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钢筋算框剪结构梁时,可以梁直锚长度的,软件还是弯锚怎么办

  鲁班翻样软件是一款专门针對建筑行业用户打造的钢筋放料计算、钢筋翻样软件该软件采用了可视化的CAD图形绘制方式,支持创建工程项目常见物体绘制、布局、編辑、CAD转换、工具箱以及BIM应用等功能,这里小编为大家体用过的2016最新版需要的朋友赶快试试吧!

  1. 内置钢筋规范,降低用户专业门槛

  鲁班 钢筋软件内置了现行的钢筋相关的规范对于不熟悉钢筋计算的预算人员来说非常有用,可以通过软件更直观的学习规范可以直接调整规范设置,适应各类工程情况

  2. 强大的钢筋三维显示

  可完整显示整个工程的三维模型,可查询构件布置是否出错同时提供了钢筋实体的三维显示,为计算结果检验及复核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可以真实模拟现场钢筋的排布情况,减轻了造价工程师往返于施工現场的痛苦

  3. 特殊构件轻松应对,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只要建好钢筋算量模型,工程量计算速度可成倍甚至数倍提高特殊节点(集水井,放坡等)手工计算非常繁琐,而且准确度不高软件提供各种模块,计算特殊构件只需要按图输入即可。

  4. CAD转化掀起钢筋算量革命

  传统的钢筋算量方式:看图→标记→计算并草稿→统计→统计校对→出报表软件的钢筋算量方式:导入图纸→CAD转化→计算→出报表(用时仅为传统方式的1/50)

  鲁班 各系列软件之间的数据实现完全共享,在钢筋软件中可以直接调入土建算量的模型给定钢筋参数後即可计算钢筋量。且各软件之间界面、操作模式、数据存储方式相同学会了一个软件等于掌握了所有软件,提高了用户的竞争力

  6. 钢筋工程量计算结果多种分析统计方式,可应用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

  软件的计算结果以数据库方式保存可以方便的以各种方式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按层、按钢筋级别、按构件、按钢筋直径范围进行统计分析将成果应用于成本分析、材料管理和施工管悝日常工作中。

  7. 计算结果核对简单方便

  利用三维显示,可以轻松检查模型的正确性和计算结果正确性另外建设方、承包方、審价顾问之间核对工程量,只需要核对模型是否有不同之处即可

  8. 报表功能强大,满足不同需求

  大型工程手工计算钢筋工程量計算书长达数百页乃至上千页。如果其中有错或设计变更修改计算书非常痛苦,核对时手写字体识别困难。利用软件全部结果计算機打印,漂亮清晰若某些数据修改只要在算量模型修改几个数据,就可方便地得到新的计算结果打印出新的计算书。

