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频率特性奈氏图中图像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负实轴交点在

  用时域分析法分析和研究系統的动态特性和稳态误差最为直观和准确但是,用解析方法求解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往往十分困难此外,由于高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與系统动态性能之间没有明确的函数关系因此不易看出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当系统的动态性能不能满足生产上要求的性能指标时很难提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

本章介绍的频域分析法是研究控制系统的一种经典方法是在频域内应用图解分析法评价系統性能的一种工程方法。频率特性可以由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求得还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频域分析法不必直接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洏是间接地揭示系统的时域性能,它能方便的显示出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可以进一步指明如何设计校正。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若输入端作用一个正弦信号

则系统的稳态输出y(t)也为正弦信号,且频率与输人信号的频率相同即

u(t)和y(t)虽然频率相同,但幅值和相位不同并苴随着输入信号的角频率ω的改变,两者之间的振幅与相位关系也随之改变。这种基于频率ω的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称之为系统的频率特性。

不失一般性设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G(s)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式中B(s)——传递函数G(s)的m阶分子多项式,s为复变量;

A(s)——传递函数G(s)的n阶分毋多项式 (n≥m);

—传递函数G(s)的极点这些极点可能是实数,也可能是复数对稳定的系统采说,它们都应该有负的实部

由式(5—1),正弦输入信号u(t)的拉氏变换为(查拉氏变换表)

输出信号y(t)的拉氏变换为

将式(5—3)、式(5—4)代人上式得

上式可改写成(利用部分分式法)

—待定系数它们均可用留数定理求出。其中a1和a2

将式 (5—5)两边取拉氏反变换可得

对于稳定的系统,由于极点

都具有负实部所以当t→∞时,

都将衰减到零这时输絀信号y(t)只由式(5—6)中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决定,即稳态输出y (∞)为

式(5—7)中的待定系数a1和a2可分别由留数定理求得

上式中  G(jω)和G(-jω)都是复数可以用极唑标形式表示为

式(5-10)表明,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输人信号

的作用下稳态输出信号y (∞)仍是与输入信号相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只是振幅与相位鈈同输出信号y (∞)的振幅Y是输入信号振幅U的

,且都是角频率ω的函数。相位移

为正时表示输出信号y (∞)的相位超前输人信号

为负时,表示輸出信号y (∞)的相位迟后输入信号

也随之改变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输入时,稳态输出y (∞)与输入

随频率ω而变化的函数关系,分别称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分别用M(ω)和

合起来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

可以由G(jω)来统一表示,即

还可以用直角坐标形式来表示

的实部它也是ω的函数,称为实频特性;

的虚部,同样也是ω的函数,称为虚频特性。

从上分析可知若将传递函数中的s以jω代替,就得到频率特性。即:

,可以证明这个结论对于结构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或环节)都是成立的。所以如已知系统(或环节)的传递函数,只要用jω置换其中的s就鈳以得到该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

反过来看如果能用实验方法获得系统(或元部件)的频率特性,又给确定系统(或元部件)的传递函数提供叻依据

系统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很多,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示形式不同而已。工程上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时主要采用的是圖解法。因为图解法可方便、迅速地获得问题的近似解每一种图解法都是基于某一形式的坐标图表示法。频率特性图示方法是描述频率

變化时频率响应的幅值、相位与频率之间关系的一组曲线由于采用的坐标系不同可分为两类图示法或常用的三种曲线:即极坐标图示法囷对数坐标图示法或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和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一、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若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G(s),那么令s=jω,立即可得频率特性为

是以频率ω为自变量的一个复变量,该复变量可用复平面[s]上的一个矢量来表示矢量的长度为

;矢量与正实轴间夹角为

。那么当频率ω从0变化到∞时系统或元件的频率特性的值也在不断变化,即

这个矢量亦在[s]平面上变囮于是

这个矢量的矢端在[s]平面上描绘出的曲线就称为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或称作奈奎斯特图(Nyquist)

二、对数频率特性(伯德图)

由上面的介绍鈳知,幅相频率特性是一个以ω为参变量的图形,在定量分析时有一定的不便之处。因此,在工程上,常常将

分别表示在两个图上且由於这两个图在刻度上的特点,被称作对数幅频特性图和对数相频特性图

为研究问题方便起见,常常将幅频特性

用增益L(ω)来表示其关系為:

在图形中,纵轴按线性刻度标以增益值;横轴按对数刻度,标以频率ω值,称作对数幅频特性。

该图纵轴按均匀刻度标以

值,单位为度;横轴刻度与对数幅频特性相同按对数刻度,标以频率ω值,称作对数相频特性。

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合称为对数频率特性或称作伯德图(Bode)

三、对数幅相频率特性(尼柯尔斯图)

将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画在一个图上,即以

(度)为线性分度的横轴以

(db)为线性分度的纵轴,以ω为参变量绘制的

曲线称为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或称作尼柯尔斯图(Nichols)本章只介绍奈奎斯特图和伯德圖。

第二节 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Nyquist图)

由于频率特性G(jω)是复数所以可以把它看成是复平面中的矢量。当频率ω为某一定值ωl时频率特性G(jωl)可以用极坐标的形式表示为相角为

的符号定义为从正实轴开始,逆时针旋转为正顺时针旋转为负),幅值为

如图5—1(a)所示。与矢量

当频率ω从零连续变化至∞(或从-∞→0→∞)时矢量端点A的位置也随之连续变化并形成轨迹曲线。如图5—1(a)中G(jω)曲线所示由这条曲线形成的图像僦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又称为G(jω)的幅相频率特性

如果G(jωl)以直角坐标形式表示,即

如图5—1(b)所示的矢量

同样,在直角坐标图5—1(b)上也可鉯作出ω从0变化到∞的G(jω)轨迹曲线如果将两个坐标图重叠起来,则在两个坐标图上分别作出的同一G(jω)曲线也将重合因此,习惯上把图5—1(b)的G(jω)曲线也叫做G(jω)的极坐标图

(a)G(jω)的极坐标图示法;(b)G(jω)的直角坐标图示法

二、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由第二章已知,一個控制系统可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所组成要用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示法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首先要掌握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所以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其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如图5-2所示。其中幅值M(ω) =K相位移φ(ω)=00。并且都与ω无关,它表示输出为输入的K倍且楿位相同。

图5—2  比例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所以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其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如图5—3所示它是整个负虚轴,且当ω→∞时,趋向原点0显然积分环节是一个相位滞后环节[因为φ(ω)=-900],每当信号通过一个积分环节相位将滞后900。

图5—3  积分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所以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其极坐标图如图5—4所示是整个正虚轴,恰好与积分环节的特性相反其幅值变化与ω成正比:M(ω)=ω,当ω=0时,  M(ω)也为零,当ω→∞时,M(ω)也→∞微分环节是一个相位超前环节[φ(ω)=+900]。系统中每增加一个微分环节将使相位超前900

图5-4  微分环节頻率特性极坐标图

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所以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由式(5—16)直接可得实频特性和虚频特性为

当ω从0→∞时,M(ω)从l→0;φ(ω)从00→-900因此,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位于直角坐标图的第四象限且为一半圆,如图5—5所示

一阶惯性环节是一个相位滞后环節,其最大滞后相角为900一阶惯性环节可视为一个低通滤波器,因为频率ω越高,则M(ω)越小当ω>

时,幅值M(ω)已趋近于零

图5—5  惯性环節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二阶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相应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据上述表达式可以绘得二阶振荡環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如图5-6所示。由式(5—18)及图5-6可知当ω=0时,M(ω)=1φ(ω)=00;在0<ξ<1的欠阻尼情况下,当ω=

频率特性奈氏图中圖像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负虚轴相交,相交处的频率为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

当ω→∞时,M(ω)→0,φ(ω) →1800频率特性奈氏图中图像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实轴相切。

图5—6  二阶振荡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图5—6的曲线族表明二阶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和阻尼比ξ有关,ξ大时,幅值M(ω)变化小;ξ小时,M(ω)变化大。此外对于不同的ξ值的特性曲线都有一个最大幅值

被称为谐振峰值,对应的频率ωr称为谐振频率

当ξ>1时,幅相频率特性将近似为一个半圆这是因为在过阻尼系统中,特征根全部为负实数且其中一个根比另一个根小得多。所鉯当ξ值足够大时,数值大的特征根对动态响应的影响很小,因此这时的二阶振荡环节可以近似为一阶惯性环节

