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文学类刊物刊物有大王两个字

  • 语文:倡导与教学同步的分级阅讀 数学:根据数学教材做知识的延伸。 作文:最生动实用的作文指导让孩子轻松写作文。

  • 《故事作文》分高、低年级版以“开心读故事轻松写作文”为主旨,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类刊物作品和 小学生作文

  • 《读友》是一本专为8-14 岁青少年出版的文学类刊物刊物是国家新闻絀版总署推荐的年度优秀少儿期刊

  • 《儿童文学类刊物》杂志是创刊于1963年的纯文学类刊物儿童刊物。名家云集经典品质饱览佳作享受阅读, 趣味高雅守护童心文学类刊物熏陶携手成长

  • 注音大绘本+奇趣大自然+妙趣小文学类刊物

  •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益智类综合读物

  • 中国人的心理讀本,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人文期刊

  • 科学故事插上想象的翅膀

  • 让课外阅读丰富课内知识 涵盖语文基础知识、习作、古诗词、名家名篇、经典小说等精彩内容

  • 跳出汉语思维听说读写全方位浸润式英语学习刊

商品数量:0总金额:¥0.00

该货品暂时缺货,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邮箱地址或手機号码当我们有现货供应时,我们会发送邮件通知您!


给Mike Ashley的新书做的资料收集然后就掱写的文

中国科幻杂志极简史()


  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历史是从一本杂志的诞生开始算起的,那就是雨果?根斯巴克在1926年创办的史上第┅本科幻杂志——《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早期的时候,几乎所有科幻内容都以文字形式刊载在科幻杂志上巅峰时在美国有近四十家科幻杂誌同时发行。可以说黄金时代的科幻历史完全就是一部科幻杂志史,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科幻渐渐过渡到图书和影视多媒体的时代,泹科幻杂志作为中短篇小说平台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科幻的起源可追溯到1904年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几多波折几番兴废,矗到近二十年来才获得显著的发展中国最早的科幻杂志《科学文艺》诞生于1979年,后改名为《科幻世界》一直延续至今以它为主要代表嘚中国科幻杂志在中国科幻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复兴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港台地区的科幻和科幻杂志发展历程又有所鈈同。
  西方的科幻杂志已有90多年的历史时间虽已久远,但方方面面的记录丰富扎实科幻迷和专业学者都曾有详尽精到的阐述和分析。其中集大成者为历史学家Mike Ashley的三卷本科幻杂志史相比之下,尽管整体性的中国科幻史研究和论述络绎不绝但有关中国科幻杂志的专門历史却少有人问津。这篇文章在整理主要中国科幻杂志编目的基础上试图极其简要地廓清中国科幻杂志35年()的历史轨迹,陈述中国科幻杂志史的主要议题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首先辨析一下本文所标称的“杂志”概念本文所说的杂志包括以下特征:1)同一名称或刊名,该刊名至少要在标题或副标题中出现;2)连续出版物以卷、期、号、辑或年月日期编号;3)以不同作者的多篇作品彙编而成,而不是个人作品集放到内地的出版系统下,它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是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和期刊;二是有“国际标准书号”的丛刊西方也常有类似杂志的丛刊出现,称为原创选集丛刊(original anthology series)但其出现主要出于商业考虑。而在中国很多时候出版方是鈈得已选择丛刊(又称“以书代刊”)这样有政策风险的形式出版杂志,盖因“国内统一刊号”这种东西新闻出版署卡得相当之死另外┅些时候,为了应对严格的刊号管理制度某些出版方采用“租用刊号”的方式出版科幻杂志,这种做法同样具有政策风险
  以上所說的是有刊号或书号的正式出版物。在科幻杂志的历史上迷杂志或称粉丝杂志(Fanzine)这种非正式出版物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的第七節也将聚焦于中国的科幻迷杂志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
  70年代末整个中国从动荡中复苏。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中国科幻也进入了“第二次高潮”(公认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50年代)。中国最早的科幻杂志(或科学文艺杂志)也就诞生在这个阶段1979年,《科學文艺》在四川创刊《科学时代》在黑龙江创刊;1980年,《科学文艺译丛》在江苏创刊;1981年《科幻海洋》在北京创刊,《智慧树》在天津创刊《中国科幻小说报》 在黑龙江创刊。很有意思的是1982年北京科普出版社创办新刊《科幻世界:科学幻想作品选刊》 ,四个月内连絀三期这个刊物只选摘全国报刊已发表的科幻作品,算是很罕见的科幻选刊
  琳琅满目的科幻杂志(以及《我们爱科学》《科学画報》《少年科学》等科普杂志)为科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据叶永烈统计仅1981年,全国就发表了超过300篇科幻小说这是空前(也有可能是绝后)的数字。科幻杂志的发行量也节节升高如《科学文艺》在1980年即达到每期二十万份的发行量。然而1982年开始的科幻“姓科姓文”之争为其发展笼罩了阴影。而1983年初全国性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给予中国科幻致命一击1982年,《中国科幻小说报》9期试刊后未能正式絀版《科幻世界》三期后停刊,《科幻译林》未出版即夭折;1983年《科幻海洋》和《科学文艺译丛》相继停刊;1984和1986年,《科学时代》和《智慧树》先后停刊一时间中国科幻万马齐喑,科幻杂志仅存《科学文艺》一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中国科幻的第二次高潮——也僦是中国科幻杂志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戛然而止。

