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理查德第一次出现是写什么的

  《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昰一本由简·奥斯汀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79084/widget/notes//note//信息量很大,但也有可商榷地方兹举一二:

  1.“ 在小说的苐二卷第十四章,女主角伊丽莎白到朋友夏洛特家做客准备要走了,达希的姨妈凯瑟琳夫人擅作主张请她留下凯瑟琳夫人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留下来,再住一个月我可以送你们一个人到伦敦,因为六月初我要去那里住一个礼拜道森不会反对坐巴罗赫的箱子,车裏再容纳一个人绰绰有余……

  但巴罗赫(barouche)本质上是一种适合在城区使用的马车并不适合长途旅行。我们知道凯瑟琳夫人家在肯特郡韦斯特勒姆附近离伦敦大约25英里。这段距离现在看很短开车不用半个小时能到,但在简?奥斯汀时代马车的平均时速只有五英里,也就是说从凯瑟琳夫人家到伦敦需要五个小时。并且当年的马路可不是水泥路面或者柏油路面而是非铺装路面,晴天尘土飞扬坐茬敞篷车上是很难受的。因此当时公共交通工具邮政马车的座位是分车厢内车厢外两种票价比如说从伦敦去约克,坐在车厢里面需要3英鎊3先令坐在车厢外面需要1英镑11先令6便士。凯瑟琳夫人家里有许多马车我们知道她至少还有一辆适合长途旅行的四驱翠轼,但去伦敦偏偏要坐巴罗赫;这大概相当于现在有个富婆家在南京,车库里明明有奔驰S600甚至很可能有劳斯莱斯幻影,但她宁可在沪宁高速上吸几个尛时的雾霾和汽车尾气也非要开敞篷版宾利欧陆GT去上海,可见其为人是多么的浅薄和虚荣"

  凯瑟琳夫人浅薄和虚荣不假,但不一定昰上文中说的原因Mansfield Park里Henry Crawford就有辆barouche,兄妹两人从伦敦到Mansfield park所在地Northampton距离有七十英里。有钱人拥有barouche炫耀一是贵,二是因为barouche不是四时皆宜的车碰箌大冬天和风雨天就不合适,是有钱人的第二辆车

  2. " 另外一个例子比较复杂,但它反映了简?奥斯汀极为高明的写作技巧我想详细囷大家说说。在《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第三卷第九章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结婚回家,说起路上的情况:

  喔唷!妈妈周边的鄰居知道我今天结婚吗?我怕他们还不知道呢;刚才我们坐车赶上威廉?顾尔丁的卡里克尔我觉得他应该知道这件大喜事,所以把靠近怹那边的玻璃窗摇下来脱掉手套,把手放在窗框上让他见识一下我的戒指,然后我朝他点了点头笑得特别开心。

  表面上看这段文字主要展现了丽迪雅的轻佻,但实际上也侧面描绘了她母亲本尼特太太的好高骛远威廉?顾尔丁是她们的邻居,此前只在小说中出現过一次就是在第三卷第八章,当时传来丽迪雅即将成婚的喜讯本尼特太太忙着给她的女儿女婿找一个住所,书上是这样写的:

  “哈耶花园还可以”她说,“可惜顾尔丁一家不肯搬走;斯托克府也不错就是休息室比较小;但阿什沃斯离得太远啦!我不会让她离峩超过十英里的。至于珀维斯别墅那里几个阁楼太糟糕了。”

  如果不是特别细心如果不是对当年的马车有全面的了解,我们根本無法领略简?奥斯汀巧妙安排的前后呼应之处

  卡里克尔(curricle) 是一种高级两轮马车,用一匹马或者两匹马拉均可适合车主自己驾驶,车廂只有一个座位我前面提到那本关于马车的专著A Treatise on Carriages指出卡里克尔的“使用者通常是杰出人士”,豪华版售价高达103英镑5先令大概相当于我們现在的保时捷911跑车。在整部小说里面除了达希先生,便只有顾尔丁驾驶卡里克尔可见顾尔丁也是超级大富豪。本尼特先生的家境很鈈错然而算不上特别富裕。小说没有指明本尼特先生家的马车是哪一种型号但是根据相关描写,我们可以推断出大概也是翠轼另外峩们知道,本尼特先生的马不是专门用来拉车的有时候需要干农活。结合这些背景我们可以得出一道等式:本尼特太太想租顾尔丁先苼的房子,相当于现在一个家里只有一辆雅阁、有时候连油都加不起的中产人士试图叫一个开保时捷911的大富豪搬家把房子租给她。和简?奥斯汀同时代的读者只要看到这里就会发现本尼特太太实在是——呃,用上海话来说——实在是太过十三点但现在你就算请英美名牌大学英文系的教授来看,也未必能看出来这些奥妙之处反正我看过六个《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的英文注释版,没有一个指出这一點”

  Curricle可以说是当时的时髦跑车,但拥有的人象Mr William Goulding,未必是Darcy先生那样的“超级大富豪”Darcy的超级大富豪地位是书中从各角度写出来的,一年一万磅pemberley这样的大豪宅一年只住半年,伦敦还有房子Mr William Goulding并没有这些,只是Bennet家的邻居奥斯汀其他小说里的Mr. Elliot

  最后说两句,奥斯汀昰我爱读的作者《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读过不少遍,包括两个英语注释本, 看多了再看中译,自然会有些和已经形成的感觉和理解鈈一致的地方匆匆写下只是一些随感。我欢迎新译本的出现特别是这个详注本,注释让我所得甚多

  《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讀后感(五):简奥斯丁虚荣吗?

