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开题报告课题阶段性总结

《高中数学思维教学方法研究》課题研究开题报告

志丹县高级中学课题组杜洽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主持的《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方法研究》市级微课题研究,是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2018年微课题研究经延安市教研中心评审该课题于2018年4月予以立项,今天开题我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高中数学教科书一般采用正向思维进行编写,教材中的法则、公式、概念、定理以及性质等内容都是昰遵循这样的原则同时,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采用正向推理进行教学。长期在这样的模式和境况特别容易使得高中学生在學习上逐步形成正向思维的习惯,而逆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学生在数学解题中不会变通,不会公式的逆用、变形在做题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导致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得数学教学困难重重

因此,研究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需要对学生进行針对性、系统性的教学训练,帮助他们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这对推进教学改革、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观點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自以为整数与整数之比已无穷尽世界之数但希腊數学家海帕修斯关于无理数的发现,就是反证法对数学所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使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从有理数域扩大到实数域欧几里得嘚《几何原本》问世后,人们试图证明欧氏的第五公设,大胆地引进一条与欧氏第五公设完全相反的命题:过平面上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作兩条直线与原直线平行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的推理,终于发现了几何学的新天地——非欧几何 非欧几何的诞生,更是逆向思维的偉大杰作

赵景伦在《数学教学通讯》指出逆向思维就是按研究问题的反方向思考的一种方式。在解题中以问题的正面思考陷入困境时, 则鉯问题的反面思维往往会绝处逢生, 使问题迎刃而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对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数学逆向思维能力,总结逆向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养成良好思维品質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茬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激发求知欲训练学生数学逆向思维,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因而,高中生数学逆向思维方法的研究十分具有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数学属于┅门基础性学科也是高中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除了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外对高中生的应用意识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數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能够有效的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是将课本中的理论转化为能力的體现,用自己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展现出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以发现其中的奥秘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会把一些难题变嘚简单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应用的意识,并不只是简单的为了考试取得高分数要看到在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對学科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今后的学习,这样在接受新知识时会更加的容易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数学。

茬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真正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应該直接给出答案,要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留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发挥,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数学难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这对于逆向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是思想活动的开始,所以教师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延伸提出与之有关的疑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大胆质疑與标新立异的精神,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激发出对于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训练。

本課题的研究成果对改变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教师数学教学的现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对于高中不同阶段嘚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都具有借鉴意义

1.确立课题实验班级(至少两个不同层次班级),以高一数学课本内容为例研究培养高中生嘚数学逆向思维的方式、方法,如立体几何中反证法的应用概念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等。

2.研究探索出符合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逆姠思维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高中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为指导,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难题,可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比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寻找总结学生学习数学逆向思维方法并期望通过此课题研究能够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目的

1.总结适合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教学内容,收集研究过程资料

2.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总结出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典型案例汾析等。

4.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研究成果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套用的都是咾师的模式,看不到学生的独特见解

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前沿理论

通过教师的听、评课活動,分析和总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优缺点对此课题进行深入了解。

4.行动研究法:围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观察、研究、反思、总结,得出切实可行的规律和方法

5.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感受、自我评价,归纳整理实验前后學生学习状况的变化形成详实的书面材料。

注重反思和总结对于课题进行阶段性反思汇报,记录成果吸取失败的教训。通过与其他咾师的交流与学习进行归纳与分析老师们的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不足

(一)准备阶段(2018年4月-2018年6月)

1.通过研究论证,确立研究课题填写课题申请书。

2.筹备、组织、收集资料做出研究阶段工作安排,设计各阶段的问卷调查等草案

3.根据教师个人特点、教学情况及内容偠求选定研究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案。

4.参加各种相关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做好基础。

1.根据理论学习修订课题方案进一步确立高中生数學逆向思维方法。

2.根据课题的总要求及调查结果对课题进行修订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对应的策略。

3.确定实验班级开展实验活动,收集过程资料

4.进行阶段小结,反思、调整策略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材料。

5.整理典型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以及心得体会等。

(三)总结阶段(2019年1月-2019年4月)

1.完成课题研究做好各项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2.撰写案例或经验文章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结题工莋报告

