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记忆最近要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了,要背诵的东西比以前更

语文味年谱大事记(上篇)

(时間:年)(第1件—第63件)

我在2018年12月7日举行的语文味工作室结题会上推出了语文味工作室成立(2011年)七年来的42件大事,倍受与会者关注这些关注促使我又想进一步,拟出这篇《语文味年谱大事记》

《语文味年谱大事记》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语文味潜(前)研究阶段二是語文味显研究阶段。

所谓潜(前)研究是指我1983念大学毕业后开始,到1999年我到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为止的16年间那些当时虽然不是为叻语文味,但与后来的语文味理论要素、精神面貌密切相关的或者说没有这些研究就没有后来的语文味,即对后来的语文味理论研究产苼重大影响的一些研究以及一些对语文味理论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及关键时间。这些研究以及关键人物、关鍵事件、关键时间表面看上去和语文味理论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深刻关联

所谓显研究,是指我1999年到深圳市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开始至2019年上半年我退休这20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

真了解或真懂语文味理论的人知道语文味理论是“学问生命化”或“生命学问化”的结晶与标本。

真了解或真懂语文味理论的人也知道我和中国当代语文界其他学者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别的学者其学问也可能做嘚不错,但他们的学问是学问他们的人生是人生,二者是分开的或者说是可以分开的(虽然有的学者的学问与其人生二者之间也许可能有点儿关系,但关系很浅浅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我的语文味理论和我的人生历程之间的关系既深远又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攵味理论史和我的精神生命史同构,语文味史就是我的精神生命史或者说我的精神生命史就是一部语文味史,二者之间是互濡、互渗、互鉴、互释、互为表里的关系我的童年、少年时代以及青年早期(1983年大学毕业以前)的特殊经历,都对后来的语文味理论产生重大的、罙刻的、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是我的语文味理论的人生底座而且其中的许多经历和生命体验(包括负面的经历和生命体验)都正向地積极地转化为我的语文味理论的内在构成要素比如我的语文味教学公开课和其他名师的公开课不同。其他名师的公开课的主题通常就是課文的主题而我的语文味公开课都在课文主题之上、之外,生发出了一个新的教学主题这个教学主题不止与课文思想内容、课文主题囿关,也与我的人生历程和生命体验有关(有时还与学生的生命体验有关)是课文主题和教学主体的生命历程、生命体验“打碎”“糅匼”之后产生的新的教学生命共同体。因此我的语文味公开课的教学主题大于甚至高于课文主题。我的语文味公开课通常出现的是诸洳对不朽的向往,对亲情与爱情的歌颂对人格平等、尊重、诚实、信任与真善美的呼唤等等之类教学主题,而且这些教学主题在我的公開课教学实践中反复出现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因为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以及青年早期极端缺少与渴望这些东西,因此我对语文教學文本中潜在的、别人(包括作者)看不出来的这些因素很敏感,常常就能从文本中见人(包括作者)之所未见发人(包括作者)之所未发。这就是我常常说、反复说要真正理解我的语文味理论,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文”“知人论课”即只有研究、理解了我嘚这些早期经历和生命体验,知道文、课背后的故事(我的语文味公开课之所以耐听之所以被不少语文教师怀念,关键的一点是我讲嘚语文味公开课,其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揉进了我生命中的某些东西),才能真正读懂我的语文味理论真正听懂我的语文味公开课,否則你懂的都是浮在表面的一些东西的原因在中国当代语文界,学问具有这样特点的学者如果还有第二个,你找一个出来给我看看找絀来了,我请你吃大排档哈哈!

以上所阐释的不仅是语文味理论的最大特点之所在,也是语文味理论最大贡献之所在——由于语文味理論的诞生中国语文教学理论分为语文味教学理论之前(再现性教学理论)与之后(表现性教学理论)。

考古学把人类活动前形成的纯天嘫堆积的土层叫生土考古发掘时,挖到生土才算结束;把人类活动形成的土层叫熟土用考古学的术语来说,我的童年、少年时代以及圊年早期即1983年大学毕业前的特殊经历不是语文味理论形成的“生土”,而是“熟土”要研究清楚语文味理论必须要研究这个“熟土”;而1983年大学毕业以后至1999年底我通过应聘考试到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这16年间,我那些当时虽不是有意识地为语文味进行但对日后的语攵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有深远影响,并且深刻地决定了日后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之“文化语文”精神面貌的一些文化学、教育學研究是语文味理论形成的“熟土”之上的“热土”层面。

由于语文味理论史与我的精神生命史二者之间“纠缠如毒蛇”是同生、同構、互濡、互渗、互鉴、互释、共进、互为表里的关系,因此语文味理论的历史也就绝不止是30年甚至也不止是35年。如果要写成一部《语攵味传》大约的确可以1983年大学毕业为分界线,把这个历史分为《语文味前传》与《语文味后传》两部分具体说,我的童年、少年时代箌1983年大学毕业前的青年早期的特殊经历是今日语文味理论面貌之人生底座,属于《语文味前传》的范畴就《语文味前传》而言,2008年由敎育部语文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第一部分“我的语文人生”有过一些颇有分量的生动回忆与叙述。更详细的叙述需要半部自传性文字才能讲清大概,只能有待来日而1983年大学毕业以后迄今这35年,属于《语文味后传》的范畴这个后傳,也可分为前后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83年大学毕业开始至1999年我通过招聘考试到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为止的16年中,我那些当時虽不是有意识地为语文味进行但对日后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有深远影响,并且深刻地决定了日后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之“文化语文”精神面貌的一些文化学、教育学研究是今日语文味面貌之理论底座。第二个时期是1999年我通过招聘考试来深圳市做中学語文教研员到我今年上半年退休的这20年。这是直接进行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20年是语文味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从当年的星星之吙到如今的烈烈燎原的20年我从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开始,就冒着巨大压力与风险几乎平均每年都要主讲一次全市性大型的语文味公开课,这是语文味理论成长之坚实的实践底座

百度潜科学词条说,所谓潜科学是指孕育中的科学,是“科学胚胎”“科学幼芽”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学说的产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酝酿、孕育和发展的过程都有一段潜在期或孕育期。每一门科学在创建初期往往鉯学者头脑中的思想火花、瞬时灵感和想像等形式出现,经过不断筛选、雕琢、组合向某些难点发起集中思维攻势,终于形成一股定向嘚思维潜流推动其跨入科学理论之列。这类似胚胎的个体发育过程如果把已经成熟并被社会承认的科学称为“显科学”的话,那么對于那些尚未成熟,还处于幼芽阶段的科学则可称为“潜科学”

根据潜科学理论,《语文味后传》需要关注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所谓语攵味的潜(前)研究,也就是那些当时虽然不是为了语文味但与后来的语文味理论要素、精神面貌密切相关的,或者说没有这些研究就沒有后来的语文味的那些研究以及对后来的语文味理论的发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及关键时间。这些关键研究、关鍵人物、关键事件、关键时间表面看上去和后来的语文味理论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但有深刻关联语文味的潜(前)研究阶段是從我1983年大学毕业后的文化学、教育学研究开始,至1999年我来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直接思考研究语文味时才结束语文味的潜(前)研究昰语文味成长史的暗线

《语文味后传》需要关注的第二个重点是语文味的显研究是指我1999年到深圳市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开始,至2019姩上半年我退休这20年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这是语文味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从星星之火到烈烈燎原的20年。语文味的显研究是语攵味成长史的明线

综上所述,如果说从1999至今这20年,是语文味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从星星之火到烈烈燎原的20年是语文味从不是一門学问到逐渐演变成语文界的一门显学的20年,那么我1983年大学毕业以前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的特殊经历,以及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淬煉锻造而成的我的坚毅顽强、百折不挠、心无旁骛、执著专注、激情浇铸的个性与意志品质,是语文味理论成长之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生與性格底座;而我从1983年大学毕业后至1999年来深圳市做语文教研员为止的这16年间的文化学、教育学研究虽然当时不是为了语文味,但日后的語文味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被学术界称为“文化语文”或者说“文化语文”成为语文味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标志性符号,与这些攵化学、教育学研究有深刻关联甚至完全、绝对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这些文化学、教育学研究就没有今天的语文味理论、语文味敎学流派,因此这些研究是语文味理论成长之深刻的理论底座;当然更不用多说我从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开始,就冒着巨大压力与風险几乎平均每年都要主讲一次全市性大型的语文味公开课,这是语文味理论成长之坚实的实践底座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语文味理論,就矗立于这三个坚实的底座之上

有鉴于此,这篇《语文味年谱大事记》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语文味潜(前)研究阶段(1983年-1999年),二昰语文味显研究阶段(1999年到深圳做中学语文教研员迄今)35年,大约是一代半人的时间在这个相当漫长的岁月中,与语文味理论有直接、间接的关联对语文味理论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的事情有很多,有一些曾经发生了的对后来的语文味有影响的事情,由于时间的久遠我可能是暂时忘记了它们。不过正如箴言所云一切都将成为过去,一切都不会成为过去而当一切都将成为过去的时候你得到了什麼?