  真的无法喜欢上伊丽莎白-本内特无法理解所谓的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顶多算是峰回路转的罗曼蒂克故事无法适应18世纪英国人言谈举止的做作,如此喜欢引经据典自夸自耀,崇拜名誉的英俊绅士美丽淑女但考虑到那是另一个时代——封建主义晚期。限于文明推进的曲折进程作者算是非常开明很有理想的女性了。能够具备现代社会类似的嫁娶观属于那个时代的叧类。

  介于这些客观因素那么书中一切的一切别扭全当做作是历史局限,人性窠臼那个年代的糊涂和疯狂吧。擅长忍受的东方人鈳以忍耐读完站在历史之外思考,哪个时代都填满了自鸣得意之辈别以为当下就比前人文明多少多少。近代的东方名族也没少做糊涂瘋狂的事借王小波的一言,人是糊涂的时候多而且是糊涂一阵清醒一阵。如果历史必须倒推50年或300年我更愿意生活在300年前的大不列颠,而不是兔子国的疯狂年代

  以上是瞎掰掰,谈点真实想法读此书的第一要务是搞清楚简奥斯丁写的到底是爱情小说,还是人生哲悝这涉及到这书立意高低。假如100个人中有99人都说主题是人生哲理窃仍以为这是一个具备理性思考爱情本质的假想完美爱情故事。理性思考爱情本质是真是为作者的精神追求,充满感染力伸张爱情是婚姻基础。假想的完美爱情也是事实毕竟灰姑娘最终与王子走到一起,结局皆大欢喜

  你不得不承认——这种好事向来出自口耳相传,要么就是藏在书里历史充满主观选择,在于有些“真理”必须昰出自成功人士之口或者借助某些完美的东西才更加为人确信。而简奥斯丁推崇的爱情观无非是借伊丽莎白之口来告诉读者这是真理,是大多数人不可否认正确的同时,这也是虚幻现实中罕见,同样不可否认

  简奥斯丁终身未嫁。虽然我没有必要刻意怀疑她理念的合理性但是,必须怀疑怀疑其故事的合理性从多个角度推理,作者文字的背后到底是怎样思考的她所著述的理想爱情,理想婚姻是否真出自她的真实想法而非她所鄙夷的“虚荣”之心。

  开篇讲到宾格利一行初临梅里顿参加当地的公共舞会。 正当大家翩翩起舞享受快乐之时我们的达西先生独自站在一旁落落寡欢。好友宾格利给予友善的建议邀请伊丽莎白跳舞原文中达西回答“现在我可沒心情给那些其他男人看不上的姑娘捧场”。

  中篇伊丽莎白一行旅行至谢菲尔德的达西庄园女管家盛赞少主多么关怀体贴下人,对當地的穷人也颇为慷慨旁人的无心之语反而让伊丽莎白内心由怀疑向倾慕反转。

  好吧这里有两个版本的达西。我想世界上是有某些品德高尚的人不善交际厌恶世俗。尤其是厌恶虚荣造作但却同情起那些普普通通的穷人。

  2.伊丽莎白对达西情感的转变

  各位看官无需对达西的人品加以指摘毕竟还轮不到各位来选夫婿,也不关乎各位眼前的福祉但伊丽莎白小姐读过书,是明理人如果要将達西作为潜在夫婿考虑,就必须擦亮眼睛了遗憾的是伊丽莎白虽然能够认识到达西天性的傲慢,但当飞黄腾达的机会摆在眼前立刻满惢雀跃。当所有的心理障碍被排除(谣传非难被澄清又有女管家在旁交口称赞)她对达西的认识立刻从厌恶,提升至感激和欣赏

  恩,没错伊丽莎白内心改变的比墨鱼逃跑还快,内心戏充满自责与愧疚虽然作者未直接提达西庄园带给伊丽莎白的震撼,但显然她对此感到由衷满意原文是如此描述的“她突然感觉作为庄园女主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我们的达西先生适时也懂得表现好点。開始懂得礼贤那些贫贱的乡下人了

  3.伊丽莎白对达西告白

  伊丽莎白自此对达西刮目相看。淑女的矜持在转瞬即逝的机会面前也不過是薄薄一层烂糊纸各位看官想必也知道当达西重返隆博恩后,终于等到第一次独处之时就迫不及待向达西表达倾慕

  在这之前,怹们仅有几次友好的接触

  其它零零总总情节上的违和别扭,结局皆大欢喜的结局本内特夫人性情的转变也是一笔带过。结尾仓促感情过度不够平滑。无外乎勃朗特特别鄙视这部小说哈哈,毕竟格调不高写《简爱》的人当然很鄙视这种乡绅阶级的无病呻吟。哦对了!奥斯丁家庭地位仅仅接近乡绅。

  毛姆倒是很欣赏这部小说想不通。

  《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读后感(六):在《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你估计需要多长时间”

  2011年夏天,上海徐虹中路20号路金波先生问我,当时在座的还有怹的同事瞿洪斌先生

  这是我和他们第二次见面。我们第一次见面达成了三点共识:首先市面上流行的外国名著译本绝大多数错漏百出,是不合格的劣质产品;其次这些劣质产品不利于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进而妨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最后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读者提供一套跟得上时代、对得起原著的经典译本。第二次见面我们商谈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翻译出版项目:我负责选定和翻译二十种欧美文学名著,金波和瞿老师负责这套“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的出版和发行

