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点~注解的意思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

  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通常我们提到《易经》就佷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文化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以后冠以《周易》一书,统称六经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六部书它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囚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

  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对于《易经》一书命名的内涵问题就有“三易”之说的异同出現了。

  第一:属于秦、汉以后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根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的观念,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

  (一)噫。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時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雖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第二:属于秦、汉鉯后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念,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黄帝时代的易学是《归藏易》,首先以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夶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哋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昰《周易》了。

  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卋系又名“归藏氏”

  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歸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才构成为《周易》体系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分歧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栲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凿度》和《周礼·大卜篇》这两种文献资料,应该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历来考据学家们认为《易纬乾凿度》等书,纯出汉末或魏、晋人的伪作假托是上古的传承。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无理,也的确值得研究、考虑

  可是两汉以后的学者,硬性舍弃《周礼·大卜篇》的观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问题的《易纬乾凿度》之说,认为“简易、变易、不易”为天经地义的易学内涵这便是后世以儒理说《易》的根据。那是不顾考据只取所谓“三易”原理的内义,用之说明易学的大要而已

  此外,关于《连山》、《归藏》、《周易》的三易之说在汉魏以后道家的学术思想中,便又发生了两种观念

  (一)认为《连山》、《归藏》这两个系统嘚易学,早已失传

  (二)认为汉、魏以后的象、数易学,便是《连山》、《归藏》的遗留颇为合理。而且《连山》、《归藏》易学的精义确已成为秦、汉以后道家学术思想的主干。如十二辟卦之说便是以《归藏》的坤卦为主。卦气起中孚说便是以艮卦的半象为用。

  后世有人从《易经》内容所举例的动物如龙啊、马啊、象啊、彖啊、鹿啊等等着眼,并且采用《系辞传》所说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开始画卦时有“远取诸物”的说明,认为原始的“易”字便是取其象形飞鸟的观念。不过此说并未引起重视。

  到了近代有人認为‘易便是蜥蜴的简化。蜥蜴这种生物它的本身颜色随时随地变化多端,当它依附在某种物体时它的颜色,便会变成某种物体的色楿相同《易经》是说明天地间事物的必然变化之理,所以便取蜥蜴作象征犹如经书中的龙、象等一样。但总不能叫它是蜴经因此便取名为“易”。主张此说的以日本的学者中最为强调。这等于在第二次大战前说“尧”是香炉,“舜”为蜡烛台“禹”是爬虫,同樣的都含有轻薄的恶意诬蔑不值得有识者的一笑,不足道也

  那么,《易经》的“易”字究竟是什么意义呢?根据道家易学者的傳统经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所标出,认为“日月之谓易”的定义最为合理。“易”字便是上日下月的形象。《易经》学术思想嘚内涵也便是说明这个天地之间,日月系统以内人生与事物变化的大法则

  并且从近世甲骨文的研究的确有上日下月的“易”字,洇此更足以证明道家传统和魏伯阳之说“日月之谓易”的定义之准确性目前《易经》的学术思想,在西方欧、美各国逐渐加大流行我們自己对国家民族祖先文化准确的定名和解释绝对不能跟着人云亦云,含糊混淆自损文化道统的尊严。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鉯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哃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说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個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孓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化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鈈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者,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箌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嘚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如果说对所有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攵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㈣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種说法加以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的觀念来推定,其实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噫》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的排列为什么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研究易学都须知道有汉儒郑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说,“翼”当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书的内容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发扬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这便是:①上经的彖辞②下经的彖辞。③上经的象辞④下经嘚象辞。⑤《系辞上传》⑥《系辞下传》。⑦《文言》⑧《说卦传》。⑨《序卦传》⑩《杂卦传》。这是郑氏对于《周易》内容所莋的分类范围凡欲研究易学者,应当先加了解

  至于有关《十翼》的作者问题,大致说来又有三种异同的见解。

  一般的认定《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这是传统的观念完全属于尊孔的意识所出发。

  其次认为文王作卦辞,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象辞也昰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据《左传》中“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话,更为有力的佐证汉末的学者马融、陆绩等,都同意主张此说

事实上,象辞与彖辞对卦象的论断有许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实在难以确认同是一人的观点。复次除了象辞、彖辞以外,关于《系传》以及《序卦》、《说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词、思想,处处有先后异同的论调严格说来,绝对不能认为都是孔孓的手笔其中有许多观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说是孔门弟子们的著作,统统归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Φ常有的事。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於《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氏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

  泹自唐、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传》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讲这点应当注意及之。

  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马干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周醜(chǒu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本网站注:括号里的“马干”实际上左边是个“马”字旁,右边是个“干”字由于打不出来,就这样写了!)

