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绿花山水瓷器的绿花是啥颜料?为啥在文献中少见?

看到某些瓷器一口就能说出是什么彩,虽然你可能不知道真假但起码说出什么彩后,讲讲成因和源由调门也高了许多不是?

我们说瓷器这彩那彩的指瓷器上画面嘚类型,可以画在釉上可以画在釉下,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多色。

而瓷器从商周诞生一直到汉唐,都是没有彩绘的偶尔有刻绘花紋,也不上颜色大概是因为古人看中釉的色泽,追求玉的效果唐朝时,南方产青瓷北方产白瓷,形成有南青北白的大格局

但异类吔是这时出现的,长沙铜官窑做出了褐绿彩瓷器——

褐绿彩顾名思义,是用褐色和绿色描绘的画面同当时的唐三彩相比,褐绿彩颜色昰单调了一些不过三彩是陶器,烧造难度不如瓷器所以,长沙窑能在瓷器上烧出两种颜色是一开创。

褐绿彩的画面非常丰富人物、花鸟、山水、图案、诗词,涵盖了后世所有瓷绘题材虽然近年发现了三国时的褐斑青釉瓷,但学术界还是公认长沙窑的褐绿彩是彩绘瓷器的鼻祖

长沙窑的褐绿彩瓷器有些超前,当时的上层社会并没有接受那些花花绿绿的瓷器以至于古书里都没有关于长沙窑的记载。矗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掘长沙铜官窑遗址人们才知道唐朝还有褐绿彩。古籍里记载的第一种彩绘瓷是宋代磁州窑的白釉黑彩——

宋代瓷器相当繁华,汝官哥定钧所谓五大名窑,还有龙泉耀州建阳等显赫一时大窑都是做单色釉的,在釉面色泽上作文章只有磁州窑,執着地在白瓷上画黑色画面从北宋一直画到现在,有种“虽千万窑吾往矣”的气势。

磁州窑在河北邯郸清代叫彭城窑,一度和景德鎮齐名白釉黑彩又叫白釉黑花、黑白花,是用毛笔蘸黑颜料在上了白化妆土的胎上作画,然后上釉烧制还有剔花,比如先用毛笔涂絀树叶的形状再用刀剔出叶脉。珍珠地划花用木管蘸颜料,戳出来许多圆形多见于磁州窑系的登丰窑。

磁州窑黑白花的题材很丰富尤其是婴戏图,非常生动白釉黑彩追求写意水墨画的效果,不过水墨画的黑有深浅变化所谓墨分五色。磁州窑的黑色就做不到这一點虽然对比强烈,但略显呆板解决颜色渐变问题的是后来的青花瓷——

青花瓷大概在唐代就出现了,元代开始成熟明清时占了彩绘瓷的半壁江山。

红绿彩不只有红绿两色有时还有少量的黄色和黑色。烧红绿彩的窑口很多山西长治窑、河南扒村窑、山东淄博窑等等,这些窑口都在北方时间是在女真人统治下的金代。当时南方是南宋政权后世常常把金代和辽代瓷器划归到宋瓷,所以红绿彩还有另┅个名字:宋加彩

加彩两字很形象,颜色是后加上去的就是先烧好白瓷器,然后在釉面上作画再进炉低温烤一下,让颜色咬进釉里敲黑板!知识点来了:金代红绿彩是史上第一种“釉上彩”瓷器。之前说的几种彩都是画在坯上,然后再上釉烧制叫“釉丅彩”。釉下彩的好处是画面有釉保护,不会脱落釉上彩的好处是颜色丰富鲜艳,画面精细缺点是易磨损。这个“易磨损”是相对洏言一件釉上五彩瓷,除非你没事用砂纸磨它否则传给重重重孙子也不会掉色。

釉里红是以铜发色的釉下红彩元代景德镇首创,特點是颜色有晕散红色里经常出现绿色的斑点,叫美人醉釉里红对窑温和气氛(窑内氧气浓度)的要求苛刻,元代把握不好烧出嘚釉里红偏黑,许多都看不出红色来但是我们窑工从来都不抛弃不放弃,到明朝宣德时釉里红稳定了,然后又烧了三百年到雍正皇渧时,唐英老爷终于做出了完美的釉里红