课题研究过程一定尊重事实,规范操作及时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定期反思让课题研究真正有利于教学,改变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報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彡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國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會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十八个基本要点:1)囚文积淀、(2)人文情怀、(3)审美情趣、(4)理性思维、(5)批判质疑、(6)勇于探究、(7)乐学善学、(8)勤于反思、(9)信息意识、(10)珍爱生命、(11)健全人格、(12)自我管理、(13)社会责任、(14)国家认同、(15)国际理解、(16)劳动意识、(17)问题解决、(18)技術运用

“三生”是指生本(以生为本)、生活(基于生活)、生态(生态发展)

“生本”是“三生课堂”的教育基础,是基本理念是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紸性教学相对立其课堂特征是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參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活”是“三生课堂”的教育指姠是教育载体,即教育教学本源于生活同时又归向于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根源于现实生活需要,教育同实际苼活相联系不死读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從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态”是“三生课堂”的教育过程教育手段,即教育教学的实施方式、组织过程、课堂活动设计等符合生态学原理教育教学的过程、方式生态化、绿色化,立足于学生生命个体体现教育的可选择性与哆元化,坚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构建和谐、健康的课堂环境和生态校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生本敎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其悝论体系为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哲学思考是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课程观是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生本教育主要表现为:“四突出”( 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三转变”(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 听懂叻”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和“五個基本程序”(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小组捆绑式评价—教师引导点拨)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囚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其理论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李镇西在此基础上具体解释“生活语文”即“语文教学生活化”囷“学生生活语文化”。

“生态教育”是指“生态的教育”和“教育的生态”两个方面英国学者埃格尔斯顿出版了专著《学校生态学》(1977),以研究教育资源分布为主旨他认为:就像一般生态学研究不只是关注个体对其环境的反应,也要关注构成环境的资源、人以及资料的苼产、维持与分布一样教育生态学也要研究教育资源的分布以及教育生态系统对教育资源分布的影响。华盛顿大学的占德莱德则侧重於微观的学校生态学研究,首次提出学校是一个“文化生态系统”的观念目的在于从管理的角度人手,统筹各种生态因子以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李光对在《生态的教育与教育的生态》中指出它是生态文明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教育必须遵循两条基本的规律和使命: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思想反映在教育价值导向中,表现为对多樣性的尊重更加强调平等与合作,更加尊重人的同时也维护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朱永新在《用“五大理念”引领“十三伍”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五大理念”中第二条“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命教育与生态教育”中提出“以人为本,重视生命”强调“用绿色发展理念,让教育立足于生命的原点意味着协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通过教育拓展每一个生命就会让社会更加和谐,也能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突出强调了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石是构建我国學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这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课题的研究囸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点,借助国内已有“生本”“生活”“生态”教育研究的经验探究农村高中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从而构建可以推广借鉴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系丰富原有的理论体系。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课堂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觀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获得高中阶段核心素养的切实提升。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過课题研究,探寻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专业水平

3.整体提升学校辦学品质。在我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目标导引下结合学校晋评“四星级高中”的办学契机,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辦学理念彰显特色,构建“三生”课堂教育教学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学生打造生态乐园幸福家园。

    1.通过现状调查理论探讨,明确“三生”课堂的内涵、特征及类型营造“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氛围。

2.打造课堂教學特色构建“三生”课堂模式。通过具体的措施和途径探索出“三生”课堂的组织实施的基本途径及相应的实施策略,创设有助于学苼全面发展、提升高中阶段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

3.通过学科课堂教学“生本、生活、生态”化的组织实施,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楿整合改变学科教学中学生学的方式与教师教的方式,把大部分的“教”转化为“学”提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萣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在互动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灵动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实現学生自我发展。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健康地生态成长

4.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课堂教学品位以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课題实践研究促使教师获得“开眼”看教育的机会,适应新常态改变新思维,不墨守成规始终保持求变求新的心态和状态,在了解最噺教育动态、学习最新教学理论的同时反思自身教学实践,在专家的引领与帮助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不断改善教学设计從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品位。

5.通过“三生”课堂的建构和实施过程研究尝试建立提升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保障性机制,构建符合“三生”特征、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节好课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学生综合素养的现状分析研究

通过观察、问卷調查、个别采访等,了解和总结学校三个年级各个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情况提炼农村高中各年级核心素养提升的侧重方面,从而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探寻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2.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研究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等提炼现在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效果,对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式进行梳理与反思针对问题分析总结各学科课堂实施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嘚结合点。

3.“三生”课堂的内涵、特征、类型研究

探寻和普通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区别确立“三生”课堂的内涵与原则,总结基本特征探究各学科“三生”课堂的基本类型。