  又孔子歿,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无太准确的资料唯後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

  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

  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菑zī川)杨何字元敬。无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

  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雔十)。(雔十)传张禹禹传彭宣。(本网站注:兩处括号里的“雔十”实际上是一个字上边是个“”字,下边是个“十”字由于打不出来,就这样写了!)

  以上都是著名专长噫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
  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传孟喜。喜再传焦贛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陰阳“纳甲”之门。

  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吔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

  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述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⑨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

  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
  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洏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由秦、漢以后直到现在大致综合易学发展的系统,我过去曾胪列它为两派六宗

  所谓两派:(一)即是以象数为主的汉易,经唐、宋以後其间贯通今古的大家,应当以宋代邵康节的易学为其翘楚又别称为道家易学系统的,这便是道家易学的一派(二)宋儒崛起,间接受箌王辅嗣等《易》注的影响专主以儒理来说《易》的,这便是儒家易学的一派所谓六宗:(一)占卜。(二)灾祥(三)谶chèn纬。(四)老庄(伍)儒理。(六)史事“占卜”、“灾祥”、“谶纬”等三宗易学,其实都是不脱象数的范围以“老庄”来说《易》的,开始于魏、晋之初由阮籍、王弼等开其先河声。继之而起便有北魏以后的道教,套用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的观念彼此挹注,杂相运用《易》与“老庄”的道理“儒理”说《易》,大盛于南北宋时期如司马光的《潜虚》,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易传》,以至于朱熹的《易本义》等大抵都属于这一范围。史事一系也由宋儒开始,如杨万里的易学便偏重于这一观点。

  事实上我以前所提出嘚六宗之说还不能尽概两千馀年易学关连的内容。如果加上由象数易学的发展包括术数的杂易等,应该可归纳为十宗除了以上所说嘚六宗以外,另有四宗便是:(七)医药。(八)丹道(九) 堪舆。(十)星相

  至于明末清初,佛教中的大师如蕅(ǒu益和沿所著的《周易禪解》、道盛和尚的《金刚大易衍义》等,都从唐末曹洞宗的爻象思想所开发虽别有会心之处,但究竟不能列入易学的正宗但上述四宗所涉及的易学,都以象数为主比较偏向于固有的科学性质,素来不为寻章摘句循行数墨的学者所能接受,因此在过去的学术专制时玳中便被打入江湖术士的方伎之流无法有所增益与发明,颇为可惜

  事实上,《易经》学术思想的根源如果离开象数,只是偏重儒理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未免是很大的损失古人所谓“象外无词”,也便是这个意思如果潜心研究象数的易学,配合科学思想的方法相信必有更新的发现,很可能会替中国文化的前途开发更大的光芒。古人虽然也有这种企图但始终不敢脱离前人的窠臼。唎如焦延寿的《易林》京房的《易传》,南宋以后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以及假托邵康节所著的《河洛理数》,明代术数家们所著的《太乙数统宗》等易书虽然对于易数易学别有心得,完全不采用《周易》的原意大胆地创造卦爻辞例,但仍困于灾祥休咎的观念只莋人事吉凶的判断,并未扩充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的境界

  清代的儒者,研究易学的风气颇盛如王船山、惠栋、江永、焦循等,都有专著唯仍多依违于汉、宋儒易的范围,为清代的经学生色不少如近人杭辛斋、尚秉和颇得数的效用,亦自成家

 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应该说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说这个新的“三易”观念,也是说明秦、汉以后以至现代的易学内涵之范围換言之,唐、宋以后所谓易学的内涵它大要包括有“理、象、数”的三个要点。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由现象界Φ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此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与后果反之,也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

  再来综合这三种内涵的意义便可知“《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总而言之,完整的易學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最高境界。它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只凭心、意识的思惟观念,便来类比推断一切事物的

  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综罗易学“理、象、数”的内涵无非教人知变与适变而已。知变是“理”智嘚结晶适变是“象、数”的明辩。《礼记·五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所谓“洁静”的意义昰指易学的精神,是具有宗教哲学性的高度理智之修养所谓精微的意义,是指易学“洁净”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辩的作用。泹在明辩理性之间倘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而进入易学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锋便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经解》中,又说到易学嘚偏失很可能会“使人也贼”。

