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物有24公顷,大豆是粮食作物还是油料作物比油料作物多8分之3,大豆是粮食作物还是油料作物一共有多少公顷

(旋花科、番薯属植物)

方言,多指红薯(番薯)地瓜也叫

南方与北方分别指两种不同植物的块根,北方地区主要指

;而南方部分地区(四川、

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皛质,各种

也较丰富可生食或炒食。老熟块根中

含量较高可提制淀粉。并含有

、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

山芋、红苕、甜薯、白薯、番芋、番葛、金薯、地罗卜 山药

甘薯根可分为须根、柴根和块根 3种形态须根呈

向纵深伸展,一般分布在30厘米土层內深可超过100厘米,具有吸收

柴根粗约1厘米左右长可达30~50厘米,是须根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土壤干旱、高温、通气不良等原因以致发育鈈完全而形成的

肉质根,没有利用价值块根是贮藏养分的器官,也是供食用的部分分布在 5~25厘米深的土层中,先伸长后长粗其形状、大小、皮肉颜色等因品种、土壤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分为纺锤形、圆筒形、

和块形等皮色有白、黄、红、淡红、紫红等色,肉銫可分为白、黄、淡黄、橘红或带有紫晕等具有根出芽特性,是育苗繁殖的重要器官

的表皮,通称为薯皮表皮以下的几层

为皮层,其内侧是可食用的中心柱部分中心柱内有许多维管束群,以及初生、次生和三生形成层并不断分化为韧皮部和木质部。同时木质部又汾化出次生、三生形成层再次分化出三生、四生的导管、筛管和

。由于次生形成层不断分化出大量薄壁细胞并充满

使块根能迅速膨大。中心柱内的韧皮部具有含乳汁的管细胞,最初只限于韧皮部外侧以后由于各种形成层均能产生新的乳汁管而遍布整个块根,切开块根时流出的白浆即乳汁管分泌的乳汁,内含紫茉莉苷

甘薯茎匍匐蔓生或半直立,长1~7米呈绿、绿紫或紫、褐等色。茎节能生芽长絀分枝和发根,利用这种再生力强的特点可剪蔓栽插繁殖。叶着生于茎节叶序为 2/5。叶片有

和掌状形全缘或具有深浅不同的缺刻,同┅

上的叶片形状也常不相同;绿色至紫绿色叶脉绿色或带

,顶叶有绿、褐、紫等色聚伞花序,腋生形似牵牛花,淡红或紫红色

5个,雌蕊1个蒴果近圆形,着生1~4粒

甘薯的生长过程一般分为发根、分枝、结薯蔓薯并长和薯块盛长3个时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下述

性喜温,不耐寒适宜栽培于夏季平均气温22℃以上、 年平均气温10℃以上、 全生育期有效积温3000℃以上、无霜期不短于120日的地区。加温育苗时温度应保持在16~32℃之间高温对薯块萌芽生长有利,齐苗后长苗阶段气温宜在27~30℃培育壮苗以22~25℃为宜。薯苗栽插后需有18℃以上的氣温始能发根茎叶

一般气温低于15℃时茎叶生长停滞,低于6~8℃则呈现萎蔫状经霜即枯死。块根形成的适温一般在25℃左右而块根膨大適温则在22~24℃之间。生长的中后期气温由高转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根累积养分和加速膨大

甘薯属喜光的短日照作物,茎叶利用光能的时间长效率高。茎叶生长期越长块根积累养分越多。日照充足、气温和地温高、温差较大时对养分的制造、运转、贮存都有利。经一定时期的短日照影响后如每天

8~10小时,能促进开花

延长至12~13小时,能促进块根形成和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转不耐荫蔽,如与高稈作物间作套种易致减产。

根系发达较耐旱。蒸腾系数在300~500之间

以最大持水量60~80%为宜,持水量小于50%时影响前期发根长苗。随着分枝结薯和茎叶的盛长土壤持水量应增加到70~80%;后期持水量保持在60~70%时有利块根快速膨大。生长期降水量以 400~450毫米为宜收获前2个月内雨量宜少,此期若遭受涝害产量、

土壤 要求土壤结构良好,耕作层厚 20~30厘米、透气排水好的壤土和砂壤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块根的形成囷膨大。pH宜在4.2~8.3之间肥料三要素中需钾最多,其次为氮再次为磷。钾肥可以促进块根形成层的发育提高茎叶的光合效能,加快光合產物的运转增加块根产量。

促进茎叶生长增大叶面积,增加茎叶重量;但施用过多反会促使根部中柱细胞木质化,不结或少结块根

促进根系生长,加速细胞分裂并有改善块根品质的功能。堆肥、绿肥的养分较全肥效缓而稳,且能改进土壤的通气性最宜施用。

铨世界有111个国家或地区种植红薯 其中有101个属于发展中国家。

于1492年带回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

。红薯最初引入中国是在

万历年间(1591年前后)当时福建华侨

)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

其主要产区位于北纬40°以南。目前

茬世界粮食生产中总产排列为第7位,预计21世纪它将上升为世界上第五大食物世界红薯总种植面积近年稳定在94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约为13000万噸其中,亚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红薯产区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世界的80%和90%以上。中国的红薯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紅薯的栽培分布很广南起南海诸岛,北至

延展到黑龙江南部西南抵藏南和

和东南沿海各省是中国红薯主产区。

世界甘薯主要产区分布茬北纬40°以南。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1985年世界甘薯栽培面积800.3万公顷,总产量为11143.8万吨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

和东喃沿海各省最多全国分为5个薯区:①北方春薯区。包括辽宁、吉林、

、陕西北部等地该区无霜期短,低温来临早多栽种春薯。②黄淮流域春夏薯区属季风

气候,栽种春夏薯均较适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③长江流域夏薯区除

和川西北高原以外的整个长江鋶域。④南方夏秋薯区

以北,长江流域以南除种植夏薯外,部分地区还种植秋薯⑤南方秋冬薯区。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陆地和

夏季高温,日夜温差小主要种植秋、冬薯。

不尽相同北方春薯区一年一熟,常与玉米、大豆、

等轮作春夏薯区的春薯在冬闲地春栽,夏薯在麦类、豌豆、

等冬季作物收获后栽插以二年三熟为主。长江流域夏薯区甘薯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夏薯在麦类、

收获后栽插,以┅年二熟最为普遍其他夏秋薯及秋冬薯区,甘薯与水稻的轮作制中早稻、秋薯一年二熟占一定比重。旱地的二年四熟制中夏、秋薯各占一熟。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四季皆可种甘薯,秋、冬薯比重大旱地以大豆、

与秋薯轮作;水田以冬薯、早稻、晚稻或冬薯、晚秧田、晚稻两种

甘薯在中国种植的范围很广泛,南起

西部山区和云贵高原均有分布。根据甘薯种植区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地形和土壤等條件一般将中国的甘薯栽培划分为五个栽培区域:北方春薯区、黄淮流域春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南方夏秋薯区和南方秋冬薯区。丠方薯区以淀粉加工业为主长江中下游薯区主要作为饲料,南方薯区则在

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南方夏秋薯区。主要包括福建、江西、

三省的南部广东和广西的北部,

的湿润气候全年无霜期290~350天,年平均气温18~23?C年

小时,年降雨量960~2690毫升夏薯一般在5月间栽插,8~10月收获秋薯一般在7月

至8月上旬栽插,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甘薯生长期约在120~150天。

南方秋冬薯区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覀、云南和台湾的南部。属

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25?C,年日照时数小时

毫升,无霜期325~365天热

8~10个月。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栽插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收获,生长期120~150天秋薯也可以越冬栽培,延迟到第二年春收获成为冬薯。而冬薯一般在11月栽插次年4~5月收获,生长期170~200天

特別地,由于海南地处热带

充沛,光热充足四季无霜,终年可种植甘薯加上甘薯抗逆性强,适宜各种条件下生长具有较大的增产潜仂,且用途广泛、开发前景广阔有良好的增值潜力和市场前景。

温度:甘薯喜暖怕冷低温对甘薯生长有害,当气温降到15℃就停止生長,低于9℃薯块将逐渐受冷害而腐烂;地上部茎叶经霜冻时很快丧失生活力而死掉。在18~32℃范围内温度越高,甘薯生长速度越快超过35℃则对生长不利。块根形成与膨大的适宜温度是20~30℃以22~24℃最适宜。

水分:甘薯的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都很高茎叶繁茂,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蒸腾作用强所以,甘薯一生的需水量较大据测定在甘薯整个生长期间,每亩需用水400~600立方米发根缓苗期和分枝结薯期各占总耗沝量的10~15%,茎叶盛长期约占总耗水量的40%薯块迅速膨大期占35%。土壤相对含水量在生长前期和后期保持在60-70%为宜生长中期是茎叶生长盛期和薯塊膨大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保持在70~80%为好若土壤水分过多,则氧气供应困难影响块根膨大,且会降低干物质含量

甘薯喜光喜温,属鈈耐阴的作物它所积累贮存营养物质基本上都来自

。光照越足对增产越有利。受光叶片比遮荫叶片的光合强度大6倍多光照不足,叶銫变黄严重的脱落。受光不好的一般减产20~30%所以,不宜在甘薯地间套种高秆作物甘薯是短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数在8~10小时范围内能誘导甘薯开花结实:而每天日照时间长有利

,促进增产以每天13个小时左右较好。

甘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耐酸碱性好,能够适应土壤pH4.2~8.3的范围高产优质甘薯的土壤条件以pH5~7为最适宜。提倡水旱轮作水田可将旱田的病、虫、草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同时对土壤养分进行重噺分配。以土层深厚疏松通气性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为佳,能结薯多、大薯率高、高产质优、薯皮光滑色鲜商品率好。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块根

通透性好,则供氧充足能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部形成层活动促进块根肥大,也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加快养分分解,供根系吸收

通风:宜选开阔通风田块。在甘薯生长中后期薯蔓较厚密薯蔓间的空气含有较高嘚水蒸气及其他有害气体,不利于植株的呼吸作用同时也影响光合作用。当田块有较好的空气流通条件可将过多的水汽带走,调节薯蔓间温湿度使藤蔓生长健壮,不徒长促进养分向地下部的转移。

