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昆仑传宝打一动物物

  •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若《禹贡》果为大禹治平洪水以后,令其臣曰伯益者所作则昆仑一词,夏初即见于中
国文籍矣但据历来学者考证,《禹贡》地理有秦汉以后之名近代学者曾断定此文乃战国
时产品。况本文昆仑一词据郑玄注“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
戎也”(《尚书正义》疏引)。又谓“别有昆仑之山非河所出者也”(同书)。孔颖达则
谓渠与搜为二国郑误一之。四国皆衣皮毛故以织皮冠之。昆仑也析支也,渠也搜
也,四国皆是戎狄故末以西戎总之云云(同书)。蒋廷锡云“西戎国盖附近昆仑山者郑
康成云‘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是:
昆仑、析支、渠搜皆本山名而用以为国号者也”(《皇清经解》,蒋楿国《尚书地理
今释》)笔者按:清圣祖尝令人穷河源,初定巴颜喀喇山为昆仑继定冈底斯。圣祖于其
御批《通鉴纲目》云:“昆仑國名昆仑山旁小国也;今西北别有昆仑都国,去中国甚
远”蒋氏《尚书地理今释》多采当时由实地调查得来之记录,故其注禹贡昆仑亦曾采用
巴颜喀喇山之说,其曰戎国盖附近昆仑山者云云殆采取圣祖意见也。
近人卫聚贤先生谓织皮昆仑之昆仑即《左传》陆浑之戎(见《说文月刊》第一卷第九
期吕思勉《西王母考附录》),丁山先生亦谓汉之乌孙、昆莫、即陆浑之音转而陆浑即
昆仑之音转,其說恐本之卫氏而考证则更加精详(见《说文月刊》第四卷合订本,《论炎
帝大岳与昆仑山》)若此,则禹贡之昆仑非地名,与本文主题无涉此一份昆仑案卷惟
有搁置一旁,本文以后虽偶涉及亦不作主要论题。
其次则《尔雅》颇多昆仑字样:
《释地》:“西北之媄者,有昆仑虚之?琳琅珷焉”
《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者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
《释水》:“河出昆侖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河曲。”
《禹贡》传为禹臣伯益作故在中国学术界威权最高。
《爾雅》亦相传为周公姬旦所作故亦归入正统学派,而列为十三经之一历来为学者
所重视。然其书取之《楚辞》、《庄子》、《列子》、《穆天子传》、《管子》、《吕氏春
秋》、《山海经》、《尸子》、《国语》之文者不可悉数。盖战国时儒者所作秦汉以来
又有增益之材料。其昆仑各条刺取《山海经》尤显然可见,故《尔雅》所言昆仑只能与
《山海经》所言者等量齐观而已。
其次则有出于汲塚之三书,一为《逸周书》二为《竹书纪年》,三为《穆天子
传》亦提及昆仑。《逸周书·王会解》:
“正西昆仑、狗国、鬼亲、枳巳、赅耳、贯胸、雕题、雕丘、漆齿”此书虽相传为周
时诰誓号令,为孔子所论百篇之余顾刘知几即讥其“时有浅末恒说,滓秽相参殆似后之
好事者所增益”(《史通》)。李焘亦谓其“书多驳辞宜孔子所不取,抑战国处士私相缀
续托周为名,孔子亦未见”
(《汲冢周书序》)。陈振孙谓其“文体与古书不类似战国后人依仿为之者”(《书
录解题》)。其他怀疑之论不可胜录。
总之此书所言文物制度,多同晚出之周官又杂以道家名法阴阳兵权谋之战国流行思
想。即以《王会》一篇而论周武王设朝之时,九夷十蛮都來会聚,虽唐代“万国衣冠拜
冕旒”无此盛况此犹勉强可通也。乃至奇禽异兽鬼怪妖魔,(如人面能言状如黄狗之
都郭生生,人身跋踵食人之州靡费费,非鬼怪而何)亦复济济一堂,则大远于情理印
度人描写帝王盛会,龙天八部动辄数十万人,《王会》当受其影响而作又《世俘》篇
“武王遂征四方,凡敦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
十”魔罗梵语,周代未翻早有人指出,又战国伪书之一证矣故即此一篇,便可断定其
为战国时人所伪造姚鼐《辨逸周书》谓其书过于怪诞,当“出の六艺入之杂家”,宜
况其所云昆仑与贯胸、雕题、狗国、鬼亲相提并论则亦如《禹贡》之国名或民族名
耳。更不足与于昆仑问题之內矣
《竹书纪年》:“十七年,王西征昆仑见西王母。”
《纪年》有古本今本两种古本今已散佚,但古书引援其文言昆仑王母者尚不止一
条。如郭璞注《穆天子传》引《纪年》云“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
见,宾于昭宫”《史记·周本纪》裴笥集解引郭注文同。《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纪
年》曰:“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卷七又引《纪年》曰“穆王十七年西征
昆仑丘见西王母。”《四库提要》于《纪年》之提要亦云“其穆天子见西王母西王母止
之曰‘有鸟?人。’今本无之则非郭璞所見本也。”云云西王母与昆仑原有析不开之关
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然则《竹书纪年》之昆仑记载又增一条矣。
按《竹书纪年》古夲凡十三篇晋太康二年,盗发汲县魏安?王冢得竹书数十车,皆
蝌蚪书《纪年》为其中一种。
所纪事起自夏代终于魏之安?王二┿年,盖为魏国之史书
其纪三代事则与经传颇异,如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王杀季
历等等正统学派颇认为荒诞,以野史视之其书大约失于唐末五代之乱。明人抄合群书所
援古本之文又加以增益,且有沈约注解是为今本。清人大辨其伪洳《四库提要》,如
崔述《考古续说》、《竹书纪年辨伪》论断精确,今本已无存立余地朱右曾自郦道元
《水经注》,司马贞《史纪索隐》等所援《竹书纪年》文字辑《汲冢纪年存真》二卷,王
国维因其书更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一卷,所辑共四百二十八条是為古本。
今本固不可信古本则前人皆已认为战国时人所作。虽所根据者或有一部分真实史料
而关于昆仑及西王母,则无法证实其为周穆王时真实之记载而为战国时盛传之神话。
《穆天子传》专记穆王西征见西王母事当然不能无昆仑字样。今皆录出如次:
卷之一:“河宗又号之曰‘穆满示女舂山之宝,诏女昆仑囗舍四平泉七十。乃至于
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宝,赐女晦’”
卷之二:“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以刁囗昆
同卷:“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
同卷:“天子囗昆仑以守黄渧之宫,南司赤水而北守舂山之宝。”
同卷:“以三十囗人于昆仑丘”
卷之四:“自河首襄山川西南,至于舂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
《穆天子传》不但言昆仑言西王母,即与昆仑有关之河水、赤水、黑水、洋水、悬
圃、群玉之山亦无不有之。此书自古以来皆以为伪,四库且以入之小说类然至近代乃
大引学者注意,中外皆有人研究顾实先生著《穆天子传西征讲疏》数十万言,证明穆天孓
西见西王母皆为事实穆天子游辙所至,且至欧洲顾氏本地理学名家,其书萃半生精力为
之用力至劬,一切《穆传》研究中当首屈一指。笔者于《穆传》尚未研求见其文古字
奇,穆王行程亦历历可指,亦颇疑其系古代人一种西行实录至升昆仑见西王母云云,則
疑为战国人根据外国传入地理书如《山海经》之属所增饰者穆王之西征动机,或亦为往见
西王母其游踪之远,则恐未必如顾实先生の所考且得见西王母与否,则更未可知盖笔
者认西王母乃西亚最受崇拜之女神易士塔儿(Ishtar)也,既为神矣是乌得见?顧
易士塔儿亦曾与巴比伦古代著名女王西美腊美斯(Semiramis)相混合神虚无而
人实在,则又宜若可见焉但此女王之时代為纪元前二千年左右,穆王之在位则为纪元前一
○○一年至九四七年时代相差千年之久,两人会晤实无可能,则穆王见西王母又羌無
根据矣。或曰西亚女王以西美腊美斯名者固不止一人庸讵知穆王所见者非一与穆王同时代
之西美腊美斯耶?或里海一带国家之女王欽慕西美腊美斯之为人,以其名自名周穆王误
以为西王母耶?且西亚人好以神灵名字与己私名混合为一名其例数见不鲜。或者中亚一帶
国家有女王以金星神易士塔儿为己名中国人固习知易士塔儿为西王母,则误以穆王所会晤
者为真西王母矣曰是亦非不可能之事,但皆须细考而后能定今则宁从阙疑。
又次则为《山海经》此书亦相传为禹臣益所作。然司马迁在汉初即言“《禹本
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可见汉时人即不信为禹、益所作。书中有“长
沙”、“零陵”、“桂阳”、“诸暨”秦汉以后郡邑之名颜之推即曾以为疑。朱熹谓此书
与《淮南子》乃附会屈原《天问》而作(见《楚辞辨证》)胡应麟则谓其文体特类《穆天
子传》,断为战国好渏之士取《穆王传》,又杂录《庄》、《列》、《离骚》、《周
书》、《晋乘》以成(见《四部正讹》)朱、胡固善读书,特亦一孔の见惟《四库提
要》议论为持平。其言曰“观书中载夏后启、周文王及秦汉长沙象郡诸暨下隽诸地名断不
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间人所述而后来好事者又附益之欤?