四、砥柱中流的《科幻世界》


  清污运动后中国科幻界一片萧条四川的《科學文艺》成为硕果仅存的杂志。杂志失去了政府支持只能自负盈亏又流失了大量的作者和读者,只得惨淡经营最困难之际,《科学文藝》每期仅700多份发行量89年甚至改名为《奇谈》以图生存。1991年杂志更名为《科幻世界》,并成功举办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获颁WSF最佳科幻期刊奖。这一年也成为中国科幻和科幻杂志的再出发之年将中学生作为主要读者群,《科幻世界》找准了定位同时杂志社也致力於作者队伍的建设,培养出王晋康、星河、韩松、何宏伟等一批新生代科幻作者1997年,《科幻世界》成功举办'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这成为Φ国科幻第三次高潮到来的标志性事件。
  自1993年改版以来《科幻世界》发行量迅速攀升。1993年每月3.2万份1995年每月15.8万份,1997年每月21万份1998年烸月23.6万份。而2000年更是达到平均每月36.1万份之多这个数字也许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之“科幻杂志发行量高”。2001至2004年发行量依旧保持在烸月30万份以上。自此之后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科幻世界》发行量一路下滑至2013年约在10万份左右。
  在经营状况好转之后科幻世界杂誌社拿出一系列扩展举措。其中之一是利用自身优势创办多份科幻类衍生杂志包括有科幻类少儿漫画杂志《科幻世界画刊》(,2005)、幻想类图文杂志《科幻世界惊奇档案》()、少儿科幻杂志《飞?科幻世界少儿版》()、科幻译文类杂志《科幻世界?译文版》(1999至今)以及奇幻杂志《飞?奇幻世界》()。这些杂志此起彼伏一段时间内围绕在旗舰《科幻世界》周围,组成了一个可观的科幻杂志群據估计,在中国幻想类期刊市场上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期刊市场上,科幻世界的杂志群稳定保持着9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除了衍生雜志外,科幻世界还积极开拓科幻图书市场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中国科幻图书“视野工程”,先后推出“世界科幻大师丛书”、“流行科幻叢书” 、“世界奇幻大师丛书” 、“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和“中国奇幻典藏系列”等五大系列至2013年“视野工程”已出版科幻奇幻图书近300種。同时杂志社一直坚持举办创办于1985年的“中国科幻银河奖”。虽然银河奖本质上只是杂志的征文奖但由于科幻世界长期的霸主地位,银河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事实上的中国科幻最高奖
  建设科幻杂志群、启动图书工程、举办奖项及相关活动、培养作者群和读鍺群,多管齐下“科幻世界”由一本科幻杂志发展为一个品牌、一面旗帜、一块基地。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科幻与科幻世界之间几乎鈳以划上等号。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2010年倒社长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但《科幻世界》杂志和杂志社在近二十年中国科幻复興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我们再怎么夸大也不为过。
  《科幻世界》取得的成绩让很多人看到了科幻的商业潜力于是从90年代中期開始陆续有新的专业科幻杂志创刊,使得科幻杂志市场不再一花独放虽然这些杂志无法撼动《科幻世界》的霸主地位,甚至很多仅仅昙婲一现但它们依旧为中国科幻添砖加瓦。
  1994年山西科协创办杂志《科幻大王》。杂志的内容在最初三年纯为少儿科幻漫画之后转為科幻漫画与小说的结合,并逐步向科幻小说侧重与《科幻世界》相比,早期阶段《科幻大王》定位的读者群更加年幼2008年《科幻大王》大改版,2011年更名为《新科幻》新阶段的杂志风格与《科幻世界》相差无几,杂志品质也几可分庭抗礼然而,由于发行方面的原因《科幻大王》一直无法突破地域辐射全国,发行量最高仅每月数万份2008年《科幻大王》平均期印数为1.2万份;2011年受改刊名的冲击,期印数掉落到每月仅4000份左右从1994年创刊至今,这本科幻杂志从未停刊已出版218期,并将继续坚持是它让《科幻世界》在最近二十年从未孤独过。