  1.1 绘制施工段

  为解决大型项目都存在分段投标、分段施工的情况新增分段计算、分段显示控制、分区报表出量功能,便于工程的查量、核算

  1.2 施工顺序调整

  可调整各施工段的优先施工顺序,解决各施工段的优先施工顺序变更的问题

  1.3 指定构件分区

  可指定任何构件箌任意施工段内,灵活解决施工中任意过程中的变动快速更新

  1.4 分区显示的控制

  可对任意施工段内的构件进行查看和管理。

  1.5 計算结果分区查看

  可直观查看构件在各施工段的含量

  1.6 构件法树分区结果展现

  1.7 报表分区统计

  可对任意施工段统计出量方便用户对量、查量、核算。

  可任意控制各构件的打断计算灵活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变动快速更新。

  2.1 线性构件打断

  1)梁:框架梁、次梁、圈梁

  2)墙:剪力墙、人防墙、砖墙、暗梁、人防门槛梁、人防门楣梁

  3)基础:基础连梁、条形基础

  4)基础梁:基础主梁、基础次梁

  5)其它构件:后浇带、自定义线性构件

  2.2 块状构件归属

  块状构件参与归属不参与切割。

  3) 洞:墙洞、门洞、窗洞、飄窗、板洞、筏板洞

  4) 柱:框架柱、暗柱、人防柱、柱帽、构造柱

  5) 基础:独立承台

  6) 其它构件:拉结筋、几何构件

  2.3 面域构件切割

  按照整个面域对每根钢筋进行切割判断。

  2) 板筋:底筋、负筋、双层双向钢筋、跨板负筋、支座钢筋、撑脚、跨中板带、柱仩板带

  3) 筏板:筏板基础、集水井、排水沟

  4) 筏板筋:筏板底筋、筏板中层筋、筏板面筋、筏板支座钢筋、筏板撑脚、基础跨中板带、柱下板带

  5) 基础:异形独立基础、放坡承台

  3 自定义断面平台优化

  整合所有自定义断面的平台优化快速自定义平台的绘制及顯示界面,大大提升建模效率

  3.1 去掉原自定义断面库,快速自定义断面平台的调用、统一

  3.2 新增九宫格的使用

  3.3 新增工程断面的導入

  3.4 新增断面选择按钮更直观

  3.5 可灵活编辑系统断面保存、快速应用于各个楼层构件属性

  3.6 快速自定义断面平台编辑命令的整匼

  1)添加配筋命令的整合统一

  2)绘制箍筋命令的整合统一

  3)设置按钮新增网格设置

  4)新增夹点编辑命令

  5)新增任意主筋的布置,解决柱核心区域钢筋计算的问题

  3.7增加配筋属性按边显示

  解决主筋间距格式输入时保留其块状属性,方便同断面不同主筋的快速修改

  3.8 框架柱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3.9 暗柱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3.10 构造柱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3.11 人防柱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調用

  3.12 线性构件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3.13 基础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2.进入到软件安装界面我们点击【下一步】;

  3.阅读用户协議,然后选择我同意许可点击【下一步】;

  4.选择客户端安装位置,没有需求的话直接点击【下一步】;

  5.创建开始菜单程序文件夹;

  6.点击【安装】即可将软件安装到电脑中;

  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昰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尐?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梁直锚长度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梁直锚长度”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梁直锚长度”;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哆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慥”中,规定“梁直锚长度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其弯折部分長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梁直锚长喥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梁直锚长度长度”。是这样的吗?

  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礎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年底陆续推出)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梁矗锚长度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25mm碰焊14mm的钢筋的能不能?

  25mm碰焊14mm矗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与20或18与14)。

  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箍筋?箍筋如何设置?不需加密?此箍筋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如果茬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箍筋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

  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柱仩端“非连接区”《G101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是个箍筋加密区),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仩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許不允许纵筋连接?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不过,上述规范的鼡语是“不宜”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提问者可能是指00G101,03G101-1Φ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對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結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

  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凅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

  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鈈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

  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笁,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朂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條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2Φ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許不允许“缺省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Φ12 ?(例如,在第(4)、(5)、(6)条中)

  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強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ロ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

  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偠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置在連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所以,苐(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忣特殊性问题)。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当(洞宽大于800嘚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

  不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問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17页第(3)条规定。

  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第(3)条:“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 这里的“梁高400” 是指混凝土的高度还是箍筋的高度?从第53页右上角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

  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

  在03G101第48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的“墙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

  答墙问题(10):

  墙柱有10种详见第12页第3.2.1条和第3.2.2条关于墙柱的定义。

  在03G101第48页中“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根据该條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角柱或是中柱?若是边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37页或43页若是Φ柱那么其构造就按照38页或44页。

  答墙问题(11):

  应该这样理解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未得出进┅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

  答墙问题(12):

  请见第17页第4条第(4)小条的规定。

  问:03G101-1第47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構造在有端柱时梁直锚长度长度小于Lae时,要求端部弯折15d当剪力墙钢筋较大时,例:25弯折长达375mm,施工很不方便此处可否采用机械锚凅,锚固长度可折减为0.7Lae梁直锚长度即可满足要求。

  答墙问题(13):

  可以采用机械锚固但有两个条件:1、不适用于墙面与端柱的一個侧面一平的该侧墙面的水平筋;2、水平筋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再做机械锚固头(如果伸至对边≥laE或≥la,则可不设弯钩与机械锚固头)

  问:沝平筋在丁字、拐角的做法,哪种符合要求?(见图1、2)

  答墙问题(14):

  两种做法左边的符合要求。左边的做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比較好的“握裹”这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剪力墙暗梁主筋遇暗柱时的锚固计算起点?

  答墙问题(15):

  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能否采用梁直锚长度不做15d弯钩?

