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本来是135+的,数学怎么才能学好达到140加

原标题:高中数学学习的三类同學 | 创知路低调干货

数学简单题经常出问题

询问老师学生问题在哪

数学一般难度的题目经常错几个

询问老师学生问题在哪?

总被回答:基础不扎实

数学压轴题,难题做不出来

高度上不去,询问老师学生问题在哪

总被回答:数理能力不足

粗心真的能靠多注意解决?

基础不扎实怎么打扎实

数理能力不足难道不是硬伤?

进入到这些困惑里往往越陷越深

怎么不粗心,什么是基础

怎么提升计算速度,數理能力

不妨跳出来看看数学学习的三个层次

在想办法提升数学成绩之前,同学们先要有以下两个基本认识:

第一高中数学阶段,不哃章节之间的难度有比较大的差异需要学生对每个章节的高考难度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不同章节本就应该“区别对待”

这里强调高考难度,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在高考中和解析几何、导数是一个难度吗在这几个章节的学习中,你采用的方法显然是鈈同的。

第二想要提升数学,先要对自己的数学成绩、实际水平有清晰的认识但是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往往难以认清自身的实际水平

高中数学考题难度有时候跨度很大,一些强校为了在平日达到训练效果也让学生有一定压力,提升数学能力上限自己学校的考试题目往往很难,但是一到统考考题难度又大幅度降低,这使得一些学生和家长时常感觉到 “考题简单时能考140”、“考题难的时候选择题答崩了,可能就到120了”一些章节出题难度不符合高考难度,但是学生又没有清晰的认识盲目追求难度等等,自然使得自己整个高中的數学学习变得混乱不堪

既判断不了自己的实际水平,又弄不明白不同层次题目间应“区别对待”在这种情况下,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层佽、不明确对应层次适用的方法成了现阶段高中数学学习中的突出问题

在本文开始之前学生首先要用高考难度的题目对自己的水平進行清晰的定位,排除掉那些由于题目难度过大或过小产生的异常值分数用多次高考难度考试的平均分,确定自己的水平位置

而本文嘚主要内容,便是从高中数学学习层次不明、对应方法不清的问题出发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三类人——上不了120、徘徊在120-135、难突破140,找出他们各自的症结对症下药,努力为不同层次同学的行为选择提供方向上的指导

第一类人 | 为什么你的数学不能稳上120?

为什么你的數学不能稳上120呢

是基础的知识点不会吗?感觉不是就比如单说诱导公式、两角和差公式、正余弦定理,我还是很清楚的

是不清楚考點吗?感觉也不完全是我也知道一些考点啊,比如知一求二问题三角恒等变换问题、利用正余弦定理化简问题,我知道这些是考点

昰不清楚题目的方法吗?也不完全是真正拿到题目, 我也能差不多知道方法

那么问题在哪呢?这类同学的问题可以用简单的基础不恏描述吗?

这类同学理解单个知识点,但未建立起知识体系无法统筹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能比较准确的描述单個知识点,但是无法在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如果要求他们把学过的某一单元知识清晰完整的梳理出来,结果往往是多有遗漏且逻輯混乱。同学们可以用一张白纸进行自查在自行梳理的情况下,是否能体系化地整理出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并且有串联感。

相应的这類同学的解题能力大多停留在运用单个知识点解决单一考点、单一形式的题目层面,难以解决综合性问题假如单独问这些同学某个考点對应的题型和方法,他们看起来掌握得也不错但是,若是要他们系统地阐述“看到某类题型-应当联系什么知识点-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哪些”则又显露出知识不成体系、解题不成系统,知识点、题目与方法之间存在断裂的问题

你会发现,当试卷-知识点-问式的题目减少每噵题目步骤都增多一点,题目稍微需要绕点弯时试卷的整体难度上升,这部分同学的问题就完全暴露了

对于这类同学来说,除了没有建立起知识体系外在“知识点-题型-解题方法”之间也没有建立强关联性。通俗来讲便是看到一个题目,需要反应许久或者根本反应不過来它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需要用哪种解题方法在一道题目上,花费的时间自然就更多了

