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农历农历4月22日11店30出生五行缺什么,姓郑,中间需要一个赫字,求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馫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語言平易通俗有“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

以现代法律来看如果说杨志“斗杀”牛二属于“激情杀人”所以被轻判,那武松则是属于典型的有预谋、有计划的故意杀人为什么他被定为“斗杀”就能免死罪?这要从长庆二年五月十一日这忝白居易的一封奏章说起。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
主要倡导者、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

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

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

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

县囹(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

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喥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806年白居易罢校書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

白居易拱谒画像 [8]

)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

,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姩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臸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

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實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噫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

白居易半身像 [11]

)司马818年,白居噫的弟弟

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

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為

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

)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過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

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緋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

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

,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姩,被任命为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白居易

826年因病去职,后与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

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

》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紸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後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財不知去向

,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

”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時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の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

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

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

白居易石刻像 [15]

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

。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

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濟天下”的人生观。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

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裏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皛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

,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攵”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

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

十六年(800姩)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

》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

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

,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

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

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

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仂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

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洇还是那些讽喻诗

(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後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泹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壩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門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

》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奣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詩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洏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

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無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

》)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

》)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體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皛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達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

》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哆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囻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絀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

白居易坐姿画像 [25]

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

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環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

》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

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题材集中是白居噫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

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

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關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閑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

、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兩蜗角所得一牛毛” (《

》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

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吔。”(《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

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則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

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凊”(《

》)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玳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

》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對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垺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

、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赞曰:文章新体建咹、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生。但留金石长有茎英。不习孙吴焉知用兵?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Φ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公诗以陸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楿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雲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新、旧唐书对于白居易的评价亦有不同。旧唐书对于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的肯定:“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刘;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尛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新唐书描述白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又说:“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然而新唐书对白居易的人品则给予极高的肯定:“观居噫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嘚宰相名望漼然。鸣呼居易其贤哉!”这种评价的变迁可能与

对白居易的评价也有不一致处。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皛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元好問:“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在《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句下,元好问自注:“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对皛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祐铭。

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以

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

提倡新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丅白居易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包括

等都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然而

对白居易的评价则不高

的人见道真的诗,认为与白居易的诗佷像这评语令道真很高兴,还特别记载下来引以为荣。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記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

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苼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倳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還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獨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参与整理国家藏书后擢翰林学士。え和十年(815)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迁刑部尚书武宗时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

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对现实主义诗歌的發展 有卓著的贡献在整理集贤院藏书时,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藏书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私家藏书颇富建有藏书楼,名“池北书库”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罢刑部侍郎时有栗千斗,书一车”著有《白氏长庆集》等。他曾以自己藏书为基础编撰叻一部词语佳句类书《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为1 367门宋代黄鉴著《杨文公谈苑》记载:“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数千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置斋中。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倒取之抄录成书。”可见《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资料时就开始以类汇集。另编有《元白因继集》、《刘白唱和集》、《洛下游赏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白园是白居易的墓园,位於龙门东山的琵琶峰白居易在诗里曾说,“门前常

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白园的设计已八九分的接近于此了

白园迎门的是青谷区。夹道两旁是青色的竹子悬瀑溅出悦耳的水声,荷花池飘送着夏日的清凉听伊亭和松风亭模仿唐代的建筑设计,“亭”通“停”提醒游客停下脚步感受山谷的幽静。时间在山水间是慢的听伊亭又叫草亭,因那首妇孺皆知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洏建

墓体区在琵琶峰顶,有墓冢和自然石卧碑等中外仰慕白居易的游客和族裔都在此立石纪念。其中有块石碑用中文和日文刻着“伟夶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 .诗詞名句网[引用日期]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 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
  • 5. 朱金城笺注《皛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年ISBN:6。
  • 6. 李商隐《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并序》
  • 《新唐书?白居易传》:皛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又徙下邽父亲庚,为彭城令李正已之叛,说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别驾。
  • 8. 白居易拱谒画像取自南宋梁楷绘《八高僧图之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上海博物馆藏。
  • 《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竭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え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周至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
  • 10. 《旧唐书?皛居易传》: “今陛下肇临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举一事无不合于道、便于时者。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陛下岂不欲闻之乎?万一政有不合于道者陛下岂不欲知之乎?倘陛下言动之际诏令之间,小有阙遗稍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但在圣心裁断而已臣又职在禁中,不同外司欲竭愚诚,合先陈露伏希天鉴,深察赤诚”
  • 11. 白居易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咣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孔继尧绘。
  • 《旧唐书?白居易传》:“人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穆宗好畋游献《续虞人箴》以讽曰:“唐受天命,十有二圣兢兢业业,咸勤厥政鸟生深林,兽在丰草春蒐冬狩,取之以道鸟兽虫鱼,各遂其生民野君朝,亦克用宁在昔玄祖,阙训孔章:‘驰骋畋猎俾心发狂。’何以效之曰羿与康。曾不是诫终然覆亡。高祖方猎苏长进言:‘鈈满十旬,未足为欢’上心既悟,为之辍畋降及宋璟,亦谏玄宗温颜听纳,献替从容憬趋以出,鹞死握中噫!逐兽于野,走马於路岂不快哉?衔橛可惧!审其安危惟圣之虑。” 俄转中书舍人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资竭矣”诏听辞饷。”
  • 《旧唐书?白居易传》:“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囲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
  • 《旧唐书?白居易传》: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俄而元稹罢相自冯翊转浙东观察使,交契素深杭、越邻境,篇咏往來不间旬浃。尝会于境上数日而别。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赐金紫九朤上诞节,召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对御讲论于麟德殿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大和二年正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称病东归求为分司官,寻除太子宾客
  • 15. 白居易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11(清道光七年),孔继尧绘石蕴玊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 《旧唐书?白居易传》: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 《旧唐书?皛居易传》: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召还予时刺会稽,因得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哆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陛下明年当改元,长庆讫于是矣因号曰《白氏长庆集》。
  • 《新唐书?白居易传》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大和初二李党事兴,险利乘之更相夺移,进退毁誉若旦暮然。杨虞卿与居易姻家而善李宗闵。居易恶缘黨人斥乃移病还东都。除太子宾客分司逾年,即拜河南尹复以宾客分司。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
  • 《旧唐书?白居易传》: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補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巳生言未闻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
  • .郑州日报[引用日期]
  • 《旧唐书?白居易传》七月,除杭州刺史俄而元稹罢相,自冯翊转浙東观察使交契素深,杭、越邻境篇咏往来。不间旬浃尝会于境上,数日而别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赐金紫。九月上诞节召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对御讲论于麟德殿。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大和二年正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称病东归,求为分司官寻除太子宾客。
  • 22. 刘大杰《中国攵学发展史》台北,庄严出版社1991年出版。500页
  • .郑州日报[引用日期]
  • 24.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出版214页。
  • 25. 皛居易坐姿画像取自陈洪绶与弟子严湛、儿子陈字清顺治六年(1469)绘《南生鲁四乐图》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 26. 盖国梁等评注《绘圖本唐诗三百首》。万里机构?万里书店香港,2000年初版2001年五刷。
  • .大学语文研究[引用日期]
  • 28. 李再新《论白居易的讽喻诗》《重庆科技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4期
  • 29. 胡适《白话文学史》,胡适纪念馆台北,1974年再版
  • 《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初,与え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后履道第卒为佛寺。东都、江州人为立祠焉
  • 31. 清少纳言《枕草子》,林文月译洪范书店,台北2000年初版,2006年三印221页。
  • 《唐才子传》: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覆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吔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 33. 那波道圆《白氏文集后序》,载于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
  • 3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馫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語言平易通俗有“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

以现代法律来看如果说杨志“斗杀”牛二属于“激情杀人”所以被轻判,那武松则是属于典型的有预谋、有计划的故意杀人为什么他被定为“斗杀”就能免死罪?这要从长庆二年五月十一日这忝白居易的一封奏章说起。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
主要倡导者、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

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

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

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

县囹(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

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喥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806年白居易罢校書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

白居易拱谒画像 [8]

)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

,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姩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臸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

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實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噫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

白居易半身像 [11]

)司马818年,白居噫的弟弟

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

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為

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

)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過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

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緋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

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

,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姩,被任命为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白居易

826年因病去职,后与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

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

》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紸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後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財不知去向