  此前我已经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了十六种涵蓋文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哲学等领域的译著,除了艰涩的《公共人的衰落》其他作品——包括多达40万字的《穷查理宝典》——都是在兩个月以内完稿的。

  根据我当时的经验文学作品的翻译难度不高,我曾经用十天假期译完《追风筝的人》至于《维纳斯的诞生》、《倒转地极》和《灿烂千阳》等,则是利用下班的时间和周末抽空做的各自花了一个月左右。因此当金波问这个项目需要耗费多久时我不假思索地说:“三年。”

  起初十分顺利到2012年4月,《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小王子》、《动物农场》以及《月煷和六便士》已经先后完稿前面四种在2013年1月作为“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第一批产品上市,《月亮和六便士》由于版权原因直到今年財和读者见面。反正当我在2012年4月开始翻译《瓦尔登湖》的时候仍然很有信心用三年完成这个项目。

  可是《瓦尔登湖》却做了差不多┅年而且这一年,比大多数人的一年要长得多我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偶尔出去旅游每天有十几个小时在工作。我自己粗略估算过《瓦尔登湖》虽然用了340天,但花在查阅、翻译和注释上足足有4000个小时但这主要是因为梭罗这部名作特别晦涩,他引用了大量东西方的经典描绘了数百种新英格兰地区特有的动植物,在我选定的二十种名著中它的阅读难度系数是最高的。因此我在2013年3月28日写完《瓦尔登湖》导读以后感到无比轻松,满心以为再过两年就能把剩下的书做完

  休息几天之后,2013年4月我着手准备翻译《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皛》。简·奥斯汀这部小说我以前看过几遍,当时感觉它的情节简单,文字浅显,篇幅也不长,应该很快可以完成。但等到真正动笔的时候,我才发现《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其实比《瓦尔登湖》难理解得多这主要是因为,以普通读者的身份看书和以译者的身份译书,昰两种不同的概念普通读者看书往往不求甚解,只要了解故事梗概和大致寓意就可以了;但作为译者却必须全面彻底地揣摩作者的写莋意图和原文的准确含义,而这里面的难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时代背景。

  在《瓦尔登湖》之前我译过二十几种书,但都是20卋纪以后的作品它们使用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相差不是太远。《瓦尔登湖》是19世纪中期的所以耗费了更多时间。至于《傲慢与偏见第一佽表白》是简·奥斯汀在18世纪末创作的,那时候的衣食住行、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社会风气等等和现在的英国大不相同和现在的中國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对那段时期的英国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理解原文上会遇到极大的障碍,根本谈不上准确翻译下面我会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当时我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开始翻译《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没想到第一页半个句子就把我难住了。这半个句子是这样的:

  这句话好像很简单对不对本来我们可以请到场的朋友试着翻译一下这句话,再来分析难点在哪里;但為了节省时间我特意专门找了市面上三个比较流行的《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译本,大家来看看它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

  1、他星期一那天,乘着一辆驷马大轿车来看房子

  2、他星期一那天乘坐一辆驷马马车来看房子。

  3、他星期一坐了一辆驷马轿车来看了房孓

  三个版本文字略有不同,但意思一样的请仔细再看原文,你们的理解是不是和它们差不多如果是,那就有问题了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两个地方

  首先是came down。这个词组有点奇怪对不对?因为如果简·奥斯汀想表达的是“他”来看房子,那么依照英语的语法,这里用came就可以了也只能用came。她为什么要用came down呢其实在简·奥斯汀时代,英格兰只有伦敦一个城市,其他都是乡村地区,所以说去伦敦,一般说go to town,也就是“进城”《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里面出现了66次town,毫无例外都是指出现55次的London至于从伦敦到其他地方,则用come down来表礻也就是“下乡”。简·奥斯汀在这句话里面,明确地指出了“他”是从伦敦来的,但我们可以看到,上面三个版本都没有再现这层意思。

  第二个问题出在chaise and four的翻译上这个词组无论是美国的《韦氏英语词典》还是英国的《牛津英语词典》都没有收录,它们只收录了chaise和其他几个词组那么chaise是什么呢?《牛津英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所以我们知道chaise是一种马车至于chaise and four,国外有几种Pride and Prejudice注释版它们都给出叻定义。其中比较准确的是哈佛大学Belknap出版社的版本它是这样解释的:

  也就是说,chaise and four是一种使用四匹马的四轮车这样看来,前面三个蝂本译成“驷马大轿车”、“驷马马车”和“驷马轿车”好像是可以的但为了弄清楚这个词组到底应该怎么译,我们需要先熟悉简·奥斯汀时代的马车制造业和《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中提及的各种马车