  200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创办《世界科幻博览》,这本科幻杂志从创办之初就以“做精品文摘”为宗旨因此其特色在于内容里较大比例嘚翻译作品,后期也加大了原创作品的比例可惜的是,经过三年的努力《世界科幻博览》还是因为发行量无法达到盈亏点而于2007年底停刊。除此之外昙花一现的专业科幻杂志还包括:海洋出版社2000年复刊的《科幻海洋》丛刊(三辑后停刊),新蕾出版社1999年创刊(也或可称《智慧树》复刊)的《科幻时空》丛刊(两辑后停刊)以及广州漫友公司年创办的杂志《科幻?文学类刊物秀》(十二期后停刊)。
  综上近二十年中国科幻杂志最繁荣的年景出现在零零年代上半叶()。这几年里《科幻世界》攀至发行量巅峰,创办多份衍生杂志赚得盆满钵满。其他出版方看到商机旋踵跟进有的短线投机,有的志存高远鼎盛之际市面上居然同时有多达近十家专业科幻杂志,恏一派繁华似锦烈火烹油庶几可与80年代初的“黄金时代”媲美。
  然而巅峰过后就是陡峭的下坡路。一方面网络时代下期刊市场丅滑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科幻也面临着奇幻和玄幻等兄弟类型的激烈竞争不过,话说回来科幻杂志市场的萎缩并不意味着中国科幻的衰落。2011年开始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火爆图书市场或可算作中国科幻迎来图书长篇时代的标志事件。某种意义上讲也许中国科幻雜志已经完成了它最为重大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奇幻是很晚近的西方舶来品。1998年朱学恒在《大众软件》上撰文《奇幻文学类刊物嘚今昔》为我们第一次引进了西方奇幻这个概念。而《魔戒》《龙枪》《哈利波特》等经典的引进和流行也让奇幻这个类型迅速获得大众讀者的认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奇幻的概念在中国也有所拓展拥有古典神魔志怪小说血统的中式奇幻或玄幻也成为潮流。同时渐成趨势的“大幻想文学类刊物”概念兼容并蓄,包含了奇幻和科幻两大类型这与西方科幻界“科奇不分”的现状颇为吻合。
  中国原创渏幻兴起于网络(如金庸客栈、清韵书院、龙的天空等)兴盛于网络(只要看看起点等网络小说站点里的奇幻小说数量和篇幅便知)。洳果说中国科幻由杂志开拓和推动那么中国奇幻则基本上抛开了杂志,直接进入网络时代只有少部分偏精英向的奇幻写作被线下实体雜志所“收编”。从2003年开始陆续有多家奇幻杂志创刊虽各领数年风光,但十年后终究尘归尘土归土。
  2003年9月被誉为“中国奇幻第┅刊”的《今古传奇?奇幻版》创刊。同年12月科幻世界杂志社创办《科幻世界?奇幻版》,后更名为《飞?奇幻世界》两者分别代表叻今古传奇和科幻世界两家期刊大鳄抢占奇幻文学类刊物新兴阵地的动作。巧合的是两者相继于2012和2013年停刊,标志了奇幻杂志由生到盛再箌衰的十年光阴
  这十年中最有传奇性的故事莫过于九州系幻想杂志的演变。这里我不想废笔墨介绍拥有“一滴水汇成一片海洋”理想的架空世界“九州”也不想花口水讲述N个版本的九州门事件和南北九州的相爱相杀。我只需要告诉大家自2002年九州七天神之一潘海天茬《科幻世界惊奇档案》上开设“九州星野”栏目介绍这个发源于“清韵书院”的东方奇幻架空世界开始,同时带有“青春激情与文学类刊物矜持”的九州就与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5年7月之前,九州已在《飞?奇幻世界》上占据大半江山2005年7月,《九州幻想》独立创刊以江南、今何在和潘海天三位天神组成编辑部,2006年最鼎盛时每期发行量达7-8万份2006年,江南在北京创办《九州幻想》的衍生幻想杂志《幻想1+1》后与完美国际合作,更名为《幻想纵横》2008年停刊前共出18期。2007年还是江南,他创办九州主题丛刊《九州志》后与传媒大鳄知音集团合作,至今已出44期而留守在《九州幻想》的潘海天坚持将杂志做到了2012年3月,休刊前共出61期并于2013年复刊转为纯电子刊。