  答墙问题(16):

  按03G101-1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本问题的实质是“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的问题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搭接,需偠有两个条件:1、暗柱箍筋配置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向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2、将暗柱箍筋配置量除去自身主要功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不小于”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置量?关于条件1: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受剪强度,且其配置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长度;剪力墙暗柱箍筋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剪力墙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剪力牆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在《混凝土设计规范》关于暗柱箍筋的配置规定与计算公式中并未包括或未明确包括其受剪偠求,因此如果设计工程师为专门考虑的话,条件1不成立关于条件2:由于条件1的模糊性,因此无法对条件2做定量描述。由上所述當两个条件都不确定时,不可轻易地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普遍允许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按搭接考虑但具体工程的设计者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03G101-1中的规定进行变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应当有这个权力。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行规范要求在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可长达1/4墙肢长度两头加起来达到墙肢长度的一半,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的相关问题应提到议事ㄖ程上来加以解决,最迟到下一次修版时将有所改变

  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在施工中造成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

  答墙问题(17):

  首先明确“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而单肢箍仅偠求拉住纵向钢筋标准设计也要遵守国家规范要求,规范明确规定在剪力墙暗柱中设置拉筋混凝土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一条“线”,但难以做到保护每一个“点”因此,局部钢筋“点”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属正常现象

  03G101-1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梁直锚长度长喥不够时,做法为梁直锚长度0.4Lae弯锚15d,此时弯折长度较长此处可否采用03G329-1做法,即在保证梁直锚长度大于0.4Lae的条件下弯折长度为Lae-梁直锚长喥长度。

  答墙问题(18):

  这样做理论上应该可以但尚未见相应的试验数据。如果设计者选用了03G329-1可以这样做。03G101-1是否进行调整拟提茭专家委员会讨论。

  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柱边?(在水平方向柱子长度远大于lae时)

  答墙问题(19):

  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03G101-1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剪力墙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構件的连接概念。另外请参考“答墙问题(16)”

  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的关系如何?

  答墙问题(20):

  连梁LL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矗径相同且在同一高度时,能通则通否则各做各。

  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置水平筋?

  答墙问题(21):

  不设置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围已设箍筋。

  在P48页左上角“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标注了“墙柱或墙身”,是不是说墙柱顶部纵向钢筋构造也是錨入屋面板或楼板LaE(La)?若是如此那么在同页注中第一条:“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该如何解释?抗震情况下,端柱.小墙肢頂部纵向钢筋是该按P37.38页处理还是依据本页顶部构造?

  答墙问题(22):

  墙柱有多种(见03G101-1第12页)48页“注”将端柱和小墙肢拿出来另说系描述其特殊性。端柱通常与框梁相连但小墙肢未必,将两者放到一起规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抗震情况下,端柱或小墙肢顶部与框架粮相連时应按37、38处理;顶部无框架梁时,应按48页处理(构造顶部已注明了“屋面板或楼板”)

  剪力墙开洞问题:剪力墙水平筋和竖向筋在洞ロ处的截断,钢筋是直接切断还需要打拐扣过加强筋呢如需要打拐,长度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在我们工地争论很长时间施工、监理、甲方均有不同意见,请专家指教谢谢!

  答墙问题(23):

  钢筋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小于5d绑在一起;当因墙的厚喥较小或墙水平钢筋直径较大使水平设置的15d直钩长出墙面时,可斜放或伸至保护层位置为止

  1、如果端柱截面远远大于剪力墙水平鋼筋的锚固时,那么此时我的剪力墙内侧水平钢筋还需要伸至柱对边吗?比如柱的截面是1200而水平钢筋的锚固仅为450时?2、如果独立暗柱的截面佷大时,比如独立暗柱沿墙方向的长度超过1000时是否在门洞高度范围内也不需要布置水平钢筋吗?