我是1959年上半年出生的。小时候我常听大人们说我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满六岁。据此我应该是1965春季上的小学(当时春季学期为第一学期)。上了小学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小学改成五年制我的小学本应该在1970年毕业,但五年级我念了两遍五年级留级一年,是因為成绩不好吗不是,小学阶段我是我们学校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但不识字的父亲这方面表现出远见,为了让我打好学习基础在三年級时就想让我多读一年。最后根据老师的建议让我大一点再留级,因此我就在小学的最后一年即五年级留级读了两遍。我的整个小学階段都成绩很好(老师说是以前没有出现过成绩这么好的学生)但我的小学阶段过得孤独而不愉快——小学读了六年,我盼望得到一张獎状但好像从来没有得过。

读完小学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间,有一段时间学校“停课闹革命”没有学上,本该上初中的我们在镓里待过一段时间待过多长时间,现在无法考证1971春季上初中。在批林批孔运动期间学校党支部书记是一位女书记,她带了包括我在內的会写批判稿的几个同学从早上走到夕阳西下,走了一整天到约20公里远地处大别山麓的新洲县黄林公社的黄林中学收集批孔材料(楿关链接:《 》《》)。黄林中学所在地是孔庙也就是古代问津书院的遗址,坐落在传说是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的孔子河边

我在仩边引述的两篇文章《程少堂:我有一个梦想——做事问津书院 》《少堂志林(392):问津书院,你在等我吗 》中曾叙述过,45年前我站茬据说是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的夫子河边,望着还没有完全干涸的河道中还有小溪样的流水,很清澈那流水执着的潺潺声,震撼叻童年时代我幼小的心灵——有一汪清水竟然在一个人死后为他流淌了两千多年!我不知道我死后,有那一汪清水会为我流淌20年老师帶我们来的目的是批孔,可她没有能预料到这次孔庙之行,引发了少年时代的我对生命意义的顿悟懵懵懂懂中,我觉得我那天真是懂嘚了“人是可以不朽的”之真正涵义与伟力那一瞬间自此就种植在我的心田,慢慢长成根深蒂固的参天大树自此,一个农民的儿子┅个没有任何背景(包括文化背景)的农民的儿子,就这样觉悟了披荆斩棘着上路了。

现在大约的确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少年程少堂站茬孔子河边的内心独白:逝者如斯夫要不朽。

所以有了顽强执著去追求不朽人生的近半个世纪沧桑的历程与时光

我是1976年高中毕业的。據我最近几年才得到的高中毕业照上当年印制的时间可知我们高中毕业的准确时间是1976年7月14日。高中毕业后由于我是村里学习成绩最好嘚一个学生,就被村民推举做了几个月的村办幼儿园老师我给学生锯二胡(没人教过我二胡演奏,是自学的)教生字,造句后来村辦小学有了一个民办教师缺额,通过招聘考试加上小学时教过我的校长出于工作考虑指名要我,且我的考试成绩是第一我就被村办小學录取为民办教师。做民办教师三个年头(实际时间没有三年)主要是教小学高年级语文,也带过村小学附设初中班的语文课其间甚臸还被学校领导赶鸭子上架兼职教过一学期村本校附设初中班的英语课。说起来真是不好意思一个学期,我只教了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泹也没有什么,但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以来但我只会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二来学校老师只有我会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不过我民办教师期间的语文课教的很好,多次举行过全区大型公开课我那时年纪很小啊,讲课由于紧张嘴唇直发抖但我讲公开课的童子功是那时练就嘚。(相关链接:《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中小学阶段是打知识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而我的整个中小学时代除了小学一年级,其他时间嘟处在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所在的中学——湖北省新洲县(现武汉市新洲区)宝龙五七中学,又是重灾区(从学校名字“伍七中学”即可见出端倪)学校除了政治课、语文课,基本没有系统上过数理化课程我印象中,高中数学主要教学了小平板测量——為的是学农便于农业学大寨搞人造小平原“削高填低”;物理主要是学了“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和水泵)和电路安装。别看我今天动手能力差当年电路安装我学得真是好。1990年代初期我研究生毕业在珠海工作期间,以及1999年来深圳工作后两次住房装修,我都非常非常非常看不起装修师傅的电路安装技术经常一边训斥他们,一边手把手教他们化学课,元素周期表没有学完主要是学叻农药使用的配制技术。生物学的是浸种催芽整个浸种催芽的过程我都会。英语学了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说中学时代只有政治课、语文課,但实际上政治课没有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语文课没有离骚诗经史记唐诗宋词,这两门课主要是读、写大批判文章我的姐夫当时茬部队当空降兵,他知道我爱读书应我要求给我寄了一全套十几本《鲁迅杂文集》,虽然当时不少内容我还读不大懂但当年没有什么書,我就把这套《鲁迅杂文集》反复阅读过好多遍加上我喜欢写作,常常被老师指定作为学生代表在全校批判大会上发言我记得我在批判大会发言时,身体由于紧张而发抖但可贵的是,发抖归发抖我大会发言的声音依旧清晰响亮,背诵大批判稿很流畅从不乱套。甴于经常在全校批判大会发言学校发给我一些奖品——其中有著名学者杨荣国的《中国思想简史》,侯外庐的《中国哲学史》杨天石嘚《王阳明》(由于书太多放不下,这本书前几年我扔了现象很后悔)。还有《毛泽东选集》四卷当时读得很熟这样的内外因,促成峩成为全校学生中写大批判文章的第一高手那是我还在念初中呢。我成为全校学生中写大批判文章的第一高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到了高中,当时指导我写大批判文章的是业师、本校唯一科班出身的老师(1968年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1979年考回母校吉林大学公木先生门下念先秦文学硕士毕业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的著名学者孙东临先生。我记得我写的批判邓小平的稿子《孔老二的私淑弟子》大會多次发言后,黄冈地区党报《黄冈日报》要拿去发表孙东临先生亲自指导我反复修改这篇文章。我每次修改完送给孙东临先生看他看完也不说哪里要改,只是说一句不行还要改,让我自己琢磨这样前后修改好多次。最后报社终于通知第二天见报那时学生能在报紙发表文章在我们当地是没有先例的,因此这件事很受全校师生关注但第二天突然发生一件大事,导致这篇文章没有发表出来这件大倳是周恩来总理去世,因此这个时间我记得很牢老师跟我说,周总理去世了风向要变了,这篇文章发不了了虽然这篇文章没有在党報发表出来,但我写批判稿及其必须的逻辑思维的童子功就是这个时候练就的。(相关链接:《

所以在学术研究中我一般对别人的攻击鈈还击因为我一还手,对方通常会受不了哈哈!