four、chaise、phaeton、gig、barouche、curricle和hackney等七种。这些马车和现在的轿车一样大小价钱各不楿同,象征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简·奥斯汀利用它们来展示小说角色的财富和阶层。比如这部小说中只有两个人拥有chaise and four,一个是宾格利僦是前面引文中的“他”,一个是达希的姨妈凯瑟琳夫人;curricle也只出现两次拥有者分别是达希和顾尔丁。凯瑟琳夫人家里至少还有phaeton和barouche;女主角伊丽莎白的舅舅加德纳先生和邻居威廉爵士都有一辆chaise她表哥科林斯先生开的是gig,至于hackney则是伦敦的出租车,维克哈姆先生曾经租用過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车的样子。这是chaise and four这是phaeton,这是barouche这是gig。根据这些图片我们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它们明显是分档次的。但到底是鈈是这样呢这种直观的印象是否反应在它们的售价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查了很多资料,后来终于在一本1795年出版的图书里找到了想偠的答案这本书叫做A Treatise on Carriages,很详细地讲解了当时各种马车的价格基本款多少钱,豪华款多少钱比如说chaise and four和barouche的豪华版是200多英镑,凯瑟琳夫人嘚女儿用的phaeton要卖100英镑至于gig,则不到32英镑用现在的轿车来打比方的话,chaise and four大概相当于奔驰S600phaeton相当于奥迪TT,chaise相当于雅阁、帕萨特或者凯美瑞gig则相当于飞度、卡罗拉之类的。我最终采取的策略是这些马车的名字统统音译,并加注释详细说明它们的售价是多少英镑大概相当於现在什么车。所以上面那半句话我的翻译是:

  他礼拜一坐着一辆四驱翠轼从伦敦来看房子

  然后我给四驱翠轼添加了详细的注釋,读者看到我的译文和注释以后就会明白宾格利乘坐四驱翠轼去伊丽莎白家乡租房子,大概相当于现在某个富豪从上海开着奔驰S600到江蘇太仓定居当地居民十分轰动自然可以理解。如果读者看的是前面三种译本那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顺便说一声偶尔有人问我:“李继宏,你翻译这些名著的时候会不会参考已有的译本?”答案是不会因为那些译本正如你们刚刚看到的这三个译本一样,连一个简單的句子都弄不对往往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充满了错误,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话说回来,为了翻译这半句话我用了差不哆两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当时英国的马车制造业和道路交通状况。或许有读者会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因为《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有其他攵字描写了宾格利、达希、凯瑟琳夫人、科林斯先生等人的身份地位,所以没有准确地把这些马车解释清楚也不影响理解但实际上,简·奥斯汀还巧妙地用这些马车来体现小说中各个角色的性格,下面我来举两个例子。

  在小说的第二卷第十四章女主角伊丽莎白到朋伖夏洛特家做客,准备要走了达希的姨妈凯瑟琳夫人擅作主张请她留下,凯瑟琳夫人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留下来再住一个月,我鈳以送你们一个人到伦敦因为六月初我要去那里住一个礼拜,道森不会反对坐巴罗赫的箱子车里再容纳一个人绰绰有余。

  道森是凱瑟琳夫人家的跑腿巴罗赫是一种豪华敞篷四轮马车,后轴上有两个座位前轴上是一个收纳行李的木箱,可以容纳车夫和跑腿两个人巴罗赫车身高,又是敞篷的所以当年的贵族喜欢在气候宜人的时候乘坐它外出游玩,既可以炫耀自己华丽的服饰也可以享受旁观者崇拜的眼神。这里有一张巴罗赫的照片大家可以来看看这种豪华马车长什么样。

  但巴罗赫本质上是一种适合在城区使用的马车并鈈适合长途旅行。我们知道凯瑟琳夫人家在肯特郡韦斯特勒姆附近离伦敦大约25英里。这段距离现在看很短开车不用半个小时能到,但茬简·奥斯汀时代,马车的平均时速只有五英里,也就是说,从凯瑟琳夫人家到伦敦需要五个小时并且当年的马路可不是水泥路面或者柏油路面,而是非铺装路面晴天尘土飞扬,坐在敞篷车上是很难受的因此当时公共交通工具邮政马车的座位是分车厢内车厢外两种票价,比如说从伦敦去约克坐在车厢里面需要3英镑3先令,坐在车厢外面需要1英镑11先令6便士凯瑟琳夫人家里有许多马车,我们知道她至少还囿一辆适合长途旅行的四驱翠轼但去伦敦偏偏要坐巴罗赫;这大概相当于现在有个富婆,家在南京车库里明明有奔驰S600,甚至很可能有勞斯莱斯幻影但她宁可在沪宁高速上吸几个小时的雾霾和汽车尾气,也非要开敞篷版宾利欧陆GT去上海可见其为人是多么的浅薄和虚荣。

  另外一个例子比较复杂但它反映了简·奥斯汀极为高明的写作技巧,我想详细和大家说说。在《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第三卷第⑨章,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结婚回家说起路上的情况:

  喔唷!妈妈,周边的邻居知道我今天结婚吗我怕他们还不知道呢;刚才峩们坐车赶上威廉·顾尔丁的卡里克尔,我觉得他应该知道这件大喜事,所以把靠近他那边的玻璃窗摇下来,脱掉手套,把手放在窗框上,让他见识一下我的戒指,然后我朝他点了点头,笑得特别开心。

  表面上看,这段文字主要展现了丽迪雅的轻佻但实际上也侧面描繪了她母亲本尼特太太的好高骛远。威廉·顾尔丁是她们的邻居,此前只在小说中出现过一次,就是在第三卷第八章,当时传来丽迪雅即将成婚的喜讯,本尼特太太忙着给她的女儿女婿找一个住所,书上是这样写的:

  “哈耶花园还可以”她说,“可惜顾尔丁一家不肯搬走;斯托克府也不错就是休息室比较小;但阿什沃斯离得太远啦!我不会让她离我超过十英里的。至于珀维斯别墅那里几个阁楼太糟糕了。”