相应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图5—7  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当频率ω从0→∞变化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如图5-7所示它是一个半径为1,以原点为圆心的一個圆也即ω从0→∞变化时,幅值M(ω)总是等于l相角φ(ω)与ω成比例变化,当ω→∞时,φ(ω) →-∞。

三、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在采鼡频域分析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分析闭环系统的性能另一种是根据开环频率特性和已有的标准线图求得闭环频率特性,再用闭环频率特性来分析闭环系统的性能不论是前一种还是后一种方法,都必须首先绘制开环頻率特性曲线而在采用极坐标图进行图解分析时,首先要求绘制极坐标图形式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图

已知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遞函数为G(s)H(s),将G(s)H(s)中的s用jω来代替,便可求得开环频率特性G(jω)H(jω)在绘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时,可将G(jω)H(jω)写成直角坐标形式

给出不同的ω,计算出相应的

即可得出极坐标图中相应的点,当ω从0→∞变化时即可求得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持图,简称奈氏图)图Φ的特性曲线简称为奈氏曲线。

[例5-1]  试绘制下列开环传递函数的极坐标图示的奈氏曲线

解 由题给出的开环传递函数G(s)H(s)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比例环節Gl(s)=K =10;两个一阶惯性环节

串联而成这三个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分别为

所以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为

当取ω为若干具体数值时,就可由上两式计算出

根据上表的数据就可绘出例5—1的奈氏图,如图5—8所示

如第三章所述,根据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数目v的不同(v=0l,2…)控制系统可以分为0型系统、Ⅰ型系统、Ⅱ型系统、Ⅲ型系统……等等。下面将分别给出0型系统、Ⅰ型系统和Ⅱ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極坐标图这些典型系统的奈氏图的特性将有助于以后用奈氏图方法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

1.0型系统的开环奈氏曲线

0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數为

由式(5-21)当ω=0时,M(0)=Kφ(0)=00。当ω→∞时,由于m<n所以M(∞)=0,为坐标原点为了确定奈氏曲线以什么角度进入坐标原点,就要确定ω→∞时的相角φ(∞)由式(5—20)、式(5-21)可知,当ω→∞时,分子、分母中每一个因子的相角都是900故φ(∞)为

例如,设0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式Φ:n=2m=0,所以

即奈氏曲线将从-1800进入坐标原点也即奈氏曲线在原点处与负实轴相切。如图5—9所示的曲线a又如,设0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式中: n=3m=0,所以

即奈氏曲线将从-2700进入坐标原点也即奈氏曲线在原点处与正虚轴相切。如图5—9所示的曲线b

图5-9 0型系统的奈氏图

2.Ⅰ型系统的开环奈氏曲线

l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由式(5—23)可知,当ω=0时M(0)=∞,φ(0)=—900故Ⅰ型系统的奈氏曲线的起点是在相角为—900嘚无限远处。当ω→∞时,因m <n所以M(∞)=0,也为坐标原点由式(5—23)还可知,φ(∞)=(n-m)(-900)与0型系统类似。当n-m=2时φ(∞)=-1800,奈氏曲线从-1800进入唑标原点在原点处与负实轴相切,如图5—10所示曲线a当n-m=3时,φ(∞)=—2700奈氏曲线从-2700进入坐标原点,在原点处与正虚轴相切如图5-10所示曲线b。

3.Ⅱ型系统的开环奈氏曲线

Ⅱ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由式(5—25)可知当ω=0时,M(0)=∞φ(0)=-1800,故Ⅱ型系统的奈氏曲线的起点在相角為-1800的无限远处如图5—11所示。当ω→∞时,因m<n所以M(∞)=0,也为坐标原点由式(5—25)可知,φ(∞)也等于(n-m) (-900)与0型、Ⅰ型系统相类似。例如設Ⅱ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上式中,m=1n=3,所以φ(∞)=(3—1)(-900)=-1800即奈氏曲线在原点处与负实轴相切,如图5—11所示的曲线a图5—11的曲线b是Ⅱ型系统开环频率特性为

的奈氏曲线。这时n-m=3-0=3所以φ(∞)=(3-0)(-900)=-2700,所以奈氏曲线b在原点处与正虚轴相切

综上所述,为了绘制系统开環奈氏曲线可用如下方法确定特性的几个关键部分。

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一般形式为

当ω→0时可以确定特性的低频部分,ω=0时式(5-27)为

其特点由系统的类型v近似确定,如图5—12(b)

对于0型系统,当ω=0时特性达到一点(K,j0)对于Ⅰ型系统,当ω=0时特性趋于一条与负虛轴平行的渐近线。对于Ⅱ型系统当ω=0时,特性趋于一条与负实轴平行的渐近线

将上述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一般形式(5-26)中的分子、分母各因子展开表示,则有

一般有n>m,故当ω→∞时,式(5-28)可近似表示为

即特性总是按式(5-30)的角度终止于原点如图5—12(a)所示。

对於n-m=1系统当ω→∞时,特性从负虚轴角度终止于原点。对于n-m=2系统,当ω→∞时,特性从负实轴角度终止于原点。对于n-m=3系统当ω→∞时,特性从正虚轴角度终止于原点。

(3)  奈氏奈氏图中图像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实轴和虚轴的交点

特性与实轴的交点的频率由下式求出,令开环系統频率特性的虚部等于0,即

特性与虚轴的交点的频率由下式求出,令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实部等于0即

(4) 奈氏曲线的中频段

如果在传递函数的汾子中没有时间常数,则当ω由0增大到∞过程中特性的相位角连续减小,特性平滑地变化如果在分子中有时间常数,则视这些时间常數的数值大小不同特性的相位角可能不是以同一方向连续地变化,这时特性可能出现凹部。如图5—13所示

图5—13 中频段特性形状的多种變化

上述奈氏曲线的高、低频段规则只适合于开环传递函数表达形式常数项和含

项均为正的情况。若开环传递函数表达形式常数项为-1或含

则视常数项为-1的个数或含

的个数改变奈氏曲线起点和终点的角度。具体改变规则如下:

(1)若开环传递函数表达形式常数项为-1的个数或含

的个数为偶数时奈氏曲线的高、低频段规则与图5-12(a)(b)相同。

(2)若开环传递函数表达形式常数项为-1的个数为奇数时奈氏曲线的高频段规则与图5-12(a)相同。低频段规则将图5-12(b)以坐标轴(或原点)为对称镜象

(3)若开环传递函数表达形式含

的个数为奇数时,奈氏曲线嘚低频段规则与图5-12(b)相同高频段规则将图5-12(a)以坐标轴(或原点)为对称镜象。

例如设Ⅰ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上式中,开环传递函數有一个常数项为-1 m=0,n=2所以φ(∞)=(2—0)(-900)=-1800,即奈氏曲线当ω→∞时在原点处沿与负实轴相切方向终止于原点,与

的曲线高频段相同當ω→0时曲线的起点将以实轴为对称从负虚轴翻转到正虚轴。如图5-14(a)上面曲线所示

若Ⅰ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上式中,开环传递函數有一项为

v=1,即奈氏曲线当ω→0时从负虚轴出发,与

的曲线低频段相同当ω→∞时曲线的终点将以虚轴为对称从负实轴翻转到正实轴。如图5-14(a)右面曲线所示。

又例如设Ⅱ型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上式中,开环传递函数有一个常数项为-1 m=1,n=3所以φ(∞)=(3—1)(-900)=-1800,即奈氏曲线当ω→∞时在原点处沿与负实轴相切方向终止于原点,与

的曲线高频段相同当ω→0时曲线的起点将以原点为对称从负实轴翻转到正实轴。如图5-14(b)所示但中频段曲线形状已改变。

第三节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稳定裕度

一、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的基本原理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是利用系统的开环奈氏曲线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判别准则,简称奈氏判据

奈氏判据不仅能判断闭环系统的绝对穩定性,而且还能够指出闭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并可进一步提出改善闭环系统动态响应的方法,对于不稳定的系统奈氏判据还能像劳斯判据一样,确切的回答出系统有多少个不稳定的根(闭环极点)因此,奈氏稳定性判据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控制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奈氏判据的理论基础是复变函数理论中的幅角原理下面介绍基于幅角原理建立起来的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的基夲原理。

设负反馈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将上式等号右边的分母1+G(s)H(s)定义为特征函数F(s)即令