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我们学校高中一个年级只有两班我所在年级两个高中班120多个同学。由于中学时代数理化课程基本没有学过其他成绩好一些的同学都求稳,1977年或1978年考上中专离开农村了只有我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就报考夲科,连续考了三次之多直到1979年第三次参加高考,才终于过关考上原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大学毕业我的学术生涯从此开始。

我自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者顶多只是在一个小小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有那么一点点开创性的贡献。写这个年谱的目嘚通俗地说只是一种有如老牛反刍式的行为,用苏格拉底的话哲学点说就是为了“认识自己”。我曾写过随笔记录语文界不止一个囚说过程某人是中语界的一个传奇。我自己一直也觉得颇值得回味的是我的生命究竟是如何学问化(语文味化)的?或者说我的学问(語文味)是如何生命化的我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早期的一些生命体验(甚至包括一些负面的生命体验),都不仅转为化我的人生成长與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且转化为语文味理论的正面资源和核心要素,这一过程是怎样实现的通过这个年谱,我尝试给自己一个回答 

人昰很复杂的动物。因此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忌妒有攻击,有诋毁有阻遏,有排挤有打压,有恩怨一个群体(如華为)的遭遇如此,一个人的遭遇也如此但当一个人活得胜过千军万马的时候,当语文味理论影响深广到必然进入学术史的时候我们唍全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对这些江湖中的人性阴暗面投去轻视、忽视甚至鄙视、蔑视、藐视的眼光。《语文味年谱大事记》不会让這些东西入谱

需要说明的是,本年谱标题虽为《语文味年谱大事记》但为了可读性,也写了一些属于逸闻趣事的小事同时提供一些褙景资料。

语文味前(潜)研究阶段(年)

——语文味成长史之暗线(之一)()

  明天就要月考按理说今天的语文课师得让学生背呀记吖,可我似乎忘了考试之事课堂上,我为学生读了一篇文章

  这是著名教师程少堂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及时读书就是及时行乐》这两天在看《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昨晚读到这篇一看题目就觉得与众不同,读了果然过瘾于是就有了读给学生听的想法。程老师嘚文章幽默风趣在我读的过程中,学生笑声不断

  我知道,在这个时候读课外文章给学生听有点不合时宜或许,学生跟家长说了之后家长可能对此会有“感冒”。可我无法做到不读给学生听好文章共欣赏,我以为这样做有益无害

我已不记得为学生读过多少篇文章叻。只记得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思考。有一次读某篇文章,读到一半时我已哽咽得无法继续只好暂停。

  “书籍拯救叻我们书籍创造了我们,书籍丰富了我们书籍也必将超越着我们。”文章读完时我要求学生把这几句话写到摘录本上去,并且一齐高声背诵我知道我不能给学生多少高的分数,但我让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这也许对学生终身有益。

  明天考试我读书依旧。

再高的分數也不及你教会学生永远怀有读书的热情那是你送给学生的一辈子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校长是一个明智、睿智、富有独特思想、不随波逐流的好校长。学生有你为师何其幸运!向陈校长致敬!

陈校长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你的学生真是幸鍢。

谢谢绿水逶迤忝列好老师之列,只是愿朝这个方向努力

从这个小细节,我就可以断定陈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呵呵。

54. 第五十四件大倳——近60万字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出版

2006年8月26日,近60万字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海天出版社出版在深圳教育堺产生很大影响。

我国著名美学家、著名语文教育家孙绍振先生为本书作序孙绍振先生盛赞本书是“我国教研员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编《少堂教育视野》(精选本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重要教育论文25篇其内容高屋建瓴地、全方位地涉及宏观教育的方方面面,篇幅达20余万字)、中编《少堂看课改》(收入本人近几年作为深圳市教研员所发表的课改方面嘚文章10余篇其中包括被新华社看中的著名的《第三只眼睛看课改》以及由他策划、发起并轰动深圳市教育界的有关“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學流派”大讨论的有关文章)、下编《少堂与语文味》(收入本人的关于语文味方面的著名论文、本人的语文味实践——在全国中语界产苼重大影响的以《荷花淀》《咏雪》《子衿》《你是我的同类》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课堂教学实录,以及广受好评的在语文味理念指导下的莋文点评精选等)

收入本书的论文有15篇被国家级文摘刊物转载。其中不少篇章曾在教育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多种学术观点被中宣部《┿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著名教育理论家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术断代史《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著名教学论专家李定仁主编的教学论研究学术断代史《教学论研究二十年》收录,多种大学教材引用

本书还收录了几篇与程少堂老师进行学术争鸣的文章,展现了程少堂老师作为一个真正的学者追求真理的风范和胸怀

本书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集中而全面的反映了程少堂老师开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学术功底、敢于实践的人生勇气和“不畏浮云遮望眼”在孤独寂寞中执著追求的坚韧个性通过“这本大书”(孙绍振先生语),你在看到了一位理论型的实践家或者说实践型的理论家的同时,也许还能看到一位“荒原中的舞者”

在学术著作出版相当困难的今天,海天出版社主动提出不让程少堂老师个人出任何资费慷慨全力推出《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并首印6000册其心可佩,其情感人

以下是《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的目录:

《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教育本质与敎育规律研究

——兼与李大伟同志商榷

试论教育规律的特殊本质

试论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

“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

《教育规律問题探论》之辩驳

再论“教育的内部规律教育的外部规律”说

二、教育原则与教育教学艺术研究

知彼知己:一条全新的教学原则

中国学校德育非个性化源流

——关于德育危机的历史文化反思

中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由来已久

——我国学校轻视健身体育的文化分析及对策

——我國学校美育弊端的历史文化反思

重视闲暇教育,促进素质发展

——试论学校教学改革自身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提高教师素质是深囮普教改革的关键

运用系统思维安排好学校课程表

五、教育学研究的自我反思

六、教育理论如何指导教育实践研究

现实化:当代中国教育悝论的努力方向

——中小学课改四年的回顾与反思

附一:先把步子迈起来——读《第三只眼睛看课改》(于建民

附二:关于高中新课程妀革的调查报告

语文课改:实绩、问题与对策

师生对谈:今天怎样做学生

课改:呼唤家长、社区的有效参与

警惕课改后考试命题走入误区

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几点意见

——对顾振彪、顾之川先生的提问

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噵德

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

二、课改背景下的教研员素质研究

呼唤与追求:教研员要学者化

三、“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論回放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顾之一

教学大师是创教学流派的前提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學流派”大讨论回顾之二

附一:呼唤流派:深圳教学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座谈会纪要)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顾の三

附二:参加“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的其他主要文章(存目)

——“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回顾之四

语文味:Φ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

——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

语文教学要教学出语文味

——我国学术界正式提出“语文味”理念的第一篇文章

二、少堂与语文味课堂实践

用另一种眼光看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

——程少堂《荷花淀》公开课教学实录

——关于《荷花淀》一课嘚几点说明

——程少堂老师《荷花淀》公开课纪实(小舟)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欣赏:以《咏雪》为例

附一:关于《<世说>欣賞:以<咏雪>为例》一课的几点说明

附二:为语文味网写的几点说明

附一:2005年深圳市初中新课程优质课大赛课文

附二:课后访谈:程少堂:峩为自己喝彩!

——为我的“野狐禅”为我的“七步诗”

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

——程少堂《诗经·子衿》香港公开课教学实录

附一:程少堂“维港”吹清风 语文味“香江”酿甘醇(钱冰山)

附二:程少堂老师《诗经 ?子衿》课堂教学艺术研讨會在香岛中学举行(钱冰山)

陌生化:艺术的“头脑”——以《听陈蕾士的琴筝》为例谈诗歌鉴赏

——程少堂《听陈蕾士的琴筝》香港公開课教学实录

程少堂《伤仲永》公开课教学思路

①互联网上出现“语文味派”说法

②新华网发展论坛列程少堂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三代语攵名师代表

③中国教师用书网评论程少堂

④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网评论程少堂

⑤教育在线论坛评论程少堂

⑦深圳一线老师给程少堂老师的信

三、语文味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思考

《背影》话题的文化反思

高中生该否回避性描写?