总结来说,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點-题型-解题方法”间的强关联性是这类同学数学不能稳上120的根本原因

简单重复一遍数学稳上120的要求

第一,熟练掌握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单一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转化

其二,要精做题整理解题方法,整理“母题”;(强化“考点-方法”間的联系

其三通过整理好的经典题,反向匹配知识点思考每个知识点,能考什么题为什么会这么考,易错点和注意点是什么(建立“知识点-考点-方法”间的连结,并把设错点、注意点直接总结记忆摸清楚出题人的思路

第二类人 | 为什么你的数学够不着140?

数学学習中除了第一类“上不了120”的同学外,还有另外一类同学与前者基本处于成绩的两端他们的成绩已经能够算作是“足够好”了,但是叒达不到“最顶尖”的水平总是差“顶尖选手”几步的距离,卡在了135、上不了140

这一类同学又可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压轴题拿不下,被苼生限制住了上限;

一类是压轴题能做出但小题常出错、无谓失分多。

我们先来谈谈压轴题拿不下的这类同学

对于追求稳定140+以上的同學,压轴题一定要能做得出一些数学老师经常强调,如果你小题都能做对基础的大题也做对,你的数学也一样能拿高分这种说法误導了很多追求顶尖成绩的同学,也给他们留了退路

如果你没有解决压轴题的能力,实际上一个满分150的数学卷子可能对于你来说,满分巳经不是150了而是144。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一个其余题目的正确率,这次不犯的错误不一定下次考试不犯,这样的正确率就使得你的140夶业并不稳定。此时的你更需要解决的就是分数上限的问题,也就是说压轴题必须得突破。

压轴题的特点是什么呢

对于那些还在努力解决压轴题路上的同学来说,完整地做一道高考难度的解析几何、导数题可能花费20多分钟,再加上看解析整理的时间,往往需要婲费更多的时间有限的高中学习时间,不能很好保证压轴题的练习量足够大所以,压轴题采用题海战术是不切实际的。

这与其余章節有明显区别比如三角函数、概率这些章节,高考题目难度很有限大量的训练,并不占用非常多的时间通过题海战术,你必然见过哽多的题目也强化了方法,客观上就是在加强考点到方法的记忆逐步形成条件反射。

强化压轴题需要的是体系化学习,最好有老师嘚讲解帮你构建起解析几何、导数的体系,让同学在有体系的前提下做题训练。如此一来有限的题目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里还囿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有些同学会说,一道解析、导数题我不完全做出来,只是罗列个思路不是也可以吗,这样不就节省时间了 不僦可以大量刷过去了吗?

并不一定解析和导数的计算量很大,在没有计算的情况下只是看看方法,看起来是刷了题但是却掌握得很鈈扎实,这是不行的每一种题型的一种变化,必须完整地做出来才能算掌握。所以即使你想只罗列思路不计算,节约时间刷题但湔提必须是你知道这道题和你完整做出的一道题,是一样的这就需要你有体系。

以圆锥曲线为例简单谈谈压轴题的体系化学习。

首先偠明确圆锥曲线的两个本质问题:

几何条件的代数表达、代数过程的运算优化

相应的,我们的学习过程应当围绕这两个本质问题展开其中几何条件的代数表达意味着把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式,这涉及到各类几何条件的转化与表达如距离与面积、对称与夹角、圆、四边形与切线、定点定值等条件的表达。

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各类条件一定要表达成最优形式。例如我们经常碰到 PA=PB 这种条件其中PA与PB并不昰弦长或者焦半径,此时我们当然可以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把这个条件表示出来但是你会发现这样做,运算量会大到绝对无法在考试规定嘚时间内完成此即所谓的“理论可算,实际不可算”那么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条件表达成为点P落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利用垂直平分列式孓求解这时的计算量相比来说会大大减小。也就是说同一个几何条件可能有多种不同的代数表达那么学生要学习的就不仅仅是如何表達各类几何条件,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每种几何条件转化为最优表达形式

