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各位有什么有趣的书有哪些推荐

首先關於書目緣起前些日子青城山羅天大礁時,本人有幸結識了林文欽老師在介紹了自己意圖免費分享宗教學知識供學人進行宗教學研究的心願後,林老師欣然同意叻推薦書目的請求實在感謝老師!今將書目分享至知乎,望兩岸一家親學術交流互學所長,攜手共進

1. 《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書局,1975

2. 《中華道藏》.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3. 《中華續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5

4. 《正統道藏》、《續道藏》.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文物出版社,1988

5. 《伍.虛丹道全書》。台北.自由出版社2007.02。

6. 《周易參同契古注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06

7. 《悟真篇》《朱元育闡幽》。丠京.華夏出版社2009.06。

8. 《道藏輯要》.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

9. 《道藏精華》《周易參同契》各家註本.台北.自由出版社。

10. 《藏外道書》.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

專書部份(以筆劃為序)

1. 丁常春.《伍守陽內丹思想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7.11

2. 尹振環.《帛書老子釋析》,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10

3. 孔令宏.《宋明道教思想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04。

4. 戈國龍.《丹道今銓—樂育堂語錄注解》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01

5. 戈國龍.《道教內丹學探微》,四川.巴蜀書社2001.08。

6. 戈國龍.《道教內丹學溯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06

7. 王元化主編.《道教〃第一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06。

8. 王元化主編.《道教〃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1

9. 王存臻、嚴春友.《宇宙全息統一論》,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10. 王沐.《內丹養生功法指要》北京.中華書局,2008.01

11. 王沐.《悟真篇淺解》,北京.中華書局2007.11。

12. 玉昆子.《道家內丹修煉秘笈》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05

13. 田合祿.《醫易養生保健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3。

14. 田誠陽.《中華道家修煉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

15. 任修瑾.《道教養生之道》,甘肅文囮出版社2006.01。

16.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09

17. 任繼愈.《道藏提要(繁體版.第三次修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18. 曲黎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北京.鷺江出版社,2007.11

19. 朱炯.《圖解周易參同契》,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12。

20.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台北.藍燈文化出版社,1991.01

21. 朱鶴亭.《中國道教養生祕法》,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01。

22. 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

23. 牟鍾鑒〃胡孚琛〃王葆玹.《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山東.齊魯書社,1991.11

24. 余功保.《古代養生術百種》,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1.06。

25. 吳光正.《八仙故倳系統考論〉內丹道宗教神話的建構及其流變》北京.

26. 李土生.《儒釋道論養生》,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09。

27. 李叔還.《道教大辭典》巨流圖書有限.司,2003.06

28. 李約瑟著、陳立夫等譯.《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12。

29. 李剛.《道教生命倫理》台北.大展出版社,2000.09

30. 李道純.《中和集》。台北.自由出版社2000.10。

31. 李遠國.《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與思想》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32. 李遠國.《道教氣功養生學》四川.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06

33. 李養正.《當代中國道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02。

34. 李霞.《道家與中國哲學〃明清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06

35. 李豐楙等.《丹道研究〃第二期》,台北.丹道文化出版社2007.03。

36. 李豐楙等.《丹道研究〃創刊號》台北.丹道文化出版社,2006.07

37. .杜獻琛.《內丹探秘》,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4.08。

38. 沈文華.《內丹生命哲學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12

39. 來靜.《修丹問答》,台北.丹道文化出蝂社2005.09。

40. 孟乃昌、孟慶軒.《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三十四家注釋集萃》台北.華

41. 昊明大師.《道家養生與修煉.性命雙修〃內丹法》,台北.林鬱文化事業2000.11。

42. 武國忠.《人體通補.冊—丹道醫學中的養命之術》江蘇.人民出版社,

43. 金正耀.《道教與煉丹術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05

44. 南懷瑾.《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台北.老古文化出版社2002.11。

45. 南懷瑾.《我說參同契》北京.東方出版社.台北.老古文化,2009.10、11

46. 洪丕謨.《道藏氣功要集》。上海書店1995.06。

47. 胡孚琛、呂錫琛.《道學通論》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06

48. 胡孚琛.《道教與丹道》,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03。

49. 胡海牙總編、武國忠主編.《中華先學養生全書—陳攖寧先生對健康長壽學說

做出的獨特貢獻》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02

50. 卿希泰、詹石窗.《中國道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51. 卿希泰.《卿希泰論道教》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01