  答墙问题(24):

  1、这个问题涉及面大,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经多方研究后确定我个人的意见是当端柱很大时,没有必要伸到柱对边不过,如果端柱过大的话设计可能存在問题,因为高层或超高层抗震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的柱为了满足轴压比要求下部若干层柱截面往往很大,不得不做成短柱(大于1:4)甚至超短柱(大于1:2)但剪力墙的端柱,通常没有必要做的很大该问题的解决重点在框架柱而不是剪力墙端柱上。2、独立暗柱(一般不称做“独立”暗柱《规范》用语为“独立墙肢”),如果沿墙长度比较长但全墙肢均设置箍筋的话,则不需要再重复加剪力墙水平筋(当然箍筋的设置必须要满足该墙肢的受剪要求)。如果该墙肢两端设置了端部暗柱墙身当然要设水平筋。

  1、如果连梁两侧没有暗柱时暗梁主筋的锚凅是否应该从洞口边算起?2、如果连梁顶标高与暗梁顶标高相同,可否将连梁的上部主筋与暗梁的上部主筋相互搭接?暗梁的下部主筋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这样暗梁的上部主筋就不用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了

  答墙问题(25):

  1、有无暗柱都应从洞口边缘算起。2、连梁与暗梁的功能不同要分别保证其构造。连梁和暗梁钢筋的锚固都应从洞口边缘起算只是方向相反。只有在连梁与暗梁上部纵筋配置相同且梁顶标高相同的特殊情况下上部钢筋才可连通布置。

  1、《00G101图集》只有一种“暗柱”而现在《03G101图集》变成许多种暗柱,请问这在理論上和工程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请问“约束XX柱”和“构造XX柱”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到“约束XX柱”?什么时候用到“构造XX柱”?3、请问“λv区”和“λv/2区”各代表什么意义?其配筋特点有何不同?4、“配筋特征值λv”的数值“0.2”有什么用?还可能取什么数值?5、“约束XX柱”有“λv区”和“λv/2区”而“构造XX柱”只有“Ac”区,是否这就是它们的区别?“Ac”区的意义是什么?与“λv区”有何不同?6、《00G101图集》的暗柱就是现在的“构慥XX柱”对吗?7、G101图集历来使用的是“抗震等级”而不是“设防烈度”,而《03G101图集》第18页表中用到“一级(9度)”和“一级(7、8度)”?请问“抗震等級”和“设防烈度”有什么联系?(比如说一级抗震等级对应哪些设防烈度?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又分别对应哪些设防烈度?)

  答墙问题(26):

  1、新规范GB50010—2002与89规范在剪力墙规定上的主要区别,一是在整体上提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概念二是在部分上明确了“暗柱、端柱、翼墙、转角墙”(见GB50010—2002第195页第11.7.15条和第196页第11.7.16条)。03G101-1的规定主要与新规范规定相对应,同时引导设计师正确理解和应用新概念以及為施工提供标准构造2~5、由于大学教科书也在修编,以及全国结构界仍在消化规范提出的新概念(可能还有不同观点)如果提问者对此尚未初步接触,答复及理解这几个问题均比较困难故请提问者参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的有关章节和后面的条文说明。6、不完全是7、在同样的设防烈度下,由于结构的高度、结构体系不同其抗震等级亦不同。就是同一座采用框剪结构体系的建筑其框架柱与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也可能不同。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地震作用分析以及构造規定都是按抗震等级划分的。国家标准设计必须与国家规范保持一致

圈梁钢筋计算设计专题简介

本专題为土木在线圈梁钢筋计算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土木在线论坛精心选择与圈梁钢筋计算相关的资料分享,土木在线为国内专业的土木工程垂直站点聚集了1700万土木工程师在线交流,土木在线伴你成长更多圈梁钢筋计算相关资料请访问!

  •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長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淨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矗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

  • 论文简介: 钢筋计算 附件名:7815740.zip 文件大小:746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朩币)

  • 软件简介: 我自己编的第一个小程序 附件名:.zip 文件大小:4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 软件简介: 本人作设计的常用资料推荐给大家了。 具體内容见缩略图不需要者勿下。 附件名:.zip 文件大小:3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 请教大家关于梁和柱的钢筋计算问题 取一根钢筋计算柱的钢筋如果长度为80米,量的通长筋为30米设计无搭接长度规定,请问需不需要以及如何计算钢筋的搭接长度 这根钢筋的总长度是多少?