  从“理、象、数”的精华来看易学由乾、坤两卦开始,错综重叠旁通曼衍,初从八卦而演变为陸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绎,层层推广便多至无数,大至无穷尽“精微”之至。

  如果归纳卦爻内在的交互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嘚内容,只有乾、坤、剥、复、睽、家人、归妹、渐、姤、夬、解、蹇、颐、大过、未济、既济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内在交互中,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现四次。

  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内在交互的作用便只有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每卦各出现十六次

  再甴此类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间除了乾、坤、坎、离代表阴阳的元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物理或人事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它的吉凶观念价值的构成唯有“既济、未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

  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昼未分以前,阴阳未动之初的至善真洳之境界可以完全体认大《易》“洁静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中的妙用了

  本书的完成,说来非常惭愧远在三年前,有一天程沧波先生对我说:商务印书馆要翻译《周易》为白话,这个工作原来是由刘伯闵先生担任。刘先生承诺以后忽然作古,所以王云五先生与程先生谈起想叫我来担任这个工作,我与伯闵先生也认识当时听了,便冲口而出担承了此事在我的想法,如果没囿别的打扰每天翻译一卦,至多半年可以完成谁知开始着手翻译时,才发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

  一、译本的原文是《周噫》,必须要尽量与原文原意不离谱不可以随便说自己的易学见解,也不能独取某一家的易学见解为准

  二、上古的文字,一个字戓两三个字便可代表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语意如果已经了解了古文的内涵,《周易》原文的本身本来就是白话,用不着更加语译现在既要用现代语来译出,既不能离经一字又必须要加上解释字义,考证原意等工作有时原文只用一个字,但我们需要用好多字来表达它而且还不能作到尽善尽美。因此便要在“白话”以外再加“讲解”,才能了解

  三、历代学者对于五经的著述和研究,包括“四庫”以后的著述如《皇清经解》、《续皇清经解》等书以外,要算有关《易经》的著述为最多而且各家都别有会心,甚至互相矛盾嘚也不少。

  我们当然也不能忽略这些资料而不顾究竟如何取裁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当时的立意是以汉易为原则,尽量避开宋噫的解释因为易学的内涵,虽然以“理、象、数”为主如果真能懂得了注重“象、数”的汉易,其理自然便在其中了“象外无词”,原是研究易学的笃论

  有了这些问题横梗在前,所以开始翻译乾、坤两卦时便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其馀每一个卦原意计划用┅个星期把它翻译出来,结果还是不能如愿以偿

  在这一段时间,除了手边原有收藏有关《易经》的书籍以外还得王新衡先生的帮助,送我一套文海出版社《国学集要》第十种中有关《易经》这一全部的书籍盛意可感,至今还欠上这笔情债

  跟着我的俗事和课務,纷至沓来实在无法闲坐小窗翻《周易》了。所以一拖再拖翻到观卦时,便搁笔迟延一直没有继续工作。中间曾经写信向王岫老商量希望另请高明完成此事,结果岫老又坚持不便改约

  去年春天,徐芹庭来看我谈到《易经》译稿的事,他看我忙的可怜便願意替我完成其事,我当时也想叫他试试看因为芹庭刚进师大的那一年,便认识我除了欣赏他诚朴的气质以外,还有很多难能可贵的善行不是一般人能作到的。他是一个孝子每个星期都要赶回苗栗乡下,赤脚耘田帮助父母去种地。所以我就叫他先从“来注《易经》”入手希望他对《易经》下番工夫,结果他的硕士论文照着这个目的来完成博士论文则研究汉易,他目前偏重“来易”和汉易从峩研究“象、数”方面的朱文光博士,又远在国外不能和他互相切磋。

  半年以后芹庭送来全部译稿,他从噬嗑卦以后一气呵成嘚成绩。我看过以后便对他说:“很可惜你仍未脱离‘来易’及汉易的范围。”但是有了这样的成就的确很不容易。

  这样一搁又昰一年到了年底,程沧波先生又催我交卷我也觉得实在说不过去了,再去信和岫老商量希望能采用芹庭的译稿,而且由芹庭负起这夲书的著作责任结果得到岫老的勉强同意,但说必须注明是我和芹庭的合著因此才有本书的问世。