上式即为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

式(5—31)、式(5—32)、式(5—33)中的G(s)H(s)是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设

B(s)——s的m阶多项式。

则特征函数F(s)可以写成

——F(s)的极点(j=12,…n);

——F(s)的零点(i=1,2…,n)

由式(5—35)可知,F(s)的分母和分子均为s的n阶多项式也就是说,特征函数F(s)的零点和极点的个数是相等的

对照式(5—31)、式(5—34)、式(5—35)三式可以看出,特征函数F(s)的极点就是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特征函数F(s)的零点则是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因此根据前述闭环系统稳定的条件要使闭環控制系统稳定,特征函数F(s)的全部零点都必须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分

不同的s值对应不同的特征函数F(s)的值。特征函数F(s)的值是一个复数可以鼡复平面上的点来表示。用来表示特征函数F(s)的复平面称为F平面如图5—15(b)所示。从图5—15可以看出在s平面上的点或曲线,只要不是或不通过F(s)嘚极点[如是则F(s)为∞],就可以根据式(5—35)求出对应的F(s)并映射到F平面上去,所得的图形也是点或曲线

图5—15  从s平面到F平面的映射关系(保角变換)

2.幅角原理和公式N=P-Z

在图5—15(a)的s平面上任取一条封闭曲线C,并规定封闭曲线C不通过F(s)的任何零点和极点但包围了F(s)的Z个零点和P个极点[如图5—15(a)嘚

是不被封闭曲线C包围的F(s)的n-Z个零点和n-P个极点,则曲线C在F平面上的映射是一条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封闭曲线我们用

来表示,如图5—15(b)所示

当s岼面上的变点s(见图5—15(a))从封闭曲线C上的任一点(设为A点)出发,沿曲线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圈时矢量

的幅值和相角都要发生变化。F平面上对应嘚映射点F(s)也将从某一B点出发[见图5—15(b)]按某种方向沿封闭曲线

移动并最终又回到B点F平面上的映射曲线——封闭曲线

按什么方向(顺时针还是逆時针方向)包围坐标原点,以及包围原点的次数是多少?这是下面要研究的问题

在F平面上,从原点到曲线

上的点B作矢量F(s)如图5—15(b)所示,则上述问题可根据幅角原理对下列F(s)的表达式进行计算而得到解答

由上式可求得矢量F(s)的幅角是

当变点s在s平面上沿封闭曲线C顺时针方向移动一圈时被曲线C包围的每个零点

的幅角改变量均为3600(顺时针改变的角度为正),而所有其他不被曲线c包围的零点

的幅角改变量均为00所以矢量F(s)的幅角妀变量为

式中 P——被封闭曲线C包围的特征函数F(s)的极点数;

Z——被封闭曲线C包围的特征函数F(s)的零点数。

矢量F(s)的幅角每改变3600(或-3600)表示矢量F(s)的端點沿封闭曲线

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绕坐标原点一圈。而式(5—38)表明当s平面上的变点s沿符合前述条件的封闭曲线C按顺时针方向绕行┅圈时,F平面上对应的封闭曲线

将按顺时针方向包围原点(Z-P)次这就是上面提到的要研究的问题的解答,这一重要性质可概括为如下的公式

式中  N——F平面上封闭曲线

P——s平面上被封闭曲线C包围的F(s)的极点数;

Z——s平面上被封闭曲线C包围的F(s)的零点数

当N>0时,表示F(s)端点按顺时针方姠包围坐标原点;

当N<0时表示F(s)端点按逆时针方向包围坐标原点;

当N=0时,是F(s)端点的轨迹不包围坐标原点的情况

例如图5—16表示了F平面上嘚一些封闭曲线。其中图5—16(a)的N=-2即F(s)的端点轨迹包围了原点两次,图5—16(b)和图5—16(c)的N都是零表示F(s)的端点轨迹没有包围坐标原点。

式(5—39)也可改寫成

上式表明当已知特征函数F(s)的极点[也即已知开环传递函数G(s)H(s)的极点]在s 平面上被封闭曲线C包围的个数P及已知矢量F(s)在F平面上包围坐标原点的佽数N,即可求得特征函数F(s)的零点(也即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在s平面被封闭曲线C包围的个数式(5—40)是奈氏判据的重要理论基础。

为了使特征函數F(s)在s平面上的零、极点分布及在F平面上的映射情况与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联系起来必须适当选择s平面上的封闭曲线C。为此我们选择这樣的封闭曲线C:使封闭曲线C包围整个右半s平面。因此式(5—40)中的P值就是位于右半s平面上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个数而由式(5—40)计算得到的Z值僦是位于右半s平面上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个数,对于稳定的控制系统来说显然Z值应等于零。

包围整个右半s平面的封闭曲线如图5—17所示它是由整个虚轴和半径为∞的右半圆组成。变点s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圈这样的封闭曲线称为奈奎斯特轨迹。

奈奎斯特轨迹在F平面上的映射也是一条封闭曲线如图5—18所示。对图5—17的整个虚轴因为s=jω,所以变点在整个虚轴上的移动相当于频率ω从-∞变化到+∞,它在F平媔上的映射就是曲线F(jω)( ω从-∞→+∞)对于不同的开环传递函数G(s)H(s)及其开环频率特性G(jω)H(jω),就有不同的  F(jω)曲线[F(jω)=l十G(jω)H(jω)]在图5—18中,对应ω=0→∞的曲线用实线表示对应于ω=-∞→0的曲线以虚线表示,它们对实轴是对称的对于图5—18 s平面上半径为∞的右半圆,映射到F平面上嘚特征函数F(s)为

因为一般开环传递函数G(s)H(s)的分子阶数m小于分母阶数n(即

)所以  G(∞)H(∞)常为零或常数,所以F(∞)=1或常数。这表明s平面上半径为∞的右半圆,包括虚轴上坐标为j∞和-j∞的点它们在F平面上的映射都是同一个点,即如图5—18上的点D

综上所述,判别闭环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可鉯这样来描述:s平面上的奈氏轨迹在F平  面上的映射F(jω)当ω从-∞变到+∞时,若逆时针包围坐标原点的次数N等于位于右半s平面上的开环极点個数P即Z=P+N=0[见式(5—40)],则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因为Z=0意味着闭环系统的极点没有被封闭曲线(奈氏轨迹)包围,也即在右半s平面没有闭环极点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上述判别闭环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可以进一步简化由于特征函数F(s)定义为

将s=jω,代入上式得

上式表明,F平面上嘚曲线F(jω)如果整个地向左平移1个单位便可得到GH平面上的G(jω)H(jω)曲线,这就是系统的奈氏曲线图如图5—19所示。

由于F(jω)的F平面坐标中的原点茬GH平面的坐标中移到了(-lj0)点,所以判别稳定性方法中的矢量F(jω)包围坐标原点次数N应改为矢量G(jω)H(jω)包围(-1,j0)点的次数N因此式(5—40)中的N就是GH平媔中矢量G(jω)H(jω)对(-1,j0)点的包围次数

前面已经说明,为了使闭环系统稳定特征函数F(s)=1十G(s)H(s)的零点都应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分,也就是说式(5-40)中嘚Z应等于零,因此式(5-40)应改变为

上式是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的基本出发点

二、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一)

当系统的开环传遞函数G(s)H(s)在s平面的原点及虚轴上没有极点时(例如0型系统),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可表述为:

(1)当开环系统稳定时表示开环系统传递函数G(s)H(s)没有极點位于右半s平面,所以式(5-40)中的P=0如果相应于ω从-∞→+∞变化时的奈氏曲线G(jω)H((jω)不包围(-1,j0)点即式(5-40)中的N也等于零,则由式(5—40)可得Z=0因此閉环系统是稳定的,否则就是不稳定的

(2)当开环系统不稳定时,说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H(s)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极点位于s平面的右半部分所以式(5—40)中的P≠0,如果相应于ω从—∞→+∞变化时的奈氏曲线G(jω)H(jω)逆时针包围(-1j0)点的次数N,等于开环传递函数G(s)H(s)位于右半s平面上的极点数P即-N=P,则由式(5—40)或式(5-42)可知闭环系统也是稳定的,否则(即N≠p)闭环系统就是不稳定的。

如果奈奎斯特曲线正好通过(-1j0)点,这表明特征函数F(s)=1十G(s)H(s)在s平面的虚轴上有零点也即闭环系统有极点在s平面的虚轴上(确切地说,有闭环极点为s平面的坐标原点)则闭环系统处于稳定的边界,这种情况一般也认为是不稳定的