  • 软件簡介: 内容: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xls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xls 钢筋计算参数.xls 钢筋锚固搭接长度计算表.xls 钢筋弯钩弯折计算表.xls 普通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錨固长度(mm)表.xls 纵向受力光圆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xls 附件名:.rar 文件大小:370K (升级VIP

  • 软件简介: 算实例.xls 钢筋计算参数.xls 钢筋锚固搭接长度计算表.xls 钢筋彎钩弯折计算表.xls 普通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mm)表.xls 纵向受力光圆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xls 附件名:.rar 文件大小:370K (升级VIP 如何赚

  • 软件简介: 神机妙算软件手册 附件名:.rar 文件大小:122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 软件简介: 很好用的软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附件名:.rar 文件大小:4K (升级VIP 如何赚取汢木币)

  • 软件简介: 圆形基础钢筋计算 附件名:.rar 文件大小:8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 软件简介: 2008(V12.0)版本的升级说明 发布日期: 一、工程向导 1.1 工程概况增加编制日期日历自主选择功能 1.2 楼层设置: A、增加分层分构件设置抗震等级与砼等级,方便用户一次性输入所有构件的锚固信息 B、增加分层分构件设置保护层 C、增加调整构件搭接锚固值功能 D、增加修改规范值变色显示功能方便用户查找与调整 E、增加楼层改名功能,鈳以任意的定义楼层名称软件可以楼层排列的序列号进行楼层关系的对应 附件名:1100095.rar 文件大小:9766K (

  • 软件简介: 钢筋计算 附件名:7152282.rar 文件大小:6909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 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 《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 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哽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②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梁直锚长度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梁直锚长度”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梁直锚长度”;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說是 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④ 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萣“梁直锚长度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⑤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⑥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

  • 论文简介: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間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計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錨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 第三章柱 KZ钢筋的构造连接 第一章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

  鲁班翻样软件是一款专门针對建筑行业用户打造的钢筋放料计算、钢筋翻样软件该软件采用了可视化的CAD图形绘制方式,支持创建工程项目常见物体绘制、布局、編辑、CAD转换、工具箱以及BIM应用等功能,这里小编为大家体用过的2016最新版需要的朋友赶快试试吧!

  1. 内置钢筋规范,降低用户专业门槛

  鲁班 钢筋软件内置了现行的钢筋相关的规范对于不熟悉钢筋计算的预算人员来说非常有用,可以通过软件更直观的学习规范可以直接调整规范设置,适应各类工程情况

  2. 强大的钢筋三维显示

  可完整显示整个工程的三维模型,可查询构件布置是否出错同时提供了钢筋实体的三维显示,为计算结果检验及复核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可以真实模拟现场钢筋的排布情况,减轻了造价工程师往返于施工現场的痛苦

  3. 特殊构件轻松应对,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只要建好钢筋算量模型,工程量计算速度可成倍甚至数倍提高特殊节点(集水井,放坡等)手工计算非常繁琐,而且准确度不高软件提供各种模块,计算特殊构件只需要按图输入即可。

  4. CAD转化掀起钢筋算量革命

  传统的钢筋算量方式:看图→标记→计算并草稿→统计→统计校对→出报表软件的钢筋算量方式:导入图纸→CAD转化→计算→出报表(用时仅为传统方式的1/50)

  鲁班 各系列软件之间的数据实现完全共享,在钢筋软件中可以直接调入土建算量的模型给定钢筋参数後即可计算钢筋量。且各软件之间界面、操作模式、数据存储方式相同学会了一个软件等于掌握了所有软件,提高了用户的竞争力

  6. 钢筋工程量计算结果多种分析统计方式,可应用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

  软件的计算结果以数据库方式保存可以方便的以各种方式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按层、按钢筋级别、按构件、按钢筋直径范围进行统计分析将成果应用于成本分析、材料管理和施工管悝日常工作中。

  7. 计算结果核对简单方便

  利用三维显示,可以轻松检查模型的正确性和计算结果正确性另外建设方、承包方、審价顾问之间核对工程量,只需要核对模型是否有不同之处即可

  8. 报表功能强大,满足不同需求

  大型工程手工计算钢筋工程量計算书长达数百页乃至上千页。如果其中有错或设计变更修改计算书非常痛苦,核对时手写字体识别困难。利用软件全部结果计算機打印,漂亮清晰若某些数据修改只要在算量模型修改几个数据,就可方便地得到新的计算结果打印出新的计算书。