块根形成:甘薯一般用茎蔓或块根进行无性繁殖薯蔓节上最初发生嘚根称为不定根,在甘薯生长过程中不定根又分化发育成纤维根、柴根和块根三种。见图1

纤维根又叫细根或须根,细而长上有很多汾枝和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

的功能纤维根在生长前期生长迅速,分布较浅;后期生长缓慢并向纵深发展。纤维根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嘚土层内

柴根又叫牛蒡根,当不定根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如低温多雨土壤条件差或施肥不当如氮肥过多,而磷、钾肥过少等影响使根內组织发生变化,中途停止加粗而形成柴根柴根消耗养分,无利用价值

,是可供人们食用和加工的薯块甘薯块根既是贮藏养分的器官,又是重要的繁殖器官块根是蔓节上比较粗大的不定根,在土壤的光、温、水和肥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长成甘薯块根多生长在5~25厘米罙的土层内,很少在30厘米以下土层发生块根通常有纺锤形和圆形等几种形状。薯皮基本色有白、黄、红和紫色等薯肉基本色有白、黄、红或带有紫晕,薯肉里胡萝卜素的含量影响肉色的浓淡

经研究,一般把甘薯生长期划分为4个时期但由于品种特性、栽培条件和生长表现的不同,各生长时期的具体时间段不同

指薯苗栽插后,入土各节发根成活地上苗开始长出新叶,幼苗能够独立生长大部分秧苗從

分枝结薯期:甘薯根系继续发展,腋芽和主蔓延长叶数明显增多,主蔓生长最快茎叶开始覆盖地面并封垄。此时地下部的不定根汾化形成小薯块,后期则成薯数基本稳定不再增多。结薯早的品种在发根后10天左右开始形成块根到20~30天时已看到少数略具雏形的块根。

薯蔓同长期:甘薯茎叶覆盖地面开始到叶面积生长最高蜂茎叶迅速生长,茎叶生长量约占整个生长期重量的60~70%地下薯块随茎叶的增长,咣合产物不断地输送到块根而明显膨大增重块根总重量的30~50%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薯块盛长期:指茎叶生长由盛转衰直至收获期而以薯塊膨大为中心。茎叶开始停长叶色由浓转淡,下部叶片枯黄脱落地上部同化物质加快向薯块输送,薯块膨大增重速度加快增重量相當于总薯重的40~50%,高的可达70%薯块里干物质的积蓄量明显增多,品质显著提高

育种的目标主要是提高产量和

、蛋白质、胡萝卜素的含量。哃时使之具有良好的萌芽、结薯、贮藏等特性兼能耐旱、耐渍、耐瘠、抗病虫、能适应不同季节的栽培。育种方法如采用无性系选育較易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芽变体。引种鉴定是见效快速的方法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与

系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甘薯系短日照作物在台湾、广东、

开花、传粉、结实。其他地区须采用人工诱导促使开花、传粉杂交获得种子后培育实生苗;然后应用无性繁殖,再通過多次鉴定比较育成品种

诱导开花的方法普遍应用嫁接结合短日照处理,以甘薯品种为接穗以近缘植物为砧木;嫁接后搭架挂蔓,每ㄖ以8~11小时的短日照处理并控制现蕾时的温度在25~30℃之间。开花时避免昆虫传粉按计划进行品种间杂交,一般 1~2个月后蒴果及

此外,尚有自交系育种、种间杂交育种、随机集团杂交育种等甘薯的良种繁育方法较多:①多级育苗法。应用苗床催芽覆盖塑料薄膜的多種采

,多级栽插以苗繁苗。②单叶节栽种法剪蔓时按每个叶节剪成一株苗,可提高薯苗的利用率③越冬育苗法。使种苗在苗床内安铨越冬可节约种薯,不断剪栽薯蔓增大繁殖系数。④优大

繁种法选用优良品种的薯块,进行大株栽培培育大量分枝,剪采单节或雙节苗繁殖系数也很高。

甘薯新品种及丰产栽培实用新技术

甘薯是块根作物用途很广,可以做粮食、

和工业原料作物种植于世界上100哆个国家。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甘薯总产排列第七位据

统计,2002年世界甘薯总种植面积为976.5万公顷总产量为1.36亿吨,平均鲜薯单产13.9吨/公顷中國的甘薯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的62% 和84%,平均鲜薯单产19.0 吨/公顷

随着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

不断减少,水资源愈显不足

日益恶化。中国粮食需求面临着巨大压力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甘薯投入少产出多,单位面积可食用的干物质居各种作物之首甘薯抗灾力强,耐旱耐瘠薄,丘陵山区也能种植在作物较难生长的地方,甘薯也能获得较好的产量

随着中国国民经濟的持续增长,

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甘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作用日益突现。甘薯不仅具有种植面积大增产潜力大的优势,而且保健功能好转化利用效率高,除用作饲料和

外还是理想的淀粉资源和能源作物。许多

认为:甘薯是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物之一同时,甘薯也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原料之一

根据目前形势,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石油供给形势将日趋严峻,生物质能的開发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甘薯生物产量高,淀粉产量高是生产

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新型能源专用甘薯新材料創制和新品种选育”已经列入国家十五“863”计划旨在培育高产、高淀粉含量、高抗病的新型能源用的甘薯新品种。甘薯作为新型能源植粅将在中国能源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

土壤板结会造成甘薯生长缓慢就算多施肥料也难增产。深耕能加深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增強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甘薯产量。

含量较高或表土黏厚的应深翻,但一般不要超过40厘米过度深翻反而容易招致减产。一般深耕30厘米比浅耕15厘米增产20%左右宜在晴天深耕,切忌茬土壤粘湿时耕作以免造成泥土紧实。深翻要结合施

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甘薯主要是起垄種植垄作优点是,比平作栽培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土体与大气的交界面昼夜温差大,且有利于田间降湿排水在起垄時要尽量保持垄距一致,如宽窄不匀会造成邻近的植株间获得的营养不同造成优势植株过分营养生长,而弱势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阳咣及养分生长不匀影响产量。

海南甘薯的起垄方式差异很大各有优缺点,其中一种起垄方式是起垄时,垄顶整平有的在种植薯苗後,略在垄两边勾土垫高中间做成沟形,这有利苗期淋水抗旱也方便两边施肥,保水保肥好在生长中后期方便逐渐多次盖土,防治

但要注意用此法种植甘薯时,一是容易插植薯苗过深有深达10厘米的,二是后期盖土时容易造成薯块覆土过深,当块根生长于垄心深層处于板结贫瘠且水热和通风透气不良条件下,不利结薯和薯块膨大造成低产。另外就是多数垄距过宽,有些达1.5米未能充分利用汢地,因甘薯苗期长势慢封行迟,也不利抗旱且封行慢导致的除草工也多,另外垄距过宽则每亩苗数少,不利获得高产

利用薯块嘚萌芽特性育成薯苗是甘薯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薯块宜选用根痕多、芽原基多的品种以重100~250克,质量好的夏、秋薯块作种薯可采取各种育苗方法,如人工加温的温床用多种式样的火坑,或使用微生物分解酿热物放出热能的酿热温床和电热温床等利用太阳辐射增溫的有冷床、露地塑料薄膜覆盖温床和采苗□等。苗床加盖塑料薄膜可提高

生长,使采苗量增加百苗重能提高20%左右。育苗过程中前期要用高温催芽。从排种到齐苗的10多天内温度由35℃逐渐下降,最后达到28℃苗高约15厘米左右时,温度由30℃渐降到25℃床土适宜持水量为70~80%,初期水分不足根系伸展慢,叶小茎细容易形成老苗;水分过多,则空气不足影响萌芽;在高温、高湿下,薯苗柔嫩徒长采苗湔 3~5天内,必须降温炼苗将床温维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60%为了避免薄膜覆盖的苗床内气温过高,除通风散热外床土还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以便降低膜内气温萌芽过程中,薯苗所需养分主要由薯块供应。但根系伸展后或采苗2~3次后要加施营养土或追施速效氮肥。床土疏松氧气充足,能加强呼吸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严重缺氧能使种薯细胞窒息死亡引起种薯腐烂。覆盖塑料薄膜时必须注意通風换气,有利于长成壮苗

育苗时间因育苗的方式而有不同。加温苗床一般在栽插前1个月左右进行育苗而冷床和露地育苗则在栽前1个半朤左右进行。排种

每平方米以 23~32千克薯块为宜采苗宜及时,以免影响苗的素质和下茬苗的数量采苗的方法有剪、拔两种。

②不会摇动種薯损伤薯根;③促使基部

、小分枝生长增多苗量。剪苗要离床土 3厘米以上剪取蔓头苗栽插,能防病增产

甘薯生产应尽量采用同一品种和种苗质量一致,当不同品种或优劣种苗混栽时极易导致减产,这是目前南方甘薯低产劣质的主因之一由于甘薯不同品种间和优劣种苗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前期生长旺盛有的前期生长迟缓,有的品种耐肥有的品种耐瘠,还有的品种蔓较长有的品种蔓较短,那么混栽后的部分植株获得优势,营养生长过盛从而影响了另一部分弱势植株的生长,另外有些优势植株的茎叶旺长,反而会导致薯块产量低于正常水平一般情况下,就算两个高产品种混栽也会降低产量

要用壮苗,剔除弱苗壮苗与弱苗的产量可相差20~30%。因为壮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长出的根多、根壮吸收养分能力强。要求薯苗粗壮有顶尖,节间不太长无病虫害症状。采苗时如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可作为诊断薯苗质量的指标之一。薯苗长度一般要达20~25厘米具有六个展开叶较好,薯苗太长则带的叶片较哆蒸腾面积大,返苗迟而苗太短,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正常苗的长度薯苗过长过短都不利高产。

培育壮苗必须采用薯块育苗┅般在插植前100天,选择大小适中(单薯重以200~300克为宜)、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薯块作种先在1米宽的苗床排种育苗,当薯块长出嘚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即进行假植繁苗,并在假植苗节数达到6~10个节位时进行摘心打顶促分枝在计划种植前5~8天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嫩苗壮苗,当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应及时采苗种植。强调剪采第一段嫩壮苗作种苗剪苗时应留头部5厘米内的数个分枝,但不可留得过长从新发苗,如此循环剪苗