代数过程的运算优化,就是要缩短圆锥曲线这道题目的计算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拿下压轴题,这涉及到很多计算细节的推敲例如我们何时该去反设直线,关键要看你想留谁比如说直线和抛物线 y?=2px聯立,我们就经常会“反设”直线为 x=my+n因为此时明显是消去x比消去y简单得多;更进一步分析,消元时要留谁应该根据你对题目条件的分析来确定,比如题目中给了一个这样的条件 |AF?|=2|BF?|(F?是椭圆的左焦点)由于F?在轴上,如果用纵坐标表示的话就是 |yA|=2|yB|,显然比横坐标简單那么你在设直线时,就可以反设从而联立时直接消去x。

再比如说以椭圆和直线联立为例联立我们很容易算出:

几乎每道圆锥曲线夶题我们都要检验或者用到的结果(例如弦长公式),如果你不记则实际上相当于你每次都要自己再推导一遍,然后得到上述结果这唍全属于无意义的重复工作,优化精简代数运算有助于我们提升速度与正确率

所以,我们的学习顺序应该为:首先学习计算细节的推敲学习完计算细节后再去学习各类几何条件的转化,并在之后的练习中不断优化精简自己的计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問题,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缺乏从根本考点出发思考问题的意识;缺乏从表面条件联想到处理技巧的操作;缺乏得出结论并对结论進行验证的习惯。

? 缺乏从根本考点出发思考问题的意识:通俗来说就是学生压根不知道这道题在考什么,归根结底是缺乏题型概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分题型进行学习分为距离与面积问题、对称与夹角问题、圆、四边形与切线问题、定点定值问题等多个专題进行体系化学习。

? 缺乏从表面条件联想到处理技巧的操作:也就是无法将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表达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每一个专题時务必要记住每一类几何条件的转化方法,需要一个背记加练习的过程

缺乏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验证的习惯:是指学生在计算完毕、嘚出结论后不去验证结论是否正确,不考虑一些特殊情况而经常出现看似“粗心”的错误例如求完轨迹方程后不考虑是否需要挖去特殊點;再比如不考虑直线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这需要学生在平常学习中一旦遇到就要刻意记忆这些常见的“粗心”之处,这样才能逐漸避免陷阱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再“粗心”。

解决完各类问题到最后要做到的是,拿到一道圆锥曲线的题目一眼就要知道这类條件我们该如何转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道这道题该怎么算并且知道怎样算是最省时间的,最后还能够考虑到各类易错点避免失误。

再说压轴题能做出但是小题常出错、无谓失分多的这类同学

这类同学的分数浮动有时候会比较大他们“看重现场发挥”,因此格外需要考试的节奏感一个突出的特征的是,在考试中他们比较害怕选择和填空题中连续出现难度较高的题目,一旦一些有难度的小题沒做出来很容易带崩整体的做题节奏,从而产生较多的无谓失分但如果把他们错的那些题目单拿出来,再给够时间重新做往往不会絀错。一旦整体时间不足能做出的压轴题也可能没那么稳定拿到全部分数了。

换一种角度如果考场上,这类同学的时间是足够的也鈈出现紧张的情况,这些无谓失分不就拿到了

所以,这类同学的问题就是练习不够,有强度的练习不够限时的有强度练习不够,“題目-方法-解题步骤-注意点”之间的条件反射不够快

因此,这类同学特别需要做两个训练限时训练、强度训练。

  • 限时训练:就是在有限時间内完成特定题目的练习,比如整张试卷不含压轴题的限时训练或者选择和填空题的限时训练。总之是要通过限时训练,保证做題速度和正确率要把这个时间限制得更少一些,以最大限度逼迫自己形成条件反射
  • 限时强度训练:在限时的时间内,对于非压轴题部汾将简单的题目去掉,删选组合为具有一定思考度的题目进行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目的训练。其目的是要强化做题的方法体系感也使得同学们在真正考试时,遇到连续难题也能习惯性地保持正常的考试节奏。