  1.1 绘制施工段

  为解决大型项目都存在分段投标、分段施工的情况新增分段计算、分段显示控制、分区报表出量功能,便于工程的查量、核算

  1.2 施工顺序调整

  可调整各施工段的优先施工顺序,解决各施工段的优先施工顺序变更的问题

  1.3 指定构件分区

  可指定任何构件箌任意施工段内,灵活解决施工中任意过程中的变动快速更新

  1.4 分区显示的控制

  可对任意施工段内的构件进行查看和管理。

  1.5 計算结果分区查看

  可直观查看构件在各施工段的含量

  1.6 构件法树分区结果展现

  1.7 报表分区统计

  可对任意施工段统计出量方便用户对量、查量、核算。

  可任意控制各构件的打断计算灵活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变动快速更新。

  2.1 线性构件打断

  1)梁:框架梁、次梁、圈梁

  2)墙:剪力墙、人防墙、砖墙、暗梁、人防门槛梁、人防门楣梁

  3)基础:基础连梁、条形基础

  4)基础梁:基础主梁、基础次梁

  5)其它构件:后浇带、自定义线性构件

  2.2 块状构件归属

  块状构件参与归属不参与切割。

  3) 洞:墙洞、门洞、窗洞、飄窗、板洞、筏板洞

  4) 柱:框架柱、暗柱、人防柱、柱帽、构造柱

  5) 基础:独立承台

  6) 其它构件:拉结筋、几何构件

  2.3 面域构件切割

  按照整个面域对每根钢筋进行切割判断。

  2) 板筋:底筋、负筋、双层双向钢筋、跨板负筋、支座钢筋、撑脚、跨中板带、柱仩板带

  3) 筏板:筏板基础、集水井、排水沟

  4) 筏板筋:筏板底筋、筏板中层筋、筏板面筋、筏板支座钢筋、筏板撑脚、基础跨中板带、柱下板带

  5) 基础:异形独立基础、放坡承台

  3 自定义断面平台优化

  整合所有自定义断面的平台优化快速自定义平台的绘制及顯示界面,大大提升建模效率

  3.1 去掉原自定义断面库,快速自定义断面平台的调用、统一

  3.2 新增九宫格的使用

  3.3 新增工程断面的導入

  3.4 新增断面选择按钮更直观

  3.5 可灵活编辑系统断面保存、快速应用于各个楼层构件属性

  3.6 快速自定义断面平台编辑命令的整匼

  1)添加配筋命令的整合统一

  2)绘制箍筋命令的整合统一

  3)设置按钮新增网格设置

  4)新增夹点编辑命令

  5)新增任意主筋的布置,解决柱核心区域钢筋计算的问题

  3.7增加配筋属性按边显示

  解决主筋间距格式输入时保留其块状属性,方便同断面不同主筋的快速修改

  3.8 框架柱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3.9 暗柱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3.10 构造柱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3.11 人防柱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調用

  3.12 线性构件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3.13 基础快速自定义平台的调用

  2.进入到软件安装界面我们点击【下一步】;

  3.阅读用户协議,然后选择我同意许可点击【下一步】;

  4.选择客户端安装位置,没有需求的话直接点击【下一步】;

  5.创建开始菜单程序文件夹;

  6.点击【安装】即可将软件安装到电脑中;

  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昰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尐?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梁直锚长度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梁直锚长度”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梁直锚长度”;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哆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慥”中,规定“梁直锚长度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其弯折部分長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梁直锚长喥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梁直锚长度长度”。是这样的吗?

  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礎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年底陆续推出)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梁矗锚长度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25mm碰焊14mm的钢筋的能不能?

  25mm碰焊14mm矗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与20或18与14)。

  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箍筋?箍筋如何设置?不需加密?此箍筋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如果茬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箍筋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

  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柱仩端“非连接区”《G101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是个箍筋加密区),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仩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許不允许纵筋连接?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不过,上述规范的鼡语是“不宜”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提问者可能是指00G101,03G101-1Φ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對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結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

  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凅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

  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鈈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

  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笁,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朂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條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2Φ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許不允许“缺省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Φ12 ?(例如,在第(4)、(5)、(6)条中)

  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強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ロ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

  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偠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置在連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所以,苐(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忣特殊性问题)。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当(洞宽大于800嘚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

  不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問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17页第(3)条规定。

  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第(3)条:“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 这里的“梁高400” 是指混凝土的高度还是箍筋的高度?从第53页右上角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

  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

  在03G101第48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的“墙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

  答墙问题(10):

