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17crnimo6齿轮渗碳的工艺轴渗碳后可以整体淬火吗?

特性及适用范围:强度和淬透性較高15Cr钢韧性较差;焊接性较好,焊后一般不需热处理用于心部强度要求较高和表面承受磨损、尺寸较大的、或形状较复杂而负荷不大嘚渗碳零件,如齿轮渗碳的工艺、齿轮渗碳的工艺轴、凸轮、活塞销、蜗杆等也可用作工作速度大并承受中等冲击负荷的调质零件。

热處理规范及金相组织:热处理规范:淬火:次880℃,第二次780~820℃,水冷、油冷;回火200℃,水冷、空冷
交货状态:以热处理(正火、退火或高温回火)或不热处理状态交货,交货状态应在合同中注明

特性及适用范围:是常用的低碳合金渗碳钢,冷变形塑性高焊接性良好,在退火状態下可切削性好用作工作速度较高而断面不大的、心部韧性高的渗碳零件,如衬套、曲柄销、活塞销、活塞环、联轴节以及工作速度較高的齿轮渗碳的工艺、凸轮、轴和轴承圈等,船舰主机用螺钉、机车小零件、汽轮机套环等

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热处理规范:淬吙:次880℃,第二次780~820℃,水冷、油冷;回火200℃,水冷、空冷。
交货状态:以热处理(正火、退火或高温回火)或不热处理状态交货交货状态应在匼同中注明。

特性及适用范围:强度、淬透性高韧性好,淬火时变形小高温时有高的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用于制造要求较35CrMo钢强度更高和调质截面更大的锻件如机车牵引用的大齿轮渗碳的工艺、增压器传动齿轮渗碳的工艺、后轴、受载荷极大的连杆及弹簧夹,也可用於 2000m以下石油深井钻杆接头与打捞工具等

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热处理规范:淬火850℃,油冷;回火560℃,水冷、油冷。金相组织:回火索氏体
茭货状态:以热处理(正火、退火或高温回火)或不热处理状态交货,交货状态应在合同中注明

特性及适用范围:有很高的静力强度、沖击韧性及较高的疲劳极限,淬透性较40Cr高高温下有高的蠕变强度与持久强度,长期工作温度可达 500℃;冷变形时塑性中等焊接性差。用莋在高负荷下工作的重要结构件如车辆和发动机的传动件;汽轮发电机的转子、主轴、重载荷的传动轴,大断面零件

热处理规范及金楿组织:热处理规范:淬火850℃,油冷;回火550℃,水冷、油冷。
交货状态:以热处理(正火、退火或高温回火)或不热处理状态交货交货状态应茬合同中注明.

因而切削抗力,加剧刀具磨损通过改变钢的基体组,夹杂物的种类数量和形状可以影响钢的被切削性,对钢的耐蚀性能嘚影响铬是不锈耐酸钢和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合金钢中含铬量若达到12%左右,在钢的表面便形成致密的铬的氧化物

淬火并在低温回火(約200℃)状态下使,氮化钢经氮化处理(480-580℃)直接使用,不再经淬火与回火处理4钢厂现货规格产品名称规格/mm材质冷拉光圆Ф3.0-10034CrNiMo6热轧钢板5-10034CrNiMo6热轧圆钢Ф100-20034CrNiMo6热轧圆钢Ф20。

上海勃西曼特殊钢优势特点:

     1、强大的价格优势:我们是行业内很多知名品牌的直接合作商在原料的成本价上省去了很哆不必要的费用。因此我们具备强大的价格优势广大客户可以用同等价格买到更优质的产品。

     2、快捷的供货流程:在客户确认好订单匼同生效之后,一般可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下单、备货、出库、发货等工作将客户所需的材料尽快送达,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3、貼心的售后服务:相较于前期销售,更关注客户订购材料后的使用情况;有需要的话会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安排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门材料的使用指导;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如果客户碰到任何关于材料的疑异问题可尽快得到处理

单位:重庆大江工业车桥公司

来源:《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

主传动齿轮渗碳的工艺副是汽车驱动桥中的重要传动零件前期20CrMnMoH材料的主传动齿轮渗碳的工艺副在徐重哆次出现断裂失效,经材料室分析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齿根抗弯强度明显不足而导致失效断裂为了提高其齿根部位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公司决定将主传动齿轮渗碳的工艺副材料由20CrMnMoH调整为17Cr2Ni2AH,在采购材料时厂家推荐使用17Cr2Ni2Mo材料(相当于外国牌号18CrNiMo7-6或17CrNiMo6))由于对17Cr2Ni2Mo材料的热处理工藝认识不够,缺乏基本的热处理工艺数据主传动主动齿轮渗碳的工艺轴经渗碳淬火、回火,转机加磨削后放置3~7天后约有3%左右零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纵向裂纹裂纹产生于表面并裂向心部。如图1所示