限时训练、强度训练均属于有意识的题目训练也是强化栲试节奏的有效手段,在花费相同时间训练的前提下往往比盲目“撒网捞鱼”的题海战术更加有效。

第三类人 | 数学成绩徘徊在120-135

数学学习Φ的第三类人便是始终徘徊在120-135之间的同学。

此类学生往往同时存在第二类同学(卡在135上不去140)的两种问题,即我们通常说的“最怕難题不会做小题常出错”,既不会做压轴题又容易在小题上无谓失分。

解决方法自然也是两种方法的综合:体系化的压轴题训练+有意識的限时训练、强度训练

任何一个科目,都有其合理的学习和提升方法且这种方法应该是普适的。

面对一个同学出现的问题笼统地囙复粗心、基础差、数理能力不足肯定是不行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清层次、明确对应的方法是提升数学成绩嘚正确手段。

家长和同学们也要清楚一个学科的学习出了问题,切忌“病急乱投医”补课很正常,但是一定要分析清楚问题所在用朂有效的方法,最节省时间的课时去解决问题

创知路-高考数学导数压轴题网课

从知识到方法、从方法到解题

攻克压轴题,突破135

内容简介:考研数学考什么如哬复习才能考出好成绩?这是历年来同学们想的最多问的也最多的问题。只要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17年(1987—2003年)数学文理科统考的试卷就不难回答第一个问题:数学考的是基本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掌握的程度;考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考的是简单的“数學建模能力”,即解实际应用题的能力;考的是解题的运算娴熟程度

最后冲刺超越135分(理工类)(数学一)
李永乐、李正元、袁荫棠

2007年李永乐·李正元考研数学

《考研数学最后冲刺超越135分》是《考研数学复习全书》、《考研数学全真模拟经典400题》的姊妹篇。已先期出版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为考生第一阶段复习用书主要使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考纲所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考研数学全真模拟经典400题》为考生第二阶段训练用书,主要使考生更好地提高数学水平检查第一阶段对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忣运算法则的复习效果,查漏补缺积累临场经验。而对2004年考研数学的命题预测、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归纳总结、网络化的知识體系的梳理则是本书即《考研数学最后冲刺超越135分》的宗旨和使命,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从历年考研数学试题可以看出,数学科考试紸重能力的考查试题提高了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增加思考量控制计算量,要求考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撿、组合、加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1)尽量避免刻板、繁难和偏怪的试题避免死记硬背的内容和繁琐的计算;(2)设计不同解题思想层次的试题,使善于知识迁移和运用思维块简缩思维的考生能用敏捷的思维赢得时间体现其创造能力的水平。这樣的试题难有现成的方法和套路可以套用,思维水平要求高不强调解题技巧,思维容量大运算量较小,完成这样的试题需要有能力嘚培养依靠“题海”战术是难以奏效的;(3)很重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目的是倡导考生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单纯机械记忆。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选拔、强调能力考查的同时,切忌放松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知噵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数学考试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历年阅卷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考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考试大纲中規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存在某些欠缺甚至有所偏废;(2)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缺乏整体性、条理性。 编者认为考生在冲刺复习階段很有必要仔细阅读这本《考研数学最后冲刺超越135分》。因为本书中所设计的试题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针对性它或许能给考生带来意外的惊喜!

本书集中了北京大学刘西垣、北京大学李正元、北京大学范培华、清华大学李永乐、中国人民大学袁荫棠以及东北财经大学龚兆仁、空军雷达学院徐宝庆、天津财经学院鹿立江等老师的考研辅导体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编写本书是一项新的尝试,需要在认真听取同行和读者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欢迎广大同行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最后预祝考生考研成功!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怎么才能学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