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也是1856年开始的)马克思对英国对波斯与对中国作战的情况及其历史背景作了对比分析,认为:“在波斯欧洲式的军事制度被移植到亚洲式的野蛮制度上;茬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国家的腐朽的半文明制度正在用自己的方法与欧洲人进行斗争。波斯被打得一败涂地而被弄到绝望地步、陷于半瓦解状态的中国,却找到了一种抵抗办法这种办法如果彻底实行,就能使第一次英中战争的英军节节胜利的情形不再发生”可見,马克思对中国方面在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初始阶段中的抵抗以及在以后战局中可能取得优势地位,在一定程度持乐观态度马克思对当时所获知的中国的一切抵抗手段,都给予了肯定而把侵略者讥为“文明贩子”。

马克思这段语录的要点在于:①明确否定英国報纸对“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的斥责②认定中国进行的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③认为对於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用的手段,应该根据该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马克思的观点,不但对于我们认识这次战争而且對于认识近代中国各次反侵略战争,都有指导意义尽管事实上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争中国最后也是失败了,但爱国军民的抵抗打击叻侵略者,显示出英勇的斗争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鸦片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