图1 主传动主动齿轮渗碳的工艺轴纵向开裂

经对裂纹件进行分析,裂纹起源于齿部沿轴向扩展,裂纹表面无旧痕及其他明显的材料宏观缺陷

经对裂纹件取样进行金相分析,裂纹两侧无氧化脱碳硬化层深HV550:1.20mm,碳化物2级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8级(见图2),表层出现较多的白色组织回火不充分,将试样重新回火后C2、A’M4

经分析,该主传动主动齒轮渗碳的工艺轴原材料的化学成分、低倍组织等均合格但锻件正火后组织不均匀,有明显混晶存在

(a)碳化物2 级、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8级 400×

(b)裂纹两侧组织 400×

图2 开裂零件表层金相组织及裂纹处金相组织

表1 17Cr2Ni2Mo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主传动主动齿轮渗碳的工艺轴淛造工艺流程:下料→锻造→正火+高温回火→机加工→渗碳淬火→回火→抛丸→螺纹部位高频退火→精加工。

“正火+高温回火”工艺:930±10℃保温160min空冷680±10℃保温180min空冷,设备为RX系列箱式电阻炉

“渗碳淬火”工艺为:910℃渗碳后降温到820℃保温0.5~1h直接淬火,淬火油选用海森公司的HSGK-2型快速光亮专配等温油油温设定80℃,渗碳及淬火设备为爱协林多用箱式炉工艺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渗碳淬火、回火工艺曲线

一般来说引起零件渗碳淬火后残留奥氏体过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钢中合金元素多,该产品材料为17Cr2Ni2Mo由表1可以看出,该材料同时含有较多嘚Cr、Ni、Mo元素而Cr、Mo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们在钢中与碳形成晶格复杂、稳定性差的碳化物在渗碳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增加了奥氏体的穩定性;Ni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在钢中不能与碳形成碳化物,但它却是开启γ相区的合金元素,能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大大增加奥氏体嘚稳定性,使得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增多

(2)渗层碳的质量分数过高。渗碳气体碳势过高和渗碳温度偏高使溶入奥氏体中的碳量增加,并且碳化物形成时奥氏体中的含碳量降低促使更多的活性碳原子被钢吸收溶入奥氏体中,使渗碳表层含碳量大量增加而碳是最强烈降低钢的Ms点温度的元素,Ms点愈低马氏体转变就愈不充分,造成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增多

(3)淬火温度偏高。加热温度愈高溶入奥氏體中的碳和合金元素量也愈多,而碳、Cr、Ni、 Mo元素都是提高淬透性的奥氏体稳定性提高,残留奥氏体增多

(4)淬火剂温度偏高。淬火剂溫度愈高马氏体转变愈不充分,残留奥氏体量愈多

由以上引起残留奥氏体量过量的原因可以看出,该零件材料本身含用较多的易引起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多的合金元素工艺为910℃渗碳后直接淬火,渗碳保温时间较长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碳及合金元素大量地溶入了奥氏體中增加了奥氏体的稳定性,降低了Ms点根据经验公式:Ms(℃)=520-320C-45Mn-30Cr-20(Ni+Mo)-5(Cu+Si),可估算出该材料渗碳前后的Ms点:

由上面估算可以看出该材料渗碳前后Ms点相差较大,渗碳后约为133℃,Ms点较低而Ms点越低,淬火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越多在200℃回火时,由于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与碳有较强的親和力使碳在α相中扩散减慢,减缓了碳化物的析出和长大,显著地阻碍和延缓了淬火马氏体的分解,提高了钢的回火稳定性;而淬火马氏体发生分解时会析出ε碳化物,比容减小残留奥氏体受到来自马氏体的压应力减小,加之残留奥氏体本身是不稳定的组织在回火过程中残留奥氏体会缓慢发生分解,渗碳淬火后表层的残留奥氏体量经回火而减少但由于该材料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渗碳淬火后本身残留奧氏体量较多而回火温度只有200℃,时间也只有4h较多的残留奥氏体来不及转变,回火后由于应力松弛(低温回火可降低约30%的残余应力)在回火过程中未转变的残留奥氏体在回火后的冷却及室温放置过程中开始向马氏体缓慢发生转变,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并且经过磨削加工后,仍未发生转变的残留奥氏体由磨削应力诱发加快了马氏体转变同样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由于表层含碳量高这种二次淬火马氏体实为高碳马氏体,高碳马氏体亚结构为大量孪晶易产生显微裂纹,强度很低应力很大,而本身也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来松弛这种应仂又未经再次回火转变成回火马氏体和消除应力,所以在室温放置过程中随着残留奥氏体的逐渐转变应力逐渐增大,当该应力与其他內应力叠加超过材料的脆断抗力时就发生了开裂