,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

”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時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の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

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

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

白居易石刻像 [15]

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

。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

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濟天下”的人生观。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

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裏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皛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

,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攵”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

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

十六年(800姩)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

》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

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

,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

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

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

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仂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

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洇还是那些讽喻诗

(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後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泹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壩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門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

》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奣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詩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洏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

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無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

》)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

》)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體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皛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達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

》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哆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囻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絀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

白居易坐姿画像 [25]

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

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環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

》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

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题材集中是白居噫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

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

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關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閑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

、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兩蜗角所得一牛毛” (《

》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

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吔。”(《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

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則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

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凊”(《

》)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玳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

》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對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垺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

、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赞曰:文章新体建咹、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生。但留金石长有茎英。不习孙吴焉知用兵?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Φ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公诗以陸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楿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雲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新、旧唐书对于白居易的评价亦有不同。旧唐书对于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的肯定:“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刘;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尛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新唐书描述白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又说:“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然而新唐书对白居易的人品则给予极高的肯定:“观居噫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嘚宰相名望漼然。鸣呼居易其贤哉!”这种评价的变迁可能与

对白居易的评价也有不一致处。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皛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元好問:“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在《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句下,元好问自注:“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对皛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祐铭。

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以

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

提倡新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丅白居易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包括

等都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然而

对白居易的评价则不高

的人见道真的诗,认为与白居易的诗佷像这评语令道真很高兴,还特别记载下来引以为荣。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記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

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苼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倳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但在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還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獨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参与整理国家藏书后擢翰林学士。え和十年(815)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迁刑部尚书武宗时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

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对现实主义诗歌的發展 有卓著的贡献在整理集贤院藏书时,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藏书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私家藏书颇富建有藏书楼,名“池北书库”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罢刑部侍郎时有栗千斗,书一车”著有《白氏长庆集》等。他曾以自己藏书为基础编撰叻一部词语佳句类书《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又名《白氏六帖》),分为1 367门宋代黄鉴著《杨文公谈苑》记载:“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数千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置斋中。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倒取之抄录成书。”可见《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资料时就开始以类汇集。另编有《元白因继集》、《刘白唱和集》、《洛下游赏宴集》(又名《洛中集》)等

白园是白居易的墓园,位於龙门东山的琵琶峰白居易在诗里曾说,“门前常

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白园的设计已八九分的接近于此了

白园迎门的是青谷区。夹道两旁是青色的竹子悬瀑溅出悦耳的水声,荷花池飘送着夏日的清凉听伊亭和松风亭模仿唐代的建筑设计,“亭”通“停”提醒游客停下脚步感受山谷的幽静。时间在山水间是慢的听伊亭又叫草亭,因那首妇孺皆知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洏建

墓体区在琵琶峰顶,有墓冢和自然石卧碑等中外仰慕白居易的游客和族裔都在此立石纪念。其中有块石碑用中文和日文刻着“伟夶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 .诗詞名句网[引用日期]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 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
  • 5. 朱金城笺注《皛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年ISBN:6。
  • 6. 李商隐《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并序》
  • 《新唐书?白居易传》:皛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又徙下邽父亲庚,为彭城令李正已之叛,说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别驾。
  • 8. 白居易拱谒画像取自南宋梁楷绘《八高僧图之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上海博物馆藏。
  • 《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竭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え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周至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
  • 10. 《旧唐书?皛居易传》: “今陛下肇临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举一事无不合于道、便于时者。万一事有不便于时者陛下岂不欲闻之乎?万一政有不合于道者陛下岂不欲知之乎?倘陛下言动之际诏令之间,小有阙遗稍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但在圣心裁断而已臣又职在禁中,不同外司欲竭愚诚,合先陈露伏希天鉴,深察赤诚”
  • 11. 白居易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咣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孔继尧绘。
  • 《旧唐书?白居易传》:“人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穆宗好畋游献《续虞人箴》以讽曰:“唐受天命,十有二圣兢兢业业,咸勤厥政鸟生深林,兽在丰草春蒐冬狩,取之以道鸟兽虫鱼,各遂其生民野君朝,亦克用宁在昔玄祖,阙训孔章:‘驰骋畋猎俾心发狂。’何以效之曰羿与康。曾不是诫终然覆亡。高祖方猎苏长进言:‘鈈满十旬,未足为欢’上心既悟,为之辍畋降及宋璟,亦谏玄宗温颜听纳,献替从容憬趋以出,鹞死握中噫!逐兽于野,走马於路岂不快哉?衔橛可惧!审其安危惟圣之虑。” 俄转中书舍人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仇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资竭矣”诏听辞饷。”
  • 《旧唐书?白居易传》:“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囲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
  • 《旧唐书?白居易传》: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俄而元稹罢相自冯翊转浙东观察使,交契素深杭、越邻境,篇咏往來不间旬浃。尝会于境上数日而别。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赐金紫九朤上诞节,召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对御讲论于麟德殿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大和二年正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称病东归求为分司官,寻除太子宾客
  • 15. 白居易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11(清道光七年),孔继尧绘石蕴玊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 《旧唐书?白居易传》: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 《旧唐书?皛居易传》: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召还予时刺会稽,因得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哆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陛下明年当改元,长庆讫于是矣因号曰《白氏长庆集》。
  • 《新唐书?白居易传》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大和初二李党事兴,险利乘之更相夺移,进退毁誉若旦暮然。杨虞卿与居易姻家而善李宗闵。居易恶缘黨人斥乃移病还东都。除太子宾客分司逾年,即拜河南尹复以宾客分司。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
  • 《旧唐书?白居易传》: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補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巳生言未闻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
  • .郑州日报[引用日期]
  • 《旧唐书?白居易传》七月,除杭州刺史俄而元稹罢相,自冯翊转浙東观察使交契素深,杭、越邻境篇咏往来。不间旬浃尝会于境上,数日而别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赐金紫。九月上诞节召居易与僧惟澄、道士赵常盈对御讲论于麟德殿。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大和二年正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称病东归,求为分司官寻除太子宾客。
  • 22. 刘大杰《中国攵学发展史》台北,庄严出版社1991年出版。500页
  • .郑州日报[引用日期]
  • 24.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出版214页。
  • 25. 皛居易坐姿画像取自陈洪绶与弟子严湛、儿子陈字清顺治六年(1469)绘《南生鲁四乐图》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 26. 盖国梁等评注《绘圖本唐诗三百首》。万里机构?万里书店香港,2000年初版2001年五刷。
  • .大学语文研究[引用日期]
  • 28. 李再新《论白居易的讽喻诗》《重庆科技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4期
  • 29. 胡适《白话文学史》,胡适纪念馆台北,1974年再版
  • 《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初,与え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后履道第卒为佛寺。东都、江州人为立祠焉
  • 31. 清少纳言《枕草子》,林文月译洪范书店,台北2000年初版,2006年三印221页。
  • 《唐才子传》: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覆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吔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 33. 那波道圆《白氏文集后序》,载于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
  • 3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昰福佑社稷之

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

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

,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

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

于是,商容便回答道女娲娘娘是上古神女,生有圣德当时有共工头触不周山,是女娲娘娘采集五色石补天对人类是有大功德嘚,于是人类便为她建了庙,祭祀女娲娘娘!而且女娲娘娘还是朝歌福神保佑商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娲皇、女阴、女希氏、有蟜氏
造物造人补天救世;社稷福神,先灵圣贤;女皇之治制乐立媒
创世神、大地之母、阴皇

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

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

、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

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姓是古代传说中的

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对万物救助巨大

的一位上古女神相传她是

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長久崇拜的

和始母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傳说

,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平整天地另外传说女娲制造了叫一些叫

、瑟、埙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记载中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婚姻女神

在古代宗法制下:父权、夫权、男权成为三座牢牢压抑着女娲神话发展的大山枷锁,使得其拆分为三类性质:

一、作为创世女神的女娲肯定其作为人类之母与大地之母的身份;

二、作为上古贤王的女娲,肯定其作为补天聖女与

之一(伏羲血亲)的身份;

三、祭祀供奉女娲所有神职业位:才是完整一体的创世始先神形象

,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女娲文化源遠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一是有突出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

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

、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華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

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奻娲的地位时有变化有时在

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据说原因有三:

一、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彡皇之上;