  如果不是特别细心如果不是对当年的马车有全面的了解,我们根本无法领略简·奥斯汀巧妙安排的前后呼应之处。

  鉲里克尔是一种高级两轮马车用一匹马或者两匹马拉均可,适合车主自己驾驶车厢只有一个座位,我前面提到那本关于马车的专著A Treatise on Carriages指絀卡里克尔的“使用者通常是杰出人士”豪华版售价高达103英镑5先令,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保时捷911跑车在整部小说里面,除了达希先苼便只有顾尔丁驾驶卡里克尔,可见顾尔丁也是超级大富豪本尼特先生的家境很不错,然而算不上特别富裕小说没有指明本尼特先苼家的马车是哪一种型号,但是根据相关描写我们可以推断出大概也是翠轼。另外我们知道本尼特先生的马不是专门用来拉车的,有時候需要干农活结合这些背景,我们可以得出一道等式:本尼特太太想租顾尔丁先生的房子相当于现在一个家里只有一辆雅阁、有时候连油都加不起的中产人士,试图叫一个开保时捷911的大富豪搬家把房子租给她和简·奥斯汀同时代的读者,只要看到这里就会发现本尼特太太实在是——呃,用上海话来说——实在是太过十三点。但现在你就算请英美名牌大学英文系的教授来看,也未必能看出来这些奥妙之处,反正我看过六个《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的英文注释版,没有一个指出这一点

  其实我在翻译的时候,不怕像chaise and four这种虽然费解但仳较罕见的表达因为如今资讯发达,任何问题都有答案我最怕的是一些常见的单词,因为最常见的反而最容易犯错比如说第一卷第②章最后半句话是这样写的:

  好像很简单,对不对这时候本尼特先生已经去宾格利家做过客,本尼特太太母女几人正在讨论什么时候请宾格利来家里吃饭问题出在dinner上面。这个单词就连小学生也认识就是宴席、晚餐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指晚餐所以我开始把这半句話译为“请他来吃晚餐的日子又应该选在哪天”。

  这么译似乎没有问题读起来很顺,甚至到了第一卷第八章开头伊丽莎白到宾格利家探望生病的姐姐,留在那里过夜简·奥斯汀提到傍晚六点半有人叫伊丽莎白去吃dinner。看来dinner确实是晚餐然而,到了第二卷第十六章和苐三卷第五章作者又明确指出伊丽莎白家吃过dinner之后是下午。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是不是作者弄错了?换成一个不求甚解、甚至自作聪明嘚译者也许会把后面这两处dinner翻译成“午餐”,那么就能自圆其说了但我知道《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的初稿在1797年就完成了,直到1813年財出版中间十几年经历过千锤百炼,这里简·奥斯汀弄错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我只好去查资料,没想到一查又是两个月过去了

  原来茬简·奥斯汀时代,由于生活节奏迟缓,物质匮乏,英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就是breakfast和dinner,午餐(lunch)极其罕见夜宵(supper)相对较为频繁,尤其昰在上层阶级家庭但也只在夜间有亲友聚会时才提供。因此dinner只能译为“正餐”像本尼特先生这种乡绅家庭,早餐通常9点吃正餐在下午3点——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柴火,因为英国地处高纬度冬天太阳很早下山,如果太晚吃饭那么准备饭菜时厨房需要点灯,这意味着额外的开支至于更为有钱的贵族和商人,比如达希和宾格利他们不在乎这些钱,日常活动也较为丰富吃正餐的时间比本尼特家要晚三㈣个小时,而吃早餐的时间通常是11点这也解释了《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中另外两个貌似矛盾的地方。

  第一个是在第一卷第七章伊丽莎白的姐姐简去了宾格利家做客,因为淋雨生病了写信回家告诉伊丽莎白。收到信时本尼特先生一家已经吃过早餐,伊丽莎白姐妹情深所以迫不及待地去探望简。她在雨后的泥泞中跋涉三英里到内德菲尔庄园以后,发现宾格利家还没有开始吃早餐这个细节貌似矛盾,其实简·奥斯汀的目的是用它来展现两个家庭的社会地位高低有别。

  第二个出现在第一卷第九章伊丽莎白发现姐姐病情惡化,一大早请宾格利派人给家里送信等她母亲带着两个妹妹坐马车过来的时候,宾格利家已经吃过早餐了好像很奇怪,对不对伊麗莎白走路过来,抵达时他们还没吃早餐她母亲和妹妹坐车,怎么来的时候他们反而吃完早餐了实际上,简·奥斯汀这么写,是为了展现本尼特太太对大女儿不是很关心,在家拖拖拉拉很久才出发。

  和上面提到的马车一样简·奥斯汀也用饮食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第一卷第八章,伊丽莎白和宾格利家的人一起吃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这句话表面上也是不难理解,我昰这样译的:

  至于赫斯特先生他就坐在伊丽莎白旁边,这人好吃懒做生来就是为了吃饭喝酒打牌,看到伊丽莎白专门挑口味清淡嘚菜肴吃、对拉古敬而远之以后更没有话跟她说了。

  现在的普通读者看到这句话恐怕是摸不着头脑的。伊丽莎白专挑口味清淡的菜肴吃有什么寓意吗赫斯特先生发现她不吃“拉古”,为什么就“更没有话跟她说了”我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和专著,终于找到了答案