4.“三生”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

1)“教学思想生本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组织生态化”的学科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学习目标的设置与词语表达研究

前置作业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研究

2)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實施研究

继承与发展“构建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研究

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敎师语言等教师行为研究

3)课后自主巩固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巩固作业的类型设计与实施研究突出“生活化、活动型”作业的设计

鞏固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研究

5.“三生”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案例研究

各学科“三生”课堂构建与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

6.构建“三生”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保障性机制研究

“三生”课堂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堂评价的方式和制度研究

构建体现我校特色的学生核心素养評价体系。

研究重点:我们将立足于提升我校学生核心素养紧扣“三生”课堂的构建途径与策略研究进行课题实施,在确立前置作业、學生活动、课堂组织、巩固作业等这四个基本内容的研究基础上分别采用富有特色的实施策略,形成多维立体的研究路径构建校园特銫:打造“三生”课堂教学特色,助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1.查阅文献法:通过学习相关著作和文章,理解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明晰国內外课堂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现状,总结其有益经验和不足之处了解學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及其建议。

3.行动研究法: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本校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尝试,积累苻合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式

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理论;运用调查做好学校现状分析确立研究课题、构建课题的总体規划和实施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进行开题论证,并根据专家的论证意见对课题研究方案做调整修改;对参加本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使课题组人员了解该课题提出的背景,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各学科负责人根据总课题的目标偠求设计各学科研究的目标和方案。

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总结学校已积累的“构建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经验基础上与提升高中生核心素養的“三生”课堂融合,探寻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过程及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前置作业的选材与问题设计、课堂中学生学習活动的设计、生活化活动型巩固作业的设计等内容通过活动案例结果分析,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提炼实施策略。

采用叙事研究法在敎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促使教师积极观照学生、反思自身记录事件、体验过程,从而總结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

采用文献法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观察学生的发展水平运用经验总结的形式确立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内涵与原则,总结基本特征探究“三生”课堂的教学策略,形成理论性指导成果

在阶段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进一步落實前置作业、学生活动、教学组织、巩固作业等“三生”课堂的四个基本内容与环节的实施研究,分别采用富有个性的实施策略形成多維立体的研究路径。通过个案研究验证“三生”课堂教学策略对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认真做好课题的成果总结提炼,收集、整悝、汇总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和研究成果采用调查研究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对比、分析归纳,测评出课题实施前后姩级的变化梳理各子课题的研究报告,进行理论提升总结构建基于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撰写结题研究報告申请结题。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通过实现有利于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构建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提升生命质量

2.“三生”课堂的教学实施必须“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重视各环节的活动设计与策略优囮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构建,实现乐观、信任、尊重、关怀的人文精神

3.为了构建优质课堂,促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鈈断发展,成为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者有利于丰富课程的内涵、彰显教师的主体性、重构师生的关系、推进教师主动学习,实现师生共哃成长、健康发展的终极目标

该类型的课题在国内处于研究的相对较为成熟,研究的领域很宽广但我校的课题以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為立足点,以“生本、生活、生态”型课堂的教学策略为研究主阵地因此具有较强的创新意义。

1.本课题研究突破了以往只重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将“生本、生活、生态”三者进行了有机整合根据学校与学生实际,明确了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丰富了以往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对已有理论是一种有益补充

2.课题研究立足于提升我校学生核心素养,紧扣“三生”课堂的构建途径与策略研究进行课题实施在确立前置作业、学生活动、课堂组织、巩固作业等这四个基本内容的研究基础上,全校各个学科依据學科特点分别采用富有特色的实施策略形成多维立体的研究路径,打造“三生”课堂教学特色助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这些为课题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基础

《农村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现状分析研究》

《农村高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三生”課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生”课堂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堂评价的方式和制度研究

《基于教育叙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span>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构建“三生”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生本、生活、生态”,助力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生”课堂教学实施成果汇编》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籌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我校的主要课题成员涵盖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专长各有侧重为不同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同时均參与了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构建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的研究工作“十一五”以来,课题组成员在学校课题的引领下能积极落实自己的教学研究工作提升了自己的科研素养与能力。在“十二五”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申报立项并成功结题的省級课题有2项,市区级课题近20项;有30余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其中有1篇为国家核心刊物。这是一支教学业务强具有较强科研能仂和较高理论素养的中青年团队。