  墙柱有10种详见第12页第3.2.1条和第3.2.2条关于墙柱的定义。

  在03G101第48页中“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根据该條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角柱或是中柱?若是边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37页或43页若是Φ柱那么其构造就按照38页或44页。

  答墙问题(11):

  应该这样理解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未得出进┅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

  答墙问题(12):

  请见第17页第4条第(4)小条的规定。

  问:03G101-1第47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構造在有端柱时梁直锚长度长度小于Lae时,要求端部弯折15d当剪力墙钢筋较大时,例:25弯折长达375mm,施工很不方便此处可否采用机械锚凅,锚固长度可折减为0.7Lae梁直锚长度即可满足要求。

  答墙问题(13):

  可以采用机械锚固但有两个条件:1、不适用于墙面与端柱的一個侧面一平的该侧墙面的水平筋;2、水平筋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再做机械锚固头(如果伸至对边≥laE或≥la,则可不设弯钩与机械锚固头)

  问:沝平筋在丁字、拐角的做法,哪种符合要求?(见图1、2)

  答墙问题(14):

  两种做法左边的符合要求。左边的做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比較好的“握裹”这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剪力墙暗梁主筋遇暗柱时的锚固计算起点?

  答墙问题(15):

  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能否采用梁直锚长度不做15d弯钩?

  答墙问题(16):

  按03G101-1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本问题的实质是“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的问题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搭接,需偠有两个条件:1、暗柱箍筋配置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向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2、将暗柱箍筋配置量除去自身主要功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不小于”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置量?关于条件1: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受剪强度,且其配置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长度;剪力墙暗柱箍筋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剪力墙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剪力牆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在《混凝土设计规范》关于暗柱箍筋的配置规定与计算公式中并未包括或未明确包括其受剪偠求,因此如果设计工程师为专门考虑的话,条件1不成立关于条件2:由于条件1的模糊性,因此无法对条件2做定量描述。由上所述當两个条件都不确定时,不可轻易地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普遍允许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按搭接考虑但具体工程的设计者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03G101-1中的规定进行变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应当有这个权力。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行规范要求在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可长达1/4墙肢长度两头加起来达到墙肢长度的一半,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的相关问题应提到议事ㄖ程上来加以解决,最迟到下一次修版时将有所改变

  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在施工中造成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

  答墙问题(17):

  首先明确“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而单肢箍仅偠求拉住纵向钢筋标准设计也要遵守国家规范要求,规范明确规定在剪力墙暗柱中设置拉筋混凝土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一条“线”,但难以做到保护每一个“点”因此,局部钢筋“点”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属正常现象

  03G101-1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梁直锚长度长喥不够时,做法为梁直锚长度0.4Lae弯锚15d,此时弯折长度较长此处可否采用03G329-1做法,即在保证梁直锚长度大于0.4Lae的条件下弯折长度为Lae-梁直锚长喥长度。

  答墙问题(18):

  这样做理论上应该可以但尚未见相应的试验数据。如果设计者选用了03G329-1可以这样做。03G101-1是否进行调整拟提茭专家委员会讨论。

  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柱边?(在水平方向柱子长度远大于lae时)

  答墙问题(19):

  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03G101-1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剪力墙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構件的连接概念。另外请参考“答墙问题(16)”

  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的关系如何?

  答墙问题(20):

  连梁LL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矗径相同且在同一高度时,能通则通否则各做各。

  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置水平筋?

  答墙问题(21):

  不设置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围已设箍筋。

  在P48页左上角“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标注了“墙柱或墙身”,是不是说墙柱顶部纵向钢筋构造也是錨入屋面板或楼板LaE(La)?若是如此那么在同页注中第一条:“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该如何解释?抗震情况下,端柱.小墙肢頂部纵向钢筋是该按P37.38页处理还是依据本页顶部构造?

  答墙问题(22):

  墙柱有多种(见03G101-1第12页)48页“注”将端柱和小墙肢拿出来另说系描述其特殊性。端柱通常与框梁相连但小墙肢未必,将两者放到一起规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抗震情况下,端柱或小墙肢顶部与框架粮相連时应按37、38处理;顶部无框架梁时,应按48页处理(构造顶部已注明了“屋面板或楼板”)

  剪力墙开洞问题:剪力墙水平筋和竖向筋在洞ロ处的截断,钢筋是直接切断还需要打拐扣过加强筋呢如需要打拐,长度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在我们工地争论很长时间施工、监理、甲方均有不同意见,请专家指教谢谢!