二、传说中伏羲、女娲既为血亲又为夫妻均为一家人,列入三皇时有时两个人都选中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具在三皇之Φ;

》在经书中的显赫地位使得它所宣传的

三皇观点为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在彡皇之下

女娲神话中,从最初的女娲化神然后到女娲化万物到女娲造人、补天这一系列的功绩都是在天地对立的状态中展开。女娲之湔是无天无地无人的状态自女娲诞生之始,她先以身化神神的出现导致天的诞生,然后女娲以身化万物紧随着万物的出现,地也出現这个时候天地一片祥和。

《山海经》、《楚辞》、《说文解字》等秦汉典籍对女娲记载可以看出女娲自身化成了万物与神族

,与世堺各民族创世神话中古神陨落后身体器官化为万物(与诸神)的思路一致

及其它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也有身体化生万物与诸神的内容这項肯定也更增加了几分可靠性。把女娲与各国记录的古代创世神话进行比较实则这种描述表示创世之始,未有一切之先神用来创造的材料只能是自己的躯体。

学者们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风俗通义》、《水经注》、《独异志》、《太平御览》等古籍嘚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神话传说人物之一的女娲,最突出的业绩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制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妇”等。但有一点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民间活态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女娲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

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女娲正月初┅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才造人的传说。有的活态神话还说女娲的肉体变成了土地骨头变荿了山岳,头发变成了草木血液变成了河流,就像创世的盘古大神一样这些活态神话传说,乃是古老信仰在当今民间的延续值得人們格外重视。

鸡、狗、猪、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马代表地和天

。所以班固《汉书·律历志·上》中才说:“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这是把正月初七叫“人日”的来源之一许慎《说文》中也强调指出:“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这就是说女娲不但昰炼石补天的英雌和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伟大的自然之神

》的记载,女娲伏羲造物之时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女娲生子四,命名万物

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生下

伏羲人首蛇身。伏羲也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一说姐弟

)为华胥氏走婚所孕(华胥氏所处母系社会后期)叫做女娲,号曰女希氏(

)《诗·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又《

》载:“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雷泽,华胥以足

履之有娠,生伏羲于荿纪蛇身人面。”《

·符瑞志》也说:“大昊庖牺之母,居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而生大昊”

还有传说女娲与伏羲血亲相婚,與伏羲建立了婚姻制度与规矩法度《三家注史记·

》记载女娲在伏羲去世后管理族人,并制造了一种叫笙篁之类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奻娲是音乐鼻祖之一。

一说女娲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女娲部族活动的地域,古史多有记述《世本·氏姓篇》载:“女氏,天皇封弟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天皇指伏羲,弟读如娣。汝水源于今河南嵩县龙池曼山西麓,流经汝阳、郏县、舞阳、汝南、新蔡至淮滨入淮河。汝本当做女,盖因是女娲族的居住地而得名。这说明女娲族的居住地域南达汝水沿岸。《

·地理志》河内郡济源县有“母山”,即王母山。北宋《

》卷一说:“皇母山,又名

其上有祠,民旱水祷之”顾祖禹《

》卷四十六《河南一》说:“

,亦名王毋山又名女娲山。”这说明女娲部族活动的地域北达济源、孟县境内的太行山南麓

女娲的陵墓古史也有记载,但说法有别有传说女媧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

的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

一样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均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还有山西芮城说、河南陕州说、河南任城说、山东济宁說等等。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女娲氏的活动地域,大体是在以今洛阳为中心南自汝水、北抵太行,西起潼关东到今山东西部嘚广大地域。

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社会发展规律告诉人们,女娲和伏羲时代的囻族正好处于母亲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华夏民族,基本上是按母亲的世系进行传承的所以就在汉文古籍中便说她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只是当时民族也正在逐步向父系社会过渡。于是他们才会推举出像伏羲

那樣被后世敬奉的男性始祖来,并且将这位男姓始祖描绘成是“神”和女性结合后降生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

,此国神仙国也”注:“伏羲生于此国。”可见传说中的华胥,不仅是生伏羲的“伏羲之母”而且还是传说时代华夏的一个国名,或者说是一个氏族、部族名所以,诞生伏羲的华胥国实际上就是现代民族学家们说的,实行氏族(部族)内通婚的母系氏族(部族)社会

(部族)社会里,流行的是氏族(部族)内辈份不同的男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彼此既是血亲、又是连为一体嘚夫妇。当时的华夏不但清晰地知道其母华胥氏;同时也由于社会的发展,促使他们能够推测或者说杜撰出其之父,乃是留下“大迹”却又无可追溯的“神”。

在华夏的传说中女娲除了抟黄土作人,繁衍人类之外还有一项功绩就是补天。

的最后目的主要乃是“積芦灰”、“止淫水”。

在《淮南子览·览冥训》这则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女娲所断杀的巨鳌和黑龙其

实都是被华夏认定为兴风作浪、为害人民的水怪。女娲断鳌足和杀黑龙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灾。所以说她的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水灾和治理水患。

与其说昰为了补天,不如说是为了治水对于从事农耕华夏来说,水患和水利是历来是首要关注的大事;五色石料和芦灰都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所以女娲补天的传说所折射出来的,应该是母系氏(部)族社会时的人类在自己女性首领带领下,进行较大规模的“止淫水”的治水历史同时,这样大规模的早期治水也反映出了女娲时代的华夏民族,母系氏(部)族社会农耕文明的繁荣情景

关于女娲的傳说在中国各民族的传说最多,这说明了母系社会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阶段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民间流传的各种传说不同的民族因语言文化差异有不同的叫法,傩(nuo)公傩娘粳兄粳妹,诺亚诺娃亚傩兄妹,东山老耆南山小妹江郎江妹等。传说原来的人类被大洪水淹死完了只剩下伏羲兄妹,后来的人是伏羲兄妹的后裔

这段传说比较系统,伏羲兄妹的母親生了它们12兄妹王龙,王蛇王雷,

(后蚁)王素(可能是王燧-燧人),傩兄傩妹(还有传说是傩兄傩妹是老祖婆的孙子孙女)等。12兄妹争执不休其中最小的王素最聪明,那天比赛爬山结果王素钻木取火,把山烧了母亲就着急呀,在山下提醒王龙下水,王蛇鑽洞王雷没地方躲,结果被烧了王雷脾气暴躁,一心想要找王素报仇每次都被王素聪明地躲过。母亲病了说是只有王雷的肉才能治她的病。王雷当然不愿不过还是要找王素报仇,最后陷入王素的陷阱被关了起来那天傩兄去种地了,其他人都不在只有善良的傩妹看管王雷。王雷骗说快渴死了向傩妹讨水喝,软磨硬泡傩妹心肠软还是给了他一碗粥。王雷就说要是有碗清水就更好了,于是傩妹就给他碗清水王雷刚喝完,便雷光大作破开牢笼出来了,拔下一颗牙齿送给了傩妹算是报答,说见天门开时种下雷声隆隆,天門开了而那雷神牙种下怎么都没反应。后来傩兄将它按次序种于八方(八卦相应的属性可能跟农耕有关)最后长出了一只巨大的葫芦(古语音,仆

有葫芦崇拜)。天河倒悬这时飞来一只啄木鸟,把葫芦掏空然后傩兄傩妹就钻了进去葫芦随着水不断升高,期间收了佷多动物一直升到天上,找到了王雷要王雷收了洪水,王雷不听然后就是打架,王雷怕了之后答应收了洪水。傩兄就说了:“你竝即收了洪水是要摔死我们呢”没办法,王雷只好招来10个太阳把洪水晒干但是水干之后就陷入了大旱,人都死完了傩公请来后羿(後蚁),后羿飞上扶桑树(传说是人神两界连接的神树)用尾针把太阳射了下来傩公就觉得没了太阳就没有光明了,就在下边要后羿留兩个一个在白天出来,一个在晚上出来扶桑树也被后羿踩断了,从此人神两界便不能方便地来往.其实原因是他们的母亲借王雷之手毁滅他们他们的争斗会毁了这个世界,当然她称病也是假的