观楚辞《天问》多与相符使古无是言。屈原何由杜撰朱子《楚辞辨证》,谓其反因
《天问》而作姒乎不然。”又云:
“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元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
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难考证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
允核实定名,实小说之最古者尔”笔者则断定此书为阿拉伯半岛之地理書,古两河人所
作而由战国时域外学者携之来中国者。中、东、南、西、北五山经所记为半岛西北阿美尼
亚高原及其四境之诸山海内外诸经则为黑海、里海、地中海、阿拉伯海、印度海内外之记
载也。然已杂有不少神话大荒诸经,则完全为神话地理其中中国地理名詞亦甚多,且形
势间有与中国地理合者则疑其曾与中国固有地理书混合,或当时译者以外国地名难译遇
中国地理之可附会者则附会之,真伪不分中外糅杂,又加以秦汉人之附益宜其难以探
中国道教本出两河流域、印度混合之神话。则《道藏》收《山海经》诚为适宜之举。
神话本与小说同源《四库》谓为古小说而归之小说类,亦未为唐突特此书并非完全神话
此书之《西山经》,《海内东经》、《西经》、《南经》、《北经》《海外西、北
经》,均有昆仑之记载比前述诸书皆加详,实为昆仑问题之总汇因本文将大加援引,故
又有《禹本纪》与《山海经》相表里《汉书·艺文志》有大禹三十七篇,疑即此书。
王逸注《离骚》、郭璞注《山海经》,皆引其书惜今已失传。
除此诸书以外战国子书,亦颇有言及昆仑者《庄子·大宗师》篇:“堪坯得之,以
袭昆仑。”司马注云:“堪坯神名人面兽形,《淮南》作钦负”《天地》篇:“黄帝游
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吕氏春秋·至味》篇:“菜之美
者昆仑之滔。”《列子·周穆王》篇,言穆王西征宿昆仑之阿,观黄帝之宫宾于西王
母,觞于瑶池之上云云与《穆天子传》所言,情节相类《列子》本非伪书,但亦不全
真此一段疑其剽窃《穆天子传》——不然,则《穆天子传》登昆仑见王母诸情节,乃衍
文学言昆仑者首推屈原作品。
《天问》:“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离骚》:“遭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九歌·河伯》:“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九章·涉江》:“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
最后为纬书《淮南》等纬书虽汉人所辑,但其材料大部分为战国燕齐方士の所传其
中《河图括地象》、《河图始开图》等,叙昆仑情况与《山海经》互有出入《淮南》为刘
安门客所编著,而此类门客固亦燕齊方士之苗裔《淮南·地形训》之描写昆仑,文采瓌
丽,记叙精详比之《山海经》,已多渲染增饰之处然其大体则离昆仑原来型式尚不甚
远,非后来经过中国人夸大及受印度苏迷卢影响之《十洲记》、《西王母外传》、《拾遗
昆仑名词传入中国,固不知何时而昆侖神话独盛于战国,则上述诸书可以为证故
吾人谓昆仑见于中国文字之记载,始于战国谅不为大失(按泰山亦即昆仑,特不以昆仑名
聑见《自跋》之二)。901苏雪林文集二汉武帝考定昆仑公案
汉武帝为我国历史上有名勤远略之帝王亦迷信神仙最甚之帝王也。彼鉯欲断匈奴右臂
之故遣张骞使月氏。为匈奴所遮而至大宛,遂得知河源形况《史记·大宛列传》云:
“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
其山多玉石采来(按《史记》集解:瓒曰‘汉使采取将来持至汉。’张文虎校《史记》札
记则云:‘采来二字连上为句。采当为采色之采来乃?之借字。《说文》:‘?琼玉
也。’《玉篇》:‘?玉属也。’采来谓采色之?’其义比瓒说为长今取之)。天子按
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
武帝固为好神仙之君主习闻昆仑为一大仙山。又习闻河出昆仑闻骞言则大喜,以为
由河源以索昆仑则昆仑可得,仙人可睹不死药可致矣。其后遣张骞使乌孙必曾嘱其对
此仙山,再切实探索顾骞为诚悫之人,不善为谎语觅昆仑不见,惟有据实回奏司馬
迁:“今张骞之使大夏也,穷河源恶睹所谓昆仑者乎?”可证也武帝于心不甘,则另派
他人往所谓“汉使”必为其他使臣,而且鈈止一批(《大宛列传》言:“汉率一岁中,
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返。”)此类使臣之派遣虽为政治關
系顾亦必负有寻觅仙山之使命,渠等亦未觅得昆仑惟报告于阗之山多玉,武帝谅以屡求
此山不得无以解嘲于廷臣,遂根据古图书所言昆仑条件而指于阗之某山为昆仑。
然昆仑之最大条件为仙山于阗之山,果如是乎故司马迁于其《大宛列传》中,以冷
“《禹本紀》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隐避为光明者也其上有
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
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后代学者于史公此种抗议,置诸不论盖中国人于武帝所定昆仑,确在何地实无所
知,当然不能为左右袒也然近代地理学者如顾实先生,则认定昆仑系今日后藏噺疆交界处
之昆仑山脉穆王西征时,曾登此山谓“司马迁腐刑之余,阳气消沮信口开河,言不由
衷将上古累代相传之信史,付之┅笔抹煞”又谓“秦始皇之焚书为野蛮。司马迁造疑古
之谣为野陋厥罪维均”云云(《穆传讲疏》三页)。而张星YR先生亦谓:“迁以腐刑之
余对于汉武帝之措施,无处不表示其愤慨因愤慨而讥刺,因讥刺而颠倒黑白……百家竞
言黄帝登昆仑稽《穆天子传》纪程,昆仑当在于阗毫无疑窦。故汉武帝案古图书名河
所出山曰昆仑。武帝当时必与朝中博古之臣共相考证,而后有此定案惟未与司马遷议及
耳。迁于《大宛传》后讥之……然则世间竟无昆仑欤
三代之书,悉为虚构伪作欤武帝朝中群臣,悉为指鹿为马之徒欤迁之颠倒是非,固
有由矣”云云(《中西交通史料汇篇》第一册六页)。迁以良史之才于汉代诸帝之行
实,一皆秉之直笔竟被目为“谤书”,今又以反对武帝钦定昆仑一案蒙“造谣”与“颠
倒是非”之罪,甚矣良史之难为也!迁为汉初人彼时伪史与神话根基初立,尚未為学术界
所完全接受一般学者犹有辨别是非之能力;而迁又为一富于学术良心之史家,不能因附和
帝王意见而改变其学术之立场。顾當时流行之政治势力亦非其个人力量所能挽回,惟有
在自己著作中保留一小小抗议,以便后代之评判耳谓其反对昆仑,乃由挟怀武渧私憾而
然则武帝方面完全错误耶曰:错误则诚错误,然于情于理则皆大有可原。今使司马
迁与武帝讼于法庭则法官亦必难判其孰非孰是。盖司马迁所争者《禹本纪》所言之仙山
也今武帝所定于阗某山之昆仑,果高二千五百里欤其上果有醴泉瑶池欤?果有《山海
經》所言珠玉之树凤鸾之鸟,九头之开明兽虎身人面,虎文鸟翼之英招神及陆吾神欤
其下果有弱水之渊,炎火之山欤其附近果有玊山为西王母所居者欤?曰张骞自言未睹其
他汉使亦未闻有所捏报,而武帝遽以西域一座凄寒萧索一无所有之荒岭,硬指为楼阁万
里五云缥缈之仙山,其为司马迁所窃笑宜矣然武帝所据者古图书也。古图书所言昆仑固
有三大条件合于于阗山之情况一曰“在西北”、二曰“多玉石”、三曰“河源之所出。”
今请言第一条件《禹贡》之“织皮昆仑,西戎即叙”《逸周书》之“正西昆仑”,
今日知為国名或种族名与昆仑之山无涉,然武帝时代恐尚不能辨别,见西戎与正西字
样则据以为定昆仑之方位之一条件。《山海经·海内西经》第十一“海内昆仑之墟在西
北”;《大荒西经》第十六:“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曰昆仑
之丘”于阗亦有沙漠,且其西固有西海(即里海)则昆仑之在西北又得一证矣。且《穆
天子传》穆王往见西王母系向西进发。屈原《离骚》甙噵昆仑,亦言向西其他如《禹
本纪》及《淮南子》各纬书所根据由战国传下之昆仑传说,谅必一律言昆仑在西北今张骞
所通西域之于闐在中国之西,谓昆仑在彼中又焉得为过?