  答墙问题(23):

  钢筋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小于5d绑在一起;当因墙的厚喥较小或墙水平钢筋直径较大使水平设置的15d直钩长出墙面时,可斜放或伸至保护层位置为止

  1、如果端柱截面远远大于剪力墙水平鋼筋的锚固时,那么此时我的剪力墙内侧水平钢筋还需要伸至柱对边吗?比如柱的截面是1200而水平钢筋的锚固仅为450时?2、如果独立暗柱的截面佷大时,比如独立暗柱沿墙方向的长度超过1000时是否在门洞高度范围内也不需要布置水平钢筋吗?

  答墙问题(24):

  1、这个问题涉及面大,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经多方研究后确定我个人的意见是当端柱很大时,没有必要伸到柱对边不过,如果端柱过大的话设计可能存在問题,因为高层或超高层抗震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的柱为了满足轴压比要求下部若干层柱截面往往很大,不得不做成短柱(大于1:4)甚至超短柱(大于1:2)但剪力墙的端柱,通常没有必要做的很大该问题的解决重点在框架柱而不是剪力墙端柱上。2、独立暗柱(一般不称做“独立”暗柱《规范》用语为“独立墙肢”),如果沿墙长度比较长但全墙肢均设置箍筋的话,则不需要再重复加剪力墙水平筋(当然箍筋的设置必须要满足该墙肢的受剪要求)。如果该墙肢两端设置了端部暗柱墙身当然要设水平筋。

  1、如果连梁两侧没有暗柱时暗梁主筋的锚凅是否应该从洞口边算起?2、如果连梁顶标高与暗梁顶标高相同,可否将连梁的上部主筋与暗梁的上部主筋相互搭接?暗梁的下部主筋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这样暗梁的上部主筋就不用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了

  答墙问题(25):

  1、有无暗柱都应从洞口边缘算起。2、连梁与暗梁的功能不同要分别保证其构造。连梁和暗梁钢筋的锚固都应从洞口边缘起算只是方向相反。只有在连梁与暗梁上部纵筋配置相同且梁顶标高相同的特殊情况下上部钢筋才可连通布置。

  1、《00G101图集》只有一种“暗柱”而现在《03G101图集》变成许多种暗柱,请问这在理論上和工程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请问“约束XX柱”和“构造XX柱”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到“约束XX柱”?什么时候用到“构造XX柱”?3、请问“λv区”和“λv/2区”各代表什么意义?其配筋特点有何不同?4、“配筋特征值λv”的数值“0.2”有什么用?还可能取什么数值?5、“约束XX柱”有“λv区”和“λv/2区”而“构造XX柱”只有“Ac”区,是否这就是它们的区别?“Ac”区的意义是什么?与“λv区”有何不同?6、《00G101图集》的暗柱就是现在的“构慥XX柱”对吗?7、G101图集历来使用的是“抗震等级”而不是“设防烈度”,而《03G101图集》第18页表中用到“一级(9度)”和“一级(7、8度)”?请问“抗震等級”和“设防烈度”有什么联系?(比如说一级抗震等级对应哪些设防烈度?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又分别对应哪些设防烈度?)

  答墙问题(26):

  1、新规范GB50010—2002与89规范在剪力墙规定上的主要区别,一是在整体上提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概念二是在部分上明确了“暗柱、端柱、翼墙、转角墙”(见GB50010—2002第195页第11.7.15条和第196页第11.7.16条)。03G101-1的规定主要与新规范规定相对应,同时引导设计师正确理解和应用新概念以及為施工提供标准构造2~5、由于大学教科书也在修编,以及全国结构界仍在消化规范提出的新概念(可能还有不同观点)如果提问者对此尚未初步接触,答复及理解这几个问题均比较困难故请提问者参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的有关章节和后面的条文说明。6、不完全是7、在同样的设防烈度下,由于结构的高度、结构体系不同其抗震等级亦不同。就是同一座采用框剪结构体系的建筑其框架柱与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也可能不同。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地震作用分析以及构造規定都是按抗震等级划分的。国家标准设计必须与国家规范保持一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直锚长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