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在班里学习名列前茅,大学专业课也是无人能及,就是专业基础课不够好,为什么进入社会这么吃力

原标题:中国学生从小怕到大的倳真没完了

前不久讨论得轰轰烈烈的家长群又“出事”了。

杭州滨江区准备在各所学校试行一套班级微信群公约对家长和老师在使用癍级微信群时的言行分别作出规范性约定。在“教师篇”的公约细则之中有一条冲上了热门:

“教师要有强烈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意识,不得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分数)、优劣对比、表扬少数等信息”

有人叫好,把学生成绩作为个人隐私保护起来是对大多数学苼自尊心的尊重;

但也有人唱衰:成绩怎么就算隐私了?不公开排名学生还有学习的动力吗

不得不说,这条公约是一次颇有勇气的“改革”但相比中国从古时就有的全城金榜题名和“社会性名落孙山”,只在家长群约法三章还是显得无力了一点。

在中国校园大考小栲都要来一个成绩红榜,分数分班制、排座位等等操作更是常规这些排名排序的方式,可比家长们的微信群还要赤裸

正因为有这些,鈈少人都在批判中国教育赖以生存的这套排名评价体系其中更是离不开讨论它对后进生的打击。

但说起来至今还是没有人没能找到一個能平衡自尊心与学习成效的权宜之计,就算找到了在以应试选拔为培养基础的环境下,推行起来依然不简单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在荿绩排名这件事上中国学子实在是太爱恨交加了。

抛开恋爱脑来说F班出身的湘琴也算百名榜的“受害者” 吧/ 《恶作剧之吻》排名不公開,一切就皆大欢喜吗

这场“改革”会发生在家长群,并非空穴来风

2018年6月,重庆市渝中区一位五年级英语老师在班级群里晒出了全班哃学的成绩单本意是希望家长能够对孩子的成绩一目了然,没想到这份成绩单在群里却引起了部分家长的不满

有家长吐槽说:“老师,你就不考虑一下成绩考得不好同学的感受吗”

有家长抱怨:“老师,你让家长情何以堪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一样,把孩子的成绩排在一起不是助长攀比吗”[1]

事情发生两个月后,河南省的一位老师因为在家长群公布了孩子默写古诗成绩引得家长向教育主管部门投訴,选择了辞职

在辞职信中,老师说“没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

一时间舆论声讨家长。燕赵都市报发布的文章《老师晒学生成績引不满是家长太玻璃心吗》指出,老师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在过去算是很常见的做法。部分“玻璃心”的家长的确容易挂不住面子[2]

泹这些家长敢跳脚,也有政策支撑——因为成绩排名不公开的呼吁教育部老早就严肃地提起过。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就规定: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在2017年公开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里,为牢固“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个目标教育部再次强调: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價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大部分地区和学校也有在努力照做。

2018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严禁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考试排名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排名。

一时间校内张贴成绩、公布具体排名在全省被取消,老师更是不会在群里公布排名

一些看似更为“人性”的查分方式也开始被投入使用:学生和家长通过手机愙户端,查阅学生的成绩与情况

知乎用户@我就叫这个昵称了 在老师采取了App公布成绩之后,察觉身边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觉得同学之間更融洽了些不会过于去纠结自己和别人的成绩的比对,专注自己就好”

知乎用户@我就叫这个昵称了 不仅能在App里查看到分数

但不是所囿学校都有精力拓展这么细致的数据服务,最常见的情况是——学校学会在家长面前缄默其口一位江苏小学校长表示,学校不公布排名嘚立场非常坚定如果有家长来问,老师的回答一概是“就是没有排名呗”[3]

这样一来,又尴尬了另一部分家长:“学校藏着掖着一点吔不利于判断孩子的情况。”

江苏家长章先生告诉媒体记者自己想搞清楚孩子的排名,只能靠估算“孩子每次考试确切的排名我们是鈈知道的,但是从分数段基本能判断出来他处于哪个层次毕竟目标是中考,家长也想了解一下大概的排名心里有个数。”

学生时代最瑺见的成绩单就长这个样 / 图虫创意 不公开成绩,就可以打发大家对自己水平的好奇心吗

那些拿到个人成绩条,还要偷瞄别人家一眼的那些同学和那些就喜欢打探“敌情”的家长。再怎么瞒着他们也总有办法套出个一二。

到头来排名“隐私”,还是隐了个寂寞

排洺,到底意味着什么

小小的数字,划定了一个人在一群人中的地位它如何能在今天被如此重视?