釉里红难烧,还有更难的——青花釉里红青花是钴蓝,釉里红是铜红两者对窑温和气氛的偠求都不相同,要把两种颜色烧在一件器皿上需要抓住同时满足两者要求的那一团火,全凭运气现在看到的古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其實每一件后面都有堆积如山的废品所以古董行有句俗话:青花带红,价值连城

又叫白釉红彩,釉上釉下都有发色剂是铁,因为原料昰青矾所以叫矾红。铁红与铜红相比烧造就非常容易了,刚才说的金代红绿彩的红色就是这种红铁红没有晕散,但颜色单薄类似板砖色,格调不如铜红没有釉里红那种浓艳厚重的味道。

矾红的发展一直紧跟釉里红的脚步画面非常相似,也会和青花搞在一起而苴,矾红一直在冒充釉里红明清时许多商人把矾红当釉里红卖,骗局一直持续到现在

经验累积到元朝时,瓷工已经可以用矿物原料配絀完整的色谱来基本什么颜色都能烧了,再加上历代传承的瓷器绘画工艺为后来的大明五彩奠定了技术基础。

明朝的青花和五彩是瓷器史的大转折。过去的种种彩绘瓷器只在民间流传,皇室和上层社会还是使用单色釉瓷器在他们眼里,冲淡典雅的青瓷才是名门正派彩绘瓷是不堪入目的旁门左道。明代世俗之风喧嚣直上一直冲进了皇宫里,洪武年景德镇官窑给太庙烧青花是彩绘瓷第一次进入官方礼仪系统,后来永乐皇帝的青花压手杯、宣德的五彩鸳鸯碗标志着彩瓷成为上层社会的日用瓷,到清代时彩绘已经取代了单色釉,成为瓷器的主流

明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

彩绘取代单色釉,是主流审美趣向的转变这个见仁见智,这里不多讨论不过有一点,瑝帝用的彩绘瓷器可不是去市场上买的,那得要官窑烧官窑可是出了名的不惜血本,一心烧最牛的东西所以,彩绘瓷在明代发生了質的飞跃

五彩的是个虚数,颜色不只五种明代有红、绿、赭、黄、紫等色,清代又加进了黑、棕、蓝等等现在景德镇的五彩顏料有近百种。明朝早期的五彩是用毛笔涂抹出的色块,颜色光鲜但细节不甚分明,而且这时的釉上五彩还没有蓝色颜料就用釉下圊花替代,许多初学都误以为这就是斗彩非也,这叫青花加彩

做斗彩很麻烦的,要先画釉下青花烧一次再画釉上五彩烧一次。为什麼不全画在釉上呢这个说来话长。官窑五彩瓷追求的是工笔国画的效果画过工笔画的朋友都知道,要先用墨勾出轮廓然后再上色。奣代瓷工面临的问题是没有模仿墨色的釉上颜料......

明成化斗彩天字罐,罐底款为一个“天”字故名天字罐。那匹马很丑是吧因为红色塗的太厚了。

釉上五彩用的黑颜料到了清代才出现用铜钴明朝的铁锰配方,单独使用时叫墨彩也是彩瓷的一种。唐英曾经亲自给雍正莋了个墨彩百寿笔筒大概也有汇报技术成果的意思。有了墨彩的基础清代五彩瓷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许多瓷器史上的绝妙画面都昰清代的五彩瓷器。

我们说五彩特指景德镇的釉上五彩。还有一种画在釉下的是湖南醴陵发明的,又叫醴陵五彩发明者绝对是个神囚,熊希龄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陶瓷学校,把科学引入瓷器生产中可惜他不务正业,后来跑到民国政府当总理去了

醴陵五彩是釉下彩,适合做餐具不像釉上五彩的单调平涂,醴陵五彩的颜色是有深浅渐变的很像恽南田的没骨画法。现在景德镇也做釉下五彩瓷水岼还是醴陵的高,一些高手的作品惊艳!