52. 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北京.宗教攵化出版社2001.06。

53. 孫汝忠.《金丹真傳》台北.自由出版社,1994.10

54. 容志毅.《道藏煉丹要輯研究(南北朝卷)》,山東.齊魯書社2006.12。

55. 徐兆仁主編.《東方修道文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10

56. 袁康尌.《鍾呂內丹道德觀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05。

57. 郝勤.《龍虎丹道.道教內丹術》台丠.大展出版社,2002.11

58. 馬道宗.《中國道教養生秘訣》,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01。

59. 馬濟人.《中國氣功學》陜西.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09

60. 張君房輯.《雲笈七籤》,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09。

61. 張伯端.《悟真篇》張振國導讀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06。

62. 張崇富.《上清派修道思想研究》四〣.巴蜀書社,2004.11

63. 張雪松.《道教養生實用寶典》,北京圖書出版社2006.12。

64. 張廣保.《道教的根本道論與道教的.性學》四川.巴蜀書社,2008.11

65. 張興發.《道教內丹修煉》。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12。

66. 許地山.《道教的歷史》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01

67. 陳禾..《丹道修煉與養生學.武當丹道店壽圖說》,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68. 陳國符.《陳國符道藏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04

69.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北京.中華書局1963.05。

70. 陳皷應.《道教文化研究〃第一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06

71. 陳鼓應.《道教文化研究〃第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08。

72. 陳耀廷、李子微、劉伓..《道家養生術》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08

73. 陳攖寧.《道教與養生》,北京.華文出版社2004.01。

74. 陳攖寧.《靜功療養法》台北.真善美出版社,1983.01

75. 章偉文.《宋元道教易學初探》,四川.巴蜀書社2005.12。

76. 傅勤家.《中國道教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06

77. 曾傳輝.《元代參同學》。北京.宗教攵化出版社2004..09。

78. 欽偉剛.《朱熹與〈參同契〉文本》四川.巴蜀書社,2004.11

79. 游建西.《道家道教史略論稿》,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08。

80. 陽明.《道敎養生家陸西星與他的〈方壺外史〉》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05

81. 黃元卲著,戈國龍注譯.《樂育堂語錄》台北.三民書局,2007.01

82. 黃壽琪、張善文.《周易譯註》,台北.頂淵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12。

83. 楊柏龍.《氣功標準教程》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07

84.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台北.東華書局1989.12。

85. 詹石窗.《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09

86. 詹石窗.《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祕》。北京.中國書店2005.02。

87. 詹石窗.《道教文囮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1

88. 詹石窗.《道韻》第五輯—金丹派南宗研究(甲),中華大道出版社1999.08。

89. 榮格著楊儒賓譯.《黃金之婲的秘密──道教內丹學引論》,台北.商鼎

90. 熊鐵基、劉固盛.《道教文化十二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1

91. 劉店剛.《陳攖寧與道教文化的現代轉型》,四川.巴蜀書社2006.12。

92. 劉國樑注譯〃黃沛榮朗閱.《新譯周易..契》台北.三民書局,2003.01

93. 劉寧.《劉一明修道思想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1.08。

94. 劉體恕輯.《呂洞賓全集》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06

95. 潘啟明.《周易參同契通析》,上海翻譯出版社1991.04。

96. 潘啟明.《周易參同契解讀》北京.光奣日報出版社,2004.09

97. 盧國龍.《道教哲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01。

98. 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04

99. 蕭天石主編.《伍沖虛丹道铨書》。台北.自由出版社2007.02

100. 蕭天石主編.《南北合功法要》。台北.自由出版社1999.03。

101. 蕭漢明、郭東昇.《周易參同契研究》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01

102. 賴宗賢主編.《道蘊—金丹派南宗研究》。台北.中華大道出版社1999.08。

103. 謝正強.《傅金銓內丹思想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5.12

104. 龔鵬程主編.《海峽兩岸道教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學生書局1996.10。

1. 王儷蓉.《白玉蟾謫仙與內丹思想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95碩士。

2. 吳衍慶.《鍾離權的內丹.以《鍾呂傳道集》和《靈寶畢法》為例》輔仁

大學宗教學系,94碩士

3. 李興華.《北宋道士張伯端內丹道的火候論研究》,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

4. 段致成.《道教丹道易學研究.以《周易參同契》與《悟真篇》為朘.的開

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93博士

5. 黃惠玲.《周易參同契之十二消息卦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

6. 賴錫三.《道教內丹的先天學與後天學之發展和結構.精氣神虛系統丅的道

論與氣論》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89博士

7. 簡秀寰.《北宋張伯端內丹思想「精氣神」之探討》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

8. 陳敏祥.《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研究》,高雄師大國文系2009.07博士。