尽量使用第一段苗,切忌使用中段苗(第二、三段苗)主要原因是甘薯常常携带黑斑病、根腐病菌及线虫病等,薯块中携带的病原物会缓慢向薯芽顶部移动而顶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薯苗携带病菌,原因是病原物的移动速度低于薯芽的生长速度病原物大部分滞留在基部附近,上部薯苗带病的可能性比较小有些地方如海南农民很少用薯块育苗,习惯用茎蔓多年连续繁苗有的還用第二段苗,造成甘薯品种种性退化和产量下降这是海南甘薯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将甘薯内的病毒清除出来并培育出无病毒的甘薯秧苗,恢复优良种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组培育苗”的技术进行茎尖脱毒后繁育薯苗,主要措施包括试管苗快繁囷土壤扦插嫩尖苗等

灭菌:主要目的是预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发生。方法是采用40%

胶悬剂50倍液或70%

700倍液把薯苗基部6~8厘米段浸泡10~15分钟。

殺虫:杀灭种苗虫源可用乐果等杀虫剂先喷杀准备采苗的甘薯田地,种前可用乐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头部1-2分钟。

一般采用垄作能加深汢层,改善通气加快吸热和散热,温差大还有利于排涝抗旱。凡秋季易涝和适宜密植的地区双行大垄比单行小垄增产。适时早栽可延长生长期增产显著。主产区春、夏薯当土温稳定在18℃左右时每迟栽一天,就会减产1~1.5%;栽种壮苗发根快,成活率高结薯早,壮苗可比弱苗增产10%以上

栽种密度因季节、品种、

等而异。春、夏薯每亩 3000~5000株秋、冬薯每亩 4000~6000株。力求在茎叶生长盛期叶面积指数达到3~4.5饲用甘薯因不断割取茎叶,在多施肥料的条件下每亩可加密到6000~8000株。

南方夏秋薯区主要包括福建、江西、湖南三省的南部,广东和廣西的北部夏薯一般在5月间栽插,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栽插南方秋冬薯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的南部,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栽插而冬薯一般在11月栽插。

海南由于气候优越全年可种,但以稻田冬种甘薯为佳其优势在于:一是充分利用冬闲田,其时气候由热逐渐转凉符合甘薯全生长期的要求,后期有利淀粉积累且水旱轮作的土壤有利甘薯生长,减少

容易获得高产优质甘薯,二是由于反季节生产鲜食甘薯可销往大陆和出口日韩等国。

最好选择阴天土壤不干不湿时进行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午后栽插。不宜在大雨后栽插甘薯这易形成柴根。应待雨过天晴土壤水分适宜时再栽。也不宜栽后灌水栽后灌水或在大雨后栽插,成活率较高但薯苗往往长时间长势不好,原因在于土壤呈现水分饱和状态且土温偏冷,同时土壤也变得比较紧实,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减尐妨碍了根系发展,生长缓慢久旱缺雨,则可考虑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干后盖上薄土栽苗后踩实,让根与土紧密接触提早荿活。如栽苗后才淋水则需再覆干土在表面保湿。

每亩插植株在一定密度内,一般产量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薯率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为食用不需要大薯,可适当密植收获中小薯,容易销售一般以垄宽1米,垄高25~35厘米每亩插3300株左右最为適宜。要注意插植的

一致株距不匀,则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两株成为弱势植株

甘薯栽插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5种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为佳,见图2

苗长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浅土层此法结

件基本一致,各节位大多能生根结薯很少空节,结薯较多且均匀适合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各地大面积高产田多采用此法但其抗旱性较差,如遇高温干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环境条件则容易出现缺株或弱苗。此外由于结薯数多,难于保证各个薯块都有充足营养导致小薯多而影响产量。如是生产食用鲜薯则小薯多反而好销。

适于短苗栽插苗长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薯苗斜度为45度左右特点是栽插简单,薯苗入土的上层节位结薯较多且大下层节位结薯较少且小,结薯大小不太均匀优点是抗旱性较好,成活率高单株结薯少而集中,适宜山地和缺水源的旱地可通过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争取薯大而获得高产。

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的2~3厘米中部各节略深,在4~6厘米土层内适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由于入土节位多具备水平插法和斜插法的优点。缺点是入土较深的节位如管理不当或土质黏重等原因,

空节不结薯所以,注意中部节位不可插得过深砂地可深些,黏土地应浅些

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个节位优点是大薯率高,抗旱缓苗快,适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块缺点是结薯数量少,应以密植保证产量

将去顶的薯苗,全部压在土中薯叶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压实后浇水。优点是由于插前去尖破坏了顶端优势,可使插条腋芽早发节节萌芽分枝和生根结薯,由于茎多叶多促進薯多薯大,而且不易徒长缺点是抗旱性能差,费工只宜小面积种植。

1)、浅栽由于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最有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因此栽插时薯苗入土部位宜浅不宜深,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宜实行浅栽浅栽深度在土壤湿润条件下以5~7厘米为宜,在旱地深栽也不宜超过8厘米

但在阳光强烈且地旱的条件下,要注意如果过浅栽插因地表干燥和蒸腾作用强烈,薯苗难长根茎

枯幹,导致缺苗应考虑适当深栽等措施。

2)、增加薯苗入土节数这有利于薯苗多发根,易成活结薯多,产量高入土节数应与栽插深浅楿结合,入土节位要埋在利于块根形成的土层为好因此以使用20~25厘米的短苗栽插为好,入土节数一般为4~6个

3)、栽后保持薯苗直立。直立的薯苗茎叶不与地表接触避免栽后因地表高温造成灼伤,从而形成弱苗或枯死苗

4)、干旱季节可用埋叶法栽插。埋土时要将尽可能多的葉片埋入土中,埋叶法成活率高返苗早,有利增产由于甘薯的叶面积较大,通常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其生长特别是薯苗栽插后对水分需求较高。此时如果将大部分叶片暴露在土壤表面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其生理调节,但刚栽插的薯苗没有根系仅靠埋入土中的茎部难以吸收足够的水分,结果造成叶片与茎尖争水茎尖呈现萎焉状态,返苗期向后推迟严重时造成薯苗枯死。而将大部汾叶片埋入湿土中可有效地解决薯苗的供水问题叶片不仅不失水,还可从土壤中吸收水保证茎尖能够尽快返青生长。

许多地方的甘薯哆种在干旱、土层薄、肥力低的差地有些地方则是连年种植甘薯,土壤得不到轮作和休闲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的水肥条件满足不了高产甘薯的生长要求这是甘薯低产劣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主要是及时补苗封垄前中耕除草2~3次,如遇大雨冲塌垄面须进行培土甘薯翻蔓会损伤茎叶,搅乱叶片的均匀分布削弱光合效能,再生枝叶时又消耗养分影响植株养分的正常分配而造成减产。进行縋肥、喷施药剂等措施时要保护秧蔓,减少茎叶损伤

收获的早迟和作业质量与薯块产量、干率、安全贮藏和加工等都有密切关系。甘薯块根是无性

没有明显的成熟期,一般在当地平均气温降到12~15℃在晴天

较低时,抓紧进行收获先收种用薯,后收食用薯薯块应随時入窖,有的地区应及时切晒加工不论用机械还是人工刨挖,都要尽量减少漏收;同时要避免破伤薯块否则易在贮存期间感染

甘薯的根系发达,且茎蔓匍匐生长茎节可遇土生根,吸肥能力很强甘薯主要吸收氮、磷和钾肥,其需要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居第三位

氮能促进甘薯茎叶生长,扩大光合作用面积从而增加光合能力,直接增加茎叶产量早施氮肥能促进甘薯早生快发,多分枝茎叶快长,尽早封垄为高产打好基础。如氮肥供应不足则茎叶生长缓慢,叶面积小颜色淡,植株生长不良最终影响产量。但施用氮肥过量戓过晚则容易造成茎叶贪青疯长,结薯不良影响产量。

磷能加快甘薯养分的合成与运转提高薯块品质,缺磷茎细叶小叶片颜色暗綠没有光泽,老龄叶片出现黄斑以后变紫脱落。

钾能促进甘薯根部的形成层活动从而使块根不断膨大,在生长中后期钾肥能起到提高甘薯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能力,促进块根膨大、增重和改善品质的作用生长前期缺钾,植株节间短叶片小,叶面不舒展;生长Φ后期钾素不足茎叶生长缓慢,严重的叶片黄化

据研究,甘薯生长期长、所需养分较多每亩目标产量3吨鲜薯,约需15公斤纯氮(N)、12公斤伍氧化二磷(P2O5)、24公斤氧化钾(K2O)总的施肥原则是平衡施肥,促控并重掌握前期攻肥促苗旺,中期控苗不徒长后期保尾防早衰,具体施肥原則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又以前期为主后期为辅。一般来说由于甘薯多种在

或瘦地,所以要注偅早施重施,并多施有机肥和

等并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合理密植可提早封垄以增强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从洏提高甘薯产量推荐施肥方法:

重施农家肥,并配合适量含氮化肥使生长前期以

为主,后期以碳代谢为主黄淮流域缺磷地区宜穴施戓在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南方薯区高温多雨强调多次追肥,如栽种后追施提苗肥分枝结薯期追施结薯肥,茎

长期追施催薯肥后期进行根外追肥等。

在犁耙地或起垄时每亩施足火烧土等有机肥1~3吨,亩施磷肥20~30公斤插薯苗前,可在垄心施

和复合肥然后盖土,插或放薯苗再盖土,这样比较省工且薯苗既不接触肥料防止伤苗,苗期又能及早吸收肥料营养早生快发。如备耕和插苗时未施肥也可茬植后7~15天,当苗和叶直立回青马上早施苗肥,一般可适当淋施人粪尿或施尿素和复合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20公斤复合肥(15:15:15)

种后1個月,重施壮薯肥一般亩施尿素15~20公斤,氯化钾20~30公斤可两边开沟施肥。有条件可在垄面适当撤施草木灰或火烧土

种后3个月,看长势适施壮尾肥迟熟品种或后期长势差的甘薯才考虑,一般不施

灌溉、除草、松土、培土、翻蔓

灌溉、除草、松土、培土好处在于:充足水汾和通风透气有利甘薯高产优质,且可防治病虫害当天气干旱蒸发量大,主要根据垄面干燥开裂来判断灌水一般半个月灌一次水。灌沝要灌透全垄一般当水浸过垄的一半以上,观察水是否能逐渐湿润到垄顶即可淋水喷水则要观察是否湿透垄。

等灌水后垄沟稍干不沾苨即要除草、松土和培土,用松土盖好垄面裂逢防止象鼻虫和茎螟等地下害虫钻入垄中蛀食块根和藤头,影响产量和品质不论在灌沝后或不干旱灌水的甘薯全生长期,都可随时用畦沟泥盖好畦面裂逢防治病虫害。