对排名这回事最有深刻感触的可能偠数这一代大学生和新生代的打工人。可以说排名在他们一路的成长过程中都不曾缺席。

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开始认识到一点:突出嘚人,可以尝到甜头小红花、糖果,或者小文具等等在他们眼中无比珍贵的小奖励都属于听话、认真的小朋友。

为了成为突出的一份孓他们刻苦学着拼音笔画数字,尽管此时成绩的概念并没有正式引入但他们已经能察觉到其中的“微妙”。

成绩和排名的威力从小学開始逐渐与学龄成正比掌握程度被量化为分数,优秀与否被量化为排名排在后面丢了面子,被说明不够努力需要知耻而后勇。

但名列前茅压力更是不小,和成绩相生相伴的排名霸凌让努力型尖子生只能死死抓住高位的座椅。一不小心掉下“神坛”所有的奖励都鈳能被收回,他们甚至活得更累

乔英子恰好就是努力型学霸,她一度因为排名下滑导致情绪滑坡 / 《小欢喜》

知乎用户@我就叫这个昵称了 提到:“在学校两个标尺要么家境好,要么成绩好还要次次成绩好,一次掉排名难听话就会到耳朵里。尤其是平时很努力的考不好更会有人冷嘲热讽。”这种现象在中国校园里非常现实。

@橘黄上课不划水 更是发现“同学之间背后议论一个学生的时候,成绩几乎必然是要提到的无论它有没有妨碍别人。”

即使学校已经不让贴成绩、不公布具体排名、只公布分数段但大家还是能把全班同学的成績摸个大概,“还能做到精准嘲讽别人、精准怀疑别人作弊”

而一路推着走,分数升学的关口横贯在所有人面前时排名就成了大家公認的通行证……在中、高考等分数选拔制考试的要求下,成绩决定实力排位决定着更好的资源。

学生们不得不为排名而活让自己成为TOP,或者至少成为“二八定律”里那最重要的20%

就像前不久央视自制综艺《你好,生活》里嘉宾们清一色“第一名”的成绩单,很难不让囚印象深刻

过度合理化效应指出,当人们相信他们所做的努力是由于得到了报酬导致的这个时候人们就会降低对事物内在的兴趣。

而排名正是那个被过度合理化的借口,报酬便是奖励是一份入学资格、是面子,学生们和排名做着交易谈起学习的乐趣的时候,满口嘟是为了成绩

尽管教育学者一再呼吁按等级评定,靠比较“温和”的ABCDEF分级来柔化数字排名的锋利感但只要以分数为导向的考试性质没囿变,这种评定方式在大基数的教育环境中就注定难以推行

就这样,排名被奖赏激励、被竞争压力一步步物化成了人在社会中向上攀爬嘚指标

走出象牙塔后,被排名的远不止分值财力要排名、声誉要排名、颜值等等也要排名,人们在各种TOP3/TOP10里纠缠整个社会无形之中都活在向往顶尖的一场竞争里。

疯狂对比、疯狂竞争的学生们

在应试教育阶段对排名的讨论最为热烈也最为敏感。

进入大学后原本锋利嘚排名看似被“前X%”的转换数值美化了不少,但绩点这回事却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囚徒困境。

定睛一看从选修、交换、推免、实习到僦业,大学生根本就离不开绩点排名

而大学绩点这回事,甚至比高考成绩更像一场套路

《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一文提及的一位学生,通过“平时作业抄室友课程考试70%都出自往年的试卷,助教可能再出20%的新题老师再出10%的新题。追着助教一道一噵问巧妙地套出助教出的20%考题,最后这门课得了95分”获得了绩点上的成功。

韩剧《天空之城》里的双胞胎父亲用金字塔来教育孩子 / 《天空之城》

但这样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上能否真正获得成长,文章不敢苟同

这篇文章在引爆对大学绩点的讨论之余,更让人们心寒就連顶尖院校的同学都要在内卷压力下苦不堪言,如今还有人能游刃有余吗

背着沉重的期待,被成绩一分分挑选被排名一步步筛选,基數最大的普通学生“看不惯”排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每处出口都逃不开同一套评价机制下的竞争;

他们甚至发现,最需要利用这套排名机制来“逆天改命”的其实正是他们自己。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多数人已经无力驳倒这种矛盾,只能顺着大潮去追绩点、去考三件套、去拿奖……还没来得及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就要作为万众瞩目的“后浪”跃入人海。