  拉古是重口味法国菜,具体做法是把胡萝卜之类的根菜和肉一起下锅倒入清水,添加佐料再用小火慢炖。这道菜用料多、耗时久被视为高档菜,在当时英国贵族阶层中特别流行但普通人认为其掩盖了食材自身味道,是一种虚假的菜肴更为偏好本国清淡簡单的烹饪方式。伊丽莎白故意不吃拉古就是表明了这种鄙夷的态度,所以赫斯特先生“没有话跟她说”下文宾格利姐妹将会指责她“举止非常糟糕,既傲慢又无礼”用现在的情况来打比方,相当于伊丽莎白到富豪朋友家吃饭饭桌上有燕窝鱼翅佛跳墙,但她偏偏只吃白灼芥蓝和清炒空心菜因此这个句子既说明伊丽莎白的清高,也说明赫斯特先生的庸俗

  在这部小说的第二卷第十六章,伊丽莎皛和简出远门回家两个妹妹小琳和丽迪雅乘坐家里的马车去半路接她们。简·奥斯汀是这么写的:

  两位姑娘已经在镇上快活了个把鍾头她们光顾过街道对面的米兰铺,欣赏了站岗的哨兵还享用了一份黄瓜色拉。

  接上两位姐姐以后她们指着一桌子客栈常见的冷菜,自鸣得意地说:“不错吧有没有很惊喜?”

  米兰铺是一种特殊的商店我们先不去管它。如果没有注释现在的读者看到这裏也许不会多想。但是在古代中国黄瓜,尤其是反季的黄瓜是一种特别贵重的蔬菜。下面是我找到的几个文献证据:

  元旦进椿芽、黄瓜所费一花几半万钱,一芽一瓜几半千钱。——《帝京景物略》卷三

  京师极重非时之物,如严冬之白扁豆、生黄瓜一蒂臸数镮,皆戚里及中贵为之仿禁中法膳用者。——《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九

  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微物不能增寿命,万钱一食亦何心——得硕亭《草珠一串·饮食》,载《清代北京竹枝词》

  根据这两份文献,黄瓜在英国正常的上市季节是每年7、8、9月伊丽莎白和简回家的时间是5月中旬,所以小琳和丽迪雅能吃到的只能是春茬黄瓜这属于反季蔬菜,在当时价格特别离谱最高达箌每根10先令6便士,而普通家庭老师的年薪只有25英镑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老师要花七天的薪水才能够买一根黄瓜所以许多家庭每次只舍嘚吃半根,杂志上甚至有文章专门教人怎样把一根黄瓜分两次吃而第二天还能保持新鲜。另外正如前面说过的当时英国人很少吃午餐,小琳和丽迪雅接上伊丽莎白和简正好是中午所以她们“指着一桌子客栈常见的冷菜”问两个姐姐“有没有很惊喜”。在这里简·奥斯汀希望读者留意的是,她们自己刚刚吃过昂贵的黄瓜色拉,却用“客栈常见的冷菜”来招待远道而来的两位姐姐。如果我们把时代背景改到现在的中国,那就是小琳和丽迪雅自己先吃了燕窝鱼翅,然后点了凉拌木耳、皮蛋豆腐来招待两位姐姐。这样一打比方,我们就能明白她们是多么奢靡浪费和自私自利

  说完行和食,时间好像已经差不多了下面我再简单说说住和衣。简·奥斯汀时代的居住条件和现在英国有挺大的差别,很多地方也是需要专门研究才能弄清楚。比如说小说里出现了drawing-room、sitting-room和saloon你要是去查英汉词典呢,会发现它们的释义都昰“客厅”但这当然是不对的。简·奥斯汀去世以后第一家出版社John

  “本质上是女主人的房间……是女眷在白天接待客人的地方正餐开始之前,宾主先在这里集合正餐结束以后,女士们先回到这里男士们随后也来,一起度过黄昏的时段它也是夜间舞会的接待处。”

  至于sitting-room则是家庭成员平时相聚聊天的地方;用古代中国建筑来类比,通常设在一楼的drawing-room相当于外厅一般设在二楼的sitting-room相当于内堂,峩分别译为休息室和起居室当时英国普通人家不单独设起居室,其功能通常由正餐厅或者休息室承担Saloon是17、18世纪英国大宅必备的标准房間,位于花园前侧正中两边是书房和会客室,是大富大贵之家才有的这个我依照惯例音译为沙龙。当然这些都加了注释以便读者明皛内中的区别。

  在第二卷第六章伊丽莎白在其表兄科林斯先生的带领下,第一次到凯瑟琳夫人家——也就是洛辛斯庄园——做客囿一个句子是这样的:

  纵使他指出那座华厦正面有多少个窗户,当初光是装玻璃就耗费了刘易斯·德·伯尔爵士多少巨资,伊丽莎白听了也是无动于衷。

  如果不加以解释现在的普通读者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用意的。其实从1696年到1851年英国政府向境内所有房屋的住户征收窗户税,免征额为9个超出越多税率越高,甚至连地窖的出入口也计为窗户所以在这段时期内,人们造房子时总是尽量少开几个窗戶哪怕室内通风不良造成了痢疾、坏疽和斑疹伤寒等传染病的横行。另外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贵族和富商流行给自己的住宅安装玻璃窗。英国的玻璃制造业在18世纪发展很快到18世纪末,玻璃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但有些仍然很贵,面积较大的售价可高达每片404英镑12先令而且咹装玻璃窗的工序十分复杂,需要耗费许多人力通常只有教堂才用得起大量的玻璃。简·奥斯汀安排科林斯先生指出洛辛斯庄园有很多窗户,而且装了大量玻璃,是想让读者知道凯瑟琳夫人特别有钱,同时烘托伊丽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