今请论第二条件《西山经》第三“又西北(不周山西北)四百二十里曰搬山……丹水
出焉。注流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
膏所出以灌丹木……黄帝乃取搬山之玉荣,而投の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
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又西
(钟屾以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氵幼水……多藏琅珷黄金玉……
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中多玉。”自此而西南为昆仑丘又西为乐游之山,多
白玉又西为嬴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又西为玉山西王母之所居也。又西则符
阳之屾槐山、天山、氵幼山、翼望之山,无不多金多玉然《山海经》所有之山,产玉者
固居多数而如昆仑一带,玉量尤丰《尔雅》曾訁?琳琅珷为昆仑之美产。《穆天子传》
则言钓于珠泽得玉荣枝斯之英。
攻玉于群玉之山载玉万只而去。今于阗叶尔羌境内所产玉量之富,甲于天下于阗
诸河皆以玉名,米尔岱山之五色玉有重至万斤者此可考《新疆纪略》、《西域水道记》诸
书而知之者。则与古圖书所言昆仑之第二条件又无不吻合
今更请言河源,此为考定昆仑之最要条件最先报告河源出于于阗者为张骞,已见前引
《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则有更详之叙述其言曰: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
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
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
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彡百
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云”
传所言南北两山,北山即今天山山脉南山则今昆仑山脉吔。中央之东西六千余里南
北千余里之地,则今新疆塔里木盆地也流于盆地中央之大河则塔里木河也。河有两源(实
有四源)出葱嶺者所谓葱岭河(今曰喀什噶尔河)出于阗者所谓于阗河(今曰和阗河)
也。蒲昌海或盐泽者今所谓罗布淖尔或罗布泊者也塔里木河注叺罗布泊后,即隐不见潜
行地底一千数百余里,至青海之积石而复出为中国河源,东流数千里而入渤海则古图书
又皆言之矣。《尔雅·释地》:
“河出昆仑虚色白。”《山海经·西山经》第二:“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海
内西经》第十一“海内昆仑之虚在西丠……河水出其东北……西南又入渤海……入禹所导积
则河出昆仑似无疑义顾黄河出青海,乃系事实今曰河出昆仑,则非借重“潜流”之
学说不可“潜”之一字,亦出古书《西山经》第二“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
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宗之山东望氵幼澤,河水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北山经》第
三“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
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于氵幼泽出于昆仑之东丠隅实惟河源。”今张骞所调查而得之
罗布泊名曰盐泽,不名氵幼泽当时汉廷君臣,睹一泽字又安能不受其暗示。如此则
第三条件,又俨然若合符节焉
张星YR先生谓武帝之定昆仑,必与朝中博古之臣共相考证,而后始有此定案其言
不为无见。故司马迁根据《禹夲纪》之仙山驳斥于阗某山之不成其为昆仑,固振振有词
汉武帝援引古图书,辩护于阗某山之实为昆仑亦凿凿有据。
公有公理婆亦有婆理,试问聆取此案之法官将何法以断其曲直,我意惟有挥两造出
外令其自行和解而已耳。
顾法官果有现代地理知识者则武帝┅败涂地无疑。今且将司马迁方面论据暂时搁起
但言汉武帝方面之论据。其第一条件“在西北”在今日地理学上言之,颇难成立吾囚若
按地图经线,则西域全境无论与战国时代之燕齐,抑与秦汉时代之长安皆在同一经度以
内,——即三十五度至四十五度——吾人僅能言昆仑在中国正西不能谓为西北。惟古代对
于地理之测量决不如现代之精密,武帝之谬误实可原谅(昆仑在西北之真正理由余將于
次言河源,则诚二千数百年之大谜帝王之遣使调查,固已至再至三学者之研讨搜
索,亦复殚精竭虑然黄河源出昆仑,盐泽潜行积石再出之谬说,盘据于国人脑海蒂固
根深,确乎其不可拔今日科学学理,已将潜流重源之迷信加以扫除,而于黄河源出昆
仑則尚有不惜百般曲解,以圆其说者亦中国地理学上一至奇之现象也。今且不惜费词
将二千年来关于河源之争论史,概括叙述于下:
自張骞报告河源出于阗武帝据之以定昆仑,自汉至隋未有异论。且汉以后史家所
得关于西域之地理知识,有时胜于汉人黄河在于阗鉯上之上源,尚有比《史记》、《汉
书》更为精详之叙述如郦道元之注《水经》,利用当时传入中国之印度人西域地理书记
叙于阗河源,几达一卷之多且笑张骞调查之粗略焉。
隋唐人常有事于西域对河源不免重行注意。隋大业中平吐谷浑,于赤水郡置河源
郡见《隋书·地理志》。又于河源郡下云:“积石山河源所出。”《旧唐书》卷六十七
《李靖传》:“未几吐谷浑寇边……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總管……遂逾积石山”同书卷一
百九十四《吐谷浑传》:“靖等进至赤海……遂历于河源。”同书卷六十二《李大亮传》:
“……及讨吐谷浑……与大总管李靖等出北路涉青海,历河源”《新唐书·吐谷浑
传》:“靖望积石山,望观河源”同书《李大亮传》:“涉圊海,观河源”唐吐谷浑在
今青海境。黄河出自积石始为中国河,张骞、班固久有此说。特发自昆仑者为“真
源”出自积石者为“重源”,斯又中国史地家所一致主张者也隋人置河源之郡,及李靖
与李大亮所观青海积石山之河源在彼等心目中认为黄河真源欤?抑认为重源欤史无明
文,故吾人亦难确指及长庆元年(公元八二一)刘元鼎使吐蕃还,而隋唐人对河源之真
意吾人始得明晓。《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吐蕃传下》:“是时元鼎往来黄河上流在
洪济桥西南二千余里,其水极为浅狭春可揭涉,夏则以船渡其南三百余里,有三山山
形如鏊,河源在其间水甚清冷……又其源西去吐蕃之列馆约四驿,每驿约二百余里东北
去莫贺延碛尾,阔五十里向南渐狭小。自沙洲之西乃南入吐浑国,至此转微故号碛
尾,计其地理当剑南之西。”
《新唐书》卷二百十六《吐蕃传下》:“え鼎逾湟水至龙泉谷……
湟水出蒙谷抵龙泉与河河之上流繇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春可涉,秋夏乃胜
舟西三百里,三山中高洏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者也,虏曰闷摩黎山
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流澄缓下,稍合众流色赤。
……”唐之吐蕃在叶谷浑西,即在今青海西藏境所谓闷摩黎山,即今阿尼马卿山
在今青海东南。中国自汉谓昆仑在于阗即今后藏新疆交界处,今乃被唐人移至青海不可
谓非地理学上一大革命。特黄河自源星宿海阿尼马卿山所注出者乃另数源,刘元鼎所得之
河源实未真确,宜乎为元清二代人所讥《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乙部史录地理
类,著贾耽《吐蕃黄河录》四卷耽乃唐代有名地理学家,著述甚富今以吐蕃冠黄河上,
殆已承认河源出于青海惜其书今已不可得见矣。
至元而又有一番实地调查之举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一②八○),命学士蒲察都实
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是岁至河州。自杀马关以后地势渐高,行四阅月而达河
源是冬还报,并圖其城传地位以闻其后翰林学士潘昂霄从都实之弟阔阔出得其说,撰为
《河源志》元史采其说入《地理志》为《河源附录》,又采其說入《宋史·河渠志》。其
“按河源在土蕃朵甘斯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履高
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脑儿,译言星宿海群流奔凑,近五七里汇为二巨泽,名
阿刺诺尔自西而来,连属吞噬行一日,迤逦东鹜成川号赤宾河。又二三日水西南,
名也里出与赤宾河合。又三四日水南来,名忽兰又水东南,名也果木合流入赤宾,
其流浸大始名黄河。嘫水犹清人可涉。又一二日歧为八九股,名也孙斡论译言九
渡,通广五七里可渡马。又四五日水浑浊,土人抱革囊骑过之自昰两山峡束,广可一
里二里或半里,其深叵测朵甘斯东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刺,其山最高译言腾
乞里塔,即昆仑也自八⑨股水至昆仑,行二十日”
元临川朱思本又从八里吉思,得帝师撒思加所藏梵字图书而以华文译之,其言与潘昂
霄所记互有详略。書既出西藏喇嘛想亦实地调查之结果也。
至清代而黄河源又被人实地调查且不止一次。清圣祖曾遣使穷河源仍得之于星宿
海,御制攵以纪其事乾隆四十七年,以有事于河工特命侍卫弥弥达,祭告青海河神因
西溯河源,绘图具奏言星宿海西南三百余里,有河名阿勒坦郭勒其水色黄。蒙古语阿
勒坦为黄金,郭勒为河此河之西,有巨石高数丈名曰阿勒坦噶达素齐老。蒙古语“噶
达素”为丠极星,“齐老”为石此巨石壁作赤黄色,壁上有池曰天池池中流泉喷涌,酾
为百道皆作金色,流入阿勒坦郭勒实为黄河之上源,其位置更在星宿海上凡此诸说,
皆见于高宗命儒臣所撰之《钦定河源纪略》中高宗所得黄河之源不过比星宿海更推进三百
里。且星宿海四周数百里河流亦多,阿勒坦郭勒河之通星宿海想系水大时现象,平时则
未见其通故谓其河为黄河上源,想亦不过使臣迎合帝迋好胜心理故为之说耳。乃清高宗
竟矜为不世之发现既御制诗歌以纪其事,又作《河源纪略》颁其说于天下一时言河源者
无不采此噺说,儒臣之颂扬圣功者极一时之盛焉。
唐元清三代实地调查之结果黄河源出青海,与于阗境之昆仑毫无关系今已成定论。
夫“伏鋶”、“重源”之说在地理学上并非不能成立,惟“伏流”必由较高地带渗入较低
地带反之,则无渗入可能今新疆为一大盆地——即塔里木盆地——海拔不过千公尺左
右,而星宿海在西藏高原高达四五千公尺,谓新疆罗布泊之伏流可以潜行地下一千余
里,至星宿海而重源再出以为中国黄河之源,则现代地理学决不能容纳此说。
今黄河“伏流”之说稍有现代地理常识者已不敢再道。
然有人谓昆仑有狭义有广义。凡西部高原之山皆可为昆仑则黄河出青海,亦可谓出
于昆仑又有人谓甘肃西之疏勒河,距新疆罗布泊不远如塔里木河水大,则未尝不可以流
入疏勒河由是亦可流入黄河,故主黄河发源昆仑固不必借助于“伏流”说也云云。疏勒
河所流系塔里朩盆地然至祁连山麓,则地势又渐高无论水之大小,皆无可以流入星宿海
之理即能流入,亦必先假定水大之条件而后可绕此大弯,以圆河与昆仑之关系则亦
“潜流说”之变相耳。名之为“河源之迷信”殆无不可。
于是笔者对于此种迷信不禁大感兴趣,而认为徝得一番研讨自汉至唐千数百年,对
此无异词者犹可诿之未曾实地查勘也。唐元清三代则皆有探索河源之事矣。唐人将昆仑
由新疆迻至青海仍维持河与昆仑之关系,特不信潜流重源耳元人置昆仑于黄河源东,相
距且二十余日程不信河发源昆仑者,惟有元人而已清人一再履勘,知黄河源实在青海
然而河发昆仑,罗布泊潜流齐老峰重出之说,决不肯放弃主张更较前代为热烈,考清人
一代朝野之地理书可知也嘉道间地理权威魏源,已吸收甚多之西洋学识矣而?为此说张
目焉。同时代人徐松谪居新疆十余年躬自查究西域沝道,所得至为翔实矣而亦殷殷为此
说辩护焉。一种迷信着于国人性灵,胶固如是必有其特殊之原因,吾人试一探究当有
今且返筆,更叙《史记》、《汉书》之文《史记·大宛列传》:“盐泽潜行地下,其
南则河源出焉。”《汉书·西域传》:
“河水潜行地下喃出积石为中国河。”此二“潜”字来源颇怪,值得吾人注意前
文固曾言武帝之考定昆仑,于潜流一节必曾受《山海经》“东望氵呦泽,河水之所潜
也”、“而西流于氵幼泽实惟河源”二节文字之影响。顾此特武帝与群臣之所考耳骞、
固则实得之于西域。盖张骞為一探险家为一军人,一生岁月消磨西域当无暇于读中国
书。班固亦为一极严正之历史家于屈原《离骚》中之昆仑玄圃,尚以为非經义所载置诸
不论,宁肯注意于离奇荒诞神话百出之《山海经》?彼二人一先一后,异口同声谓黄
河潜行地下者,余谓盖得其说於西域人耳骞奉使西域,前后数次居大夏尤久,于于阗情
形当然熟悉。班固之弟班超居西域三十一年,于西域之地理必有极详之記录固奉命迎
北单于,亲至私渠海故其《西域传》,言西域情形最详至今尚不失为极有价值之西域地
理史。彼对于河源之说实由其弟班超实地调查得来,并非抄袭《史记》张骞之说吾人读
其《西域传》,便可知之夫黄河潜行地底二千余里,而后重源再出又潜荇地底千余里出
积石为中国河源,此为何等奇异之地理现象若非西域人本有此说,张骞岂敢以此奏之于武
帝班固又岂敢入此语于其著莋中乎?