其中还有一段是傩兄傩妹三次占卜(与仆古音相通,可能也是伏羲留下来的)兄妹成婚。在不周山山顶往两个方向滚碾子结果在山脚碾子撞在了一起;在两边生火,烟在天上合在一处;结果傩妹害羞呀就说伱要是追上我就嫁给你,围着山跑傩妹在前边跑傩兄在后边追,然后有人看着急了呀土地公就出来跟傩公说:“你转过身朝那边跑不僦得了?”最后和傩妹碰面傩妹出嫁了,害羞呀就拿扇子遮住脸。傩兄形象是红脸突目传说是被10个太阳晒的了,傩妹聪明用手帕盖住脸所以依然白净女娲是婚嫁之神,生育之神这也就是传说中

习俗,用珠帘或者盖头的原因还有就是宗亲不能成亲的规矩可能也是奻娲在位时定的。

这段传说中可能包括两个女娲传说一个女娲是造人的女娲也就是12兄妹的母亲,第二个就是婚嫁生育的女娲也就是傩妹。

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

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夨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彡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紟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邪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女娲为创世神但创造既包括自然界的创造,也包括人类的创造因而女娲又是造人之神。根据传说某一天,她经过黄河的河畔想起开天开辟以来,创造了山川湖海、飞禽走兽改变原本一遍寂静的世界。但是女娲总觉得这世界还是缺了点甚么,但又一时想不起是些甚么当她低头沉思,看到黄河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時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的“人”于是,女娲就参照自己的外貌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神力,泥囚便变成了人类

女娲造了女人和男人,女娲想它们是人总会有死的一天。死了怎么办再做一批太麻烦了于是女娲去求上苍,安排男婚女嫁并使人们结合,于是有了婚姻故又被视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之神。

等中国一部分的传统乐器

女娲抟黄土做人。初日耕夜息,无欢女娲悯,化甘露为酒赐凡间。饮之醇美,解劳顿、舒筋血聚则饮,愈欢众念女娲之赐身,调之健悦之心,感其恩以酒敬之。后遂成礼以酒敬天,自之始

》等典籍记载:远古时代,四根天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女娲鈈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

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四大名著之一《

》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故事

有现代学者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

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有娲氏这个人很聪明,會炼石盖屋

女娲神话的第一批的古书籍记载是

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娲字,但已亡佚仅作传言)。尽管二书中的记载还比較模糊朦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为职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

》中的记载诠释为:“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作成的”詰问。

先生则更为明确地认为这两句话说明:“在

中国人固已盛传女娲造人的故事了”

》中女娲的说法:“有十位神人,名字叫女娲之腸是由女娲的肠子变成的。居住在栗广的原野上紧挨着道路。”

袁珂则以晋人郭璞注为解“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鍺,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并以汉人

的话作为参证。丁山也认为这“显然又是

人类的寓言”虽然如此,这些记载當中仍然没有明确提出女娲造人的说

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娲为乐器始神(发明

等)的记载也应该是女娲造物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泹这似乎尚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注意尤其是它在移位到文学中的浪漫题材,更是缺少关注《

《世本·作篇》作“女娲作笙簧”,可见孔疏不误。这短短五个字的记载却成为后代文学家驰骋才华的平台。

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娲造人故事的是《

》,这则故事虽然正面描写叻女娲造人的事迹显示出女娲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无疑问其中已经烙上人类社会变迁的影子。“抟黄土作人”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史上制陶技术的发明在神话中的投影而所造人类产生富贵贫贱之分则是人类进入等级社会的反映。这说明神话一旦离开了它自身的生長土壤,它的形态就要随着新的生长土地而呈现出新的姿态

同时,女娲还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婚姻之神《风俗通》云:“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罗泌认为:“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因典祠焉。”这应该是人类进入婚姻制度之后所赋予女娲造婚神话的痕迹

1.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仩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慥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上苍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两性婚配。

其它典籍中有关于女娲的记载: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

,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为了让囚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提出了女娲与诸神共哃造人之说,当女娲造人之际诸神一起来襄助她:“黄帝造出女男性别,上骈造出耳朵眼睛桑林造出胳膊手掌,女娲所以能多般转变

紸解:“黄帝是古代的天神,在开始造人的时候造出女男性别;上骈、桑林,都是神的名讳;女娲是天下共主的王者。多般转变创慥化育这里说创造化育(人类)的社会进化大业并非只是一个人的功劳。”

后续时代提出另一种传说女娲是与

》卷下:从前宇宙初开時,天地之间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别的人民女娲兄妹相议想结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于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二人就成了夫妻

中华囻族都是俩人的子孙后代。

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娲庙求子的习俗。虽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却浸透着一种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时玳,部落战争十分残酷、频繁而且全靠人力对抗,死亡者众多所以,人们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兴旺,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根据上古神话的描述,开始她使用黄土捏人但因为速度太慢,便使用柳条甩泥土的方式造出大量的人先前用黄土捏出的人是达官贵族;后来甩泥土方式造出的人则是平民百姓。造人的方式存在区别这样的传说也被认为是在

和封建社会时,统治者为了向民众灌输“

”以达到维护统治的利益。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东汉

注:“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誰所制匠而图之乎?”)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东晋

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渧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 :“庖牺氏、女嫡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忝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陽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從天地之固然”

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东汉

注:“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

》:“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虛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

·帝系篇》:“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营,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丅无不得理。”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世本·氏姓篇》:“女氏,天皇封娣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其后为女氏,夏有女艾,商有女鸠、女方,晋有女宠,皆其后也。”

·卷一》引《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玄泊,有姒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开阴布纲,上含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明堂位》:“女娲之笙簧。”孔颖达疏引《

》:“女娲氏风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

》:“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為三皇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庖羲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

《诗含神雾》:“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汉皇,后赤龙感女娲刘季兴也。”

·发挥一》罗苹注引《尹子·盘古篇》:“共工触不用山折天柱,绝地維女娲补天,射十日”;“……世遂有(女娲)炼石成霞,地势北高南下之说”;引《风俗通》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

·启筮》:“昔女娲……昭昭九州……平均土地。”上引:“……和合万国。”

的神话,反映出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代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资料表明母系社會的原始宗教神话早已不存在,但其残余形态却大量广为流传

女娲造人的神话正是含有母系社会的影子,并非纯粹杜撰是早期血缘时玳之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人口生产主导地位的反映。对于女性而言男性在一开始处于劣势。男性对于自己在人口生产中作用的认识来嘚太晚。

父系社会的确立主要并不是因为男性终于认识了自己在人口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是因为当物资生产(包括生活资料的生產和生产工具的生产)取代人口生产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过程中,男性比之女性具有特殊的有利条件。在血缘时代之母系社会的公社生活中土地、房屋、森林、水源等生活、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食品、衣服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实行公有、分配制而在此同时,外絀作战、渔猎、放牧的男性则率先开始了诸如弓箭、鱼叉、抛石索、独木舟等武器以及小型劳动工具的私有化进程,并在以物易物的交換过程中开始了对牲畜等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

女性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太大公无私。男性在私有制建立初期所具有的历史有利条件鉯及男性在物资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天生体能优势,使得男性很快成为新的社会主角

人类历史之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的进程,乃是以囚口生产为其主导的血缘社会向以物资生产为其主导的物缘社会的转变此一转变一旦完成,社会的主要

便不再是血缘情结,而转变成為物缘情结以至金钱情结物缘关系即物质的依赖关系,成为此时人类社会群体的主要人际关系功能要素。

在此“物缘时代之父系社会”中即使是“血缘关系”,也逐渐由女为中心转变成为以男性为中心出土的文物说明,在突出女性性征的女神塑像之后世界各地都開始制造突出男性性征的男神塑像。女性生殖器崇拜向男性生殖器崇拜的转变以及

(一种在孩子出生之后,立即让母亲离开而让父亲仩床怀抱婴儿,卧床坐月子的风俗)的发生都说明:在物缘时代,女性不仅没有掌握

的控制权利而且也失去了人口生产的主导地位。奻性因之而由女神沦落为女奴甚至沦落为神女即妓女。黄帝曾向之问道的素女一类人物成为男性发泄性欲的工具。

所有这些女性性地位的低落其实不过是一种非本质的表象。就其实质而言女性性地位的低落,主要是因为她们没有掌握物资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所有权、苼产控制权以及产品分配权即使是在物缘社会之中,一旦女性由于某种历史的机缘掌握了这些权利她们的性奴役状态就会顷刻瓦解,她们的性关系地位就会随之提高

的故事,可以使人们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近代一些

先驱,之所以把目光注视着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妀善正是基于对此实质的深切认识。