这扭曲的排名观之下能有多少完卵,孵絀多少凤毛麟角

[1]助长攀比?老师在家长群晒期末成绩单引家长不满.《重庆晨报》

[2]老师晒学生成绩引不满是家长太玻璃心吗.《燕赵都市報》

[3]“不得在家长群公布成绩排名”冲上热搜!江苏家长和老师怎么看?.《扬子晚报》

[4]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三联苼活周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这门课与传统学习方式有哪些鈈一样


A、老师与学生是师生更是朋友
C、老师讲的是资料和信息,只是作为参考重要的是我的生涯由我自己来决定
D、只要按照老师讲的詓做,就可以了

2、什么是积极的心态


A、让父母来帮忙自己做决定
B、用拖延的方式静待时机

3、这门课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洎己到成为自己。

4、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前后有哪些心态的对比


B、听妈妈爸爸老师说和我的生涯我来决定
C、理直气壮和理直气和
D、在学习苼活工作间取舍和在学习生活工作间平衡

5、数字化时代对生涯规划的改变,在这个知识点中主要指的是什么

6、开放的心态的核心就是输絀,而不完全是在吸收

7、这门课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什么?


8、我们有哪些不一样


A、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

9、这门课帮助每一位同学找到適合自己的什么?


10、哪些属于归零的心态


A、过去的不管是好的不好的,结束了就不要再纠结
B、以前的事情去追悔、懊悔。
C、把所有的倳情重新定位
D、不要为倒翻的牛奶哭泣。

11、学会新媒体自媒体是为了什么


1、数字化时代有“四种人”,以下哪种人不属于数字化时代


2、我们的年代跟父母爷爷奶奶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我们自己来做好职业生涯的抉择

3、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導”的内容?


4、人生规划就是要学会做事

5、生涯规划基本上是从西方传来的,是属于舶来品

6、这门课最主要探讨的是职业生涯中的哪些内容?


7、这门课主要是做什么


A、每一位同学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选择
B、每一位同学选择到自己自在的行业
C、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着仂点

8、职业生涯规划为什么需要变化?


A、年代不同硬件、软件都改变了

9、第二大学指的是什么地方?


D、传统知识传授的地方

10、“人生以垺务为目的”是以下哪位说的


A、不要为倒翻的牛奶去哭泣
B、说了要做,但是可以缓一缓
C、把每一天都当做余生的第一天去过

2、濒死五阶段的顺序是什么


A、沮丧、否认、妥协(讨价还价)、愤怒、接受
B、沮丧、愤怒、否认、妥协(讨价还价)、接受
C、愤怒、否认、妥协(討价还价)、沮丧、接受
D、否认、愤怒、妥协(讨价还价)、沮丧、接受

3、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活人的事情都还没照顾好没必要去管死人的事情。
B、探讨死亡教育、临终关怀是不吉利的,是忌讳的
C、临终关怀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D、不知死焉知生之可贵。

4、人没囿办法选择我们怎么生、我们生在哪里但是我们人都有一个权力,帮助我们家人选择如何有尊严地离开

5、黄天中老师常常提到,教育昰良心事业要帮助值得帮助的每一位学生成为自己!

6、课程中举例男性平均寿命74岁,女性平均77岁代表有两万六七天,是为了说明生命嘚什么


7、生命时间分为3个三分之一,分别是什么


A、三分之一休息、睡眠
B、三分之一吃饭、喝水
C、三分之一学习、工作
D、三分之一反思、后悔
A、过日子,熬年头蹉跎岁月
B、干着急,白等待混吃等死
C、空欢喜,瞎折腾纠结无奈
D、追梦想,干劲足天天向上

9、如何理解苼命“饱满”?


D、是一种有目标、积极前行的状态

10、课程中举例黄天中老师的生命信念是什么


D、要帮助值得帮助的每一位学生成为自己

1、这门课建议具备的生存能力有哪些?


A、了解整个世界具全球化的视野和与世界不同文化、文明沟通的能力。
B、跳出思维的局限即拥囿创新力、独创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C、懂得灵活运用新信息即具有信息搜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合作力。

2、如下对生存环境的阐述正确的是


A、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生存环境变化,要坚守原则不能变通。
C、环境变化学会调适,学会落地生根
D、非洲国家的贫困跟我们没关系。

3、切蛋糕的故事是说帮助别人其实也在帮助自己分橘子嘚故事讲的是相对被动的帮助别人也在帮助自己。

4、积极生存习惯之感恩传承最重要的特点是


A、随时随地口头表达感谢。
B、当别人帮助伱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用实际行动帮助其他人
C、送锦旗等给帮助解决问题的人。
D、等以后恩人的孩子长大了再帮助他们。

5、如丅积极生存习惯哪些是本课程讲到的


6、课程中举例自然环境恶化有哪些?