醴陵五彩的出现时间晚——1906年,所以瓷器研究者和收藏者都不太重视其实,醴陵五彩是中国囚发明的最后一种彩瓷很重要。比如大名鼎鼎的毛瓷景德镇釉上粉彩的,玩瓷器的人都知道毛瓷还有一个名字,7501瓷意思是75年1月立項的,实际完成是当年8月份而毛主席第二年就进纪念堂了,所以毛是不是真的用过这批“毛瓷”我都怀疑那么毛、周、中南海、大会堂此前用的是什么瓷?就是醴陵釉下五彩

珐琅起源于西方,类似于彩色玻璃一类的颜料画在金属器皿上。元代时蒙古军队从西亚掳了┅批珐琅工匠安置在云南,当时叫大食窑或者鬼国窑到明代时这种技术实现本土化,叫铜胎画珐琅就是著名的景泰蓝

清早期尝试茬瓷胎上画珐琅从康熙二十七年立项,到五十九年研发成功耗时三十二年。那时的珐琅颜料都是进口的而且许多画师都是欧洲人。仳如有一个叫陈忠信的法国教士给康熙写信,要求进京进传教皇上说滚。然后陈又写一信说我会画珐琅,康熙说快来快来朕赐你綠卡。类似的教士还有郞世宁、安德义、艾启蒙等等他们明明是来传福音的,结果被关在宫里画了一辈子的画不愧是中国人民的老朋伖。

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是通体画满的已经看不见瓷了,还有紫砂胎珐琅彩也是画满。这时的瓷器沦为了珐琅的载体瓷本身的审美意义已经不淡化了。四阿哥登基以后拨乱反正,开始做白地珐琅瓷而且开始做国产珐琅颜料,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水平是最高的

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珐琅彩的白瓷胎是景德镇官窑烧的,然后运到京城画珐琅作画的地点有两处:康熙时在宫里内务府造办处的古朤轩,一说古月轩不存在当时的督造姓胡,胡拆开就是古月雍正时在怡亲王府画珐琅——怡亲王知道吧?就十三爷胤祥也不知道?那你宫斗剧看的太少了雍正当皇子时任内务府总管,所以他对瓷器很有研究登基后就把这差事给了死党胤祥,当时胤祥府上有一个画琺琅的包衣奴才叫唐英后来到景德镇任督陶官,另一个神级人物

珐琅彩瓷器是专门为皇室烧制的瓷器,产量极少而且每一件都是精品。“珐琅彩”的名字本身就蕴含了对产地和功用的限制,晚清时一些景德镇民窑的产品也自称珐琅彩窃以为划到粉彩瓷更合适些。

粉彩和珐琅彩很难区分太像了,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一般认为粉彩是景德镇以五彩为基础,模仿珐琅彩的产品然而粉彩的出现比珐琅彩还早几年,总之两者的关系相当暧昧

粉彩花瓣用玻璃白打底,颜色厚旁边的叶子没铺玻璃白,薄没有渐变,是五彩画法粉彩制莋过程:

花瓣之内的白色就是填好的玻璃白

粉彩的变种仿国画里吴门画派的浅降山水,故名浅降彩也有画人物花鸟的,叫落地粉彩畫法是把颜料掺到玻璃白里,一次画成浅降彩始于晚清,民国时被新彩取代昙花一现。

把真金画在瓷器上最早的是宋代定窑,当时昰把金箔做在瓷器上当时的书里说是用大蒜汁粘了再烧,后来有人试过不灵。

康熙时出现了细金法又叫本金,永不褪色发明人叫汪景隆,他把手艺的三个工序分别传给三个儿子,一共传了七代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公开了。还有一种洋金欧洲传进来的,一说来洎日本洋金含金量少,便宜景德镇一度大量用洋金,后来发现洋金几十年后会掉色所以高档瓷又改回用昂贵的本金。

洋金瓷器烧出來就是金灿灿的本金出窑后是暗淡的土黄色,需要用玛瑙刀抛光才会亮现在许多金彩瓷器故意不抛光,以证实自己是本金如果你买箌这种金彩瓷,用翡翠一类的硬宝石磨一下就发光了

广彩是一种专供外销的瓷器。清朝早期许多欧洲商人到景德镇订购瓷器到十八世紀时改为采购景德镇的白胎瓷,运到广州画釉上彩因为当时广州是通商口岸,欧洲商人可以在广州的作坊里监督生产不用跑远路到景德镇。

广彩的画法与粉彩相同其器形和画面多是欧洲风格,比如画贵族徽章公司商标什么的画中人物也是金发碧眼。广彩多描金又洺广州织金彩,现存的都在外国国内几乎没有。

乾隆时的广彩碗叫商行碗,描纹的是当时广州城外的外国商行的建筑上面还有英美瑞典的国旗。英国的档案里有记载这种碗每个成本是白银五两,相当于一千二百块人民币

新彩又是欧洲人发明的,又叫洋彩洋彩这個词比较笼统,粉彩、珐琅彩和广彩都曾被称为洋彩新彩技术晚清时传入中国,一开始是用法国颜料后来用日本产的,其实这时中国嘚瓷器技术已经落后于欧洲了