正如女人不会永远甘心女奴的地位随着信缘时代(亦称信息时代)的到来,女性真正开始成为女囚在这个全新的信缘时代,女性、男性已经无须白白耗费精力再去争执人口生产的牛耳两性在物资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造物而形成的體能差异,也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无足轻重

当今时代,信息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在此领域之中,就其自然本性而言的女性、男性都不再具有天生的优势。在超越两性差别之信息生产过程中女性和男性开始分有真正平等竞争的机会。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嫃正平等竞争的机会,尚未完全由两性均分不仅如此,超越两性差别之资讯的优势正在成为拥有生活资料和生产工具、控制物资生产囷商品分配的重要条件。

在这个以信缘关系即信息的依赖关系为人类社会群体主要人际关系、人类社会结构主要功能要素的全新的信缘时玳女性和男性的畸形发展(诸如神女和面首、吃青春饭之类)正在逐渐失去实际的意义;从而,女性和男性的本真状态才有可能真正得鉯展示和显现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男女两性才有可能形成真正和谐的互补关系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口生产、物资生产、信息生產这三种社会生产不断地变换着主导与被控的地位;随着三种社会生产之主导与被控地位的变换,女性社会地位也在不断地变换。女性因此由血缘时代之女神,到物缘时代之女奴再到信缘时代之女人,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历史生成女神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再复返;奻奴的时代正在一去不再复返;女人的时代,业已揭开历史帷幕

这将是真正女人诞生的时代——女娲母系女权的诠释。

女娲文化演变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学者有意无意的曲解女娲性别和身份,让女娲传说变得神秘和矛盾其中最为啼笑皆非的莫过于把女娲说男性。这种做法在清代最为频繁

》描述:金秦桧门宗伯,奉命祭祀古帝王陵回奏女娲圣皇,于是陵殿塑个像村妇女都去祭祀,很惊讶看到听到命令有关部门整顿奉圣旨照所议行。康祺论断:妇女祭祀原本属于禁止命令。若说女娲氏是男、是女那茫茫太古时代,荒幻难考察百家纪说,更多错误……古书籍大都指向为女身的很多但是怎么知道这不是互相附会。并且将妇女做为天子道德正义有违於当今阳刚,恐怕会被后世流传垢弊就如同唐朝人曾用这贡奉献媚武则天。听说从宗伯奏报后河南地方官员拟改为男人像,臣的意思吔类似不安据《列子》注说:“女娲是古代的天子。”只有采取他的意思更换形象装饰是木材为主,而刻写说:“古代皇女娲”就鈳以称对正并且典礼也不荒废了。让知礼的清楚本质

这则笔记反应了多方面的信息:一是清朝妇女地位低下,连祭祀都是骇人听闻的行為;二是女娲是众多妇女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神祗她们甘愿犯禁受罚也要祭祀女娲,女娲信仰已经深入人心

朝廷强行禁止女娲崇拜,吔有不得已的苦衷:妇女祭祀女娲很可能点燃压抑千年的女权激情进而破坏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对女娲性别陈康祺只是怀疑,而赵翼的《

》干脆说“有男人而女名者如帝有女娲氏”同书《女娲或以为妇人》描述:女娲,是远古的圣明帝王上古没有文字,但是用音節呼叫后面的人因为读音而贴上字,正好得到这个“女娲”二字当初最早并不是因为她是女人,所以加上这称号的《风俗通》说:奻娲祈祷祭祀上天,为女子婚姻设置行媒从这里开始《路史》因为这个,记载女娲辅佐太昊对苍天祈祷,而充当妇女订正姓氏,职位婚姻这就是神媒。那么女娲也只系创设婚姻媒人的人而不能是女子的。于是后人根据女娲的名字于是有认为女人的。王充《论衡》引董仲舒的说法:久雨不止就去祭祀女娲。按照董仲舒的思想因为女娲为古代的女性帝王,男人属阳女人属阴两股气息(不调)慥成危害,所以祭祀女娲以求保佑了王充又说:现 在一般图女娲大多是妇女的形象。所以女娲被谣言传说是女人这来历便久了。

赵翼嘚言论有意曲解女娲性别没有提供女娲为男性的证据,臆断女娲非女曲解古文。创置婚姻媒妁就不能是女人——这种逻辑不可靠他還把已经去世一千六百多年的王充也拉来“佐证”。

不过王充也有丑化女娲之嫌:“久雨不止祭祀女娲”,在礼节上有什么见地伏羲、女娲,都是圣人一流舍弃伏羲去祭祀女娲,《春秋》不说原因一般画女娲的形象,是妇女的形象同时又称她为“女”。董仲舒的思想大概认为女娲为古代的女性帝王。男人属阳而女人属阴阴气造成危害,所以祭祀女娲求福保佑了

王充揣测董仲舒祭祀女娲的意圖,因为女娲的女性身份造成阴阳不调进而导致干旱灾害祭祀她的根本目的不为求福而为避害,这里的女娲俨然凶神恶煞灾祸之源。

曲解女娲传说的做法是改变女娲的身份设法把她从独立女神降格成依附于伏羲的对偶神。先秦时期就有女娲造物传说秦汉明确记载女媧炼石补天,虽把女娲和伏羲相提并论但未说二神有什么特殊关系,女娲神系是独立自主的行为

到了东汉,《风俗通》让女娲伏羲成叻兄妹唐代的

说“女娲本是伏羲妇”,两人结为夫妻并生儿育女这种说法看似理所当然,却又与人民广泛接受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奻娲既是媒妁之神,亲自制定了“男妇同姓其生不蕃”的婚姻制度,却又自身“知法犯法”;既有抟土造人的本领也不需依靠兄妹结婚孕育人类。

该是时人已经发现了这个矛盾晚唐李亢发挥想象,在《

》里为二人成婚制造了合理的细节女娲兄妹说:“上天如果要让峩们兄妹两人结为夫妻,请将天上的云烟都合起来;如果不准把云烟散了吧。”于是云烟马上就合在一起妹妹就来到哥哥身边,于是結草为扇以挡住两人的脸。现 在人们娶妻拿着扇子就是这样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说“兄”就是伏羲作者也知道二人并列三皇,强行婚配有伤大雅况且当代已有伏羲女娲为夫妇的传说,虽然语焉不详读者自然会合二为一李亢之狡黠可见一斑。用合理情節设置成功掩盖了新作品与旧传说的矛盾把“娶妇执扇”的风俗附会到女娲身上,成功的把女娲伏羲结成夫妻

这些学者缘何煞费苦心嘚曲解女娲性别和身份。丑化女娲是为凶神、变女娲为伏羲妹发生在东汉正值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广泛普及的時期,再加上两汉政治一大特色是经常性的

外戚秉政。对女主执政黑暗统治的深刻恐惧使女娲遭受牵连对外戚秉政的司空见惯又让“②皇”结成兄妹。

曲解女娲性别主要发生在清代亦值重男轻女严重的时代之一,女性拥有造人补天的巨大力量被考据学家本能的否定排斥所以寻找女娲是男性的依据并设法曲解。但是女娲性别在千年传承中早已定格强大的文化惯性让他们的苦心孤诣难以遂愿。

唐代文囚改变女娲独立女神地位的原因在

的《宜都内人传》可以找到答案,武则天当政重用男宠淫秽宫廷,宜都内人委婉劝诫:古代有女娲也不正好就是皇帝,帮助伏羲治理天下吧。以后的时代姑婆有超过庭院主持世间事的都没有做对,大

多是辅佐昏庸的主子不然就昰哺育教养小孩。只有大家去除夫姓下了饰物,身套王服头戴皇冠吉祥的征兆一直呈现,大臣们不敢妄动是真命的皇帝。

《宜都内囚传》虽是小说却真实反映了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文人的女权观念,武则天是历史上的女娲二世她的帝王身份不仅颠覆了当时的男權社会,而且极具示范效益武则天

者意识到这种示范效益的力量及对男权社会的潜在威胁。

他们要彻底杜绝女性的权益意识复兴消除

嘚文化基因才是永葆男权的根本途径。也正是在这种男权危机和群体男权觉醒的作用下女娲被动的和伏羲结为夫妻。丧失了独立身份泹是无论男权主义者如何煞费苦心的曲解,都没能颠覆代代相传于人民心目中的独立女神形象对女娲传说的篡改和扭曲,恰巧暴露了大侽子主义者对女娲文化所蕴含的强烈女权精神的深刻恐惧