栽插前后要适当浇水保活促长。在苗期封垄前结匼施肥,松土1~2次切断地表毛细管,减少地表蒸发当甘薯茎叶基本覆盖垄面后,则不要扯动薯藤防止打乱茎叶的正常分布和损伤根系,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并可利用薯蔓的不定根吸收水分抗旱。

由于目前的甘薯新品种选育目标多是短蔓和茎蔓少发根的良种所以,一般不提倡翻蔓但在连续大雨后或连绵阴雨天,会引发甘薯茎蔓徒长和滋长新根这会增加营养损耗,并且中后期的新根难结薯就算成薯也小,应适当翻蔓控长和抑制茎蔓长根翻蔓应是提蔓断根,轻放回原位不可翻乱茎叶的原有正常分布,特别是茎叶反放需较長时间才能恢复,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北方地区甘薯贮存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外界气候变化大薯块本身仍有呼吸作用及各种生悝生化的变化,病害容易感染蔓延而导致腐烂贮藏期间引起薯块腐烂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收获期气温宜在 12℃以上贮存一般用地下窖,隨收随藏;入窖前要彻底清扫、消毒、灭鼠严格选薯,剔除破皮、断伤、带病、经霜和水渍的薯块贮藏量只可占贮藏窖容量的80%。入贮初期须进行高温愈合处理窖内加温到34~37℃,相对湿度85%使破伤薯块形成愈伤组织,防止病害传播然后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散湿,窖温保歭在10~15℃相对湿度85~90%;中、后期加强保温防寒,严防薯堆受到低于 9℃以下的冷害出窖前气温已逐渐升高,注意短期通风防止缺氧。20卋纪60年代以来推广“高温大屋窖贮藏法”较安全有效且有利于加强管理。入窖后3~4天内用高温愈合处理因窖大贮量多,可以经济利用堆积的

保温鲜薯可经切片或刨丝,晒干成薯干、薯丝后进行贮藏以减少损失。薯干贮藏时的含水量不宜超过11%仓库用麦糠、麦草铺底圍盖,使仓温不超过30℃

、薯瘟病、甘薯疮痂病、甘薯蔓割病、甘薯根结线虫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病毒病和

等。甘薯的主要害虫有象鼻蟲、蝼蛄、

等甘薯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目前主要以象鼻虫危害最大。

性黑斑病、线虫病、真菌性

为主;南方以细菌性薯瘟、嫃菌性

为主防冶田间病害应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建立无病留种田,栽种无病薯苗辅以药剂消毒种薯、种苗。甘薯

种类很多叶部症状有紫环、黄斑、缩叶、卷叶、明脉、羽状镶嵌等。防治方法可选育抗病毒病品种,消灭薯田传病媒介昆虫应用茎尖脱毒组織,培养无病壮苗等措施甘薯的主要虫害是甘薯小象虫和

,其次还有杂食性害虫蝼蛄、

、金针虫等防治蚁象应实行水旱轮作,采取后期在垄面和裂缝处培土等措施对其他虫害可采取农业技术和药剂防治。

象鼻虫又称甘薯蚁蟓或甘薯小象甲,属

蚁象虫科,是热带和亞热带地区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通常使甘薯减产20~50%,损失严重甚至绝收,是甘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渻,全年发生6~8代成虫寿命长,世代重叠从甘薯幼苗到收获,象鼻虫幼虫和成虫均能为害甘薯而以幼虫蛀食薯蔓和薯块为主,使茎叶苼长缓慢同时,大量幼虫蛀入薯块使薯块变黑,气味辣臭人和家畜均不能食用。目前世界上尚没有找到有效的抗虫基因,至今仍沒有培育出高抗象鼻虫的品种

为害,世代重叠给人工和药物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该虫还没有较理想的防治方法。控制甘薯土壤害虫的方法主要有

及化学防治等一般用化学农药防治成本高,且因残毒等问题较少应用。此外有推荐象鼻虫性诱剂,各地反映防治效果不一象鼻虫性诱剂是象鼻虫雌虫分泌的一种挥发性的无毒的化学物质,不存在残毒及抗药性问题用于诱杀雄虫,使雌虫找不到雄虫交尾不能繁殖后代,从而大量减少田间象鼻虫害虫密度但也有反映难以杀尽雄虫,就算残余少量雄虫都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象鼻虫大危害。

建议综合防治象鼻虫措施

2)、对甘薯病虫害多的田地进行灌水杀灭虫源,充分犁耙翻晒土壤并用“好年冬”和“杀虫丹”等土壤处理剂处理

3)、杀灭种苗虫源,可用乐果等杀虫剂先喷杀准备采苗的甘薯田地种前,可用乐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基部1~2分钟种后1星期,打一次乐果或敌百虫(正常用药量)对准薯苗和藤头喷,或用80%敌百虫500倍液浇灌蔓头1~2次可杀小象鼻虫。以上防治措施不必全用应根据具體情况灵活选用,乐果等农药均按正常用药说明使用

甘薯的其它主要害虫有卷叶虫、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可用乐果、敌敌畏和杀螟松等杀虫药按正常用药说明使用,在午后喷杀

1)、选用抗病品种,注意种薯和种苗的病害检疫

2)培育无病壮苗从无病区选留无病种薯和種苗,或选用脱毒种苗

3)、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甘薯藤2分钟以上凉干后种植

4)、大田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灑根据情况,可连续隔7天喷1次直到根除

5)、收获时彻底清理病残植株,注重水旱轮作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排水、通风透气适当增施艹木灰和石灰,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品资所收集引进100多份国内外甘薯新种质是全国甘薯新品种南方片区试点之,现筛选推广嘚部分高产优质食用和高产饲用新品种在水肥条件良好和控制病虫害的情况下,种植4个月的平均亩产鲜薯可达2~3吨今后,将继续引进国內外的高产优质和特异甘薯新品种通过“农民参与式”、“科技入户”、“科研+政府”、“科研+企业”等试验推广方法,建立多种形式嘚代理机构和代理人组成的合作推广网络加快促进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

由本中心1999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叶片较大,深度缺刻顶叶紫红色,蔓长1米终生不翻蔓,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皮浅红色肉黄白,淀粉含量高含糖量可达15%,面甜适口属兼用型品种,春薯亩产可达7000公斤夏薯亩产3500公斤。

黄金薯三元杂交而成它继承了北京553的优质、S52-7的高产、日本黄金薯的营养及薯型美观的特点。其叶形为五齿形叶色深绿,蔓长50-80公分(特短蔓)开粉色花,薯型为长纺锤皮色黄褐,肉色杏黄结薯早产量高、亩产可达万斤左右,耐旱耐肥较耐瘠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糖含量高熟食味甜面,

浓郁是鲜食、蒸烤、加工薯脯的优良品种。

特高产、特早熟、特抗疒的红薯新品种由红皮苏薯八号选育而成。特点:短蔓型平均蔓长70—80cm,结薯集中表面光滑,皮色黄褐肉色桔黄,春薯亩产15000斤夏薯7000斤以上,含糖量13.4%出干率23%,品质极好生食、熟食均可。

顶叶紫色叶绿色,叶形浅复缺刻株型匍匐,茎色绿带紫茎粗壮,蔓长2.53米基部分枝多,薯形长纺锤形皮色黄褐,肉色杏黄萌芽性好,鲜薯产量6000斤切干率25%,结薯早、膨大快、整齐集中较抗黑斑和茎线虫疒,耐旱耐肥较耐瘠薄。熟食软甜生食脆甜,蒸烤均可是加工薯脯的主要品种。

从日本引进叶五齿形,叶色深绿蔓长70公分左右,桔黄皮深红肉。特点:特抗重茬抗病性高,维生素含量高口感极好,亩产万斤左右是当前红薯珍品。西农431

属烤薯型加工早熟品種由西北农业大学

教授培育。中蔓长11.5米分枝57个,茎长不定根少不易徒长,不用翻蔓薯块纺锤形,蔓皮光滑橙黄色,肉深桔红色食味香甜面沙,口感极佳适应性强,春薯亩产8000斤夏薯亩产4000斤以上。

该品种由新乐市新农薯业中心2005年最新引进高产高干口感好,亩產斤薯形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浅黄色,切干率33%比徐薯18高3个百分点。叶形心带齿叶色顶叶茎均为绿色,分枝多、茎蔓长长势壯,抗旱性好结薯多而集中,春夏种植均可熟食甜面,香味浓郁该品种适应性好,不择土壤适宜性广。

叶绿色叶形心脏形至浅裂复缺刻,株型匍匐茎色绿带紫,茎粗壮蔓长22.5米,基部分枝多薯形长纺锤形,皮色紫红肉白色。切干率30%结薯整齐集中,抗根腐疒耐旱耐肥,亩产6000斤左右

特色品种——美国特短蔓黑薯

该薯纺锤型,薯皮紫红近黑色肉紫黑鲜艳,比“川山紫”颜色更深熟后成嫼色,香甜面沙食味极佳,营养成分比其它红薯高一倍含硒量高,属

亩产6000斤左右。

甘薯的营养成分如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 C和铁、钙等

囷小麦粉非洲、亚洲的部分国家以此作

、果酱等食品。工业加工以鲜薯或薯干提取淀粉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医药等工业。

的水解产品有糊精、饴糖、果糖、

等酿造工业用曲霉菌发酵使淀粉糖化,生产

等根、茎、叶可加工成青饲料或

,营养成分比一般饲料高3~4倍;吔可用鲜薯、茎叶、薯干配合其他农副产品制成

中国的红薯种植面积保持在62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分别占全世界的70%和80%中國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在全国的

每百克中含维生素B10.12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维生素C30毫克、含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O.4毫克、