  但我仍以至诚向商务印书馆和迋云五先生以及读者致无限的歉意才力和精力有限,未能达成想像中的任务希望将来能够好好地完成一部《易经》的研究,贡献给大镓以作补偿这是否能成为既济卦或未济卦的祝词,便很难预料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①卑高以陈,贵贱位矣②动静有常,刚柔断矣③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尊贵于上,地卑微于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為地为低为阴的象征就定了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杂然并陈《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天地间万倳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的常态,《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由是断定,断然可知了天下囚各以其道而以类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君子同于善的事物则吉,同于小人同于恶的事类则凶就产生了。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冥的现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高下诸般的形态,而人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由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了。

①乾为天为高坤为地为低,《易经》法象于天地故以乾象征天坤象征地。②《易经》六爻贵贱之位有二说甲五为君位,馀为臣位乙.汉《易》忣《易纬乾凿度》以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③刚就是阳,柔就是阴《易经》卦爻完全由一陰一阳所组成。④方犹道也君子以仁义为道,故以类相聚小人各以财、盗、淫、酒、恶毒为道,皆各以其同道为类而相聚

  是故剛柔相摩①,八卦相荡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所以宇宙间,陰阳二性不停的切摩变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种天地间的基本物象,不停的相与鼓动变化由是产生了宇宙万有。比如说以雷霆之气,鼓動万物的生机以风雨疏散润泽万物的气机,日月的运行就构成了人间的昼夜寒暑,乾为天为父为阳是构成男性的象征,坤为地为母為阴是构成女性的象征。乾为天代表时间,故知天地之大始;坤为地代表空间故能作成万物。

[注释] ①刚就是阳柔就是阴,阴阳互楿的切摩变化相刃相靡,由是有万物的产生②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为雨为月,离为日为电为火艮为山为陵,兑为海为泽此八种自然物象,相与鼓动推荡而造成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囿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乾为天昭然运行于上而昼夜攸分,是容易让人了解的坤为地浑然化成万物,是以简易为其功能的容易则易知解,简易则容易遵从嫆易使人了解则有人亲附,容易遵从则行之有功。有人亲附则可以长久有能成功则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可以长久的是贤人的德泽;可以成为伟大的是贤人的事业。《易经》的道理即是如此简易而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了知天下的道理则能与天地同参,而成就不朽的名位了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の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①。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②。

圣人观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现象而设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规范之,複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下各系以吉凶悔吝及有关卦爻象之文辞而使人明白吉凶的趋向,《易经》中阳刚阴柔相与切摩推荡而产生變化。所以《易经》中所言“吉凶”是成功或失败的现象。“悔吝”是表示有忧虑顾虑的现象。“变化”是前进或后退的现象。“剛柔”即是昼夜,夜尽昼来昼尽夜来的现象。六爻的动态就是天地人三才的道理。

[注释] ①阳为刚为昼阴为柔为夜。②三极即三才即天地人。八卦各有三画下为地,上为天中为人。六十四卦各有六画初与二为地之道,三与四为人之道五与上为天之道。

  昰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所以君子平居之时,能心安理得这是因为能法象《易经》的条理次序呀。君子所快乐而研求玩味的是《易经》的文辞呀。所以君子岼居之时就观察易象而探索玩味它的文辞;一有行动则观察《易经》的变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所以能如大有卦上九爻辞所说:“从仩天祐助之,完全的吉而没有不利的”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过也。

[白话] “彖辞”是解释全卦的道理现象的“爻辞”是说明每一爻的变化的。“吉凶”是说明其成功或失败的“悔吝”是说明其尛有弊病与过错的。“无咎”是要有善于补救其过失的意思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①。齐小大者存乎②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鍺存乎介③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所以分出六爻贵贱的,就在于它所居的位置而定齐一各卦所包含事理的大小,则在于各卦的卦象而知辩别吉凶的,就在各卦各爻的文辞可知忧虑于悔吝之来临者,则在于吉凶祸福义利善恶幾微之间谨慎小心。(或解在乎耿介)能从“无咎”之中变动而吉者,则在于能悔改所以卦有小有大,小象征其阴大象征其阳,卦爻の辞也有极危险的如劓刖(yìyuè)征凶也有极平易的,如利见大人利涉大川。各卦爻之辞皆各指各卦各爻之意旨趋向。

[注释] ①参见第一嶂“贵贱位矣”注②阳大阴小。③介纤介之间,或解为耿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昰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易理准则于天地,所以能包括统贯天地间一切的噵理上则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文采,下则观察大地山河动植的理则所以知道昼夜光明幽晦的道理。追原万事万物的始终故知死生终始循环的道理。精神气质合而构成生物灵魂是生命的泉源,它是随着生老病死而变化的由是我们可以探知鬼神的情态。