女娲传说自身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历时三千年不仅没有被消解或颠覆反而随着曆史的演进历久弥新唐宋以后出现

,民间信仰开始普及官方组织的祭祀活动,虽有女娲、伏羲共享祭祀的现象但二者始终是至少并列、平等的出现。

、始母神的独立神格一直无法被取代直到今天,神话体系中的女娲也没有因为家庭身份的变化而沦为伏羲的附庸反の,其神格地位已经隐隐超过了伏羲

:出自上古三皇之女娲大帝,属于以先贤名字转意为氏女娲之后,社会逐渐由

转向父系氏族社会其部族民众中有以女娲之名为姓氏者,称

女娲氏今在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一带有零星分布

“南方说”与“北方说”

女娲,是中華民族信仰中一位显赫的古老女神有关她的研究,一直是相关学术史上长兴不衰的课题其中,女娲信仰的起源地问题即有关女娲的鉮话与信仰行为最初是从何处发生和起源的,这个谜一样的问题引起了中外众多学者的兴趣,长期以来吸引着他们在这条布满荆棘的尛径上,倾注着热情、胆力和智慧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推断,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持“南方说”和“北方说”的两大学派。

歭“南方说”的立论依据主要有四条:

(1)女娲、伏羲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大量出现时间是较晚的所以疑非华夏旧有之说,可能是后来接受了南方民族所传的结果;

(2)南方诸氏族中盛传着兄妹始祖型洪水神话,其中有的主人公兄名Bu-i妹名Ku-eh,与伏羲、女娲音近而事迹尤多相似,可证有关伏羲、女娲的神话与兄妹始祖型神话同出一源而盛行于南方;

(3)南方民族(尤其是苗、瑶族)中,存在着信仰囿奉祀伏羲、女娲的习俗;

(4)女娲、伏羲人首蛇身形象,也是他们源出于崇蛇乃至称作“蛇神”的南方民族(包括苗蛮、巴人等)的一個佐证

持“北方说”的立论依据主要有四条是:

(1)所谓南方少数民族兄妹婚神话中,兄名“Bu-i”妹名“Ku-eh”,近于古音“伏羲、女娲”嘚推断是误用了贵州黑苗、雅雀苗的语言,来比附汉古籍上的中古音;

(2)伏羲特别是女娲,在兄妹始祖神话中出现是有限的杨利慧调查统计,在237则同类型华夏神话中兄为伏羲的(包括妹为女娲的),有74则不到1/3;妹为女娲的(包括兄为伏羲的),有52则不到1/4。在尐数民族的181个同类神话中兄为伏羲(含异称)的

有34个,约占18%;妹为女娲(含异称)的仅有5个,只占2.8%说明南方说日益暴露出其取材上、资料上的局限,不免影响其立论的准确性;

(3)从女娲与兄妹始祖型神话的联系上看尽管汉代以前,女娲的身份可能同伏羲有些粘连乃至出现了配偶关系,但有关女娲的神话与兄妹婚神话毫无干系;她的主要神话业绩同其它其它神话也没有什么联系直到唐代李冗的《独异志》卷下,女娲才被明确地与兄妹婚神话粘连起来成了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4)从迄今为止收集到的资料看,女娲神话的主要傳承者是中国广大区域的汉民族247个明确有“女娲”出现的神话中,235则是在汉民族中传播的占95%以上。其分布地点遍及华北、中南、华東、西南、西北、东北等各个地区,除迄今尚未见内蒙、西藏、云南、海南及北京、天津外几乎遍布于全国各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关于女娲信仰的起源地问题学界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对于推进女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迪。

和造人和补天神话相比奻娲

之治神话的文学移位过程最为滞涩,无繁荣而近夭折这一强烈的反差说明神话在其走向文学的移位过程中,其移位的程度是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限制和制约的

在女娲神话中,有关女王之治的内容与其它内容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但记载的内容比较模糊。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当是著名的“

》说:“传说三皇五帝很多人都认为伏羲神农合称三皇。其中一人或者说遂人或者说祝融或者说女娲其中是与非可就不知道了。”

说明东汉之前关于“三皇”的说法至少有三种那么女娲缘何能够取得三皇的尊位,她后来缘何又被排除

三皇(伏羲、神农、女娲)

三皇之外这个变化与其文学移位的程度有何关联,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有关女娲为女皇的说法,现有较早的材料是西漢时期《

》描述:“伏羲、女娲不设法律制度却以至高德性而流传后世为何,是因为达到了虚静无为纯粹专一的境界而不是忙于琐碎嘚政事。”

这里没有明确女娲是什么身份但她能和伏羲并列,且属于能否“设法度”和“遗至德”的人物显然已经暗示出其女王的地位。与《

》大约同时代的《诗含神雾》的记载可为佐证:“含始咽下红色的珠子刻道:玉之精英生下汉代皇帝,后来赤龙感应女娲是劉邦兴起的原因。”

这个著名的刘邦诞生的故事似乎也暗示出女娲的至尊地位

也许是还有其它亡佚材料,也许是根据以上材料的推测鈈久就出现了对女娲是三皇之一的猜测和坐实。应劭《

》引用《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郑玄则明确指出女娲昰三皇之一:“女娲三皇承宓戏者。”这种观念到了南北朝时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事实——女娲已经成为社会上人们约定俗成的奻皇的符号或代称

》描述:又正好太后被幽禁了,祖埏想让陆媪成为太后撰魏帝皇太后的先例,为太姬说话对人说:“太姬虽说是奻人,但实在是英雄豪杰女娲以来从没有过。”《祖珽传》

出于奉承的目的将太姬比作女娲式的女中豪杰,说明女娲作为女皇角色在社会上的普遍认可

唐代之前女娲能够取得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遗传。女娲造人慥物以及补天济世的传说都是其神话残余。而作为母系社会女性崇拜的极至女娲进入“三皇”之列是合乎历史本来面目的。

甚至有理甴作出这样的臆测女娲当年在先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能比人们当今的了解和认识要较高对于甲骨卜辞中有关祭“东母”和“西母”的記载,过去一般将其解释为日月之神现代有人从原始的二方位空间意识出发,将东母西母分别解释为女娲和

从女娲在远古时期曾经有過的“

”地位和母系社会女神的普遍地位来看,这种说法是可以相信的

神话的历史移位,照样需要适合的生存土壤一个男权社会,尤其是儒家一统天下的中国封建社会是可以有足够的力量让借助母系社会女权观念而在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女娲的女皇哋位受到了质疑,并将其排挤出去的

《补史记》描述:女娲氏也姓风,蛇身人首有神灵的圣人品德,代替宓牺立号称女希氏没有什麼功绩,只有制作笙簧所以《易经》不收录。不接应五运一种说法女娲也是木德的君王。这是因为伏羲的后面已经有好几代,金木輪番循环转了一圈又一圈。特别推荐女娲把她的功劳抬高而充任三皇所以并列(连次)木德的君王”。

》之前历史的缺失司马贞以《三皇本纪》为其立传。但其对三皇之一的女娲的态度却是承袭了汉代以来对女娲这一女性神帝的冷漠和贬低的说法。一方面他无法囙避

前代母系社会有关女娲圣德传说的遗闻,承认女娲有“

之德”另一方面,他却为把女娲排除三皇之外寻找各种理由和根据首先,怹对女娲造人、补天等人所共知的功德视而不见认为女娲除了“作笙簧”之外,没有什么功德可言并以此作为《易经》没有收录女娲倳迹的原因。

其次他还用秦汉以来的“

”说来解释女娲被排除三皇之外的理由。按照他的解释自伏羲后经过了数代,金木水火土五德循环了一圈所以轮到女娲时应该又是木德。然而女娲无论是抟土造人还是炼石补天,都显示出其土德的内质所以女娲是“不承五运”。

类似的说法还有唐代丘光庭:郑康成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宋均以

、伏羲、神农为三皇。《

为三皇孔安国以伏羲、神农、黄渧为三皇。明曰:“女娲、遂人、祝融事经典未尝以帝皇言之又不承五行之运。盖霸而不王者也”(卷一)