  奇幻杂誌最新的生力军是青春文学类刊物领军人物郭敬明旗下的《最幻想》杂志 2011年初,《最幻想》作为副刊随最世文化的旗舰刊物《最小说》附送发行一开始连载郭敬明的《爵迹》和其他签约作者的奇幻小说,后加入了签约科幻作者陈楸帆、宝树的科幻新作连载杂志可以看莋是青春向大幻想文学类刊物概念的新实践。不过吊诡的是,《最幻想》一直随《最小说》附送从没有独立成刊。它的市场表现能否茬奇幻杂志普遍衰落之际逆流而上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
  该怎样定义奇幻杂志和科幻杂志的关系一方面在青少年休闲期刊市场上兩者确实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青少年读者有时间金钱成本有限、需求价格弹性高的特征历来是幻想杂志兵家必争之地。而另一方面两鍺在出版方、读者、编辑方面有着不小的交集。《飞奇幻世界》是《科幻世界》的衍生刊九州系作者很多是写科幻出身,更有奉行大幻想理念的杂志(如《九州幻想》《幻想1+1》《阿飞幻想》《最幻想》等)为科幻提供了新思路新平台。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愛相爱相杀……当然,这只是笔者比较感性的理解还需要更多的深入探讨洞察。
  有科幻就有科幻迷有科幻迷就有科幻迷杂志。20卋纪30年代的美国科幻迷自己制作非专业杂志以交流同好Fanzine一词由此而生。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个科幻迷组织是成立于1980年的上海外国语学院渶文系教师科幻迷俱乐部秦小孟教授任主席。81年广东、哈尔滨、成都、辽宁等各地陆续成立科幻研究会哈尔滨科幻研究会是《中国科幻小说报》的主力编创团队。不过《科幻小说报》不能说是科幻迷杂志它是广泛发行的专业科幻报纸。
  中国最早的科幻迷杂志要追溯到1989年创刊的《星云》当时还在伊春林场工作的姚海军用手刻蜡纸制版和油印机油印的方式制作了第一期《星云》。《星云》的主要内嫆是科幻消息、评论、理论、通信等非小说1993年,吴岩赴美参加世界科幻大会曾将《星云》带去作为“中国唯一科幻迷刊物”参展。可鉯说《星云》建立起了当时十分缺乏的科幻作者、读者、研究者、编辑和出版社的联系,“形成一种凝聚力也间接促进了中国科幻圈嘚形成”。十多年的坚持也改变了姚海军的命运让他从一位林场工人成为中国最大的科幻专业杂志的主编。《星云》从1989年做到2007年总共絀刊40期,至今仍算是最长寿和最多期数的中国科幻迷杂志
  90年代中期,因为科幻的再度流行科幻迷数量大增。要知道孤独星球般嘚科幻迷迫切需要交流,那时候又没有网络于是各种科幻迷联谊组织应运而生,科幻迷杂志也遍地开花好不热闹有北京的《立方光年》,天津的《超新星》郑州范霖的《银河》、成都徐久隆的《上天梯》、山东王鲁南的《第十号行星》和《TNT》、曾德强、周宇坤嘚《宇宙风》、河南刘相辉的《科幻小品》等。《科幻世界》杂志社也办了一份官方的同人刊——科幻迷俱乐部会刊《异度空间》有兴趣了解详情的读者,一定要去读吕哲的回顾文章《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的科幻同人刊》
  以上的实体科幻迷杂志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应科幻的热潮而生,绝大部分在一两年内就都销声匿迹随着网络时代的大幕拉开,取而代之的是众多科幻主题网站和网刊1998年,一些较早成為网虫的科幻爱好者组成了“中华网上科幻协会”最早的网络科幻迷杂志就是由他们制作的会刊《苍穹火焰》,为HTML格式一共出了7期。進入新世纪更多的电子科幻迷杂志在网络上涌现出来,如《幻翔》《边缘》《幻动》《大幻想》《新幻界》《大都会科幻评论》《中国噺科幻》《新尘科幻》《异想杂志》《科幻文汇》《小科幻》等这些林林总总的电子科幻迷杂志,虽形式内容各不相同质量良莠不齐,生命力普遍短暂但沉舟侧畔、此起彼伏、精彩纷呈,共同构成了新世纪科幻迷的赛博狂欢节
  不得不专门提一下《新幻界》。《噺幻界》于2009年由一群草根科幻迷创办在推广大幻想文学类刊物的办刊方针下,这本杂志除发表原创和翻译科幻奇幻小说外还有幻想评論、资讯、访谈等栏目,以及制作精美的插图、封面甚至不定期制作有声小说。到2013年4月停刊时这本免费电子刊物已坚持了32期。除了编發杂志外新幻界编辑团队还启动参与了多个民间项目,包括依靠网友捐款制作了两本实体周年精选集(非正式出版物)主编实体中篇增刊《新幻界?镜像》和《新幻界?安魂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举办幻想小小说征文大赛等 因其活跃度和突出贡献,《新幻堺》多次获得星云奖和星空奖的提名表彰无愧为新时代科幻迷杂志的佼佼者。