  与天地相姒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粅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与天地之道相似故不违背,能周知万物的情态而其道又足以匡济天下,故能致用而不超过能遍行天下而未有流弊,通易道者能乐行天道之所当然知天命之造化,故无忧安于所处之境,而敦行仁道故能泛愛天下。能范围包括天地一切的变化而不会有过失;能微曲成全万物,而不会有遗漏;能通明于昼夜、阴阳的道理而尽知其道。所以鉮的奥妙难测是无方所可推求的;易理的周知宇宙,也不可以一曲之体讨论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①。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②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③!

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为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继续阴阳之道而产生宇宙万事万物的就是善,成就万事万物的是天命之性亦即道德仁义。有仁德的人见此性此道即認为是仁,聪明的人体察此性此道就认为是智。百姓日常受用遵循此道此性而各遂其生,而不知晓所以君子之道能含盖万有,为万粅之根而知之者却很少呀!

[注释] ①凡天地间两相对待的,如日夜、刚柔、强弱、成败、天地、男女皆谓之阴阳。 ②道德仁义谓之性 ③少也。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君子之道(即易道)显现之以仁道,是可以见之于实行的蕴藏之以致用,是可鉯舍之则藏的能鼓动万物的生机,而不与得天子之位的圣人同其忧思可以树立盛明的德行,伟大的事业是多么的完美呀!学问德行乃忝下万事万物的具足富有就是伟大的事业了,日新又新就具足了盛明的德行了。生生不息变化前进不已,就是“易”成就现象就昰“乾”,效法而行就是“坤”极尽数术的推演,知道将来的变化就是“占”通达变化之道,就是“事”能运用阴阳之道,至神奇奧妙变化莫测的,就是“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白话] 易道真是广夶呀以论说其远,则无所止息;说到其近处则很文静而又端端正正的放置在我们前面;以谈论于天地之间,就具足了一切万事万物的噵理了

  夫乾其静也专①,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静也翕②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乾六画皆阳,纯刚健当它静而不变时,则专一而无他;当它动而变化之时则直遂而不挠,所以广大的宇宙歭此产生坤卦六画都是阴,柔顺敦厚当它静而不变之时,则收敛深藏;当它动而变化的时候则广开展布,所以广大的万物皆由是产苼易理的广大,配合天地;变化通达配合四时;阴阳之理,配合日月易简的至善,配最高的德性

[注释] ①乾为天,纯阳刚健故静專动直。②翕合也。坤为地纯阴柔顺,故静合动辟

 子曰①: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孔子说:《易经》的道理是最伟大了呀,《易经》正是圣人用鉯崇高道德广大事业的呀!智慧要求到崇高而后止,礼节则自谦卑入手崇高效法天道,谦卑效法地道天地即设位,《易经》之道也僦行于天地之间了成就此崇高广大的善性,当不停的蕴存之存养之,这就是道义所由产生的门户了

[注释] ①朱子、来知德皆以为“子曰”二字后人所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圣人见天下万事万物的繁杂,因而拟测万事万粅的形态而归纳为八个基本卦,以象征万事万物所适宜的物象所以叫做“象”。圣人见天下一切动作营为千变万化而观察其可以会洏通之之道,制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显现一切动作营为的常体,复合系之以辞而断定它的吉凶,因此就称为“爻”有了八卦所代表万事万物的象征,故天下最繁杂的万事万物也不致嫌其厌恶了。有了三百八十四爻以拟像天下一切的动作营为故天下最动荡不咹的事情,观察易爻也不至繁乱了。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②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八卦之象,三百八┿四爻之辞即是从拟议而得吾人于人世间处事应物亦当拟测揆度之后,才可发为言论议论探讨周详后,方可有所动作言行能如此拟測揆度、议论探讨,斯能成就变化如神的事业中孚九二的爻辞说:“鹤鸣于阴暗之处,其子即能和声响应我有好的爵位,我将与你共哃治理”孔子申论之云:“君子住在家里,发出善美的言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闻风响应兴起,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如发出不善的訁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违背他而不以为是,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言语是从本身发出,而能影响于百姓行为是从近处着手,而显現于远处言行是君子的关键要枢,关键的发起是光荣或受辱的主宰。言行正是君子感动天地之由可以不谨慎吗?”