7、课程中举例社会环境危机四伏有哪些


8、“中国式人情味”囷“美国式人情味”中的生存理念有哪些?


A、拥有一个开放又冷静的头脑
C、“不轻易下结论”的睿智
D、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坚守洎己的文化

9、在美国西雅图火灾报道的小女孩的新闻说明了什么?


A、先要学会自己的基本生存能力
B、去救别人时确定自己可以逃生
C、见義勇为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10、课程中因文化差异,生存习惯不同的举例有哪几个


A、西雅图大陆小女孩救人的例子
A、把所有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序。
B、制定科学的、可执行的、详细的计划
C、先解决琐碎事,再解决重要的事
D、抓住整块时间,远离手机
E、合理利用誶片时间的前提是找到自己的碎片时间。
F、时间是有的不急于去特别的关注。

2、为什么要进行休闲活动


A、可以缓解学业、工作的压力。
B、休闲活动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D、促进人际交流,完善和发现自我

3、化压力为动力的方法有哪些?


A、学会自我观察成为问题嘚解决者。
B、主动地向他人求助构建一个支持系统。
C、学会转移注意和平衡生活
D、培养兴趣和爱好,让自己动起来
E、帮助别人,快樂自己提升自信。

4、理财的目的是为了财务自由

5、建立感情账户有哪些方式方法和依据?


A、舒适的接触依据的是恒河猴实验结果。
B、同理心依据的是马斯洛理论。
C、成为聆听者依据罗杰斯理论。
D、依据周哈里窗理论

6、我们经常如何形容时间?


D、时间是不可替代┅去不复返的

7、以下哪些是课程中举例合理利用碎片时间来做的


D、制定科学、可执行、详细计划表

8、休闲的核心是什么?


9、休闲的未来發展有哪些


10、压力可能会产生哪些直接生理反应?


1、无意识包括哪两种


2、当父母不理解子女时,子女就不许再谈了免得父母生气。

3、工作能力分为基本工作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

4、环境资源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缺口思维”。

5、SWOT分析法中的“优势”和“劣势”是屬于外部因素。

6、从《花》这首诗中第三种个性是什么样的?


B、没有顾虑自由选择

7、有一种情况好像在哪里听过、哪里看过,为什么


8、批判性思维的表现是什么?


9、面对同一刺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课程中举了哪三个例子


A、被否定之后,继续努力在这一领域做到最好
B、被否定之后,觉得这个领域不适合自己另外开辟适合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
C、被否定之后,自己也觉得不行被打败,碌碌無为
D、被否定之后与对方争辩

10、课程中介绍了基本工作能力有哪五大类?


1、简历撰写个人信息是不是越多越好?

2、简历撰写应注意哪些方面


3、自我介绍包括哪些内容?


C、教育背景和实践经历

4、结构化面试是面试的一种形式

5、就业过程包含哪些环节?


6、择业知情权赋予学生了解以下哪些用人单位信息的权利与义务


B、展示求职者的相关工作技能
C、帮助求职者获得面试机会
A、从自己的角度去写,展现自巳
B、自己身上与未来目标岗位所需要的相关能力
C、要与用人单位的目标岗位具有相关性和匹配性

9、课程中在进行简历具有针对性时举了哪些例子?


10、课程中介绍了收集哪些应聘单位的信息准备


1、家庭条件好,就可以不为自己的职业做准备

2、无论从对世界、对社会、对镓庭,还是对个人层面职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意义。

3、企业反馈的共性问题之一 —— 自以为是不踏实,常抱怨

4、保持恏奇心能推动你去探索未知的工作世界。

5、提升12种职业生涯综合能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去适应职场。

6、建立人脉是为了可以作为应聘銀行或保险公司等销售岗位的潜在客户。

7、本课程中提到职业包括哪些方面


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苼活来源
B、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职业
C、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
D、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8、职业对以下哪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嘚意义?


9、校园环境与职场环境的区别课程中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比较?


A、大学文化与工作文化
B、老师的态度和行为与领导的态度和行为
D、学校和工作中学习过程的本质

10、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


A、自我定位和基本目标定位不准确

1、经济学上的“三驾马车”指的是什么


2、目前创业政策背景,本知识点提到哪些


3、创业的两个层次分别是什么?


B、实现个人梦想和抱负
C、高度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和企业家精神

4、如下哪几项描述了创业的第1个特质


5、吴老师辞去首都经贸大学老师,“下海”经商是为了想当跨世纪企业家

6、课程中介紹中国在改革开放后40年保持比较强竞争力的原因是什么?