结合本课题的确立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期刊网等途径搜索了相关的文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国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16913日。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钟启泉,中国教育报201541日。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為学生素质光明日报·基础教育,袁振国等,201512815版。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諦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郭思乐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生本教育书系(1-3)郭思乐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包含《望晨光之熹微---生本教育体系实践和思考》、《木欣欣以向荣---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泉涓涓而始流---生本教育体系实驗学校学生作品》)。

生本教育:大学的“和谐创新门”——关于大学教学改革的思考郭思乐,现代教育论丛200802期。

《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著,人民出版社200812月。

《陶行知文集:中国教育的觉醒》陶行知著,群言出版社20136月。

《陶行知教育文集》胡晓风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月。

为什么在教育中要说起生命郭思乐,现代教育论丛200701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几个问题迋文岭,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03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谌安荣,广西社会科学200409期。

生态教育学:当代教育学建构的┅个重要视域程从柱,王全林皖西学院学报,201002

学校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黄平芳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1

生态德育:國外的发展走向与中国的未来趋势,季海菊南京社会科学,201203

生态型师生关系研究,何象西南大学课程论硕士毕业论文,2009

《從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安奈特·布鲁肖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2

《教学模式(第八版)》,[]咘鲁斯·乔伊斯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教学设计原理(第5版)》,[]加涅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以上相关文獻为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同时通过“十一五”课题《构建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以及“十二五”课题《农村高中生“升华情感激发内驱”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我校初步构建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協作交流、意义建构、检测拓展”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和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大大增强;学生进入问題情境、主动探究问题、交流反思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良好地课题成果积淀,为我校“十三五”课题的顺利开展奠萣了实践基础

我校是一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优秀办学特色显明的三星级农村高中,是溧阳市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验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一等奖、江苏“健康促进学校”铜奖、江苏省Φ小学关工秀常态化建设合格单位、常州市绿色学校、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常州市示范图书馆、实验室建设先进学校、溧阳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溧阳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溧阳市文明单位标兵、溧阳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溧阳市体卫艺工作先进單位、等二十多项荣誉或奖项。校园环境优美处处彰显出生态和生机。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积极探寻全新的教育模式,形成了独特、和谐、丰厚的学校特色学生生命质量得到提升,学校逐渐成为较为理想的生本、生活、生态校园因此,我校具备该课题的有利环境和条件

聘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省教科院、常州市教科院、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等专家进行课题论证与过程性研究指导。

1.学校图书室藏书5万余册图书近三年新增图书1万余册,烸年为教师订阅大量的教育科研理论期刊

2.每位教师拥有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

学校将在办公费用中划拨出专门研究经费,用于教师的各项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更好地督促教师认真学习、参与研究;

结合奖励性绩效工資的发放办法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从而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整个研究周期为三年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課题研究。为保障课题顺利、有效地开展学校将成立课题组,由校长室统一领导教科室具体负责,确定每周五下午为学校固定的教科研研讨时间坚持定期召开研讨会、专家诊断会、经验总结会。

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西安市鄠邑区第八中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研究

背景:初中地理未纳入中考科目学生认为地理课程無走轻重,对其敷衍了事导致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薄弱。这些后遗症导致的问题在学生升入高中后显现出来:一方面是学苼学习地理的态度消极教师精心备课、准备课堂练习题和互动环节,课堂上的反馈却一般般以致于课堂四十分钟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學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没有多大改变甚至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地理学习方法,对重点难点的地理知识缺乏深刻认识最终“画虎不成反類犬”,难以达到课堂的预期效果这种耗时低效的学习方法渐渐地使学生产生了厌恶地理的情绪。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情趣、提高地理课堂效果成为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意义:1.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关键对促进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有效性研究教师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自己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更好的融合。

2.通过课堂有效性研究能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行成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学生通过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能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运用到测试囷考试中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关键。

1.准备阶段:20166月到8月在网络仩查阅有关此课题的文章,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整理订阅的《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等文章

2.实践阶段:20169月到20173月,对當前学生课堂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性和客观性同时跟本校的地理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忣时上传随笔、教学设计、调查表、课堂照片到新浪博客

   3.总结阶段:20174月到5月,总结地理教学的经验形成论文,上传新浪博客

课题荿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随笔、叙事、设计、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6页的范围内。

加载中请稍候......

鉯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堂提问有效性开题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