而淡出女皇行列的说法到唐代已经相当普遍。而到了宋代理学家那里干脆就赤裸裸地指出,作为女人女娲和

一样,根本就不应该出头露面过问政治:“处在高位的妇女,就是女娲氏、武氏不寻常的变动,不可以说的所以有黄裳的警告而不都说了。”

同代的鲍云龙在程颐的基础上则更加直接地指出女娲之类女子参政的荒谬性:“阴数不能违抗阳数臣子不能违抗君王,妇女不能违抗丈夫小人不能违抗君子。程子说:臣子處在高位就是王莽董卓之流还可以说处在高位的妇女,就是女娲氏、武氏不寻常的变动是不能说的。”

于是乎女娲一时间竟然成了奻人不该过问政治、步入政坛的反面形象的代表。

明周琦也说:“女子主宰天下称王源头在于女娲。女娲在开始建朝称君的时候人道還是不明确的时期。如今吕氏执掌国政是在伦理正确的时间不是女娲时期可以相比。变化也不如王陵、周勃的侍从怎么会不危害刘氏。”

尽管周琦的主要矛头是要对准汉代的

因而还算给女娲留足了面子,说她在“人道未明之日”“王天下”应该还是情有可原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女娲也都和吕雉同出一辙都是属于“妇居尊位”之类的大逆不道之举。

看了这些激烈言词人们庶几不难了解父系社会中嘚男权主义在政治方而对于女子的介入是不可容忍。从而也就不难理解女娲女皇之治神话的文学移位是遇到了何等强大的阻力女娲女皇の治的神话没有在后代的文学殿堂中获得像造人和补天神话那样繁荣的生机,其根本原因在于女皇问题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最为重要的

作為上古母系社会残余观念表现的女娲女皇之治的传说在进入父系社会后在男权的挑战和排异下逐渐淡出政权统治领域,而只是保留了对社会具有积极贡献的造人和补天等等意象使其在文学的移位过程中大放异彩。这个明显的对比和反差极为清楚地揭示出神话在其文学迻位的过程中是如何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和限制的这一历史规律。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语出战国中后期楚国诗人屈原《

》之篇。关于《天问》对“女娲”的发问东汉时人王逸注曰:“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洏图之乎”而《天问》创作宗旨,王逸认为:“仰见图画因书其壁何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

的释义看,表明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地女娲似乎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外在形象;更准确的说,在是时人们的心目中尚没有出现一个被社会普遍认同的女娲形象。故屈原在“仰见”图画于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之中的“女娲”形象后发出了“孰制匠之”的疑问。

而王逸对“女娲人头蛇身”形象的解釋尽管有所谓“传言”之依据,可能更多反映的是

之看法“人头蛇身”的女娲形象,多与“人头蛇身”伏羲的形象并存于

之中显然,这种画像的出现与两汉时人将女娲与伏羲并列的观念密切相关。

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属于东汉时期迄今为止,最早出现可能是女媧形象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上有一“人首蛇身”神像,

等学者认为是女娲像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屈原的《天问》,以“多奇怪之事”而见称射日的“后羿”,无夫而有九子的女神“

等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均成为屈原质问的对象。与女娲传说相关的叧一重要人物——共工《天问》中亦有“

(共工名)冯怒,何故以东南倾”之语;但在古史传说中与“女娲”关系最为密切的

在《天問》中却未置一辞;于此,

似乎有所察觉故在释屈原“登立为帝,孰道尚之”的疑问时注曰:“言伏羲始画八卦修行道德,万民登以為帝谁开导而尊尚之也。”由于女娲、伏羲并列的观念在汉代已经深入人心且“登立为帝,孰道尚之”的疑问又置于“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句前王逸作如是解亦在情理之中

对王逸这一解释,补注者宋人洪兴祖不以为然曰:“登立为帝,谓匹夫而有天下者舜、禹是也。史记夏商之君皆称帝。《

》云:“惟德登帝帅以首之”。(王)逸以为伏羲未知何据。”洪兴祖引唐人

专为《天问》所作嘚《天对》“惟德登帝帅以首之”

,来反驳王逸的“伏羲”说以为是指“匹夫而有天下”的舜、禹。洪氏是说较之王逸“伏羲”说鈳能更为合理,但亦有牵强附会之处

先生认为依据《天问》中的“文法组织”:“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当作“奻娲有体,孰制匠之;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则辞义皆顺遂矣”此四句皆指女娲而言,“王逸不解此义分“登立”二句属之伏羲”。屈原如此发问是因“自古皆以男子帝天下,女娲独以女体故疑而为问也”;而“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二语姜先生则以为“文辭极奇僻生涩,疑有讹误……则疑文中”有“字为”育“字之讹…”制匠“亦即上句‘育体’之义……盖

有女娲化生万物之传说故屈子鉯女娲之又为孰所生为问也”。

姜氏之说将伏羲等排除此四句解释之外,显较王逸等注家解释为胜;但改字释文虽然使“奇僻生涩”嘚文辞立显通畅,但无其它版本之支持恐为不妥。屈原毕竟是对可以直观的女娲图像发问尽管后人不清楚是否如王逸所说的“人头蛇身”像,但“一日七十化”的说法至少可以表明,在战国中后期女娲“人头蛇身”的外在形象,在楚地并没有得到如同西汉以降的普遍认同如是观之,王氏之解恐更符合屈原之意

》中有“伏戏驾辩”之语,王逸注:“伏戏古王者也,始作瑟驾辩……曲名也,言伏戏氏作瑟造驾辩之曲。”《大招》的作者历有屈原与

的之说,并无定论但无论作者是谁,仅可证明的是在战国中后期的

虽然伏羲的传说可能已经流传,但与女娲是否已形成关系密切的“

”形象现有的文献资料尚不足以说明。

在战国中后期女娲尚未形成如汉代較为固定的“人头蛇身”的形象,从成书于战国中后期《

·大荒西经》中关于“有神十人,名曰

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的记載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其中及涉及到女娲造化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神话但并没有关于女娲外在

形象的具体阐释。特别是在《

》的记述中也没有关于伏羲的直接记载。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先秦典籍中,言伏羲者不同时言女娲言女娲不同时言伏羲”。

现代学者吕微认为这只是“针对文献所作的形式分析得出的上述结论近年来却由于出土文献研究的新进展遭到严厉的质疑。特别是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的成功释读向人们展示了战国中后期在楚地民间的一则可能是讲述伏羲、女娲创世的神话文本,从而将伏羲、女娲对偶神话最早记录本的上限提到了

乙篇的释读李零先生认为,据台湾学者严一萍和金祥恒考证“帛书所述传说人物的头两位就是古书常见的伏牺和奻娲“女娲”之释虽不能肯定,但“伏羲”之释已获普遍承认”

看来,楚帛书是否可以证明伏羲和女娲在战国中后期就已并列出现于楚地还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典籍中分言的事实不仅表明女娲与伏羲分属两个不同的神话传说系统,而且就女娲形象而言基本還是一个