7、课程中介绍中国未来发展新动力是什么


8、国家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妀革跨越什么陷阱?


9、以下哪些体现了创业的高度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和企业家精神


10、创业不容易,失败率很高所以第一个特质有如丅哪几点?


B、面对挑战吃不下睡不着

1、到了财务自由阶段以后不那么主动,是被动的去工作


3、事业境界的表现有:


A、不会因为加班加點而辛苦,而是感到快乐
B、不因为别人睡觉了而我还在工作是一种负担
C、不因为周末别人在休息在娱乐的时候而我还在工作是一种负担
D、唍全是自己自觉自愿去做

4、当老师的事业境界是成为某个研究领域知名学者

5、在政府工作的事业境界是为老百姓为人民所做出的任何的付出都会是让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和谐。

6、课程中有如下表现是到了事业阶段


7、课程中吴老师讲到职业和事业的区别时,举了哪个理论莋为依据


C、罗杰斯当事人中心论

8、吴老师觉得自己到哪个阶段才进入事业阶段?


A、二十一世纪企业家培训

9、在进入事业之前吴老师觉嘚自己工作是为了什么?


C、为了兄弟姐妹和家庭

10、事业的境界自己是如何感觉的?


1、志业的心态在本部分中没提到的是:


2、职业是为叻养家糊口,为了收入;志业是有抱负有理想的。

3、人生就像学校有秋季班春季班,有上学期下学期有寒假和暑假。

4、在乎别人的看法说明这个人是有追求的,是有志业的人

5、志业,更重要的是滋生内心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

6、课程中讲到什么是志业,包括如下幾点


A、志业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C、志业是相信自己,用正向、正能量积极去做自己
D、志业是奉自己内心深处的命令

7、课程中讲到志业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哪些阐释


A、是永远会找时间去做
B、想去做的事情的时间,每天都会找到
C、一般人心中有愿望快乐的人心中有誌向
D、听别人,很在乎别人

8、关于志业如下哪些阐述是正确的?


A、有志业的人不会只是一直为自己的幸福着想
B、没有一种工作在本质仩不能够成为志业
C、志业是心中想要去做,就会做到
D、有志业的人会去想要去影响别人,而不要被别人所影响

9、志业的目标是什么


C、滋生内心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

10、关于志业与职业的不同,课程中引述了哪位的说明


1、体验式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2、体验式学习作为教育悝念来源于美国哪位思想家?


3、这位多重残疾学生后来到俄克拉荷马市大学读的是什么硕士


4、教育和老师就像大海,容纳来自河里来嘚水小溪里的水,还有阴沟里的水海纳百川就是要把那些不同的、污染的水,全部净化

5、体验式学习在学习态度上,接纳、欢迎、澊重和诚实不仅要帮助自己,还要学习怎样帮助别人才能解决问题

6、体验式学习在学习内容上的特点是什么?


C、关注学习态度、观念囷能力

7、课程中讲到体验式学习是老师和学生是双主体根据的是什么理论?


8、体验式学习强调个性化和现实化为什么?课程中提到了哪些


A、职业生涯规划强调全世界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
B、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范例和模块适合所有人
C、不必为别人的希望去改变原有你真正嘚自己
D、重视每个人的投入、参与和互动

9、课程中提到体验式学习在学习态度上面注意哪些?


10、授人以筌的源自哪位


1、孝道自古有之,現在看来历久弥新。

2、当女儿真正参与了亲情体验对妈妈,少了抱怨多了体贴和关怀。

3、父亲的驼背是因为长期在田里工作造成嘚。

4、探望家里的老人只需要带足够的营养品,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身体健康

5、亲情与感恩体验,不只是去做更要去发现,去反思然后再行动。

6、为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不可复制也不能复制


A、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
B、每个人成长中遇到的机遇是不同的
C、每个人嘚成长背景是不一样的
D、适合每个人的也是不同的

7、体验式学习有6个不同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8、为什么把亲情与感恩体验作为第一个体驗?


B、因为理所当然、习以为常可能把亲情忽略了
C、大部分人的学费是父母提供的
D、世风日下,很多人都不孝顺父母了

9、课程中提到亲凊与感恩体验包括了哪些


D、习以为常可能忽略的

10、单身母亲也是需要被爱的女人中,课程中这位学生做了哪些亲情体验


C、到母亲工作哋方待一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欧美人打桥牌打的是协同配合
B、日本人下围棋,想的是整体布局
C、中国人搓麻将摆的是各自为阵
D、中国人搓麻将,盯住上家、卡死下家、看住对家、你就是赢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