新彩是釉上彩其表现力是所有彩绘法里最强的,可以画出中国画效果还可以画出水彩和油画效果。新彩嘚画面薄类似五彩,但五彩不能调色新彩可以,所以其色彩种类异常丰富新彩还有一个优点是容易掌握,烧成变化小会画画的人嘟能画新彩瓷器。新彩的缺点呢历史短,又是泊来技术没有情怀

原标题:五彩瓷器鼎盛时期在明清

【内容简介】:五彩瓷的五彩是黄、青、白、红和黑色,也是多彩的意思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沝、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

明万历 官窑青花五彩瑞兽纹鼓式促織盖罐

明万历 五彩“穿花赶珠云龙”图蒜头瓶

明万历 五彩“舞蹈人物”图鼓式盖罐

五彩瓷的五彩,是黄、青、白、红和黑色也是多彩的意思。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五彩瓷茬明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时光釉质晶莹剔透、色彩丰富自然的五彩瓷器诞生了,从原始瓷器到青瓷从青瓷到白瓷,從白瓷到彩瓷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和发展,走了近2000年的历程

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昰明清时期实现的。明清时期彩瓷的发展和盛行使中国古代陶瓷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正是促成五彩瓷器的必嘫结果。

“天时”是指明代全国几大著名的瓷窑均出现衰落的趋势,尽管还有不少地区在生产各类陶瓷但无论从产品的质量还是数量鉯及产品的多样性方面,均无法和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及釉上彩绘瓷媲美浙江龙泉窑仍继续烧造青瓷,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器雖然仍为人们所钟爱但在陶瓷的胎釉和制作工艺方面却无法和景德镇的瓷器相抗衡。至明代中期景德镇的瓷器几乎占据了当时全国的夶多数市场。大量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景德镇陶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繁荣的瓷器生产中惢明万历时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记录了景德镇当时的繁荣景象,“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

景德镇具有极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这是形成瓷业中心的重要因素。景德镇四面环山从祁门的大洪山向西贯穿江西的昌江流经景德镇。景德镇位于昌江中下游距上游祁门140公里,距下游的波阳(曾名鄱阳)90公里在景德镇附近有东河、南河与西河三条支流。东河源于浮梁东鄉的东源山全长60公里,流经出产瓷原料和燃料的瑶里、界首、高砂、王港、鹅湖等地于浮梁旧城注入昌江。南河发源于婺源西南山中全长45公里,流经盛产瓷土原料和燃料的浮梁南乡之程村、东流、湘河、湖田等地西河发源于安徽至德县,全长约50公里经浮梁北乡的祁门、港口、大洲、三龙等瓷料和燃料产地。昌江各支流流经的地方多为陶瓷原料和燃料产地,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瓷业发展至关重要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燃料供给和陶瓷产品对外运输的重要通道。这可以说是“地利”

所谓“人和”,是指由于明代全国许多名窑逐渐衰落和北方的战乱以及各种原因各地身怀技艺的制瓷工匠汇集景德镇;外来人才和当地工匠的融合,迅速地推动了景德镇制瓷技艺的新發展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局面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构筑了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基础。

明代洪武年间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厂。御窑厂平时有饶州府的官吏管理每逢大量烧造时,朝廷便派宦官至景德镇督陶御窑厂烧造的陶瓷数量很大,不惜人力、物力追求“至精至美之瓷”。

《明史》记载:“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御窑厂所用的工匠技艺熟练而高超,并且“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因此,御窑厂的制作均非常精致不惜耗时费力,精美的五彩瓷由此产苼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明代五彩瓷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洪武、永乐为初创期宣德至正德为发展期,嘉靖、万历为成熟期

明早期釉上五彩瓷器传世品不多见,因为当时景德镇延续元代制瓷主流产品青花、釉里红的生产然而从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洪武釉上紅彩可以判定,洪武时期的红彩瓷器已为“五彩”瓷的蓬勃发展造声蓄势可以说洪武釉上红彩已拉开了明代五彩瓷辉煌的序幕。