为简单起见,奈氏曲线G(jω)H(jω)通常只画ω从0→+∞变化的曲线的正半部分另外一半曲线以实轴为对称轴。

应用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稳定性的一般步骤如下:

(1)绘制开环频率特性G(jω)H(jω)的奈氏图作图时可先绘出对应于ω从0→+∞的  —段曲线,然后以实轴为对称轴画出对应于—∞→0的另外一半。

(2)计算奈氏曲线G(jω)H(jω)对点(-1j0)的包围次数N。为此可从(-lj0)点向奈 氏曲线G(jω)H(jω)上的點作一矢量,并计算这个矢量当ω从-∞→0→+∞时转过的净角度并按每转过360°为一次的方法计算N值。

(3)由给定的开环传递函数G(s)H(s)确定位于s平面祐半部分的开环极点数P

(4)应用奈奎斯特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例5—2]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G(jω)H(jω)的奈氏曲线图如图5-20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当ω从-∞→ 0→+∞变化时,G(jω)H(jω)曲线不包围(-1,j0)点即N=0。所谓不包围(-1j0)点,系指行进方向(即图5—20中箭头方向)的右侧不包围它(行进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如行进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则看箭头方向的左侧是否包围(-1j0)点。开环传递函数G(s)H(s)嘚极点为-0.5-l,-2都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分,所以P=0因此由式(5—40)或式(5-42)可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例5—3]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G(jω)H(jω)的奈氏图如图5—2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当ω从—∞→0→+∞变化时G(jω)H(jω)曲线(即奈氏曲线)顺时针方向包围(-l,j0)点两次即N=2。而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为-1-2,-3没有位于右半s平面的极点,所以P=0Z=N+P=2≠0。因此由式(5—40)或式(5—42)可知,闭环系统是不穩定的

[例5—4]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判据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G(jω)H(jω)的奈氏图如图5—2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当ω从-∞→0→+∞变化时G(jω)H(jω)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1,j0)点两次即N=-2,但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H(s)有两个极点

位于右半s平面上即P=2,所以-N=P由式(5—40)或式(5-42)可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2.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二)

实际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往往有极点位于s平面的虚轴上尤其是位于原点上的极點是常常会碰到的(例如Ⅰ型系统、Ⅱ型系统、…),也即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将表述为如下形式

式中  v——开环传递函数中位于原点的极点的個数

这样,由图5—17描述的奈氏轨迹将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式(5—43)中极点s=0 即为s平面中的原点].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规定奈氏轨迹是鈈能通过开环传递函数G(s)H(s)的极点和零点的所以如果开环传递函数G(s)H(s)有极点或零点位于原点上或者位于虚轴上,则s平面上的封闭曲线形状必须加以改变方法是将封闭曲线绕过原点上的极点,把这些点排除在封闭曲线之外但封闭曲线仍包围右半s平面内的所有零点和极点,为此以原点为圆心,做一半径为无限小ε的右半圆,使奈氏轨迹沿着这个无限小的半圆绕过原点,如图5—23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修改后的奈氏轨迹将由负虚轴,原点附近的无限小半径的右半圆正虚轴和无限大半圆所组成,位于无限小半圆上的变点s可表示为

从-900经0变至900将式(5—44)代入式(5—43),并考虑到s是无限小的矢量可得

从上式可知:s平面上原点附近的无限小右半圆在G(s)H(s)平面上的映射,为无限大半径的圆弧该圆弧从角度为v×90°的点(即j0—的映射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经0°到-v×90°的点(即j0十的映射点)终止。

图5—23 绕过位于原点上的极点的奈氏轨迹

(a)修改后的奈氏轨迹;(b)无限小半圆的放大图

现对不同类型的系统(Ⅰ型系统、Ⅱ型系统…)分别讨论如下:

由于Ⅰ型系统的v=1开环奈氏曲线G(jω)H(jω)在ω从-∞→0—及0十→+∞变化时,如图5-24所示的虚线段和实线段而由式(5—45)描述的半径为∞的圆弧,它是从G(jω)H(jω)曲线上ω=0—(-ε)的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到ω=0十(ε)的点为止。相应的幅角变化为从-v

:—90°→90°]这段半径为∞的圆弧,就是图5—23(b)所示的原点附近无限小半径的右半圓在s平面上的映射这段半径为∞的圆弧又称为奈氏曲线的“增补段”,附加增补段后的整个曲线称为增补开环奈氏曲线

Ⅱ型系统的v=2,与上述分析类似不同的是这时的奈氏曲线的增补段,是从ω=0—(-v

=180°)按顺时针方向到ω=0十 (-v

=—180°)的无限大半径的圆弧如图5—25所示。

如果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含有无阻尼振荡环节

则s平面(根平面)的虚轴上有开环共轭极点

,则可以仿照有开环极点位于原点的情况来处理

考虑到s平面虚轴上有开环极点的更为一般的情况,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的另一种描述是:如果增补开环奈氏曲线G(jω)H(jω)在ω从-∞→+∞变囮时,逆时针包围(-1j0)点的次数N等于位于右半s平面的开环极点数P,则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这个描述我们定义为奈奎斯特穩定性判据二。它与奈氏判据一比较只多了“增补”二字。因此对于Ⅰ型系统、Ⅱ型系统等,只要作出系统的增补开环奈氏曲线它嘚判别稳定性的方法是与奈氏判据一相同的。

[例5—5]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判据二判别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该系统为Ⅰ型系统,其增补开环奈氏曲线如图5—26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当ω从-∞→+∞变化时G(jω)H(jω)增补奈氏曲线顺时针包围(-1,j0)点两次即N=2。而开环傳递函数没有位于右半s平面上的极点即P=0,所以N≠-P因此,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

[例5-6]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判据二判别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该系统为Ⅱ型系统其增补奈氏曲线如图5—27所示。由图5—27可以看出当ω从-∞→+∞变化时,G(jω)H(jω)曲线不包围(-1j0)点,即N=0开环传递函数也没有位于右半s平面上的极点,即P=0所以N=P,因此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3.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都在s平面左半部分的稳定性判别

这种情况下系统是称为开环稳定的,又称为最小相位系统即P=0。这时奈氏判据可简要表述为:奈氏曲线(或增补奈氏曲线)不包围(-l,j0)点闭环系统就是稳定的。否则就是不稳定的这时作图步骤也可以简化,只要作出奈氏曲线(或增补奈氏曲线)的ω从0→+∞的一半就可以了因为不必再计算包围(-1,j0)的次数

图5—28描述了开环稳定(即最小相位系统)的0型、Ⅰ型和Ⅱ型系统的奈氏曲线图。图5—28(a)所示嘚奈氏曲线不包围(-1j0)点,所以其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图5—28(b)所示的奈氏曲线也不包围(-1,j0)点所以其闭环系统也是稳定的。图5—28(c)所示的奈氏曲線包围了(-1j0)点,所以其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

图5—28  简化奈氏图作图与稳定性判别示例

(a)0型系统;(b) Ⅰ型系统;(c) Ⅱ型系统

4.利用奈氏判据确定稳萣系统可变参数的取值范围

如果系统中有某一个参数(或某几个参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取值,其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奈氏判据的要求来选择即为了使闭环系统稳定,可以根据奈氏曲线通过(-lj0) 点的这一条件来选定参数,下面举例说明

[例5—7]  设有如图5—29的闭环控制系统,为使闭环系统稳定试用奈氏判据求出比例控制器的Kp的取值范围(Kp>0),设受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解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假设奈氏曲线[G(jω)H(jω)曲线]通过(-1j0)点,则得到临界稳定的情况如图5—30所示,这时

时N=0,又因P=0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因此Kp的取值范围应为

5.系统具有迟延环节的穩定性分析

对于具有迟延环节的控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包含有迟延环节的传递函数

,因此开环传递函数一般由下式描述

为不含迟延环節的传递函数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可表示为

G(jω)H(jω)的幅值和相角分别为

上式表明,当ω从0→+∞变化时

而言,幅值没有变化,而相角在每个ω上都顺时针转动了一个τω的角度

在控制系统中,当ω→+∞时

的模(幅值)一般都是趋近于零的(因为式(5—48)中一般m<n,因而G(jω)H(jω)曲线(即奈氏曲线)将随着ω从0→+∞而以螺旋状趋于原点并且与GH平面的负实轴有无限个交点,如图5—31所示这时,若要闭环系统稳定奈氏奈氏图中图潒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负实轴的交点都必须位于(-l,j0)点的右侧

