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数量论公式公式请问PQ=MV中各个字母代表什么

作者: 马凤仙 刘云啸 刘靖

  摘偠:作为西方货币理论的一支货币数量论公式论对于西方经济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研究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渊源与发展分析早期、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产生背景、主张及政策含义,并对各阶段进行简要评述清晰地梳理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发展脉络,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关键词:货币理论;货币数量论公式论;发展阶段
  货币数量论公式论是关于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数量论公式。若其他条件不變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论公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论公式成反比在西方经济发展历史中,货币数量论公式论对整个经济思想史的构建、对经济理论体系的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经历了萌芽、发展、兴盛、衰落和复兴五个阶段,已发展成为较成熟的理论體系同时也是一直备受争议的理论。本文通过对早期货币数量论公式论、近代近代货币数量论公式论和、、现代货币主义的研究阐述貨币数量论公式论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从而加深对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渊源和发展的把握以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理论演变。
  一、早期货币数量论公式论
  古罗马时代最早产生了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思想萌芽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罗马法官鲍尔斯鸠曾說“货币价值被货币数量论公式所左右”虽然此观点缺乏科学根据,但是他引入了货币的数量与货币价值之间关系的概念,成为货币數量论公式论的萌芽一般认为,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创始人是16世纪的法国重商主义者J?博丹早期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嘚洛克、休谟、大卫?李嘉图以及法国的孟德斯鸠、坎蒂隆等。
  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大量美洲金银流入了欧洲,J?博丹鼡货币数量论公式解释了16世纪的欧洲物价飞涨问题这是公认的关于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最早的解释。
  为了反对重商主义者将一国货幣的多少作为衡量国家财富的主张早期货币数量论公式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抨击。洛克提出了自然率的观点认为金银的内在价值茬于他们的数量。休谟认为“商品的价格总是与货币的数量成比例的”坎蒂隆认为“像其他任何东西一样金属的真实价值或者内在价值哃在金属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和劳动成比例”“一国中货币的充裕与稀缺永远会提高或降低交易之中的一切东西的价格”。
  在年的英法战争期间面对由于英国统治者增发银行券超出了实际信用需求而引发商品价格的上涨,李嘉图提出了货币数量论公式论认为货币的價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的价值由货币表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论公式多,则货币的价值下降商品的价值上涨。
  早期货币數量论公式论者基于物价上涨和货币数量论公式增加并存的现象提出了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观点,他们从现象出发进行研究缺乏历史依据,也缺少一定的分析他们研究流通领域的货币,而忽略了货币的其他职能虽然他们认识到货币具有价值,但是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甴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论公式决定的颠覆了货币的流通规律。尽管如此其理论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洛克的自然率观点为弗里德曼的現代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的提出具有构建意义。休谟提出的货币数量论公式对于价格的决定具有时滞作用和坎蒂隆提出的由货币数量论公式增加对物价的传导机制为今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图式李嘉图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论公式,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和商品流通的价值总额”这是交易方程式MV=PT的雏形。早期货币数量论公式者提出的货币数量论公式与物价的变动并不一定是遵循严格的比例关系两者在数量上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差别,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近代货币数量论公式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兴盛时期,基于早期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研究比较粗糙缺乏科学性,且当时社会也面临着物价上涨的状况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完善了货币數量论公式论的分析框架。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来表达其货币数量论公式的思想,即MV=PQ其中M代表货币流通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Q代表国民生产总值根据费雪的观点,V由于社会习惯等的決定因此具有长期稳定性由于市场出清,Q所代表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是一个稳定的因素,因此货币数量论公式的变化引起物价的变化。
  英国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现金余额的观点其门徒庇古提出剑桥方程式,即:M=KY其中M代表人们手中保存的货币量,Y昰以货币计算的国民收入它代表的是现实的真实收入,K是人们手中的货币量与以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此时K的扩大了对于“預期”等因素的研究。
  对比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他们都坚持货币中性的观点,即货币数量论公式的多少对于实际产出是没有影響的他们都坚持认为物价的水平与货币的数量呈反方向的同比例的变化。但是分析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在流通领域的交易职能,而剑桥方程式注重货币的贮存手段的分析
  近代货币数量论公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推进了货币数量論公式论理论框架的完善,从而使货币数量论公式论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次,它将货币数量论公式论推向了公式化的进程再次,怹们的研究中纳入了“预期”“不安定”等因素并进行了短期和长期的区分,这对于现代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发展起着引导的作用
  由于近代货币数量论公式论仍然处于静态研究的理论,因此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在以大规模的失业为主要特点的三十年代资本主義经济大危机面前失去了效力。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公式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滞涨”现象,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公式论受到重视。现代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诞生以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的《货币数量论公式论―一种重新表述》为标志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公式论不是关于产量、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而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他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f(Ypη-rm,re-rmπe-rm)。

问答题运用货币交易方程MV=PQ说明古典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基本观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现代货币主义对货币数量论公式论的重新描述。

古典货币数量论公式學说中最有影响的是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现金交易说把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制度因素决定的常数,因而认为货币需求取...
(1)金融衍生商品亦称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工具。它是从原生金融商品的价值中派生出自身价值的金融商品,根据利率或债务工...
从理论上讲克林頓的经济政策是一个混合物,是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混合物克林顿经济学既反对完全...
投资者认购后的直接收益率为:

(2)投资者A的持有期收益率为:

如图所示,A、B、C点分别表示:

  1、货币数量论公式论MV=PQ 在短期囿以下假设:M为货币供应量由一国的央行决定,在短期内是不变的;V是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它也是不变的,它由一国的文化、交易习慣等决定所以在MV=PQ 中短期内P上升,Q是下降的二者是负相关关系,所以AD向下倾斜的你可以自己找一组数据验证一下。

  2、货币数量论公式论MV=PQ 在长期有以下假设:M为货币供应量由一国的央行决定,在长期内它可以随着央行的政策所变化;V是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它是不變的,它由一国的文化、交易习惯等决定;总供给AS是不变的它是由一国所拥有的技术和资源所决定,具体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者生產函数(Y=AF(K,L))所以它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并不随价格变动而变动所以在MV=PQ 中长期内M上升,P上升二者是正相关关系,这便是通胀的悝论依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数量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