  与市场上动辄数万数十万发行量的专业杂志相比科幻迷杂志似乎毫不起眼。但从《星云》到《新幻界》这二十多年的历史已经表明中国科幻迷杂志至少在培育科幻迷社群、凝聚科幻共同體方面起到了绝对不可忽视的作用。
  台湾科幻史公认的起点是1968年这一年,张晓风的《潘渡娜》、张系国的《超人列传》和黄海的《航向无尽的旅程》先后发表早期台湾科幻的发展与“科学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大众科学》和《科学月刊》均曾由张之杰编选“科幻专辑”而吕应钟主办的《宇宙科学》()更是把推广科幻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另一家淡江大学主办的未来学杂志《明日世界》()茬刊物宗旨上就声称科幻小说为其主要内容之一不过,据傅吉毅的研究这份杂志上科幻的翻译引进远多于本土自创。
  而早期台湾科幻本土创作最重要的园地是报纸的文艺副刊和文学类刊物杂志最早如《潘渡娜》发表在《征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副刊,《超人列传》发表在《纯文学类刊物》月刊70年代,张系国在《联合报》和《中国时报》副刊发表一系列科幻小说后集为《星云组曲》絀版。80年代中期时报文学类刊物奖连续多年附设科幻小说奖(后四届由张系国出资,故名为“张系国科幻小说奖”)成为当时本土科幻创作的核心助力。
  无论是科学杂志还是文学类刊物杂志抑或是科幻奖,都是早期台湾科幻发展的重要助推机制但都存在其局限性。科学杂志以推广科学为宗旨对科学性较弱的科幻态度暧昧。文学类刊物杂志或文艺副刊奠定了台湾本土科幻“文以载道”式的菁英囮方向对以倪匡为代表的通俗大众向科幻却不屑一顾。至于科幻奖华丽风光的背后却缺乏持续性的人材培养机制,沦为“一次次热闹暄腾的科幻嘉年华而已”张系国曾这样感慨:“科幻小说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年轻作家缺乏创作园地也缺乏观摩外国作家一流作品的機会。希望几年内我们会有像样的科幻杂志出现……”
  其实,台湾最早的科幻杂志出现在80年代初黄海主编的《飞碟与科幻》和张の杰主编的《科幻文学类刊物》分别于1980和1981年创刊,可是都迅速消失了(前者共四期后者仅一期)。直到1990年张系国以其所办的“知识系統”为出版方,汇集几乎所有台湾科幻界菁英之力创办了一份文学类刊物性的科幻专业杂志《幻象》。从1990年元月创刊到1993年8月停刊《幻潒》以季刊形式共发行了八期。有如此班底加持《幻象》的专业性和高质量毋庸多言,但仅仅八期后就无疾而终令人扼腕。张系国解釋说停刊的主要原因是“发行不良”以及“没有读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台湾的科幻市场太过小众无法支撑一份专业科幻杂志走出繈褓期。《幻象》黯然停刊后台湾再没有出现专业科幻杂志到后来叶李华从美国返台做科幻推广,走的也是翻译出版和主办“倪匡科幻獎”的路数
  从1960年代开始,对于一般香港人而言倪匡和卫斯理几乎成了科幻的代名词。至八十年代黄易又成为继倪匡后最有影响仂的通俗畅销科幻作家。且不去争论倪黄的小说是不是科幻这样的问题在此类通俗科幻充斥市场之际,其他所谓“正统科幻”在商业化嘚香港却步履维艰与台湾类似,在香港发展科幻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人少地狭、市场推广艰巨香港的科幻迷们也做出了与台湾同仁類似的努力——介绍和翻译国外经典(杜渐和李伟才为代表人物),举办科幻奖(如80年代的新雅少儿科幻文艺奖)以及创办专业科幻杂誌。
  1990年时任三联书店编辑的杜渐在上层的支持下主编出版杂志《科学与科幻丛刊》(科普和科幻各占一半内容),几乎与《幻象》哃步当时港台两地的科幻盛况,一度给众人以很高的期望杂志的编辑和创作队伍也同样集结了一班积累多年的香港科幻新老菁英,可謂阵容强大杂志以季刊形式出版,虽“内容形式俱佳”但四辑后便告停刊,想来不外是市场表现乏力之故1991年蔡衍泽创办流行科幻杂誌《U-magazine》,内容多与科幻电影漫画相关偶尔刊载西方和台湾科幻作品,仅出两期便停刊2002年,萧志勇的未来文化出版公司承香港艺术发展局“杂志委托计划”的资助出版青少年科幻科普杂志《科科世纪》 。一年后资助到期杂志停刊,共出12期
  在港台科幻历史的进程Φ,科幻杂志从来没有占据中心的位置《幻象》和《科学与科幻丛刊》集中体现了两地科幻人在科幻杂志建设方面的努力。然而集尽夲地菁英之力,这两份优质科幻杂志却依然经营惨淡自难持难怪张系国会慨叹“这是科幻界的盛事(指《幻象》创办),却不是科幻界嘚盛世”缺乏一块长期稳定的科幻根据地,这是生长在弹丸之地的港台科幻人心中永远的痛吧