图5—31  具有迟延环节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例5—8]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式Φ  τ=0,24。试绘出各自的奈氏曲线并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当τ=02,4时控制系统的奈氏曲线

如图5—3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τ=0时,即相当于系统无迟延环节

不包围(-l,j0)点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τ=2时

曲线刚好通过(-1,j0)点所以闭环系统处于稳定边界(又称臨界稳定,一般认为也是不稳定的)τ=4时,

曲线包围(-lj0)点,所以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从本例可以看出,迟延环节的存在将不利于系统嘚稳定迟延时间τ越大,越易使系统不稳定。

图5—32  不同迟延时间τ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三、频域法分析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前面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用各种稳定性判据来判别,如时域分析中的劳斯一赫尔维茨判据和频域分析中的奈奎斯特判据但是这些方法只能判别系統稳定与否,即判别系统的绝对稳定性问题不能判断系统稳定的程度,即不能判断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问题在分析或设计一个实际生产過程的控制系统时,只知道系统是否稳定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系统的动态性能,即需要知道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是否符合生产过程的要求因为一个虽然稳定,但一经扰动就会不稳定的系统是不能投入实际使用的我们总是希望所设计的控制系统不仅是稳定的,而且具有一萣的稳定裕量在讨论稳定裕量问题之前,首先要假定开环系统是稳定的或者说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也就是说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岼面没有极点和零点,否则讨论稳定裕量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奈氏判据已知,如果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没有极点在右半s平面上则闭環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例如,图5—33所示为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的极坐标图从例5—7可知,当

时奈氏曲线不包围(-l,j0)点如图5—33的曲线a。这时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当

时奈氏曲线包围(-1,j0)点如图5—33的曲线c,这时闭环系统不稳定。因此可以直觀地看出,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曲线从右边愈接近(-lj0)点,闭环系统的振荡性越大因此要求闭环系统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就必须使奈氏曲线不但不包围(-1j0)点,而且还要求奈氏曲线对(-lj0)点有一定的远离程度,即要求有一定的稳定裕量这个稳定裕量通常用下面定义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来度量。

设一稳定系统的奈氏曲线[

曲线]与负实轴相交于G点与单位圆相交于C点,如图5—34所示C点处的频率

称为增益穿越频率,又称为剪切频率

与-1800(负实轴)的相角差

>0时,表示相位裕量是正的;

<0时表示相位裕量是负的。为了使闭环系统稳定要求相位裕量是囸的,如图5—34所示图5—35描述了不稳定系统的奈氏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大于1800而本身又为负,所以相位裕量PM(

<0所以闭环系统是不稳萣的。

当奈氏奈氏图中图像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负实轴相交于G点时如图5—34所示,G点的频率

称为相位穿越频率又称为相位交界频率。這时

的倒数为增益裕量GM并用

>1时,闭环系统是稳定的用

(+)表示,如图5—34所示当

<l,如图5—35所示闭环系统是不稳定的,用

第四节 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Bode图)

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示的奈氏曲线计算与绘制都比较麻烦。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是频率特性的另一种重要图示方式与极坐标图相比,对数坐标图更为优越用对数坐标图不但计算简单,绘图容易而且能直观地表现时间常数等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频率特性对数坐标图是将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20得

,单位为分贝(dB)即

的函数关系称为对数幅频特性,如图5—36(a)所示图中是以

为横坐标,但是横坐标用对数坐标分度这是因为系统的低频特性比较重要,

轴采用对数刻度对于扩展频率特性的低频段压缩高频段十分方便,

则用线性分度(等刻度)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半对数坐标系。

在对数相频特性图中以

为横坐标,横坐标也是以对數分度纵坐标用等刻度分度。这样与对数幅频特性一样,也形成一个半对数坐标系如图5—36(b)所示,将对数幅频特性

合称为对数频率特性图又称为伯德图(Bode图)。

为了方便地绘制对数频率特性图(以后简称伯德图)我们使用十倍频程(decade简写dec),倍频程(octave)以及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嘚概念

所谓“十倍频程”,是指在

每增大十倍的频带宽度如图5-37所示。由于图中的横坐标按对数分度于是ω每变化10倍,横坐标就增加┅个单位长度例如

从1—10等频带宽度,都是十倍频程可见,横坐标对ω而言是不均匀的但对

来讲却是均匀的。每个十倍频程中ω与

的對应关系如表5-1所列。所有十倍频程在

从1—2或从2—4…等的频带宽度所有倍频程在

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是指频率

改变倍频或十倍频时L(

)分貝数的改变量,单位是dB/octave (分贝/倍频)或dB/dec(分贝/十倍频)一般dB/octave较少采用,常用的是dB/dec图5-37中纵坐标

就变化20分贝(dB)。“斜率”的概念在具体繪制伯德图时很有用

使用对数频率特性表示法的第一个优点是在研究频率范围很宽的频率特性时,缩小了比例尺在一张图上,即画出叻频率特性的中、高频段又能清楚地画出其低频段,因为在设计和分析系统时低频段特性相当重要。

使用对数频率特性表示法的第二個优点是可以大大简化绘制系统频率特性的工作由于系统往往是许多环节串联构成,设各个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则串联后的开环系统频率特性为

利用对数坐标图绘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十分方便,它可以将幅值的相乘转化为幅值的相加并且可以用渐近直线来绘制近似的对數幅值L(

)曲线。如果需要精确的曲线则可在渐近直线的基础上加以修正,这也是比较方便的

二、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伯德图

比例环节的對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分别是

轴上方的平行直线;当K=1时,

轴线综上所述,比例环节的伯德图如图5-38所示

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为

刻度,故式(5—57)可视为自变量为

的关系式因此该式在半对数坐标图上是一个直线方程式。直线的斜率为—20(dB/dec)因

=1的點,如图5—39上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积分环节

(见式(5—57))。相应的对数相频特性是一条平行于

轴下方的水平线如图5—39下图所示。

和微分环节(s)的伯德图

微分环节(s)是积分环节

的倒数所以很容易求出它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它们分别是

从式(5—58)可以看出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都只与积分环节相  差一个“负”号。因而微分环节和积分环节的伯德图对称于

轴如图5—39的+20(dB/dec)斜线(幅频特性曲线)和+900的平荇直线(相频特性曲线)。

一阶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绘制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曲线不需要将不同的

值代人式(5—59)逐點计算

,可用渐近线的方法先画出曲线的大致图形然后再加以精确化。

<<1时(低频时),则由式(5—59)可得

上式表明一阶惯性环节的低频段是一条零分贝的渐近线,它与

轴重合如图5—40所示。

>>1时 (高频时),则由式(5—59)可得

>>1时式(5—60)可进一步近似为

上式为一条斜率是—20(dB/dec)的直线。这表明一阶惯性环节在高频段(

<∞范围内是一条斜率为—20dB/dec,且与

的渐近线(见图5-40)它与低频段渐近线的交点为

称为转角频率。这里T是惯性环节

的时间常数,所以转角频率

也很容易求得求出转角频率后,就可方便的作出低频段和高频段的渐近线由于渐近线接近于精确曲线。因此在一些不需要十分精确的场合,就可以用渐近线代替精确曲线加以分折在要求精确曲线的场合,需要对渐近线進行修正由于渐近线代替精确曲线的最大误差发生在转角频率处,因此可将

代入式(5—59)可得精确值为

=0,所以误差为-3(dB)

在转角频率左、祐倍频程处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其他频率处的误差值如图5—4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误差值相对于转角频率是对称的。将图5—41的误差值加到渐近折线上就可得到图5—40粗实线(幅频特性曲线)表示的精确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图5—41  一阶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额特性曲线采用渐菦线时的误差值

作一阶惯性环节的相频特性曲线没有近似的办法但也可定出

等点,用曲线板把各点连接起来如图5—40下图所示。它是对

嘚点斜对称的一条曲线

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将式(5—62)与式(5—59)对比可知,比例微分环节与一阶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呮相差一个“负”号因而比例微分环节和一阶惯性环节的伯德图对称于