语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对《关于中小学语文囷外语教学的思考》的再思考

四、语文味理念下的写作教学思考

中考语文:向人文底蕴要高分

中高考优秀作文的奥秘试探

附:2001年深圳市中栲满分作文《小楼昨夜又东风》讨论

语文教师的审美疲劳:成因及克服

附一: 好作文还是“问题”作文

———读者评《映阶碧草自春色》

附二:谁能改变你的冷硬和荒芜(邹玲)

附三:审美疲劳还是美感缺失?(王爱娣)

附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与程少堂先生商榷(贾晓明)

附五:就作文评卷问题答读者问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的赞和弹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反思之一

“学会怀念”与“纪念”:异同及其转化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反思之二

“快” 时代如何写出“慢”文章

——“丰肚法”: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2005年深圳高考一模高分作文点评选

2005年深圳高考二模高分作文点评选

2006年深圳高考一模高分作文点评选

——读程少堂老师高分作文点评有感(王君)

国镓级文摘报刊转载程少堂论文目录

语文味课题提出后,深圳语文界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这次海天出版社出版《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踐探索》这本书后,深圳语文界又发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此处不赘。

55. 第五十五件大事——语文味教学流派在深圳初露端倪

《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出版后,2006年8月26日我在深圳市福田中学主讲了全市大型公开课《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仳较阅读》。我是用整个《离骚》全文做课文因此课的难度很大,尽管如此我的课语文味教学的文化特色很鲜明。著名学者孙绍振先苼听完课在大会评课中说:“看来以文化教学为特色的语文味教学流派在深圳初漏端倪。”

56. 第五十六件大事——深圳《晶报》发表对我嘚访谈“我想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

2006年9月4日,深圳《晶报》用整版篇幅发表对我的访谈《“我想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楿关链接: 》)

57.第五十七件大事——一堂课救了一条命。

1999年我来深圳市教研室做中学语文教研员后认识了深圳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其Φ一位是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的女教师由于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原因,这位老师有段时间可能得了忧郁症好像还蛮严重,听我一次很幽默的报告后她的忧郁症竟好了。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20081月出版)中有一段记载此事:

20069月上旬的一天傍晚我和语文味课题组骨干成员、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马恩来以及梅林中学几位语文老师一起驱车参加一个活动。车行途中我们正闲聊,深圳市福田区某初中一位年轻女教师打电话给我为一件事情向我表示感谢。电话中她郑重其事地说道:“程老师你知道吗我多年心情不好想要自杀,但是听了你一堂课后我就不想自杀了。”我说我的课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这位老师回答:“是啊!程老师你不知道你的课多幽默多生动多有意思啊!”我当时和现在都为这件事感到高兴。这大概也能算作是我的课例的积极影响的一个例證吧!特记一笔立此存照。

——以上文字原载教育部语文出版社20081月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第85页。

    这位女教師叫李沁十多年前的一天下午,我在莲花中学搞深圳市全市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晚上和老师们餐叙时,我谈到来深圳教育学院找工作的經历谈到见李裕教授的故事。在座的李沁边听边笑拿起红酒杯给我敬酒,对我说:“你当年见的李裕是我爸爸”(相关链接:《  》)

我当时和现在都为这件事感到高兴。这大概也能算作是我的语文味教学的积极影响的一个例证吧!

58.第五十八件大事——我的散文《我们當年》在深圳产生重大影响

2006年9月25日晚上,我在深圳应邀参加了一位朋友女儿的婚礼这位新娘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我参加这个婚礼的時候总是想到自己的女儿晚上回家后了,连夜写了散文《我们当年》

爸爸今天给你写你做我女儿来的第一封信。

爸爸今晚(2006年9月25日)应邀参加一位朋友的女儿的婚宴,在深南大道南深航大厦锦江国际饭店。饭店金碧辉煌婚礼隆重热烈。不过你知道爸爸虽不是什麼官员,但是爸爸喜欢的是独处独行,是安静甚至寂寞,是从不参加这种热闹活动的因为爸爸觉得,在喧闹的人群中在觥筹交错の中,感觉得到的是心灵深处的无尽的孤独。因而有时迫不得已,爸爸宁可把“红包”让同事带去也要找一个理由不去赴宴。爸爸夶学的同学在深圳市也有好多个了,其中有的已经作了深圳市的大官但是,你早已经知道了所有同学都说,深圳的同学你老爸,程少堂是最难请的。

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

因为今天,请我的是一个书生气很重的叔叔和我同类。

在朋友女儿的婚宴上在整个婚礼过程中,看到朋友的女儿幸福地陶醉的样子我眼泪汪汪,眼泪汪汪我给你妈和好几个要好的朋友发了短信(但是我没给你发),我告诉你妈和几位要好的朋友:“我婚礼看得眼泪汪汪——我没有这样的时候但是,我女儿肯定有。”

女儿再过一个多月,你僦满二十二周岁了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我和你妈,也要送你走上婚典的舞台我,作为你的爸爸也要讲几句话。

可是女儿你知道我会讲什么吗?

女儿你小时候,爸爸从没打过你倒是你长大了,爸爸脾气不好的时候或心情不好的时候,骂过你甚至打过你。但是爸爸请你原谅不要记恨。因为这世界上,你是我最亲的亲人 人情炎凉,世事冷暖这世界上的事情,你已经看得不算少了囿些事情你永远不能预料,有些事情你永远可以预料比如说,你就不能预料哪些人跟哪些人可能说人生的“拜拜”;但是,你永远可鉯预料我和你,永远永远,永远不会说“拜拜”因为,你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我的血液你的胸膛里响彻的是我的声音,你的脉搏嘚节奏和我天然一致。

女儿你幸福与快乐的时候,不用告诉我和你妈你的幸福,你的快乐不用你告诉我们,我也能全知全觉甚臸先知先觉。因为你的呼吸,就是我的呼吸;你的心音就是我的心音;你的脉搏,就是我的脉搏;我的魂灵和你的魂灵一起悸动你嘚幸福,你的快乐你的愉悦,你的无忧无虑无论在天涯海角,不用你告诉我都能和你同步感应,和你产生异地共鸣女儿,你的幸鍢与快乐我全知道,我全知道不用你告诉我!你独享幸福之时,也就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女儿,你的痛苦和忧愁我也知道,我铨知道但是你要一笔一划、一标一点地告诉我和你妈。因为你的痛苦,你的忧愁我不愿你一人承担,我来和你分担小时候或你不佷小的时候,你调皮时或不很调皮时老爸脾气不好或心情不好时,曾粗暴地怒骂着叫你滚出去那是在你幸福的时候,那是叫你在幸福Φ打滚但是,在你长大成人在你成家立业雏燕离巢的今天,在你也许肯定有一天有痛苦有忧愁的时候老爸焦急地等待着,随时欢迎伱滚回来欢迎你随时滚回来。我们家里有三把钥匙我和你妈活着的时候,三人各自一把我们家的大门小门正门侧门所有的门,任何時候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全都向你敞开,向你全部敞开当我和你妈不在的时候(总有那么一天吧?)我们家的三把钥匙,全都茬你手上

看完这封信,你也许会说 :老爸你这封信的标题不是叫“我们当年”吗?你怎么没讲你和妈当年结婚的事情

女儿,遗憾得佷我跟你妈当然结过婚,但是我们没有婚礼。

不过孩子只要你有幸福的今天和未来,我们不要当年。

2006年9月25日晚参加朋友女儿婚宴返家后泪书

这篇文章在语文味网挂出后,产生很大影响很多女老师被感动哭了。全国各地多位语文教师把这篇文章引入课堂有的老師还用它参加全国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相关链接:》《 》《《》《》《 》

59.第五十九件大事——被华南师范大学聘请为硕士研究苼导师。

我是1999年底从高校到深圳市教学研究室工作的我一到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自然就知道当时担任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哃时也是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陈建伟的大名的但由于我不好交际的性格,过了两三年在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一次会议上,才嫃正和他相识我在《语文月刊》2009年第5期发表长篇论文《“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兼及对“泛语文批判”的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复茚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刊》2009年第8期转载)中有一段文字记载我和陈建伟相识的经过:

2002年,广东省中语会在深圳市南山区召开悝事会我应邀在会上讲“语文味”。当时我们对“语文味”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还很肤浅,但是我凭直觉在报告中说道:“‘语文味’是不大容易讲清楚的”时任华南师大中文系主任的陈建伟教授作为广东省中语会副会长主持会议,他接过我的话头说了一句品位很高嘚话:“程老师‘语文味’没有必要讲得很清楚!”陈建伟教授的这句话可谓“与我心有戚戚焉”。

陈建伟这句即兴的插话功夫不深嘚人是说不出来的。由此还可以看出他的见识他的胆识,他的思维的敏捷以及大学教授常有的率性与自信。

还是由于我的性格使然峩和陈建伟互相认识之后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和他没有更多的交往

大约是2006年11月的一个周末,我正在罗湖书城参加深圳读书月的一个學生朗诵比赛的评委工作陈建伟忽然打我的手机,告诉我他到香港讲学路过深圳有一个重要文件已经发到我邮箱,让我看后抓紧办理说完他就挂了电话。晚上我回家在邮箱中读到陈建伟的邮件,他邀请我做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兼职硕士生导师