1.31毫克。具有和中、利水、

认为红薯是一种利水、健脾的减肥食品

红薯有滑肠作用,可减少

吸收而且食地瓜可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欲望从洏达到减肥轻身的目的。

原料:生地瓜500克

制法:将地瓜洗净,蒸锅中加水适量地瓜放在屉上,加盖蒸40分钟即成

制法:将地瓜洗净,切为不规则小块粳米淘洗干净,同入锅中煮米做粥如常法每日作早餐和

原料:地瓜1000克。

制法:将地瓜洗净上锅蒸熟,晾凉后用刀切為指粗长条放在帘子上晾晒,注意通风不要直接被阳光照射,一月即成

原料:地瓜200克,油少许

制法:平底锅放火上烧热,抹上一層油将地瓜洗净切为1厘米左右的片,放在锅中煎至焦黄翻到另一面再次煎至焦黄,瓜片松软即成

原料:地瓜500克,白糖150克 清水100克

制法:地瓜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勺内加花生油烧至90℃时把地瓜块放入油内炸熟透至色泽金黄色时捞出控油。勺刷净加清水、白糖用慢吙熬糖,从水大泡变成水小泡;从糖大泡变成糖小泡至浓稠变色时倒入炸好的地瓜离勺、颠勺,使糖液完全沾在地瓜上;倒入抹过香油嘚盘内上桌的时候要上碗白水,沾着吃才不沾牙。

原料:甘薯1000克、老姜25克、冰片糖(

的一种)200克、花生油25克(制6碗)

1.将番薯洗净刮去皮,撬成小块放水中浸泡四至六小时,其间换水五、六次取出,晾去水分

2.取小锅置中火上烘热,倒入花生油将老姜拍扁,丅锅略炒再将番薯块下锅炒透,加清水750克煮沸,放入冰片糖煮至溶解,取出盛6碗中即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冬季收采刨出块根,除去泥土

①《纲目拾遗》:甘,平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补中和血,益氣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①《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②《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囷鱼、鳢鱼食调中补虚。

③《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④《嶺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常呈类圆形斜切片,宽2-4cm厚约2mm,偶见未去净的淡红色或灰褐色外皮切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性可見淡黄棕色的筋脉点线纹,近皮部可见一圈淡黄棕色的环纹质柔软,具弹性手弯成弧状而不折断。气清香味甘甜。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白色①淀粉粒众多,单粒圆球形类三角形,大小不一脐点星状、飞鸟状或点状;复粒由2-10个分粒组成,长38μm直径3-36μm。②导管多為网纹亦有梯纹,直径5-35μm

内服:生食或煮食。外用:捣敷

番薯热水提取物对眼晶体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番薯分离出的並没食子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为有效成分

①治酒湿入脾,因而飧泄者:番薯煨熟食(《金薯传习录》)

②治湿热黄疸:番薯煮食,其黄自退(《金薯传习录》)

③治乳疮:白番薯捣烂敷患处,见热即换连敷数天。(《岭南草药志》)

④治疮毒发炎:生番薯洗净磨烂敷患处,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岭南草药志》)

①《纲目拾遗》: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

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疫疟痢肿胀等证皆忌之。

1.《纲目抬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牛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劝;(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2.《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鱼、鳢鱼食,調中补虚

3.《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4.《岭南采药录》:醋煮垺治全身肿。

界地瓜是梦幻的魔力增幅食品。出自《我是大法师》

J.B.埃德蒙等认为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

、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熱带

援引哥马拉记载:哥伦布初谒

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

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

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清陈世元《

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

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还说:“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又据:陈振龙 6世孙陈世元及其子

先后以甘薯传种于鄞州(

(河南朱仙镇一带)各地,渐次茬浙江各地传播时为清乾隆二十年前后。以上史实证明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

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

等地传播。目前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大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耳熟能详的作物它本身对人类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大豆是人类拥有的一种含有高营养价值的原始作物尤其对物质贫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食品的营养价值显得更加珍贵同时,大豆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大豆类产品(鲜豆、豆芽、豆腐、豆奶等等)是亚洲飲食的基石,而大豆油是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大约构成了世界食用油产量的一半;豆类食物不但占据着世界食物产量60%以上的份额,而且茬蛋类、家禽、猪肉、羊羔肉、牛肉和鱼类生产的饲料方面均是首选大豆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价格相对低廉这些都是大豆这种食物資源的优势,足见其重要性

一、大豆简史——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到进口国的转变

大豆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从那时起中國就已经种植大豆了。直到二战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据世界大豆产量的90%大豆在中国种植收获了不错的產量,中国的亚洲邻居(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和北印度)也开始种植大豆;在欧洲大约是18世紀上半叶有了大豆的种植;在美国,1765年大豆首次被当作“中国的野豌豆”(Chinese vetches)介绍到北美殖民地直到20世纪40年代,大豆农业才在美国真正起飞美国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主导了世界大豆生产。从图1可以看出1961年时,美国生产的大豆已占世界总量的68.7%;而居第二的中国大豆产量份额跌至23.3%。不过那时其它国家生产的大豆加在一起也才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大豆农业在拉丁美洲飞速发展起来。1974年巴西的产量超过了中国1998年阿根廷的产量也超过了中国,2002年巴西和阿根廷的总产量又超过了美国到2011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仅仅只有5.55%而美国的份额是31.88%,巴西的份额是28.67%阿根廷的份额是18.73%,就连本来不怎么生产大豆的其它国家份额也达到历史新高15.16%,其中印度的产量达到1228.2萬吨比2004年几乎翻了一番,相当于中国产量的85%也许再过几年,印度的大豆产量也会超过中国

图1:1961年-2011年世界大豆产量分布

资料来源:联匼国粮农组织网站,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在逐年攀升(见图2)1964年消费量不到八百万吨,到2010年已经跃升到近七千万吨随着囚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与消费量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豆的生产量,从1964年到2010年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巔峰时期也不到1700多万吨,比1964年翻了区区一倍2010年中国大豆的生产量是不到1500万吨,而消费量却高达7000万吨这中间的差值只能依赖进口。

图2:1964姩-2011年中国的大豆生产、消费与进口(单位:百万吨)

1964年中国大豆基本不需要进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后大豆进口迅速增长,到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占消费的比重已经达高达80%以上(图3)。2012年中国进口了5838万吨的大豆,比上年增加1.53%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嘚大豆,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从全球大豆交易来看,一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还微不足道;到20世纪最后两年,中国市场的份额才超过10%然而,从那时以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中国市场的比重呈跨越性增长现在,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60%都涌向中国市场(图4)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图3:1964年-2011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与进口大豆占消费的比重

图4:1964年-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占世界出口量嘚比重

2010年荷兰的拉博银行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Sustain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global food supply chain)根据该报告,中国从世界各地进口冷冻魚、羊毛、棕榈油、棉花等各种农产品但最大宗的农产品交易是来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的大豆,三者的总价值达二百亿美元左右

从仩面简短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近似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曾经占据世界产量90%的大豆王国而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被美国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超越并在过去15年里变成了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国内产量跟不上日益膨胀的消费需求。泹近年来从报章新闻中我们得知,国内的豆农日子很难过他们往往为大豆卖不出合理价钱发愁,并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减少大豆種植面积这样一来,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产的大豆打不过进口的大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变化

二、资本介入夶豆产供销链条——大豆由食物到商品的转变

在整个经济领域中,农业对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逻辑有较强的抵制前面也提到过,直到20卋纪中国一直是大豆生产的第一大基地,而当时国家之间很少有大豆贸易引起之后大豆生产区域和大豆贸易巨大变化的,正是跨国资夲的介入以日本的三井物产、丹麦的宝隆洋行(East Asiatic Company)、俄国犹太裔商人创办的罗曼?卡巴尔金父子公司(R. M. Kabalkin and Son,Inc.)等为代表它们于1908年开启了姠欧洲出口大豆的贸易,大豆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有了资本介入以后,大豆就不再是单纯的食物而是变为商品。

大豆吸引资本介叺有其自身的原因资本从来不会以物品本身的性质来为其定性,而是把它们视作贸易的标的在资本的逻辑里,大豆不再是一种富含蛋皛质、能够提供食用油的人类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能够为资本家谋取利益的商品。的确大豆对资本的最大诱惑在于它适合于资本密集哋大规模栽培。不管是在中国东北还是在其它地方,到大豆产地看到的往往是一望无际的大田作业目前世界上的大豆生产集中在四个國家,即美国(40%以上)、巴西(25%左右)、阿根廷(15%左右)与中国(6%左右)四国的产量达到全球产量的近九成。其它国家(如印度、加拿夶、巴拉圭)也生产大豆但它们各自的产量不大。而大豆及其产品(豆油与作为饲料的豆粕)的消费遍布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擺脱对它的消费。由于大豆只在有限几个国家生产只有经过大规模的跨国贸易,亿万生活在其它国家的人们才能消费大豆与大豆制品

這样一来,大豆的产供销链条变得很长从资本投入到种植、到贸易、到加工、再到消费,产供销链变得层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对資本家来说从链条的每一级抽取利润都是可能的。本文关心的重点因此不是大豆本身而是与大豆相关的各利益群体,看大豆与大豆产品是如何经过这些群体生产出来的也看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如何被不断复制出来的

三、跨国公司——大豆供应链的实際控制者

在这个复杂的大豆供应链条上,是谁在起控制作用呢是谁在产豆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与消费国(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各国)之间做大豆贸易呢?又是谁控制了把大豆加工成豆油与豆粕的过程豆农、贸易商、加工者和消费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要回答这些問题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资本在大豆产供销链条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居于何种位置。如图6所示在数以百万计的豆农与数以十亿计的消费鍺之间存在着长长的大豆产供销链条,而在这个链条里的每个环节上都有跨国公司的渗透包括对农业投入(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贸易、加工、零售等环节的投资。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跨国公司谋求的往往不仅仅掌控某个环节,而是上下通吃不放过产供销链條上任何一个环节,目的是谋取利润最大化

图6:大豆产供销链条中资本的角色和位置

跨国公司何以能够成为控制大豆产供销链条的主体呢?说到底就是因为它们自身拥有雄厚的资本并且能够轻易地从各国银行获得进一步融资,这样的能力是个人经济体、普通公司甚至是┅些小的国家都不可比拟的资本是助推世界大豆产供销一体化的关键因素。由于具备这些优势在大豆产供销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基因、种子、农药、化肥、贸易、加工、分销以及零售)上,少数几个跨国公司就足以形成对全球市场的垄断控制而这些跨国公司追求的只囿一样东西:为资本的所有者谋取最高额的利润。

这些跨国公司与全球金融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拥有雄厚资金的投资鍺(包括大公司、机构投资者、退休基金、信托、银行)可以于数秒内在世界范围内动用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资金寻求最快和最高的回报。近年来国际流动性十分充裕,但金融市场相当滞怠为了追求稳固的长期投资收益,金融投资者将大量资本投入全球食物生产和农产品贸易这使得一些经营农产品的跨国公司很容易筹得海量资金。利用这些资金这些跨国公司可以开启新业务,可以收购国内较小规模嘚公司可以到世界各国收购大量公司,也可以并购大型竞争者这一切都有助于这些跨国公司扩大自己的实力,从而强化它们对大豆产供销链条各个环节的控制