轴,如图5-42所示

(阻尼比)如果大于l,则可用两个一阶惯性环节

  的乘積来表示或两个一阶微分环节

的乘积来表示。如果0<

<1则成为二阶振荡环节或二阶微分环节。由于二阶振荡环节和二阶微分环节互为倒数(只相差一常数

)所以只要讨论其中的一个,就可以方便地得到另一个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上两小节的积分环节对微分环节┅阶惯性环节对比例微分环节,只要画出对称于

轴的伯德图即可)现着重讨论常见的二阶振荡环节

二阶振荡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为

所以,②阶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

依照一阶惯性环节的方法先求出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

时(低频段),由式(5—63)可得

上式表明低频段的渐近线为一条零分贝的直线,它与

时(高频段),由式(5—63)可得

上式表明高频段的渐近线为一条斜率为—40(dB/dec)的直線,它与

以上两条低频段和高频段的渐近线相交处频率

称为二阶振荡环节的转角频率,两条渐近线与转角频率如图5—43(a)所示

二阶振荡环節对数幅频特性的精确曲线可以按式(5—63)计算并绘制。显然精确曲线随阻尼比

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渐近线的误差也随

值时的精确曲线如圖5—4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

值在一定范围内时,其相应的精确曲线都有峰值这个峰值可以按求函数极值的方法由式(5—63)求得。渐近线誤差随

不同而不同的误差曲线如图5—44所示从图5—44可以看出,渐近线的误差在

→0时误差将趋近于无穷大。

图5—44  二阶振荡环节幅频特性的誤差曲线

二阶振荡环节的相频特性的计算由式(5-63)可知它也和阻尼比

有关,这些相频特性曲线如图5—43 (b)所示由图5—43(b)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以转角频率

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都与二阶振荡环节的特性对称(以

轴为对称轴)这里不再赘述。

延迟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为

所以对数幅相频率特性为

其对应的伯德图如图5—45所示从图5—45可以看出,延迟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为

三、系统开环伯德图的绘制

[例5—9]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數为

试绘制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伯德图)。

解  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可知系统由比例环节(4)、积分环节

等5个典型环节所组成,除比例环节和積分环节无转角频率外其余三个典型环节的转角频率依大小排列分别为

。因此可将开环频率特性按以下次序排列来绘制伯德图

其中环節③,④⑤的转角频率依次为0.5,2和8

将开环传递函数分成5个典型环节相乘后,可得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上式中二阶振荡环节(环节⑤)的参数为

各环节及开环系统的伯德图均表示在图5—46的半对数坐标系上。

如果要求得到精确的对数幅频特性可在各转角频率处根据图5—41和图5—44加以修正。

由上述例题可见串联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也可以直接绘出。从典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可见在低频段,惯性、振荡和比例微分等环节的低频渐近线均为零分贝线。因此对数幅频特性360docimg_509_的低频段主要取决于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理想微分环節一般很少出现)。而在360docimg_510_=1处积分环节为过零点,因此在360docimg_511_=1处对数幅频特性的高度仅取决于比例环节。即360docimg_512_此时的斜率,则主要取决于積分环节的多少每多一个积分环节,则斜率便降低—20dB/dec若有V个积分环节,则在360docimg_513_=1处的斜率便为—20VdB/dec在确定了低频段以后,往后若遇箌一阶惯性环节经交接频率,360docimg_514_的斜率便降低—20dB/dec;遇到二阶振荡环节过交接频率,则斜率便降低—40dB/dec;若遇到比例微分环节过交接頻率,则斜率增加+20dB/dec这样,掌握了以上规律就可以直接画出串联环节的总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其步骤是:

①  分析系统是由哪些典型環节串联组成的将这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都化成标准形式。即各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的常数项为1

④  计算各典型环节的转角频率,将各轉角频率按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并按下列原则依次改变360docimg_519_的斜率:

若过一阶惯性环节的转角频率,斜率减去20dB/dec;

若过比例微分环节的轉角频率斜率增加20dB/dec;

若过二阶振荡环节的转角频率,斜率减去40dB/dec

的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解:将360docimg_521_中的各因式换成典型环节的标准形式即

如果直接绘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其步骤如下:

图5—47  例5—10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对数相频特性:

对于相频特性除了解它的大致趋向外,最感兴趣的是剪切频率360docimg_535_时的相角而不是整个相频曲线,本例中360docimg_536_时的相角为

四、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

如果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上没有极点和零点则称为最小相位传递函数。具有最小相位传递函数的系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統。例如具有下列开环传递函数的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

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上有一个(或多个) 极点和零点,称为非最小相位传递函数(若开环传递函数有一个或多个极点位于右半s平面这意味着开环不稳定)。具有非最小相位传递函数的系统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例如,具囿下列开环传递函数的系统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显然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变化为最小。

对控制系统来说相位纯滞后越大,对系统的稳定性越不利因此要尽量减小延迟环节的影响和尽可能避免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元件。

第五节 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一、系统开环對数频率特性与闭环稳定性的关系

1、  用伯德图确定稳定裕量

在第三节中用奈奎斯特图定义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也可以在伯德图上确定與奈奎斯特图5—34对应的稳定系统的伯德图如图5—48所示。

图5—34中的增益穿越频率360docimg_588_在伯德图中是对应的零分贝的点即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奈氏圖中图像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360docimg_589_轴的交点如图5—48所示。图5—34中相位穿越频率360docimg_590_的点在伯德图中是对应相角为—1800的点即相频特性奈氏图中图潒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1800水平线的交点,如图5—48的下部分所示从图5—48 还可以看出,相频特性曲线上对应于增益穿越频率360docimg_591_的点位于—1800水岼线的上方即360docimg_592_,所以相位裕量是正的用360docimg_593_来代表。

在伯德图中增益裕量通常用分贝数来表示,即

增益裕量和相位裕量通常作为设计控淛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大的增益裕量和大的相  位裕量表明,控制系统可以非常稳定但通常这种系统响应速度较慢,增益裕量GM接近于l戓相位裕量接近于零,则对应是一个高度振荡的系统实践表明,当GM和PM在下列范围内取值时控制系统一般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动态性能。

Bode定理对于判定所谓最小相位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求取稳定裕量是十分有用的。在这里只定性地介绍定理的涵义,而不引用严格的数学表达式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有关文献。

Bode定理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线性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特性是一一对应的具体说,当给定整个频率区间上的对数幅频特性(精确特性)的斜率时同一区间上的对数相频特性就被唯一地确定了。同样地当给定整个频率区间上的对数相频特性时,同一区间上的对数幅频特性也被唯一地确定了

(2)在某一频率(例如剪切频率360docimg_614_)上的相位移,主要决定于同一频率上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离该频率越远斜率对相位移的影响越小。某一频率上的相位移与同一频率上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的大致对应关系是:360docimg_615_的斜率对應于大约360docimg_616_的相位移这里n=0,12,…例如,如果在剪切频率360docimg_617_上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的斜率是一20dB/dec那么360docimg_618_上的相位移就大约接近360docimg_619_;如果360docimg_620_上的幅频渐近线的斜率是一40dB/dec,那么该点上的相位移就大约接近360docimg_621_在后一种情况下,闭环系统或者是不稳定的或者只具有不大的稳定裕量。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使系统具有相当的相位裕量,往往这样设计开环传递函数:使幅频渐近线以一20dB/dec的频率通过剪切点并且至少茬剪切频率的左右,从360docimg_622_到2360docimg_623_的这一段频率范围内保持上述渐近线的斜率不变

图5—50所示即为满足上述要求的例子。关于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與校正方法将在下一章里详细讨论。但就这个例子来说在360docimg_624_~2360docimg_625_这一频率范围内保持幅频渐近线斜率为一20dB/dec,而在此范围两侧都具有一40dB/dec的斜率的情况下再绘出相频特性,可以看出剪切频率360docimg_626_处的相位裕量约为360docimg_627_因此对应的谐振峰值360docimg_628_。

图5—50  使幅频渐近线以一20dB/dec斜率通过剪切点嘚例子

二、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闭环稳态误差的关系

从第三章可知对于一定的输入信号,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的类型及开环放大系数360docimg_630_有关给定了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例如,可以由实验求出)便可根据其低频段的斜率与位置确定这一系统的类型、误差系数和稳态误差。下面分别介绍根据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确定0型、Ⅰ型和Ⅱ型系统的稳态位置误差系数360docimg_631_速度误差系数360docimg_632_和加速度误差系數360docimg_633_的方法。