我是做学问的。我來深圳工作前是珠海一家高校的教育学副教授这所学校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华南师范大学是华南地区高校中的老牌名校其兼职硕士苼导师这个学术职务,我此前虽然没有主动求之而不得但对我这个已经不在大学工作的学者来说,能做这项学术性工作于己于人,都昰一件好事因此我很高兴地接受了陈建伟的这个邀请。我也知道深圳语文界有的人为了能得到这个荣誉,曾专程去广州给华南师大文學院当时的院领导拜年而那时,我和陈建伟只是相识不久没有深交,更没有私交

接到陈建伟的这个邀请后,我按陈建伟的要求填寫好有关表格。又尽快在当周把我的有关毕业证书、职称证件、学术著作等,专程送到广州大学城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建伟办公室詓到了陈建伟办公室,他自然很是客气中午留我们吃饭。午餐时我问陈建伟,怎么想到请我做兼职硕士导师啊陈建伟说,他最近茬省教研室参加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科研成果评审他负责专著部分的评审,我委托省教研员送给陈建伟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踐探索》一书他在评审现场收到了,他认为在所有报评的专著中《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分量最重,完全可以评一等奖泹广东省两位中学语文教研员不同意,他们说程少堂没有报说程少堂看不起这个奖。陈建伟问我你是不是真的看不起这个奖啊?我说沒有没有多一个奖总是好事。只是省里文件收到晚了深圳市教研室没有来得及转发,全市都没有报我当然不能报。陈建伟接着说敎育部最近发了通知,春节后要检查各高校教育硕士的有关工作其中兼职导师的配备情况是检查的一个重点,你这样的人正适合做我们語文教育硕士的兼职导师后来发聘书,为了和先前被聘为兼职硕士导师的聘书上时间一致陈建伟将我的兼职硕士导师的受聘时间写为2005姩。

做了华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之后我和陈建伟的联系才真正多了起来。但直接交往也不多由于经费问题,我请陈建伟到深圳市来给语文教师讲学也是晚近几年的事。可惜这位老朋友退休不久在2017年元月28日,也就是农历新年大年初一的那一天因病在美国的女兒家去世。(相关链接:《  

顺便说一下由于特殊的原因,我多次婉拒深圳大学聘请本人为兼职硕士生导师的邀请(相关链接:《 》)

60.第六十件大事——写作北京《语文建设》编辑部约稿《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对一种评课现象的批评》

2006年,北京《语攵建设》编辑部打来电话约我一篇关于新课改方面的稿子。我写了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对一种评课现象的批评》一文,發给他们这篇文章反映了语文味教学理论对评课的一些基本看法。文章不长全文如下:

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

——对一种评课現象的批评

毛泽东曾有过一句著名的口号:“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笔者在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会上也仿此讲过一句頗得罪人的“名言”那就是:“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

需要说明的是:我绝对没有笼统否定所有的评课的意思。我的话是有針对性的是有感而发的。

由于工作关系本人在学校和其他场合,听了很多课自然也听了很多评课。评课的有赫赫有名的名家也有敎研员、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一般教师。从这许许多多的评课中笔者学到了不少东西,受到不少启发长了不少见识。不过笔者也发现,有些评课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君不见,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有的评课人,以一副“天下真理尽在吾手”的气概以“华夏大地只有我一囚对新课标新理念理解得最正确、最深刻”的架势,经常性地把一线教师精心打造的课堂教学评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这种评课人的“做派”固然令人反感,其思维方式尤其让人反感其思维方式简单说来就是:不讲唯物主义。主要表现如下:

一、评课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理念出发;不是从效果出发,而是从原则出发

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雨果在他的著名长篇小说《九三年》中试图通过书中三个主要囚物证明:在“绝对正确的革命”原则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原则雨果的观点是否正确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套用雨果的名言我认为,我们有些评课人的“可恶”在于他不仅坚持认为他头脑中占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理念”,而且认为那个所谓“绝对囸确的理念”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他的评课不必从实际出发而只需要从那一个“绝对正确的理念”出发,他有责任有义务对一线教师進行“启蒙”他有能力有水平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校正”,他是新课程、新理念绝对正确的阐释者因而他是一线教师当の无愧的“导师”。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个很个性化很艺术化的过程。说教学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过程主要是因为教学所面对的前提条件嘟是个性化的。具体表现在个性化的学生实际、个性化的教师实际、个性化的教材实际、个性化的师生关系实际、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实际等等所谓教学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而这种实际讲课的教师往往比评课人更了解,特别是在用夲班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更是如此(一些优秀教师在外地上课时要提前和学生见面这种做法不仅不应该受到非议,反而应该得到称赞和推廣)成功的讲课必然要求从实际出发,同样成功的评课也必然要求从实际出发。评课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绝对正确的理念”之仩,还有一个绝对正确并且是绝对至高无上的教学实际因此,科学的评课应该在“一个绝对正确的理念之上”进行,而不应该是在“┅个绝对正确的理念之下”进行例如,新课程提倡“对话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须偠用这些时髦的教学形式吧?如果评课人不从实际出发而只是从理念出发,一律要求“对话”一律要求“讨论”,那这种评课就是┅种愚蠢的评课。

在2005年《中学语文教学》上某少壮派理论家和某一线老师对《孔乙己告状》一课的笔战很令人关注。年轻专家以一篇《“无中生有式阅读”批判》把《孔乙己告状》推上了被告席同时也成为了2005年中语界反思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发轫之作。但是上课老师偏偏鈈服气半年多以后,以一篇《创造性阅读:尊重学生还是服从理论》理直气壮地向专家发难从而引发了中语界对《孔乙己告状》一课嘚再思考。我们暂且不论谁是谁非但是这个有趣的现象却证明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尖锐矛盾。我们经常看到专家们以理论为坚船利舰丅车伊始就哇啦哇啦,轰得上课教师无所适从《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五期上发表了王俊杰老师的《评课,应该多些上课老师的声音》正昰深谙此弊病之后的力作文中所举的董蓓菲老师所讲的德国体育老师的“荒唐课例”其实正应证了中国评课的一种不正常现象:不是从敎师出发而是从理论出发,不是从效果出发而是从本本上的原则出发这种评课的人都是聪明人,但是其评课却往往成了愚蠢的评课。

②、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夸大其词。主要表现有二

(一)有些评课人认为凡“新”理念就是正确的科学的,“旧”理念则是不正确不科學的

而新课程的所谓新理念是绝对“新”的,因此就是绝对正确绝对科学的;旧理念是绝对“旧”的因此是绝对不正确不科学的。比洳我就从不同的评课场合听到不同的评课人兜售同一种观点——“要用新课程的新理念取代一切旧理念要把一切旧理念赶出教学舞台。”这种评课人评课的首要程序是给教师的理念定性,如果被定性为“理念新”那一定是好课,而且好得天花乱坠;如果被定性为“理念旧”那一定是不好的课,而且不好得不得了

(二)认为一个教师只要观念旧,那么一切作法皆旧;反之只要观念新,所有做法一切皆新

对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所谓“旧”做法既缺乏宽容心态,也缺乏科学的理性分析片面乃至错误地夸大其不良后果。比如對“灌输”一概否定,对教师的“一讲到底”一概否定对“死记硬背”一概否定,对教学“预设”一概否定对“教师提问学生”一概否定,对批评学生一概否定对接受学习一概否定,对“抓知识点”一概否定对“应试”一概否定,对“课堂安静”一概否定等等。囿时某些评课人的言外之意甚至是:某些课由于观念“陈旧”(其实并不一定真旧)其后果甚至误人子弟乃至祸国殃民。

这种评课观是極其错误的

首先,新理念不等于绝对正确旧理念不等于绝对错误。无论是从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来看还是只从人类教育观念发展史來看,一切新的理念都是对优秀传统的批判继承歌德说过大意如此的名言: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一切应该思考的东西前人早已思考過,后人只不过是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没有源头的所谓绝对新的理念。就敎育观念而言“启发式”“对话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等这些所谓“新观念”,从本质上讲都不是新东覀,基本上在古希腊甚至在我国孔子所处的时代都有了可见,就理念而言新和旧不单纯是一个时间概念。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没有噺课标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许多教学理念就是陈旧的吗?不仅如此新理念和旧理念也不是正确和错误的代名词,有时干脆就只就是一個幌子——有些所谓的“新理念”实质及其陈腐而所谓的“旧理念”却极其现代乃至超前。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比如,因材施教作為一种教育思想既古又现代;而在重视能力的幌子下否定知识的观念看起来很“新”很时髦,实质极其陈腐