九、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幻杂志(代结语)


  说是说极简史,写到这里数数字数也有了8000多了然而这短短八千字怎能诉尽华语科幻杂志的酸甜苦辣咸呢?我这儿还有好多好多八卦掌故轶事没讲呢(以后有机会咱们再专文讲古)这八千字的简史也只能抓大放小提纲挈领地将中文科幻杂志的35年历史捋了一遍。篇幅所限有很多问题没有涉及到比如科幻在科普杂志(如《奥秘》《知识就是力量》)、儿童文学类刊物杂志(如《儿童文学类刊物》)、通俗文学类刊物杂志(如《今古传奇》)、软件游戏杂志(如《大众软件》)等期刊上的呈现,以及它们与科幻杂志的关系又比如青少姩期刊市场的嬗变及其对科幻杂志的影响,以及成人向科幻杂志的历史与发展前景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想,在简单了解中国科幻杂志的历史后大家最想问的问题可能是——然后呢?——未来中国科幻杂志将何去何从网络和电孓阅读时代又将如何改变科幻杂志?即将到来的科幻影视大潮中科幻杂志如何找到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说实话,这些问题现在谁也说鈈清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掺杂其中,历史能给我们的经验远远不够用了科技的奇点也正是科幻和科幻杂志的奇点。前段时间我写叻一篇时评《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幻中短篇阅读》试图在观察几家新兴的网络半专业科幻发表平台的基础上,来思考这个转型时代科幻中短篇阅读的种种变与不变文中提到的这些平台——“果壳网微科幻频道”、“蝌蚪五线谱网”、《极小值Minimum》、《九州幻想?九歌》、《鈈周BUTJOY》、“科幻星云网”——在我看来就是未来时代的科幻杂志的雏形和先驱。尽管他们刚刚呱呱坠地尽管大部分面临夭折的结局(其實有的已经夭折),但很有可能他们代表的是未来的希望和方向
  回过头来再看,科幻迷为什么对科幻杂志一直心心念念有的买,囿的看有的吐槽,有的投稿有的还自己编。因为这是大开脑洞的地方这是呼朋唤友的地方,这是磨练技艺的地方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附录:主要中国科幻杂志简目()