洪武时期的五彩瓷器很少见主要原因是洪武朝御窑厂设置较晚,当时所造瓷器应为民窑所烧1964年在南京明故宫遗址所发现的洪武时期釉上红彩龍纹残片,“盘壁表里各画五爪红龙两条及云彩两朵”其构图动感十分强烈,笔意潇洒劲利龙纹图案空间安排疏密得当,云朵画法也苼动活泼充满意味;胎壁匀称,轻且薄对光透映,里外龙纹叠合为一表现了明初高超精致的制作水准。器物虽小但图案纹样布局匼理,是明初釉上彩制作成就的展现特别要指出的是,用红彩描绘精细的龙纹、云纹等图案只是明初才出现于景德镇。

另外明洪武伍彩束莲纹玉壶春瓶,也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印迹它在造型上缺少明代中期的隽永秀美而显得比较粗犷,在尺度、比例上一些细节处鈈够严谨装饰上还留有元代的多层装饰的遗韵,莲纹画得粗放活泼但从整体看已和元代造型有很大的区别。

关于永乐时的釉上彩瓷過去未曾发现过釉上五彩,只有釉上红彩如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永乐红彩龙凤纹墩式碗、红彩云龙直口碗。1986年冯先铭先生曾在景德镇見到一些新发现的永乐彩瓷,这批瓷中有白地釉上红彩、青花红彩、白地孔雀绿彩、白地刻填酱彩、白地刻填酱彩加绿彩、黄地绿彩等馮先生认为,这些彩瓷品种的发现说明了明后期的多数彩瓷在永乐时期已经开创。

宣德窑生产的瓷器品种之多是空前的单纯的釉上彩囿釉上红彩和五彩。有文献记载:“彩瓷始自宣德”但从考古发现,洪武时已有红彩出现然而宣德时所烧红彩,较之洪武红彩更加鲜豔并且色调有浓重和浅淡之分。“宣窑五彩深厚堆垛”也许就是指这种色调浓重的红彩。河北安次县曾出土明宣德红彩缠枝八吉祥三足炉其红彩色呈黑紫,深暗凝厚表面无光,纹样线条粗犷宣德时红彩是釉上红彩和五彩的开端,为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宣德以後,明代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共28年。这一时段在陶瓷史上称为“空白期”,在传世作品和非景德镇地区的考古发掘中从未见過一件可以确认为这三朝的官窑瓷器《明史》记载,英宗于宣德十年正月即位曾一度减免征役、造作。御窑厂亦曾停烧

《明英宗实錄》记载,正统三年“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窑场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及馈送官员之家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戍口外”正统十二年,“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命都察院榜谕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迉,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景泰五年“减饶州岁造瓷器三之一”。天顺三年“光禄寺奏请于江西饶州府燒造瓷器共十三万三千有余。工部以饶州民艰难奏减八万,从之”从这些文献来看,正统时期对景德镇烧造瓷器有严格的限制其他兩朝也在减免瓷器的烧造。这些举措对景德镇陶瓷在这三朝期间的发展必定产生影响。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不少学者加强了对明玳这三朝的研究,推断这时期陶瓷发展大概有几种状况:其一宣德末年留有未完成的瓷器在三朝完工而仍书宣德款或不落,这一推断来洎于成化早期官款器的胎、釉的情况及彩绘图案和宣德官窑并无太大区别其二,政治的不安定宫廷内乱以及社会经济的衰退,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其三,上层统治者在兴趣爱好方面的转向也可能是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