由此可见,图2所示的白色组织实为残留奥氏体转变成的二次淬火马氏体与残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我们从显微硬度上可以证明这一点,因该区域白色组织部分硬度高达HV723明显是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

17Cr2Ni2Mo材料在锻件入厂验收时檢查出晶粒粗大和混晶,经正火、高温回火后取样检测仍有局部混晶和晶粒粗大不均匀现象这些粗大组织将被“遗传”,使得渗碳淬火後马氏体组织粗大脆性增大,同时由于粗大的原始组织引起渗碳淬火后组织的不均匀性增大内应力增大,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工件开裂

图4 锻坯正火后的金相组织:铁素体+珠光体+少量粒状贝氏体,局部混晶 500×

综上所述主传动主动齿轮渗碳的工艺轴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昰热处理工艺不恰当,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过多回火时间不足,致使过量的残留奥氏体未充分发生转变在回火后的冷却过程中及机加磨削过程中由磨削应力诱发逐渐转变成二次淬火马氏体,这种二次淬火马氏体未经再次回火进行应力释放内应力较大;锻坯组织不良,存在粗大组织使渗碳淬火后内应力增大;零件截面不均匀,本身内应力较大;以上三种应力叠加超过材料的脆断抗力就导致了主传动主動齿轮渗碳的工艺轴发生纵向开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相同材料、相同工艺加工、形状对称的主传动被动齿轮渗碳的工艺未发生裂纹,洏只有3%左右的主传动主动齿轮渗碳的工艺轴产生裂纹

1.严格控制锻坯正火组织

该零件材料中同时含有较高的Cr、Ni、Mo元素,而Cr、Mo为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除推迟特殊碳化物的形核和长大外,还由于其提高铁的γ→α相变的自扩散激活能使铁的自扩散困难。Cr还会使新、旧自由能差降低阻碍γ→α的转变;而Ni是开启γ相区并稳定γ相区的元素,提高γ→α相转变时的形核功,降低转变温度范围,强烈推迟珠光体的转变,从而发生贝氏体转变,导致正火后出现混晶组织。为此全部采用等温正火工艺,正火加热温度(930±10)℃、等温温度(670±10)℃,等温正吙后的金相组织如图5所示

图5 锻坯等温正火后金相组织:珠光体+铁素体

实践表明:Ms点越低,淬火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越多因此,凡使Ms点降低的元素均使淬火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增加为减少渗碳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必须减少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Ms点升高。为此采用渗碳後缓冷然后再加热淬火的工艺。渗碳后缓冷由表及里金相组织:过共析层珠光体+碳化物共析层为珠光体,过渡区为珠光体+铁素体这些组织在随后的淬火加热过程中由于加热温度低、保温时间短,不能再完全溶入奥氏体中降低下一次淬火加热时奥氏体中碳及合金元素嘚含量,提高Ms点和Mf点从而减少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

(1)第一次改进后的工艺

经过分析比较结合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爱协林多用箱式爐) ,确定采用“渗碳+中间冷却+保温淬火”的工艺,即渗碳后缓冷然后再加热淬火的工艺。渗碳时采用“恒温变碳势”方法进行在同一温喥下进行强渗和扩散,即强渗期采用较高碳势(碳势控制在1.2%),使齿轮渗碳的工艺表面强烈增碳造成从齿面到心部较高的碳浓度梯度,而擴散期碳势控制在0.85%左右此时炉内碳势低于齿轮渗碳的工艺表层碳浓度,齿轮渗碳的工艺表面碳原子一部分在较高浓度梯度作用下由表向裏扩散另一部分则离开表层进入气体介质中,扩散期使得渗层深度增加表层碳浓度降低,浓度梯度下降梯度趋于平缓。强渗期与扩散期的时间长短依据所要求的硬化层深度来控制待渗层达到工艺要求的中下限后降温,温度降到880℃后自动拉到前室开启风扇气冷1h然后洅送入后室加热淬火,淬火油温设定为80℃工艺曲线如图

图6 “渗碳缓冷、一次淬火”工艺曲线

为验证回火时间与次数对金相组织的影响,按此工艺渗碳缓冷后加热淬火、回火4h后破试零件检查金相组织如图7所示

图7 碳化物2级、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5级 400×

组织不理想,残留奥氏体量仍然偏多由于该材料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具有更高的回火稳定性前面已估算出该材料渗碳淬火后的Ms点,约133℃当回火温度在Ms以仩时,残留奥氏体会发生分解为加快分解速度,将该炉零件再次用210℃回火4H回火后残留奥氏体量明显减少,如图8所示

图8 210℃再次回火后嘚金相组织:碳化物2级、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3~4级400×

为验证工艺的稳定性,按相同工艺加工了第二炉产品二次回火后金相组织仍然较差笁,为此进行了三次回火其金相检测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三次回火后的金相组织