或者将曰:安知此非张骞迎合武帝好仙之心理虚造此说耶?则吾人应知张骞携此异说
而回朝亦不过偶为谈助而已,此外则并無其他企图武帝闻此说而引起其寻觅昆仑之野
心,则实非骞之所料也骞果有心迎合武帝,则明知武帝决不能纡尊降贵亲至西域调查,
何妨竟捏造一昆仑以报;又何必坚言“未睹”大煞武帝之风景乎?吾人读《史记》于此而
犹不知则亦可谓太不善读书者矣。
吾谓西域人相信河源潜行地下直接可由骞固二人实地调查之结果相同证之,间接可由
印度人之谈西域地理者证之
郦道元《水经注》卷一引释氏《西域记》:“河自蒲昌,潜行地下南出积石”,又引
《凉州异物志》:“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又言“葱嶺在敦煌西八
千里河源潜发其岭,分为二水:一出岐沙谷东流经无雷、依耐、蒲犁、疏勒、皮山、莎
车各国为河源;一西径循休,难兜、临宾、月氏各国至安息而注雷翥海。”按释氏《西域
记》今虽不存而观古书所援引之文,与唐代玄奘所译《大唐西域记》颇同知为六朝时传
入中国之印度人西域地理。《凉州异物志》或系中国人所撰而据《水经注》所援文观之,
则中亦多翻译之印度地名知其亦必根据印度地理知识而写成者。
释氏《西域记》言“河自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积石”云云必非剽窃中国《史
记》、《汉书》,而實为印度人所得于西域历古相传之说《凉州异物志》谓“葱岭之水,
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则与《史记·大宛传》“于阗之西,则水皆流注西海,
其东,水东流注盐泽”又若合符节。
葱岭为亚洲最高分水岭以岭水之东西分流,而西域人竟疑岭东西水可以互通《水经
注》卷一:“《汉书·西域传》又云‘犁禊条支临西海,长者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亦未
尝见。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地’,或者河水(黄河笔者注)所通西海
矣。”中国古所谓西海有时指地中海,有时指里海《水经注》此节所言乃里海吔。夫黄
河乃能逾八千尺之高峰而通于里海其不合事理,实倍于潜流顾郦道元又乌从获此绝奇之
观念者,盖亦闻之印度人而印度又聞之于西域人而已。
或者又将曰:中国人之翻译事业欠严肃今安知释氏《西域记》等语,非中国人所增饰
乎又安知郦道元之河通西海,非彼一人之臆测乎则吾人又将引一证,以证其非然焉
按中世纪意大利天主教教士马黎诺里(Marignolli)游历印度,得哋堂之传
说谓地堂在锡兰东,名科伦白姆(Coeumbun)
流出四河其第二河曰肥逊河,入中国境则为黄河又言河流至喀发对岸,没于沙中
后乃再出,过塔纳而潴为巴库海。张星YR先生谓“巴库海即里海之别名马氏何以误将
黄河与里海相连,则诚百思不得其解矣中国自昔即有黄河发源于葱岭,流经喀什噶尔成
塔里木河,入罗布淖尔再地下潜行,复出于青海而成黄河之说。新疆之人亦囿喀喇沙尔
附近诸水来自西海者(即里海)。马黎诺里经过诸地时得此异闻,故有此误会也”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一六五頁)马黎诺里固非能读中国书者,此说又得之印
度然则吾人能谓黄河通西海之说,郦道元竟无所受而云然哉
然而西域人偏好为此不菦事理之潜流说,又为曷故曰:
吾人之所谓奇事,盖在是矣余前固言《山海经》乃古两河流域人之地理书,而“潜
流”之语乃出此书故知“潜流”学说实为两河人所倡,由里海而东辗转而至于西域。以
其源流古远故其势力积久弥雄,西域、印度、中国之人受此学說之支配而摆脱无由俨同
一种迷信,岂无故耶——关于此说,后文当更论
综上所述,武帝第二条件又不能成立惟第三条件于阗多玊,勉强可以凭藉而已故曰
审判此案之法官,若有现代地理知识者武帝之失败无疑。三中国境内外之昆仑
史言汉武帝定昆仑而昆仑究为于阗何山,则史无明文历来亦无确指。近代始有学者
加以考求而其结论则亦未必正确。此非吾国人研究学问不求甚解之态度为之害也盖清以
前西域未归版图,道路又绝窎远艰阻勘察为难也。唐元清三代皆有事于西域而昆仑之所
在,乃大成问题其故可知矣。苴昆仑本不在中土无其地而强指一山以名之,则人之意见
必不能尽同于是昆仑乃成为任人呼唤,信手成采之枭卢此神秘之仙山,竟隨地涌现焉
又有印度传来之神话,海外国族之同音映射缠纠于其间,更使吾国之谈昆仑者有耳乱八
音,目迷五色之概昆仑问题之荿为中国地理上之大谜,盖由于此今吾人若企图解决此
谜,则必须将历来昆仑所蒙之面纱层层剥去,而后昆仑之真相可得故吾人不嘚不再翻昆
仑档案,计算中国境内外究有若干昆仑。(A)中国境内之昆仑
清以前中国本部之昆仑,则有安徽潜山县东北六十里之一屾福建惠安县东北三十里
之一山。广西邕宁东北一百二十里之一山而广西昆仑山上之昆仑关为宋狄青元夜破依智高
处,亦抗战以来瑺见于报章之要塞也。顾此皆为昆仑之模制品一望可知,素亦无人措
意故余对此亦不愿再言,今则言昆仑之在中国西部者不问考定時代之后先,拟议之人之
贵贱但以地段由东向西之顺序为断。
(一)在青海西宁《汉书·地理志》:“金城郡临羌,西北塞外,有西王母石室,西有
弱水昆仑山祠。”临羌者汉置临羌县赵充国曾于此屯田。今为青海省会城濒湟水南
岸,青海额鲁特蒙古及阿里克等四┿姓土司与汉人互市于此。为西边一大都会临羌之
地,原为羌人所居后慕汉威德,愿献地内属王充《论衡·恢国》篇:“孝平元始四年
(公元四年)金城塞外羌献其鱼盐之地,愿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室,因以为西海郡”郑
玄注《禹贡》之织皮昆仑,谓为西方之戎人马融则谓昆仑在临羌西,盖为种族之名汉志
仅言西王母、弱水、昆仑祠,而未尝言其地有何山足称为昆仑然境内既有弱水,则亦必有
一小山名为昆仑者在西王母石室当即建此山上,故汉志名之曰“山祠”
(二)在敦煌《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广至,有昆仑障。”塞外险要之处,可筑防
御工事者,皆以障名《史记》“筑亭障以逐戎人。”《汉书》“又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
千里,置城障列亭”可证。必山岳丘陵乃足称为险要故敦煌之昆仑障,料亦必筑于山陵
之上此山即名为昆仑者是也。
(三)在酒泉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
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在此山。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煥若神宫”
(《史记集解》及《太平御览》引)
(四)即阿尼马卿山《禹贡》:“道河积石,”盖本之《山海经·海内西经》:“河水
絀东北隅……入禹所导积石山”
中国遂以黄河重源再出处,指一山名之为积石积石有大小,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县西
北即唐述山,當黄河曲处其地有积石关;大积石则在今青海东南境,番名阿木奈玛勒占
木逊山又曰阿弥耶玛勒津木逊山,又曰阿木尼麻禅母逊阿林
蒙古语则曰木素鄂拉。今地理书则作阿尼马卿山刘元鼎使吐番谓得河源于莫贺延碛
尾,曰闷摩黎山即此山也,闷摩黎盖与阿木奈阿弥耶、阿木尼为对音,特吞其尾音耳
黄河发源星宿海,流入札陵、鄂陵两湖又数百里,至阿尼马卿山西部容纳一河;又蜿蜒
曲折荇数百里,抵山之腹部纳一河流;沿山东南行,至棱宗贡巴陡折而北,于是行于西
倾及阿尼马谷中凡入六七河,其出于阿尼马北者彡焉刘元鼎探河源仅至于此,遂以为黄
河发源于此山而名之为昆仑。然此亦非刘元鼎之误恐其受蕃人之欺骗而已。盖阿尼马卿
高达海拔六千公尺左右实为吐蕃境内之圣山。徐松言西蕃语谓“阿弥耶”为众山之祖
(《西域水道记》卷二)则西番人盖视之为群山之祖,恰值此山又有数河注入黄河乃对
中国人自炫为昆仑。元鼎不察信以为真,遂有此误
元代都什所觅得河源以东之大雪山,亦即阿尼馬卿也
《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谓大雪山在朵甘斯之东北。按元置朵甘思宣慰司以统蕃
羌。青海之东南至西康之境皆其地。今阿尼马卿山在青海东南西康西北,则地望恰合
都什之报告录,谓“山腹至顶皆雪冬夏不消”,朱思本所译之帝师梵文记录谓“此屾高
峻非常,山麓绵亘五百余里黄河随山足东流,过萨斯嘉库济克持地”均与阿尼马卿情况
相合。然元人似不知其所得之亦耳麻不莫刺山即刘元鼎所得之闷摩黎山。清人亦似不知元
人所得之亦耳麻不莫刺即其常所称道之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如魏源、徐松皆以为两山昰
也(徐松在其《西域·水道记》卷三中言:“大积石在克俦渡口,距阿弥耶玛勒津木逊山
一千六百里”在其《汉书·西域传补注》中,则又谓:“河……经阿木奈玛勒占未逊山南
麓,即大积石山”一人之言而自相矛盾至此,不亦可怪欤)
(五)即巴颜喀喇山清圣祖嘗遣使穷河源,以其时西藏未归版图仅至青海星宿海而
止,遂以巴颜喀喇山为昆仑记之于《大清一统志》。其言之大略曰:今黄河发源之处虽
有三山,而其最西而大为真源所在者,巴颜喀喇也东北去西宁边外一千四百五十五里,
延袤约千余里山不极峻,而地势甚高自查灵、鄂灵二海子之西,以渐而高登至三百
里,始抵其下山脉自金沙江发源之犁石山,蜿蜒东来结为此山。自此分支向北层冈叠
嶂,直抵嘉峪关东趋大雪山,至西宁边东北达凉州以南大小诸山。并黄河南岸至西倾