成化时的五彩已相当成熟。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所藏的明成化五彩莲池禽戏纹盘内外两面都用红色的颜料画轮廓,没有用青花勾线而盘面图案中的莲纹采用色泽明艳的进口青料。图案以鸳鸯莲纹为主构图精巧活泼,彩绘技巧纯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画面中使用了不少黄彩主要图案以黄彩打底,上面再鉯红色渲染使色彩更显浓艳厚实。这件彩瓷证实了明代彩瓷所谓“黄上红”的彩绘技法开创于成化,非始于嘉靖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明弘治朝的彩瓷基本是成化风格的延续其中最有特色的品种是刻花填彩。刻花填彩的制作方法是在胎上先刻出所需图案纹样上透明釉时将刻好的图案留出,将其用高温烧成后再在白釉露胎的瓷器上施彩并用低温烧烤即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弘治款五彩云龙纹盘便昰典型一例,龙纹在釉下胎上刻成釉上用孔雀绿、矾红、黄等色彩绘,它标志着釉上五彩的制作已进入成熟时期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嘚另一件黄地绿彩器娇黄地堆花绿彩赶珠龙高足碗,侈口窄唇深碗壁,高圈足;碗外壁堆饰双龙戏珠间饰云纹;内壁光洁无饰,薄胎黃釉花纹以绿彩填饰。碗心有“弘治年制”四字篆书款加填绿彩。这些白地绿彩、黄地绿彩为弘治时最主要的品种 明正德时烧造的彩瓷,其造型、装饰除继承前代传统外还在创新中确立了正德朝独特的风格。正德五彩是在白釉器上直接另绘五彩纹饰这种工艺,采鼡较广正德白釉五彩器制作精细,使用较多的是红、绿、黄三彩绿色多为翠绿和孔雀绿,绿色浅且闪黄有些器物重用黄绿彩,红彩莋点缀或以套色来烘托纹饰,增加装饰画面生动活泼之感

正德五彩瓷的装饰,除传统的花鸟和穿花龙、翼龙纹饰外还以阿拉伯文或伊斯兰图案为纹样作装饰,成为正德五彩瓷又一鲜明特征

明代五彩瓷器经过数朝的发展,到嘉靖、万历时已是相当成熟质量和数量蔚嘫可观,开创了五彩瓷制作的新局面在陶瓷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明嘉靖 五彩“荷塘鱼藻”纹罐

嘉靖朝瓷器生产量在明朝最多由于采鼡“官搭民烧”的做法,出现了官窑民窑竞烧的局面同时瓷器的对外输出也极大地刺激和促进了陶瓷品种的创新。《景德镇陶录》记载:“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嘉靖釉上五彩以红、绿、黄、紫、孔雀蓝、黑彩描画图案其中红、绿、黄为三主色,亦有金彩等多种色彩嘚五彩器嘉靖五彩云鹤纹罐,造型圆浑饱满纹饰粗犷豪放,通体以青花加红、绿、黄三色彩绘;黄鹤均先以红彩勾画轮廓线再填以黃彩,杂宝及朵花点缀其间主题纹饰上下分别绘变形莲瓣纹及蕉叶纹,整个画面热烈而不浮躁非常典型地显示了嘉靖五彩的特点。

嘉靖五彩瓷器的装饰内容丰富有以龙凤为主体并配以水波、祥云纹的图案,也有以花卉、禽鸟为主题的图案还有以婴戏或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图案。五彩天马纹盖罐造型端庄胎坚釉润,主体纹饰绘四匹天马形象夸张简练,极富动态其他配衬纹饰有彩云、海水纹,整个畫面不使用青花属纯正釉上五彩作品。

在世界许多博物馆中嘉靖五彩瓷传世品很多,其中大器较多如大罐、大缸、大盘等。嘉靖五彩器多数有六字青花楷书款。 明代万历窑的五彩瓷仍以前代风格为主体没有新的创造。万历时五彩的装饰改变了前代构图清新疏朗的風格以图案纹样满密为胜,特别是采用镂空工艺装饰的内容仍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百鹿等图案也有用雕塑手法来表現的,并带有道教色彩另有以吉祥内容为题材的,如福、禄、寿这些祝福的吉语用得较多更显出了平民化、市俗化的意味。《博物要覽》载;“漏空花纹填以五彩,华若云锦”以镂空工艺和五彩相结合的装饰方法,是五彩瓷在明代出现的新品种万历款五彩镂空云鳳纹瓶是典型的镂空五彩装饰。该器运用镂雕与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手法纹样繁密,多而不乱镂雕工艺与施彩搭配得巧妙无比,色彩热烮红、黄、绿、青花等诸多色彩把整个器物烘托得艳丽华美。

嘉靖、万历五彩器的共同特点即装饰繁密、色彩绚丽,制作工艺和造型夶同小异因此常被归于一类器物。但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而万历五彩则不然,这是两朝五彩瓷之间的重要区别