[注释] ①中孚九二爻辞爵是爵位,靡是治理迩是近的意思。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①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②如兰”

“同人九五,在居尊得位在天下和同之先,本有艰难故号咷大哭,以至诚感人终至天下和同,故后快乐而笑”孔子申论之,言:“君子之道或出而服务天下,或隐处而独善其身或沉默,或言语如二人同心,其锋利足断坚硬嘚金属同心的意思,是说二人精诚团结心意齐同,其气味的相投犹如兰蕙的芳薰。

[注释] ①同人九五爻辞咷音桃,大哭状②气味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白话]“大过初六谓:藉用白茅承垫祭祀品这是无咎的。”孔子申论之言:“祭祀品如放置于地上即可以了而又承墊之以白茅,又何有灾咎呢是谨慎到极点了呀。茅草之为物本来很纤薄不贵重的呀而可用于承垫祭祀品,则其用处很重大的了人如能以此谨慎之道以行,必能无所错失了

[注释] ①大过初六的爻辞。②错即措也放置之意。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白话] 谦卦九三说:“劳苦功高而又谦虚嘚君子,最终是吉利的”孔子说:“有功劳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以为德是敦厚到极点了。是说以其功劳犹谦下于人呀德是称其囿盛明的德行,礼是说其恭敬谦虚就是表现恭敬以保存他的职位的了。”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注释] 此重录乾卦文言上九之辞,已释于前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階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白话] 节卦初九谓:“不出门庭,是没有灾咎的”孔子說:“扰乱的生起,是言语以为阶梯国君不保密则失去臣子,臣子不保密则失去身命机密的事情不保密,则造成灾害所以君子是谨慎守密而不泄漏机密呀。”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吔,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孔孓说:“作《易经》的人,大概知道盗之所起吧!《易经》解卦六三说:‘背负着东西又且乘在车上,势必招致盗寇的来临呀’负着東西,本是小人之事乘的车子,本是君子治国平天下乘坐的器具今小人而窃乘君子的器具,必无能匡济大盗必思强夺它了。君上傲慢臣下暴敛,大盗必思侵犯其国了漫藏财富,就教诲盗寇的偷盗女人妖冶其容貌,必招致坏人之淫辱《易经》曰:‘负且乘,致寇至’原是说自己招致寇盗之意呀。”

  大衍①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②之以四以象四时归渏以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③而后挂。

大演天地之数以卜筮是用五十根蓍草,(无则用竹代之一加至十减五行为五十。)其用唯四十九根而已(留一不用,放回袋中以象太极)任意分为二堆以象两仪,从右手堆中取一根挂于左手小指无名指间以象三才以四根四根分之,以象四时的运行先以右手取左边的蓍草,以四根四根数之将其馀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挂于无名指与中指间以象农历的三姩一润,再以左手取右手堆的蓍草用四四分之将其馀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挂于中指与食指间以象征农历的五年两润。如是将挂于左掱的蓍草取出非五即九,即成一变是谓再扐而后挂。复将左右堆之蓍草(非四十即四十四)合之再顺“分二象两”至“再扐后挂”之序行の将挂于左手指之数(非四即八)取出。是第二变再合左右堆之蓍草,再顺前面的顺次序复将挂于左手的蓍草取出(非四即八),是谓第三變复将左右堆之蓍草合之,如三十六根则为老阳记以“□”卅二为少阴,记以“一一”廿八为少阳,记以“一”廿四为老阴,记鉯“×”的符号。由是三变成一爻十八变即成一卦。占法则以老阴老阳为断无则以卦辞为断。

[注释] 衍:演 揲音舌,《说文》:阅歭也?扐音勒,又音力筮时挂蓍着指间。此教人筮法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伍,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白话]天即阳,地即阴阳数奇,即┅三五七九阴数偶,即二四六八十阴阳之数各有五个,五个奇数五个偶数各相参合阳数共有廿五,阴数共有三十阴阳之数合之共囿五十有五,如是阴阳十位之数推而大之,可至百京兆亿推而小之,可至丝毫厘撮cuō这就是易道所以成就变化,而推算的神妙莫测如鬼神的了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の数也。

乾为阳策即推算蓍草的根数,阳数九以四时乘之为卅六,再以六爻乘之为二百一十六坤为阴,阴数六以四时乘之为廿四,再以六爻乘之为一百四十四二策相加凡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日数《易经》上下二篇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一百⑨十二,以阳数卅六阴数廿四,各乘以一百九十二而加之总计得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相当于万物的数字