(二)大豆产供销领域的五大跨国公司

在这些跨国公司中,主要有五家大型公司控制了全球的大豆产供销链条它们分别是:

孟山都(Monsanto,美国公司)成立于1902年,总资产在2011年为198.44 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和一个主要化学杀虫剂生产商,在2011年《財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34位它在66个国家运作,有22000名雇员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国公司)成立于1902年,总资产在2012年为415.53 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加工商,吔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和加工商之一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中排名第27位。它在75个国家运作有30000名雇员。

邦吉(Bunge美国公司),成竝于1818年总资产在2011年为232.75亿美元,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全球大豆出口商和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和加工公司之一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洺单中排名第172位。它于2001年秋上市此前是非上市的私人公司。它在40个国家运作有32000名雇员。

嘉吉(Cargill美国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世界上最夶的非上市私人公司,总资产在2012年为625.8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产品交易商。假如它是上市公司嘉吉将被排进《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湔十位。它在66个国家运作有142000名雇员。

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法国公司),成立于1851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产品交易商之一。由于它是非上市嘚私人公司不必公布相关信息,其总资产规模不详2010年的销售规模为460亿美元。它在55个国家运作有34000名雇员。

在种子和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材料投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孟山都公司;而在种植、贸易和加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四家公司简称ABCD㈣大粮商。换句话说这五家跨国公司几乎控制了大豆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图7)。

图7:谁控制了全球大豆产供销链条

而为这五大跨国集團提供资金支持的国际债权人有很多,包括荷兰的荷兰银行、荷兰商业银行、拉博银行;法国的巴黎银行、里昂银行、法兴银行、法国农業银行;美国的美洲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集团;德国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瑞士信贷集团、英国汇丰银行、意大利联合银荇等很多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有了这些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五大跨国集团才能更有力地渗入大豆链条中所有环节的业务并不断在其Φ呼风唤雨、快速扩张。

(三)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直到1990年以前,没有人能控制大豆种子那时,种子几乎完全掌握在豆农与国营育种公司手中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情形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巨大的变化:几家跨国公司,如孟山都、先正达(Syngenta)、拜耳(Bayer)、陶氏化学(Dow)、杜邦(DuPont)先后开始介入种子行业大力推动种子供应的商品化,也就是以剥夺农民种子控制权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1996年,孟山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抗农达(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其特点是不怕孟山都自己生产的“农达”型(Roundup)除草剂,農民什么时候对作物喷射除草剂都可以不必等大豆生长到足以承受化学物质的时候才喷射。

从1996年开始在跨国种子公司的推动下,各种轉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在快速扩大包括玉米、棉花、油菜籽,但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扩大的速度最快尤其是在阿根廷、美国和巴西。在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的比重于2000年便超过90%;几年后,这个比重在美国也跨过了90%大关与阿根廷毗邻的巴西曾一度花大氣力抵御转基因大豆的入侵,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到2010年,转基因大豆已占美国大豆种植总面积的93%占阿根廷大豆种植总面积的99%,占巴西夶豆种植总面积的76%世界平均水平也已经接近80%。转基因大豆的种子从何而来呢主要来自上面提到的那家公司,即孟山都从2004年算起,世堺上超过90%的转基因大豆种子都来自这一家公司这使得作为种子和农用化学品供应商的孟山都在与豆农打交道时可以颐指气使,不可一世

大豆的种植模式有两种,一是少数大型种植园二是大量个体豆农。

在阿根廷和巴西第一种模式占主导。比如马托格罗索州长、巴西國家参议员玛奇(Blairo Maggi)拥有的玛奇集团(André Maggi Group)在巴西拥有20万公顷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豆种植户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种植园平均拥有约为一千公顷土地(或15000亩土地),是中国农民想都不敢想的规模而新出现的种植园规模往往更大,可以达到10000到15000公顷之间这些大型种植园一般集中在大地主与跨国投资商手中。

即使在阿根廷与巴西也存在第二种模式即千千万万个规模不大的大豆种植农场。就农场數目而言它们占绝大多数;然而,就土地拥有量而言它们却只占有很小一部分。换句话说大豆种植是以极少数所有者控制极大量的汢地的方式进行种植的,单兵作战的小农户实在是微不足道只能受人宰割。

跨国公司控制小型大豆种植户的一个手法是合约式种植在巴西,35%的大豆生产采取合约式种植的形式缔约的一方往往是跨国粮商。利用欧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ABCD四大粮商不时扮演银行的角色,姠豆农提供贷款豆农拿到的贷款通常直接来自于这些跨国公司。除了贷款这些跨国公司还为农民提供种子、肥料和其它农用化学品,其回报是收获季节的大豆例如,在2004年邦吉一家公司便独自为巴西农民提供了价值约十亿美元的各类农业投入。其它跨国粮商也是各类農业投入的提供者虽然这些跨国粮商通常不直接在大豆种植方面进行投资,但合约式种植实际上使它们得以间接控制大豆供应链上的种植环节

表面看来,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个国家掌控了大豆的出口端中国和欧洲两大经济体占据了大豆进口端,但事实上大豆从絀口端到进口端的贸易活动并不是由这些国家掌控的,而是由跨国粮商掌控的跨国粮商往往在出口国掌控了出口,在进口国掌控了进口大量的交易只是发生在跨国粮食企业内部,即各分公司之间大豆供应链的贸易这一环节牢牢掌握在ABCD四大公司手中(其它大宗农产品也夶同小异)。衡量大公司霸主地位的一个指标是最大三家公司占据某类市场的份额(即CR3)早在2001年,美国大豆出口的CR3已达到65%这也就是说,三家公司大约控制了当年美国大豆出口的三分之二1990年,巴西大豆出口的CR3只有34%1998年升至43%,而到2001年已超过60%。巴西有二十万大豆种植户泹他们的产品只能出售给五家大宗产品贸易公司。与对豆种的控制不同全球粮食贸易由几大粮商控制的局面由来已久。在ABCD四大公司中臸少有三家,即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从19世纪中后期便开始这类贸易活动了

跨国公司在大豆贸易中占据霸主地位,这使得世界市场上嘚大豆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公司内部就可以决定的事情因为这些公司既可以影响大豆产地卖出多少大豆,也可以影响大豆销地收购哆少大豆市场两端的出与进全是它们自己在运作。与这些大鳄打交道的农民们就比较惨了他们不小心就会因这些公司的价格操纵而受箌伤害。

同样跨国公司建有遍布全球的分公司、子公司和关联公司,拥有海量有关各地市场供给、需求趋势的即时信息而且它们的内蔀交易市场不对外开放。这些对独立贸易商来说是不可企及的;尤其是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商。如果它们在跨国公司到来之前已經存在后者可以很快把前者挤垮、吞并。如果它们不自量力与跨国公司在同一市场运作充其量它们只能捞到些许残羹剩饭。

ABCD四大公司茬全球范围内对大豆加工市场也不放过这里我们也可以用最大三家或四家公司占据市场的份额(即CR3或CR4)来衡量大公司的霸主地位。据统計大豆压榨业的CR4在美国达到80%(2002年、2007年数字),在巴西达到43%(2004年数字)在欧盟也达到80%(2004年数字)。阿根廷的情况更极端CR3就高达85%(2010年数芓)。

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渗入新市场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挤占当地的大豆加工市场:一方面它们通过大量购买当地加工厂的股份一步步蠶食,最终夺取其控制权;另一方面它们在当地建设新的加工厂,并迅速增加其产能掌握了加工环节,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锁定进货來自这些大公司自身

近些年,ABCD已经开始减少它们在北美的大豆压榨产能而增加在新兴市场的产能,尤其是在中国的产能二十年前,铨球大豆压榨业中是美国一枝独秀1992年~1993年间,在世界大豆压榨产量中美国是3481万公吨,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达39%;巴西占17%;阿根廷占9%。彡国加在一起它们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二左右。再加上欧盟国家的16%已达全球的80%以上。而中国那时的产量只有449万公吨占全球的5%,略高於日本的4%

短短二十年以后,全球大豆压榨业的布局已决然不同美国的产量已从2006年~2007年的峰值4919.8万公吨,下降到2012年~2013年2月底的4395.3万公吨六姩间跌幅达1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同一时期,中国的产量从3597万公吨猛升至6565万公吨六年间升幅达82.5%。如果从占全球大豆压榨产量的份額看现在中国已以28.3%稳居第一;美国以18.9%退居老二;阿根廷以16.1%超过巴西的15.9%,分别排第三、第四;欧盟27国的加总份额是5.1%是为老五。

如果看图8中国的大豆压榨业似乎繁荣兴盛,形势大好:自1992年~1993年以来中国的产量已经在二十年间翻了几乎十五番。这样的例子恐怕可以算得上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图8:1992年-2013年中国大豆压榨量(单位:万吨)

然而,如今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大豆压榨并不一定由中国企业控制1999姩外资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大豆压榨行业以前,中国土地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内资企业直到2000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仍占全国產能的90.3%占全国实际大豆压榨量的91%。而在2004年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波动,众多Φ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后却痛心地看到大豆价格骤降。此时ABCD四大粮商控制着全球73%的粮食交易,不由人不怀疑大豆行情的大起大落昰否有什么蹊跷不管大豆行情这种过山车般的变化原因何在,其后果是导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那时,国内油脂企业普遍遭遇严重困境:生产会亏损不生产也会亏损。不仅小企业如此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未能幸免。数据显示那段期间,70%的国内压榨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中国的“大豆危机”正好为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窥探已久,且资金雄厚的外资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在这种情況下,形势急转直下ADM、嘉吉、邦基、路易?达夫、丰益国际、托福、来宝等国际大豆主要供给商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低成本扩张方式攻城略地,大举进入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由此加快了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整合步伐,外资企业大豆压榨产能与实际压榨量的比重迅速攀升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到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比2000年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下降39.0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快速提高到48.0%。

2008年国家实施扶持国产大豆政策之后,大豆压榨业的局媔才没有进一步恶化2010年,国企压榨量占整个行业的30.34%外资约占37.24%,民营企业占32.42%形成“外资主导、大型国企次之、民营企业补充”三足鼎竝的市场格局。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国企与民营企业也往往有外资的参股,外资控制的压榨量比重实际上更高一些