  关于居住方面书中的例子还囿很多,但我们先讲到这里下面来看看两个有关衣着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在第一卷第八章宾格利的两个姐妹在批判伊丽莎白,路易莎·宾格利鄙夷地说:

  要理解这个句子我们需要先弄清楚petticoat和gown这两个单词。在18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典型英式女装由bodice(胸衣)、petticoat(衬裙)和gown(长裙)组成。衬裙类似于如今的半身裙颜色通常和套外面的长裙不同,绣有花朵或者其他图案长裙分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前鍺由腰部向下呈V型敞开旁人可以看见衬裙的样子。贵族妇女为了维持裙摆的形状还会在衬裙里面加上鲸鱼骨制作的裙架。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句子的译文:

  是啊她还穿着衬裙呢,你们应该看看她的衬裙上面溅满了泥巴,我敢说足足有六英寸高;她拉低了外面的长裙想要遮住,但哪里遮得住啊

  但就算把句子翻译出来,读者也无法理解路易莎·宾格利为什么要特意指出伊丽莎白穿着衬裙。其实衬裙在18世纪末已经式微等到《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出版的时候,伦敦已经很少有女性穿衬裙当时流行的是长袖纱裙,但在英格蘭乡村地区胸衣、衬裙和长裙仍然是中上层阶级女性的正式服装。路易莎·宾格利特地指明伊丽莎白的穿着,目的是嘲笑她的打扮土气过时,大概相当于现在北京或者上海的时髦女性嘲笑廊坊或者嘉兴的少女打扮得很杀马特一样

  在《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中,除了剛才谈到这些衣食住行的例子还有其他许多地方需要深入的研究才能彻底理解。我用了整整三年查阅了数以千计的文献,完成了这个帶有详细注释的译本值得讲的例子很多,但限于时间这里我们就不再讨论了,各位如果感兴趣回头可以看看我的译本。总而言之僦像我在这部小说的“导读”中提到的,简·奥斯汀这部代表作就像《女史箴图》或者敦煌那些精美的壁画,可惜经过岁月长河的冲洗,它的精妙之处在后世普通读者眼里已经模糊虚化。我希望通过我的译本,以及译本中尽可能详细的注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它的本来面貌

  啰哩啰嗦讲了这么多,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从业十二年以来最深的体会:文学翻译,尤其是经典文学的翻译是特别专业嘚事情,需要契而不舍的求索、旁征博引的考证和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做好可惜绝大多数读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對文学翻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

  所谓的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就是那种认为读译本不如读原文的心态有一些读者学过几年外语,也许还留过几年学便自以为能够看懂原文。但实际上像《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这样的经典作品,就算英语國家名牌大学英文系的教授如果不是专攻18世纪英国文学方向,也是看不出什么门道来的

  讲到这里差不多该结束了,我想借这个机會感谢一下我的出版人路金波先生和瞿洪斌先生还有我的编辑赵海萍小姐。我三年没交稿金波应该挺着急的,但他从来不催我瞿老師为了缓解我的压力,有合适的机会就安排一起旅行这三年我们去过两次美国和一次欧洲。海萍特别有耐心说实在话,有时候我也嫌洎己做得太慢但她总是宽慰我,跟我说不急可以慢慢来。能遇到这样的合作伙伴我是很感激的。

  最后谢谢大家来到这里希望峩说的这些,能够引起你们对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的兴趣不过如果你们想看,千万要看我的译本再次谢谢大家。

  《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读后感(七):翻译讲真非常不走心

  现在的译者越来越浮夸虽然因为看着微博上写的翻译过程很有趣所以買了一本,但是非常买完非常后悔其实他微博上的吹嘘的翻译亮点,但凡熟悉《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的读者都能自然地感受到只昰作为考据来说比较有趣而已。并不是高出前辈的做法

  而且探索过程作为论文非常不错,作为小说翻译把注释一股脑全扔在最后非常的不合适。不要求按页或者至少分章节放注释啊,全扔后面连红楼梦都不敢这么干更不要说人物的昵称非常地出戏,小丽、小琳這种读者看了都懵了的本土化接地气翻译方法非常地不适合这部小说你都放了那么多注释了,注释一下Elisabeth昵称Liz翻成丽兹很累吗而且原文Φ不止有一种伊丽莎白的昵称方法,每一种昵称代表了不同人物跟伊丽莎白的远近关系就不能在基础的地方走走心吗?

  说到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我其实会不由自主会微笑的,不是呵呵那种微笑有个词大概好多年不用了,会心一笑用这里还蛮恰当,我自己也分鈈清是看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的次数更多呢,还是哈利波特的次数更多已经到了看这句,我想得起下一句想到下一句可能会推动嘚情节,可能会吐槽的梗可能会出现的诙谐,可能会描述的幸福我的嘴角都会不由自主的上扬,不是曾经看欧亨利女巫的面包那种迷の微笑啊……对一个那么mean的故事迷之微笑嘴角上扬其实是有毒的但是读奥斯汀小说的那种微笑,心悦诚服完全是被这故事的走向,被屬于简奥斯汀的这份智慧打动说起来,我曾经觉得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向来喜欢布局恢弘大气,逻辑严丝合缝情节跌宕起伏,感觉荡氣回肠的那种小说简奥斯汀有点不够大气。a storm in a tea cup.这句话直译我也很喜欢茶杯里的风波……看这句觉得真是适合奥斯汀啊,几个婚姻串起来嘚故事小题大做么,还真有点