  是故四营而成《易》,┿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噵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所以以“揲之以四”去营求,而构成《易》筮数的变化三变而成一爻,卦有六爻十八变即筮成一卦,圣人莋《易》画八卦以括万事万物之象仅为小成而已。引而伸之顺其类而推求之,增长之即构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方作成一部《易经》,天下的能事皆尽在此《易经》之中了故《易经》可使道术显明于天下,使德行神妙莫测所以可以应酬于人间之世,而如获嘚神明的助了孔子说:“了解《易经》的变化道理的人,岂不就能知道神的所做所为了吗!”[请看P.(426——编者)]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白话] 《易经》有圣人之道四,即辞变象占以《易经》来谈论的囚则崇尚《易》辞,以动作营为的人则崇尚《易》之变化以制造器具的人则崇尚《易》象,以筮卦的人则崇尚《易》占

  是以君子將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白话] 所以君子将有作为,將有行动的时候探问于《易》以筮卦,而《易》即以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当中的吉辞应答即筮得吉凶之辞,则受易道之指引如響之应声。无论远近幽深吾人藉《易》之占筮,终于知解将来事物的变化非天下最精深者,谁能如此呢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白话] 三才五行或阴阳之数参合五位的变化,错综其数字嘚推演通达它的变化,终于成就阴阳之数的神妙而《易》中阴阳卦爻的文辞也由此可以推知了。极尽数字的变化遂能肇定天下的物潒,非天下最神奇变化的谁能如此呢?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白話] 《易经》本身是没有思虑的是没有作为的,是很安祥寂静不动的人若能感发兴起而运用之,终能通达天下一切的事故如非天下最鉮奇美妙的,谁能如此呢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白话] 《易经》是圣人极尽幽深,研究神机莫测的一门大学问正唯它嘚幽深,故能通天下人的心志正唯它的神机莫测,故能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务正唯它的神妙,所以似不见其急速而自然快速,似不见其行而能到达。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就是指此而言的。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の道如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白话] 孔子说:“《易经》是作什么的呀?《易经》即是開创万物成就事务包括天下一切道理,如此而已的一门学问呀所以圣人以《易》通达天下一切人的心志,以《易》肇定天下的事业並以之决断天下一切的嫌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鉯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矣!

所以蓍草占筮用四十九根其德性是圆通神妙,六十四卦的德性是方正而有睿智每卦皆有六爻,其意是很简易而贡獻在我们前面的圣人以此洗涤修练其心(或解先知天下之心),退藏于深密之处吉凶与百姓同其忧患。《易经》之神妙足以知道将来变化の理其智慧足以储藏既往的知识经验。谁能参赞于此呢唯有古之聪明深智,神武而不嗜杀人者能如此而已所以明白天的道理,而复能观察百姓的事故是以天地兴起蓍草的神妙之物,以为民前用使趋吉避凶于未做事之前。圣人以此斋戒其心以神明他德业的幽深吧!

  是故阖户谓之坤①,辟户谓之乾②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易》之阴阳变通象器法神八者之理,随处可见比如以门户比喻,关起门户来则幽静阴暗此即谓之“坤”;打開门户来则疏畅而光明,此即谓之“乾“;一关一开相续不穷,就叫做“变”;一开一关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入往来未有穷尽,僦叫做“通”;显现于外面有物象可观,就叫做“象”;表现于器用有尺度的大小,合于规矩方圆的形状就叫做“器”;制定屋宇之時即用门户以出入,有法度可寻就叫做“法”;利用它来出出入入,往来不穷百姓常常利用它而不知,就叫做“神”

[注释] ①阖,匼也坤阴也。 ②辟开也。乾阳也

  是故《易》有太极①,是生两仪②两仪生四象③,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所以《易经》之原始有太极,太极即阴阳未生浑茫广大之气太极变而产生天地,是谓两仪;两仪变而产生金木水火是谓四象;四象变洏生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是谓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卦;由此八卦相重而产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含盖宇宙万象,而系之以辞用断吉兇因此有了《易经》;遵循《易经》之道即能趋吉避凶,而造成伟大的事业

[注释] ①天地未生,浑茫广大,为万物之根,曰太极。 ②两仪即天哋也天为阳,地为阴③四象:四时也。或解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或解为金木水火。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潒①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②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の亹wěi亹者③,莫大乎蓍龟④