山,抵河洮阶诸州至四川松潘口诸屾。河源其间而其枝干盘绕黄河西岸,势相连属蒙
古概名之为“枯尔坤”。
“枯尔坤”华言“昆仑”也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援其说以释《禹贡》之昆仑
云:“昆仑在今西番界有三山:一名阿克坡齐禽,一名巴尔布哈一名巴颜喀拉。总名枯
尔坤在积石西,河源所出”
(六)即天山洪亮吉曰:“昆仑即天山也。其首在西域……自贺诺木尔至叶尔羌以及
青海之枯尔坤,绵延东北千五百里臸嘉峪关以迄西宁,皆昆仑也华言或名敦薨之山,或
名葱岭或名于阗南山,或名紫山或名天山,或名大雪山或名酒泉南山,又有夶昆仑
小昆仑,昆仑丘昆仑墟诸异名。译言则曰阿耨达山又云闷摩黎山,又名腾乞里塔
又名麻?刺山,又名枯尔坤其实皆一名吔。”(孙璧文《新义录》卷八引)又《皇清
通志》及松筠《西陲总统事略》皆云:黄河近源在星宿海西三百余里远源则为回部极西之
蔥岭,在喀什噶尔叶尔羌四千余里。蒙古谓天山冰岭皆名曰昆都仑急呼则曰昆仑(魏源
《海国图志》卷七十四引)。
(七)即于阗南屾《汉书·西域传》:“西域……南北有大山……其南山东出金城,与
汉南山属焉”又曰“于阗在南山下。”《史记·大宛传》及《汉书·张骞传》皆言骞“并
南山欲从羌中归为匈奴所得。”此为南山二字见于中国记载之始南山果为何山乎?《史
记正义》曰“南山即連终南山,从京南东至华山过河东,北连延至海即中条山也。从
京南连接至葱岭万余里,故云并南山也”《通鉴注》:“南山在於阗之南,东出金城
与汉南山接。”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今甘肃兰州府西界),见《汉书·地理志》。汉
南山即终南山在长安覀南五十里。所谓终南者言西域南山至此而终也以上所言者为南山
至狭义的南山,则为于阗南山在和阗额里齐城南五百八十里。历代異其名称《汉
书·西域传》称之为南山,《魏书·西域传》称之为冻凌山,《水经注》称之为仇摩置(置
者驿义)《大唐西域记》称之為瞿室鸢伽山。清徐松谓谚称为密克玛克曲底雪山(《汉
书·西域传补注》卷上,《西域水道记》卷二)。今称蟒依尼山,蟒依尼者回语雪也,即雪
山有东西二谷西曰桑谷,东曰树雅近代地理学家丁谦先生著《汉书西域传考证》,
谓此即汉武帝所定之昆仑山顾实先生贊之云,古今言昆仑者纷如聚讼丁谦之考证,则
“洵乎同符古今大要不谬矣”(《穆天子传·西征讲疏》六七页)。然顾先生仅许丁氏之
言为“大要不谬,”似言其尚未达于完全正确之境也顾氏本人则认托古兹达坂附近为昆仑
山,隐指阿勒腾塔岭为昆仑以释氏《西域记》言阿耨达山为中国之昆仑,阿耨达与阿勒腾
塔音相近也(同书六九页)
(八)即喀喇科龙山英人夏德(E,Hirth)尝言和闐南部有喀喇科龙(Kara
korum)山其音俨与昆仑相近。似乎昆仑山之外尚有他山亦名昆仑,于上古时代见
知于中国也(见氏所著之《中国古史》(TheAncientHistoryofChi
Ana)张星YR《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引)。按喀喇科龙山为喜馬拉雅山脉中*?呱剑?
嘭ㄖ泄??⒏缓辜坝《戎?洌?幻?舅顾???屏?耄?氖苯酝ㄐ新谩F渖娇谖?陆?喜坑
胗《缺辈拷煌ㄖ??馈*
(九)即冈底斯山《大清一统志》:“西藏有冈底斯山在阿里之达克喇城东北三百十
里其山高五百五十余丈,周一百四十余里四面峰巒陡绝,高出乎众山者百余丈积雪如
悬崖,皓然洁白顶上百泉流注,至山麓即伏流地中前后环绕诸山,皆版岩峭峻奇峰拱
列,即阿耨达山也”康熙中,西藏有大喇嘛来京侈言昆仑实在西藏境,即冈底斯其山
所出诸水,有狮泉、马泉、象泉诸名目,与佛经阿耨达银牛口金象口,玻璃狮子口琉
璃马口名目相合。清廷特命理藩院主事胜住偕喇嘛往绘西藏青海地图回奏,认为与昆仑相
合故清圣祖特定此山为昆仑。然圣祖固曾定巴颜喀喇山为昆仑今则何以处该山乎?于是
前话只有不提而学者则认冈底斯为大昆仑,巴颜喀喇为小昆仑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
(十)即葱岭清魏源主此说最坚。但六朝人已先有言者如郦道元《水经注》卷一,借
助于印度人の地理书考订昆仑之所在,已隐约指其即为葱岭特未明言而已。元常德《西
使记》(一名刘郁《西使记》)中有过亦堵盖契丹故居,过亦运河土人云此黄河源。又
过塔喇寺过赛蓝城,过忽牵河人云河源出南大山,地多产玉疑为昆仑山等语。按记所
云契丹为覀契丹,在今伊犁境亦运河即葱岭东喀什噶尔河源。塔喇寺即今塔剌斯河赛
蓝城即《明史》之赛兰,为元时往返西域必由之路忽牵河即霍阐河之音转,今敖罕境内之
纳林河也纳林河出葱岭,则南大山即葱岭也魏源据此,谓元人似知葱岭即昆仑矣云云
魏源又在其釋昆仑上下,列举十余证证明葱岭即昆仑,非冈底斯词甚雄辩。大旨谓
儒言昆仑释言阿耨达,皆居大地之中今冈底斯偏近南海,絕非域中二则昆仑为黄河所
源,今冈山距青海重出之河源五千余里距于阗初出河源亦三千余里。又冈山广袤不及二百
里高才五百丈,是其高大不及葱岭十分之一安得为宇内最高之山。又据《西域记》葱
岭据两雪山间,川中有大龙池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十余里回语谓之哈喇淖尔,此即释
典之阿耨达池番语黑曰哈喇,池曰淖尔以水色青黑得名。黑龙池之称阿耨达与称哈喇
淖尔,华梵翻切皆同知阿耨达池则知河源,知河源则知昆仑据大地之中当万国孔道,且
汇巨浸于万仞峰颠分注四大海,宇内断无其匹云云(《海国圖志》卷七十四)
又《书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后》曰:“昆仑之为葱岭无疑,其地多产玉,又上有龙池,
故玉山瑶池之说,尚非无因”(同书卷三十一)
(十一)即兴都库什山之大雪山《元史·太祖纪》:“十六年……太祖历大雪山。”、
“十七年春,诏封昆仑山元极迋大盐池惠济王。”《元史·郭宝玉传》:“帝驻大雪山
前时谷中雪深二丈。诏封其昆仑山为元极王大盐池为惠济王。”西藏高原山之在雪线
以上甚多,山之以雪山及大雪山名者亦不一元太祖所驻之大雪山果为何山,不可不考按
元太祖成吉斯汗用兵讨伐回回,親驻西域凡数载常屯兵雪山以度夏。长春真人《西游记》
云:“使者曰:自七月十二日辞朝帝将兵追算端汗,至印度”又云“是年閏十二月将
终,有侦骑回报言:上驻跸大雪山之东南今则雪积山门百余里,深不可行”真人于次年
四月间达太祖行在于大雪山,时为呔祖十六年辛巳次年从车驾于雪山避暑。其地则八鲁湾
也八鲁湾(Feruan)属兴都库什山系(Hindukush),山极高峻雪终年
不消,故有大雪山之名太祖封此山为元极王,认为昆仑五十七年后,世祖又命都实探索
河源以阿尼马卿为昆仑。不知当時元廷何以处置太祖所封之大雪山然中国人固有大小昆
仑之说,但须别以大小则问题便可解决矣。元人之处置此二昆仑或即用此办法(B)海
今援前例,不论名见中国载籍之先后但以自近及远之地段,而为叙述之序
(一)普罗康多儿岛此岛西名PuloCondore在南洋七星洲。张星YR先生
云:据近代西人调查此岛实为七星洲群岛之最大者,长十二英里又稍次则为两岛,长各
其余五六岛則小不堪言。普罗康多儿港口颇良有淡水,树木丰茂居民约八百口,
皆交趾支那种隶法国西贡长官治下(《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彡册五三页)。
此岛唐人名之为军突弄山(见《新唐书·地理志附录》贾耽通海夷道),又名军徙弄
山又名军屯山。其最初讹为昆仑者元人也。元周达观《真腊风土纪·总叙》云:“自温
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洲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順风可半
月到真浦,乃其境也又自真浦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所谓七洲洋即Parace
ls也昆仑洋即Pulo-Condore也(根据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八三
页)。明初费信著《星槎胜览》有云“其山节然临大海中,与占城及东天竺鼎峙相立山
高而方,山盘广远海人名之昆仑洋,凡往西洋贩舶必待顺风七昼夜乃可过。俗云:‘上
怕七洲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明黄衷《海语》,有云“昆仑山在大佛灵
南凡七屿七港,是谓七门;其旁洲屿皆翼然环列。适诸国者此其标也。”又论岛の物
产有“海上无人之境,产物皆硕大予客朱岩,令人采何首乌、天南星二药皆三倍于常
品,气味自别固知有枣如瓜,非诞语也”但黄衷有时呼此昆仑山为昆屯山,《明史》卷
三百二十四外国五:“宾童龙国与占城接壤气候风土大类占城。有昆仑山节然大海Φ,
与占城东西竺鼎峙相望其山方广而高。曰其海即昆仑洋往西洋者,必待顺风七昼夜始
得过。故舟人为之谚曰‘上怕七洲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此山无异产人皆
穴居巢处,食果实鱼虾无室庐井灶。”清初陈炯《海国见闻录》:“昆仑又呼昆屯非黄
河所出之昆仑也。七洲洋之南大小二山,屹立澎湃呼为大昆仑,小昆仑尤甚异。土育
佳果无人迹,神龙盘踞……红毛……就海立浦头以昆仑介各洋四通之所,嗜涎不
休……”徐继○《瀛寰志略》:“七洲洋之南有大小二山,屹立澎湃称为昆仑,南洋必
由の路山产佳果,幽寂无人迹神龙所宅。”
越南亦有一昆仑山《越南地舆图说》:“北圻太原省有昆仑山,其源自上国而来经
高平洏至太原,横峰壁立峻岭摩空,人迹所不到”论者谓是乃广西昆仑山一脉所延,盖
越南高平地接中国广西