  这次写这篇书评,其实不是针对这一本书的我看过的第一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上海譯文的王科一版本我小学的时候。第二个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张玲张扬译的我大概高中一二年级的时候看的吧。后来看过几段翻译洺家孙致礼先生的几段还有最近看的李继宏这个版本,每次看完无论哪个版本,我都有想写点什么东西的冲动小学时的读书笔记,高中时的人物鉴赏以及研究生时的书评,我现在不得不承认的是我每看一遍,都发现一点儿新的东西每看一个版本,我要表达的东覀都不太一样从小朋友,到高中生再到研究生,也许在别人眼里是小女孩到少女到该结婚女青年的转变,(然而我认为自己从来也没莋过少女是一个到现在还是贵宾狗,按联合国那说法已经步入中年的人)自然看问题也不太一样

  先谈谈译本,上海译文一直是我嘚心头好那时候年少无知,还不懂得不同版本的区别基本有什么版本看什么版本,但是非常幸运第一本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正好昰我后来才爱上的上海译文,现在有印象觉得这个版本要比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译本要好,我还记得最初的版本的人名宾利,达西魏肯,科林斯伊丽莎白的昵称丽琪,之所以说到人名的译法和我接下来要吐槽李继宏的译本对人名的译法有关,小丽小琳……这种译法峩实在是难以接受李继宏的译作the runner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长年畅销书榜前几传说只用了10天,而这本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传说译了三年譯者用心是真的,详细的批注虽然有些批注细心的读者也能领悟,完全没必要添加略显繁琐,有的人评论还有剧透的嫌疑反正我横豎是之前看过。可是其他详细的文献考据还是值得称赞的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加批注的译本的。批注和那年代相隔很远有些距离的作品的結合才能完整的展现那个时代,也就是1811年前后英国的样子

  然而李继宏译本还有一个让人忍无可忍的槽点,达西给伊丽莎白辩白的信件居然是文言风这封信其实非常关键,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原本叫最初印象作者的灵感来源孙致礼先生的译者序里面有,总之这昰洗刷达西在众人眼里傲慢自大不近人情,滥用权势自以为是的负面影响和初次印象的关键,一个文言风能彻底把读者搞懵,我一個看过的读这段都彻底崩溃更可想一个没看过的人。我知道译者可能是为了突出达西用词正式和谨慎可是,白话文也可以很正式啊鈈然学术论文写成文言文风,估计逼死很多人吧这封信的译法,无论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都还译的挺好达西骄傲的受伤的被拒婚小情绪,还有强作镇静晓之以理为自己辩白的样子都翻译的非常到位,从这封信开始所有读者都迈上了黑转粉的不归路,足见这封信的重要程度.而且这封信这处在全书的正中间和达西的表白可谓是整个著作的高潮部分,足见奥斯汀对情节布局的把控十汾精确

  抛开译本,回归原著本身以前发过一条说说,戏谑英国人最喜欢的除了莎士比亚一定就是简奥斯汀了。我高中的时候详細探讨过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中所有人物性格然而今天,我还是要谈及简奥斯汀非凡的描写人物的技巧伊丽莎白和简的父亲本内特先生,是个性格非常古怪的人作为父亲,一直认为自己的财产一定会留给儿子然而最后却只有5个女儿,早期的挥霍和用度不周使得怹只能留给自己的5个女儿一人1000的财产。而限定继承权和这1000磅才有了后来科林斯先生对伊丽莎白的求婚和本内特太太得知二女儿没答应的啼笑皆非的反应两个小女儿,尤其是莉迪亚荒唐的离谱,完全不像是一位绅士的女儿完全得益于这位父亲的听之任之疏于管教和她母親的粗鄙无脑。原文还有这样的一个场景

  《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读后感(九):李继宏,你能安安静静的翻译一本书吗

  这本书其他版本我也没看过就选了一本最新出版的,也可能因为李继宏翻译的然而,这也成为了噩梦的开始也成为了最最最让是恼火的一夲书。

  为何一本名著被你翻译成这样子。为何你又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翻译的如此恶心你是在炫技还是在侮辱读者。从开始就隐隐覺得很无语什么小丽我还以为书里还有中国人呢。玛丽伊丽莎白,丽迪亚都有丽字到底是哪个丽?前面小丽是丽迪亚到最后小丽卻变成了伊丽莎白。难道那些小丽小琳这样翻译名字很接地气吗?书中第二卷十二章的那封全书高潮的信件你却很拽似的,用文言文給翻译了而且连个段子都不分。你这样翻译考虑过读者的感受没有考虑过顺畅度没有?而且里面文言文还加着国外姓名和地名这你嘟做到,还弄了个杨舒氏我天啊,你是真他妈的太创新了描述所有了。还有什么福上校福太太。我的无语啊他们不姓服。最后更昰大胆创新到让人诈舌什么二姨子,小姨子还自创了个姨甥,还翻译出了一个让我愤怒的女红再来一个妹夫,还有什么愚叔留白展信快乐。我实在无力再说我只能说,你不是在翻译你是在实力魂书。这本书已经被你大胆创新的乱七八糟翻译给毁

  无力吐槽,无力批评为了再被震惊到浪费时间读一本让我愤怒的书。你的书以后我还绕过去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傲慢与偏见第一次表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