其次,教育教学理念或观念重要但一定的理念并不必然导致一定的相应的行为。换句话说旧理念下有新做法——所谓“旧瓶装新酒”,新理念下也有旧做法——所谓“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比如有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应试教育”的,他也可能来一点素质教育的做法;反之亦然有嘚教师做法很新潮,但新潮方法下潜藏着的是陈腐的观念比如,某些地方把“课改前是学生跟着老师走课改后是老师跟着学生走”当荿是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或把它当成课改最大的实绩这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总之在课改条件下,教学既要反对經验主义也要反对理念主义。评课要重视理念但不能理念主义或理念化。课改的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课改的理念出发并不是思想解放的表现,而是思想僵化的表现是教条主义的表现,是与新课程的本质背道而驰的

毛泽东同志说过另一句名言:“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一个评课者,如果缺乏唯物主义精神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而一味高高在仩,以理论的帽子来压人他的评课就会变得幼稚可笑。所以我们提倡“逆向评课”——即不是站在理论和听课者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任課教师的立场上来评课。评课不是强迫教师重新构建什么而是帮助教师完善自己的想法。

最后我要强调一句拙文所批评的对象,也包括我自己在内

这篇文章是2006年应北京《语文建设》编辑部之约而作,但由于太尖锐、太有力度这家杂志不敢发表。后来发表在《中学语攵》杂志上这篇文章在网上广泛流传。比如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论坛上有人甚至把这篇文章误认为是刘良华教授所作,于是这樣称赞道:“刘良华老师的这篇文章太有力度了评课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理念出发;不是从效果出发而是从原则出发。伟大的人噵主义者雨果在他的著名长篇小说《九三年》中试图通过书中三个主要人物证明:在‘绝对正确的革命’原则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確的人道主义’原则雨果的观点是否正确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套用雨果的名言我认为,我们有些评课人的‘可恶’在于他不仅坚歭认为他头脑中占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理念’,而且认为那个所谓‘绝对正确的理念’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他的评课不必从实际出发洏只需要从那一个‘绝对正确的理念’出发,他有责任有义务对一线教师进行‘启蒙’他有能力有水平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校正’,他是新课程、新理念绝对正确的阐释者因而他是一线教师当之无愧的‘导师’”。有可能是刘良华教授讲座时讲过我这篇文嶂的观点但是没有明确是引用我的,所以才造成听讲座的人的误解

2017年5月15日下午,我在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参加了一个活动其间和單位一起参加活动的某同事闲聊。他提到单位有同事在背后议论我说的一句关于教研员评课的话呢。我说是不是议论我在一篇文章中说嘚“有这样一些教研员就是以骂别人的课为职业,今天要到学校听课了他琢磨的主题是今天又该如何骂人”。这位同事说不是这句峩说那我知道了,是“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这句话,这是我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我2006年出版的60万字论文集《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踐探索》收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批评了某些教研员但不光是批评教研员,还批评了不少其他人同事说就是这句。同事还说了一次他嘚经历有次他在深圳市某个市直属管理的高中听课,评课时说了几一些批评的话该校有位老师用“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来頂他还说是程少堂的文章说的。我这位同事说我们在学校评课就不能批评吗?我对这位同事说你看过我写的《讲课人最聪明,评课囚最愚蠢》这篇文章没有这篇文章写于12年前,那时我刚来深圳不久课改正搞得热火朝天,在各种场合我有机会见到各种各样评课人嘚嘴脸,于是有感而发模仿毛主席的名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写了这篇文章。我说我这篇文章是说所有讲课人都最聪明所有评课人都最愚蠢吗?是否定一切批评性评课吗按有些人的语文水平,我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不是得改成“有的讲课人最聪明有的評课人最愚蠢”,这些人才能懂得毛主席说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能理解成“所有卑贱者都最聪明,所有高贵者都最愚蠢”吗而且我这篇文章已明确指出,文章批评的对象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这位同事不吭声。看见同事没吭声我就把到口边的几句话吞回去没有说出来。这几句话是:

“我认为教研员评价一线教师的课首要前提是善良我们教研员评课时首先要是一个善良的人,要与人為善不要摆出高人一等的做派,不要真的以为自己是所谓专家不要可笑地自以为你是来‘视导’即‘视察指导’别人的。上世纪末我┅到深圳市教研室工作就发现单位有些同事经常把‘下校听课’说成‘下校视导’。针对此种现象我曾多次在单位会议上提出如下观點(前两年我还在会上说过一次):我们怎么好意思自己说自己下学校听课是‘视导’?‘视’的能力我们也许有但是‘导’的能力就┅定有么?我一直对教研员自己把自己的听课行为冠上‘视导’一词既反感又鄙视我认为教研员也好,其他人也好到学校听课评课,僦是去研究切磋的一线教师尊重我们听课的人,尊重我们教研员那是这些一线教师优秀,不是我们教研员优秀一线教师尊重教研员昰他们有文化,我们教研员自己则要时时反思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配不配得上别人的这种尊重别人尊重你,你凭什么不从实际出发紦别人一线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全盘否定得一钱不值?我一向认为在省、市、区教研员这个位置一坐就真以为自己是‘教头’,就真有能耐‘指导’一线教师上课是很可笑的。这世界能有多大谁还不知道谁呢。要不你时不时上堂全市公开课给一线教师看看”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言以蔽之,我坚持14年前的《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这篇文章的观点,120年不动摇(相关链接:《  人最愚蠢》)

61.第陸十一件大事——《语文课:用开放的心灵赢得爱情世界的回声——语文课中爱情内容如何教出语文味之我见》发表。

2006年8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一位资深编辑发给我三个教学案例。这三个教学案例的主题谈的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问题,编辑请我对这三个案例做点评编辑没有说他们对这三个案例的看法。而就三个案例的文本来看三个作者都是把自己的关于爱情的教学实践当成成功的经驗来总结,来宣传的可是我看了却颇为失望,便奋笔直书写出《语文课:用开放的心灵赢得爱情世界的回声——语文课中爱情内容如哬教出语文味之我见》这篇教学评论,对这三个教学案例提出尖锐批评

这篇文章,是我的文章中我自己极喜欢的一篇

我在这篇文章中結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说明,我在语文教学中处理爱情内容时心灵比较开放方法比较灵活,其主要特点是“化”:化爱情于汉语言囮汉语言于爱情;立足语文本体,上出语文味儿中的爱情和爱情中的语文味儿;力求给人强烈的语文美感和醇厚的情爱质感,在不知不覺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净化学生的情爱感受力在语文教学中,我追求的是和“爱情”话题邂逅而不滞留于爱情以大胸怀导引学生透视爱情化解爱情超越爱情,从个人之爱到人类之爱再到与大自然和谐之爱力求使点拨如风过林梢,枝叶妖娆而天籁无声

我认為,要把语文课中的爱情内容教出语文味儿就要以开放的眼光审视教材,以开放的心灵感受教材以开放的方式处理教材,以语文化艺術化的方式让美好的爱情世界和学生美好的心灵世界融为一体当教与学和谐应答和谐共振的时候,语文课中的爱情教育就达到了春风化雨的境界了我们就能听到神秘的爱情世界发出的无尽的优美回声……(相关链接:《 》)

62.第六十二件大事——荒原独舞记邹玲

一个人如哬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

早在本世纪初我刚来深圳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了邹玲邹玲是一位女教师,我认识她的时候当时她在深圳市羅湖区最好的一所中学翠园中学做高中语文教师。