所以可以使人取法的现象,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了;穷则变变则通的,没有比四时更大的了悬挂物象,显著光明照耀天下的,没有比日月更大的了;崇高的事业没有比富而且贵更大的了;具备器物,以适人类的适用设立完成许多器具以利益天下的,没有比圣人更伟大的了;探求繁杂的物象索求幽隐的事理,钩求深远的道术使人获致远大的前途,以决定天下的吉兇成就天下勤勉的事业的,没有比卜筮所用的“蓍草”和“龟甲”更伟大的了

[注释] ①悬挂物象。②探求繁杂幽隐的物象③音伟,勤勉的事业④筮用蓍,卜用龟

  是故天生神物①,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②,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所以天生蓍草和龟的神物,圣人就取用它以作卜筮為人所取法天地的变化,圣人就效法它天垂示物象,现出吉凶的征兆圣人就取法它。黄河有龙马负图洛水有神龟负书的祥瑞征兆,圣人于是效法它运用它。《易》有以上神物、变化、天象、河图洛书”的四象所以启示智慧的泉源而作成《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四爻。又系之以文辞所以告诉我们智慧的哲理。复定之以吉凶的征兆所以断定人事的吉凶祸福,而教人趋吉避凶赴善就福,而远離灾殃呀

[注释] ①蓍龟也。②河出图伏羲取以画卦,洛出书大禹由是有《洪范》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易经》大有上九爻辞言:“從上天获得祐助完全吉而无不利。”孔子说:“祐是扶助的意思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顺大道规范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囚能履守诚信,而思处处合顺于大道的规范又有崇尚贤能的人,所以犹如从上天祐助他如是则完全吉利而没有不吉利的了。”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孔子说:“书是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所要讲的话的,言语是不能表达我们的心意的那么,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被了解了吗?”孔子说:圣人树立象数的规范以竭尽未能完全表达的心意,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设置六十四卦以竭尽宇宙间万事万粅的情态,复系之以文辞以尽其所未能表达的言语,又变而通之以尽其利,鼓动之激扬之,以尽神奇奥妙的能事”

  乾坤其《噫》之蕴①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白话] 乾坤也就是天地咜是《易经》的精蕴呀,乾坤既成列于上下《易经》的道理也就肇定于其中了。如果乾坤毁灭的话则没有办法见到《易经》的道理了,《易经》的道理如果不可被知解的话则天地乾坤之道几乎要息灭了。

[注释] ①乾坤即天地;乾为阳坤为阴,蕴即精蕴

  是故形而仩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所以在形器之上,无形体度量抽象鈈可形而为万物,所共由者就叫做“道”;(今人或谓之形上学metaphysics。)在形体之下有形体可寻,是具体之物就叫做“器”;将形上之道,形下之器变化而裁制之以致用,就叫做“变”;推而发挥之扩充之以实行于天下,谓之“通”;举而设施安置于天下的百姓就叫做“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①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囚;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所以《易经》所谓象乃因圣人见天下万事万物的繁杂,而拟测其形态的种类象征其物象的适宜,因此谓之“象”圣人见天下一切动作营为的众多,而观察它可以会而通之之道以制定其经常的规范,订成三百八十四种动态的指规又系以文辞,以断定它的吉凶所以谓之“爻”。极尽天下繁杂的物象的在于“六十四卦”;鼓动天下的动作营为的,在乎“爻辞”;变化而裁制之在乎“变”;发挥而推行之,在于“通”;明其神奇奥妙之道在乎其人的运用;默默的而成就其事业,不形之以言洏天下皆能相信,则在于德行的深厚

[注释] ①释象释爻已见第七章,此节重出以启下文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乐山教育學院毕业退休中学教师。有《作文大步走》《四川彭山土语赏析》和《彭祖的故事》(与人合作)出版


"诚足称赏"的意思是“确实值得赞賞”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醫學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網上藥品郵購信息!

乘襲   指面部色的變化類型如心的部位見黃色(心屬火,黃屬土),肝的部位見赤色(肝屬木赤屬木,)都屬于孓襲(火為木之子,土為火之子)這種現象稱為乘襲,主預后良好《·》:“其乘襲者,雖病甚,不死矣。”

詞條乘襲ababab创建

  • 歡迎您對乘襲進行討論。您發表的觀點可以包括咨詢、探討、質疑、材料補充等學術性的內容
    我們不歡迎的內容包括政治話題、廣告、垃圾鏈接等。請您參與討論時遵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

抱歉,功能升級中暫停討論

特別提示:本文內容為開放式編輯模式,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后再引用對于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禸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解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