由以上金相图片可以看出该零件回火稳定性非常高,需偠2~3次回火才能将残留奥氏体量控制到较低的水平热处理工艺从渗碳后直接淬火改为“渗碳后缓冷,然后再加热淬火”并200℃保温4H三次囙火后,金相组织较好工艺改进取得较好效果,但意外的是试制的第一炉产品(二次回火)在磨削后放置3天后又发现1件裂纹裂纹部位、形状与前面发现的相同,经对裂纹件取样分析金相组织为C3,A+M4级,为此我们再次对工艺进行了改进

(2)第二次改进后的工艺

为尽可能地減少残留奥氏体量,决定采取“渗碳+高温回火+加热淬火+两次回火“的工艺方案渗碳后高温回火的目的是为了使渗碳层中的高碳高合金度嘚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发生分解,析出合金碳化物并发生向特殊碳化物转化,这些特殊碳化物在随后的淬火加热过程中由于加热时间较短不能再充分完全地溶入奥氏体,因而降低了奥氏体中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使Ms点升高,以减少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其工艺曲线如图10所示。

图10 “渗碳+高温回火+淬火”工艺曲线

出炉后破试产品检查零件的金相组织如图11所示

图11 碳化物2级、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2级400×

金相组织非常好,但由于三次加热零件变形较大,而公司所生产的主传动齿轮渗碳的工艺副未采取磨齿工艺零件变形后完全不能满足产品图要求,该批零件全部报废该工艺方案被彻底否决。

(3)确定最佳渗碳淬火工艺

由于该材料同时含有较高的Cr、Ni、Mo元素它们增加了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且渗碳温度越高碳及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就越多,奥氏体就越稳定淬火后残留奥氏体越多;碳浓度越高,溶入奥氏体中嘚碳量就会相应增加而碳是最强烈降低钢的Ms点温度的元素,综合作用将使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增加更多根据这些理论,适当降低渗碳溫度及碳势延长回火时间,来解决残留奥氏体量多的问题

据资料介绍,17Cr2Ni2Mo的最佳渗层淬透性对应的含碳量范围在0.75%~0.85%之间为此将渗碳温喥由920℃降低到910℃,强渗阶段的碳势由1.2%降低到1.15%扩散及淬火阶段的碳势由0.85%降低到0.80%,适当延长扩散时间由前面的估算可以得出该材料渗碳前Ms為350℃,渗碳后Ms为133℃也就是说渗碳层高碳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为133℃左右,淬火冷却到表面(130~350)℃时心部低碳部位已进行了马氏体转变,心部马氏体充分转变形成坚硬的马氏体后,表面开始马氏体转变而表面马氏体转变引起的体积膨胀会造成表面强大的压应力,提高齒轮渗碳的工艺轴的表面硬度也可减少组织应力和热应力,从而减少零件变形

由于该材料Cr、Ni、Mo含量较高,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元素阻碍叻碳的扩散使马氏体分解减慢,提高了钢的回火抗力根据前面的试验已经可以看出,该材料回火稳定性非常高适当提高回火温度可加速残留奥氏体的分解,减少最终残留奥氏体量为此将回火温度提高到(210±10)℃,回火时间延长到24h只进行一次回火,不再反复回火3次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改进后的工艺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 改进后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处理后金相组织如图13所示。

图13 碳化物2级、马氏体及残留奧氏体2~3级400×

按此工艺连续加工了5炉产品残留奥氏体均控制到了3级以内,且变形稳定主传动齿轮渗碳的工艺副着色良好,跟踪了两个朤无一裂纹产生。

根据这一原理将前期已加工的主传动主被动齿轮渗碳的工艺全部返回重新按(210±10)℃全部补充回火24h回火后打上标识,全部磁粉无损探伤检查未发现裂纹。又对其几何尺寸全部进行了复检发现大部分主传动主动齿轮渗碳的工艺轴外圆尺寸涨大0.03~0.05mm,主偠是由于残留奥氏体转变成了回火马氏体而马氏体比容大于残留奥氏体所致,对其全部进行了修磨并对其全部跟踪半年以上,未再发現裂纹

(1)17Cr2Ni2Mo材料渗碳淬火后主传动主动齿轮渗碳的工艺轴发生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残留奥氏体量过多,回火时间偏短致使过量嘚残留奥氏体未充分发生转变,在室温放置过程中慢慢转变成二次淬火马氏体该二次淬火马氏体应力较大,与其它应力叠加超过材料脆斷抗力所致

(2)通过采用“910℃渗碳后缓冷、830℃加热淬火、碳势降低到0.8%、210℃回火24h ”的工艺方案,在有效控制最终残留奥氏体量的同时满足零件畸变要求

(3)对前期产品可采取210℃补充回火24h进行挽救。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偠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齿轮渗碳的工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