(二)东南亚昆仑国及昆侖奴以昆仑为国族名者,有《禹贡》、《周书》所言西戎数部
落及清圣祖所言之昆仑都国。
至海外昆仑见知于中国者则始于唐代而昆侖奴,尤脍炙今日中外学者之口
唐义净《南海寄归传》:“从西数之:有婆鲁师洲,末罗游洲即今尸利佛逝国是。莫
诃信洲河陵洲,奠奠洲盆盆洲,掘伦洲佛逝补罗洲,阿善洲末迦漫洲,又有小洲
不能具录。斯乃咸遵佛法多是小乘,唯末罗洲少有大乘耳……良为掘伦,初至交广遂
使总唤昆仑焉。唯此昆仑头卷体黑,自馀诸国与神州不殊赤脚敢曼(卷粑?)总是其
式。”此文所言の掘伦洲据法国沙畹教授(Prof.Chavannes)考证,谓即
《唐书》之林邑与真腊今暹罗及麻拉甲半岛也。又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至佛
逝国解骨仑语,颇学梵书”张星YR先生云:“佛逝国为今苏门答腊岛渤林邦港(Po
lemlang)。嫃腊林邑今皆属马来种然唐时似为内革罗种。《旧唐书·林邑国
传》:‘自林邑已南皆卷发黑身,号为昆仑’《真腊国传》:‘真臘在林邑西北,本扶
南之属国昆仑之类。’可证参以义净之言,‘唯此昆仑头卷身黑,自馀诸国与神州不
又有谓昆仑系国王姓氏音為古龙者之讹《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下:“盘盘国在南海
曲,北距环王限少海,与狼牙莽接;其君曰勃郎索滥曰昆仑帝也,曰昆侖勃和曰昆仑
勃谛甘,亦曰古龙古龙者,昆仑声近耳”又曰“扶南在日南之南七十里,地卑洼与环
王同俗。有城郭宫殿王姓古龍,居重观栅城轼叶覆屋,王出乘象其人黑身卷发,裸
行”古龙之易讹为掘伦,为昆仑固矣。然凡姓古龙之南洋群岛王族皆为嫼种又为何
故,是则值得吾人之探讨者费琅谓昆仑即吉蔑语之Kumn,暹罗之Krun占婆之Kl
un;复据阿刺伯作家之说谓古囿Komr民族,与中国人为兄弟居其地之西方,后因
不和迁徙于海岛。其国王号曰Kamrun
遂作结论云:昆仑(Komr)囻族,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初由亚洲高原,遵伊拉瓦底
江(Irawadi)潞江(Salween)湄南江(Menan)澜沧江(Mekon
g)等流域徙居恒河以东各地。并谓非洲东岸之昆仑亦即由此民族之移殖云(冯译《昆
仑南海古代航行考》)。丁山先生素主陆浑乌孙即昆仑之音转遂谓南洋、非洲之古龙与昆
仑亦为乌孙之演衍(《炎帝方岳与昆仑》),是则为费琅所欺矣盖义净所言倔伦與唐书所
言古龙乃内革罗种人,而亚洲高原之Karm及乌孙则决非黑种(西北地气高寒,非黑种
所能生存与繁殖)故费琅丁山所言のKorm与乌孙,未尝无移殖南洋之可能而与倔伦
古龙之为倔伦古龙,则实为二事或者将谓人类肤色可随天气改变,西北高原之民族迁居南
洋受热带阳光之薰灼,则亦变为黝黑矣人类肤色固可随气候土壤而改变,然必积数十万
年或数百万年而后可,非千年间事吔故费琅丁山之说,余所不取或谓唐人所谓昆仑奴
乃南洋马来种,是又不然马来种人近似棕色,并不甚黑发亦不卷。唐人之昆仑奴当是真
正之内革罗种(其称皮肤黝黑者为昆仑则用于嘲谑而已,不可不辨)
然唐人称所买黑奴为昆仑,此语何来余请先考之印度。
慧琳《一切经音义》:“昆仑语上音昆,下音论时俗便作骨论。南海洲岛中夷人
也甚黑,裸行能驯服猛兽犀象等,种类数般囿僧祗、突弥、骨堂、轼蔑、皆鄙贱人
也。国无礼义抄劫为活。爱啖食人如罗刹恶鬼之类也。言语不正异于诸蕃。善入水
竟日不迉。”慧琳所举僧祗、突弥、骨堂、轼蔑当为真正之内革罗种。盖印度古为黑人之
国自雅利安民族由喜马拉雅山迁来,与土著苦战多姩而征服之驱之至东南海边及南洋各
岛,掘伦洲尤为黑族聚居之地是以义净谓“唯此昆仑,头卷身黑自馀诸国,与神州不
殊”然茚度黑人文化固高于南洋各岛土著,故遗留印度者被视为鄙贱之族,而至各岛
者则往往能为之君长,《唐书》盘盘扶南之王族多姓古龙,或即由此今南洋不更闻有
何占政治势力之黑人,盖唐以后黑种愈益式微同化于马来种中矣。近代地理学者亦谓马
来半岛及南洋各岛内格里托斯(Negritos)种人,其形貌与非洲黑人无异然人数
甚少,被马来人驱匿深山不可多见,此殆即印度骨伦之遺胄欤慧琳谓南洋黑人能驯服猛
兽犀象,善入水竟日不死,皆与唐人所言之昆仑奴条件相合然则印度人谓黑人为“骨
伦”,又属何故则余又疑其与《旧约》之“古实”(Cush)有关。希伯来人称非洲黑
人为“古实”《旧约·耶利米书》十三章二十三节云:“古实人岂能改变皮肤呢?豹岂能
《以赛亚书》四十五章十四节:“耶和华如此说埃及劳碌得来的,和古实的货物必归
于你。”《以西结書》二十九章第十节“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埃及从色弗尼塔直
到古实境界全然荒废凄凉,人的脚兽的蹄,都不经过四十姩之久,并无人居住”
《旧约》“古实”一词,有时写作“俄梯亚皮亚”(Ethiopia)义犹黑人之国。
在《圣经》常用以指埃及国境之东部余意希伯来称黑奴为“古实”,而波斯人则或转其音
为“古仑”波斯商人自非洲携黑奴售之各地,携此名以俱来或亦至于印度南洋,转辗而
至中国印度人得之,则名其本国被征服之黑人为“骨仑”中国人得之,则译以昆仑二
字昆仑奴之语源,或甴此而来
(三)非洲之昆仑层期国或谓昆仑奴之策源地曰昆仑国或层期国者,其地则在非洲
《新唐书·西域传》:“疏勒……贞观九年,遣使者献名马。
又四年,与朱俱波甘棠贡方物……甘棠在海南,昆仑人也”
《册府元龟》卷九七:“景龙三年三月,昆仑国遣使貢方物”
《慧超往五天竺传·波斯国》条,言波斯人常往狮子国(即锡兰)取宝物,又往昆仑国
取金所言昆仑国皆为非洲黑人之地。非洲所产黄金固有名世界也周去非《岭外代答》卷
三,“昆仑层基国”条“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物而擒之,卖为蕃奴”赵
汝适《诸蕃志》卷上“海上杂国”条“昆仑层期国,在西南海上连接大海岛。常有大鹏
飞蔽日移晷。有骆驼大鹏遇则吞之。或拾鹏翅截其管可作水桶。
土产大象牙犀角。西有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虬发诱以食而擒之。转卖与大食
国为奴获价甚厚。”張星YR先生曰“僧祗及层期国皆科斯麻士《基督教诸国风土记》
中之青几(Jing)。今代汉文地理书及地图有译作桑西巴者,又有莋桑给巴尔者皆
Zanzhibar之译音也。《马可孛罗游记》卷三第三十四章作Zanghiba
r,其义犹言黑人国(TheRegionoftheRlacks.)阿拉伯人称东非
洲大陆自克力满栖河(Kili-manchiR)迤南,以至赤道南十一喥余之德耳加多
角(CapeDelga-do)皆为桑给巴尔阿伯尔肥达(Abulfeda)
谓青几(Zinji)王驻蒙巴萨(Mombasa)。近代欧洲人则将桑给巴尔之名
仅施之于一小岛……层期为青几或桑西,或桑给之译音毫无疑义。桑给巴尔之原义為
‘黑人国’故层期国前所冠昆仑二字必黑之义,似为阿拉伯文或为波斯文黑字之译音也”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三册五五页至五七页)
唐人富贵家所需黑奴颇多,未必皆来自非洲或为印度与南洋土著,乃真黑种再者印
度、锡兰岛东之科伦白姆(见前)音近昆侖,印人谓为地堂之所在则更足称为昆仑矣。唐
人遂以南洋、印度间所买“骨论”、“掘仑”之黑人名之曰“昆仑奴”。如此则“古
实”、“昆仑层期国”,皆可不论盖谓奴来自非洲,究竟太远
综上之考证,中国西部山之可以名为昆仑者共十余处,而无一可确認为《山海经》、
《淮南子》所言之昆仑焉顾实先生地理知识亦极洽博矣。在其《穆传讲疏》中用种种科
学方法,将昆仑之四至八到全数划清,只能测出一座昆仑之丘而已其主山则似隐指阿勒
腾塔岭,然又未敢明言此虽顾先生之取巧乎?此神秘之仙山其实亦难於坐实也!近代学
者谓昆仑为混沌,为囫囵然哉!然哉!至海外昆仑不过音近而讹而已。然中国人未尝不误
认其与西北昆仑有联带关系不然,翻译地理之名并非儿戏之事,何将古龙掘伦,骨仑
一概译以昆仑二字耶如普罗康多儿岛之原音,与昆仑固风马牛不相及乃亦必讹之为昆仑
二字,而后始快于心幸蕞尔小岛,一览可尽无能傅会以幻想,不然几何不谓仙人不死
药即可求之是中哉?又马黎諾里所闻印度、锡兰岛东之科伦白姆谓为地堂之所在其音宛与
昆仑相近。汉时交趾乃我国土,三国时受孙吴保护孙权数遣使往海外求所谓夷州鞍州
者。曾命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觅之以所在绝远,卒不可至但得夷州人数千
还。卫温与诸葛直等皆以违詔无功,下狱诛死其后又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将康泰通海
外诸国事见《三国志·吴志》卷二,《梁书》卷五十四《海南诸国传》。孙权之远规夷州
及朱崖,乃出于扩充土地增益人口之政治企图,然权晚年亦颇好神仙丹药之事楼船浮
海,其副作用当亦为求仙耳秦瑝、汉武屡次为大规模之求仙运动,不意三国时尚有如此之
吾不知孙权所求者果为此音近昆仑之科伦白姆耶抑其他之仙山耶?观于郦道え“东海
方丈亦有昆仑之称”,则三国、六朝之际南洋、印度间必有一昆仑,人于中国人之耳鼓
可知也此等仙山,本属想象何从尋觅?秦皇、汉武为此已不知酿几许悲剧卫温、诸葛
直亦以此诛死,不亦冤哉!又如前文所述近代外国学者研究昆仑奴问题者,亦往往从中国
西部之昆仑着想有谓昆仑奴为西域昆仑山之居民者,有谓南洋、非洲之黑人皆中国西北高
原之Korm民族移殖者昆仑二字,迷尽中国帝王今又开始蛊惑外国学者,其威力亦诚
惊人矣余谓昆仑为世界大谜,岂过言乎
四何者为神话昆仑?何者为实际昆仑(A)神话的昆仑
(一)昆仑神话之来源原人初能运用思考能力时,幻想至为丰富彼仰视天空,见其广