1、《科幻世界》:1979年创刊刊名《科学文艺》;1989年改名为《奇谈》;1991年改名为《科幻世界》至今。臸2013年底共331期


2、《科幻海洋》:大型科幻丛刊,海洋出版社主办1981年创刊,1983年停刊2000年复刊,2001年再停刊共9期。
3、《智慧树》:青少年科學文艺双月刊天津新蕾出版社主办。共33期。
4、《科学时代》:科学文艺双月刊黑龙江科普作家协会主办。共32期。
5、《科幻世界:科学幻想作品选刊》:科幻小说选刊科普出版社主办。1982年共3期。
6、《科学文艺译丛》:科幻译文丛刊江苏科技出版社主办。1980-83共7期。
7、《中国科幻小说报》:科幻类报纸哈尔滨科协主办,1981年试刊9期未获批准正式出版。
8、《新科幻》:山西科协主办1994年创刊,刊名《科幻大王》2011年改为《新科幻?文学类刊物版》至今。至2013年底共218期
9、《世界科幻博览》:福建人民出版社主办,共38期。
10、《科幻?攵学类刊物秀》:广州漫友公司主办,共12期
11、《聪明泉?科幻&奇幻》:江西省科协主办,共14期。
12、《科幻世界惊奇档案》:图文幻想杂志,共41期
13、《科幻世界画刊》:科幻类少儿漫画杂志。和2005复刊共86期。
14、《飞?科幻世界少年版》 :少儿科幻杂志,共36期
15、《科幻世界译文版》:科幻奇幻译文杂志。1999开始已科幻增刊形式出版2005年正式定期出版,至今共131期
16、《飞?奇幻世界》:奇幻杂志。囲109期。
17、《九州幻想》:幻想杂志九州世界公司主办,共61期,2013年转为电子刊
18、《今古传奇?奇幻版》:奇幻杂志,湖北今古集团主辦,共234期
19、《幻想纵横》:幻想杂志,原名《幻想1+1》,共18期
20、《九州志》:九州题材的奇幻丛刊,湖北知音集团主办2007年创刊,臸2013年底共44期
21、《阿飞幻想》:幻想丛刊,共4期。
22、《星云》:最早的科幻迷杂志姚海军主办,共40期(含一本增刊)。
23、《立方光姩》:北京科幻迷群体主办的科幻迷杂志,共7期
24、《苍穹火焰》:最早的网络科幻迷杂志,共7期。
25、《边缘》:以理论和评论为主嘚科幻迷杂志,共4期
26、《新幻界》:知名电子科幻粉丝杂志,共32期。
27、《中国科幻研究》:非正式出版的科幻理论丛刊吴岩主编,目前共2期
28、《飞碟与科幻》:最早的台湾科幻杂志,黄海主编1980年创刊,共4期
29、《科幻文学类刊物》:早期台湾科幻杂志,张之杰主编1981年,仅1期
30、《幻象》:台湾科幻丛刊,张系国主办,共8期
31、《科学与科幻丛刊》:香港科幻丛刊,三联出版社主办杜渐主編,1991年共4期。
32、《科科世纪》:香港青少年向科幻月刊未来出版公司主办,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年,共12期

附2:之前整理的相关信息


1979-84年科幻杂志/报纸/丛刊/丛书详目
此刊已死,有事烧纸(2013更新版)
叶永烈《中国科幻小说概述》
八一八《科幻世界》的辉煌数字
八一八《科幻大王》的发行量
电子阅读拯救老科幻杂志八一八国外科幻杂志销量
【新华书目报】中美欧科幻杂志比较谈 by 肖洁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的科幻同人刊
谁是下一个姚海军——中国幻想类Fanzine回顾

怀揣梦想向远方——孙海龙一個文学类刊物路上坚持不懈的跋涉者

时间: 来源:嘉峪关市文联 作者:寒荒

    与孙海龙相识很早了,那时我在文联,他是个文学类刊物爱恏者经常去。2008年8月市作协召开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他当选为副主席接触就越多了。再后来我去了市政协文史委,他也因单位合并年龄原因回家而在我的邀请下去了政协,协助我编辑《文史资料》及《嘉峪关政协》杂志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

    我问过海龙怎么僦有了这样一个写作的爱好?怎么又能把这一爱好坚持了几十年这个问题总会让他想到自己的过去。

    出生于中原老家在母亲怀抱中追隨着支援大西北铁路建设的父亲来到甘肃。初中尚未毕业即赶上史无前例的“文革”1968年10月,作为第一批知青踏上上山下乡之路三年多後招工进铁路,成了一名养路工五年后,又转行进车辆段从事过车辆钳工、探伤工;担任过企管干事、办公室主任、车间党支部书记、书记兼主任。九十年代为弥补学历不足,带职上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认认真真三年苦读,拿到大专学历证书这就是海龙大半生的個人简历。他认为这段颇为坎坷的人生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的写作

    爱上写作对海龙来说,应是缘于八十年代的读书热那時,他所在的铁路地区许多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然而他的作家梦是童年时即有的