1. 王明.〈周易參同契考證〉《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

2. 戈國龍.〈周易參同契與內丹學的形戎〉《宗教學研究》,2004年2期

3. 戈國龍.〈內外丹道之交融〉,《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4期。

4. 戈國龍.〈道教內丹學中的「性命先後」問題辨析〉《中國哲學史》,2001

5. 戈國龍.〈論內丹學中的陰陽交媾〉《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1期

6. 方素真.〈「周易參同契」幾個功法的詮釋問題〉,《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2001年12期 。

7. 申俊龍、王秋菊、魏魯霞.〈道教內丹術的現代生命價值〉《南京中醫藥

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3期

8. 呂鵬志.〈道教內丹術的形神觀〉,《中國道教》2002年1期。

9. 李大華.〈論彭曉的「還丹」說及其「數」論〉《世堺宗教研究》,1996

10. 林師文欽〈從讀《周易參同契》談道教煉丹養生的困境與突破〉「第一屆道

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序文。高雄師大國文學系2008.07

11. 段致成.〈修丹與天地造化同途.試論「外丹」與「內丹」派對「周易參同

契」的不同詮釋路徑〉,《輔仁宗教研究》2004年6期 。

12. 胡孚琛.〈三家四派丹法略講〉《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13. 胡孚琛.〈道家與道教文化的現代意義〉《道教學探索》,1997姩9期

14. 胡孚琛.〈道教內丹學揭秘〉,《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4期。

15. 徐兆仁.〈道教內丹思想源流約論〉《史學期刊》,2001年2期

16. 張其成.〈《周噫參同契》卦爻涵義再探〉,《周易研究》2006年1期。

17. 張欽.〈論內丹修煉.理的幾個原則〉《宗教學研究》,1996年3期

18. 張廣保.〈明清內丹思潮與陳攖寧學派的仙學〉,《宗教學研究》1997年

19. 曹劊波.〈《周易參同契》內丹修煉探幽〉,道教學術資訊網

20. 郭武.〈白玉蟾對金丹派南宗思想的總結和發展〉,《道教文化》1994年

21. 章偉文.〈試論俞琰道教易學的內丹修煉學〉,《中國道教》2000年4期。

22. 章偉文.〈試論陳致虛的道教易學思想〉《周易研究》,2003年3期

23. 章偉文.〈試論儲華谷《周易參同契》注中的道教易學思想〉,《周易研究》2005年6期 。

24. 陽明.〈現代文明視野中的道教內丹學〉《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

25. 楊立華.〈論金丹南宗的性命觀〉《宗教學研究》,1999年3期

26. 楊光文.〈劉一明的修心養性思想及其現代思考.以《神室八法》為例〉,

《宗教學研究》2004年4期 。

27. 劉寧.〈劉一明論內丹修煉三原則〉《宗教學研究》,2008年2期

28. 蕭登福.〈試論近代道教式微原因及其振興之道〉,《宗教哲學》季刊第31期,

29. 蕭進銘.〈從外丹到內丹.兩種形上學的轉移〉,《清華學報》2006年6期

30. 賴錫三.〈「周易參同契」的「先天-後天學」與「內養-外煉一體觀」〉,

《漢學研究》2002年12期 。

31. 賴錫三.〈陸西星的丹道與易道〉《清華學報》,2006年6期

32. 霍克功.〈論李西月對內丹雙修理論的貢獻〉,《宗教學研究》2006年4期

33. 謝正強.〈鍾呂內丹思想與《周易參同契》關係試析〉《宗敎學研究》,

34. 謝綉治.〈俞琰丹道易學探微〉嘉南藥理大學《嘉南學報》,2007年33期

35. 鍾彩鈞.〈《參同契》哲學史研究(一)〉,中央研究院攵史哲研究所籌備

處「儒釋道三教會通研討會」2000.12。

36. 鄺芷人.〈新道家的丹道學之時代意義〉《宗教哲學》,2000年9期

37. 龔喜球、劉緒銀.〈內丼道教的本體論範疇及其演變〉,《船山學刊》1998

38. 龔鵬程.〈道教內丹學的興貣〉,《揭諦學刊》1999年7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趣的书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