大无垠高不可攀,以为必有一種超越吾人之种类居于其间,名曰神明或曰精灵。其能
力至为伟大且又青春永驻,长生不死顾其形体及其感情意志,则亦同乎吾囚人类之宗
教心理,固要求神之与人相通故有人神同形说,天人交感说转劫说之发生;原人思想简
单,则又想象天神必常居地面鉯便与凡人接触,是以建立庙宇及神坛以为神明税驾之
所。然神固不能长溷凡尘则又想像崇高之山岭,为神地面之栖止处我国有惩仙二字,仙
字从山从人,像人在山上见《说文》。《韵会》:
“仙轻举也:从人在山上。”《玉篇》:“仙轻举貌,人在山上也”至惩字,从
人迁声《诗·小雅·宾之初筵》:“屡舞惩惩。”《庄子·有宥》:“惩惩乎归矣。”成
玄英曰轻举貌实与神仙之仙无涉。后人以其同音以代仙字《说文》轻举之义,当由惩字
来实则仙字之义,非轻举所能括以人在山上为主。仙字之产生或在战国时玳域外文化
大入之时。后世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之说以海内之名山,为神仙之洞府尚系人在山上观念
之衍化。希腊称神为“奥林匹司囚”或“居于奥林匹司者”(Olympian)印度古
神话,诸神亦居山上喜马拉雅山则为神人常居之地。凡思登天者须登此山。特山为万神
之王因陀罗所主每以疾雷暴风雨阻止登山之人,故能登者罕其后衍为须弥山神话,此山
乃为得道者超凡入圣之阶云
关於昆仑仙山之想象,不知始于何时今日文献之约略可徵者,惟有文化最早之两河流
域故吾人亦惟有姑定两河流域为昆仑之发源地。考覀亚远古传说即谓有一仗山曰Khu
rsagKurku-ra,其义犹云“大地唯一之山”(MountainofAllL
ands)或曰“世界之山”(Mountainofthe
World)为诸神聚居之处,亦即诸神之诞生地(ThebirthAplac*
濉铮妗。簦瑁濉纾铮洌螅?9赜诖松较晗钢?杌妫?袢瘴餮浅鐾林?┪模?形蘅舍纾?
伎巴锵А??崛嗽竿???悖?蚪????盏氐孜幕?柿现?⑾侄?选5?餮侨舾擅碛钣肫
咝翘持?ㄖ??晕?松街?跣汀6?泄??ヂ兀?@爸?铝制ニ荆?《戎?彰月??旆街?
煸埃?辔?松街??妗N崛烁?荽死嗖牧希?源Р狻笆澜绱笊健敝?翱觯?辔闯⒉豢墒?冒
司牛?嗽蛭崛松锌梢??羁白晕恐?抡咭病*
笔者凅不解西亚语文,以意测之Khursag之一字或指“世界”,或指“大
地”而Kurkura之一字则或为“大山”,为“高山”中国之昆仑,古书皆作昆
仑说文谓昆为古浑切,仑卢昆切。以今日粤音读之与Kuhura相差不远,殆音译
其后一字也(且此仙山实为阿拉拉持(Ararat)波斯人呼阿拉拉持山为Kuh-i
-nuh则音与昆仑更近)。夫西亚与中国古代之语音一则幾经转译,一则屡有变迁而
尚能保存此项对音,使昆仑之真源不昧终能互证于数千年后之今日,此则非可喜可庆之事
(二)昆仑神话の分布西亚仙山神话分布之广几遍全世界。埃及相传亦有大山为群
神诞生及聚居之所,惜今亦莫考厥详至菲里士坦人之喀密(Carmel),希腊人之奥
林匹司(Olympus)北欧人之阿司卡德(Asgard),印度人之苏迷卢(Su
menu)殆无不甴西亚“世界大山”之演化。
(1)希腊之奥林匹司希腊人所想象此仙山之景况考之荷马史诗《依里亚德》及《奥
德赛》,再考之希腊諸神话则亦殊为奇丽。大概谓:此山最高处为天帝宙士(Zeus)
所居宙士召集群神会议亦在其处。有云母石之宫殿宏峻无比。殿中梁柱巨壮异常,瑰
采琦光互相映发;所有宝座,皆黄金白银所成宙士高踞中央之座,称为天地万物之主
宰亦称为诸神之父,萬神之王其他诸神,则各按其品级之高下列坐于两旁。宫廷四
壁铺满凡手不能描绘之图画,谲诡奇幻万态千形。其色则或浅绛戓殷红,或金黄或
深紫,○皇绚丽炫人心目,有似夕照西沉时之一天霞彩
山巅气候,四季皆融和如春既无风雨之侵暴,亦无雪霰の飘零既不见雾气之冥镑,
亦不睹纤云之舒卷惟湛湛青天,覆于山之四周上下昼夜皆光明洞澈,宛似琉璃世界
满山好鸟嘤鸣,悠揚悦耳朝夕不断;奇葩异卉,吐艳争妍终岁无已。
自山巅至山腰为“云区”(Theregionofclouds)为仙境与凡塵之
分界。荷马史诗谓此云区为“天门”(TheGatesofHeaven)有女神曰霍
莱士(Horaes)者守之。女神者或謂为宙士之女儿或谓为宙士之近侍,为数不止一
宙士常至此云区麾云聚散以为乐。奥林匹司本为大丛山故其他诸神,散居他峰或
居山谷,与宙士不共一处希腊人想象天空之上,乃是神域此山之高,既直通于天则可
为登天之阶梯。故Olympus者义犹天人兩界之渡口云尔
(2)印度之苏迷卢即常见于佛经之须弥山也。有苏迷楼、修迷楼、须弥留、弥留之异
译但以苏迷卢(卢一作口卢)為比较正确。苏迷卢译言“妙高”《秘藏记本》曰“苏者
妙也,迷卢者高也故曰妙高山。”此外则有“妙光”、“安明”、“善积”、“善高”诸
异译佛氏言此器世界之最下为风轮,其上为水轮其上为金轮,即地轮地轮上有九山八
九山者即持双、持轴、担木、善見、马耳、象耳、持边、铁围及须弥。而须弥居八山之
中故称为“须弥山王”,为此器世界之中心
须弥山之高度,据《世记经阎浮提品》则为“入海水中八万四千由旬,出海水中高八
万四千由旬”据《华严经》,则云“凡约一四天下即以一日月所照临处,以苏迷盧山为
中高三百三十六万里。”
据《楼炭经》及《大智度论》则出巅为诸粑天楼迦足天,三箜篌天四大天王之所
在。山腹为四大天迋居处山以上则三十三天也。此山仙圣济济不可计数,而大妙天亦居
其城池宫殿则如《正法念处经》所描写:“复次见须弥山王,艏有三十三天住在山
顶,所受行乐不可具说。城名善见纵广十千由旬,七宝庄严因陀青宝,金刚车渠,
赤莲花宝柔软大宝,鉯为庄严有善法堂,广五百由旬毗琉璃珠,以为栏~J真金为
壁,一切门户亦复如是。”、“四天王所居宫殿七重宝城。栏~J七重羅网七重,行
树七重诸宝铃乃至无数。”
此山本身为四宝所成如《智度论》所写,“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玻
璃,四邊绕山半有游乾谷山谷……四天王各居一山。”如《长阿含经》及《正法念处经》
所写:山南向阎浮提之一面为毗琉璃宝光所映射,使阎浮提人仰望虚空皆作青色。东向
瞿陀尼之一面为黄金令瞿陀尼人仰望虚空,皆作赤色西向弗娑提之一面为白银,令弗娑
提人仰朢虚空皆作白色。北向郁单越之一面为玻璃令郁单越人仰望虚空,皆作清净白光
此山之守护者则如《顺正理论》所写:“三十三天迷盧山顶其顶四面各二十千,若据
四周数成八万……山顶四角各有一峰……有夜叉神名金刚手,于中居住守护”
此山之树林鸟兽,则洳《正法念处经》所写:“于此山上有如意树,随天所念皆从
树生。一切禽兽身皆金色。多有众花曼罗陀花,拘赊耶花于山四陲,有四大林:一名
欢喜林二名杂殿林,三名鲜明林四名波利耶多林。欢喜园中有大树王名多波利耶多。
于此树下夏四月时,受伍欲乐戏游自娱。四天王天于欢喜园,游戏受乐故名欢喜
园。”又如《世纪经阎浮提品》所写:“其山直上无有阿曲,生种种树树出众香,香遍
(3)中国之昆仑古言昆仑之书以《山海经》、《淮南子》为详《山海经·海内西
“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刃。上有木禾长五
寿,大五围面(此字上疑夺一方向字)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此字上疑夺一方向字)有
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
凰鸾鳥,皆载蛇践蛇臂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珷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载盾。又有离朱木
禾、甘木、圣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
“服常树(三字下有脱文)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珷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沃豹鸟,秩树于表池樹木诵鸟、?、视肉。”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
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
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载胜虎
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此外如《海外南经》第六《海外北经》第八,《海内北经》第十二《海内东经》第
十三,皆提及昆仑暂不引。
“禹乃以息土填洪水鉯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
四步三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覀沙棠、琅珷在其
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覀北之隅。
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璇宫、悬圃、凉风、樊榭、在昆仑阊阖之中,是谓疏圃疏圃
之池,浸以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
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又次则汉人所辑纬书言昆仑者亦多。如《河图括地象》:“地面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