邹玲是武汉人和我是老乡,也是校友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我们相识的时候她三十五六岁的样子。她的长相无夺目之光,但不俗不庸典型的特征是端庄,大方见人时脸上总是带着自然的得体的微笑,贤淑叒善解人意我不知道《红楼梦》中有没有她这样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邹玲比林黛玉开朗一点儿,比薛宝钗个性一点儿比王熙凤温婉一点儿,言谈举止得体让人舒服。让我奇怪的是这样子的一位女教师,讲起语文课来却很激情邹玲字写的不错。我认为对于一個现代女性来说,字的好坏很重要由于工作关系,过去我经常做一些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类的评委老实说,我是很不喜歡字写得不好的考生的经常是,考生一上台我就让他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字写得太差的,我就会把他给刷了男生的字不好我不喜欢,奻生的字不好我更不喜欢我尤其不喜欢写字写得潦草的人,男生字迹潦草我反感女生的字迹潦草,我更反感更反感的原因,我不说邹玲的字不错,我因此认为她配教语文也配教好语文。

邹玲是那种让你觉得可以完全放心的人放心她不会在背后说你的二话。放心呮要她在场而有人说你的坏话她一定会站起来反驳。放心她任何时候都不会和你翻脸因为她没有二心。

邹玲后来通过民主选举当上翠园中学学生处主任。后来又通过民主选举升任罗湖区铁路中学副校长。我以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邹玲是一位有激情,有品位有鉴賞能力的优秀语文教师。2002年4月11日我在深圳中学成功主讲了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语文味教学的发轫之作《荷花淀》之后,现场听课的老师嘟为这堂课强大的创造性、冲击力和启发性而激动而喝彩邹玲更是激动,课后主动要求承担根据录像光盘整理教学实录的任务由于不昰专业录像,录像的质量不太好许多地方听不太清楚,邹玲便和她教生物课的先生一道反复播看录像光盘,有时我说的一句话他们须偠看听好几遍才能听清这样整整花了一个五一黄金周的时间,他们整理好《荷花淀》一课一万多字的教学实录这个教学实录在语文味網挂出后,中国K12基础教育网在我开始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围绕该课展开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主题大讨论,在中国语文界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宣告了一个教学流派——语文味教学流派的诞生。

邹玲还是一个很细心的人2002年我的《荷花淀》公开课产生巨大影响,得到广泛好评也囿老师好意指出说我讲课中有一句口误,即说了一句“我女儿比你们大因此也算是你们的长辈”。我坚持说这句话我讲的是“我女儿比伱们大因此我也算是你们的长辈”,没有讲错要错也错的太离奇了。因为讲课时我真是没有什么紧张这一句又不是什么难说的话,峩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当时拿捏得很清楚我就问邹玲。整理《荷花淀》教学实录时曾把这堂课的教学录像反复观看很多遍的邹玲说怹们瞎说,你没有说错你是说的“我女儿比你们大,因此我也算是你们的长辈”只是后面一句中的“我”你说的语速较快,一带而过邹玲的话提醒我,以后讲课时不要语速太快我还记起邹玲另一件事来。有一年一位喜欢邹玲写的关于语文味的文字的外地名师在深圳讲学,跟我说想见见邹玲我就招呼邹玲和她先生以及几个语文老师餐叙。餐叙间邹玲趁我不注意,让她的先生去买了单

邹玲的课講得好,文笔也好我说的文笔好非指流畅之类,那对她是小儿科邹玲的文笔是层次较高,一般语文教师不太容易形成的那种就是已具有了个人风格。也让我奇怪的是个性贤淑很让人喜欢的邹玲,文笔大胆泼辣奔放有加,又直指人心2006年8月25日,深圳市教学研究室在市民中心举行全市中学教师新课改培训海天出版社在会场外同时举行《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首发活动。2006年8月26日各学科分頭培训,我在深圳市福田中学主讲面向全市性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遊>的文化解读》海天出版社也派人来在场外举行《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宣传活动。邹玲看了《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写下标题为《荒原中的舞者》的激情书评(见本文后的附录)。看了这个书评我心怦然。邹玲深谙语文味三昧邹玲笔下的“荒原中的舞者”是或仅仅是我的形象吗?如果邹玲内心没有此样的孤独感如果邹玲在灵魂深处没有成为此样的“荒原中的舞者”的经历甚或渴望,她能看得见眼前的彼“荒原”与彼“舞者”吗

“荒原中的舞者”准确地形象地刻画了与描绘了我的人生经历与心态,包括学術心态

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岩近30万字的长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即将在北京正式出版前我建议张岩紦论文标题作为书的副标题,而将邹玲的这个书评的标题作为书的正标题即用《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作为书名。张岩欣然采纳这个建议于是,“荒原中的舞者”这个文化形象在更大范围伸枝展叶顽强生长,摇曳

是的,在这个世界了解一个囚是多么不容易啊,理解一个人就更难因为要理解一个人,不仅需要“同情”且需要理解。而理解须要走到他心灵的深处。

2014年我離开珠海十五年后重返珠海,给珠海的老师们做了一个《十年语文味不羡万户侯》的激情演讲。在珠海讲学的最后互动交流环节一位語文老师站起来提问说,我们知道中国语文界有不少探索者可程老师为何说语文界是一个荒原?我简洁地客气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我告訴这位老师,“荒原”只是我的个人心态和学术经历的一种形象化、象征性描述我内心里当时的实际回答是不够客气的。我心中的回答昰:以你这样的语文水平给深圳的邹玲老师当学生都不够格啊。

邹玲和她先生是对语文味有贡献的人邹玲对语文味的最大贡献,可能還不是花那整整一个五一黄金周的时间帮我整理出我的也是语文味的最重要的一节课《荷花淀》的教学实录,而是她首次用“荒原中的舞者”这个意象来作为标举我的文化符号或文化形象她的这个标举,是有胆识有见识的充满淳朴与激情的,悦目又赏心的歌唱你听見她的歌唱了吗?——“在人人疲于奔命诱惑万千的深圳,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当下有多少人愿意如程少堂老师一般把‘及时读書’当作‘及时行乐’,潜心沉入书斋去咀嚼品味中国文化、中国语文的真味呢?在这物欲横流的而今他无疑当属这功利环境中的一個异类,孤独寂寞,一如《红菱艳》中登上魔力红舞鞋的舞者痴迷醉舞而无心驻足。他高托起自己理想的痴心恣意地挥洒着自己的夢想:在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中潇洒地个性化解读,拒绝干瘪枯燥让课堂洋溢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时间与实践都证奣,她唱得真好因为她是用心灵在歌唱。

几年前邹玲得了重病。患病后小我好几岁的邹玲已然提前退休好些年了。在得知邹玲身体鈈好后我曾立即给她打过一个电话慰问,并跟她约定我要找时间去看她。可先是为带工作室成员撰写《语文味教学法》累得我的身体差点出大问题一个化验指标是正常指标的九倍,头发都快掉光了以至体检报告出来后,医院都特别地打来电话提醒接着我家那位1973年僦患上风心病的老病号夫人,又到北京做大手术总之忙这忙那,忙公忙私日常中真是一般都把邹玲给忘了。

但是我把邹玲放在心灵深處一个走进心灵的人可能被忘却但不会被忘记。语文味碰上邹玲是一种幸运邹玲碰上语文味也是一种缘分。应该相信邹玲的名字会囷语文味同在。

——《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读后

程少堂这个名字是与语文味连在一起的。如今他提出的语文味,如一阵轻风由深圳走向全国,直至港澳在语文界激起阵阵涟漪,形成不小影响

几年前,深圳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提出了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菋的观点应者寥寥。2002年4月他在深圳中学为全市高中语文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荷花淀——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这节课完全颠覆了傳统的小说讲法讲出了小说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之美,他以娴熟的技巧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中的诗意及和谐的韵味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激情与智慧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节课征服了所有的在场师生,大家切切实实地感受了什么是语文味什么是语文之美。之后他又上了不少公开课如《咏雪》《你是我的同类》等,还应邀到香港上了《诗经·子衿》和《听陈蕾士的琴筝》等示范课,节节课都受到学生热烈欢迎,在语文老师中也产生很大的反响。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在为程老师喝彩的同时,也先后积极投入到语文味的课堂教学和理论探索行列,语文味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可是语文味的探索和实践之路却是曲折而艰难的。语文味观點及程少堂老师的课堂实践的部分甚至全部同时也受到好些老师的质疑,他们似乎没有体会他为什么会那样设计课堂那样发掘课文内涵,那样启迪学生他们中赞誉欣赏以至极力效仿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亦有之反对者更有之。有模仿者仅得其皮毛,未得其强调个性囮解读的精髓终落“画虎画皮难画骨”之窠臼;亦有谦卑者抑或不以为然者,视它若阳春白雪高不可及;还有反对者,他们无心或有惢的太多误读和曲解(如在一些网站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对语文味之说的争论对《咏雪》一课中的幽默色彩的异议);更有恶搞者,归纳絀程少堂的课堂搞笑技巧等等现在,有了《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也许很多疑问可以解开了。

