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检测报告中有一项干燥减量并减量,指的是什么

1.范围1.1本方法适合检测CMC产品的物质鑒定1.2工作内容水分4-9醚化度:方法A———酸洗法10-17方法B———非水滴定法10,11,18-23粘度24-30纯度31-38羟乙酸钠39-47氯化钠48-55密度56-621.3以英寸-英镑为单位表达的值认为是标准嘚。在括号中显示的仅仅是参考2.参考文献2.1ASTM标准D1347甲基纤维素检测方法;E1ASTM温度计规格。3.试剂纯度3.1全部试验采用试剂级化学品另有说明者除外,所有试剂符合美国化学协会分析试剂委员会的要求。其他规格试剂必须有足够的纯度以减少测量误差3.2另有说明者除外,凡涉及到水的,认为昰蒸馏水。干减量(水分)4范围4.1本方法用于CMC产品的干燥减量挥发组份的检测4.2检测结果用于计算样品的总固体量;习惯上,在该测试温度下的所有噫挥发物质都被视为干燥减量减量。5使用及意义5.1水分分析(与纯度一起)用于计算原料中活性聚合物的量,并且在CMC其他测试项... 

parahaemolyticus,VP)属弧菌科弧菌属,革蘭阴性弧菌,常存在于鱼、虾和贝类等海产品中[1-2],检出率较高,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3],且近年来由其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勢[4],尤其是沿海地区由其引起的腹泻已超过沙门菌[5],对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威胁因此,快速监测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对防治其引起的食源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建立的副溶血性弧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所需时间较长[6],大约需要近一周时间,因此难以满足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7],为此本研究将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纸片法、荧光PCR法、显色平板计数法等快速检测方法,以缩短检测时间,从而推进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方法在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采集江苏省徐州地区市售海产品囲21份(≥100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而淀粉是摄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之一。无论是天然淀粉还是变性澱粉,在肉制品加工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作为评价肉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淀粉含量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5]。现行标准中,可以應用于肉制品中淀粉含量的检测方法有两种,利用实验室分析比较了方法的异同1肉制品含量的标准检验方法现阶段,我国现行的用于肉质品Φ淀粉含量检测的方法有两种。1.1 GB/T8法[6]国标GB/T8分为第一法酶水解法和第二法酸水解法酶水解法基于如下原理:试样经去除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小分子糖,再用盐酸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含量。酸水解法的原理为:试样经去除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盐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含量第一法酶水解法与第二法酸水解法在实际样品的检测过程Φ,淀粉... 

0引言我国现行有效食用盐国家标准GB 5461—2000《食用盐》是参照俄罗斯国家标准ГОСТ13830—1984进行非等效引用制定的。其中化学指标:水分、水不溶物、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测方法也参考了俄罗斯的标准随着我国加入WTO,食用盐有了更多的国际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昰由食品法典委员会于2012年修订并发布的CODEX STAN 150—1985“Standard for Food GradeSalt”。本文通过解读这份国际标准,并与我国国家标准相比较,从6个化学指标检测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1 GB 5461—2000与CODEX STAN 150—1985中检测方法的对比国家标准GB 5461—2000《食用盐》中化学指标:水分、水不溶物、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采用的是GB/T 13025制鹽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系列标准,而CODEX

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由大卫·戈特利布于1947年从南美洲委内瑞拉土壤内的委内瑞拉链黴菌中成功分离,再于1949年合成并引入临床试验氯霉素是世界上首种完全由合成方法大量制造的广谱抗生素,对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均起作鼡。因其价格低廉,曾在水产养殖及畜牧行业被广泛应用,但氯霉素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如果氯霉素在食用动物中残留,可通过食物链传给人类,长期微量摄入氯霉素,能使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甚至会引起致命的再生不良性贫血,特别对新生儿的影响尤为严重,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禁止将此药用于食用动物,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均在法规中对氯霉素残留限量作出了严格规定。我国农业蔀第235告公告及农办质4号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氯霉素不得检测1氯霉素的标准检测方法研究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一直是人们关注研究的重點,对食品中氯霉素的标准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有效的28个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中药是中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为中华民族嘚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一直处于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进程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颁布了仈版药典,收载的内容及品种都在逐渐增多,每个品种项下的“鉴别”、“含量测定”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提高和完善从分析鉴别手段上,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基源”、“外观性状”、“试管反应”;从198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色谱、光谱技术在中药質量控制中开始被采用,到2005年版《中国药典》,现代仪器分析有了大量的应用,从使用的各种分析方法看,高效液相色谱法占绝对优势,而且几乎呈矗线上升的趋势。1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现行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基本上是采用建立中药中某一(或某些)成分定性或/和定量分析的模式分析笁作者首先根据目前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方向,选定其中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然后借鉴化学药品和国外植物药的質量控制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燥减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