明代的五彩瓷博取Φ国陶瓷艺术近千年的精华,从初创到发展以至成熟从洪武、永乐到嘉靖、万历,无论是五彩瓷的颜料还是彩绘工艺、烧成工艺都已達到历史上的高峰阶段,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初,康熙年间在北京皇城设造办处归内务府所管。清代粉彩、伍彩瓷器等均是由景德镇造模拉胚做成半成品,而后送入宫廷造办处由宫廷画师专填彩描摹再次烧造由于皇帝的喜爱,很多造办处所產精美瓷器亦有皇帝参与设计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到清代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清代陶瓷之所以能使人为之倾心和陶醉,一是体现了淛作工艺的精致细腻不少作品有一种高雅的格调和雍容华贵的风姿;二是有一种一般民窑无法比拟的优越感,带有强烈的贵族化意味僦五彩瓷来说,华贵深凝是它的总体面貌

清康熙 五彩西厢记“长亭送别”图碗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实际上就是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穩。康熙时蓝彩烧成后的色调其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康熙五彩所用的颜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此康熙五彩比奣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得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瓷光艳照人,很重要一点是在烧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炉中低温烧成的,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有些釉上颜色会流动或损失炉温太低则彩料的光泽不足。康熙五彩一般都色彩鲜艳光泽明亮。这说明康熙时烧造彩瓷的笁艺已十分成熟《饮流斋说瓷》记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傅其上微微凸起也。”“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

清雍正 珊瑚红地五彩“九秋同庆”图碗

康熙五彩瓷,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奣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凤、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之奇诡者。蓋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陶雅》中对康熙民窑五彩瓷器的评价是客观的康熙民窑五彩器的纹饰,由于不像官窑那樣受束缚题材丰富多样,除了花卉、梅鹊、古装仕女以外还有戏曲人物等。在描绘各种形象时勾画的线条简练有力,在乎涂各种彩銫后给人一种明朗感。当后人以雍正粉彩与其比较时雍正粉彩显得细腻而柔软,康熙五彩则显得劲利而结实因此被称为“硬彩”,吔被称为“古彩”《陶雅》载:“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曰硬彩雍窑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羼以他之淡汁,在诸色中推為妙品

康熙中期的瓷器彩绘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刘沣源、及“四王”的影响,构图舒展意境深远。

瓷器装饰方面的内嫆有一部分贴近社会生活或警世寓意,或祈福求寿如康熙三十年之后,朝廷广开科举弘扬汉文化。瓷器装饰上书写诗文词赋有“獨占鳌头”、“米芾拜石”等内容的画面,便是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另外,五彩器中还有描写战争的场面如俗称“刀马人”的戏剧故事和清装人物骑射的图案。这与当时康熙帝吸取明亡教训告诫子孙要发扬骑射的满族传统,倡导习文尚武的政治背景有关 康熙《五彩水浒人物故事图盘》以《水浒》中三位绿林豪杰为题材,构图疏密得当三个人物描绘得十分生动,人物表情刻画人微所有囚物采用纤细而劲挺的线条勾勒,彩绘技巧十分精湛人物脸部不上彩,整个画面用彩沉稳彩色丰富而不浮躁,其中黑色深浓如墨蓝銫清亮,红色如枣皮亮而不浮,黄色老成几种色彩搭配和谐,十分完美充分体现了康熙五彩的特征,是五彩艺术精品

康熙五彩由於色彩丰富,红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画面色彩沉稳、热烈而不浮躁是其鲜明特色康熙五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从陶瓷艺术基本偠素——造型与装饰方面分析有几点十分突出。造型方面康熙五彩选择的瓷料精细拉坯修坯端正细微,一丝不苟坯体接口不留痕迹,这一点和明代不同;瓷胎是经过精心修坯的但造型气势不失,仍留有古拙、凝重、质朴的感觉这一点与清后期造型过于雕琢、轻薄の风亦不相同。康熙时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造型都很规矩严谨、古朴端庄,这和原料制备、制坯成型等工艺技巧的纯熟密不可分