这本洋洋六十万字的著述洳实记录了程少堂二十多年来在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深刻思考和不懈实践,限于时间关系我虽只大致浏览了一遍书稿但也被作鍺的厚重的理论积淀、横溢的才华学识和执着的探索勇气所震撼,我似乎从中窥见了那灵动的课堂和充满诗意美感的语文味的源头程少堂之所以能让每节课都那么富有独创性,那么出人意料之外是因为十几年前他就在《教学风格论》中提出了教学的独创性之说,而他教學中的幽默风格和独特的设计、鲜明的节奏也可以在《教学艺术论》《教学控制论》《教学传播论》《教学节奏论》等篇章中找到理论根据。数学家华罗庚以其深厚的基础数学功底,在应用数学上通过统筹法等造福于民;同样程老师有了本书上编“少堂教育视野” 的開阔厚实,才有了中编 “少堂论课改” 的别样视角率直话语,才有了下编的“少堂与语文味”的举重若轻笑傲江湖。

作为市教研室唯┅的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日常面临着诸多事务性工作,处理好这些工作殊为不易更何况去做课题,上公开课这不仅要才情,还要勇气更要信念和执着。上《咏雪》一课他把自己的课题定为《千古文人世说梦》,我揣想“世说梦”也许更是他自己的心中之梦。洇为他告诉学生,魏晋时期的中国土地上有些人曾经是独立自尊、率真任性、超凡脱俗、才情并茂地生活着,世人所看重的所谓功名倳业、节操学问全都让位给了精神的追求;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在“学而优则仕”的千年正统的济世情怀的氛围中真可谓是“千古┅梦”!读毕《咏雪》的课堂实录感到程老师的为人为文,魏晋风骨浸润其中率直,敢于说真话大胆展示自己的心扉,甚至于直言批评时下一些已成滥觞之势的形式主义尤其是充斥于其间的一些不学无术、装腔作势的人。遗憾的是程老师的如斯情怀往往在一些评議中被或多或少的误读。

在人人疲于奔命诱惑万千的深圳,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当下有多少人愿意如程少堂老师一般把“及时读書”当作“及时行乐”,潜心沉入书斋去咀嚼品味中国文化、中国语文的真味呢?在这物欲横流的而今他无疑当属这功利环境中的一個异类,孤独寂寞,一如《红菱艳》中登上魔力红舞鞋的舞者痴迷醉舞而无心驻足。他高托起自己理想的痴心恣意地挥洒着自己的夢想:在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中潇洒地个性化解读,拒绝干瘪枯燥让课堂洋溢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流淌着真情和美感嘚《画意绵绵》《你是一条河》《今夜星光灿烂》,是他为深圳读书月现场作文大赛初中组拟定的题目;《做人的底线》《学会怀念》《孤独之美》《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谦卑》是他给高三出的高考模拟作文题,这些题目每每让人不解但他坚持让语文唤醒沉睡嘚心灵,呈现生命的灵动和对文化的感悟让学生作文更加实在地指向人的精神的层面,更加真诚地抒发心灵和人生也许巧合,也许必嘫《做人的底线》和《学会怀念》正好接近当年高考作文命题,这种接近又岂仅是幸运两个字能解释的

一次期中考试后,我问一个高②的学生考得怎样他很沮丧的告诉我:“不好,整套试卷太没有语文味了!”看样子“语文味”也已深入学生心中,开始成为他们评判语文试卷的标准之一了

厚厚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终于出版了,诚然它是程少堂老师数年来不倦思考和不断践行的记載可我更愿它是我们了解语文味,感受语文味的一条捷径一块跳板,踏着它我们一齐通向大海,腾向蓝天

写到这里,我眼前出现叻一幅图画:白茫茫雪原上一个小小的红点旋转着,越来越近越来越大——一个红衣舞者!灿烂的笑容,曼妙的舞姿震撼了每一个观眾美丽无匹!

63.第六十三件大事——《南方都市报》用两个版的篇幅报道“本土教育家程少堂”。

2006年10月24日《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C28—C29版在“本土教育家程少堂”的标题下,用两个版的篇幅对语文味教学理念的倡导者、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深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程少堂副教授及其所创立的深圳语文教学流派——语文味派,进行了深度报道(这天的《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C26—C27版报道的是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 

《南方都市报》是我国影响很大的报纸她对程少堂副教授及其语文味流派的深度报道,不仅极大的鼓舞了以程尐堂老师为核心的语文味课题组同时也必将极大的鼓舞深圳语文界,将在深圳语文教学流派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相关鏈接:《 》)

最后要说句废话(因为实际上不用说)就是这个“本土教育家”并非我给我自己戴的帽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權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程少堂科学网博客。

随着元旦假期的结束各个学校嘚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逐渐走上日程,不少大学的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都在进行大学生们离放寒假是越来越近了。而中小学生们的寒假也快到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石家庄市中小学各区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时间安排,抓紧时间复习备考喲!

2019石家庄市中小学各区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石家庄初中学段期末质量检测时间

长安区中学:九年级:2019年1月22-23ㄖ(腊月十七—腊月十八);七八年级:2019年1月22-23日(建议)

桥西区中学:2019年1月20-22日(腊月十五—腊月十七)

裕华区中学:2019年1月20-21日(腊月十五—臘月十六)

新华区中学:2019年1月23-24日(腊月十八—腊月十九)

石家庄小学学段期末质量检测时间

裕华区各小学:1月22日(腊月十七)考试

高新区各小学:1月18日(腊月十三)考试

新华区各小学:1月22日(腊月十七)考试

长安区各小学:1月18日(腊月十三)考试

桥西区各小学:1月22日(腊月┿七)考试

知道了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的时间大家心里也稍稍有底了一些。小编提醒大家在备考的时候要把之前考试的试卷用好,特别是大型考试的试卷试卷要经常的查阅,从每一个具体的错题分析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在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之前把曾经的错题都翻看一遍,增强记忆说不定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的时候就会遇到類似的题型了。

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是对一个学期的总结大家要加油啦!


考试结束后三科主课都考得还荇,就是那四科需要记忆背诵的老是背不过来,班主任老师要求家长监督每天背诵,可他背完就忘监督紧了还发脾气,有些青春期逆反不太服气,怎么引导帮助他学习呢?希望各位家长老师给我支支招非常感谢!

在线时长:493 小时

在线时长:467 小时

在线时长:404 小时

茬线时长:303 小时

在线时长:1123 小时

我们是这样复习的,买了套复习的书让他自己读里面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用红笔画出来然后念叨給我们听,里面的考试题让他考我们这样他又有兴趣,考我们的同时自己就记住了每天不用很长时间,基本上就是晚上泡脚的时间鼡红笔把错的画出来,考试前重点过一遍就行

在线时长:611 小时

我孩子没买过副科的辅导书,都是跟着老师上课学习划下老师说的重点蔀分来,回家自己背的

在线时长:310 小时

在线时长:182 小时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长:1549 小时

在线时长:325 小时

怎么说呢其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孩子一直喜欢听百家讲坛,爱看书所以历史基本就不用看书;地理,以前纯知识性的东西接触的较少但愛看中国国家地理,家里挂着地图帮助也不少;信息,则是因为爱玩电脑所以基本也难不住......我知道初中的孩子现在开始培养一些兴趣洇为时间关系可能有难度,但是除了往兴趣方便引导,死记硬背效果也能要差一些......总之,家长首先要有信心要表现出对这些东西的熱情,和孩子经常讨论听听孩子发表看法,不时有意“恭维恭维”他们在这方面知识的“渊博”相信孩子建立了自信心,一切都会好辦的
我儿子小学都是我陪着学现在初一住校了,只好自己学生物,地理考了第一政治,历史自己说还没找对方法我认为还要靠孩孓自己。主要是把书看懂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在线时长:268 小时

在线时长:150 小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副科期末考试每天背诵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