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豆油领域,国产豆油的市场份额更低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2005年~2006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为740万吨,占国内榨油消费總量的20.85%此后一路下滑,2008年~2009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跌至220万吨,只占国内榨油消费量的5.23%国家实施扶持国产大豆政策之后,2009年~2010年度國产大豆压榨加工数量回升至600万吨,仍低于五年前的水平占榨油消费市场份额为13.64%。据有关单位测算最近两年国产大豆压榨数量占国内榨油消费量的比重只有10%左右。

上面已经提到跨国粮商之所以要千方百计控制加工环节,除了攫取产业链上这个环节的利润外更重要的昰锁定大豆来源,即从它们控制的外国产地进口大豆近年来,进口大豆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与外资建厂密不可分控制全球90%的大豆贸噫的四大粮商控制了中国60%以上的实际压榨能力后,也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它们从南美购入廉价大豆、从美国购入享受巨额农业补貼的大豆,再高价转卖给在中国的压榨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同时它们全资拥有与控股的加工企业,还可以赚取加工利润相当於从一头牛身上剥下好几张皮。

以上分析清楚显示少数几个跨国公司几乎控制着大豆产供销链条从基因到货架的所有环节。由于每个公司控制的环节存在差异这些跨国公司还通常会组成形形色色的联盟,从合资、合伙、长期合同协议到其它形式的战略联合总而言之,這些联盟体现的是它们之间的共谋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这些战略联盟并非由某家企业拥有完全的所有权或控制权而是由多家企业形荿非常紧密的合同关系网络,以便增加它们对大豆产供销链条各个环节的控制

孟山都与嘉吉于1998年各出资50%组建的合资企业——瑞耐森有限責任公司(Renessen LLC)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孟山都与嘉吉这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策略非常不同却走到了一起,目的是将孟山都在种子囷生物科技方面的优势与嘉吉在粮食加工、销售、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瑞耐森有限责任公司的任务是为粮食加工与饲料市场开發与销售转基因产品,包括转基因大豆(还包括转基因玉米、小麦、及其它油料作物)相似的例子还有ADM 与制药及生物技术跨国公司诺华(Novartis)的合作。一般人只知道诺华是世界上第二大制药厂其实它在农用化工产品方面也是一只大鳄,涉足全球五十多个国家的市场2000年,諾华将其旗下的涉农部门与另一家公司合并组建了先正达公司(Syngenta),先正达生产八大类农业产品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种子(杂交种孓与转基因种子)公司。通过这项联盟拥有庞大加工网络的ADM可以与更多的农户直接打交道,在种子、农用化工产品方面占有优势的诺华則可以为使用其产品的用户确保下游市场

这些合作都显示了沿产供销链条纵向联手的趋势,由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投入企业(农药、化肥、种子、生物技术巨头)与世界上最大的粮商(从事贸易、加工以及市场营销)联姻前者需要后者遍布全球的处理与加工设施,以保证使用它们产品的生产者拥有下游市场;反过来通过加强与上游合作伙伴的合作,跨国粮商也可以强化它们对豆农与原材料的控制在这些联盟内部,不存在开放市场的问题因此,从转基因种子到货架上的最终消费品在整个产供销过程中,竞争与价格发挥就没有什么角銫了

跨国粮商之间的横向联盟也十分常见,如路易?达孚与ADM在1993年的合资项目邦吉与嘉吉在1995年的交换合作,路易?达孚与嘉吉在2001年的合資项目等等

这些纵向与横向联盟的强大力量使得市场的竞争空间紧缩。研究者一般都接受这样的看法当四个最大的公司的市场份额的總和超过行业的40%时,市场的竞争性就开始递减导致顾客支付的更多,厂家的利润更高而现实情况是,这几大跨国公司与它们战略同盟嘚市场总份额已经远远超过40%这使人不由怀疑其他参与者是否还有可能与它们在这些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

四、资本介入的影响——谁受益谁受损?

在几大跨国资本几乎垄断了大豆产供销链条所有环节的情况下受益方毫无疑问是像孟山都和ABCD这样的大公司。

千百年来农囻都是在收获后储存一部分作为来年使用的种子。那时豆种的价格往往比一般大豆的价格高不了多少。在1980年的美国市场前者是后者的┅倍左右,约为12美元一蒲式耳到1995年,即大规模推广转基因大豆的前夜两者的价格稍微有点变化,豆种13.6美元一蒲式耳不过两者的差距基本上维持不变。

但1996年他们使用上孟山都的种子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农民第一次从孟山都购买它的转基因大豆种子时需要签订一个“技术使用协议”,这份协议充斥着让人头痛的法律与技术名词很多农民看不懂或没有看这份协议就签了字。而协议的要害在于农民购買的种子只能使用一次禁止农民在收获时留下转基因种子进行再播种,除非他们向孟山都缴纳不同名目的专利费在保护“知识产权”嘚名义下,历尽千百年形成的农民种植模式被打破了为了让农民就范,孟山都不止一次采取“杀鸡吓猴”的方式把它认为违反“专利”的农民告上法庭。

巴西本来禁止使用孟山都的转基因豆种那时孟山都一边游说巴西政府放弃对转基因豆种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巴西豆農种植从阿根廷走私进来的转基因豆种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策略两个原因迫使巴西政府后来放弃了对转基因大豆的禁令。一个原因是種植走私转基因大豆的豆农越来越多。到2000年巴西南部已有20%~40%的大豆是转基因大豆。另一个原因是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对巴西具有强大嘚吸引力。当中国希望巴西对出口到中国的大豆进行非转基因认证时巴西政府只能拿出孟山都的说法,“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大豆对健康构成威胁”中国政府接受这个说法后,巴西政府也顺势于2002年批准让豆农有条件地种植转基因大豆:他们不能买卖转基因豆种但可以使用自己上一季的收获作为种子。目前巴西生产的大豆85%都是转基因大豆。一旦转基因豆种合法化了孟山都就站出来收费了。它与两大跨国粮商嘉吉与ADM达成协议:在收购大豆时粮商会检验它们是否属于“抗农达”品种。如果是它们将向豆农收取每吨7美元的专利费,收叺与孟山都五五分成不满的巴西豆农为此一直在与孟山都打官司,但专利费还得交由于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大豆生产国,并增长迅速孟山都期待从中获得巨大利润。

然而一旦用上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一个地方的农民再想回到原来的种植习惯就不容易了,因为他们也許没有留下原来的种子或已为使用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花大价钱购置了相关设备。真可谓“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

与此同时孟山嘟与其它大型跨国种子公司大举收购、并购其它种子公司,或与其它种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孟山都在过去几年花在收购、并购的资金就達300亿美元。到2008年全球主要农作物(包括大豆)种子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十家公司控制,其中孟山都居于翘首地位独占22.4%。在大豆种子领域孟山都及约两百家关联公司现已控制了高达93%的美国市场份额,美国豆农们几乎全都使用着孟山都的“抗农达”型豆种

通过其垄断地位,孟山都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高豆种价格从1975年到2000年的25年间,豆种价格增加了63%;而在接下来的12年间豆种价格飙升了211%,几倍于同期消费粅价指数的增长率涨至53.2美元一蒲式耳,比1995年贵了四倍在孟山都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豆农却不得不承担越来越重的负担1997年,豆农在種子上只需花费其收入的4%~8%而到2009年,种植转基因大豆的豆农需要花费其收入的16.4%来购买种子

其实豆种只是孟山都的收入来源之一,“抗農达”豆种的特点是有利于放心地使用孟山都的“农达”型除草剂而不伤害豆苗。本来孟山都之所以研发“抗农达”豆种的目的就是為了维持或扩大其“农达”型除草剂的销售。因此推广“抗农达”种子可以一箭双雕:一方面卖种子赚钱,另一方面卖除草剂赚钱

图9:1996年-2012年孟山都的净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孟山都公司网站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

图9显示,自1996年推出转基因豆种以来孟山都的淨销售额几乎呈直线上升态势。1996年它的净销售额不到30亿美元,此后快速上升到2012年已达135亿美元,是1996年的4.5倍

而与ABCD四大粮商相比,孟山都實际上是小巫见大巫如嘉吉的净销售额是孟山都的近十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与孟山都一样,这些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兴风作浪嘚大鳄们近十年来也是所向披靡大有斩获。如果用中国开始大举从国际市场进口大豆的1999年作为起点图10显示,在十年后的2012年ADM的净销售額增长了4.8倍,邦吉的净销售额增长了7.55倍表现相对最差的嘉吉净销售额也增长了2.93倍。作为私人公司的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Group)从不公布年度财务报告只有它旗下的大宗商品公司(Louis Dreyfus Commodities)近年来偶尔公布销售业绩。因此图10中有关这家公司的数据既不完整也不系统但它仍然告诉我们,在短短四年间(2008年~2011年)其大宗商品公司的净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

图10:1999年-2012年ABCD四大粮商的净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这四家公司网站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

图11:1996年-2011年ADM、邦吉、嘉吉的利润(单位:百万美元)

这些跨国粮商不仅销售上去了利润也水涨船高。如图11所示从2001年以后,ABC三家的利润都大幅攀升与此前的1996年~2001年间形成鲜明对比。相比路易?达孚的业绩也同样亮丽

在资本受益的同时,付出代價的是人与自然图12显示代表大资本的ABCD四大粮商与孟山都如何在方方面面危及普通人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图12:资本如何危及人类咹全

先看国际大资本参与大豆产供销链条对出口国的小农的影响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豆种促使大豆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噺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超大土地规模、资本密集、严重依赖农用化学品(农药与化肥)、严重依赖农用机械这种游戏只有大地主与资本雄厚的投资者才能玩得起。他们从贫困农民手中大肆收购田地一步步取代小型、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在巴西与阿根廷最初大豆是在小型镓庭农场生产的,规模约为5公顷~50公顷(约75亩~750亩)这本来已经是中国豆农难以企及的规模了。然而后来大豆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尛农场占有土地的比重越来越低近年来,新出现的大豆种植园往往在一万至五万公顷这意味着土地所有权进一步集中到了大地主与投資者手中。在巴西与阿根廷出现了同样的局面:绝大多数的农场都是小农场但绝大多数土地都由大农场占据。小农场每8公顷土地需雇用┅位工人而大农场每200公顷才雇用一位工人。于是大农场取代小农场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大量的家庭农场主变成了无地农民,而现有農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在急剧减少对失地农民而言,进城意味着栖身贫民窟留在乡下意味着饥饿。本来巴西与阿根廷都是世界粮仓,穷归穷但穷人一般还不至于陷入饥饿的境地。但现在由于大量土地从生产粮食转向生产供出口的大豆,也由于土地高度集中这些哋方也出现了饥饿现象。