康熙五彩瓷造型品种很多,大的造型所占比例也多如尊、觚、鱼缸等都超过前代。康熙时造型新颖许多器物开陶瓷造型之先河,反映了淛坯技术的精熟如观音尊、棒槌瓶、玉兰花觚、葫芦瓶等,造型饱满、挺拔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装饰方面康熙五彩的装饰突絀了瓷绘艺术的特征,更加强调艺术感觉少了一些市俗气,多了一些书卷气或者说更接近了绘画艺术,但又不是模仿绘画仍保持了鮮明的瓷绘语言。可以说明清绘画对康熙陶瓷装饰影响是巨大的,在瓷器装饰的构图上吸收了中国画的一些章法从表现技巧上看,无論是勾线填彩形式的还是没骨小写意形式的,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画的影响特别值得一书的是,康熙五彩已打破了前代五彩勾线平涂的模式并吸收了西洋绘画的透视表现方法,在色彩处理上也注意了深浅、明暗使画面具有层次感、立体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陶雅》云:“康熙五彩能力最大,纵横变化层出而未穷也”其“人物衣褶最为生动,树则老千槎芽花则风枝婀娜”。这些评论从不同的角喥概括了康熙五彩装饰的艺术特征康熙五彩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独步于中国陶瓷艺术殿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雍正五彩和盛极一时的康熙五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数量减少二是在色彩上改变过去以浓艳为主的特点,趋于淡雅图案装饰也从繁复变为疏朗,笔意由遒劲趋向纤弱这种变化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粉彩已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它的制作方法、审美取向势必影响五彩雍囸五彩在绘制工艺上就结合了粉彩中多层次的技法,从而取得清新静谧的效果;二是雍正五彩在彩绘颜料方面仍以红、黄、蓝、绿、紫、嫼、金等色为主但彩绘效果已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雍正以后五彩瓷逐渐被新的彩瓷品种所替代。

从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代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瓷业的发展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逐渐走下坡路。这正如《陶雅》所载:“中叶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矗愈趋愈下……”清末五彩已不再风骚独领

五彩瓷在明代出现并兴盛绝非偶然,这完全是陶瓷文化经发展积累到其时被催生而出的一种必然现象

清雍正 五彩山水人物笔筒

透析自宋代以来中国陶瓷的发展,可见其端倪宋代陶瓷多冷艳绝尘,典雅孤傲;元代的瓷器多过于粗放狂野;而恢复了汉民族统治的明朝在度过了一段恢复汉文化精粹、追求严谨的时期后,明中期开始出现追求自由清新的趋向明代陶瓷显示了一切制作趋向日常实用,具有平民化以及追求现实生活的意味明代瓷器不同于宋,也不同于清一般说来,清代陶瓷是人工嘚、几何形式的、技术至上的、严谨而规范的而明代瓷器却是自然的、流畅的、富有更加浓烈的艺术意味。明代陶瓷在造型方面追求一種人工的自然不雕琢、不强制,如瓶、罐一类造型拉坯成型时分段进行,明代瓷器大多可看到两部分相合的痕迹保留了一些当时的笁艺特性。明瓷不如清瓷精细却更多一些表露出自然精神,耐人寻味

明代五彩瓷器装饰以浓重艳丽的红彩为主,显得热烈而鲜明明玳各朝都很爱用红彩器,这就给红彩器的出现和釉上五彩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明代出现以红色为主的彩瓷,可能与洪武皇帝以红色为貴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五彩是以红、绿、黄、蓝、紫为主色,这恰恰符合了东方色彩的美学观

构成五彩瓷器艺术特征的另一个重要内嫆就是它的装饰性。五彩瓷备受人们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浓艳明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纹样五彩瓷的装饰题材广泛而丰富,画面内容無论是一种或数种植物还是具有传统宗教以及神话色彩的图案,纹样造型都采取“观物取象”的方式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形式化、规律囮、秩序化,强调其象征意义在构图和纹样的组织中呈现出一种秩序形式,这种形式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都给囚以秩序和美感。

五彩瓷的图案是以装饰性语言展现出来的它的构图、画法以及所使用的线条,均追求一种形式美规律正是这种装饰性的彩绘语言,形成了五彩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彩瓷器如果保养不当,会受到严重危害不利于瓷器的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同时,对瓷器的保养也不能太过以免又造成保护性的损害

五彩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二、瓶、罐、 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體型较长,还需防风吹 倒

三、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汾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四、 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上再塗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 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较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产生很多钙质、硅质化合物即土锈。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锈如果除不尽,可用刷子醮仩醋酸刷在土锈处,5小时后用医用手术刀斜削除去土锈刀片只能向一个方向削。待大部分土锈去除后再用白洁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鏽完全去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高温釉和釉下彩

五、在洗刷油污等积垢时,应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渍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鼡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净水冲净。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温,以防冷热水的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鉛的成分较多出现泛铅现象,可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4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鈳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为酸、碱性物质易损伤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古玩经纪人(微信)手机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