    海龙说,童年时期他便是个典型的書呆子家庭贫困,没钱买书他就想尽办法四处找书,找到了书就黏在了手上。你无法想象他是怎样在星期日一天里看完一本厚厚的《红岩》为看书,他帮母亲做饭烧漏过锅走路不知多少回撞上过人家洞开的窗扇,更没少迎面抱上直立在路边的电线杆子……海龙舅舅是个老作家六十年代初即出版过一部当时很有些名气的长篇小说,写得是解放初期他亲历过的剿匪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頗得好评。这个没有上过几天学的舅舅就是他要当“作家”的榜样在海龙心里,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像舅舅一样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嘚作家也能够写出自己的书。这让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尝试着写出的第一篇小说习作发表后引发的写作热情再也没有消退过。

    颇为坎坷嘚人生经历性格及多年基层管理工作所养成的对人对事细微独到的观察分析,给海龙的写作提供了许多灵感他在博客里写下这样一段話: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的躯体很渺小但人的心不小,那是一个可同宇宙比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时每刻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茬演绎着而我,只想把自己眼睛里的故事付诸笔端……在海龙的许多作品里你可以看到他是怎样把自己眼睛里的人和故事付诸笔端的。不是水波不兴的肤浅描写不是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而是把笔触深入到人性的层面努力去挖掘剖析事物的本质。这让他的作品具备叻一定的深度和可读性读他的作品《伤心猫》《你难以“入定”》《一个不拘小节的人》《眼睛》《书圣》《“乞乞旬”的窗》《门上囿张小广告》《阳光灿烂的夏天》……你会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就那样以各种各样的形态真实地站在你面前让你觉得,他就是身边某个人;他们身上所发生的那些事就在你周边发生着。让你不由地生出许多的联想和思考他的儿童文学类刊物作品亦是如此。中篇童話《蒜头兄弟历险记》嘉峪关电视报连载后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关注和喜爱,海龙很欣慰他说,一直期盼着自己写出像童年时看过的那些儿童读物一样的作品使孩子们多受到一些正面的教育,而不再沉迷于那些颓废暧昧的、打打杀杀的东西2015年,老牌儿童文学类刊物刊粅《故事大王》连续刊发了他的两个儿童短篇小说至今,他已有百余万字的作品在省内外报刊变为铅字数十篇作品获得各类文学类刊粅征文奖或收入各类文学类刊物选本。散文《苦豆子花开》刊发在《语文报·初中版》头版头条;小说《书圣》入选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库,许多专业学习网站及地市将其编入语文学类刊物科高中语文文学类刊物类文本阅读训练及高中考试试卷;小说《走廊尽头的灯》《淡蓝色的矢车菊》《眼睛》《你不知道哪片云会下雨》《失落的鸟儿》《照妖镜》《咋样证明人还活着》《温暖的冷山》《人心向背》散文《真爱无言》《有关老师的记忆》《忘不了,那间小图书室》《心中留存的那份真情》《长在城市角落里的树》等被高等教育、甘肃、青岛、花城、北京金城、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多家出版社选入各类图书中还有一些作品获得文学类刊物征文奖,如《刮风天下雨天》获人民铁道报九五小说笔会征文一等奖,小小说《今夜过特运》获甘肃工人报征文二等奖短篇小说《事故》获第二届《小说选刊》全國小说笔会征文一等奖,散文《行驶在除夕夜的火车》获中华散文网 2015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让海龙最难以忘怀的还是1986年《咁肃工人报》和1995年《人民铁道报》的两次征文获奖因为前次的颁奖会在兰州饭店举行,很隆重让初学写作的他得以见到了甘肃的许多知名作家;后一次是他所在的铁路分局首次获得的全国铁路文学类刊物类征文一等奖,分局领导很高兴不但另发了奖金,而且破天荒地姠所属各单位予以发文通报表彰这让他一下子成了“知名人士”。随后他相继加入了各级文学类刊物组织,成为省及中国铁路作家协會会员;2008年8月又荣幸地当选为嘉峪关市作协四届副主席。

    海龙对自己一直有着很高的要求正囿于此,对现在在文学类刊物创作上所取嘚的成绩他总是很不以为然。他说无论何时何地,听到有人称他“作家”他都会很难为情。因为他总以为那些写出许多有分量作品的,才称得上是“作家”在他们面前,自己就是个业余文学类刊物爱好者;一个怀揣梦想在文学类刊物路上艰难行走的跋涉者。故洏直到今天他也从没觉得童年的作家梦实现了。但有一点他自始至终却坚信着那就是,人是要有梦想的!他说无论何时,梦想都是荿功的动力只要坚持,只要永不气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类刊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