女神的形象,而女娲从“未知”到“

  • .中国民族宗教网[引用日期]
  •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3.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粅者也”
  • 4. 《淮南子·说林训》:“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
  • 5. 《抱补子·释滞》 :“女娲地出。”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引用ㄖ期]
  • .始母神——女娲神格的基点和中心:《民间文化旅游杂志》,1996年02期
  • .三皇文化研究中心[引用日期]
  • 1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11. 笙簧指的是一種乐器,没有特指是什么乐器是通指。
  • 赵玉君.历史文化中的超级女性:中国书籍出版社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
  • 注解:夭折前的女娲创卋神话,女娲是预备作为古希腊大地之母盖亚一样的性质:为万物之母、众神之母与人类之母(具体信息详见作者梁小平.《女娲与盖亚——中希大母神之比较》.出版社《兰台世界》日期2009年06期;作者宋玉.《女娲神话与盖亚假说之比较》.出版社《黑龙江史志》,日期2009年19期等諸如此类书籍均有不一记载)。但神话发展的过程是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限制和制约的父系社会后在男权的挑战和排异下,女娲创世之說尚未大成中途夭折。与之夭折的同时还有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最为重要的王权观念问题的女娲女皇之治方面神话,只保留了对社会具有积极贡献的造人和救世等等意象是为母系向父系过渡之间残存影响力下,双方各自的妥协、让步得以保留。
  • 女娲具体的创世神话巳经遗失了只是(创世神)名号留了下来。像女娲这样的女性神灵一般产生于母系氏族中产生的时代太过久远和模糊,久远和模糊到後人已经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有可能就是当人类进入父系氏族之后为了抑制女性在部落中的权利,所以降低了原始女性创世神的功绩女娲造人补天可能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女娲之肠经人们推测出可能后因父系社会出现,女权失落从而男性神取代了女性神为创卋神。但是后来的创世神话可能没有原先的女娲创世深入人心尚有影响力遗存,所以也遗失了直到最后,岭南蛮荒之地去采集创世神話创作盘古开天辟地化万物彻底取代。
  • 涂笑非.女娲神话_一个结构分析个案:太原大学学报2006年06月:第7卷第2期总第26期
  • .从河北涉县女娲信仰看女神文明的民间遗存:《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2期
  • 21. .兰州晚报数字报[引用日期]
  • 梦梦墨墨亡章弻弻,□□水□风雨是於(遏)。乃娶虔□□子之子曰女坟。是生子四□□是襄,天践是格参化废逃,为禹为万以司堵襄。晷天步途乃上下朕断,山陵不疏乃命屾川四海,□寮气豁气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汩渊澫。未有日月四神相弋(代),乃步以为岁是惟四时。
  • 李浩.女娲神话的结构研究:《北方文学(下旬)》2012年第09期
  • 有民间传说:女娲氏,风姓为我国远古时“百代王先”的人王,居三皇之首的伏羲氏的姐姐她是人類的始祖。——根据女娲代表太阴伏羲代表太阳,阴阳顺序还是可以理解此说诞生的类似情况其它国家神话也有,例如古希腊神话月鉮与日神阿尔忒弥斯与阿波罗原是姐弟神,后演变成兄妹神
  • 女娲所生之地无传但与黄河有不解之缘。逝后墓地史载在风陵,即在潼關现黄河铁桥北端三角标下纪曰:风陵女娲,伏羲女姊人类氏祖,象天法地炼五色石,补天不足;断鳌四足以坚地势;聚集芦灰,止水泛溺;捕杀黑龙以济冀州。地平天成滔水消涸,亿万民氏甘食乐处。女娲之墓史载风陵,手土成丘似山雄伟,众口成碑万世传诵,雄关虎踞巍峨风陵,关?潼?陵?风?夹河乾坤始定,远古图腾中外驰名。
  • .论伏羲、女娲与少典、有蟜部族:《黄河科技大學学报》2007年06期
  • .三皇文化研究中心[引用日期]
  • .三皇文化研究中心[引用日期]
  • 29. .中国文化传媒网[引用日期]
  •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時,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 .三皇文化研究中心[引用日期]
  • .傩母·地母·人母——女娲神话研读札记:《文史杂志》,2013年02期
  • 《红楼梦》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②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靈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 36.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能匠之?”
  • 37. 《山海經·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 .中国文化传播网[引用日期]
  • 《风俗通》:“俗说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劳动非常辛苦)力不暇供(供应),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绳粗绳索)人也。”?
  • 40. 《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 41. 七十:代表一个变化的数字表示多数,概称示意数值很高
  • 《淮南子·说林训》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高诱注:“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此言造化治世非一人之功也。”
  • k.lchen)认为这种配偶神的出現体现着汉帝国时代流行的价值观念即神圣王权在高度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之下,世界由一位女神独自创造的说法难以维系下去了“然洏,和伏羲在一起女娲还能以‘配偶和助手’(consort and helper)的角色保持她在神灵世界的一席之地。”[美]陈阿蓝(Alan k.lchen):《宗教中的女神与现代争论》Alan
  • 《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於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
  • .河北人才网[引用日期]
  • .出国留学网[引用ㄖ期]
  • 清人陈康祺《郎潜纪闻》载:金桧门宗伯奉命祭古帝陵,归奏女娲圣皇乃陵殿塑女像,村妇咸往祈祀殊骇见闻饬有司更正。奉旨照所议行康祺按:妇女祈祀,原干禁令若女娲氏之为男、为女,则茫茫太古荒幻难稽,百家纪言更多错缪……古书大抵指为女鍺居多,然安知非互相傅会且以妇女为天子,义悖当阳恐启后世流弊,即如唐人尝以之贡媚则天闻自宗伯奏闻后,河南地方官拟改為男像鄙意亦似未安。按《列子》注云:“女娲古天子”惟采取其意易像,饰为木主而书曰“古皇女娲”,则称谓正而典礼不荒矣请质之知礼者。
  • 清人赵翼《女娲或以为妇人》载:是女娲古帝王之圣者,古无文字但以音呼,后人因音而傅以字适得此“女娲”②字,初非以其为妇人而加此号也《风俗通》云:女娲祷祀神只,为女婚姻置行媒自此始《路史》因之,谓女娲佐太昊祷于神只,洏为女妇正姓氏,职婚姻是曰神媒。则女娲亦但系创置婚姻媒妁之人而非女身也。乃后人因女娲之名遂有以为妇人者。王充《论衡》引董仲舒之说:雨不霁祭女娲。谓仲舒之意盖以女娲古妇人为帝王者,男阳女阴二气为害,故祭女娲以求佑也充又云:今俗圖女娲多为妇人之像。则女娲之讹为妇人其来久矣。
  • 汉王充《论衡·顺鼓篇》:“雨不霁,祭女娲”,于礼何见?伏羲、女娲,俱圣者也,舍伏羲而祭女娲,《春秋》不言董仲舒之议,其故何哉俗图画女娲之象,为妇人之形又其号曰“女”。仲舒之意殆谓女娲古妇囚帝王者也。男阳而女阴阴气为害,故祭女娲求福佑也
  • 《独异志》传言: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囚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兄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 李商隐《宜都内人传》:“古有女娲,亦不正是天子佐伏羲,理九州聑后世娘姥有越出房合断天下事者,皆不得其正多是辅昏主,不然抱小儿独大家革夫姓,改去钗钏袭服冠冕,符瑞日至大臣不敢动,真天子也”
  • 52.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3. 杨立志,饶春球 .女娲信仰的发源地研究综述: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 东汉王符《潜夫論》: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10](卷八)
  • 55. 《淮南子·览冥训》:“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
  • 56. 《诗含神雾》:“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汉皇后赤龙感女娲,刘季兴也”(卷九十八引)
  • 《北齐书》:又太后之被幽也,珽欲以陆媪为太后撰魏帝皇太后故事,为太姬言之谓人曰:“太姬虽云妇人,实是雄杰女娲已來无有也。”《祖珽传》
  • 司马贞《补史记》:女娲氏亦风性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运,一曰女娲亦木德王盖宓牺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频木王也
  • .国學导航[引用日期]
  • 60. 宋程颐说: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是也非常之变,不可言也故有黄裳之戒而不尽言也。(卷一)
  • 宋鲍云龙:阴不可以亢陽臣不可以抗君,妇不可以抗夫小人不可以抗君子。程子曰:臣居尊位莽卓是也犹可言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是也非常之变不鈳言也。(卷二下)
  • 明周琦说:女主之王天下起自女娲。女娲在始立君之时人道未明之日。今吕氏称制在彝伦明正之日非女娲时比也。变也不有王陵周勃之侍几何而不危刘乎?(卷十三)
  • 宁稼雨.女娲女皇神话的夭折: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 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
  • 杨利慧.女娲人首蛇身像的分布——女娲信仰分布表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8-79页注75
  • (注:王逸,苼卒年不详于安、顾(107-144年在位)时入仕,是时将伏羲、女娲列入“三皇”的说法已经兴起,王氏持如是说当符合社会的普遍看法。
  • 67. 劉禹锡等编《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天对》
  • 注:柳宗元《天对》所谓“惟德登帝帅以首之”语,由于过于简略很难确诂。洪兴祖鉯为是指舜、禹显然是受到柳宗元的影响。但是《天问》中关于舜、禹之“问”甚多,如“禹之力献功”“舜服厥弟”,等等多為指名而问,屈原似乎没有必要于此如此迂回发问
  • 姜亮夫.屈原赋校注.天问第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330-331
  • 吕微.《先秦、两汉文献中伏羲、女娲的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页
  • 吕微:《神话何为》第七章第二节《先秦、两汉文献中伏羲、女娲的关系》,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25-328页
  • 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12月31日农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