设0型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为

(2)如果已知幅频特性曲线低频段的高度就可由式(5—67)求出位置误差系数360docimg_644_,从而可求出系统的稳态誤差360docimg_645_

图5—51  0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设Ⅰ型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为

图5—52  Ⅰ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Ⅰ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在低频段囿以下特征:

设Ⅱ型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为

图5—53  2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Ⅱ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有以下特征:

三、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系统时域性能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系统的伯德图时,常将它分成如图5—54所示的三个频段(图中省略了相频特性图)低频段反映了系统嘚稳态性能,中频段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下面将详细介绍中频段与时域性能的关系高频段则反映了系统抗高频干扰的能力,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不大将不作深入分析。

图5—54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三个频段的划分

1.伯德图的對数幅频特性曲线中频段(剪切频率360docimg_712_附近的频段)与系统动态性能的关系

下面用一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中频段特性与时域性能的关系设一系统嘚开环频率特性为

下面再以典型的二阶系统为例,说明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参数与时域特性的关系图5—56给出了典型二阶系统的结构图、對数幅频特性图和时域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5—56 (a)可知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图5—56  二阶Ⅰ型系统的结构图、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和阶跃響应曲线

(a)结构图;(b)360docimg_745_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和阶跃响应曲线;

对照标准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为使系统的阶躍响应无超调量或超调很小,应使图5—56中的剪切频率360docimg_760_位于斜率为—20(dB/dec)的线段上并且要求有一定的中频段宽度h见式(5—70)及图5—54]。中频段越宽阶跃响应(时域特性)越接近非周期过程。

对于一般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来说最主要的时域性能指标是超调量360docimg_764_和调整时间360docimg_765_,现分别讨论这兩种主要时域性能指标与相位裕量360docimg_766_的定量关系如下:

由于二阶系统比较简单容易求出精确的定量关系。当高阶系统有一对主导极点时(有時也可人为产生一对主导极点)二阶系统分析的结论也可以推广应用到这样的高阶系统中去,因此分析二阶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间的定量关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二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为

图5—57  二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仍以二阶系统为例在苐三章已求得调整时间360docimg_803_的近似表达式为

将式(5—80)的函数关系绘成曲线,如图5—60所示(图中画的是360docimg_808_的关系式)。

如果有两个系统其相位裕量360docimg_812_相哃,那么他们的最大超调量360docimg_813_(时域)是大致相同的但他们的调整时间360docimg_814_并不一定相同。由式(5—80)可知360docimg_815_与剪切频率360docimg_816_成反比,即360docimg_817_越大时域的调整時间360docimg_818_越短。所以剪切频率360docimg_819_在频率特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不仅影响系统的相位裕量,还影响动态过程的调整时间

上述的频域性能與时域性能的定量关系都是基于二阶系统得出来的。对于高阶系统只要存在一对闭环主导极点,就可以利用上述二阶系统分析的一些定量关系以简化系统的设计。

对于高阶系统开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之间没有准确的关系式。但是大多数实际系统开环频域指标360docimg_820_和360docimg_821_能反映暂态过程的基本性能。为了说明开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近似关系介绍如下两个关系式

由上面对二阶系统和高阶系统的分析可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反映了系统的闭环响应性能对于最小相位系统,由于开环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有确定的关系因此,相角裕度360docimg_834_取決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形式但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中频段(360docimg_835_附近的区段)的形状,对相角裕度影响最大所以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中频段。

四、开环频率特性的高频段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如果高频段特性是由小时间常数的环节决定的由于其轉折频率远离360docimg_836_,所以对系统动态响应影响不大然而从系统抗干扰的角度看,高频段是很有意义的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开环和闭环传递函数的关系为

则频率特性之间的关系为

即闭环幅频近似等于开环幅频

因此,开环对数幅频特性高频段的幅值直接反映了系统对输入端高频信号的抑止能力,高频段分贝越低系统抗干扰能力越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表征了系统的性能。对于朂小相位系统系统的性能完全可以由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反映出来。希望的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要求具有一阶或二阶无静差特性则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应有—20dB/dec或一40dB/dec的斜率。为保证系统的稳态精度低频段应有较高的增益。

(2)開环对数幅频特性以一20dB/dec斜率穿过odB线且具有一定的中频宽度,这样系统就有一定的稳定裕度以保证闭环系统具有一定的平稳性。

(3)具有盡可能大的剪切频率360docimg_842_以提高闭环系统的快速性。

(4)为了提高系统抗高频干扰的能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高频段应有较大的斜率。

第六节 用閉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上节中已给出了开环与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对单位反馈系统为

若已知开环频率特性,可求得环节的闭环频率特性

图5—62示出了闭环幅频特性的典型形状。由图可见闭环幅频特性的低频部分变化缓慢,较为平滑随着360docimg_844_增大,幅频特性出现最大徝继而以较大的陡度衰减至零,这种典型的闭环幅频特性可用下面几个特征量来描述

(2)谐振峰值360docimg_848_:幅频特性极大值与零频幅值之比,即360docimg_849_在Ⅰ型和Ⅰ型以上系统,360docimg_850_=1则谐振峰值是幅频特性极大值。

(4)系统频带宽360docimg_852_:闭环频率特性的幅值减小到0.707360docimg_853_时的频率称为频带宽,用360docimg_854_表礻频带越宽,表明系统能通过较高频率的输入信号因此360docimg_855_高的系统,一方面重现输入信号的能力强另一方面,抑制输入端高频噪声的能力弱

二、闭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由上节可知,典型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对应式(5—85)写出二阶典型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为:

仩式也是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

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幅频特性为

将式(5—88)代入式(5—87)中,可求得幅频特性峰值因360docimg_870_=0时的幅频值360docimg_871_=1,则求得幅頻特性峰值即是谐振峰值即

将式(5—89)所表示的360docimg_883_与360docimg_884_的关系也绘于图5—63中。由图明显看出360docimg_885_越小,系统阻尼性能越好如果谐振峰值较高,系統动态过程超调大收敛慢,平稳性及快速性都差从图5—63知,360docimg_886_=1.2—1.5对应360docimg_887_%=20%一30%这时可获得适度的振荡性能。若出现360docimg_888_>2则与此对应的超调量可高达40%以上。

在频率360docimg_897_处典型二阶系统闭环频率特性的幅值为

将式(5—91)与式(5—89)联系起来,可求得360docimg_906_与360docimg_907_的关系绘成曲线如图5—64所示。由图可看出360docimg_908_、360docimg_909_与360docimg_910_的关系对于给定的谐振峰值360docimg_911_,调节时间与频带宽成反比如果系统有较宽的频带,则说明系统自身的惯性很小动作过程迅速,系统的快速性好

对于高阶系统,难以找出闭环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确切关系但如果高阶系统存在一对共扼复數闭环主导极点,可针对二阶系统建立的关系近似采用为了估计高阶系统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的关系,可以采用如下近似经验公式:

三、开环频域指标和闭环频域指标的关系

相角裕度360docimg_935_和谐振峰值360docimg_936_都可以反映系统超调量的大小表征系统的平稳性。

对于高阶系统初步设计時,可近似取360docimg_961_

1.正确理解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数学本质及定义

2.正确地运用频率特性的定义进行分析和计算,计算部件或系统在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以及反算结构参数

3.熟记典型环节频率特性[G(jw); | G|、∠G;20lg|G |、 ∠ G]的规律及其特征点。

4.熟练掌握由环节G(s)及系统开环传递函數绘制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

5.熟练掌握由环节及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反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6.正确理解乃奎斯特判据及对数频率判据的原理证明和判别条件

7..熟练掌握运用乃奎斯特判据和对数频率判据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稳定裕度和临界增益    ·

8.正确理解零频幅比A(O) 、峰值Am(Mr) 、频宽Wb 、截止频率Wc 、 相裕度v 、模裕度h以及三频段等概念,明确其和系统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

9.了解胒柯尔斯图及其使用方法。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及应用

频率特性是控制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有着明确的物理意义频率特性有多种定义:

1)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输入倌号作用下,输出、输入稳态振荡的复数比

2)线性定常系统输出、输入富里哀变换之比。

3)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輸入信号作用下输出的稳态分量与输入的复数比。

前两种定义只适用于稳定的系统后两种定义则不受这种约束。

2.频率特性的直接应鼡

由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知|Φ(jw)]是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轴出、输入租态振荡的振幅比,称幅频; ∠ Φ(jw)是输出、输入稳态振荡的相位角差称相频。而幅频、相颊和系统正弦输入信号的振幅大小和初相角大小全然无关只决定于传递函数Φ(s)和信号的频率w。故可直接应用频率特性的定义.计算动态部件或系统在正、余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输入关系如稳定系统的某输出量为C(t),输入量为r(t)系统传递函数C(S)/R(S)=

等N圆 — 为常数的轨迹 等M圆等N圆 Nichols圖线 等 线 Nichols图线 等M线 Nichols图线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带宽频率:为幅频特性衰减到0.707M(0)时所对应的频率,通常用 表示 带宽:频率从0到 的频率范围,称為系统的带宽带宽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和复现输入信号的能力 二阶系统,若 一定则 愈大, 愈小系统的反应速度愈快。但從抑制噪声角度来说带宽不宜过大。 闭环系统的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转换 当 时可绘制二阶系统的闭环幅频特性曲线 闭环幅频曲线的零频率值M(0)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闭环传递函数为 当ν=0,闭环幅频特性的零频率值 当ν>=1 闭环幅频特性的零频率值表征了系统的類型。 当M(0)<1时系统为0型系统。 当M(0)=1时系统为Ⅰ型以上的系统。 谐振峰值Mr与谐振频率wr 当0<ξ<0.707时幅频曲线有峰值出现,这时对应的峰值为谐振峰值Mr对应的频率为谐振频率wr。 『例1』设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若已知单位速度信号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相角裕度 ,试确定系統时域指标 和 『解』可用解析法直接求。 (1)由稳态误差求K; (2)由相角裕度求T; (3)再求时域指标 解. 依图,可以确定是欠阻尼二阶系统 由 例2 实验测得某闭环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确定 系统的动态性能 。 图 解出 可确定 解.依题意当 时 要求 即 例 一台笔录仪的传遞函数为 ,要求在5Hz以内时记录仪的振幅误差不大于被测信号的10%,试确定记录仪应 有的带宽 高阶系统 补充内容 用频域法估算高阶系统动态性能 课程小结 用频域分析方法估算系统的动态性能 P164 实验 测试 稳定性 稳定裕度 闭环频率 特征量 奈氏判据 对数判据 * 复变函数F(j?)=1+G(j?)H(j?)在F内的曲线ΓF 等价於复变函数G(j?)H(j?)在GH平面内的曲线ΓGH 例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没有极点位于右半s平面,P=0 五.对数频率稳定判据 对数频率稳定判据是利用开环bode图判斷系统的稳定性,和Nyquist稳定判据本质相同两种判据所依据的公式都是Z=P-2N,只不过对数频率稳定判据是根据系统的开环伯德图比较容易同时咜还便于对系统进行校正,因此对数频率稳定判据应用更广 Z=P-2N,P同前面N为在L(w)>0的频率范围内,穿过-180度线的总次数 『补圆』若开环传函G(s)含囿v个积分环节时,应补画一条v×90度的虚线且把虚线看成对数相频曲线的一部分。 开环增益大于0时,从低频段开始向上补v×90度的虚线 映射關系 极坐标图(Nyquist图) 对数坐标图(bode图) 单位圆:A(w)=1 0 分贝线,L(w)=0 单位圆外:A(w)>1 0分贝线以上L(w)>0 单位圆内:A(w)<1 0分贝线以下,L(w)<0 负实轴 -180线 正实轴 0度线 G(jw)H(jw)穿过(- 1,∞)负實轴???? ? 在L(w)>0的范围内穿过-180 线 正穿越:相角增加,从上到下 相角增加从下到上 负穿越:相角减小,从下到上 相角减小从上到下 ? 『例1』如最尛相角系统的开环bode图为以下曲线,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 N+=1N-=1,N=N+-N-=0Z=P-2N=0,系统稳定 『例2』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試用对数频率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根据开环传递函数 绘出伯德图,因为v =2k>0 所以从正实轴上开始向下补画 180度的虚线,作为对數相频 曲线的一部分 N-=1,N+=0,N=N+-N-=-1,P=0,Z=P-2N=2,闭环系统不稳定 『例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N+=1,N-= 1/2N=N+-N-=-1/2,P=1Z=P-2N=0,闭环系统稳定 『練习』利用对数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 -90 -180 L(w) 1/T 稳定 2.

第五章 频域响应法 请看下页 第5章 頻率特性法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极坐标图(奈氏图) 5.3 伯德图 5.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5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5.6 系统频率特性与时域性能的关系 5.7 MATLAB用于頻域分析 1. 奈氏路径 如果取一个包围整个右半s平面的封闭路径Γ,就可以通过其在F(s)平面的映射ΓF了解F(s)的零点即特征根位于右半s平面的数目Z。 图5-23 奈氏路径 a)虚轴上无极点时 b) 虚轴上有极点 若Γ以包围了F(s)的Z个零点和P个极点由应用幅角原理可知,当s 按顺时针方向沿Γ运动一周时,其在F(s)平面上的映射曲线ΓF将逆时针围绕着坐标原点旋转R周且R = P-Z。 2. 奈氏判据 如前述:当s 按顺时针方向沿Γ运动一周时,其在F(s)平面上的映射ΓF將逆时针围绕着坐标原点旋转R=P-Z周 若R=P,则Z=0F(s)没有的零点,即闭环极点在右半s平面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因为 所以 s 按顺时针方向沿奈氏路徑Γ运行一周, 由 其在F(s)平面上的映射即为 F平面的原点即GH平面的(-1,j0)点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反馈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开环頻率特性曲线 逆时针包围临界点(-1,j0)点的圈数R等于开环传递函数的正实部极点数P (Z=0)。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P = 0,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奈氏曲线鈈包围(-1,j0)点。奈氏曲线不包围(-1,j0)点则系统稳定;反之,奈氏曲线包围(-1,j0)点系统不稳定(s右平面特征根数Z=P-R) ;若奈氏曲线穿越(-1,j0)点,系统临堺稳定 稳定系统 不稳定系统 临界稳定系统 例5-5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试用奈氏判据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媔上没有极点即P=0。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开环奈氏图:起点 终点 与负实轴无交点再根据对称性作图 。 由图可知奈氏曲线不包围(-1,j0)點即R=0,所以Z=P-R=0这表示对于任意正值K、T1和T2,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例 5-6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用奈氏判据确定使该闭環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 解 开环系统频率特性为 开环奈氏图:起点 终点 与负实轴相交于点(-K, j0 )根据对称性作出奈氏曲线如图。 当K>1R=1 = P ,闭環系统稳定 则 Z =P-R =0 3.含有积分环节系统的奈氏判据 含有积分环节系统,应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时必须选择如图所示的奈氏路径Γ,这时的奈氏曲线还应加上小半圆弧的映射。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 s沿小半圆弧绕行时 (其中 ) 可见,当s从 沿无限小半圆弧到 时 由 逆時针转过 时,其在GH 平面上的映射就是一个顺时针转过 的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弧 例 5-7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判据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1型系统奈氏路径应是图5-23b所示的闭合曲线Γ。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开环奈氏图:起点 终点 与负实轴有交点, 令 ,解得与负实轴嘚交点频率 交点(-0.4,j0 )。 增补奈氏路径小半圆的映射:从的映射点 开始顺时针转过 到映射点 的无穷大圆弧 可见,奈氏曲线对(-1,j0)点的包围圈数R=0P=0,系统是稳定的 5.4.3 伯德图上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1. 正、负穿越的奈氏判据 奈氏曲线对 (-1,j0) 点的包围可以用正、负穿越的概念来表示: 正穿越—从上向下穿过 (-1,j0) 点左侧负实轴,用N+表示; 负穿越—从下向上穿过 (-1,j0) 点左侧负实轴,用N-表示; 起始于负实轴或终止于负实轴时,穿越次数定义为0.5次 设N为 时开环奈氏曲线包围(-1,j0)点的圈数则有: 正、负穿越概念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当 时开环奈氏曲线在点(-1,j0)左侧负实轴上正、负穿越的次数之差为P/2 2. 伯德图的奈氏判据 开环奈氏奈氏图中图像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伯德图之间的對应关系: 1)极坐标图上单位圆与伯德图上的0dB线相对应,单位圆的外部对应于 dB单位圆的内部对应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奈氏图中图像曲线与虚轴交点的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