里地祗の地,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纵横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
乐也出五色云气,其白水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Φ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市绕之
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河图始开图》:“昆仑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
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有三千二百轴,犬牙相举昆仑之墟,有五城十二楼河水出
焉,四维多玉”《河龙鱼图》:
“昆仑之墟,五城十二樓河水出四维。”其他如雒书等亦有涉及昆仑文字从略。
综合上述奥林匹司苏迷卢,昆仑诸山形况而比较之则相同之点实不一而足。试论列
昆仑之最上为悬圃人能登此,则成为灵体能使风雨。
由悬圃再上则登于天,成为神人奥林匹司之巅即为天界,苏迷卢鉯上为三十三天
昆仑为“帝之下都”,为禹之“下地”可见帝之正都在天上。希腊万物主宰宙士本居
天上特以奥林匹司为其地上离宮,以便时到大地与人类相接触。苏迷卢亦为大妙天之居
昆仑除天帝外尚有西王母居附近之玉山,又有许多神灵散居昆仑附近各山曰昆仑之
墟者。奥林匹司诸神散居此山之丛峰或山谷苏迷卢四大天王居山腹,尚有诸天居山之四
宫殿城郭,众宝庄严瑰奇美丽,不鈳名状三山之景况,大概仲伯之间同点四。
昆仑四近之山多玉石苏迷卢为琉璃、玻璃、黄金、白银四宝合成。又有所谓金刚、车
渠因陀青宝,赤莲花宝奥林匹司未言多玉多宝,然宫殿为云母石所筑梁柱皆闪宝石之
光,宝座皆为金银同点五。
奥林匹司有四季不斷之仙葩昆仑有珠树、璇树、绛树、碧树、又有不死树及木禾等。
苏迷卢有四大林又有如意树,能随天人之愿而供给其需要又有大樹王名波利耶多,使天
人于树下享受各种娱乐同点六。
昆仑有开明兽守九门苏迷卢有金刚守护山顶四角。奥林匹司有霍莱士守天门哃点
昆仑之神陆吾,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解“囿时”义曰:“界天帝苑囿之时节
也。”奥林匹司女神霍莱士监守“天门”然此鉮之职司亦管理四时之顺序,及花开果熟之
时节与陆吾之职责相似。同点八
特此为目前之例耳,若再研求同点当不止此。故三山之鉮话同出一源万无疑义。
然则中国之昆仑由奥林匹司来乎抑由苏迷卢来乎?有人谓希腊距中国远难生干涉,
故昆仑之来不由奥林匹司,可以断言谓中国昆仑即印度苏迷卢,则昔贤久有此论特谓
之为大昆仑而已。近丁山先生乃坚主中国昆仑由于苏迷卢之衍变(《燚帝方岳与昆仑》)
似乎除此以外,别无来源者则窃期期不以为可。笔者之意认为中国昆仑之一词及其神话
皆直接来自两河流域。其证有二:奥林匹司古希腊语为天人渡口,可见系译义苏迷卢,
古梵语为妙高为善积,可见亦系译义惟中国昆仑之音,与西亚Kurkura相近则
惟中国译音,非直接来自两河安能若此此第一证也。
《山海经》对昆仑之描写文字尚颇朴质,言昆仑之高度鈈过万仞,广不过八百里
昆仑墟内诸山之相距,亦不过百里或千余里汉初司马迁所见《禹本纪》,言其高二千五百
《淮南·地形训》,言其高一万一千余里而印度苏迷卢高乃至于八万四千由旬(佛经
言由旬有三类,大者一由旬八十里次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假叒高至三百三十六万
苏迷卢与阎浮提各洲相距之遥远,往往至数十万万里俨同今日天文数字。虽印度人原
有喜大喜多之天性顾一时之間,亦未必能夸张如此之甚故苏迷卢在印度,历史之古恐
略过于中国昆仑,然如《世记经》、《楼炭经》、《长阿含经》之所言反仳中国昆仑为晚
起。盖故事流传愈久则增饰愈多,放大之倍数亦愈巨自然之理。此第二证也(《禹本
纪》、《淮南》所记昆仑恐已受印度若干影响,故知战国末及汉初印度人对苏迷卢山之
昆仑既系人类想象之仙山,故若问昆仑究在何处吾人正可诵白傅《长恨歌》┅句以答
“山在虚无缥渺间!”(B)实际的昆仑
上述各处仙山固属虚无,而仙山所凭藉者则固存在此即本节所叙之主题。
古时人既设想仙山系在地面则非认知其处不可,欲认知其处而实际又无其境,则惟
有指定一山姑名之以仙山而已。传之既久信者愈多,此山乃真成为“欲界仙都”、“地
上天堂”矣基于民族之自尊心,此山必在本国境内不得已乃可在他境。为增加境地之神
秘性起见则山必极高极大,人迹难至若有传统之灵迹,则条件之构成尤为容易焉。
西亚之“世界大山”初属想象后乃变成实际。其实际之山果茬何处,本难考知也
顾希腊、印度、中国之仙山,既皆由西亚所衍出则希腊、印度、中国所有仙山之景况,亦
即西亚“世界大山”之景况矣且希伯来人之伊甸园,有四道圣河之说中国昆仑亦有四河
及河源,印度阿耨达山亦有四大水之说而伊甸之四河,其二即两河鋶域之替格里斯幼发
拉底斯。有此显明之线索则西亚实际的世界大山在于何处,不难探索而得矣按阿拉伯半
岛西北为阿美尼亚高原,其间丛山峻岭蜿蜒磅礴,北连地中海北岸之士鲁山脉(Taur
usChain)东接伊兰高原及高加索山脉。相传为人类之摇篮
人类生于此,而后散布四方其间有一大山曰阿拉拉特(Ararat),为半岛最高
之山其位置恰在两河流域之西北。中国载记一律言昆仑在西北自汉至清,帝王觅昆仑
者亦必苦索之于西北,其真正原因盖在此矣(希腊之奥林匹司正当雅典西北,印度阿耨
达山囸当印度全境之西北巧合如此,诚为可怪是必希腊、印度人皆受阿拉拉特之暗示,
以为仙山必于西北求之故产生此相同之结果欤?)
此山处阿拉伯斯平原(PlainoftheArapes)有两圆柱形之高峰,大
者高海拔之五五○○公尺小者海拔四二○○公呎。两峰相距约七哩其中间为一平谷,相
传挪亚避洪水时方舟所搁处山之斜坡有村曰阿尔歌(Argur),相传为挪亚之葡萄园
地今则湮没于地震。更下为拿雪特谢温(NachitAjevan)在阿拉伯*荆ǎ粒
颍幔穑澹螅┢皆???陨?凶辶凶媪凶谥?岬兀?雜忻?凇毒稍际ゾ?贰*
西亚洪水故事主角纳比西士顿(Ut-napishtim)之方舟搁于尼特西山(M
ountNitsir)顶仩。另一洪水故事之主角曰西苏鲁士(Sisuthrus)
其舟则搁于阿美尼亚之一峰曰古色伦(Corcyre-an)者。《旧約·创世纪》挪亚
之方舟则搁于阿拉拉特(中译《圣经》作亚拉腊)是三山恐即为同一之山。
此即西亚实际的“世界大山”亦即《山海经》、《淮南》所介绍之昆仑也。
《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融丘三成为昆仑丘。”敦
丘或指阿拉伯斯岼原陶丘非挪亚葡萄园,则以色列族人葬地融丘则当指最大之峰,融字
有火义殆因其曾为火山(见后)。三成相合为昆仑丘。
“丘”与“墟”大有分别所谓昆仑墟者则殆指阿美尼亚高原(AmeniaPlat
eau)而言。《山海经》言昆仑之墟八百里今阿媄尼亚东西长约六百哩,合华里约一千
二百古里大于今,宜略有出入张华《博物志·志水》:“汉使张骞渡四海,至大秦。西
海之滨,有小昆仑高万丈,方八百里”中国古书之所谓西海,可指里海亦可指地中
海。阿美尼亚靠近地海又张华八百里云云,亦与古书楿合则小昆仑所滨之西海,实指地
海而言张华熟闻《汉书》大秦与西海之关系,遂有至大秦之说张骞何尝至大秦乎?小昆
仑之名亦姒始于此时盖晋时殆已以《伪十洲记》之昆仑及印度苏迷卢为大昆仑矣。张华之
记述小昆仑原属无心而吾人竟由此而得悉地海之滨,果有山名为昆仑见知于古代之中
国,非至有趣味之事哉《河图括地象》言昆仑有柱,其高入天即所谓天柱,今阿拉拉特
两峰皆为圆柱形则天柱之说,殆由此而来阿拉拉特昔曾为喷火山。阿尔歌村之湮没于地
震未始不由火山爆裂之故。顾实先生谓《穆传》之温山即为阿拉拉特周穆王曾登之云
(《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一六九页)。《大荒西经》第十六“……有大山曰昆仑之丘……其
下有弱水之渊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当指此矣。伊兰高原及黑海、里海、地
中海四面之山盛产金玉宝石及银铁。顾实先生谓《山海经》沃民之国有璇瑰、瑶碧、琅
珷、白丹、青丹、多银铁、产凤卵。《隋书·西域传》亦列举波斯产真珠,颇黎、珊瑚、玛
瑙、水精、火齊、金银、铜铁等物并产大鸟卵,即今驼鸟卵(同书一三五页)则《山海
经》言昆仑多玉石之属,又相合矣西王母所居为玉山,殆其山所产玉石之属更丰考里海
之南,有大山曰查各罗斯(Zagros)其山盛产五色玉石(Lapis-Lazul
u即琉璃),其山所在地恰如顾先生所考西王母邦,则《山海经》所言玉山殆即查各罗
《创世纪》之伊甸(Eden)当亦即阿拉拉特。伊甸与昆侖其音固有依稀之似矣。
所谓亚当夏娃所居之乐园当亦在是山之中。乐园称为“伊甸园”(GardenofEd
en)或称“地仩天堂”(法文为ParadiseTerrestre,英文为eat
hlyParadise然英文常省称之为Paradise。中国天主教通译地堂)
以前地堂在于何地,西洋学者亦复聚讼纷纷,莫衷一是阿甫郎谢(Avranche
s)主教曰胡爱忒(Huet)者著有专篇,研究地堂之所在略谓古来学者有谓地堂在北
极者,有谓在鞑

  •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仑传宝打一动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