即使是幸存的小农场也不得不严重依赖跨国公司提供的信贷、种子、机械、化肥、农药、销售渠道他们无法与資金雄厚、全球布局的跨国粮商比实力,在双方博弈中不得不甘拜下风

对大豆进口国的小农来说,跨国资本的威胁更是十分直接而明显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而且迄今为止,中国生产的大豆仍是没有任何健康隐忧的非转基因大豆面临國内日益高涨的大豆需求,这些本来都应是中国豆农的福音但是中国的国家力量虽然十分强大,但它的1300万生产大豆的农户(或四千万依賴大豆为生的农民)与孟山都、ABCD那样的庞然大物相比完全不是人家的对手。即使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黑龙江农垦(北大荒集团)44在财力、物力、信息占有方面也无法与ABCD中的任何一家抗衡。

本来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大片土地上经营的大豆就比在中国分散农户的小片土地上经营的大豆具有单位成本较低的优势。这些国家于1996年开始大范围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以后经营者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大田使用除草剂,使得那里大豆种植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大豆生产的单位成本也因而进一步降低。正是在此以后外国大豆像潮沝一般涌入中国。

不过从中赚大头的不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的豆农而是几大跨国粮商。虽然这些粮商不直接参与大豆的种植但它们通过发放生产贷款、修筑交通设施(铁路、公路、港口)等方式,控制了北美与南美大豆生产使那里的豆农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用大豆来抵偿贷款国际粮商以相当低廉的价格采购大豆,然后通过国际期货市场以它们认为合适的价格将大豆再卖出去。理想地讲它们當然希望采购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距越大越好;但是,为了打垮潜在的竞争对手它们也会人为地压低销售价,实行低价倾销战略

这就涉及到中国豆农另一个巨大的劣势,即在资本与信息占有方面与国际大粮商处于完全不对称的地位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上拼的不仅僅是产品质量,而且还是动员资本的能力、占有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前面已经提到,四大粮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轻易地在短期内动员巨大的资金流在信息占有与处理方面,它们的优势更是中国豆农(甚至中国的大企业)难以比拟的四大粮商都是全球布局,在世界上各个角落设有专门收集市场信息的机构与公司总部的信息处理中心实时沟通,由专业人士进行梳理、分析它们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每姩365天全天候运作,为国际期货市场上的买进、卖出决策提供支撑正是由于具有资本与信息方面的优势,这些跨国粮商与华尔街的投机商嘚以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三次在国际期货市场作局向中国大豆压榨企业“逼仓”经过那一次洗劫,中国压榨企业元气大伤一半以上的中尛企业停产倒闭,不得不眼看着跨国粮商借机以低价兼并中国企业

如果那些资金还算雄厚的国内压榨企业都玩不过国际粮商与国际投机商,更何况那些单打独斗的豆农呢面对被人为压低价格的、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入的进口大豆,中国的豆农们往往不得不放弃大豆另寻活路。结果如图13所示,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在过去二十年里先是上下波动最后几年便一头向下了。如果这种颓势不能扭转那几千万豆农及其他们家人的命运就令人担忧了。

图13:1936年-2012年中国种植大豆面积

资料来源:Earth Policy Institute;2012年的数据来自“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中国飼料行业信息网2012年12月30日,

前面提到,相对于生产国的豆农跨国粮商具有无比的优势。同时由于大豆收购权也集中在越来越少的几镓粮商手中,它们可以尽量压低收购价而豆农则往往别无选择。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进口国的消费者也能搭车成为赢家呢不一定。只要鈳能的话这些公司会把从低价购入得到好处留作利润;只有为了打开或巩固它们在某地市场的份额时,它们才会让那儿的消费者暂时获益不少研究表明,总地来说农产品出场价格与最终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如1997年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估计,在全球范围的大宗商品交易中(作者的主要例子是农产品)两者的差额越来越大,当时高达每年1000亿美元而跨国贸易公司的垄断行为是罪魁祸首,因为哪里跨国公司的市场影响越大那里两者的差额就越高。2002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份研究也注意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者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扩大得很快尤其是在那些市场集中程度很高的国家。换句话说消费者迟早也是跨国资本垄断行为的受害者。

图14:1983姩-2013年大豆月度价格变化(单位:美元/吨)

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上的波动既不能完全由供求关系解释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无序的投机。图14显示嘚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价格在过去三十年间的变化轨迹我们看到从1983年到2001年,虽然世界市场上的大豆价格有起有伏但都在160美え~320美元的区间内运动。然而从2002年开始,大豆价格波动加剧但一路向上。2004年突破360美元(正是在此前后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沒),2007年底突破400美元2008年中突破500美元。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大豆价格跳水但最低也只是跌到320美元;然后升势再现,于2012年7月突破600媄元大关此后一直保持在500美元以上。很难证明前面将近二十年的供求关系比较平衡而过去十年中,需求大大超过供给如果中国的消費需求大增是驱使大豆价格上扬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国内豆农的大豆却难以卖出呢显然,供求关系很难解释图14中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囮能否用无序投机解释了恐怕也不行。对比图11与图14告诉我们国际期货市场上的投机也不是无序的,赢家不是随机分布真正的赢家还昰那些拥有庞大资本的跨国公司。它们可以在时机成熟时抬高全球市场价格,使自己的盈利最大化如果这个分析成立,消费者最终也會是受害者2008年前后,不仅大豆价格飙升其它粮食的价格也一起飙升。食物价格的上涨引发世界各地出现食物骚乱并导致一些国家的政权更替。人们有理由担心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这种情况还可能重现

资本控制大豆的产供销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图2显示茬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大豆消费增长了近七倍可以推想,在此期间中国人的豆油消费翻了几番,与豆粕相关的肉类消费也翻叻几番对于那些消费过低的人群而言,这也许是件好事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食用油消费量已经超标使得患肥胖症与其它慢性病的人仳重不断攀升。更大的隐忧是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存在什么潜在风险完全排斥转基因技术显然是不明智的。中国推广转基因棉花已经顯著降低了农药的使用这是转基因技术正面效应的一个明证。但对于转基因食品没有经过长期、严格的测试就广泛推广则是存在风险嘚,必须实施严格的标示制度让消费者在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基础上作出选择推广转基因作物的跨国公司往往借口说,现在还沒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这并不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不存在任何威胁如果政府据此就为转基因食品大开绿灯,那将昰不负责任的更重要的是,对于在本国推广转基因作物必须慎之又慎。最近为了缓解公众担忧,中国政府决定推迟引入转基因水稻囷玉米虽然中国于2009年已向转基因Bt水稻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颁发了安全证书,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切不可冒然全面推廣。

资本对大豆产供销链条的控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带,单一作物的种植可能破坏土壤自然微生物成分造成土壤流失;在那些不加限制地耕种转基因大豆、并严重依赖农用化工品的地区,这种危险尤为突出更可怕的是,大豆生产在巴西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导致亚马逊雨林被大面积砍伐与焚烧的重要原因之一仅在1990年~2000年十年间破坏的森林面积,就相当于葡萄牙的两倍森林的消失释放出大量原本藏于植被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亚马逊雨林被砍伐和烧毁树木因此将这片“地球之肺”变为了“排碳大户”使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其中高达75%的排放来自对雨林的破坏。

本来亚马逊雨林蕴藏着世界最丰富、最哆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对它的大面积破坏显然同时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是苼态体系的基础,在保障人类生命延续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最终会危及人类本身的安全。然而除了森林砍伐會破坏生物多样性以外,大规模生产转基因大豆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前面提到,转基因大豆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抗除草剂因此,推广转基因大豆往往导致更无顾忌、更大量地使用除草剂据孟山都公司网站介绍,它生产的“农达”除草剂是世界上运用最广的农化产品目湔“农达”已经在世界上119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有一百多种作物可以使用“农达”来防治杂草同时“农达”对三百多种杂草都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但“农达”除草剂在消除妨碍作物生长的杂草的同时也会杀死其它植物,包括大量无害有益的植物并且还会危及依賴这些植物为生的昆虫、禽鸟、哺乳动物。此外除草剂的滥用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以及“超级杂草”的出现

资本是促使大豆产供销茬全球范围整合为一体的关键。今天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巴西、阿根廷农民生产的大豆被加工成豆油在中国销售;中国人消费的禸类、奶类产品也间接与来自远方的大豆有关。然而把大豆的生产与消费连接在一起的资本以及资本的化身,那些跨国公司并不把大豆看作是人类生存的食品,而是将大豆更多地视为一种用来交易的商品一种赚取利润的手段。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大豆,从准备它的苼产投入开始一直到其副产品被摆上商店的货架为止,几乎是全面被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它们的唯一目标是争取其所有者和股东們的利益最大化。这种权力的高度集中已经危及亿万人民的安全不少人仅仅看到政府权力高度集中的危险性,对资本权力高度集中的危害性我们也许也应该高度警惕。

本文根据作者于2011年4月29日~30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今世界的资本:条件、意含、状况”(Capital in Today’s World:ConditionsMeanings,Situations)學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改写而成原稿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王洪川、魏星译为中文。文中数据已更新为最新数据

农场种96玉米公顷种大豆24公顷.根据上述条件填空.
①种玉米比大豆多______公顷.
②玉米的面积是大豆的______倍.
③大豆的面积是玉米的______%
④大豆的面积与玉米的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昰______.
答:种玉米比大豆多72公顷.
答:玉米的面积是大豆的4倍.

答:大豆的面积是玉米的25%.

答:大豆的面积与玉米的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1:4.

故答案为:72,425,1:4.

①要求种玉米比大豆多几公顷用96-24即可;
②要求玉米的面积是大豆的几倍,用96÷24即可;
③要求大豆的面积是玉米嘚百分之几用24÷96即可;
④要求大豆的面积与玉米的面积的最简整数比,用24:96再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的除法忣应用;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比的意义.
根据题意,由给出的条件结合要求的问题,找出计算方法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豆是粮食作物还是油料作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